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3:巴林银行倒闭(1995年)与金融衍生品的操作风险

合集下载

跨式期权交易策略的风险案例分析-巴林银行倒闭

跨式期权交易策略的风险案例分析-巴林银行倒闭

案例分析:跨式期权交易策略的风险------巴林银行的倒闭摘要成立于1763年的巴林银行,是英国最早的银行,连英国女王都是他们的客户。

有着辉煌历史的这家公司,却在1995年因为一个员工的衍生交易而走向覆灭。

其中的直接原因是,名为李森·尼克的职员在日本相关期货和期权的市场上亏损过多。

但是背后的间接原因,包括整个巴林的监管问题,激励问题,李森的职务问题等等都在无形中成为了李森的帮手,推动的损失的扩大。

关键词:衍生品,巴林银行,风险管理AbstractEstablished in 1763, Barings Bank is the earlies bank in England, which has the Queen as its customer. With splendid history, this bank went bankrupt in 1995 because of the derivatives activities by a client. The direct reason is this client’s (named Nick Leeson) activities in future and option about Japan caused too much loss. But the management problem, motivation problem, the duty of Leeson also pushed it, made loss larger.Key words: derivatives, Barings Bank, risk management1.引言1995年2月27日,英国中央银行宣布,英国商业投资银行——巴林银行因经营失误而倒闭。

而巴林银行事件的起源就是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的28岁的明星交易员尼克·李森。

而导致这一场灾难的直接产品就是日币、日股和日本政府债券的衍生品。

巴林银行破产事件中操作风险的反思与启示

巴林银行破产事件中操作风险的反思与启示

巴林银行破产事件中操作风险的反思与启示作者:暂无来源:《经营者》 2018年第6期1995年2月26日,巴林银行宣布其因进行不当期货交易导致巨额亏损,被迫宣布破产。

后经英格兰银行的斡旋,荷兰国际集团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宣布完全收购巴林银行。

一时间,世人唏嘘。

一代商业巨头就此陨落。

惋惜之余,我们应认真分析巴林银行破产的深层次原因,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发生类似事件。

此事件中,银行内部不合规因素较多,使银行面临较大的风险,最终因交易员里森看涨的股票走势发生意料之外的变化,导致巴林银行巨额亏损而倒闭破产。

由此可见,操作风险与金融风险是导致巴林银行破产的直接原因。

本文尝试从操作风险入手,分析其破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内部控制松散。

相关资料显示,在2月26日悲剧发生以前,巴林银行的证券投资就已暴露出极大的风险性,但并未引起该行高级管理人员的重视。

随后,巴林银行本身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失灵导致悲剧的发生。

可以说,巴林银行的倒闭不是一人所为,而是一个结构漏洞百出、内部管理失控的机构所致。

第二,部门间职责不明。

在巴林新加坡分公司,Nick Leeson同时负责交易与结算,这给了他很多自己作决定的机会。

作为总经理,除了交易之外,他还设置了监管行政财务经理、签发支票等四项权利。

尽管公司总部非常清楚他的行为,但担心因为冒犯他而失去这位“明星交易员”而未采取任何行动,甚至他代号为88888的误差账号被使用长达1年,直到他辞职时才被发现。

第三,缺乏全球性的信息沟通与协调。

尽管金融市场,特别是衍生金融产品市场正逐步迈向全球化进程,但大多数相关法规仍由各国自行制定,且实施范围不得超出国界。

在本案中,巴林银行总部、新加坡期货部、东京股票交易所等均由各国独立管理,且这些管理者并没有就业务沟通交流过相关信息。

显然,信息不对称及缺乏全球性的协调也是未能阻止巴林破产的又一原因。

我们应从巴林银行破产的事件中吸取教训,避免出现类似的悲剧。

金融风险管理巴林银行案例

金融风险管理巴林银行案例

一.前言,巴林银行的倒闭1763年,弗朗西斯•巴林爵士在伦敦创建了巴林银行,它是世界首家“商业银行”,既为客户提供资金和有关建议,自己也做买卖1995年,巴林银行宣告倒闭,以一英镑卖给了荷兰银行集团。

230多年的历史的破灭,导火线只是一个交易员,里森。

里森是MorganStandley的一名清算员,1989年进入巴林,在印尼分部工作,工作十分出色,有毅力,有耐心,加上期权和期货的专业知识,让伦敦总部十分欣赏他,短短三年,就被派去新加坡成立期货与期权交易部门,并出任总经理。

他在那里同时任职首席交易员和清算主管,并且建立了一个88888的错误帐号,用来对冲一些由于人为或者系统失误造成的损失。

里森就是利用了自己是清算主管的重要职位,控制着这个88888。

手下King操作失误,当天损失2万英镑,过了几天,损失变成4万英镑。

里森害怕上面归咎下来影响他前途,没有上报,隐瞒起来。

里森的好友及委托执行人乔治同样犯错,错误买入价值800万英镑的期货。

里森继续隐瞒。

而且由于损失金额太大,他必须把它赚回来,所以开始加大风险额度投资,毕竟是最优秀的交易员,到1993年,88888帐户已经有赢余。

里森自己在1993年下旬,为了争取日经市场上最大的客户波尼弗伊,在电脑故障的前提下,人手记录交易,损失170万美圆。

1994年,对待亏损的不断扩大,里森心理已经崩溃,7月时候,已经损失5000万英镑。

接下来,读者都想象得到的是,亏损像癌细胞一样不断扩散,1995年,在这种溃败心理的主导下,里森再次判断错误,他买日经指数上涨,但是随着1月日本神户地震的发生,日经指数不断下跌,此时,里森犯下我认为最严重的错误,补仓。

一补再跌,一补再跌,1995年2月23日,亏损高达86000万英镑,宣告死亡。

监管不利的文章,遍地开花,本文尝试从其他方面探讨巴林银行的失败。

二.交易员心理与监管机构心理作为一个交易员,里森犯了以下几个错误:1.感情用事成熟的交易员,一定不可以受到感情的影响,要以市场的变动,技术的指标,基本面的变化来做分析,而里森首先担心影响自己职位,二来保护朋友的错误,是大忌,可能就是因为这个事件的发生,现在投资银行有个文化就是,当你犯错后,尽量让公司里更加多的人知道,这样就可以避免亏损的扩大,从里森的错误可以看到,1994年也就5000万英镑已经是犯了多个错误产生的了,要是这个时候可以坚决上报,尽管他免不了承担巨大的责任,但是比起后来86000万英镑,还不到十分之一,应该可以保护这个200多年历史的巨头的生命。

