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巴金2
现代文学史12第十二章 巴金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激流三部曲》的文学史地位: 一、《激流三部曲》是反映五四运动的 长篇小说。 二、《激流三部曲》是我国现代文学作 品中描写封建大家庭的兴衰史并集中抨 击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小说。 三、《激流三部曲》对中国现代长篇小 说这一体裁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激流>总序》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激流三部曲》所反映内容的 时间跨度是1919年至1924年,主要 从“五四”新文化思潮与封建家族 制度剧烈冲突的角度,描写青年反 抗家庭的革命,控诉了封建大家庭 的罪恶。宣告了封建家族制度的死 刑。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小说多侧面地暴露封建家庭统 治者的顽固和专制,以及“长子继 承制”的内在矛盾,揭示封建家庭 父辈人物伦理道德的虚伪和沦丧; 歌颂受新文化思想激荡的子辈人物 的叛逆行动,表现青年女性的悲惨 命运,以及她们的觉醒与抗争。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他是获得国际性荣誉最多 的一位中国作家。1999年,国 际编号8315的小行星被命名为 “巴金星”。2003年11月25日, 国务院授予了他“人民作家” 的荣誉称号。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第二节
小说创作概况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前期小说主要写两类题材,即 通过恋爱婚姻的纠葛描写知识青年 的社会革命和家庭革命。《灭亡》 等属于前者。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家》写成于1931年,同年 在上海《时报》上连载,最初题 名为《激流》,后以单行本发行 时改名为《家》。1938年和1940 年,又先后写成了《春》《秋》, 合称为《激流三部曲》。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史
写作意图: “在这里我所欲展示给读者的乃 是描写过去十多年的一幅图画,自然这 里只有生活底一部分,但已经可以看见 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所组织成 的生活之激流是如何地动荡了。”
巴金
巴金创作风格演变的第三个标志,
续前
抗战后期,巴金依然保持着他早
期的博爱思想,但是“爱”的表 现方式不同了:不再求助于幻想 与暴烈行为,“人类之爱”的基 本观念不再通过它的对立面“憎” 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表现为对 人物
续前
深刻的理解与同情。这一时期的
创作反映了巴金以“人类之爱” 为中心的人道主义人生观,以其 比较成熟的表现方式,宣告了它 的最后形成。
续前
B、描写家庭生活、抨击旧式家
庭腐朽与罪恶的题材系列作品。 代表性作品 《激流三部曲》《憩园》《寒夜》 等。
《灭亡》、《新生》
杜大心、李冷等。
无政府主义思想。
续前
巴金的小说成为“青春的颂歌”。
《憩园》与《寒夜》
续前
叙述了公馆旧主人——败家子杨
梦痴人生堕落的历程。 《憩园》题材内容是《激流三部 曲》的补充与扩展。
“抗战三部曲”
续前
创作短篇小说《还魂草》。
1944年5月在贵州与萧珊结婚。
1944——1949年间完成了中篇 小说《憩园》、《第四病室》、 长篇小说《寒夜》等。
《还魂草》《第四病室》
《寒夜》
萧珊
巴金与萧珊
巴金与萧珊
巴金与家人
全家福
续前
巴金与儿女
续前
参加第一次文代会。
继茅盾之后任中国作家协会主
续前
他们热情,勇敢,富有反抗精神
与献身精神,他们身上闪发出理 想的色彩。
续前
到了《还魂草》之后,巴金的作
品中再也没有早年的英雄形象了, 大多是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如 汪文宣、曾树生等。他们的性格 越来越复杂,具有生活化和立体 感的特点。
续前
是作家创作情绪的变化,人道主 义的思想越来越显示出它的本色。
第十二章 巴金
抗战时期,与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 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建国后,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协副 主席、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
二、巴金的小说创作
