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

合集下载

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

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

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内部控制制度是公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帮助公司确定和达成目标、保护公司的资产、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确保公司遵守法规。

组织架构则是指公司内部的组织层级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对于一家公司来说,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的设计和实施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公司确保所有部门有效地协作、减少失误和欺诈,提升内部运作效率。

本文将介绍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并提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的建议。

一、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的概念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是指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结构,包括公司的内部控制政策、内部控制机构、内部控制流程和内部控制人员等。

作为一种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组织架构涉及到公司内部员工的角色和职责分配、业务操作流程、信息流转方式、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等方面。

二、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的特点1. 稳定性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是一种稳定性很强的管理模式,能够提供长期有效的管理保障。

公司各级部门在执行工作过程中需要始终秉持着内部控制政策及其原则,并依照公司内部规定进行工作。

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内部控制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以适应新的业务需求和战略目标。

2. 全面性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需要覆盖公司内部所有环节和流程,确保内部控制的全面性。

这不仅包括涉及资金、资产、销售等方面的业务流程,还包括对企业员工行为、管理方式、创新理念等方面的监督和控制。

3. 有效性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需要具备较高的实效性,可以有效地提升公司的管理效率、降低管理风险。

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可以明确公司管理层次和职责分工,避免员工的职责混淆和责任逃脱,从而提高管理的合规性和效率。

三、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的影响1. 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可以明确企业内部的管理层次和职责分工,标准化管理流程。

这种流程化的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各类疏漏和错误,提高内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 降低业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建立了一套标准、稳定的公司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降低业务风险。

内控组织架构

内控组织架构

内控组织架构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企业内部控制—组织架构一、为了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防范公司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风险,优化企业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制度。

二、公司的组织架构,是指公司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明确公司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职责权限、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三、在公司的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应当做到:(一)公司的治理结构要发挥实实在在的职能作用,不能形同虚设,要确保公司的组织架构具有科学决策的运行机制,能够促进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公司组织构架的设计要科学,权责分配应做到合理,力求做到机构不重叠、职能不缺位、避免推诿扯皮及运行效率低下的情况发生。

四、组织架构的设计(一)公司作为民营控股的股份制企业,按照权责对等、精简高效、运转协调的原则,根据现代企业制度、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规范运作的要求,在综合考虑公司的发展战略、文化理念、行业特点、经营业务、管理定位、员工情况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领导小组为公司最高决策层的组织架构。

根据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需要,公司目前设置了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特点的管理岗位和职能部门,包括公司聘任的总经理,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在总经理的领导下,根据管理职责分工下设办公室、财务部、原料部、生产部、品管部、营销部等职能部门,各部门制订相应的岗位职责,各职能部门之间职责明确,相互协调、监督开展工作。

公司在一级法人治理结构下建立完备的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反馈系统,并按照相互制衡的原则设置内部机构和经营管理部门。

公司目前的组织结构如下:(二)根据《公司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公司《章程》明确规定了管理层的职责权限,管理人员的任职条件,确保公司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有机协调,确保公司管理层能够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使职权。

内部控制措施 组织架构

内部控制措施 组织架构

内部控制措施一、权责分离为确保权力的有效行使和责任的落实,组织应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建立适当的权责分离机制。

在业务执行过程中,必须明确授权与责任,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关系,防止权力滥用和舞弊行为的发生。

二、岗位设置组织应根据业务需求合理设置岗位,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要求。

岗位设置应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即关键岗位应由不同的人员担任,以降低舞弊和错误的风险。

同时,应定期对岗位设置进行评估和优化,确保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三、决策程序组织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确保各项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公开、透明。

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方意见,进行风险评估和可行性研究,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应明确决策责任,对违规决策进行问责和处理。

四、风险管理组织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等环节,全面管理各类风险。

针对重大风险,应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降低其对组织目标的影响。

同时,应定期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审查和更新,确保其与组织的发展需求相匹配。

五、内部审计组织应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

内部审计部门应独立于其他部门,直接向最高管理层报告工作。

通过内部审计,组织可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

六、培训机制为提高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组织应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

通过对员工进行内部控制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其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掌握相关政策和操作规程。

同时,培训机制还应注重培养员工的道德素养和职业操守,强化诚信意识和风险意识。

七、信息沟通组织应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以及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传递畅通无阻。