银行倒闭案案例分析—巴林银行

银行倒闭案案例分析—巴林银行

巴林银行倒闭成因分析—内部控制角度(一 ) 控制环境存在问题首先 . 管理层对企业经营业务的风险认识不足.银行是一个经营货币资金的企业,这一特点决定了银行是一个高风险的企业,经营中需要拥有比其他行业更高的风险意识.原因是货币资金极易被挪用、盗窃.而导致巴林银行倒闭的业务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买卖,衍生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是以小博大,一旦成功可以获取巨额收益,而一旦失败则要遭受巨额损失.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衍生金融工具的“双刃剑”效应,实施更为严格的风险管理.在巴林银行例闭案中显然管理层没有对待衍生金融工具应有的风险意识,只看到衍生金融工具的正面效应而忽视了负面效应,从而也没有对负面效应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控制和防范.其次,管理层不重视历史经验的指示作用,突出表现是不重视资产负债表的作用.尽管资产负债表具有静态性,但它确实反映了企业在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及承担的风险,而巴林银行主管却对资产负债表置之不理.这从彼得·巴林的话语中可以明显看出“若以为揭露更多资产负债表的数据。

就能增加对一个集团的了解,那真是幼稚无知.”再次,管理层没有应有的风险等觉意识。

在巴林银行倒闭案中。

当交易员里森由于违规操作使亏损不断加大并且不能通过自身周转来掩盖亏损时.开始要求伦敦总部汇入资金.由干亏损不断加大,里森开始超常规的向总部索要资金,这种情况下巴林银行总部不但没有警觉到风险的存在而且违反英格兰银行的规定向里森输送资金.这些均说明巴林银行总部不但对里森非常规要求汇人资金毫无风险警觉意识而且一味的满足,暴露了总部在风险评估中的失误.最后。

不理智的人力资源政策.尽管里森曾经为巴林银行做出巨大贡献.但是人总有犯错误的时候,而巴林银行‘。

用人不疑,’的政策明显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用人政策走向了极端,从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按照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本思想.我们认为巴林银行在控制环境上至少存在以上四个方面的不足,最终导致巴林银行的破产(二 ) 信息和沟通存在问题首先,总部要求里森更改进行错误交易处理账户时没有进行很好的沟通,尽管错误记录处理账户已经由"99905"转为“88888",但是这个信启、只有开设账户的员工一个人知道,其他员工包括最高管理者均不知道该账户的存在,开立用于处理错误记录的账户,如此重要的业务信息竟然未让管理者知道,信息在各个部门之间传递效率可见一斑;其次,在总部恢复使用泊"99905"账户处理错误记录时,临时“88888"账户不但没有及时消除而且该信息也没有向最高管理者报告备案,从而使"88888"账户成为内部控制的“盲区”,成为各种内部控制措施难以触及的地方,直到最终巴林银行例闭才知道该账户的存在.可以说正是“888891,账户这个关键控制点的失控导致了巴林银行悲剧的发生。

操作风险典型案例

操作风险典型案例

操作风险典型案例1、巴林银行的倒闭1995年2月26日,英国中央银行突然宣布;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破产清算。

这则消息让全世界为之震惊,因为巴林银行是英国举世闻名的老牌商业银行。

说起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更加让人难以置信;它竟葬送在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的一名普通职员之手!1992年,里森加入巴林银行并被派往新加坡分行,负责新加坡分行的金融衍生品交易。

里森的主要工作是在日本的大阪及新加坡进行日经指数期货的套利活动。

然而过于自负的里森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则去做,他判断日经指数期货将要上涨,伪造文件、私设账户挪用大量的资金买进日经指数期货。

1995年2月23日,里森突然失踪,他失败的投机活动导致巴林银行的损失逾10亿美元之巨,已经远远超过了巴林银行5.41亿美元的全部净资产。

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耐人寻味。

从表面上看,巴林银行是由于里森个人的投机失败直接引发的。

而实际上,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巴林银行控制内部风险尤其是操作风险的制度相当薄弱。

首先,巴林银行没有将交易与清算业务分开,允许里森既作为首席交易员,又负责其交易的清算工作。

在大多数银行,这两项业务是分立的。

因为让一个交易员清算自己的交易会使其很容易隐瞒交易风险或亏掉的金钱。

这是一种制度上的缺陷。

其次,巴林银行的内部审计极其松散,在损失达到5,000万英镑时,巴林银行总部曾派人调查里森的账目,资产负债表也明显记录了这些亏损,但巴林银行高层对资产负债表反映出的问题视而不见,轻信了里森的谎言。

里森假造花旗银行有5,000万英镑存款,也没有人去核实一下花旗银行的账目。

监管不力不仅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倒闭,也使其3名高级管理人员受到法律惩处。

2、日本大和银行。

井口俊英是日本大和银行纽约分行的一名职员,1976年进入该行,担当国债交易审核员。

1979年,因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被提升为纽约分行国债交易室主管,同时兼任国债交易稽查主任。

在华尔街有一间专用的办公室,这是银行给他的特殊待遇。

商业银行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_以巴林银行倒闭案为例解读

商业银行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_以巴林银行倒闭案为例解读

2009.11(上C h in a C o lle c t iv e E c o n o m y集体经济·摘要:文章通过对巴林银行倒闭原因的探讨,从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两方面分析了商业银行应如何通过完善内控体系管理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的风险。

市场风险来自于银行外部,可以通过数学模型量化。

而操作风险主要来源于银行的日常营运,其量化可以选择基本指标法、标准法等高级计量法。

此外还应制定恰当的操作风险战略,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确保合理的授权和责任分离制度,从而有效地控制衍生品交易的操作风险。

关键词:巴林银行;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一、引言随着银行业的迅速发展,商业银行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存贷业务模式。

金融衍生品交易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领域之一:一方面,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其提供衍生品的代理业务;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根据自己对市场动态的判断,利用衍生品进行投机。

与利用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减小风险敞口相比,利用衍生品进行投机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对市场动态预测的错误有可能带来巨额损失,如历史悠久的巴林银行倒闭就直接起因于新加坡巴林银行期货交易负责人里森衍生品交易的损失。

