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的一般原理共21页文档

合集下载

刑法原理

刑法原理

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一)刑法的概念和原则1、概念2、刑法的原则(二) 犯罪概述1、犯罪构成:是指按照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

2、排除犯罪的事由(1)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的条件:注意啦!•我国的法律是保护并鼓励公民行使正当防卫的权利的,但要符合法律对此规定的条件,一些如“假想防卫”、“挑拨防卫”、“防卫不实时”、“过当防卫”等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的范畴。

(2)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的条件:•根据《刑法》的具体规定,分析认定王某的行为。

3、犯罪预备、未遂、中止案•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都是行为人因为自己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

两种犯罪未完成形态区别的根本标志,是看行为人的行为处于何种犯罪阶段:若处于着手实行具体犯罪行为之前的,一律构成犯罪预备;若处于已经着手实施具体犯罪行为之后的,一律构成犯罪未遂。

•考查行为人的行为是犯罪预备、犯罪未遂还是犯罪中止,首先要把握住行为人之所以没有完成犯罪的原因。

•如果犯罪行为停止下来是由于犯罪人自己意志以内的原因,在能够继续实施犯罪的情况下而基于各种动机主动放弃犯罪的,均属犯罪中止;•如果犯罪行为停止下来是由于发生了犯罪人意志以外的、足以阻止其犯罪继续实施的情况而使犯罪人不得不放弃犯罪的,则根据行为处于预备阶段还是实行阶段而分别构成犯罪预备或者犯罪未遂。

(2)犯罪预备、未遂、中止的构成要件①犯罪预备:《刑法》第22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犯罪预备的特征:4条行为人主观上是为了犯罪;客观上实施了犯罪行为;事实上未能着手实施犯罪;未能着手实施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刑法学原理

刑法学原理

刑法学原理的基本原理刑法学是研究刑法的一门法学科目,主要研究刑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问题。

刑法学原理是刑法学的基础,它是刑法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依据和指导原则。

刑法学原理包括罪刑法定原则、犯罪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刑法适用法定原则等。

下面将详细解释与刑法学原理相关的基本原理。

1. 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是指刑法规定的罪名和刑罚必须明确、具体、明确规定在法律上。

这意味着在刑法中,罪名和刑罚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而不是由司法机关或行政机关随意确定。

这个原则的核心是“法无明文不罚,罚不加重于法”。

罪刑法定原则的意义在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防止滥用刑罚权力。

它确保了刑罚的合法性和公正性,保护了公民的人身自由和财产权益。

同时,它也为司法机关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使司法判决具有可预见性和稳定性。

2. 犯罪法定原则犯罪法定原则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和犯罪构成要件必须明确、具体、明确规定在法律上。

这意味着在刑法中,犯罪行为和犯罪构成要件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而不是由司法机关或行政机关随意确定。

这个原则的核心是“法无明文不犯,犯不加罪于法”。

犯罪法定原则的意义在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防止滥用刑事追诉权力。

它确保了犯罪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保护了公民的人身自由和财产权益。

同时,它也为司法机关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使司法判决具有可预见性和稳定性。

3. 罪刑相适应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是指刑罚必须与犯罪行为的性质、危害程度和社会危害性相适应。

这意味着刑罚应当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进行合理确定,不能过轻或过重。

罪刑相适应原则的意义在于保证刑罚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它要求刑罚与犯罪行为相适应,既不能过轻地对待严重犯罪行为,也不能过重地对待轻微犯罪行为。

合理的刑罚能够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起到惩罚犯罪、预防犯罪和教育改造犯罪分子的作用。

4. 刑法适用法定原则刑法适用法定原则是指刑法的适用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不能凭空臆断或随意扩大解释。

刑法基本原理

刑法基本原理

刑法基本原理刑法是法律中的重要分支,主要是规定和约束犯罪行为的,同时也保护了人们的合法权益。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刑法的规定都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法律,因为没有刑法的约束,整个社会就会变得混乱不堪,无法维持社会的稳定。

刑法的实施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理,下面我就来谈谈刑法基本原理。

一、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中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现代刑法的核心之一。

