初中化学上册教案第二章第二课时氧气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 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 教案设计

课题2氧气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并学会书写相关的文字表达式。

2.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3.学会描述硫、木炭、铁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能力培养: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学会学习和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重点、难点: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记住典型的燃烧反应的现象以及对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判断。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氧气》教学设计(共2课时)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氧气》教学设计(共2课时)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氧气》教学设计课题:《氧气》科目:初中化学年级:九年级上册版本:人教版(2024)课时安排:2课时一、教学设计理念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通过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课程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课题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中的课题2《氧气》。

主要内容包括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氧气的用途。

通过对氧气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其他物质奠定基础。

这个阶段的学生在课题 1 中已经对空气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空气中含有氧气。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对氧气有一些感性认识,如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

但是,学生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缺乏系统的认识。

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以及氧气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制取氧气,并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包括助燃性和氧化性;氧气的制取方法,特别是实验室制氧的原理和步骤。

难点: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机制,以及氧气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微观过程。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等内容。

(2)实验器材,如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木炭、硫粉、铁丝、氧气等。

(3)导学案,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2、学生准备(1)预习本课题的内容。

(2)收集有关氧气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互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视频,如医疗急救、潜水、航天等,让学生感受氧气的重要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认识硫、磷、碳、铝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3)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中,让学生体验化学美;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教学资源分析】学生在学习了有关《空气》的知识后,对氧气有了一些了解,但如何认识物质和物质的性质,学生并不熟悉。

所以,本课题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学好本课题,能为今后学习其他物质奠定扎实的基础。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遵循了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习掌握了研究物质的基本模式,为今后其他物质的学习提供一个样式和范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策略分析】1、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掌握有关氧气的知识;2、采用自主体验( 自学、讨论、交流、归纳) 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的概念;3、通过活动探究,使学生的化学知识社会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难点: 1、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让学生体验到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学准备】1、准备好教材中[ 实验 2— 2] 、 [ 实验 2— 4] 所需的有关仪器;2、准备好补充实验中化学反应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的实验仪器和药品;3、收集有关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问题与讨论 )[创导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创设和谐轻松、民主的学设入准备哪些必用品 ?为什么 ?讨论、交流、发言。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新人教版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的教案资料,以便他们能够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学习和复习。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如图片、图表、视频等。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等知识,并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3. 实验器材:本节课涉及实验操作,需要准备充足的实验器材,如集气瓶、烧杯、导管、橡皮塞、火柴、蜡烛等。在实验前,要确保所有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受伤或器材损坏。
简短介绍氧气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氧气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氧气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氧气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氧气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氧气的特性和重要性。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学生对于实验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掌握不够熟练,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安全教育。其次,在课堂讨论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氧气的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引入实际案例和应用场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可能对于实验操作的细节和注意事项不够清楚,容易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错误。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于氧气的用途和实际应用场景不够了解,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安全教育。同时,通过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氧气的用途,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此外,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在化学学科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2氧气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氧气是九年级学生接触化学的重要物质之一,本节课通过学习氧气的性质,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氧气在生产、生活、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对于实验操作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九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化学,对于氧气的性质和应用还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行深入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氧气的实验操作。

3.了解氧气在生产、生活、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掌握。

2.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问题驱动教学法和讲解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氧气的性质,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讲解使学生深入理解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氧气瓶、火柴、铁丝、木条等。

2.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氧气的实验室制取过程,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制备方法。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氧气的助燃性、氧化性等。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4.巩固(10分钟)通过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氧气在生产、生活、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讲解氧气的应用实例,如氧疗、氧焊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使学生对氧气的性质和应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紧密结合教材和课堂所学,确保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作业形式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作业难度适中,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作业效果。
4.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将设计一系列针对性强、难度适中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教师发放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等方面。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2.新课内容:
(1)氧气的性质、用途及制备方法:讲解氧气的化学式、分子构成,介绍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与循环,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实验室制取氧气:演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制备方法。
(3)收集、验满和储存氧气:讲解收集、验满和储存氧气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练习。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分析错误原因,给出正确答案。
4.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将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等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3.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强调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撰写小论文。

初中化学上册教案第二章第二课时氧气.docx

初中化学上册教案第二章第二课时氧气.docx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 2氧气教学目的: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2、了解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氧化物的概念3、通过氧气性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教学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氧化物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设问]:通过学习空气,知道空气组成中有一种可以燃烧的气体,即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复习]: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引入]:氧气的化学性质如何先做几个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并记录实验现象。

[板书]:一)、氧气的化学性质:(后写)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完成实验的文字、符号表达式,实验现象描述,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1、氧气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 能支持燃烧2、[演示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3、[板书]: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4、[演示实验]:磷在氧气中的燃烧5 、[板书]:铝+氧气点燃氧化铝Al + O点燃AlO6、[板书]:镁氧气点燃氧化镁7、[演示实验]:铁在氧气中的燃烧[总结]: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可燃物在氧气中的燃烧要比在空气中剧烈。

