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社会工作基础知识

社会工作基础知识

社会工作基础知识社会工作是一门旨在改善个体和社群福祉的专业领域。

社会工作师通过与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合作,提供支持、资源和服务,促进社会正义和社会变革。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师,掌握社会工作的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一、社会工作的定义和范围社会工作是一门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福祉的学科,致力于促进社会正义和社会变革。

社会工作的范围非常广泛,既包括个体水平的直接服务,也包括对社会系统的干预和改革。

社会工作师可以在各种各样的场所工作,例如医疗机构、社会服务机构、学校和监狱等。

二、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伦理准则社会工作的实践建立在一系列价值观和伦理准则之上。

这包括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社会正义、尊重多样性、保护客户隐私和机密等。

社会工作师必须遵守职业伦理准则,并确保自己的实践符合道德和法律规定。

三、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能社会工作师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技能来实施他们的工作。

这些包括评估客户需求、制定个体和群体计划、提供咨询和治疗、协调服务提供者、支持社会参与、处理危机和冲突等。

社会工作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问题解决、组织和协调等技能。

四、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社会工作的实践经验建立在一系列理论基础之上。

这些理论包括社会系统理论、人类发展理论、行为变化理论等。

社会工作师通过运用这些理论,来理解和解决个体和社会问题。

五、社会工作的挑战和机遇社会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挑战包括资源匮乏、社会不公正、职业压力等。

然而,社会工作也提供了许多机遇,例如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推动社会变革等。

社会工作师需要有承受压力、适应变化的能力。

六、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社会工作领域正不断发展壮大。

未来,社会工作师将面临更多的机会和需求。

随着社会问题的复杂化和多样化,社会工作师将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积极参与社会变革和倡导。

结语社会工作的基础知识对于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师至关重要。

这篇文档中概述了社会工作的定义和范围、价值观和伦理准则、方法和技能、理论基础等方面的知识。

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与知识体系-PPT课件

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与知识体系-PPT课件
第三章 社会工作的基础 理论与知识体系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
一、社会工作需要理论
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理论至少具有以 下几种功能: 1.解释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确定 社会工作者将要协助解决的问题的性质与 原因,从而使社会工作者对将要面临的问 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7、“理论归类”阶段 (仍在流行)
在这个阶段上,多元理论并存被 当作一个既定的事实,社会工作者们 不再去追求构造“统一”的理论框架, 而是通过对纷呈繁杂的各种理论进行 整理、归类的方式来使理论空间有序 化,其结果则是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理 论分类模式。
三 社会工作基本理论流派
1.心理分析学理论
这是以弗洛伊德及其 追随者们的著作、学说为 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 种社会工作理论,也是迄 今为止历史最悠久、影响 最广泛的一种社会工作理 论。
社会工作者在运用系统理论的过程中会遇到几 种主要的系统: (1)由社会工作者及社会工作机构组成的工作 系统。 (2)由案主本人及其家庭、生活的社区、工作 的单位组成的案主生活系统。 (3)案主想要达到的目标系统。 (4)案主为了达到目标而产生的行动系统。 社会工作者必须抓住这些系统内部的关系以及 这些系统之间的关系而展开工作。 70年代以来,社会系统理论对社会工作发生了 并继续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根据这一理论,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 对服务对象的变态人格进行治疗,帮助服务 对象恢复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平衡,并 应用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来完成这一任 务。 在对案主进行诊断时, 首先就是分析其 人格是否健全,找寻其儿童时期的生活经历, 然后依据相应的方法制定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2.认知理论
标签理论认为,许多人之所以成为 “有问题的人,”是与周围环境中的社会 成员对他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 密切相关的。一个行为及其违犯者只有被 他人标定为越轨时才变成了越轨。 因此,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 要通过一种重新定义或标定的过程来使那 些原来被认为是有问题的人恢复成为“正 常人”。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方法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方法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方法社会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它旨在通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解决社会中的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与福祉。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是社会工作实践的重要支撑,下文将从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是指在社会工作实践中所运用到的各种理论,包括人类发展理论、系统理论、社会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等。

这些理论帮助社会工作者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指导他们在实践中制定合理方案和策略。

1. 人类发展理论人类发展理论是社会工作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研究个体在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中所需的心理、生理和社会需求,以及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社会工作者通过了解个体的发展特点和需求来制定针对性的干预计划,帮助个体实现自我发展和成长。

2. 系统理论系统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社会工作将社会视为一个系统,通过了解社会各个层面的互动关系和相互影响,以及社会的结构和功能,为社会问题解决提供思路和方法。

3. 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研究社会的结构、组织和功能,揭示社会问题的本质和原因。

