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背景
历史趣谈:柳宗元的不幸婚姻: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柳宗元的不幸婚姻: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简介导语:中国古代有续家谱的传统,这不但是借此光宗耀祖的事,其实是一种家庭、家族文化的传承。
古代社会是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家庭、家族传承,对人中国古代有续家谱的传统,这不但是借此光宗耀祖的事,其实是一种家庭、家族文化的传承。
古代社会是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家庭、家族传承,对人的思想、行为、品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至自觉不自觉影响后人的生活。
家庭、家族的传承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一种DNA。
柳宗元一生受此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河东柳氏的来源我们先来说一下柳氏的祖籍。
柳宗元唐大历八年(公元773年)生于京城长安。
长安是柳宗元的出生地,但不是祖居地。
柳宗元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是一个是官宦的世家。
河东,从地理范畴说,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河东历史上也为郡名,古称蒲州,唐玄宗时曾改蒲州为河东郡,其治所在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古时的河东县也设在这个地方。
古人以封地为姓氏。
据史料记载:柳氏先祖是鲁孝公的儿子伯展,因封在柳下这个地方,死后得谥(shì)号“惠”,后人称柳下惠。
后来鲁为楚灭,柳氏归于楚国。
秦统一天下,楚又被秦灭,柳氏这才迁到山西河东这个地方。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对此也有记载:说“秦并天下,柳氏迁于河东。
”柳宗元父亲天宝年间避难的天屋山就在河东境内。
柳宗元母亲顺宗时也是按河东县人受封为“太君夫人”的。
关于柳下惠,史书多有记载,说他是清高廉洁之士,为官时,曾三次被贬黜(chù罢免)。
《论语·微子篇》孔子赞柳下惠为人做官,说他虽三次遭贬黜,也不诲生活常识分享。
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柳宗元观后感800字
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柳宗元观后感800字1. 引言1.1 概述唐宋八大家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批杰出的文学家,他们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被后世广泛传颂。
本文将聚焦于其中一位宗师柳宗元,通过对其生平经历、文学成就和影响与地位的介绍,探讨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突出地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是引言部分,简要概述文章内容,并给出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接下来是对柳宗元的简介,包括他的生平经历、文学成就以及在文坛中所占据的地位。
然后是针对柳宗元代表作品进行评析,从多个方面剖析其风格特点和蕴含的内涵价值。
之后是与其他七位大家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背景介绍、作品风格对比和艺术传统影响考证等方面展开讨论。
最后,在结论与观后感部分总结了柳宗元的评价和启示意义,并展望他对唐宋八大家及中国文学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分享了个人阅读启发和感想。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柳宗元的贡献和地位,并与其他唐宋八大家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中国文学史上这一伟大时期所涌现出的杰出文学人物。
通过对柳宗元作品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揭示他所代表的思想和艺术风格对中国文学传统发展的重要意义。
同时,结合个人的阅读体验和观后感,也将分享一些柳宗元作品给予自己的启示以及对中国文学的思考。
以上便是本文引言部分内容,希望能够为接下来文章各部分提供一个明确的导向,并准确介绍本文主要讨论内容与意义。
2. 柳宗元简介:2.1 生平经历: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文水(今山西永济)人。
他出身于士族家庭,世代为官。
从小聪明好学,天资聪颖。
后来参加了科举考试,并一举中第,成为一名官员。
在政治生涯中,柳宗元历任多个重要职位。
他曾担任过枢密副使等高级职务,并先后在多个地方担任过知府和刺史。
他以清廉正直、执法公正而著称,深得民众信赖。