通过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组织可以更好地协调内部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信息沟通机制还应包括对外部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以便组织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

八、信息系统控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在组织内部控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内部控制,保证公司经营的合法性、合规性、效益性和风险控制,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部门、分支机构和子公司。

第三条公司内部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法性:内部控制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2. 合规性:内部控制应符合行业规范和公司规章制度。

3. 完整性:内部控制应涵盖公司经营的各个环节。

4. 及时性:内部控制应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5. 有效性:内部控制应确保公司目标的实现。

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第四条公司设立内部控制管理部门,负责公司内部控制的统筹协调和监督执行。

第五条公司各部门、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应设立内部控制岗位,负责本单位的内部控制。

第六条内部控制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1. 制定和修订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2. 评估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3. 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

4. 调查内部控制事故,提出处理意见。

第三章内部控制内容第七条公司内部控制内容包括:1. 组织结构控制:确保公司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 人力资源控制:确保员工素质和招聘、培训、考核等环节的合规性。

3. 财务会计控制: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4. 资产管理控制:确保资产的安全、有效和合规使用。

5. 销售与采购控制:确保销售与采购活动的合规性和效益。

6. 研究与开发控制:确保研发项目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第四章内部控制流程第八条公司应建立内部控制流程,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执行、监督、评估等环节。

第九条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公司经营环境、业务特点和风险状况。

第十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应明确责任、权限和程序,确保控制措施的落实。

第十一条内部控制监督应涵盖公司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第五章风险评估与应对第十二条公司应建立风险评估制度,识别、评估、控制公司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第十三条公司应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包括风险预防、风险分散、风险转移等。

第六章内部控制评价第十四条公司应定期进行内部控制评价,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一、组织架构控制1.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公司运营和管理的高效运转。

2.金融机构应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负责监督和指导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3.金融机构应确保公司治理结构的清晰和透明,建立健全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公司治理机构,并确保其有效运作。

二、人力资源控制1.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包括招聘、培训、考核、晋升等环节,确保公司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2.金融机构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和专业水平,增强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

3.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

三、业务流程控制1.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的业务流程体系,明确各项业务的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业务运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2.金融机构应加强对业务流程的监督和审核,及时发现和纠正业务流程中的问题,确保业务流程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3.金融机构应加强对业务风险的评估和防范,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降低业务风险对公司的影响。

四、内部审计监督1.金融机构应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和业务风险进行全面、独立、客观的审计监督。

2.内部审计部门应定期向董事会报告审计结果,及时发现和纠正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和业务风险存在的问题。

3.内部审计部门应具备相应的审计能力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和效果。

五、风险评估与防范1.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与防范体系,及时识别、评估和管理公司面临的各种风险。

2.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市场风险的评估和防范,制定相应的市场风险管理策略和控制措施。

3.金融机构应加强对信用风险的评估和防范,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和风险预警机制。

4.金融机构应加强对操作风险的评估和防范,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措施和内部稽核制度。

5.金融机构应加强对流动风险的评估和防范,制定相应的流动性管理策略和控制措施。

公司内控具体工作开展所需的组织架构

公司内控具体工作开展所需的组织架构

公司内控具体工作开展所需的组织架构2.组织机构与职责2.1. 组织机构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组织体系包括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内控评价委员会、风险管理部、审计部、各职能部门、各业务中心和下属业务单位。

董事会负责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可委托下设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公司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

总经理办公会负责组织领导公司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

风险管理委员会是负责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专业委员会,向总经理办公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内控评价委员会负责组织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向总经理办公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风险管理委员会与内控评价委员会相互独立又相互配合。

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内部控制建设和日常运行工作,确定内部控制标准。

内控评价委员会负责评价内部控制健全性和运行有效性,督促管理层解决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将整改情况反馈至风险管理委员会。

风险管理部是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审计部是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评价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集团公司总部职能部门、业务中心和下属业务单位是内部控制运行的执行机构,负责本部门、本中心、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实施、维护工作。

2.2. 总经理办公会的内部控制管理主要职责是:2.2.1. 审核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总体目标和规划,并报董事会批准。