社会工作通过运用社会学理论,分析社会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为社会工作者的干预提供理论指导。

4. 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研究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规律。

社会工作通过心理学理论了解个体心理状态和需求,采用合适的心理干预方法,帮助个体面对困难和问题,增强自我调适能力。

二、社会工作的实践方法社会工作的实践方法是指在实际工作中,社会工作者所采用的具体技能和方法。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实践方法:1. 社区调研社区调研是社会工作进行实践前的必要步骤。

社工们通过对社区进行调研,了解社区的特点、问题和资源,为制定干预计划提供基础数据。

2. 个案管理个案管理是社会工作的核心方法之一。

社工与个体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倾听和理解他们的问题和需求。

通过评估、制定干预计划、实施和评估等步骤,帮助个体解决问题,促进个体的发展。

第三讲讲义小组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第三讲讲义小组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第三讲:小组社会工作得理论基础小组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工作方法,有着坚实得理论基础。

小组社会工作就是现代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与教育学等各种社会科学得综合产物。

小组社会工作不同于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得目标不就是强调个人心理方面得改善,而就是强调社会问题得解决与整个社会得改革,因此更需要各种理论得支持。

本章中将介绍三类与小组社会工作密切相关得理论:个体行为理论、小组动力理论、生态理论。

讲座一:个体行为理论小组社会工作关系得建立就是个人行为交互作用得结果。

所以,个体行为不但就是形成小组关系得最基本单位,而且行为得改变与交互影响,也就是小组动力得重要来源。

个体行为理论主要阐述个人行为得动机与需求、对自我得了解以及个体得发展历程,不讲座主要介绍四个个体行为理论:心理动态理论、个体发展理论、学习理论、动机理论。

一、心理动态理论谈到心里动态理论不得不谈到弗洛伊德,她提出里比多这个概念,提出性得本能与欲望所具有得心理能量称为“ Libido ”。

也就就是说Libido 能够给人得全部活动,本能与欲望提供力量。

弗洛伊德认为人得心理有三个系统:(1) 意识系统:就是人能认识自己与认识环境得心理部份,在人得注意集中点上得心理过程都就是意识得,可就是意识只就是整个心理系统中得一种浮面水平,它得主要功能就是从人得心理能量活动中把那些先天得,兽性得本能或欲望排除掉。

(2)下意识系统:或称前意识系统,就是意识系统与无意识系统之间得一个边缘部份。

它得特点就是在其中也存着无意识得冲动,欲望与感情等,但它们可以很容易转移到意识系统中。

下意识系统在整个心理系统中执行着“检查者”得作用,其目得在于既保证适合于本能,又形成由道德良心与社会意识组合而产生得个人理想。

这种个人得理想就就是“检查者”,它考虑到本能,但又不允许充满强烈心理能量得本能渗透到意识中去。

如果那些被压抑与被排除得本能,借助伪装得形式,遇到迂回得道路,试图经由下意识系统达到意识系统时,它们必然会遇到检查者得阻碍,因为检查者在本能朝向意识得道路上建筑了防御线。

第六章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知识体系(王思斌)

第六章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知识体系(王思斌)

第六章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知识体系一般而言,理论可以分为四种:描述性的理论、解释性的理论、预测性的理论和提供解决方案的理论。

就社会工作专业而言,理论类型分为外借理论(或主体理论)和实务理论(或助人模式)。

借用理论主要指来自其他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

实务理论包括评估理论和干预理论,帮助社会工作者认识和掌握解决不同问题的应用程序和技巧。

醒地注意到本国的历史、文化和政治经济背景与西方的差异,批判地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工作的理论和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出符合本土文化的概念和理论模式,这才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成熟标志。

经验证明,理论对于社会工作者处理复杂多变的个人和社会问题有十分明显的帮助,它不仅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正确地分析和解释受助者及其系统的问题,也可以帮助工作者发展出有效的实务模式。

实务理论(主要致力于社会系统的变迁和人格系统的变迁)评估理论主要包括问题的界定和分析、受助者的人格系统的评估分析、受助者的需要分析以及对受助者所在环境的分析的相关理论和概念。

干预理论干预理论主要是指社会工作者如何透过行动来影响受助者的人格、环境和社会系统,从而实现社会工作治疗和社会改良的双重目标。

模式主要包括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功能派个案工作、问题解决模式、行为修正模式、任务中心模式、危机干预模式、一般系统模式、存在主义模式、完型治疗模式、生命模式、交流互动分析模式等。

