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表格式打印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9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第一课时-暮江吟教学目标:1、学会“吟”、“瑟”两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导入新课。
1、古代有一位诗人,他写的诗通俗易懂,每次写完诗后,他总要读给隔壁的老是奶听,一遍遍地读,一遍遍地改,直到老奶奶听懂为止,哪位同学知道这个诗人是谁。
(白居易)(白居易(公元772—公元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邦(今陕西渭南)人。
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他所写的《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
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人一首风景诗(板书《暮江吟》。
)2、看到这个诗题,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吟”又是什么意思呢?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一种诗体。
3、白居易在傍晚的江边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暮江吟》。
二、读诗,了解诗意。
1、自由朗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字的读音,停顿。
2、检测读。
字正腔圆、停顿正确。
谁愿意把你的体会读出来?3、(再抽生读)读完整首诗,你看到了什么?结合学生所描绘的景象,边板书:残阳铺水中、江瑟瑟红、露似真珠、月似弓。
边讲解诗句,指导朗读。
三、品诗,体会意境。
1、默读诗文,体会诗意。
(1)齐读“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你觉得这两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通过抓关键词“铺”、“瑟瑟”等,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体会古诗的意境。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3 现代诗二首 教案(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3 现代诗二首教案(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3 现代诗二首【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
此诗形散而意浓,隽永而优美。
《花牛歌》是诗人徐志摩的作品,这首诗歌使我们体会到了童年时的乐趣。
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让我们在诗的世界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作者介绍】刘大白(1880—1932年),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清末举人。
辛亥革命后改名刘靖裔,字大白。
民国初年编《绍兴公报》因发表反对袁世凯的文章,东度日本避难,加入同盟会。
1915年赴新加坡等地教授国文。
次年回国编《杭州报》,并出任浙江省议会秘书长。
1918年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19年任浙江教育总干事。
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等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
他写的《卖布谣》,是最早反映农民疾苦的有名诗篇。
早期作品结集为第一本诗集《旧梦》。
付印时自己曾评论说这些诗“用笔太重,爱说尽,少含蓄”,而且“传统气味太重”。
后来,作者又加以增补修订分编为《丁宁》《再造》《秋之泪》《卖布谣》4本诗集。
1926年末续出诗集《邮吻》,感情真挚,诗意更为圆熟。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是新月诗社成员,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31年11月19日上午8时,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飞机由南京飞往北平途中坠机去世。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教案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包含《观潮》、《走月亮》、《繁星》三篇课文。
本单元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家庭亲情和友情的热爱。
同时,本单元的课文难度适中,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提高语文基础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诗歌和散文有一定的鉴赏力。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把握作者情感方面仍有困难。
此外,学生的语文基础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以关注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能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家庭亲情和友情的美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词语、句子的积累和运用。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视频等。
2.课文朗读录音:邀请学生或教师朗读课文,制作成录音文件。
3.学习资料: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以便进行拓展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本单元课文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色、家庭亲情和友情。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美。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最新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1.读题、解题:(1)师强调“吟”的读音。“吟”是怎么意思?吟,古代一种诗体。(2)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有太阳落山的意思)这里交代的是(时间)(3)“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地点)
二、初读古诗,感受画面。
1.自由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想一想: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1.学生自由反复读古诗。说说诗中的庐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读后谈感受,初步感知庐山的美。
五、朗读展示,感悟美
(一)请学生朗读这首诗。示范朗读。
(二)交流第一、二行诗句
1.学生汇报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结合“横看”和“侧看”的不同感受,让学生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庐山的“岭”和“峰”是什么样子的,感悟庐山的美。
⑦齐声朗读
请同学们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傍晚时分江面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四、课堂小结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
五、课后习题
1.背诵古诗。
2.这首诗作者;诗中表现红日西沉时景色的诗句是:,。表现新月东升时景色的诗句是:。全诗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最新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最新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主备人:
教学内容
9《古诗三》
课时
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
歌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点读——齐读)读完古诗你有什么感受?(景色美丽、喜爱……)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及全部教案(共6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触着墙牢固(板书)(2)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怎样?板块五引导发现,拓展“观察”1、学生归纳第2、第3、第4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了解作者在观察方面哪些地方值得学习。
提示:(1)观察要细致,要连续观察。
(2)要抓住特点观察。
(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3、师指板书总结:课文重点围绕爬山虎的脚来写,为了写清楚脚的特点,作者进行了细致连续的观察,写了三方面内容,一是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二是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还介绍了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变化,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使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4、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资料袋”的内容,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自己在观察感兴趣的植物时,会怎样做。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仿照课文的观察方法,选一种感兴趣的植物,仔细观察一段时间,记录变化。