然而,由于柳宗元的忠诚和坚持原则,常常与权贵势力发生冲突。
因此,在政治斗争中不时遭到排挤和贬谪,在多个阶段被迫离开政界。
《小石潭记》复习重点解析
《小石潭记》复习重点解析 《小石潭记 》复习重点 小石潭记——唐 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一。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 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 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 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 壹。
一、词语 : 水尤清冽:格外。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道路;出现。
为坻,为屿,为嵁: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 约。
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凄清;停留。
隶而从者:跟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下见小潭:在下面。
日光下澈:往下。
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像北斗星一样;像蛇那 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
似与游者相乐 :逗乐。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凄凉;使-----寒冷。
记之而去:离开。
二、句子 翻译。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1 / 23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 听到水声,好象挂在 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 心里很是高兴。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 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 澈。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照到水 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讲稿
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讲稿(一)一步登天还是一步登空画外音:柳宗元少年成名才华出众,可是就在他平步青云的时候,一场政治打击却向他猛烈袭来,面对这场异常猛烈的打击,柳宗元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继续解读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第一集《一步登天还是一部登空》,敬请关注。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柳宗元字子厚,山西运城人,生于唐代中期的公元773年,卒于公元819年,终年四十七岁。
柳宗元的人生经历完全可以用大起大落来概括,少年时代的他才华出众、平步青云,然而就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关键时刻,他却遭到一场异常猛烈的政治打击。
那么,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继续解读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第一集《一步登天还是一步登空》。
康震:给大家朗诵一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好诗,大家都知道是谁写的吧?唐代著名的诗人柳宗元写的《江雪》。
我问你,读这个诗,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一派清凉世界。
感觉到非常地清静,非常地清凉,非常地超然独立,万籁俱寂,没有一点声音,没有一个踪影。
在那寒冷的江面上,只有一个孤独的小舟。
在那孤独的小舟上,有一个披着蓑衣的老渔翁,正在那儿垂钓,他想钓什么,钓鱼吗?不知道。
所以这首诗给我们传递出来的首先是一种意境,意境特别好,就二十个字,意境全出,非常地优美,所以这首诗连小学生都会知道,更不用说我们这些成年人了。
但是我要再问一句,就是柳宗元为什么会写这首诗,你能回答我吗?可能你就未必能回答上来了。
当然你可能会说我知道,柳宗元喜欢清静,他喜欢一个人待着,不让人打扰。
你说我还知道,柳宗元内心里边,觉得自己的人格冰清玉洁,不想跟这个污浊的凡世有什么瓜葛,所以写这首诗以表心迹。
你还可能说,柳宗元心里有事,特别烦,就想一个人静静地待一会儿,所以写了这首《江雪》。
柳宗元的背景资料
柳宗元的背景资料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但是人们认为他的文的成就大于诗。
其实不管是柳宗元的文还是诗,都值得我们去探究一番。