2.2.2. 审核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责方案,并报董事会批准。

2.2.3. 审核并批准集团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方案。

2.2.4. 审核集团公司内部控制自评价报告,并报董事会批准。

2.2.5. 了解、掌握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进展情况。

2.2.6. 决策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的其他重大事项。

2.3. 风险管理委员会的内部控制管理主要职责是:2.3.1. 审核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总体目标和规划。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以下简称《组织架构指引》)指出,组织架构是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其中,核心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的意义第一,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舞弊风险。

第三,建立和完善组织架构可以为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二、《组织架构指引》的主要内容《组织架构指引》着力解决企业如何管控组织架构设计和运行中的风险。

其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指引的必要性和依据,组织架构的本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应关注的主要风险以及如何设计和运行组织架构等,分三章共十一条。

(一)组织架构的本质关于组织架构的本质,可从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两个层面理解。

治理结构即企业治理层面的组织架构。

它是企业成为可以与外部主体发生各项经济关系的法人所必备的组织基础,具体是指企业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设置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法律实体及其相关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在法律许可的框架下拥有特定权利、履行相应义务,以保障各利益相关方的基本权益。

内部机构则是企业内部机构层面的组织架构。

它是指企业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分别设置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及其由各专业人员组成的管理团队,针对各项业务功能行使决策、计划、执行、监督、评价的权力并承担相应的义务,从而为业务顺利开展进而实现企业发展战略提供组织机构的支撑平台。

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业务需要和控制要求,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内部组织机构类型。

治理结构与内部机构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般而言,治理结构主要服务于以下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保证经营合法合规;而内部机构则主要服务于另外三类控制目标,即保证企业资产安全、保证财务报告及其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工程建设内部控制制度

工程建设内部控制制度

工程建设内部控制制度一、组织架构工程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的组织架构应该清晰明确,包括主体责任、权利和义务。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二是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和管理权限;三是设立相应的建设项目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四是建立专门的内部控制委员会,负责监督和协调各项内部控制工作。

二、制度建设制度是内部控制的核心,是规范和约束工程建设活动的基础。

工程建设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建立项目立项审批制度,明确工程项目的实施范围和条件;二是建立项目管理制度,包括项目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的管理规定;三是建立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签订、履行和变更的程序和要求;四是建立费用核算和预算管控制度,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的资金使用合理合法;五是建立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三、风险控制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如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方面的风险。

因此,工程建设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的内容。

一是建立风险管理制度,明确风险的类型和等级,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二是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三是建立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达标;四是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对各项风险进行及时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控制措施。

四、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工程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建立审计制度,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活动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二是建立检查和考核制度,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各项指标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确保项目按照规定完成;三是建立举报和处理制度,对工程建设项目中的违规行为进行举报和处理,确保项目的合法合规。

五、信息披露信息披露是工程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是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向相关方及时披露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质量状况、安全状况、成本状况等信息;二是建立信息披露渠道,确保信息的真实、透明和全面披露。

内部控制措施 组织架构

内部控制措施 组织架构

内部控制措施组织架构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为实现其业务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

内部控制的核心目标是保护组织的资产、确保财务报告准确性、促进经济效率和遵守法律法规。

而内部控制措施是组织在实施内部控制时所采取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和步骤,以确保内部控制有效运作。

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组织架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组织架构可以影响到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因此合理的组织架构设计对于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至关重要。

一个良好的组织架构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明确的职责分工:在一个良好的组织架构中,各个部门和岗位之间应该有明确的职责分工,避免职责不明确或重叠造成漏洞。

每个员工都应该清楚自己的职责和工作范围,以便能够有效地履行职责,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2.有效的层级关系:组织架构应该设计合理,层级关系清晰。

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应该畅通无阻,确保信息的顺畅传递和管理的高效运作。

应该避免层级过多或层级不合理,避免出现信息传递滞后或决策不及时的情况。

3.合理的人员配置:组织架构应该根据组织的规模和业务特点合理配置人员。

人员的数量和结构应该与业务需求相匹配,确保每个岗位都有专业人才来担任。

应该进行人员的培训和发展,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为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4.灵活的适应性:组织架构应该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组织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在面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时,组织架构应该能够快速调整,保持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通过合理设计和不断优化组织架构,可以更好地支持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和运作。

一个良好的组织架构是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对于组织的长期发展和稳健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在一个合理、清晰和有效的组织架构下,内部控制措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示例:在任何一个组织中,内部控制措施都是至关重要的。