甚至有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却能燃烧。

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也说明,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和其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空气中氧气含量相对较少,所以,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

[作业]:[默写]:木炭、硫磺、红磷、铁丝、铝箔、镁条、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符号表达式及其反应现象[设问]:注意分析除蜡烛以外的六个反应,看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讲解]:都是由两种物质经过反应生成了另一种物质。

我们将这类反应叫化合反应。

[板书]: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讲解]:分析讲解化合反应-----蜡烛燃烧是不是化合反应[设问]:那么它与上面的六个反应有没有共同点[讲述]:对,他们都与氧气发生了反应,我们把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结合生活实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知学习:讲解氧气的制取方法、性质和用途,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小组讨论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和用途,并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享你们对氧气性质、制取方法和用途的理解,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同学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如果有任何疑问,可以随时向我提问,我会尽力解答。"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氧气知识的掌握。
"现在请同学们完成这些关于氧气知识的练习题,看看你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2.教师批改练习,及时反馈。
"我已经批改了大家的练习,现在我将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听讲,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
"请同学们从生活中寻找氧气应用的实例,分析氧气在这些实例中的作用,并阐述其对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
3.书写氧气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配平。
"请大家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确保方程式的配平正确无误。"
4.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氧气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氧气的习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和用途等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教案设计(第2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教案设计(第2课时)
[练习]
1、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中,
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B、水→氢气+氧气
C、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D、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都属于氧化、化合反应的是
2、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植物呼吸B、实物腐烂
C、铁生锈D、硫燃烧
比较两者的不同点,举例动植物的呼吸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氧气(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是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认识化合、氧化反应,能识别氧化物
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过程与方法
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二、教学重点、难点
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
[讲解]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同时也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提问]上述几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点?
[讲解]五、化合反应(A + B→C)
六、氧化反应
七、氧化物的概念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如:碳燃烧是化学变化;碳能燃烧是化学性质)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写出磷、硫、铝、碳、铁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提问]上述几个变化中,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完成练习
讨论回答
都生成了新物质
复习旧知

初中化学教案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初中化学教案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初中化学教案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二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4.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过程与方法:1.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2.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2.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学习重点与难点:1.氧气的性质与用途2.氧气的获得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教学方法:1.物理性质主要有学生自行归纳总结;2.化学性质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及回忆已学的实验来归纳3.对于实验室制法,主要通过探究、对比,从而找出不同点加深印象4.氧气的用途主要是知识性的介绍探究内容:1.燃烧的现象及剧烈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的选取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学习内容:一、认识氧气(Oxygen)的性质1.物理性质:(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P.S.:通常情况下,是指20℃,1.01×105Pa;标准状况下,是指℃,1.01×105Pa;(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问题: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2.化学性质:(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设计:2.2氧气的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设计:2.2氧气的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设计:2.2氧气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性质,包括氧气的颜色、气味和对物质的影响。

2.能力目标:能够观察氧气的性质,并进行相关实验。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氧气的性质,了解氧气的颜色、气味和对物质的影响。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描述氧气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与过程1. 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物质与变化的内容,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氧气的性质。

通过呼吸、燃烧和腐蚀等现象,引发学生对氧气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2. 概念讲解通过PPT或黑板等媒体,向学生详细讲解氧气的性质,包括氧气的颜色、气味和对物质的影响。