那么,在探究诗歌之前,我们先去了解他的背景资料吧!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家世在北朝时,柳氏是著名的门阀士族,柳、薛、裴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
柳宗元曾自豪地说:“柳族之分,在北为高。
充于史氏,世相重侯。
”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为朝廷大吏,五世祖曾任四州刺史。
入唐后,柳家与李氏皇族关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23人之多。
但到了永徽年间,柳家屡受武则天的打击迫害。
到柳宗元出生时,其家族已衰落,柳宗元曾祖、祖父也只做到县令一类小官。
其父柳镇,在玄宗天宝末曾做过太常博士,安史之乱后又继续为官,官职一直很低。
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出身于著名的士族范阳卢姓,但家道早已没落。
她生有二女一子,柳宗元最幼。
两个女儿分别配山东崔氏、河东裴氏,都是没落的旧士族。
柳宗元非常感慨地说,柳氏到他这一代,已经“五、六从以来,无为朝士者”。
安史之乱,使柳家又受到一次巨大冲击。
战乱中,柳镇送母亲入王屋山避难,自己携着一家汇入逃亡人流,逃到吴地。
在南方,一度生计艰难,有时竟薪米无着。
柳宗元的母亲为了供养子女,常常自己挨饿。
家族柳中庸,生卒年不详,名淡,以字行,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
唐代诗人。
与中唐时期著名文人柳宗元为同族,与大历十才子之一的李端为诗友,著名学者萧颖士爱其才,把女儿嫁给他。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介绍及作品赏析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介绍及作品赏析(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生于长安。
十二岁前在长安度过。
他的先辈曾经显赫,但祖父、父亲官职并不高。
母亲是范阳大族之女,从宗元四岁就教他识字读书。
贞元九年(793),二十一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
二十六岁又中博学宏词科。
此后仕途比较顺利。
贞元二十一年德宗去世,顺宗即位,重用王叔文等执政,推行革新。
柳宗元、刘禹锡、韩泰等名士参与其中。
但不到半年,宦官和豪族地主集团便拥立太子李纯即位,是为宪宗。
改革集团成员纷纷遭到贬谪或杀害。
柳宗元(此时34岁)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这次事件对他打击很大,是他一生的转捩点。
《新唐书》本传说:“宗元少时嗜进,谓功业可就。
既废,遂不振。
”不过他在永州的十年,却专心进行文学创作,写出了很多优秀作品。
十年后,他又改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刺史。
官职有所升迁,地点却更偏远了。
他在柳州四年,有许多善政。
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公元819年11月28日),病逝于柳州。
刘禹锡遵其遗嘱编其集为三十通。
但到宋初,柳集已散失严重。
穆修多年搜求,编成《唐柳先生集》,是为宋人编校的第一种柳集。
今刘本、穆本早已失传。
近人所编柳集有若干种,或称《河东先生集》,《柳河东集》等。
柳宗元是思想家,在以回答屈原《天问》的形式而写的《天对》中。
否认天地是神所创造,明确提出“元气”是自然的本源,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他反对把远古所谓“尧舜之世”当作最高的理想社会,认为历史是进化的。
他主张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
这些思想在当时是进步的。
柳宗元又是卓越的散文家。
他和韩愈是古文运动的两位主要倡导者。
他的山水游记、寓言小品以及其它古体文章都很有名。
柳宗元在诗歌方面,也卓然成家。
明胡应麟说:“元和而后,诗道浸晚,而人才故自横绝一时。
若昌黎之鸿伟,柳州之精工,梦得之雄奇,乐天之浩博,皆大家才具也”(《诗薮外编》卷四)。
严羽《沧浪诗话》单列“柳子厚体”。
他的诗今存138题,164首,大都抒写贬谪生活感受和对山水景物的欣赏,时时流露出愤懑不平的情绪。
唐代诗人柳宗元简介
唐代诗人柳宗元简介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的诗简古而含有至味,但是成就不及散文,却能独具特色,为一代古文大家。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东郡(今运城永济)人,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中进士,五年后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宇,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
革新失败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也从中央贬到了地方先是贬为绍州刺史,未及任又被贬为永州(现属湖南)司马,十年后,又贬为柳州刺史。
819年病死于柳州任上。
轶事典故唐宪宗元和l0年(公元815年)6月,柳宗元被贬官来到柳州任刺吏,至元和14年(公元819年)11月8日,病逝于柳州。