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

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

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实现某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防范公司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风险,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根据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组织架构,是指公司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公司章程,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公司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职责权限、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公司设计与运行组织架构过程中,至少应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可能导致公司缺乏科学决策和运行机制,难以实现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二)组织构架设计不适当,结构层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缺位、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公司设计组织架构,应坚持权责对等、精简高效、运转协调的原则,综合考虑公司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行业特点、经营业务、管理定位、效益情况和员工总量等因素予以确定。

公司组织架构应有利于促进决策科学化和运行规范化。

第五条公司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自身股权关系和股权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有机协调,确保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能够按照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行使职权。

公司应在公司章程中规定股东大会对董事会的授权原则,授权内容应明确具体。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公司的经营决策权。

董事会可以根据需要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涉及公司重大利益的事项应由董事会集体决策。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公司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经理层应接受董事会、监事会的监督制约,并建立向董事会、监事会的报告制度。

内控制度建立和执行

内控制度建立和执行

内控制度的建立与执行一、组织架构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和权利,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建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由公司高层领导担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担任组员,共同推进内部控制工作。

设立独立的内部控制部门,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内部控制制度。

二、规章制度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包括财务报告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风险评估制度等。

确保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定期对规章制度进行审查和更新,以适应公司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三、信息系统建立高效的信息系统,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分析和共享。

设立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信息泄露、篡改或损坏。

对信息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升级,以提高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内部审计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审计。

制定年度内部审计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审计,确保审计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进行跟踪和监督。

五、风险评估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及时识别、评估和管理公司面临的风险。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和潜在风险。

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对公司的影响。

六、培训与宣传对员工进行内部控制培训,提高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能力。

开展内部控制宣传活动,加强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

定期对员工进行内部控制知识测试,以检验员工的掌握程度。

七、监督与检查设立专门的监督检查小组,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和问责,以强化内部控制的严肃性。

八、反馈与改进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鼓励员工提出内部控制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对反馈意见进行认真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优化。

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查和更新,以适应公司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企业内部控制—组织架构

企业内部控制—组织架构

企业内部控制——组织架构1.4 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管控1.4.5 组织架构运行规范下面是某公司的组织架构运行规范,供读者参考。

组织架构运行规范第1章总则第1条目的为了更高效地实现公司战略目标和各项经营目标,进一步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公司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范。

第2条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集团公司及各下属子公司。

第3条职责划分本规范由董事会制定,其他部门或人员要及时提供相关资料。

第2章运行机构设置及其职责第4条公司按照有关规定,设有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各职能部门。

××公司具体组织架构图如下所示。

××公司组织架构图第5条股东大会1.股东大会由全体股东组成,是公司的权力机构。

按照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履行其相关权限。

2.股东大会会议分为年度股东大会和临时股东大会两种。

(1)年度股东大会,每年召开一次,应当于上一会计年度结束后的6个月内举行。

(2)临时股东大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在事实发生之日起2个月内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情形列表第6条董事会1.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按公司章程有关规定行使公司的经营决策权。

2.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设董事长1名。

3.公司董事长、董事的产生和任期按公司章程规定。

4.董事会会议由董事长召集和主持。

董事长不能履行职务或者不履行职务的,由半数以上董事共同推举一名董事履行职务。

5.董事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按《公司章程》和《董事会议事规则》规定进行。

第7条监事会1.监事会由5名监事组成,包括2名职工代表。

监事会应当包括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其中职工代表的比例不低于1/3。

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其他形式民主选举产生。

2.监事会设主席1人。

监事会主席由全体监事过半数选举产生。

内部控制组织架构

内部控制组织架构

内部控制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组织架构是指一个企业或组织在管理控制方面的组织结构。

它是企业内控制度设计的核心要素,对于企业的运营管理、风险控制和规范合规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组织架构,企业能够明确内控体系中各项职责和行为准则,有效管理企业内部风险,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内部控制组织架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领导组织结构。

领导层在企业内部控制结构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需要指导组织内所有人员遵循内部控制规定,并推动制度的制定和优化。

领导组织结构不仅需要具有清晰的权责关系,而且需要注重业务分工、工作协作、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合理规划和安排。