该原则强调罪名必须在法律文本之中明确规定,不能将一些根据一般法律原则认为是犯罪的行为,通过司法解释等形式将其视为犯罪行为进行定罪处罚。

因此,罪刑法定原则强调的是刑法中“不罚无罪”的原则,即在事先明文规定的法定罪名和法定刑期之外,不得对犯罪行为进行定罪处罚。

在现代社会,罪刑法定原则的意义越来越重要。

首先,通过法定罪名和法定刑期的规定,可以避免法律条文的模糊性和漏洞性,以免产生误判现象。

其次,有了罪刑法定原则的规定,可以避免司法机关滥用权力,将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两者充分结合起来,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二、疑罪从无原则疑罪从无原则是刑法中的基本原则之一,也被认为是现代刑法的基石。

其基本含义是任何人被控告或被逮捕之前,都是“无罪”的状态,只有在法庭判定之后,才能被视为“有罪”,被处以刑罚。

因此,疑罪从无原则体现了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即任何罪犯都有权利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不公正的指控和羞辱。

在现代社会,疑罪从无原则的实践意义越来越明显。

首先,该原则的存在可以避免司法机关的滥用权力,确保司法公正。

其次,它也可以有效地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和自由权,使司法活动更贴近于现代法治社会所倡导的理念,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刑法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它要求在刑事审判过程中,所有人都应该在相同的法律地位上享有同等的权利和自由。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越来越得到重视,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刑法实践的有效性和公信力,也直接涉及到社会公正与协调的维护。

刑法学原理

刑法学原理

刑法学原理
(最新版)
目录
一、刑法学的概念和意义
二、刑法学的基本原理
三、刑法学的应用和发展
正文
一、刑法学的概念和意义
刑法学是研究刑法规范、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学分支。

它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刑法学不仅关注刑法条文的解释和适用,还深入探讨刑事责任的理论基础、刑罚的执行和预防犯罪的措施等方面的问题。

二、刑法学的基本原理
1.罪刑法定原则:刑法学认为,犯罪和刑罚应当由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对同一行为进行事后立法或任意解释。

这一原则体现了法治的精神,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2.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法学主张,犯罪的严重程度应当与刑事责任的大小相适应,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的危害程度相适应。

这一原则旨在实现公正、合理的刑事责任和刑罚。

3.有罪推定原则:刑法学认为,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在无充分证据证明其无罪的情况下,应被推定为有罪。

这一原则确保了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维护了社会秩序。

4.公正、公开、公平原则:刑法学强调,刑事诉讼应当遵循公正、公开、公平原则,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审理。

三、刑法学的应用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的进步,刑法学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我国刑法不断完善,对刑事责任和刑罚的规定更加明确、合理。

同时,刑法学研究也逐步深入,对刑事责任的理论基础、刑罚的执行和预防犯罪的措施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探讨。

刑法知识点总结

刑法知识点总结

刑法知识点总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刑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刑法是一门涉及犯罪行为及其规制的法律学科,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刑法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以期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刑法基本原理刑法具有一些基本原理,这些原理是刑法实施的基础,也是刑法体系的核心。

其中包括:1. 法定性原则: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和刑罚必须以法律明文规定,不得任意扩大。

这意味着国家的刑罚权受到法律的约束,不能滥用。

2. 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是法益保护的核心,要求犯罪行为和刑罚都必须以法律明文规定,且应该提前明确。

3.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罚应当与犯罪行为的性质、主体的过错程度和社会危害程度相适应,具有相对平等性和相对合理性。

二、犯罪及其构成要件1. 犯罪概念: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的行为,具备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两个要素。

2. 犯罪构成要件:犯罪构成要件包括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的要素。

(1) 客观方面:客观方面的要素包括犯罪行为、犯罪结果和犯罪手段等。

(2) 主观方面:主观方面的要素包括故意成分,即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故意和内心的犯罪主观状态。

三、刑法责任1. 刑法责任的种类:刑法责任分为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两个方面。

(1) 主观责任:主观责任是指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的故意和过失。

(2) 客观责任:客观责任是指犯罪人依法应承担的行为后果责任。

2. 免责情节:刑法规定了一些情况下可以免除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1) 紧急避险:在救护自己或他人的危险情况下,采取的合理防卫行为不构成犯罪。