他在柳州的时间虽然仅有4年,但却为柳州黎民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如重修孔庙、兴办学堂书院、破除巫神迷信、开凿饮用水井、释放抵债奴婢、植树造林等,促进了柳州地方文明的发展,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柳州的百姓非常怀念他,给他立祠,千百年来一直祭祀他。
有关他的传说广为流传。
福民驱鬼柳州的柳侯祠,《龙城石刻》(“剑铭碑”)的复制品,是一块长一尺多、高六寸的残缺石碣,上面刻有“龙城柳,神所守;驱厉鬼,出匕首,福四民,制九丑。
元和十二年。
柳宗元。
”相传这块《龙城石刻》从土里挖出来时,旁边还有一把短剑,所以又称“剑铭碑”。
这是柳宗元逝世前两年,在一次向其部下魏忠、谢宁、欧阳翼等人交代后事时,写下的一篇铭文。
唐宋八大家简介之柳宗元
柳宗元
人物介绍 柳宗元,唐(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 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 家,与韩愈并称为“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 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 东(今山西永济)。汉族。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 (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柳宗元出身于官 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士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 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 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 出为柳州刺史(所以称柳柳州),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 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 易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
代表作品 柳诗现存140多首,均为贬谪后所作。其部分五古思想内容近于陶渊明诗,语言 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另外一些五古则受谢灵运影响,造语精妙,间杂 玄理,连制题也学谢诗。但柳诗能于清丽中蕴藏幽怨,同中有异。另外,柳诗还有 以慷慨悲健见长的律师《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句 《江雪》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在游记、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样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优秀的作品。“永州八 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钻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 记名作。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 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其 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除此之外,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 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驴技穷”,已成 成语,几乎尽人皆知。有的寓言篇幅虽短,但也同他的山水记一样,被千古传诵。 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天说》 为哲学论文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 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
历史上柳宗元的简介
历史上柳宗元的简介柳宗元是唐代人,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历史上柳宗元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河东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
世人称之为“柳河东”、“河东先生”。
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二。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