提示:观察要仔细,可以先从远处整体看,再从近处一部分一部分仔细看,特别要细心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甚至有什么变化。
先试着用“资料袋”中提供的方法,记录植物的变化,最后再具体地写出来。
教学反思:课时教学设计(1)出示拓展阅读:课后资料英国麦加文的《昆虫》。
(2)读一读,说一说这一片段在表达上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2、进一步体悟如何进行观察。
(1)出示:阅读链接“燕子窝”(《森林报·夏》)。
(2)学生朗读。
学生谈感受:选文好在哪里?(3)谈谈感悟。
相机引导:如何观察?(4)齐读板书四句话,加深印象。
(观察要有序、准确、细致、持之以恒)(5)课文小结。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本2、抄写本教学反思:课时教学设计主备人学科语文上课时间课题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到眼睛的重要作用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2.在口语交际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说说怎样保护眼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时教案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包含了《爬山虎的脚》、《只有一个地球》、《精卫填海》三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与环境,通过学习这三篇课文,让学生了解自然现象,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环境保护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文本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写作技巧方面仍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本理解、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主要信息的把握。
2.难点:文本深层次的含义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讨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视频或图文资料。
2.PPT课件。
3.学生分组,准备合作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视频或图文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如,播放爬山虎生长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其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对课文有个整体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回答以下问题:1)课文讲述了什么自然现象?2)课文中出现了哪些环境问题?3)作者是如何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的?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如,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作者的观点等。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看法,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做到保护环境。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现象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的短文,可以是倡议书、心得体会等。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篇课文:《麻雀》、《爬天都峰》和《我要的是葫芦》。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观察与思考”的主题展开,旨在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子结构和词汇,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培养和锻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的运用。
2.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句子结构和词汇的理解,观察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2.观察教学法: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教案。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学生作业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教案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语速和语调的把握,让学生能够听懂并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巩固所学内容。
此环节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扩展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全部教案(教材分析+教学反思+作业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全部教案(教材分析+教学反思+作业设计)第三单元教材分析1.本单元的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处处留心,连续观察”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组成。
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进行连续观察,让学生进行细致、仔细地描写,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对事物的描写。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1 )能引导学生根据细致观察,感受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通过阅读,感受古诗三首的自然美和语言美。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表达了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学习并运用观察方法描写事物,表达自己的感受。
语文园地本次语文园地的主要内容1. 引导学生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观察事物,体验观察的乐趣。
2.分组讨论交流。
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意思。
11 蟋蟀的住宅课题:蟋蟀的住宅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 课时教学目标1 . 认识“蟋、蟀、宅” 等 12 个生字,会写“宅、临、选” 等14 个字。
正确读写“住宅、隐蔽” 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读懂蟋蟀的“住宅” 是怎样建成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4.积累好的单词和句子,体验用拟人、生动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学会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征来描述。
教学重点1 . 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2.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验如何用生动的语言来表达具体的事物。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 认识会写本课生字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1 . 多媒体课件2. 有关蟋蟀的文字、图片资料和资料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昆虫的世界非常奇妙。
新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时教案全完整版
取长补短
教 学 过 程(要有当堂检测环节和测试题)
一、新课导入
1.在冬天,同学们最希望的就是下一场雪了。老师带了一些图片让大家一饱眼福。(课件出示:人们把雪称为报春使者)
2.在冬天,我们总要提到一种植物,它就是梅花。(课件出示:人们也把梅称为报春使者)
3.那么雪和梅争着报春,谁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雪梅》。
义德希望小学语文(学科)课时教案
课 题
9古诗三首
教案序号
25
授课时间2019年9月 2来自 日课 型新授
备课标
1.了解调动各种感官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2.学会运用词语描绘画面,激发想象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反复诵阅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
四、绘画着色,感受诗文的画面美
学生通过学诗,了解了诗中描写了深秋时候,从傍晚到夜幕降临江边的景色,你们能把这两幅画涂上适当的颜色吗?