第二,内部控制编制结构。

该结构包括内部控制规定的接受范围、内部控制流程图、内部控制活动清单、内部控制自评表与内部审核程序等。

内部控制编制结构需要在企业内部控制框架中具有科学系统的特性,并考虑到企业运营流程的特点和复杂度。

第三,控制部门结构。

该结构是内控管理部门的核心,通过对各个业务部门的业务进行审核和管理,从而保障和提高内部控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控制部门需要有专业的控制人员和精湛的技能,同时还需要了解企业的风险特征和业务特点。

任职人员应该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经验,以便更有效地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保护企业的利益。

第四,信息与科技部门结构。

内部控制依赖于企业信息管理的良好程度,因此,信息与科技部门需要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该部门主要负责制定信息技术和安全方面的规定,开展信息系统和数据资产的安全管理、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等。

同时,该部门还需要积极参与业务流程的优化与管理,以促进系统、流程等环节的自动化优化,并持续监控业务流程的运行状态和整体效益。

第五,外部审计与咨询结构。

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应该存在监督和审阅机构。

这些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向内部控制部门提供咨询和培训,并审核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同时,外部审计与咨询机构还能帮助企业管理人员评估内控制度的有效性,从而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计划,并持续对公司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监督、评估以及改进等。

医院内控组织管理制度

医院内控组织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内部管理,规范医院运行,确保医院各项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合理,提高医院运营效率,保障医院资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1. 成立医院内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协调、监督医院内控工作。

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院长、财务科科长、审计科科长、人事科科长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成立医院内控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医院内控工作。

内控办公室设在财务科,由财务科科长兼任主任,审计科、人事科等相关人员为成员。

三、内控职责1. 内控领导小组职责:(1)制定医院内控管理制度,监督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2)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内控工作,确保内控工作顺利进行;(3)对内控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确保医院各项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合理。

2. 内控办公室职责:(1)组织实施医院内控管理制度,监督内控制度执行情况;(2)对各部门内控工作进行指导、检查、考核;(3)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内控工作情况;(4)对内控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并跟踪整改落实情况。

3. 各部门职责:(1)按照医院内控管理制度,落实本部门内控工作;(2)配合内控办公室开展内控检查、考核等工作;(3)对内控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本部门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合理。

四、内控内容1. 财务管理:加强财务预算管理,规范财务收支,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加强成本控制,降低医院运营成本。

2. 采购管理:规范采购流程,确保采购物资质量、价格合理;加强采购合同管理,防范采购风险。

3. 人力资源管理:加强员工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管理等,提高员工素质和工作效率。

4. 资产管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确保资产安全、有效使用;加强无形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

5. 信息化管理:加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信息安全,防范信息泄露。

五、内控措施1. 制定内控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2. 建立健全内控监督机制,对内控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考核;3. 加强内部控制培训,提高员工内控意识;4. 对内控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组织架构》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组织架构》

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组织架构》组织架构是一个组织内部各部门、岗位之间分工、职权、协作关系的组织形式和规范。

它是一种建立在组织内部的控制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

在内部控制的应用指引中,《组织架构》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首先,组织架构要合理清晰。

合理的组织架构能够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保障工作流程的畅通。

不同部门之间的分工要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权关系要清晰。

每个部门的职责要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要紧密配合。

合理的组织架构可以消除工作中的模糊地带,减少工作中的交叉和重复,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组织架构要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组织架构应该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适应,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完善。

在企业发展初期,组织架构可以简单明了,部门少,职能分工较为简单。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可以逐渐增加部门,丰富职能,形成复杂的组织架构,以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管理需求。

企业应该根据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来调整和完善组织架构,确保组织架构能够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第三,组织架构要注重信息流动和沟通。

良好的组织架构应该保证信息的流通和共享,提高内部沟通的效率。

在组织架构中,每个部门之间和上下级之间应该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协作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

可以通过组织例会、信息系统、工作报告等方式来实现信息的流通。

同时,组织架构还应该鼓励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为员工提供积极、开放的沟通环境。

最后,组织架构要具备适当的控制机制。

在组织架构中,应该设立相应的控制机制,确保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得以落实,各项工作得以有效推进。

可以通过制定工作流程、设立审批程序、建立考核评价体系等方式来实现内部控制。

同时,组织架构还应该注重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的分配,避免职责重叠或职权不清的情况出现,防止横向和纵向的监督漏洞。

在实际应用中,《组织架构》的指引可以起到以下作用:帮助企业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工作流程的畅通;帮助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调整和完善组织架构;提高内部沟通的效率,促进信息的流通和共享;建立相应的控制机制,确保组织内部的工作有序进行。