大卫·豪:(1)社会工作理论:对社会工作实践的性质、目的、过程、方法进行说明的理论。

侧重于讨论如何改变人的行为、社会的具体制度安排。

为社会工作服务提供一套行动指南。

(2)为社会工作的理论:是对人与社会的本质、人的行为与社会运行的规则和机制进行解释的理论。

为社会工作实践提供一些理论性的背景假设、并提供一般性的指引,是社会工作实践有大致的方向。

皮拉利思(Pilalis)的社会工作理论结构模型社会工作专业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第一,解释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相关理论的知识;第二,有关社会问题和社会政策的理论;第三,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第四,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模式。

初级社工考试题库必背知识

初级社工考试题库必背知识

初级社工考试题库必背知识社会工作是一门专业,它涉及到帮助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提高其福祉和解决社会问题。

初级社工考试是评估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的重要方式。

以下是一些初级社工考试题库中必背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涵盖了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实践。

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1. 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以科学和艺术为基础的专业活动,旨在帮助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增强或恢复其社会功能,以及创造社会和经济福利。

2. 社会工作的目标:包括缓解困难、促进社会正义、提高社会福利和增强社会功能。

3. 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包括尊重个体、服务、社会正义、人的尊严和价值、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诚信和能力。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1. 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体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2. 系统理论:将社会系统视为由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的整体。

3.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

4. 认知行为理论:关注个体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

社会工作的方法1. 个案工作:一种一对一的工作方法,专注于解决个体或家庭的具体问题。

2. 小组工作:通过小组互动来实现共同目标或解决共同问题。

3. 社区工作:在社区层面上工作,以促进社区发展和解决社区问题。

4. 政策和规划:涉及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社会服务的规划和管理。

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1. 儿童和家庭服务:包括儿童保护、家庭支持和家庭教育。

2. 老年人服务: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福利和生活质量。

3. 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治疗,帮助个体应对心理问题。

4. 医疗社会工作:在医疗环境中提供社会工作服务,帮助患者和家庭应对疾病和医疗问题。

社会工作的伦理和法律问题1. 保密原则: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和信息。

2. 专业责任:社会工作者应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负责。

3. 利益冲突:避免个人利益与专业责任之间的冲突。

4. 文化敏感性: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服务对象。

社会工作的研究方法1. 定性研究: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收集非数值化数据。

第三章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与知识体系_社会工作学概论

第三章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与知识体系_社会工作学概论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约 翰· 华生。 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绝大多数都 是来自后天的学习。不仅正常的行为可以 学习,非正常行为也可以后天学习。整个 学习过程有驱动力、线索、反应和强化等 过程。驱动力是指任何能够激起有机体产 生行动的刺激,如饥饿、寻求赞同等。线 索是指决定有机体在何时何地发生何种反 应的刺激,如他人的行为方式。强化是指 能够使反应不断重复的力量。
7、“理论归类”阶段 (仍在流行)
在这个阶段上,多元理论并存被 当作一个既定的事实,社会工作者们 不再去追求构造“统一”的理论框架, 而是通过对纷呈繁杂的各种理论进行 整理、归类的方式来使理论空间有序 化,其结果则是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理 论分类模式。
三 社会工作基本理论流派
1.心理分析学理论
这是以弗洛伊德及其 追随者们的著作、学说为 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 种社会工作理论,也是迄 今为止历史最悠久、影响 最广泛的一种社会工作理 论。
按照系统理论,社会工作者的主要工作 有: (1)帮助人们使用和改善他们自身对 问题的解决能力。如学习与家人相处的技巧。 (2)在个人与资源系统之间建立联系。 如帮助一个残疾人进入社区生活中心。 (3)改进个人与资源系统之间的互动。 如帮助一个因性别歧视而丧失工作机会的人 获得合法权益。
(4)改进资源系统内部人们之间 的互动。如家庭成员之间、工作单位 成员之间的互动。 (5)帮助发展和改进社会政策。 如通过努力促使国家对就业过程中的 歧视问题立法。 (6)给予实际的帮助。 (7)作为社会控制的行动者。
第三章 社会工作的基础 理论与知识体系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
一、社会工作需要理论
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理论至少具有以 下几种功能: 1.解释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确定 社会工作者将要协助解决的问题的性质与 原因,从而使社会工作者对将要面临的问 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知识体系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知识体系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外借理论
(一)经典社会学家有关福利的思想 1.涂尔干和道德福利 涂尔干在他的著作中提出道德福利的学说,
这些学说同他阐述的“社会团结”、“失范”等 概念联系在一起。
他指出,当社会事实特别是道德规范继续独 立于个人存在时,它们只有在转变成个人的内在 意识之后才能有效地指导和控制个人行为。
20世纪80-90年代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学 说、女性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学说、社会建构 论等成为社会工作专业重要的理论分析工具。
第一节 理论与社会工作 实践的关系
二、理论与社会工作实践的关系
(二)理论对社会工作实践的意义
一是理论可以帮助专业人员认识不同的情境 并分析经验的异同之处;
二是理论可用来解释专业活动,从而使社会 工作的知识和技术被验证和评估;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外借理论
(一)经典社会学家有关福利的思想 2.斯宾塞和道德福利 斯宾塞的思想无论在过去还是今天都受到了批
评,其中主要一点是他忽视了社会作为一个道德群 体的重要性,因为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他 主张的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强调通过竞争实现个 人自由是将生物学原理进行错误模拟的结果。因此, 在社会政策领域,斯宾塞的影响已微乎其微。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外借理论
(一)经典社会学家有关福利的思想 1.涂尔干和道德福利 涂尔干指出,在工业社会中,关心年轻人的教育
问题和保护公众的健康、发展公共卫生服务、对社会 救助进行管理和发展交通通信事业等成为核心领域。 工业化过程使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合作及利他主义被创造出来。
第一节 理论与社会工作 实践的关系 二、理论与社会工作实践的关系
(二)理论对社会工作实践的意义