1929-1949,创作了18部中长篇,12 本短篇小说集,16部随笔散文集,及大量 翻译作品。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人间三部曲:憩园、第四病室、寒夜 抗战三部曲:火(一二三)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 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 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 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 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 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 璀璨的光辉。
——2003 感动中国
你明白我这时的心情。我的确有千言万语, 却无法把它们全倾泻在纸上……。而且想 到你,想到孩子,想到大家,这会给我增 加勇气,我的心里永远有你。在艰苦中, 我会叫着你的名字。在任何环境下我要做 一个值得你爱的人。
由于这样的作家的存在,使我们觉得生 活和文学中一直有一种良心可以实实在在 地触摸到。——冯骥才
你是文学巨人,高举火炬照亮人心。你 是光 , 你是热 , 你是二十世纪的良心。—— 曹禺
这是一笔心灵上的欠债,我必须早日还清。 它像一根皮鞭在抽打我的心,仿佛我又遇 到50年前的事情。
‘写吧,写吧。’好像有一个声音经常 在我耳边叫。我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 我不愿意空着双手离开人世,我要写,我 决不停止我的笔,让它点燃火狠狠地烧我 自己,到了我烧成灰烬的时候,我的爱, 我的恨也不会在人间消失。”
我写因为我有话要说,我发表因为我欠债 要还,十年浩劫教会一些人习惯于沉默, 但十年的血债又压得平时沉默的人发出连 声的呼喊。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第十二章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第十二章一、生平概况二、巴金小说创作巴金小说创作概况:(1)前期创作(19291937):《灭亡》1928、《家》1931、《新生》1932、《死去的太阳》1932、《海的梦》1932、《春天里的秋天》1932、《砂丁》1933、《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32-1933、《萌芽》1933、《雪》1933、《利娜》1934等;(2)后期创作(19371949):《春》1938、《秋》1940、《抗战三部曲》(《火》第二、三部)《憩园》1944、《寒夜》1946、《第四病室》1945;另有《复仇集》《光明集》《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散文集。
1、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巴金的前期小说带有明显的无政府主义色彩,更引人注目的是小说中躁动的那种叛逆和追求的激情,小说的主导面是反专制和反封建的。
巴金的早期小说充分地展呈着作为一个敏感、单纯、热情而富于诗人气质的作家的本色,他以创作作为自己生活的有机部分,坦诚地记录和描写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着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巴金的前期创作大致分为两类(1)正面描写青年、革命者及其从事的社会斗争,如长篇小说《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2)揭示封建旧家庭残害青年的罪恶及其走向崩溃命运,如《家》。
《灭亡》1929《灭亡》描写了旧制度的牺牲者从抗争到灭亡的命运轨迹。
《灭亡》反映的是1925年上海孙传芳军阀统治时期,青年知识分子杜大心为反抗黑暗势力,自我奋斗,直至牺牲的故事。
杜大心是一个病态的青年革命者形象,他痛恨黑暗现实、反抗黑暗社会制度,但他的反抗方式盲目极端,自我奋斗、孤军奋战,采取暗杀军阀(戒严司令)的手段,结果自己被捕牺牲。
受伤的戒严司令不仅没死,反而因此意外地获得了一大笔钱财。
《灭亡》充满了激情,笔墨酣畅饱满,对杜大心的苦闷、爱的渴望、革命的憧憬、死的恐惧以及牺牲的决心,都写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都充满作家的主观情绪,无保留地倾泻情感,巴金的创作风格已十分鲜明。
第十二章 巴 金
二、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
巴金前期的创作大体上分为两类: 一类是正面描写青年、革命者所从事的社 会斗争的,如长篇《灭亡》、《新生》和 《爱情三部曲》等; 另一类是揭示封建旧家庭残害青年的罪恶 及其走向崩溃的命运的,以《激流三部曲》 中的《家》为代表。
巴金早期革命小说的特点