教后反思
四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有很大差异,很多同学认为知道了每个字或词的意思,就是读懂了古诗词了。对此,我有必要进行一定的引导,主要是引导学生对古诗词有更深的理解,而不是让学生仅仅停留在孤立字词的理解上,停留在呆板的表面意思上。课文后面提供的注释,可以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难点
体会诗句中含有的哲理。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的过度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建立了学习初步的自信。本班大部分孩子符合这个规律,但是还有部分孩子基础稍差,所以对学习有点儿倦怠心理,需要多鼓励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第三单元9 巨人的花园学习目标:1.认识8生字,会写12字。
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培养想象力。
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预学案设计:1.我会巧识字。
2.我的巧积累。
3.我是小智囊。
(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或是作者资料)4.从这篇童话中懂得了什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认识8生字,会写12字。
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等词语。
初读感知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情境:播放多媒体2.过渡:出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3.学生围绕中心句质疑4.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
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9 巨人的花园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出示新词““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语。
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1.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课文朗诵通顺流利。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指名回答补充。
四、精读课文感悟学生围绕“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巨人醒悟前是什么样的?醒悟后又是怎样?应该怎样读巨人醒悟前的话?1.研读课文第二三—八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三单元教案***⼩学部集体备课专⽤纸四年级语⽂备课组时间:9⽉27⽇中⼼发⾔⼈:李⽼师课题:9. 古诗三⾸第1课时总计1节教学⽬标:1.认识“暮、瑟”这两个⽣字,会写“暮、吟”两个字。
2.朗读并背诵《暮江吟》这⾸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习诗⼈准确描写景物的⽅法,体会诗⼈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习诗⼈准确描写景物的⽅法,体会诗⼈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话题导⼊,引⼊诗题1.诗歌是我国⽂化宝库中⼀颗璀璨的明珠。
它以简洁的语⾔表达了丰富的内容。
今天,就让我们⼀起⾛进第⼀⾸诗《暮江吟》,去感受⼀下诗歌的魅⼒。
(板书:暮江吟)2.作者简介。
同学们,通过预习相信⼤家已经对作者有了⼀定的了解,那谁能向⼤家介绍⼀下作者⽩居易呢?⽣结合⾃⼰预习时查找的资料在全班交流。
师从“简洁、全⾯”等⾓度进⾏评价。
课件出⽰作者资料。
3.认清字形,注意会写字的写法。
“瑟”是平⾆⾳。
“暮”字上下宜紧凑,“艹”的横要平直。
“吟”字“⼝”⼩偏上,“今”撇捺伸展。
⼆、诗歌朗读指导1.教师播放诗歌朗诵的⾳频,学⽣仔细听朗读。
2.学⽣结合注释,读通全诗,⼤致了解全诗的意思。
3.诵读全诗。
在读的过程中,要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现在,请同学们划⼀划这⾸诗的朗读节奏。
⽣读诗,并划分节奏,师巡回指导。
指名朗读,通过朗读展现古诗的朗读节奏,其他学⽣进⾏评价。
(提⽰:在划分诗歌节奏时,我们应注意:固定的词语不能分开,意思关联紧密的地⽅不能分开。
)三、品味诗歌1.这⾸诗的题⽬是《暮江吟》,我们从这个题⽬中能获得哪些信息呢?2.找景物。
诗⼈在不同的时间⾥,各描写了哪些景物?⽤横线在诗句中画出来。
⽣找答案,并汇报,师总结并板书:残阳、江、露、⽉。
3.品诗句。
(1)诗⼈笔下的景物为什么这么吸引⼈?这和诗⼈的⽤词分不开。
我们来看第⼀句:师:请同学们读这句诗,看看诗中的哪个字⽤得好,为什么。
⽣读诗,找出⾃⼰觉得⽤得好的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核心素养教案(表格版)
单元整体设计单元名称第三单元:处处留心皆学问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有三篇精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一个“语文园地"组成。
课文包括《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
《古诗三首》指导学生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并且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
《爬山虎的脚》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蟋蟀的住宅》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口语交际"认识眼睛的结构,掌握近视形成的原因。
要求学生做到预防近视,并掌握保护眼睛的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并且持之以恒。
“习作"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让学生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
“语文园地"由“交流平台"、“词句段应用"、“日积月累"组成。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二、单元教学目标1.教学内容: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处处留心皆学问2.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处处留心皆学问"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
《古诗三首》四篇课文组成。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三、核心素养目标:①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
②语言运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课堂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敢说、乐说。
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③思维能力:通过创设情境,结合图文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A4表格已排版可直接打印
10 爬山虎的脚11 蟋蟀的住宅习作3.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对象,然后在全班交流。
(二)确定观察对象。
1.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选择什么事物来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呢?大家打开书翻到第46页,看看这些小朋友都准备观察什么? 2.学生回答:他们想观察种子发芽、树叶颜色变化、月亮变化的过程、家里养的小猫。
3.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对象,然后在全班交流。
三、指导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习作。
(一)指导观察方法 1.过渡:小朋友们,我们已经选好了要观察的事物,你能告诉我们一下,你怎样去观察选好的事物? 2.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老师相机引导学生把握观察的方法。
(1)请观察同类事物(如水果类、植物类、动物类)的小朋友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大家一起讨论、探究,并将自己小组探究到的该类事物的特点写在纸上。
(2)让学生将自己小组观察的结果与全班同学交流。
3.引导学生了解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仔细想——发挥联想和想象,并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说得生动、具体。
(1)如是水果类,指导学生在全面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最后观察什么,并说说自己每步观察的结果。
同时,启发学生调动各种感观 去认识事物、感知事物,可以闻,可以吃,可以发挥想象等。
(出示课件3) (2)如是观察植物,引导学生要观察它的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生长习性等,要仔细观察它的花、茎、叶、枝,对这株植物各个部分的形状、颜色、姿态作全面地了解。