社会工作理论方法梳理

社会工作理论方法梳理

社会工作理论方法梳理社会工作作为一门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与和谐的学科,拥有丰富多样的理论和方法。

这些理论和方法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干预社会现象,为服务对象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一、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1、心理社会理论心理社会理论强调个体的心理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受到内在心理过程和外部社会环境的共同影响。

社会工作者在运用这一理论时,会关注服务对象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社会支持网络等方面,以全面了解其问题和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帮助。

2、系统理论系统理论将个人、家庭、社区等视为相互关联的系统。

每个系统都有其自身的结构和功能,同时又与其他系统相互作用。

社会工作者通过分析系统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措施来调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促进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3、优势视角理论优势视角理论强调关注服务对象的优势和潜能,而不是仅仅关注其问题和缺陷。

它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内在的能力和资源,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帮助服务对象发现和发挥这些优势,以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现实是通过社会互动和语言建构而成的。

人们对于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受到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的影响。

社会工作者在运用这一理论时,会关注服务对象的话语和叙事,帮助他们重新建构对自身问题的理解,从而找到更积极的应对方式。

二、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个案工作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它以个人或家庭为服务对象,通过一对一的专业关系,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提升能力、改善生活状况。

个案工作的过程通常包括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和结案等阶段。

在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初步联系,了解其需求和问题。

预估阶段则是对服务对象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其个人情况、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

计划阶段根据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服务计划,明确服务目标和策略。

2015210302+苏小妹+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专题文献摘录

2015210302+苏小妹+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专题文献摘录

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专题文献摘录苏小妹2015210302目录一、群众工作的理论基础二、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一、群众工作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是指中国共产党为了夺取国家政权、长期巩固执政地位、持续获取执政资源、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展开的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各项工作。

从 1921 年党成立至今,中国共产党在 90 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以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对群众、群众工作的理论阐释为基点,结合不同时期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任务,形成了系统的关于群众工作的思想内涵、目标任务、特点规律、工作方法等一系列基本理论。

这些理论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学说,同时也为党做好群众工作、夯实执政基础、加强自身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群众的基本思想马克思、恩格斯他们阐明了人民的重要作用与历史使命、论证了无产阶级政党产生并成为领导者的合理性、界定了无产阶级政党与工人群众之间的基本关系,这些观点为党的群众工作理论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1、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推动者西方政治思想史中,“群众”又被称为“人民”、“公民”、“大众”,主要指除国家统治阶级外的数量众多并且占大多数的被统治者,更多的是指中下层平民大众,居于附属地位。

18 世纪,以卢梭为代表的少数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首次提出了“人民”是主权者的理念,认为国家的根本目的就是保障人民的自由、平等这两个天赋人权,主权以代表人民公共利益的公意为基础,具有神圣性、至高无上性、不可分割、不可转让、不可代表等特点。

”①(林红.民粹主义——概念、理论与实证[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98.)但以约翰·洛克、托克维尔、加塞特、勒庞、卡内提、莫斯科维奇等为代表的大多数资产阶级思想家, 他们对群众的认识则是负面和消极的,其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关于“群众”特性的认识。

社会工作基础知识

社会工作基础知识

社会工作基础知识:助人自助的专业之路1.引言:社会工作的使命与价值亲爱的新入职社会工作者们,欢迎你们加入这个充满挑战yet又极具意义的专业。

社会工作是一门致力于促进社会变革、增进人类福祉的应用性学科和专业。

我们的使命是帮助个人、家庭和社区解决问题,增强其应对生活挑战的能力,并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平等的社会环境。