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柳宗元的生平事迹释放奴婢柳州沿袭一种残酷的风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沦为奴婢。
”柳宗元发布政令,“革其乡法”,使得那些沦为奴婢者,仍可出钱赎回。
政令中制定了一套释放奴婢的办法,规定已经沦为奴婢的人,在为债主服役期间,都可以按劳动时间折算工钱。
工钱抵完债后立即恢复人生自由,回家与亲人团聚。
这一举动受到广大贫困百姓的欢迎,后来推行到柳州以外的州县。
兴办学堂柳州一直以来处于封闭落后的环境里,弊风陋俗长期控制着人民的思想和心灵。
柳宗元上任后,亲手创办了很多学堂,并采取各种方法鼓励小孩积极念书,从根本上提高民族的素质。
在政事之余,柳宗元还耐心接受青年学子的拜访,对他们循循善诱。
针对当地百姓迷信落后的习俗,柳宗元严令禁止江湖巫医骗钱害人。
同时推广医学,培养出当地自己的医生为民众服务。
开凿水井柳宗元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播,更致力于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他使从来不敢打井的柳州,接连打了好几眼井,世世代代靠天吃饭,靠喝雨水和河水长大的柳州人,从此喝上了干净甘甜的地下水,这不能不说是柳州人民的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柳宗元简介——精选推荐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厚,唐代河东(今⼭西运城)⼈,杰出诗⼈、哲学家、儒学家乃⾄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家之⼀。
作品有《永州⼋记》等六百多篇⽂章,经后⼈辑为三⼗卷,名为《柳河东集》。
因为他是河东⼈,⼈称柳河东,⼜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运动的领导⼈物,并称“韩柳”。
在中国⽂化,其诗、⽂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时难分轩轾。
⽣平作者:佚名家庭环境 柳宗元出⽣的时候,“安史之乱”刚刚平定10年。
虽然已有10年的短暂和平,但这时的唐王朝早已⾛过了它的太平盛世,逐渐衰朽。
唐王朝的各种社会⽭盾急剧发展,中唐以后的各种社会弊端如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相争等等正在形成。
柳宗元的家庭是⼀个具有浓厚的⽂化⽓氛的家庭。
他四岁那年,⽗亲去了南⽅,母亲卢⽒带领他住在京西庄园⾥,卢⽒信佛,聪明贤淑,⾮常有见识,并有⼀定的⽂化素养。
她教年幼的柳宗元背诵古赋⼗四⾸。
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了强烈的兴趣。
卢⽒勤俭持家,训育⼦⼥,在早年避乱到南⽅时,宁肯⾃⼰挨饿,也要供养亲族。
后来柳宗元得罪贬官,母亲以垂暮之年,跟随⼉⼦到南荒,没有丝毫怨⾔。
她是⼀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在她⾝上体现了很多中国古代妇⼥的美德。
母亲的良好品格,从⼩熏陶了柳宗元。
贞元元年(公元785年),柳镇到江西做官。
在这以后⼀段时间,柳宗元随⽗亲宦游,到过南⾄长沙、北⾄九江的⼴⼤地区。
这段经历使柳宗元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
从这以后,他已经开始参与社交,结友纳朋,并作为⼀个有才华的少年受到⼈们的重视[注:刘禹锡《河东先⽣集序》“⼦厚始以童⼦有奇名于贞元初。
”见《柳宗元集》附录]。
不久,他回到了长安。
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
对朝廷的腐败⽆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见闻和感受。
他九岁那年,即唐德宗建中⼆年(781),爆发了继安史之乱后⼜⼀次⼤规模的割据战争——建中之乱。
诱发战争的直接原因是成德镇李宝⾂病死,其⼦李惟岳谋继袭,得到河北其它两镇和⼭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的⽀持,企图确⽴藩镇世袭传⼦制度。
柳宗元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中文名:柳宗元外文名:Liu Zongyuan别名:柳柳州、柳河东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出生日期:公元773年逝世日期:819年11月28日职业:官员主要成就: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品:《永州八记》,《柳河东集》,《柳宗元集》代表作品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溪居》《江雪》《渔翁》《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捕蛇者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黔之驴》《种树郭橐驼传》《哀溺文序》《蝜蝂传》柳宗元政治哲学思想轶事拾遗福民驱鬼《龙城石刻》失而复得的“荔子碑”柳宗元做的四大好事永州市柳宗元纪念馆对柳宗元的评价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东解(现在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芮城一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