(2) 极端缺乏责任能力:例如患有严重精神病等情况下,认定其无刑事责任能力。

四、刑法种类及适用1. 刑法种类:刑法根据犯罪行为的不同性质,分为普通刑法和特殊刑法两大类。

(1) 普通刑法:包括了行为刑法和结果刑法两个方面,主要涉及到侵犯人身权益、财产权益等方面的犯罪。

(2) 特殊刑法:特殊刑法主要是针对某些特定领域的犯罪行为,比如危害国防利益、破坏金融秩序等。

刑法刑法的基本原则PPT课件

刑法刑法的基本原则PPT课件
问题:如何理解罪刑法定原则?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Criminal Law
▪ 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和范围
▪ 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
▪ 罪刑法定 ▪ 罪责刑相适应 ▪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
一、罪刑法定原则
( Principle of Legality )
1、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
1、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
刑法典第5条:刑罚的轻重, 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 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罪责刑的均衡
2、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历史
原始社会的同态复仇 资产阶级的等量报应观念 罪刑适应与刑罚个别化
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
(1)总则:
科学严密的刑罚体系 区别对待的处罚原则
(2)分则:
对不同犯罪设置了轻重不同的法定刑 对同一犯罪因不同罪质设定了相应的法定
刑法典第3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依照
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 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
2、罪刑法定原则的由来
(1)法律渊源
1215年英国的大宪章 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 1810年《法国刑法典》
(2)思想渊源 自然法、三权分立、心理强制说
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 Suiting Punishment to Crime and Responsibility)
2、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具体体现
定罪上一律平等 量刑上一律平等 行刑上一律平等
Case:“天价葡萄案”该如何处理
四个打工的农民,某日晚上,潜入北京 农科院林果所葡萄园,偷吃葡萄,将20 株葡萄摘下。该葡萄是林果所耗资40万 元人民币,历时10年时间培育的葡萄新 品种,继续培育的成果将参加国际竞标。 由于该20株葡萄被毁,致使林果所的科 研链被迫中断,损失巨大。

《刑法基本原则》课件

《刑法基本原则》课件
公正性和合理性。
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总结词
保障人权原则
详细描述
刑法禁止对法律进行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即不 能将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解释为犯罪行为,从而 对被告人进行定罪处罚。这是为了保障被告人的合法 权益,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THANK YOU
感谢观看
03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定义与含义
总结词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指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与所判处的刑罚应当相一致,即刑罚 的轻重应当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
详细描述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确定刑罚时,应充分考虑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社会 危害程度以及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等因素,确保刑罚的轻重与犯罪行为相匹配,以 达到刑罚的目的。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例外
量刑上的差别
在量刑上,可以根据犯罪人的个人情况和社会危害程度等 因素,对犯罪人进行适当的差别对待。
特定主体的特殊规定
对于特定主体,如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可能存在特殊 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这些规定和解释可能与适用刑法 人人平等原则有所冲突。
国际刑事司法协助
在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中,可能存在一些特殊的法律规定和 司法解释,这些规定和解释可能与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有所冲突。
含义
罪刑法定原则强调保障人权,限制司法权力,防止司法机关滥用权力,保障公 民的行动自由。
历史发展
01
02
03
启蒙运动时期
罪刑法定原则起源于启蒙 思想家的理性主义和自然 法思想,随着资本主义的 兴起而逐渐形成。
17、18世纪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罪 刑法定原则在欧洲大陆国 家得到广泛认可,并在许 多国家立法中得到体现。
历史发展
总结词

刑法的基本理论

刑法的基本理论

刑法的基本理论刑法是法律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分支,涉及到社会秩序的维护和个人权益的保护。

它是规范人们行为的法律准则,通过制定刑罚来惩罚违法行为,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刑法的基本理论包括罪刑法定原则、犯罪构成与责任、刑事责任与刑罚的关系、刑事法律适用的原则等。

一、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的核心原则之一,也是刑法实施的基本保障。

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罚的确定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不能超越法律的范围。

它包括法无明文禁止不可处罚、罪行须以法定方式确定、刑罚必须依法规定等要求。

首先,法无明文禁止不可处罚的原则要求刑罚的设定必须依法进行。

刑罚不能凭个人意愿或行政决定予以确定,而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这样做可以保证刑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防止滥用刑权,维护公平公正。