在这份文档中,我们将共同探讨社会工作的核心理念、基本方法和实践技巧,为你们今后的专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社会工作理论基础2.1 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是社会工作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这一理论强调个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个人的问题和需求不能脱离其所处的环境来理解和解决。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服务对象的处境:•微观系统:个人直接互动的环境,如家庭、朋友圈等。

•中观系统:微观系统之间的联系,如家庭与学校的关系。

•外部系统:间接影响个人的环境,如父母的工作单位。

•宏观系统:社会文化、政策法规等更广泛的环境。

案例研究:青少年问题行为干预小明是一名15岁的中学生,最近经常逃课、打架。

运用生态系统理论,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分析问题:•微观系统:了解小明的家庭关系、朋友圈影响。

•中观系统:探讨家庭与学校的沟通情况。

•外部系统:父母的工作压力是否影响了家庭氛围。

•宏观系统:社区环境、青少年政策等是否存在问题。

通过全面分析,我们制定了包括家庭辅导、学校干预、社区支持在内的综合干预方案,最终帮助小明重返正轨。

2.2 优势视角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中另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

这一视角强调发掘和利用服务对象的优势和资源,而不是仅仅关注问题和缺陷。

优势视角的核心理念包括:•每个人都有潜力和资源•关注可能性而非局限性•重视服务对象的主观能动性•相信变化是持续发生的案例研究:老年人能力建设项目在一个社区老年服务项目中,我们采用优势视角开展工作。

我们不再把老年人视为需要被动照顾的对象,而是发掘他们的技能和经验。

团体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

团体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

团体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1)人类行为发展理论:个人是不能完全与外界隔离,常常要和他人相互作用并改变他人或被他人改变.每展。

(2)生态学的观点:强调了人与人之间或人与群体之间,以及人与环境之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人的行为既有其独立发展的轨迹,也是社会发展的一部分。

因此,人与人相互之间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个体都要在一定的团体中间发生的关系。

(3)交换主义与互动分析:个人的社会资源是有限的,都不能完全“自给自足”,为了有所获取当然要有所付出,人们正是通过“付出—回报—再回报”的连续行动,结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与结构。

因此,团体生活经验是每一个人所必需的。

二、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1、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在社会学者看来,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必须参与团体的活动,在团体中以某种角色与其他人产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这过程中个人与他人的互动如果缺乏或者不恰当,就会产生困扰或适应不良。

学校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学生,尤其是适应不良的学生装,协助他们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适应能力,社会学中越轨理论、角色理论和符号互动理论就成为学校社会工作者经常采用的理论基础。

2、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在心理和社会性适应上有困难的学生,而且学校社会工作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来自于心理学领域中的临床治疗方法。

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都可为学校社会工作者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3、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学校社会工作是在教育体系或学校领域实施的一种社会工作,目的是为了保证学校教育目的的实现,是学校目的的一部分,所以教育学的相关理论也就成为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在教育学理论中,与学校社会工作相关的理论主要是教育目的论和教育结构论。

三、学校社会工作的内容学校社会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对学生本身的服务:主要指和学生直接接触,评价学生问题的情况,以便动员有关社会资源,提供专业服务,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对教师及学校人员的服务:学校社会工作是一个协作性的专业服务,需要多学科综合作用,也需要各专业通力合作。

社会工作理论基础

社会工作理论基础

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摘自《社会工作概论》(李迎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应用社会科学学科,其理论基础具有综合性。

以下我们主要介绍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中对社会工作具有重要或直接影响的一些理论、学说。

这些理论、学说即构成社会工作学科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学的社会福利理论(一)社会学的社会福利研究的演变在西方社会学发展史上,早期社会学家一般都不太关心社会福利问题的研究。

作为社会学创始人的孔德及斯宾塞等从实证的观点及社会有机论出发,来分析人类社会的结构,认为社会结构具有关联性、互赖性及整合性,以此暗示社会的持续特质与稳定形态。

而以解决社会不稳定为对象的社会福利,被视为是短暂而过渡的矫正行动。

社会问题解决之后,社会福利亦当随之消失。

斯宾塞就曾严厉批评社会改革的方案。

在他看来,慈善性的社会改革方案,其作用不外在于阻碍社会进化的规律。

后来的社会学家如迪尔凯姆及韦伯等,对社会问题不是不感兴趣,就是对解决问题的改革行动持怀疑态度。

19世纪80年代德国俾斯麦政府颁行一系列社会保险政策,开创了通过政府干预以解决社会问题的先例。

继之,欧洲各国陆续制定社会保险及社会救助政策。

1945年,英国工党政府把发表于1942年的《贝弗里奇报告》(the Beveridge Report)提出的理想付诸实施,开创了现代福利国家社会福利的新纪元,亦开启了社会福利理论研究化阶段。