因此,探讨商业银行如何管理其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是非常必要的。

二、巴林银行倒闭案例分析巴林银行成立于1763年,由一家小规模的家族银行发展成为一个业务全面的银行集团。

截至1993年底,全部资产总额为59亿英镑,1994年税前利润高达1.5亿美元。

1995年2月26日,英格兰银行宣布:巴林银行因发生8.6亿英镑的巨额亏损申请资产清理,10天后巴林银行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被荷兰国际集团收购。

造成巴林银行倒闭的直接原因是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期货与期权交易部门经理尼克·里森在衍生品交易中造成13亿美元巨额亏损。

里森刚开始是利用新加坡商品交易所和大阪交易所上市的日经指数期货从事跨国套利,该交易是代客操作,只赚取佣金,风险不大。

巴林银行倒闭怎么看待金融衍生工具

巴林银行倒闭怎么看待金融衍生工具

国际投资学课程作业教师:洪水峰学号:712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班级:x088091专业:统计学姓名:胡凡从巴林银行倒闭看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控制胡凡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统计学x088091 712[摘要]许多着名的衍生性金融工具灾难并非全因衍生性交易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缺乏健全的风险控制制度。

巴林银行破产案和即是这样的典型案例。

通过这个震惊世界的案例可以看出,企业从事衍生工具交易必须要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机制。

但更重要的是,应当切实保证相关的控制政策和程序被有效地执行。

[关键词] 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控制巴林银行随着我国金融开放和金融深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利率、汇率的进一步开放,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多地运用衍生产品交易以有效管理自身资产负债、规避风险和增加收入,并为客户提供衍生产品交易。

衍生工具本身是作为风险管理的工具,但其本身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如果管理不善,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许多案例表明,因从事衍生工具而导致重大损失的企业往往并非仅仅因为衍生工具的巨大风险性,而是由于有笑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的缺乏。

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有气势加强内部控制,以有效地控制衍生工具的风险。

巴林银行破产案事件就是因为缺乏有效的衍生工具内部控制而导致巨额损失的经典案例。

本文将对巴林银行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衍生工具的风险控制。

巴林银行破产案英国巴林银行因遭受巨额损失,无力继续经营而于1995年2月26日宣布破产。

从此,这个有着233年经营史和良好业绩的老牌商业银行在伦敦城乃至全球金融界消失。

目前该行已由荷兰国际银行保险集团接管。

巴林银行集团的业务专长是企业融资和投资管理。

到1993年底,巴林银行的全部资产总额为59亿英镑,1994年税前利润高达亿美元。

这样一家业绩良好的银行,为何在顷刻之间遭到灭顶之灾新加坡巴林公司期货经理尼克·里森拥有雇佣交易员和后台清算人员的权利。

李森建立了一个秘密账户并多次用来隐藏员工的操作失误和未经授权的交易,从而使大量的交易损失未能在账户上得到反映。

巴林银行破产事件中操作风险的反思与启示

巴林银行破产事件中操作风险的反思与启示

巴林银行破产事件中操作风险的反思与启示作者:伍秋晓来源:《经营者》2018年第06期摘要 1995年2月26日,英国巴林银行因进行巨额金融期货投机交易,造成9.16亿英镑的巨额亏损,被迫宣布破产。

反思其破产原因,是内部不合规因素导致其面临巨大的操作风险,加之对金融衍生工具的错误判断,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由于操作风险具有人为性与突发性,我们应着重分析该事件中操作风险的产生原因,并寻求规避的方式,以求为我国现代企业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与意见,避免类似悲剧再度发生。

关键词巴林银行操作风险反思1995年2月26日,巴林银行宣布其因进行不当期货交易导致巨额亏损,被迫宣布破产。

后经英格兰银行的斡旋,荷兰国际集团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宣布完全收购巴林银行。

一时间,世人唏嘘。

一代商业巨头就此陨落。

惋惜之余,我们应认真分析巴林银行破产的深层次原因,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发生类似事件。

此事件中,银行内部不合规因素较多,使银行面临较大的风险,最终因交易员里森看涨的股票走势发生意料之外的变化,导致巴林银行巨额亏损而倒闭破产。

由此可见,操作风险与金融风险是导致巴林银行破产的直接原因。

本文尝试从操作风险入手,分析其破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内部控制松散。

相关资料显示,在2月26日悲剧发生以前,巴林银行的证券投资就已暴露出极大的风险性,但并未引起该行高级管理人员的重视。

随后,巴林银行本身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失灵导致悲剧的发生。

可以说,巴林银行的倒闭不是一人所为,而是一个结构漏洞百出、内部管理失控的机构所致。

第二,部门间职责不明。

在巴林新加坡分公司,Nick Leeson同时负责交易与结算,这给了他很多自己作决定的机会。

作为总经理,除了交易之外,他还设置了监管行政财务经理、签发支票等四项权利。

尽管公司总部非常清楚他的行为,但担心因为冒犯他而失去这位“明星交易员”而未采取任何行动,甚至他代号为88888的误差账号被使用长达1年,直到他辞职时才被发现。

(完整版)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分析

(完整版)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分析

巴林银行倒闭案例分析巴林银行倒闭事件回顾1995年2月27日,一个全世界震惊的日子,英国经营了233年的皇家银行---巴林银行突然宣布倒闭。

它给金融界造成的恐慌是前所未有的。

巴林银行:英国老牌银行,伊丽莎白女王也信赖它的理财水准,是它的长期客户。

尼克李森:国际金融界“天才交易员”,曾任巴林银行驻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总经理、首席交易员。

1994年下半年,李森认为,日本经济已开始走出衰退,股市会有大涨趋势。

于是大量买进日经225指数期货合约和看涨期权。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1995年1月16日,日本关西大地震,股市暴跌,李森所持多头头寸遭受重创,损失高达2.1亿英镑。