柳宗元
柳宗元是唐代诗人,“古文运动”倡导者,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
因为老家在河东(金山西永济)所以成为柳河东,又因为晚年被贬到柳州,所以也称柳柳州。
他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代表作品:《永州八记》、《江雪》、《柳宗元集》。
一、柳宗元境遇
柳宗元出身河东柳氏,他的祖上是个显赫的仕官之家,但是从唐高宗以来,柳宗元的家庭受到政治影响而逐渐衰败。
据史料记载,柳家史上到柳宗元这一辈已经很多年没有出仕官了,因此家族给予他无限的厚望,再加之柳宗元早年为官可谓是混的风生水起,因此他本人也对前途充满了希望。
但是奈何柳宗元参加了“永贞革新”,由于革新的失败柳宗元被贬谪到了永州、柳州等地,在贬谪期间柳宗元经常郁郁寡欢,暗自神伤,写的作品往往带有这强烈的屈辱感和自伤情结,在这种长期的情感浸泡中,柳宗元年纪轻轻就离世了。
二、表现柳宗元自伤与郁闷心境的诗作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南涧中题》
《江雪》
《读书》
《笼鹰词》等。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
(三)佛教可佐教化
在儒学的基础上三教调和,这是柳宗元的思想特色。
二、关于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的主张
柳宗元的教育目的也是培养君子。
柳宗元所说的君子,除正统儒家学者经常强调的“忠君、孝亲”那一套伦常标准之外,还强调以能否符合“公之大者”的政治要求,以及是否具有“生人之意”的政治理想为标准。他同韩愈歧异的地方也在于此。
柳宗元充分肯定教师的作用。他认为无师便无以明道,要“明道”必从师。但是,对韩愈不顾世俗嘲骂而“抗颜为师”的作法,他表示自己没有勇气这样做,但他又不是完全放弃为师,而是去为师之名,行为师之实。
柳宗元谢绝的是结成正式师生关系的名分,不敢受拜师之礼。但对来向他请教问道者,他无不尽其所知给予解答,诚恳地指导后学者,确有为师之实。他提出“交以为师”的主张,即师生之间应和朋友之间一样,相互交流、切磋、帮助,在学术研讨上是平等的,而不是单纯的教导与被教导的关系。柳宗元的“师友”说是传统师道观中有很大影响的一种学说,尤其是在高层次的教学活动中,更有借鉴意义。
《师友箴》:“吾欲从师,可从者谁?借有可从,举世笑之。吾欲取友,谁可取者?借有可取,中道或捨。仲尼不生,牙也久死,二人可作,惧吾不似。中焉可师,耻焉可友,谨是二物,用惕尔后。道苟在焉,佣丐为偶;道之反是,公侯以走。内考诸古,外考诸物,师乎友乎,敬尔毋忽。”
由此可见,柳宗元是把“师”和“道”联系在一起的。不重师道,道就容易被抛弃;道存,即使奴仆和乞丐也可以和他交朋友;道不存,即使公侯也不必理睬他们。在这一点上,他和韩愈的见解是一致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柳宗元继承和发展了荀况、王充的朴素唯物主义论,反对消极出世,提倡积极关心现实,为社会大众服务。他在世界观方面的唯物倾向,在政治观方面的民主倾向,在人生观方面的积极入世倾向,以及他主张儒佛道三教调和的思想和“进也锐而不滞”、“退也安而不挫”的精神,在中国教育史上是有其卓越地位的。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
今天我们来谈谈唐宋八大家的二当家——柳宗元,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半悲半幸。首先他出生在河东柳市。世家大族,世代为官,家族显赫,后来受到武则天的迫害,又经历了安史之乱,近几代已逐渐没落。幼时承母亲启蒙,自小就有“治国平天下”的壮志。20岁进士及第,名声大噪,二十五岁时,任集贤殿书院正字,三十岁时,任监察御史里行,三十二岁时任礼部员外郎,正六品。对比仕途艰难的韩愈,李白来说,柳宗元的前半生可以说是平步青云。但在他三十三岁这年,也就是公元805年,以王叔文为首的刘禹锡,柳宗元等拥立唐顺宗继位,推行改革弊政的措施,史称“永贞革新”,仅仅维持了一百四十六天就宣告失败,唐顺宗被幽禁,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的十年,虽然远离了政治中心,仕途不顺,但却是他文学作品集大成的时期。很多人都知道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这是一首藏头诗“千万孤独”,深刻的表达了他孤独却不颓废的心境。十年后被召回京城,短短一个多月,因为好友刘禹锡的一首《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被朝廷新贵排挤,被贬至柳州,四年后病逝,终年47岁。而柳宗元与我昨天讲的韩愈亦敌亦友,史称“韩柳”。韩愈,柳宗元与刘禹锡本是“大唐铁三角”。韩愈对柳宗元极为赞许,二人携手掀起古文运动,后韩愈遭李实构陷,被贬为阳山县令,而此时柳宗元和禹锡任被重用,韩愈便开始疑心是柳宗元和刘禹锡在背后捅刀子,完全丧失了客观、公正的立场。因此写下《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的长诗,其中有言:“同官尽才俊,偏善柳和刘。或虑言语泄,传之落冤仇。二子不宜尔,将疑断还不。”柳宗元病逝后,韩愈亲自为其撰写墓志铭。他们二人虽在政事上意见相左,但互相钦慕彼此才华,惺惺相惜。真是一对相爱相杀的CP.