不过,在1970年之前的欧美福利理论研究,研究者只是试图从欧美社会福利历史发展的轨迹中,归纳出一些简单的分析模式,其所抱持的观点,除了秉承古典社会学家对社会福利研究漠不关心的态度,其记述社会福利的演变及其对社会的必需性,正如牛津大学的弋德索普(John H.Goldthorpe)在1962年所批评的,完全是一种“为解释而解释”的观点。

只说明了社会福利在每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存在事实,即“社会福利存在的状况”,而未进一步探讨“为什么存在”以及“如何存在”。

团体社会工作分章思考题(1)

团体社会工作分章思考题(1)

团体社会工作第一篇总论第一章团体社会工作的意义一、单项选择题1.在团体社会工作的定义中,最早把团体社会工作定义为是一种教育的过程的是()。

A.柯义尔B.哈佛特C.墨非D.威尔逊2.在团体社会工作的定义中,最早把团体社会工作定义为是一种社会工作方法的是()。

A.柯义尔B.威尔逊和赖兰C.墨非D.克那普卡3.在整理了众多意见之后为团体社会工作做出了综合性定义的是()。

A.柯义尔B.威尔逊和赖兰C.墨非D.崔克尔4.团体社会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A.培养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发展团体的社会意识B.协助犯罪者矫正行为及预防犯罪C.协助成员利用团体力量达成个人目标D.协助团体及其成员处理突发事件与提高危机处理的能力5.团体社会工作中成败最关键的因素是()。

A.团体领导B.机构C.团体成员D.工作者6.为达到行为改变与社会学习的目标而组成的团体就是()A.教育团体B.成长团体C.治疗团体D.任务团体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社会团体工作的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有()。

A.提供一种归属感B.提供验证事实的机会C.得到互助合作的机会D.团体是赋予成员能力的工具E.团体还具有治疗的功能2.团体社会工作包括的基本要素有()。

A.团体和团体中的个人B.专业的机构和工作者C.活动节目D.地方政府和社区组织E.团体领导者和机构领导者的良好关系三、判断题1.团体社会工作主要是一种帮助团体中的个人成长的方法。

()2.任何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所进行的一切工作都可称之为团体社会工作。

()3.团体社会工作和个案工作、社区工作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共同促进社会进步。

()四、简答题1.简述团体工作的功能。

第二章团体社会工作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团体工作正式被社会工作专业接纳并成为社会工作的一部分,是在()。

A.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B.19世纪初C.19世纪中叶D.20世纪30年代2.团体社会工作起源于()。

A.中世纪的欧洲B.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期C.19世纪的欧美 D.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3.团体社会工作被作为一种社会服务方法,其开始的标志是()。