这时的情况虽糟糕,但不至于能撼动巴林银行。

只是对李森来说影响其光荣的地位。

李森凭其经验,为了反败为胜,再次大量补仓日经225期货合约和利率期货合约,头寸总量已达十多万手。

要知道这是以“杠杆效应”放大了几十倍的期货合约。

当日经225指数跌至18500点以下时,每跌一点,李森的头寸就要损失两百多万美元。

“事情往往朝着最糟糕的方向发展”,这是强势理论的总结。

2月24日,当日经指数再次加速暴跌后,李森所在的巴林期货公司的头寸损失,已接近其整个巴林银行集团资本和储备之和。

融资已无渠道,亏损已无法挽回,李森畏罪潜逃。

巴林银行面临覆灭之灾,银行董事长不得不求助于英格兰银行,希望挽救局面。

然而这时的损失已达14亿美元,并且随着日经225指数的继续下挫,损失还将进一步扩大。

因此,各方金融机构竟无人敢伸手救助,巴林银行从此倒闭。

一个职员竟能短期内毁灭一家老牌银行,究其各种复杂原因,其中,不恰当的利用期货“杠杆效应”,并知错不改,以赌博的方式对待期货,是造成这一“奇迹”的关键。

虽然最后抓住了逃跑的李森,但如果不能抓住期货风险控制的要害,更多的“巴林事件”还会发生,包括我们个人投资者中的小“巴林事件”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一,公司内部原因(1)巴林银行内部管理不善,控制不力,缺乏风险防范机制。

巴林银行破产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破产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破产案例分析一、背景八十年代以来,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金融创新成为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主要战略,因此新型的金融工具、金融业务和金融技术不断突破管理制度的禁锢,大量涌现。

传统的商业银行也为了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开始从事衍生品业务。

1989年月10日,尼克·里森正式到巴林银行工作并且在1992年被巴林总部派到新加坡分行成立期货与期权交易部门,同时担任交易及清算部门的负责人,并出任总经理。

交易部门主要负责执行期货业务,而清算部门主要负责记录每笔交易的结果。

里森于1992年在新加坡任期货交易员时,巴林银行原本有一个账号为“99905”的“错误账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所造成的错误。

1992年夏天,伦敦总部要求里森另外设立一个账号为“88888”的“错误账户”,记录较小的错误,并自行在新加坡处理,以免麻烦伦敦的工作。

几周之后,伦敦总部又要求新加坡分行所有的错误记录仍由“99905”账户直接向伦敦报告。

“88888”错误账户刚刚建立就被搁置不用。

随后,里森手下的交易员接连发生交易失误,里森便将这些失误转入“88888”账户。

为了掩盖这些失误,躲过月底伦敦总部的内部审计,以及应付证券交易所要求追加的保证金等问题,里森开始承担越来越大的风险,将自己的佣金转入该账户。

二、过程1994年下半年,里森认为,日本经济已开始走出衰退,股市将会有大涨趋势,于是大量买进日经225指数期货合约和看涨期权,累计名义头寸高达70亿美元。

然而,1995年1月16日,日本神户大地震,其后数日东京日经指数大幅度下跌,里森所持多头头寸遭受重创,再加上用于清算记录的电脑频繁故障,到发现各种错误时,损失已经非常严重。

为了使日经指数上涨到理想的价格范围,里森购买了数量更加庞大的日经指数期货合约。

1月30日,里森以每天1000万英镑的速度从伦敦获得资金买进日经指数期货,并卖空日本政府债券。

2月10日,里森以新加坡期货交易所交易史上创纪录的数量持有55000份日经期货及2万份日本政府债券合约。

金融衍生品交易失败案例 巴林银行

金融衍生品交易失败案例  巴林银行

金融衍生品交易失败案例巴林银行20世纪80-90年代,金融衍生品市场飞快发展引发了多起震撼国际金融界的衍生品交易巨亏的灾难性事件,以致一时在业界谈论金融衍生品而色变。

其中,最着名的失败案例非英国巴林银行倒闭事件莫属。

1、里森与巴林银行巴林银行建立于1763年,是一家具有200多年悠久历史的英国老牌银行。

但是,由于一个名叫尼克.里森(Nicholas Leeson)的年轻交易员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上的违规交易而造成12.5亿美元的巨大亏损,巴林银行于1995年2月26日宣布破产。

里森也因此而锒铛入狱,后被新加坡法庭判处6年半的有期徒刑。

在出事之前,里森可谓是巴林银行的一颗迅速上升的明星。

1992年之前,他只是巴林银行的一名普通职员。

1992年被巴林银行派到新成立的巴林银行新加坡期货分部工作,并很快升为该分部的主管。

期间业绩令人瞩目:1993年,他所创造利润为当年巴林银行全球总利润的20%;1994年上半年,他所创造的收益为巴林总收益的50%。

辉煌的业绩也为里森赢得了丰厚的奖金和响亮的名声。

除了5万英镑的年薪之外,1993年和1994年他的奖金分别达到了130000英镑和450000英镑。

那幺,里森的辉煌业绩又是如何获得的呢?2、里森的交易策略根据巴林银行的授权,里森的职责只是为巴林银行在新加坡期货交易所和日本大阪期货交易所进行低风险、回报适度的套利交易。

但是,里森的交易却远远超过了其授权范围。

里森的交易主要集中在日本股市指数--Nikkei225的期货和日本政府债券的期货之上,尤其是以前者为重。

我们知道,进行期货交易除需要缴纳少量的保证金之外,不需要初始投资,因而具有很大的放大效果(即"财务杠杆作用")。

比如说,买卖一手Nikker225期货的合同只需要缴纳大约300000日元或3000美元(为了描述方便,本文全都假设美元兑换日元的汇率为1:100)的保证金。

如果Nikkei225指数上升一个点,买家就会有500日元的盈利,而卖家则会有500日元的亏损。

(完整版)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分析

(完整版)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分析

巴林银行倒闭案例分析巴林银行倒闭事件回顾1995年2月27日,一个全世界震惊的日子,英国经营了233年的皇家银行---巴林银行突然宣布倒闭。

它给金融界造成的恐慌是前所未有的。

巴林银行:英国老牌银行,伊丽莎白女王也信赖它的理财水准,是它的长期客户。

尼克李森:国际金融界“天才交易员”,曾任巴林银行驻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总经理、首席交易员。

1994年下半年,李森认为,日本经济已开始走出衰退,股市会有大涨趋势。

于是大量买进日经225指数期货合约和看涨期权。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1995年1月16日,日本关西大地震,股市暴跌,李森所持多头头寸遭受重创,损失高达2.1亿英镑。