内部控制制度范本

内部控制制度范本

内部控制制度范本
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进行定制,以下为一份常见的内部控制制度范本:
1. 内部控制组织架构和职责
- 设立内部控制委员会或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和权力分配。

- 确定内部控制部门或负责人,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内部控制制度。

2. 内部控制目标和原则
- 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目标,包括风险管理、合规性、财务报告、资产保护等。

- 确定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如合理性、可行性、有效性、综合性等。

3. 风险管理制度
- 设立风险管理部门或职责,负责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

- 制定风险管理流程和工具,包括风险识别、分析、评估、控制和监督等。

4. 合规性管理制度
- 确定合规性要求和标准,包括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内部规章制度等。

- 设立合规管理部门或职责,负责制定合规控制措施和监督执行情况。

5. 财务报告制度
- 设立财务部门或职责,负责编制、审查和披露财务报告。

- 制定财务报告流程和制度,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6. 资产保护制度
- 设立资产管理部门或职责,负责资产的登记、盘点、评估和保护。

- 制定资产管理制度,包括资产登记制度、使用控制制度、报废处理制度等。

7. 内部控制流程和制度
- 制定内部控制流程和制度,包括审批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制度执行制度等。

- 设立内部控制检查机制,定期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以上仅为一份常见的内部控制制度范本,具体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定制。

企业可根据自身的产业特点和风险状况,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制定适合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

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

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实现某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防范公司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风险,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根据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组织架构,是指公司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公司章程,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公司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职责权限、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公司设计与运行组织架构过程中,至少应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可能导致公司缺乏科学决策和运行机制,难以实现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

(二)组织构架设计不适当,结构层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缺位、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公司设计组织架构,应坚持权责对等、精简高效、运转协调的原则,综合考虑公司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行业特点、经营业务、管理定位、效益情况和员工总量等因素予以确定。

公司组织架构应有利于促进决策科学化和运行规范化。

第五条公司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自身股权关系和股权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有机协调,确保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能够按照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行使职权。

公司应在公司章程中规定股东大会对董事会的授权原则,授权内容应明确具体。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公司的经营决策权。

董事会可以根据需要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涉及公司重大利益的事项应由董事会集体决策。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公司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公司内控管理制度框架

公司内控管理制度框架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内部管理,规范经营行为,防范经营风险,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以及公司下属各分支机构、子公司。

第三条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覆盖公司所有业务领域和经营管理环节。

2. 风险导向原则:以风险为导向,识别、评估和防范公司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3. 分级管理原则:根据公司组织架构和业务特点,实行分级管理,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内部控制职责。

4. 持续改进原则: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第二章内部控制组织架构第四条公司设立内部控制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公司内部控制工作。

第五条内部控制委员会下设以下部门:1. 内部审计部:负责对公司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审计,提出改进建议。

2. 财务部:负责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3. 法务部:负责公司法律事务,保障公司合法权益。

4. 风险管理部:负责公司风险识别、评估和防范。

第三章内部控制内容第六条公司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财务内部控制:包括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费用报销、资产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

2. 人力资源内部控制:包括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福利等方面。

3. 采购与销售内部控制:包括供应商管理、合同管理、存货管理、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方面。

4. 生产经营内部控制:包括生产计划、质量控制、设备管理、安全环保等方面。

5. 信息技术内部控制:包括信息系统建设、网络安全、数据管理等方面。

第七条各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建立健全本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各项工作合规、高效、安全。

第四章内部控制实施与监督第八条公司内部控制委员会负责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第九条各部门应定期开展内部控制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条内部审计部每年至少对公司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一次全面审计,提出审计报告。

第十一条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信息报告制度,确保内部控制信息及时、准确、全面。

企业内部控制指引-组织架构

企业内部控制指引-组织架构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解读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案例:治理结构形同虚设某公司董事长由集团公司法人兼任——“控股股东当家”;11名董事中,有9名来自大股东和公司内部,经理层普遍兼任董事会成员——“内部人控制”;董事会和经理层片面追求规模与业绩的扩张,忽视“业务流程控制”;最终,因经营失败和会计造假被取消了上市公司资格。