社会工作理论基础

社会工作理论基础

社会工作理论基础社会工作理论三分法模型示意图一、心理分析学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所驱使,由人格结构中的“自我”与“超我”所控制的,不良行为的产生源于各种本能的集合而成的;“本我”同“自我”、“超我”之间的关系的失衡“本我”受到过度压抑或“自我”“超我”发育不均等;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服务对象的变态人格进行治疗,帮助服务对象恢复本我、自我与超我间的平衡,并用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一)交流与人的心理防卫机制1、焦虑:人在精神上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其发展结果是个体会选择一种行动适应或试图解决这种状态;2、心理防卫机制:人在除了以积极方式面对问题外,通常还会发展出一套消极的方法来逃避道德的困境或摆脱精神焦虑,从而解脱情绪的暂时困扰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这种应对问题的策略或方式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成为“心理防卫机制”,主要包括:否定、抑郁、解脱、认同、合理化、转移、理想化、投射、割裂、升华、移情、反移情等;二、认知理论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制于理性思考,而非潜意识中的本能;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要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正确的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得到正确、理性的指引;三、行为主义理论以行为心理学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工作理论;认为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服务对象的不适当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但它并非应用心理分析或认知心理学,而是用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如条件反射、条件运算、学习理论等与方法如实验等来完成这一任务;它认为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反应,不适当的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不恰当反应;社会工作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和掌握当前的反应模式;四、社会系统理论以一般系统论及其社会学版本——结构功能注意等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把人与环境看做是由功能上相互以来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协调或均衡是该系统运行与维持的基本条件;也即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必要基本条件;当这个条件得不到满足,即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或各个元素之间不能有效配合、相互协调时,系统均衡就会破坏,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就会出现问题;社会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帮助恢复各个子系统或元素中的均衡关系,使它可以重新有效配合、相互协调;五、标签理论以社会学家勒麦特和贝克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许多人之所以成为有问题的人,是与环境中的社会成员对他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的;因此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一种重新定义或标定的过程来帮那些原来被认为是有问题的人恢复为正常人;六、沟通理论以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语言学中有关人际沟通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这种理论强调人际沟通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它认为许多的行为问题都出在人际沟通方面,如不能恰当地接受、选择与评估信息,不能很好的给与或接受信息反馈等;社会工作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帮助人们消除这些沟通过程中的障碍,使他们的相互沟通得以顺利完成;七、人文主义理论以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胡塞尔与舒茨的现象学与布鲁莫的富豪互动注意等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它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意义世界”当中,每个人的“意义世界”都是通过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或“解释”建立起来的;当人们的“理解”或“解释”过程发生了困难如过去与现在的理解不一致,自己与他人的理解不一致时,问题便出现了;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去努力“理解”这些人服务对象的“意义世界”及其存在的内在矛盾,帮助他们顺利鸿沟自己的意义世界;八、激进的人文主义理论以早期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批判理论家如葛兰西、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人的某些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作为一种人本主义,它认为热门的生活世界是一个意义世界,然而作为激进的人本主义,它又指出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公正的事实;与一般人本主义不同,它认为人们在“意义世界”里经历的许多人格的、心理的问题都只有依据资本主义反人道特征才能被理解;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与服务对象一道,通过改造现存的社会秩序,来解决人们在“意义世界”所遇到的许多问题;激进的人本主义岁要求改变社会现实,但其最终关注点却仍是服务对象的“意义世界”的变化;九、马克思主义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斗争决定社会结构及形态的变迁等为指导而形成的一套社会工作理论;与激进的人本主义相似,它主张从社会存在、经济基础、阶级压迫中寻找社会问题的根源,主张社会工作的任务就是与服务对象一道,通过阶级斗争或其他集体行动改变现有的社会现实来解决这些社会问题;与激进的人本主义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更多地关注社会结构本省而较少关注服务对象心里意识上的变化;十、“增权”或“倡导”理论这是从马克思主义变通而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马克思主义希望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变革来解决现存的各种社会问题;然而现实中血多克星的社会工作却与个体、家庭群体或小型社会有关的,为了给这些小规模的社会工作实践以理论上的知道,将这些小规模的社会工作实践与社会变革的大目标协调起来,一些倾向于或同情马克思注意的工作者提出了“增权”或“倡导”理论;这种理论主张在宏观的社会变革未发生前,社会工作者应协助服务对象为了他们的利益向现存的社会结构争取权利,促使现存的社会结构作出一些有利于服务对象的制度或政策安排;十一、女权主义理论这是一种与激进人文主义或马克思注意理论有密切关系的社会工作理论,主要植根于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的妇女运动;主要关注女性所受到的压抑,认为女性所遭遇到的许多生活问题都是性别压制的后果,社会工作的目标就是探索并消除社会中由于性别注意而造成的女性痛苦,促使他们有更多自由、有更大的能力去追求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全的团体生活:
1.在团体生活中,能够有机会使成员之间产生相互 认同。 2.在团体生活中,能够有机会使成员之间产生温暖 的感觉。 3.在团体生活中,能够有机会使成员获得选择自己 喜欢的朋友的自由。 4.在团体生活中,能够有机会使成员自由的表现自 我,展示自己与他人的不同。 5.在团体生活中,能够有机会使成员表现其独特的 个性和分享他人的独特性。 6.在团体生活中,能够有机会使成员表现其自身的 独立性。
防卫机制是适应内外动机与关系的方式,有积极与消极的作用。 积极的:提高个人自尊;消极的:躲避或减低焦虑。 团体工作要重视这些作用,分析并利用这些作用解决组员的问题,发展其适应的功 能。
(二)团体生活发展理论
1.人类的需要彼此相关,无法分离,并且这些需要 都能够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体现出来。人类不仅 有“被爱”的需要,而且有“爱他”的能力。 2.人类在其行为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健全和适 当的团体生活,并且这种团体生活应伴随其一生。
• 3.人类的行为除了意识状态以 外,有时还存在“前意识”、 “潜意识”动机的存在; -大部分人类动机是不可见 的、无意识的,这种潜意识的 动机有力的影响着人类的行为 。团体工作有时要特别注意成 员那些不易察觉的行为动机, 重视早期生活的潜意识经验。
意识:个人在任何时刻觉察到的感受 潜意识:对意识构成威胁而必须推开的记忆和情绪等内容,是不能简单注 意就能觉察到的 前意识:需要时,就可以意识到的部分
6.人类在解决内在动机、需求、欲望、驱力和解除外在关系的困惑 时,常会使用防御机构、投射作用和升华作用等方法。
主要的防卫机制有:
(1)合理化作用:指无意识地用一种通过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 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合理化有三种表现:一是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 的东西说成是不好的;二是甜柠檬心理,即当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柠檬时,就说柠檬是甜的。三是推 诿,此种自卫机制 是指将个人的缺点或失败,推诿于其他理由,找人担带其过错。三者均是掩盖 其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安宁。 (2)认同作用:是指一种无意识的,有选择性地吸收、模仿或顺从另外一个一般是自己敬爱和 尊崇的人或团体的态度或行为的倾向,以对方之长归为已有,作为自己行为的一部分去表达,以此 吸收他人的优点以增强自己的能力、安全感以及接纳等方面的感受,掩护自己的短处。 (3)代替作用:升华: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另辟蹊径用符合社会认同的 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并得到本能性满足。 (4)补偿:指个人因心身某个方面有缺陷不能达到某种目标时,有意识地采取其他能够获取成 功的活动来代偿某种能力缺陷而弥补因失败造成的自卑感。 (5)投射作用:是主观的将属于自身的一些不良的思绪、动机、欲望、或情感,赋予到他人或 他物身上,推卸责任或把自己的过错归咎于他人,从而得到一种解脱。
1.人类行为发展理论 2.人类价值观理论 3.团体过程理论
第一节 人类行为发展理论
“每一个人(性格)都有若干方面像所有的人;若干 方面像一部分人,若干方面则什么人都不像。” --美国人类学家克洛孔,心理学家莫瑞《自 然社会与文化人格》
人类行为发展理论的划分
1.个人行为发展理论 从心理学观点出发,研究人类行为发展的阶 段、特征与相关性。 2.团体生活发展理论 从社会学观点出发,研究和探讨在人类发展 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状况。
(一)个人行为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 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是奥地利 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 创始人。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 念。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 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 1919 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着精神 分析学派最终形成。他开创了潜意识研 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 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 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 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
• 4.人类虽然有潜意识的动机存在,同时也有 自我合理发展组织的能力(自我的功能)。 -自我功能弱化或失去的时候,通过团体活 动能适时协助人们恢复这种自我功能。
(1)本我(id):与生俱来、属于无意识层面 ,存有本能驱力(性和攻击驱力),无价值 观,逻辑和伦理,要求立即得到满足。 快乐原则 反射动作、想象实现 原始思考历程
2018/11/26
9
(2)自我(ego):与真实外在世界接触的 部分,有组织、较合理、无价值观,现实 取向,做实际、行得通的事。 现实原则 次级思考历程 --同时顾及本我、现实和良心
2018/11/26
10Leabharlann (3)超我(superego):人格中道德部分, 由父母传达的文化价值观和禁忌的内化。包 括两种主要内容: a. 良心 -- 使人自觉无价值或罪恶感 b. 自我理想 -- 使人有荣誉感和自我价值 ■道德原则
(一)个人行为发展理论
1 .人类早期的生活经验对他们以后的人格特征和人格 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团体工作的实施必须重视追溯成员早期生活的状 况,以明确其问题所在。
2.人类在其一生中,具有持续不断的生长和改变的 能力; -人有无限发展的可能,团体工作才具有可能 性,才能透过团体经验,促进个人潜能的挖掘和 身心的发展。
2018/11/26
11
健康人格:三我间的平衡
• 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间维持 着相当的平衡状态。 • 自我能有效合理调控本我和超 我(亦即:个体的需求能以合 理的方式获得满足)。
2018/11/26
12
5.人可以同时处在两种相对的境况中,对同一人或同 一情况可能会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反应 -心理学认为,当人类进行有目的的活动时,目的 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动机,于是当并存的动机不能获得同 时的满足,而且性质上又呈现彼此互相排斥的情况时, 就会产生动机冲突或心理冲突:双趋冲突(对两个具有 差不多等同吸引力的正价的目的物 ( 即两个有利无害的 目标 ) 之间作出选择时所发生的心理冲突。)和趋避冲 突(对两个具有差不多等同吸引力的正价的目的物 ( 即 两个有利无害的目标 ) 之间作出选择时所发生的心理冲 突。)。团体工作协助人们在冲突中了解事实,考虑利 弊得失,协助其解决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