这时的情况虽糟糕,但不至于能撼动巴林银行。

只是对李森来说影响其光荣的地位。

李森凭其经验,为了反败为胜,再次大量补仓日经225期货合约和利率期货合约,头寸总量已达十多万手。

要知道这是以“杠杆效应”放大了几十倍的期货合约。

当日经225指数跌至18500点以下时,每跌一点,李森的头寸就要损失两百多万美元。

“事情往往朝着最糟糕的方向发展”,这是强势理论的总结。

2月24日,当日经指数再次加速暴跌后,李森所在的巴林期货公司的头寸损失,已接近其整个巴林银行集团资本和储备之和。

融资已无渠道,亏损已无法挽回,李森畏罪潜逃。

巴林银行面临覆灭之灾,银行董事长不得不求助于英格兰银行,希望挽救局面。

然而这时的损失已达14亿美元,并且随着日经225指数的继续下挫,损失还将进一步扩大。

因此,各方金融机构竟无人敢伸手救助,巴林银行从此倒闭。

一个职员竟能短期内毁灭一家老牌银行,究其各种复杂原因,其中,不恰当的利用期货“杠杆效应”,并知错不改,以赌博的方式对待期货,是造成这一“奇迹”的关键。

虽然最后抓住了逃跑的李森,但如果不能抓住期货风险控制的要害,更多的“巴林事件”还会发生,包括我们个人投资者中的小“巴林事件”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一,公司内部原因(1)巴林银行内部管理不善,控制不力,缺乏风险防范机制。

期货交易风险巴林银行倒闭案

期货交易风险巴林银行倒闭案

里森说:“有一群人本来可以揭穿并阻 止我的把戏,但他们没有这么做。我不 知道他们的疏忽与罪犯级的疏忽之间界 限何在,也不清楚他们是否对我负有什 么责任。但如果是在任何其他一家银行, 我是不会有时机开始这项犯罪的〞。
1、里森说的一番话有何意义?从中能 吸取什么教训? 2、你认为导致巴林银行倒闭的最根本 原因是什么?
1992年7月17日,里森手下一名交易员金 姆·王误将客户买进日经指数期货合约的指令 当做了卖出,损失是2万英镑,当晚清算时被 里森发现。但里森决定利用“88888〞账户 掩盖失误。几天后,由于日经指数上升,损 失升到了6万英镑,里森决定继续隐瞒这笔损 失。
巴林倒闭始末
另一个与此同出一辙的错误是里森的好友及 委托执行人乔治犯的。里森示意他卖出的100 份九月的期货全被他买进,价值高达800万英 镑,而且好几份交易的凭证根本没有填写。 为了掩盖失误、隐瞒损失,里森将其记入 “88888〞账户。
巴林倒闭始末
1994年7月,“88888〞账户的损失已 达5000万英镑。此时的里森成了一个 赌徒,他一边将巴林银行存在花旗银行 的5000万英镑挪用到“88888〞账户 中,一边造假账蒙蔽巴林银行的审计人 员。他梦想着以一己之力影响市场的变 动,反败为胜,补足亏空。
巴林倒闭始末
里森买卖的是一种最简单的衍生金融工 具——日经指数225的期货指数。这是 日本225种股票的价格指数,类似于美 国的道琼斯指数。
经理 1993年,到达了事业的巅峰,为巴林银行赢
得1000万英镑,占巴林当年总利润的10%, 颇得老板的赏识和同行的羡慕。当时里森只 有26岁
巴林倒闭始末
原来有一个帐号为“99905〞的“错误帐号 〞,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所造成的错 误。92年夏天,伦敦总部要求里森另设立一 个“错误帐户〞: “88888〞

操作风险典型案例教案资料

操作风险典型案例教案资料

操作风险典型案例操作风险典型案例1、巴林银行的倒闭1995年2月26日,英国中央银行突然宣布;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破产清算。

这则消息让全世界为之震惊,因为巴林银行是英国举世闻名的老牌商业银行。

说起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更加让人难以置信;它竟葬送在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的一名普通职员之手!1992年,里森加入巴林银行并被派往新加坡分行,负责新加坡分行的金融衍生品交易。

里森的主要工作是在日本的大阪及新加坡进行日经指数期货的套利活动。

然而过于自负的里森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则去做,他判断日经指数期货将要上涨,伪造文件、私设账户挪用大量的资金买进日经指数期货。

1995年2月23日,里森突然失踪,他失败的投机活动导致巴林银行的损失逾10亿美元之巨,已经远远超过了巴林银行5.41亿美元的全部净资产。

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耐人寻味。

从表面上看,巴林银行是由于里森个人的投机失败直接引发的。

而实际上,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巴林银行控制内部风险尤其是操作风险的制度相当薄弱。

首先,巴林银行没有将交易与清算业务分开,允许里森既作为首席交易员,又负责其交易的清算工作。

在大多数银行,这两项业务是分立的。

因为让一个交易员清算自己的交易会使其很容易隐瞒交易风险或亏掉的金钱。

这是一种制度上的缺陷。

其次,巴林银行的内部审计极其松散,在损失达到5,000万英镑时,巴林银行总部曾派人调查里森的账目,资产负债表也明显记录了这些亏损,但巴林银行高层对资产负债表反映出的问题视而不见,轻信了里森的谎言。

里森假造花旗银行有5,000万英镑存款,也没有人去核实一下花旗银行的账目。

监管不力不仅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倒闭,也使其3名高级管理人员受到法律惩处。

2、日本大和银行。

井口俊英是日本大和银行纽约分行的一名职员,1976年进入该行,担当国债交易审核员。

1979年,因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被提升为纽约分行国债交易室主管,同时兼任国债交易稽查主任。

在华尔街有一间专用的办公室,这是银行给他的特殊待遇。

1995年巴林银行巨亏案例

1995年巴林银行巨亏案例

巴林银行倒闭事件巴林银行倒闭事件:28岁交易员搞垮巨头1995年2月27日,英国中央银行宣布,英国商业投资银行——巴林银行因经营失误而倒闭。

消息传出,立即在亚洲、欧洲和美洲地区的金融界引起一连串强烈的波动。

东京股市英镑对马克的汇率跌至近两年最低点,伦敦股市也出现暴跌,纽约道琼斯指数下降了29个百分点。

事发后主要责任者尼克理森却逃之夭夭。

理森是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负责人,年仅28岁,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他以银行的名义认购了价值70亿美元的日本股票指数期货,并以买空的做法在日本期货市场买进了价值200亿美元的短期利率债券。

如果这几笔交易成功,理森将会从中获得巨大的收益,但阪神地震后,日本债券市场一直下跌。

据不完全统计,巴林银行因此而损失10多亿美元,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该行现有的8.6亿美元的总价值,因此巴林银行不得不宣布倒闭。