还可用鼻子闻一闻花散发出来的香味。
(出示课件4)板书:观察植物(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生长习性) (3)如观察动物,就要观察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
板书:观察动物(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 (二)引导学生习作 1.师导言:我们怎样才能把观察到的事物写出来,记录下事物的变化和自己的观察过程,以及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呢?请大家再读第44页苏联比安基的《森林报·夏》中的两则日记,找出能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这三首古诗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组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这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进行编排,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题西林壁》不仅写出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
它是苏轼在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可说是气象万千,不可胜数。
奇怪的是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庐山的感受。
诗的前两行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
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优雅?可诗人却还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作者在第三、四行作了解释。
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
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的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处处留心,连续观察”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组成。
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进行连续观察,让学生进行细致、仔细地描写,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对事物的描写。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1)能引导学生根据细致观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通过阅读,感受古诗三首的自然美和语言美。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学习并运用观察方法描写事物,表达自己的感受。
9.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教学准备:课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师生齐背《草》)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单元课文】教案完整版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做好相应的学习准备。
学生在组词语的过程中,尽量引导他们多扩词,提高词语的积累量,同时可以结合喜欢的词语练习造句,提高学生对词语的运用能力。
二、朗读诗文,理解感悟(用时:28分钟)
1.组织学生学习《暮江吟》。
(2)开火车读词语卡片,熟记字形。
(3)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3.仔细观察字形,认真书写:“叠”字要注意它的结构比较特殊,而且笔画较多,“虎”字注意书写笔顺。
1.初读课文要让学生带着初读要求自由读,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在书写环节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习得书写的方法,用心观察,发现规律,发现要点。
2.板书课文题目。课件出示爬山虎的图片。
3.课件出示叶圣陶的图片,教师提问:是哪位作家这样善于观察,发现了爬山虎的脚?
1.仔细读谜语,猜谜底是爬山虎。
2.齐读课文题目。学生结合图片,交流爬山虎的资料,简单了解爬山虎的生长习性和用途。
3.交流作者叶圣陶的资料,简单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代表作。
由于爬山虎这种植物比较常见,建议教师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爬山虎的特点,没有条件观察的可以上网查找资料。
四、观察交流,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组织学生自主观察课后写字表,找出容易写错的部分,并进行细致观察。
2.根据学生的发言,确定最难写的字,并板书范写。
3.组织学生自由书写本课生字,并进行巡视指导。
4.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并集体进行评议交流。
1.自主观察课后写字表,仔细看一看哪些笔画或部首容易写错,圈出来,再书空。
3.引导学生联系第一首诗,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或体会。
4.拓展作业:查找另外四首《题西林壁》,诵读并了解大意。
最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教案)
最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教案)最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连续观察”,包含了三篇课文:《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和《古诗三首》。
其中,《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以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和动物为观察对象,描写了事物的特点和变化,展现了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古诗三首》则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景物,与主题相呼应。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与三年级的“留心生活,细致观察事物”相承接,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连续观察。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编排了两篇课文,以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展现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此外,“交流平台”梳理总结了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迁移运用。
本单元的作要求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在之前的研究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日记的一般格式,并初步养成了写日记的惯。
本单元帮助学生进一步培养进行连续观察、写观察日记的能力。
为此,编排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帮助学生完成观察日记的写作。
其中,“资料袋”帮助学生养成连续观察并进行记录的惯,“阅读链接”则引导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内容和写法。
二、单元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要通过体会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细致的观察。
细致观察是连续观察的基础,也是描写准确生动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已有资源,加强整合,灵活研究。
例如,在课前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篇章页上的导语和“交流平台”中的泡泡,明确表达和观察的紧密联系;在课中,可以引导学生从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细致观察的重要性;在课后,可以利用“资料袋”“阅读链接”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并做好记录。
2.通过阅读古诗,感受自然之美和语言之美,增加对大自然的热爱。
3.理解古诗所传达的哲理,如观察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效果,万物都有优缺点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等古诗,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们就来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把它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让自己的习作也显得生动有趣。
(板书:写观察日记)
二、回忆日记格式。
(一)回忆日记格式。
(出示课件2)
1.学生齐读题目,说一说要求写什么?