溪居(柳宗元)说课稿
溪居(柳宗元)说课稿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代表作之一是《溪居》。
本文将从柳宗元的生平背景、作品主题、艺术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柳宗元的生平背景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洛阳人。
他出身于官宦世家,父亲是当时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柳宗元年轻时多才多艺,精通文学、诗歌、音乐、绘画等多个领域,后参加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历任过很多官职。
柳宗元执政期间,积极进行政治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建议,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溪居》的主题《溪居》是柳宗元在他辞官后写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描写溪居的环境和生活方式,表达了柳宗元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他在文章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并对社会现实提出了批评和反思。
三、《溪居》的艺术特点1. 描写细腻生动:柳宗元在《溪居》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清晰地勾勒了溪居的美景和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产生亲切感和共鸣。
2. 唯美主义思想贯穿全文:柳宗元在《溪居》中持唯美主义观点,对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进行了深入的赞美。
他认为,唯有追求美好的事物,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3. 修辞手法的运用:柳宗元在《溪居》中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形象生动、语言通俗易懂。
这样的写作手法不仅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性,也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
四、《溪居》对后世的影响《溪居》作为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文学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对后世文人提供了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强调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对独立、自由的追求。
其次,文章中的批判和反思也引发了后来文人的思考,对社会进行审视和改革。
柳宗元的独特写作风格和思想观点,也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广泛影响。
综上所述,柳宗元的《溪居》在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的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唯美主义的思想,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柳宗元最有名的五言绝句
柳宗元最有名的五言绝句引言柳宗元(773年-819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五言绝句以其深刻的哲理和优美的表达方式而闻名于世,流传至今。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柳宗元最有名的五言绝句进行全面地探讨。
柳宗元与五言绝句柳宗元的生平与创作背景1.生平简介–出身背景–官职经历–文学成就2.柳宗元的创作特点–追求真实与深刻的思考–以自然与人生为题材–哲学思考与感人之情的结合五言绝句的特点与形式1.五言绝句的定义与特点–五言绝句的字数与音律要求–约束下的自由发挥–简洁而意味深长的形式2.五言绝句的结构与技巧–上下句的呼应与意境转换–提炼精华的艺术–语言的艺术与韵律的运用柳宗元最有名的五言绝句及其解读《江雪》1.诗意描写江雪2.意境的转换与意义的深化3.对自然界的深情赞美《登快阁》1.登高望远的人生思考2.知遇之喜与别离之情3.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感悟《饮酒》1.与友人饮酒的欢愉2.亲身的哲学思考与领悟3.对人生的看法与态度《江村即事》1.乡村生活与人情的描绘2.物质与精神的冲突与取舍3.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思考《哀江头》1.描写江头景色及个人情感2.对时世变迁的观察与反思3.对人生与命运的沉思总结柳宗元最有名的五言绝句凭借其独特的思想深度和文学魅力,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些五言绝句通过对自然、生活、人情以及人生哲理的描绘,向读者展示了柳宗元的独特思考和对世界的洞察。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些五言绝句至今仍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情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对这些五言绝句的深入解读与欣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哪个朝代的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哪个朝代的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柳宗元是唐朝人,于公元773年生于唐代宗年间。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和哲学家。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惩咎赋》、《闵生赋》、《江雪》、《捕蛇者说》都是柳宗元的代表作品。
公元773年,柳宗元在长安出生。
柳宗元自幼聪明伶俐,深得父母喜爱。
母亲卢氏出于书香门第,柳宗元小时候深受母亲影响,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为父亲在朝为官,柳宗元自幼了解朝廷的无能。
柳宗元九岁的时候,遭遇建中战乱,柳宗元为了躲避战争前往父亲任职的夏口。
过了三年,柳宗元再一次遭受战乱,两次战争经历让柳宗元感受到社会的动荡,他希望统治者能建立清明朝廷,不让百姓遭遇颠沛流离之苦。
柳宗元二十一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得进士得以入朝为官。
后来,柳宗元和王叔文推行政治革新运动,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结果以失败而告终。
柳宗元被贬谪到贫困的永州,虽然柳宗元官职为永州司马,却有名无实。
柳宗元在仕途上非常坎坷,后来他寄情于山水之间。
每天研究文学散文和诗歌,最终成为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