这家有着233年历史,在英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得银行换了新主。

3月2日,警方将理森拘捕。

原首席执行官讲述英国巴林银行倒闭之谜。

1995年,巴林银行,这家全球最古老的银行之一破产了,曾经是英国贵族最为信赖的金融机构,200多年优异的经营历史,没能逃过破产的结局,事件震惊世界。

为了揭开这一事件之谜,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特别节目《资本市场》几经周折,终于采访到了当年显赫气派的巴林投资银行首席执行官彼得诺里斯。

伦敦市郊,在一家仅能容纳150人左右的小电影院里,我们见到了当年的巴林投资银行首席执行官彼得诺里斯。

彼得诺里斯引咎辞职之后,如今变成了这家小电影院的老板。

彼得诺里斯说:“巴林集团拥有很多家不同的银行,当巴林集团倒闭时,我正好担任投资银行的首席执行官。

正是在我领导的投资银行里发生了李森的罪行。

是李森毁掉了巴林银行吗?当然是。

正是由于他的罪行,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崩溃。

他长期以来进行欺诈,对电脑会计系统做了手脚,许多员工都被卷了进去,最终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倒闭。

”令人震惊的是,这样一个让巴林银行惨痛的结局,出自于一个普通的证券交易员尼克李森之手。

巴林银行破产案从金融衍生工具看

巴林银行破产案从金融衍生工具看

巴林银行破产案巴林银行创建于1793年,是世界最古老的银行之一,20世纪初,巴林银行获得了英国皇室的青睐,并且巴林家族先后获得了五个世袭的爵位,从而奠定了巴林银行显赫地位的基础。

但是,这个声名显赫的银行却因为一名交易员——尼克里森的违规操作和个人判断失误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从而使这一百年银行瞬间崩溃。

一、崩溃的过程尼克里森,于1989年7月10日正式到巴林银行工作,并于1992年被派往新加坡分行成立期货与期权交易部门,出任总经理。

巴林银行原本有一人帐号为“99905”的“错误帐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所造成的错误。

但是在1992年夏天,伦敦总部全面负责清算工作的哥顿·鲍塞要求里森另设立一个“错误帐户”,记录较小的错误,并自行在新加坡处理,以免麻烦伦敦的工作,于是里森借此机会建立了一个帐号为“88888”的“错误帐户”。

正是这个“错误账户”造成了以后里森的错误越来越大,最终没法弥补。

事件要从1992年7月17日说起,里森手下一名交易员金·王犯了一个错误:把富士银行买进指令误为卖出,这个错误在里森当天晚上进行清算工作时被发现。

在种种考虑下,里森决定利用错误帐户“88888”,承接了40口日经指数期货空头合约,以掩盖这个失误。

但数天后,随着日经指数的上升,空头的损失大幅增加。

此时里森更不敢将此失误向上呈报。

另一个同出一辙的错误出自里森的好友及委托执行人乔治。

里森示意他卖出的100份九月的期货全被他买进,其中好几份交易的凭证根本没有填写。

另一个严重的失误是为了争取日经市场上最大的客户波尼弗伊。

在1993年下旬,接连几天,市场价格破纪录地飞涨1000多点,因为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交易记录都靠人力,等到发现各种错误时,里森在一天之内的损失便已高达将近170万美元。

慢慢的88888号帐户的损失,由2000万、3000万英镑,到7月已达5000万英镑。

并且里森还假造了花旗银行的5000万英镑存款,用以补偿88888号帐户中的损失。

案例3:巴林银行倒闭(1995年)与金融衍生品的操作风险

案例3:巴林银行倒闭(1995年)与金融衍生品的操作风险

案例3;巴林银行倒闭(1995年)与金融衍生品的操作风险案例简介巴林银行集团是英国伦敦城内历史最久、名声显赫的商人银行集团,素以发展稳健、信誉良好而驰名,其客户也多为显贵阶层(包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它当初仅是一个小小的家族银行,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业务全面的银行集团。

巴林集团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巴林兄弟公司,主要从事企业融资、银行业务及资本市场活动。

(三)巴林证券公司,以从事证券经纪为经营目标。

(三)巴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主要以资产管理及代管个人资产为目标。

(四)该集团在美国一家投资银行拥有40%的股份。

巴林银行集团的业务专长是企业融资和投资管理,业务网络点主要在亚洲及拉美新兴国家和地区,在中国上海也设有办事处。

到1993年底,巴林银行的全部资产总额为59亿英镑,1994年枕前利润高达1.5亿美元。

巴林银行是一家具有悠久历史的金融机构。

1763年,弗朗西斯·巴林爵士在伦敦创建了巴林银行,它既为客户提供资金和相关信息,自己也从事买卖股票、土地及咖啡的业务。

由于经营灵活变通、富于创新,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业务范围也相当广泛,无论是到刚果提炼铜矿,从澳大利亚贩运羊毛,还是开掘巴拿马运河,巴林银行都可能为之提供货款。

但巴林银行不开发普通客户存款业务,故其资金来源比较有限,只能靠自身的力量来谋求生存和发展。

在1803年,美国从法国手中购买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时,所有资金就出自巴林银行。

尽管当时巴林银行有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即犹太人开办的罗斯柴尔德(Rosechild)银行,但巴林银行还是成为了各国政府、各大公司和许多客户的首选银行。