案例:科龙电器的内部治理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名存实亡;公司的大股东及董事顾雏军,操纵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实现对具体经营环节的控制;董事会共由9名董事组成,6名执行董事中,有5名来自大股东;科龙电器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内部治理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存在较多的问题,一股独大、独立董事不独立、监事会形同虚设等问题普遍存在。

合理设计治理层组织架构: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控制制度
——组织架构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实现某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防范公司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风险,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根据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组织架构,是指公司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公司章程,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公司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职责权限、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公司设计与运行组织架构过程中,至少应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
(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可能导致公司缺乏科学决策和运行机制,难以实现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

(二)组织构架设计不适当,结构层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缺位、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
第四条公司设计组织架构,应坚持权责对等、精简高效、运转协调的原则,综合考虑公司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行业特点、经营业务、管理定位、效益情况和员工总量等因素予以确定。

公司组织架构应有利于促进决策科学化和运行规范化。

第五条公司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自身股权关系和股权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有机协调,确保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能够按照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行使职权。

公司应在公司章程中规定股东大会对董事会的授权原则,授权内容应明确具体。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公司的经营决策权。

董事会可以根据需要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涉及公司重大利益的事项应由董事会集体决策。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公司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经理层应接受董事会、监事会的监督制约,并建立向董事会、监事会的报告制度。

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明确。

监事会的人员和结构应确保监事会能够独立有效地行使对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及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检查。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第六条公司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会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第七条公司应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地设置公司内部经理层以下职能部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和相互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公司应避免设置业务重复或职能重叠的机构,将公司管理层次保持在合理水平。

第八条公司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设立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与其职责要求相适应的审计人员,并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具有相应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在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中的主要职责包括:
(一)对建立健全本公司内部控制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进行监督。

(二)根据董事会、监事会或经理层授权,具体组织实施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事宜。

(三)协助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

第九条公司应对各部门的职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确定各具体职位的名称、职责、岗位要求和工作内容等,编制岗(职)位说明书,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范围、主要权限、任职条件和沟通关系。

第十条公司在确定职权和岗位分工过程中,应体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

不相容职务通常包括:可行性研究与决策审批;决策审批与执行;执行与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公司应制定并公布组织结构图、员工手册、业务流程图、岗(职)位说明书和权限指引等内部管理制度或相关文件,使公司员工了解和掌握组织架构设计及权责分配情况,促进公司各层级员工明确职责分工,正确行使职权。

第十二条公司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和法定程序,加强对子公司组织架构设计相关重大事项的监督指导和管理控制,防范公司集团系统风险,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源共享。

第三章组织架构的运行
第十三条公司应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内部管理权限和工作程序,核定、审批组织架构设计、部门设置和人员编制,并采取有效措施监督、检查组织架构运行情况。

公司应根据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制定阶段性工作计划,落实工作任务、责任人、协助人和完成时间等,通过考核计划执行情况验证组织架构运行效果和效率。

第十四条公司应建立业绩考评制度,明确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绩效评价标准与程序,并通过目标任务(责任)书等形式将业绩指标层层分解到公司内部各部门和各岗位,促进公司组织架构中各层级员工责、权、利的有效实行。

第十五条公司应重视对子公司的监控,通过合法有效的形式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出资人权益,强化对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特别关注异地、境外子公司发展战略、重大决策、重大投融资、重要人事任免、大额资金使用、年度财务预算等重要风险领域。

第十六条公司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应坚持动态调整的原则,根据发展战略、业务重点、市场环境、监管要求等因素的变化不断进行优化调整。

公司应在对现行组织架构及其运行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内外部环境变化和公司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调整组织架构。

公司组织架构调整应充分听取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公司员工的意见,并按程序进行决策和审批。

第四章组织架构的信息披露
第十七条公司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适当的形式披露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情况,重点披露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实际运行情况。

第十八条公司应依法披露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最近 5 年的主要工作经历、年度报酬情况和报告期内当选或离任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
人员的基本情况,以及高级管理人员激励约束机制的落实情况和解聘原因等信息。

第五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所属公司,包括公司总部、各分公司及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

第二十条公司及所属公司可以参照本制度制定相关实施细则或具体执行办法,实施细则或执行办法不得违反本制度相关规定。

实施细则或执行办法经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批准后执行,并由公司备案。

第二十一条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十二条本制度自公司董事会审议批准之日起执行,修改时亦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