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氧气性质的初步认识。

3. 实验操作实验1:观察氧气的颜色•实验材料:氧气收集瓶、铁架、酒精灯、火柴等。

•操作步骤:1.将氧气收集瓶放置在铁架上,用酒精灯加热瓶底,将氧气收集瓶内的空气排出。

2.关闭酒精灯,用火柴点燃瓶底的酒精棉芯,然后迅速将氧气收集瓶倾斜,靠近火焰,观察氧气的颜色。

实验2:观察氧气的气味•实验材料:氧气收集瓶、氧气导管、石蜡烛等。

•操作步骤:1.将氧气收集瓶放在铁架上,用酒精灯加热瓶底,将氧气收集瓶内的空气排出。

2.关闭酒精灯,将一端连接氧气收集瓶的氧气导管插入石蜡烛燃烧的火焰中,让氧气从导管进入石蜡烛的火焰位置。

3.用鼻子嗅气体的气味,描述氧气的气味。

实验3:观察氧气对物质的影响•实验材料:氧气收集瓶、氧气导管、为供气装置、镁条等。

•操作步骤:1.将氧气收集瓶放在铁架上,用酒精灯加热瓶底,将氧气收集瓶内的空气排出。

2.关闭酒精灯,将一端连接氧气收集瓶的氧气导管插入为供气装置中,打开气阀,让氧气从导管喷出。

3.将燃烧后的镁条放入氧气导管喷出的氧气中,观察镁条的燃烧情况,描述氧气对镁条的影响。

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组织学生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氧气》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氧气》教案
学生认真观察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归纳】对实验中要注意的操作进行归纳,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操作背后的原因
思考并做出回答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
【实验】演示实验2-4,实验前列出实验要点,边做边提问学生实验现象,用表格总结实验现象
观察,并描述现象。
让学生学会准确的描述实验现象
【归纳】对实验中要注意的操作进行归纳,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操作背后的原因
设计意图
【引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氧气的用途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思考。
引导学生认识性质决定用途
【讲解】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认真听讲
加深印象
【提问】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以及之前所学知识,回答氧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认真思考并做答
让学生知道氧气的化学性质
【视频】鱼儿为什么能在水里生活?
认真观看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现象推断相应的性质。
3.学习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策略)(设计)
启发式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五、教学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
仪器:集气瓶、酒精灯、坩埚钳、燃烧匙
药品:铁丝、硫粉、木炭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刚刚学过空气的组成成分,对氧气有所了解但还不够全面
三、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对比,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书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初步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通过生活常识对物质性质进行简单归纳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2氧气 第2课时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2氧气 第2课时 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 氧气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纪实和理论相互联系的方法。

2.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从实验中获得化学信息。

3.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2.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规律的观点。

3.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欣赏实验现象美,逐步认识到氧气使世界充满了美。

【教学重点、难点】1.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

2.对化合反应及氧化反应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引入提问】1.写出硫磺、红磷、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符号。

2.背出相关实验的现象。

【新课】如何写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讨论】硫、磷、铁、等的燃烧从文字表达式来看有哪些共同的地方?【归纳】三个化学反应的共同特征:1.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2.反应物中都有氧气。

3.都有新物质生成,所以都是化学反应。

4.反应物都是两种物质,生成物都是一种物质。

【结论】从上面的三个反应来看都是生成了一种物质。

(1)像这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2)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氧气在化学反应中提供氧,它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讨论】氧化反应是否都是燃烧,举例说明?【讲解】什么是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①剧烈氧化:物质在氧气中燃烧。

例如:铁在氧气中燃烧。

②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叫缓慢氧化。

例如:动植物呼吸、食物腐烂、酿酒等【讨论】从上述一些反应看出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何关系呢?用下图表示,这意味着什么?三个区域的反应你都能举例吗?【归纳】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

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但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生成物只有一种的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板书设计二、化合反应、氧化反应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第2节《氧气的制法》教案2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第2节《氧气的制法》教案2

第二节氧气的制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问阅读】大家都知道氧气对人类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制取纯净的氧气呢?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

【教师介绍】工作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利用空气中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将空气中氧气和氮气分享。

是物理变化。

还可以采用膜分离技术制取氧气。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活动一: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3、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加入二氧化锰的原因探究活动二: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教师介绍】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比较简单。

如下表:活动三: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教师介绍】用过的二氧化锰可能重复多次使用。

好像二氧化锰永远用不完。

如果在实验前用精密的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二氧化锰洗净、干燥,再称量,你会发现它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把它再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还可以使过氧化氢分解。

(1)这各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小结归纳】(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2个,教师分别板书在黑板上)(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是有哪些?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收集氧气?4、上述制取氧气的两个反应中,有什么特点?都是由一种物质,分解成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 氧气
教学目的: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2、了解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氧化物的概念
3、通过氧气性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氧化物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设问]:通过学习空气,知道空气组成中有一种可以燃烧的气体,即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复习]: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引入]:氧气的化学性质如何先做几个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并记录实验现象。

[板书]:一)、氧气的化学性质:(后写)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完成实验的文字、符号表达式,实验现象描述,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
1、氧气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能支持燃烧
2、[演示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3、[板书]: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4、[演示实
验]:磷在氧气中的燃烧
5、[板书]:铝+ 氧气点燃氧化铝
Al + O 点燃 AlO
6、[板书]:
镁氧气点燃氧化镁
7、[演示实验]:铁在氧气中的燃烧
[总结]: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可燃物在氧气中的燃烧要比在空气中剧烈。

甚至有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却能燃烧。

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也说明,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和其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空气中氧气含量相对较少,所以,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

[作业]:
[默写]:木炭、硫磺、红磷、铁丝、铝箔、镁条、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符号表达式及其反应现象
[设问]:注意分析除蜡烛以外的六个反应,看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讲解]:都是由两种物质经过反应生成了另一种物质。

我们将这类反应叫化合反应。

[板书]: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讲解]:分析讲解化合反应-----蜡烛燃烧是不是化合反应
[设问]:那么它与上面的六个反应有没有共同点
[讲述]:对,他们都与氧气发生了反应,我们把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板书]:四、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讲解]:为什么用氧而不用氧气为什么不用剧烈
[板书]:燃烧----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剧烈的氧化反应。

举例。

[板书]:缓慢氧化----物质与氧气发生的不发光、放少量热、缓慢的氧化反应。

举例。

[展示]:一瓶氧气请同学闻一下O2,然后请学生总结出O2的物理性质。

[板书]: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标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101 kPa时,-183为淡蓝色液体;-218℃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