20世纪初,巴林银行又荣幸地获得了英国皇室这一特殊客户。

由于巴林银行的卓越贡献,巴林家族先后获得了5个世袭的爵位。

尼克·里森于1989年正式到巴林银行工作。

这之前,他是摩根斯坦利银行清算部的一名职员,进入巴林银行后不久,他取得了到印度尼西亚分部工作的机会。

从_巴林银行倒闭案_看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

从_巴林银行倒闭案_看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

中国乡镇企业

从“巴莉
随着全球银行市场的发展, 银行规模不断膨胀, 银行经营 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 使得银行面临的风险更为复杂, 操作风 险也开始受到关注。进入20世纪90年代, 一系列由于操作风险 所导致的银行案 件 震 惊 了 国 际 银 行 界 , 其 中 , 1995年 巴 林 银 行 倒闭、1996年 日 本 大 和 银 行 被 住 友 银 行 合 并 、2002年 联 合 国 爱 尔兰银行和2004年 澳 大 利 亚 国 民 银 行 的 严 重 损 失 都 使 人 们 认 识到操作风险的严重性。
82
题。而且在月底里森为掩盖问题制造的假账中, 如果审计部门 认真审查的话, 也极易发现其漏洞, 因为里森假造在花旗银行 有5000万英镑的存款。但是查了一个月的账, 却没有任何人去 查花旗银行的账, 致使无人发现其在花旗银行并无存款。
3.巴林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松散, 外部监管无力。里森设 置 的“88888”错 误 账 户 在 搁 置 不 用 时 并 未 按 总 部 要 求 及 时 取 消 , 而 在1995年1月11日 , 新 加 坡 期 货 交 易 所 的 审 计 与 税 务 部 函发巴林提出他们对维持该账户所需资金的疑虑时, 巴林银 行总部没有给予 重 视 。 在 里 森 每 天 要 求 伦 敦 汇 入1000多 万 英 镑以支付追加的保证金时, 也没有引起英格兰银行的重视。英 格兰银行规定英国银行的海外总资金不应超过25%, 巴林银行从 1993- 1994年投入到SIMEX和日本市场的资金已超过11000万英 镑, 而巴林银行的全部资本和储备金才8.6亿美元, 1994年5月得 到 了 英 格 兰 银 行 主 管 商 业 银 行 监 管 的 高 级 官 员 的“ 默 许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3;巴林银行倒闭(1995年)与金融衍生品的操作风险案例简介巴林银行集团是英国伦敦城内历史最久、名声显赫的商人银行集团,素以发展稳健、信誉良好而驰名,其客户也多为显贵阶层(包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它当初仅是一个小小的家族银行,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业务全面的银行集团。

巴林集团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巴林兄弟公司,主要从事企业融资、银行业务及资本市场活动。

(三)巴林证券公司,以从事证券经纪为经营目标。

(三)巴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主要以资产管理及代管个人资产为目标。

(四)该集团在美国一家投资银行拥有40%的股份。

巴林银行集团的业务专长是企业融资和投资管理,业务网络点主要在亚洲及拉美新兴国家和地区,在中国上海也设有办事处。

到1993年底,巴林银行的全部资产总额为59亿英镑,1994年枕前利润高达1.5亿美元。

巴林银行是一家具有悠久历史的金融机构。

1763年,弗朗西斯·巴林爵士在伦敦创建了巴林银行,它既为客户提供资金和相关信息,自己也从事买卖股票、土地及咖啡的业务。

由于经营灵活变通、富于创新,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业务范围也相当广泛,无论是到刚果提炼铜矿,从澳大利亚贩运羊毛,还是开掘巴拿马运河,巴林银行都可能为之提供货款。

但巴林银行不开发普通客户存款业务,故其资金来源比较有限,只能靠自身的力量来谋求生存和发展。

在1803年,美国从法国手中购买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时,所有资金就出自巴林银行。

尽管当时巴林银行有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即犹太人开办的罗斯柴尔德(Rosechild)银行,但巴林银行还是成为了各国政府、各大公司和许多客户的首选银行。

20世纪初,巴林银行又荣幸地获得了英国皇室这一特殊客户。

由于巴林银行的卓越贡献,巴林家族先后获得了5个世袭的爵位。

尼克·里森于1989年正式到巴林银行工作。

这之前,他是摩根斯坦利银行清算部的一名职员,进入巴林银行后不久,他取得了到印度尼西亚分部工作的机会。

由于他富有耐心和毅力,善于逻辑推理,能很快地解决以前未能·解决的许多问题而被视为期货与期权结算方面的专家,伦敦总部对里森在印度尼西亚的工作相当满意,并允诺可以在海外给他安排一个合适的职务。

1992年,巴林总部决定派他到新加坡分行成立期货与期权交易部门,并出任总经理。

里森于1992年在新加坡任期货交易员时,巴林银行原本有一个账号为" 99905 "的“错误账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所造成的错误。

这原是一个金融体系动作过程中正常的错误账户。

1992年夏天,伦敦总部全面负责清算工作的哥顿·鲍塞给里森打了一个电话,要求里森另设立一个“错误账户”,记录较小的错误,并自行在新加坡处理,以免麻烦伦敦的工作。

于是里森马上找来了负责办公室清算的利塞尔,向她咨询是否可以另立一个档案。

很快,利塞尔就在电脑里键入了一些命令,账号必须是五位数的,于是,账号为“88888”的“错误账户”便诞生了。

此后,伦敦总部配置了新的电脑,要求新加坡分行还是按老规矩行事,所有的错误记录仍由"99905’,账户直接向伦敦报告。

“88888”错误账户刚刚建立就被搁置不用了,但它却成为一个真正的错误账户存于电脑之中。

而且总部这时已经注意到新加起分行出现的错误根多,但里森都巧妙的搪塞而过。

“88888”账户提供了里森日后制造假账的机会,如果当时能及时地取消这一账户,则巴林银行或许会躲过一次劫难。

1992年7月17日,里森手下一名加入巴林仅一星期的交易员金·王犯了一个错误:当客户(富士银行)要求买进200日经指数期货合约时,此交易员误为卖出200,这个错误在里森当天晚上进行清算工作时被发现,若纠正此项错误,必须买回400合约,以当日的收盘价计算,其损失为2万英镑,并应报告伦敦总公司。

但在种种考虑下,里森决定利用错误账户" 88888 ",承接了400日经指数期货空头合约,以掩盖这个失误。

然而,如此一来,里森所进行的交易便成了“业主交易”、使巴林银行在这个账户下,暴露在风险部位。

数天之后,更由于日经指数上开200点,此空头部位的损失便由2万英镑增为6万英镑了(里森当时年薪还不到5万英镑)。

此时里森更不敢将此失误向上呈报。

另一个与此如出一辙的错误是里森的好友及委托执行人乔治犯的。

乔治与妻子离婚后沉浸在痛苦之中,并自暴自弃。

里森喜欢乔治并示意他卖出的100份9月期货全被他买进,价值高达800万英镑,而且好几份交易的凭证根本没有填写。

如果乔治的错误泄露出去,里森不得不告别他已很如意的生活。

将乔治的几次错误记入“88888”账号时里森来说是举手之劳。

但至少有3个问题困扰着他:一是如何弥补这些错误;二是将错误记入“88888”账号后如何躲过伦敦总部月底的内部审计;三是SIMEX每天都要他们追加保证金,他们会计算出新加坡分行每天赔进多少。