其次,罪行须以法定方式确定的原则要求犯罪行为及其刑罚必须在法律中明确定义。

法律应当明确规定的包括犯罪行为的主观要件、客观要件、时机要件以及量刑标准等。

只有明确定义的罪行才能为法律所惩罚,以保证刑罚的合理性。

最后,刑罚必须依法规定的原则要求刑罚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度予以确定。

刑法规定了不同的犯罪行为所应当受到的刑罚种类和刑罚限度,对于轻微的刑罚违法行为,可以适用缓刑、罚款等措施代替监禁等刑罚,以确保刑罚的公正。

二、犯罪构成与责任犯罪构成与责任是刑法的另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它关系到刑事责任的认定和法律的适用。

犯罪构成是指犯罪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主客观要件,具备构成犯罪的基本条件。

刑法以行为人的主观故意与客观行为的关系为判断犯罪构成的原则。

犯罪责任是指犯罪行为人对其所犯罪行的后果负有法律上的责任。

犯罪责任的认定应当具备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两个方面的要件。

主观故意主要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故意,明知故犯;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没有达到应有的注意义务,出于过失而实施犯罪行为。

刑罚的科学适用应当基于犯罪构成与责任原则,对于故意犯罪可以依法处以较重的刑罚,对于过失犯罪可以适用较轻的刑罚或赔偿措施。

刑法基本原理

刑法基本原理

刑法基本原理
刑法基本原理是制定和应用刑法的基础原则和准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定原则:刑法必须以法律为依据,没有法律授权不得违反定罪或处罚;同时也要求刑法明确规定各个犯罪行为和相应的刑罚,保证法律适用的确定性和可预见性。

2. 罪刑法定原则:罪行和刑罚必须在法律中明确规定,不得凭空设定,禁止以类推、自由裁量等方式扩大适用刑罚。

3. 罪刑相适应原则:刑罚的程度应当与犯罪的严重程度相适应,保证刑罚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4. 罪责个人原则:刑事责任是属于个人的,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应当由实施犯罪的个人承担,禁止对无过错的个人进行刑事处罚。

5. 刑事处罚的最小化原则:刑法应当尽量保护人权和个人自由,对犯罪行为应当采取最小限度的刑事处罚,避免不必要的刑罚和刑事追究。

6. 公正公平原则:刑法的制定和应用必须依法公正、公平、不偏不倚,刑事审判和处罚必须遵循正当程序,保障被告人的各项权利。

这些原则是刑法制定和应用的指导准则,旨在保障社会秩序、维护公共利益、保护人权、实现司法公正和法治社会的建设。

刑法学原理

刑法学原理

刑法学原理摘要:一、刑法学原理概述1.刑法学定义2.研究对象与任务3.刑法学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二、我国刑法学基本原则1.罪刑法定原则2.平等适用刑法原则3.罪刑相适应原则三、刑法的效力范围1.地域效力2.对象效力3.时间效力四、犯罪与刑事责任1.犯罪的定义及构成要件2.刑事责任的种类与承担五、刑罚及其具体运用1.刑罚的种类2.刑罚的具体运用正文:刑法学是一门研究刑法基本原理、刑法规定以及刑法适用等方面的学科,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双重特点。

刑法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刑法的基本原则、效力范围、犯罪与刑事责任以及刑罚及其具体运用等方面。

我国刑法学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平等适用刑法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罚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即法无明文不为罪、法无明文不处罚;平等适用刑法原则要求在刑法适用过程中,对所有犯罪行为人都要平等对待,不得因人而异;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的轻重应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

刑法的效力范围包括地域效力、对象效力和时间效力。

地域效力是指刑法在我国境内具有普遍约束力;对象效力是指刑法适用于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及在境外犯罪的我国公民;时间效力是指刑法规定的内容在一定时期内具有法律效力。

犯罪与刑事责任是刑法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犯罪是指违反法律规定,具有社会危害性并应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

刑事责任是指犯罪行为人因其犯罪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我国刑法对犯罪的定义及构成要件、刑事责任的种类与承担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定。