2.师导言:既然要写观察日记,我们就要了解日记的格式。
谁能说说日记的格式是什么?
3.学生:要写上年、月、日、星期和天气。
4.老师:很好,看来大家对写日记有所了解。
首先你可以给日记取个标题;其次在第一行写上你写日记时的日期、天气、星期几!(板书:给日记取个标题第一行写上日期、天气、星期几)
5.观察日记就是把看到的人物、事物、景物记下来,每次观察最好截取一个侧面,写出特征,反映一个中心。
我们来看看观察日记的格式。
老师认为,学生写日记,根据写作目的不同可以有两种格式:一种是写在日记本上,给自己看的,一种是写在作文本上给老师看的。
写在日记本上的就像刚才的同学所说,第一行写出写日记的时间和天气;写在作文本上的就是一篇文章,最好要有一个题目,老师一看就知道你写的观察日记中心是什么,第一行再出现写日记的时间。
6.师:大家打开书,翻到第44页,再读一读苏联比安基的《森林报·夏》中的两则日记,想一想,说一说:它和我们以前所写的日记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同一个写作内容,却由几则日记共同组成。
)
7.师:这样在一段时间内,围绕同一个写作内容,把观察到的事物发生的变化通过几则日记描写出来,叫作连续观察日记。
今天,我们也可以写一写连续观察日记。
(二)确定观察对象。
1.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选择什么事物来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呢?大家打开书翻到第46页,看看这些小朋友都准备观察什么?
2.学生回答:他们想观察种子发芽、树叶颜色变化、月亮变化的过程、家里养的小猫。
3.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对象,然后在全班交流。
(二)确定观察对象。
1.同学们想一想,你打算选择什么事物来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呢?大家打
开书翻到第46页,看看这些小朋友都准备观察什么?
2.学生回答:他们想观察种子发芽、树叶颜色变化、月亮变化的过程、家里养的小猫。
3.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对象,然后在全班交流。
三、指导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习作。
(一)指导观察方法
1.过渡:小朋友们,我们已经选好了要观察的事物,你能告诉我们一下,你怎样去观察选好的事物?
2.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老师相机引导学生把握观察的方法。
(1)请观察同类事物(如水果类、植物类、动物类)的小朋友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大家一起讨论、探究,并将自己小组探究到的该类事物的特点写在纸上。
(2)让学生将自己小组观察的结果与全班同学交流。
3.引导学生了解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仔细想——发挥联想和想象,并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说得生动、具体。
(1)如是水果类,指导学生在全面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最后观察什么,并说说自己每步观察的结果。
同时,启发
学生调动各种感观
去认识事物、感知事物,可以闻,可以吃,可以发挥想象等。
(出示课件3)(2)如是观察植物,引导学生要观察它的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生长习性等,要仔细观察它的花、茎、叶、枝,对这株植物各个部分的形状、颜色、姿态作全面地了解。
还可用鼻子闻一闻花散发出来的香味。
(出示课件4)板书:观察植物(干、茎、叶等各部分的特点,生长习性)
(3)如观察动物,就要观察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
板书:观察动物(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惯等特点)
(二)引导学生习作
1.师导言:我们怎样才能把观察到的事物写出来,记录下事物的变化和自己的观察过程,以及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呢?请大家再读第44页苏联比安基的《森林报·夏》中的两则日记,找出能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2.茅盾曾写过:“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
”由此可知,观察一个事物必须具体,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