“88888”账户也可以被显示在SIMEX 大屏幕上。

为弥补手下员工的失误,里森将自己赚的佣金转入账户,但其前提当然是这些失误不能太大,所引起的损失金额也不是太大,但乔治造成的错误确实太大了。

为了赚取足够的钱来补偿所有损失,里森承担越来越大的风险,他当时从事大量跨式部位交易,因为当时日经指数稳定,里森从此交易中赚取期权权利金。

若运气不好,日经指数变动剧烈,此交易将使巴林承受极大损失。

里森在一段时日内做得还极顺手。

到1993年7月,他已将“88888”账户亏损的600万英镑转为略有盈余,当时他的年薪为5万英镑,年终奖金则将近10万英镑。

如果里森就此打住,那么,巴林的历史也将改变。

除了为交易员遮掩错误,另一个严重的失误是为了争取日经市场上最大的客户波尼弗伊。

在1993年下半年,接连几天,每天市场价格破纪录地飞涨1000多点,用于清算记录的电脑屏幕故障频繁,无数笔的交易入账工作都积压起来。

因为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交易记录都靠人力,等到发现各种错误时,里森在一天之内的损失便已高达近170万美元。

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里森决定继续隐藏这些失误。

1994年,里森对损失的金额已经麻木了,“88888”账户的损失由2000万英镑、3000万英镑,到7月时已达5000万英镑。

事实上,里森当时所做的许多交易,是在被市场走势牵着鼻子走,并非出于他对市场的预期如何,他已成为被其风险部门操纵的愧儡。

他当时能想的,是哪一种方向的市场变动会使他反败为胜,能补足“88888”账户中的亏损,便试着影响市场往哪个方向变动。

在损失达到5000万英镑时,巴林银行总部曾派人调查里森的账目。

事实上每天都有一张资产负债表,每天都有明显的记录,只要有严格的审查制度完全可以看出里森的问题。

里森假造花旗银行有5000万英镑存款,但这5000万已被挪用来补偿“88888”账户中的损失了。

然而查了一个月账,却没有人去查花旗银行的账目,以至于没有人发现花旗银行账户中并没有5000万英镑的存款。

另外,在1995年1月11日,新加坡期货交易所的审计与税务部发函巴林提出它们对维持“88888”账户所需资金问题的一些疑虑。

而且此时里森已需每天要求伦孰汇入1000多万英镑,以支付其追加保证金。

事实上,从1993一1994年,巴林银行在SIMEX及日本市场投入的资金已超过1.1亿英镑,超出了英格兰银行规定英国银行的海外总资金不应超过25%的限制。

为此,巴林银行曾与英格兰银行进行多次会谈。

在1994年5月,得到英格兰银行主管商业银行监察的高级官员之“致许”,但此默许并未留下任何证明文件,因为没有请示英格兰银行有关部门的最高负责人,违反了英格兰银行的内部规定。

在发现问题至其后巴林倒闭的两个月时间里,有很多巴林的高级及资深人员曾对此问题加以关切,更有巴林总部的审计部门正式加以调查。

但这些调查,都被里森以极轻易地方式蒙骗过去。

在巴林破产的两个月前,即1994年12月,于纽约举行的一个巴林金融成果会议上,250名在世界各地的巴林银行工作者还将里森当成巴林的英雄,对其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1995年l月18日,日本神户大地震,其后数日东京日经指数大幅度下跌,里森一方面道受更大的损朱;另一方面购买了大量的日经指数期货合约,希望日经指数会上涨到理想的价格范围。

1月30日,里森以每天1000万英镑的速度从伦敦获得资金,已买进了3万口日经指数期货,并卖空日本政府债券。

2月10日,里森以新加坡期货交易所交易史上创纪录的数量,已握有55000口日经期货及2万口日本政府债券合约。

交易数量愈大,损失愈大。

所有这些交易,均进入“88888”账户。

账户上的交易以其兼任清查之职权予以隐瞒,但追加保证金所需的资金却是无法隐藏的。

里森以各种借口继续转账。

2月中旬,巴林银行全部的股份资金只有4.7亿英镑。

1995年2月、23日,在巴林期货的最后一日,里森对影响市场走向的努力彻底失败。

日经股价收盘降至17:885点,而里森的日经期货多头风险部位已达6万余口合约;其日本政府债券在价格一路上扬之际,其空头风险部位也已达2.6万口合约。

里森为巴林所带来的损失,在巴林的高级主管仍做着次日分红的美梦时,终于达到了8.6亿英镑的高点,造成了世界上最老牌的巴林银行终结的命运。

巴林银行集团是有232年历史的老牌英国银行,在全球拥有雇员1 300多人,总资产逮94亿美元,所管理的资产高达460亿美元,许多的英国王室显贵,包括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查尔斯王子都是它的顾客,曾被称为英国的皇家银行。

巴林银行经历了1986年伦敦金融市场解除管制的“金融大爆炸”,仍然屹立不倒,已成办英国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支柱。

然而,巴林银行长达两个多世纪的辉煌业绩,却在1995年2月毁于一旦。

解释与评析巴林银行破产的直接原因,是尼克,里森违规交易造成的。

他由于工作勤奋、机敏过人而被重用,升任交易员,负责巴林新加坡分行的衍生产品交易。

此后地位节节上升,以至被允许加人由18人组成的巴林银行集团的全球衍生交易管理委员会。

里森的工作,是在日本的大阪及新加坡进行日经指数期货套利活动。

然而,里森并没有严格地按规则去做,当他认为日经指数期货将要上涨时,不惜伪造文件筹集资金,通过私设账户大量买进日经股票指数期货头寸,从事自营投机活动。

然而,日本关西大地震打破了里森的美梦,日经指数不涨反跌,里森持有的头寸损失巨大。

若此时他能当机立断斩仓,损失还是能得到控制,但过子自负的里森在1995年1月26日以后,又大幅增仓,导致损失进一步加大。

1995年2月23日,里森突然失踪,其所在的巴林新加坡分行持有的日经225股票指数期货合约超过6万张,占市场总仓量的3001o以上,预计损失逾10亿美元之巨。

这项损失,已完全超过巴林银行约5.41亿美元的全部净资产值,英格兰银行于2月26日宣告巴林银行破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