刑罚及其具体运用是实现刑事责任的方式。

我国刑法规定了刑罚的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以及具体的刑罚幅度。

在刑罚的具体运用方面,我国刑法规定了从轻、从重、减轻和免除处罚等情节,并在量刑过程中充分考虑犯罪的性质、犯罪的严重程度以及犯罪行为人的悔罪表现等因素。

刑法学原理

刑法学原理

刑法学原理
刑法学原理涉及犯罪的定义、犯罪责任、犯罪构成要件、责任刑与量刑等基本原则。

下面是对这些原理的简要解释:
1. 犯罪的定义原理:根据犯罪法学的观点,犯罪是指违背社会正义、危害社会秩序并应受刑罚制裁的行为。

2. 犯罪责任原理:犯罪责任和刑罚责任应由犯罪人承担。

犯罪人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即具有明确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并无精神障碍等剥夺刑事责任能力的情形。

3. 犯罪构成要件原理:犯罪行为的构成需要具备主客体和客观方面的构成要件。

主体方面包括犯罪人的直接故意、间接故意、过失等故意形态。

客体方面包括法益侵害、非法手段和非法结果等构成要素。

4. 责任刑原理:犯罪的责任并应受相应的刑罚制裁。

刑罚应当遵循刑罚法定原则,即在法律明确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判决和执行。

5. 量刑原则:量刑应根据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犯罪人的罪责和社会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量刑应确保刑罚的正当性和公正性,遵循法定量刑原则。

这些是刑法学原理中的一部分,它们为刑法学的研究和刑事司法实践提供了指导和准则,以确保刑事司法的公正和有效实施。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简要的介绍,如果需要更深入的了解,请参阅相关的刑法学教材和法律文献。

比较刑法的原理

比较刑法的原理

比较刑法的原理
刑法是一种法律制度,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定原则:刑法的适用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法律必须预先确定犯罪行为和相应的刑罚,不得随意扩大或减少对犯罪行为的定性和定罪。

2. 罪刑法定原则:刑法的适用应当明确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行为,以及对这些犯罪行为应当施加何种刑罚,不得任意增加新的犯罪种类或加重刑罚。

3.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法的刑罚应当与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及其危害程度相适应,刑罚应当根据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过去行为、个人特点以及对犯罪的认识和态度进行合理的量刑。

4. 刑法的最小化原则:刑法的适用应当尽可能避免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不必要的刑罚和限制,确保对其权利和人格尊严的尊重和保护。

5. 罪刑相适应原则:刑法的刑罚应当依法确定,确保对犯罪行为的打击与法律适用的严厉程度相匹配,防止刑罚过轻或过重。

6. 独立性原则:刑法的适用和刑事审判应当独立于行政和立法权力,在刑事审判过程中,依法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和公正审判。

7. 公正正义原则:刑法的适用应当体现公正和正义,对于实施
犯罪的个人和团体进行公正的制裁,为社会提供公平的法律秩序和社会安全。

刑法的一般原理

刑法的一般原理
2011-11-7 11
防卫过当:刑法第20条第 款的规定, 条第2款的规定 ③ 防卫过当:刑法第 条第 款的规定,防 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 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防卫过当并不是 一个独立的罪名。对于防卫过当的, 一个独立的罪名。对于防卫过当的,应当 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特殊正当防卫:刑法第20条第 款规定: 条第3款规定 ④ 特殊正当防卫:刑法第 条第 款规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 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 采取防卫行为, 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 的,不属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不属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2011-11-7 8
④ 无罪过事件: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 无罪过事件: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 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 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不能抗拒或 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1)不可抗力:行为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 )不可抗力: 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 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 抗拒的原因所引起的情形。 抗拒的原因所引起的情形。 2)意外事件:行为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 )意外事件: 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 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 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情形。 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情形。 无罪过事件或缺乏认识因素,或缺乏意志因素, 无罪过事件或缺乏认识因素,或缺乏意志因素, 不具备构成罪过的条件,因此, 不具备构成罪过的条件,因此,不管客观上造成 了多么严重的损害结果,都不能追究刑事责任。 了多么严重的损害结果,都不能追究刑事责任。
2011-11-7 13

刑法原理

刑法原理

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一)刑法的概念和原则
1、概念
2、刑法的原则
(二) 犯罪概述
1、犯罪构成:是指按照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