柳宗元在散文、哲学、辞赋、寓言等领域均有涉猎,并且都有很高的成就。
柳宗元的散文作品大多以描写山间景色为主,借美景衬哀思;柳宗元在寓言作品上,以小故事讽刺现实,语言辛辣发人深思。
柳宗元世称什么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和“柳柳州”。
柳宗元为河东人,所以称为“柳河东”,因遭到贬谪到柳州做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在朝廷为官时,和同僚王叔文持有相同的政见。
他们都倡导以改革来治理国家政事,期间推行了“永贞革新”,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柳宗元倡导压制藩镇权力。
除此之外,为了肃清朝廷现象,柳宗元等人贬谪了朝廷。
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得罪了保守权贵派。
唐宪宗上台后,王叔文遭到贬谪处死,柳宗元被流放到了贫穷崎岖的永州。
仕途上的怀才不遇,让柳宗元决心寄情于山水之间。
在永州做司马时,柳宗元流连于永州山水,提升了自己在文学上的造诣。
柳宗元生平简介
柳宗元生平简介柳宗元是唐代诗人,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柳宗元生平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柳宗元生平简介早年生活柳宗元的祖籍是河东郡(河东柳氏与河东薛氏、河东裴氏并称“河东三著姓”),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
柳宗元的堂高伯祖柳奭曾为宰相,曾祖父柳从裕、祖父柳察躬都做过县令)。
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
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祖上世代为官。
柳宗元只有两个妹妹。
柳宗元 773年,柳宗元生出生于京城长安。
四岁时,母亲卢氏和他住在京西庄园里,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因此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见闻和感受。
(九岁时遭遇建中之乱,建中四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
年仅12岁的柳宗元在这时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公元785年(贞元元年),柳镇到江西做官。
柳宗元随父亲宦游,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
他参与社交,结友纳朋,并受到人们的重视。
不久,他回到了长安。
父亲柳镇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
能诗善文的父亲和信佛的母亲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少年成才792年,柳宗元被选为乡贡,得以参加进士科考试。
793年,21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名声大振。
不久,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去世,柳宗元在家守丧。
796年,柳宗元被安排到秘书省任校书郎。
798年,26岁的柳宗元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并中榜,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官阶从九品上)。
801年,柳宗元被任命为蓝田尉(正六品)。
803年十月,柳宗元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
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革新期间805年(贞元二十一年)1月26日,唐德宗驾崩,皇太子李诵继位,改元永贞,即顺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背景
本文是关于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背景,感谢您的阅读!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背景
家世
柳宗元的家庭出身,使他始终保持着对祖先“德风”与“功业”的向往。
他常常以自豪的语气,叙说祖上的地位与荣耀,表现出强烈的重振“吾宗”的愿望和对功名的执着追求。
在北朝时,柳氏是著名的门阀士族,柳、薛、裴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
柳宗元曾自豪地说:“柳族之分,在北为高。
充于史氏,世相重侯。
”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为朝廷大吏,五世祖曾任四州刺史。
入唐后,柳家与李氏皇族关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23人之多。
但到了永徽年间,柳家屡受武则天的打击迫害。
到柳宗元出生时,其家族已衰落,柳宗元曾祖、祖父也只做到县令一类小官。
其父柳镇,在玄宗天宝末曾做过太常博士,安史之乱后又继续为官,官职一直很低。
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出身于著名的士族范阳卢姓,但家道早已没落。
她生有二女一子,柳宗元最幼。
两个女儿分别配山东崔氏、河东裴氏,都是没落的旧士族。
柳宗元非常感慨地说,柳氏到他这一代,已经“五、六从以来,无为朝士者”。
安史之乱,使柳家又受到一次巨大冲击。
战乱中,柳镇送母亲入王屋山避难,自己携着一家汇入逃亡人流,逃到吴地。
在南方,一度生计艰难,有时竟薪米无着。
柳宗元的母亲为了供养子女,常常自己挨饿。
家族
柳中庸,生卒年不详,名淡,以字行,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
唐代诗人。
与中唐时期著名文人柳宗元为同族,与大历十才子之一的李端为诗友,著名学者萧颖士爱其才,把女儿嫁给他。
曾被任命为洪州户曹掾,但他未接受。
柳宗玄,是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的堂弟。
他曾在《小石潭记》中被提到“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他本人其他详细资料不详。
柳宗元妻儿
柳宗元,先娶弘家杨氏妻,唐贞元15年(799)宗元27岁时亡故。
他在永州时,写有《下殇墓博记》,说明他这时有女和娘,夭死。
宗元在柳州死后,其友刘禹锡《祭柳员外文》中说:“誓使周六,同于己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说:“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始四岁,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
”是柳宗元有子二人。
惟周六、周七以后归于何处?所作何事?无记。
柳宗元留有二子二女,长子周六,次子周七,二女无名。
“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始四岁;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
”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