2、排除犯罪的事由
(1)正当防卫
未能着手实施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对预备犯的处罚原则: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②犯罪未遂
•《刑法》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犯罪未遂的特征是:3条
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这是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主要区别。

犯罪未得逞——这是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的主要区别。

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并非出自犯罪人的主观意愿——这是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主要区别。

说明:上述三个特征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对于未遂犯的处罚原则: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③犯罪中止
•《刑法》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的两种情况:
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

刑法学原理(一)

刑法学原理(一)

刑法学原理(一)刑法学原理引言刑法学原理是研究刑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的学科,它是刑法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在刑法实践中,刑法学原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正义刑罚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要原理1. 法律确定性原则根据法律确定性原则,刑法应当明确规定刑罚的适用和量刑的标准。

这一原则保障了法律的确定性,使得被告人能够事前预知自己的行为是否构成刑事犯罪,也保证了判决的公正性和一致性。

2. 罪刑相适应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主张刑罚应当与犯罪的性质、危害程度和社会危害性相适应。

这一原则强调犯罪行为的严重性与刑罚的严厉程度之间应当保持相对平衡,避免对于轻微罪行过度重判或对于严重罪行轻判的情况发生。

3. 罪责划分原则罪责划分原则要求刑法对于不同犯罪行为进行准确分类和划分,确保对于不同性质的犯罪行为给予相应的刑事责任和刑罚。

这一原则既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也促进了刑罚的公正和可执行性。

4. 刑法干预原则刑法干预原则主张刑法仅应当对于社会最无法容忍的行为进行干预,即对于危害严重、违背法律秩序的行为采取刑罚手段。

这一原则强调刑法的限制性和最后手段性,避免过度扩大刑法干预的范畴,保护公民的自由和人权。

5. 刑法正当程序原则刑法正当程序原则是刑事诉讼中的基本原则,要求依法保障被告人的权利,确保审判的公正和合法。

这一原则包括被告人的知情权、辩护权、自由权、公开审理权等,保障了刑事审判的程序正义。

结论刑法学原理是刑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它为刑法实践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理论支持。

在刑法的立法、司法和执行过程中,应当根据刑法学原理的要求,确保刑事诉讼的公正性、合法性和公正刑罚的实现。

刑法学原理

刑法学原理

刑法学原理刑法学原理是犯罪学科中的基础,是法律与正义交汇的地方。

它探讨刑法的核心原则和基本概念,为刑事司法体系的运行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研究刑法学原理时,我们不仅仅在探讨法律的适用,更是在追寻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刑法学原理的重要概念和原则,以及其在法律和社会中的意义。

一、法律与正义的交汇刑法学原理旨在确保法律体系的公平和正义。

正义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不仅体现在法律的文字中,更包括了对罪犯、受害者和社会的平衡考量。

刑法学原理的目标是使刑法的制定和执行与社会的正义观相契合,以保护人权、维护秩序。

这种追求正义的理念不仅仅是法律体系的要求,更是社会对法律的期望。

二、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学原理的核心之一。

它要求刑法规定必须明确、具体,确保人们在行为前可以清楚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以及对此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

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保障了个体权益,限制了政府的权力,使刑法不会随意滥用。

这一原则不仅在刑法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也体现了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三、罪刑合一原则罪刑合一原则强调刑法对犯罪的量刑和处罚应当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

这一原则使量刑更加合理和公正,避免了对轻微犯罪过度严厉的判决,也防止了对严重犯罪的轻判。

罪刑合一原则使刑罚更加与犯罪行为的危害相符,体现了刑法的平衡性和人性化。

四、法益原则刑法的设立旨在保护社会的法益,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社会秩序等。

法益原则要求法律必须基于对社会法益的保护,从而确保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这一原则强调了刑法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使刑罚在保护法益的同时,不至于过于严苛。

五、人性原则人性原则强调刑法对罪犯的尊重和人权的保障。

即使是犯罪分子,也有一定的基本人权应当受到保护。

这一原则要求刑法的制定和执行应当遵循人性化的原则,避免对罪犯进行虐待或不人道的待遇。

人性原则的遵循体现了社会的文明和人权观。

六、最小化原则最小化原则强调在刑法体系中应当尽量减少刑罚对个体的负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