1、无政府主义者的深刻印痕,如《灭亡》中的杜大心、 《电》中的敏都走上暗杀的恐怖主义道路。表现出个人 “革命”行动绝对自由,无纪律约束的特点。 2、人物性格理想化、类型化。如杜大心等都拼命工作,都 患重病, 内心苦恼而过着苦行僧似的生活,都是人格高尚。 3、艺术上主观倾诉、激情宣泄、激愤、绝望、哭诉的抒情 风格。 《灭亡》一改五四以来文学伤感的情调,让读者拥有了自 己的英雄;《爱情三部曲》使当时的青年读者从中读出 他们同一代人的种种心境,思考不同的生活道路,故他 的作品在青年中大受欢迎。
(三)、《家》的人物形象
《家》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根据他 们在高公馆的身份和所处地位的不同,可分为三个不同 的人物形象系列: 1、封建卫道者系列:高老太爷、陈姨太、冯乐山等、最 有代表的是高老太爷。 高老太爷:他是这个封建大家庭的最高统治者,他的专横、 衰老、和腐朽,象征着旧家庭和专制制度走向崩溃的历 史命运。他道貌岸然,古板正统,但实际上趣味卑俗, 灵魂肮脏。P202小说用许多血淋淋的事实,控诉了家长 制和旧礼教对于人的青春、爱情、生命的摧残。高公馆 为人们认识封建家长制提供了完整而形象的模型。
三 、《家》的杰出成就
《家》的写作始于1931年初,同年4月以《激流》 为名在上海的《时报》上连载。1933年5月由开 明书店出版单行本,改名为《家》。
(一)、《家》的思想主题
《家》以“五四”运动前后的社会现实为背景, 通过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兴衰变迁,深刻揭露了 封建制度及其礼教的虚伪、野蛮、残酷的本质, 愤怒控诉了它们血淋淋的吃人罪行。小说多侧 面地暴露了封建家庭统治者的顽固、专制,父 辈人物伦理道德的虚伪和沦丧,表现了青年女 性的悲惨命运,热情歌颂了以觉慧为代表的青 年一代在“五四”新文化熏陶下的觉醒和反抗, 预示了封建家族制度全面崩溃的趋势,为许许 多多青年冲出封建家庭的牢笼走向新的生活指 明了方向。
12第十二章 巴金
①鸣凤是封建家奴制的牺 牲品。
②梅芬是封建婚姻制度的 牺牲品。 ③瑞珏是封建伦理和迷信 的牺牲品。
《春》
描写的是淑英抗婚的故事以及与之相对的 惠表妹的悲剧事件。 实际表现了专制制度下妇女解放的主题。
《秋》
表现了旧家庭分崩离折,“树倒猢狲散”的 结局。 描写了周枚与高淑贞的悲剧以及觉英、觉 群的堕落。
2.旧道德客观上的维护者 身为“承重孙”,觉新处处怕别人说闲 话,时时考虑“光宗耀祖” ,事事退让 , 处处作揖,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 度的维护者的角色。在理性上能够判断是 非对错,却无力把理性贯彻到行动中。
觉新的悲剧性,不仅在于命运的播弄,更在于 他怯懦优柔、充满矛盾的性格;这种性格与他 在家庭中的地位及新旧交替的时代环境,决定 了高觉不可逃脱的牺牲者的命运。觉新的悲剧 揭示了封建专制和礼教杀人不见血的罪恶本质, 并让人进一步反思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消极面。
第十二章 巴金
第一节
巴金创作道路
一、生平 1、童年时代 四川成都人。出身于封 建官僚地主家庭。原名 李尧棠,字芾甘。 《诗经· 召南· 甘棠》: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召伯所茇。”
1904-2005
1907年 巴金全家合影
2、社会运动的冲击
受克鲁泡特金政论《告少年》与廖抗夫剧本《夜未 央》影响,形成早期思想:无政府主义(安那其主 义)。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冠名为“爱情”, 实质上写的是一群 安那奇主义者的革 命活动。
巴金《爱情三部曲· 总序》:
“我不曾写过一本叫自己满意的小说。但 在我的二十几部文学作品里面却也有我个人 喜欢的东西,例如《爱情三部曲》。我的确 喜欢这三本小书。这三本小书,我可以说是 为我自己写的,写给自己读的。我可以毫不 夸张地说,就在今天我读着《雨》和《电》 我的心还会颤动。它们使我哭,也使我笑。 它们给过我勇气,也给过我安慰。”
十二章巴金的创作道路及代表作
巴金从此走上文学创作道路
灭亡》1929年在国内发表 • 《灭亡》1929年在国内发表 并引起轰动, 并引起轰动,使巴金正式走 上文学创作道路。 上文学创作道路。 • 巴金自己说,“《灭亡》 灭亡》 巴金自己说, 当然不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当然不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然而, 然而,在巴金的创作中却自 有它的重要意义, 有它的重要意义,它已经表 现出巴金小说创作的某些基 本特色。 本特色。诚如巴金自己所说 我写的是感情, 的,“我写的是感情,不是 生活。 生活。”
文学巨匠巴金(1904—2005) 1904—2005)
•
第十二章 巴金的创作道路及代表 激流三部曲》 作《激流三部曲》
•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1904年11月25日 1904年11月25日 出生在四川成都。 出生在四川成都。 • “尧”是李家巴金这 一辈的排行, 一辈的排行, “棠”和 芾甘” “芾甘”反取自诗经中的 召南·甘棠 甘棠》 《召南 甘棠》篇:“蔽芾 甘棠,勿剪勿伐, 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 意思是说, 茇,”意思是说,这棵小 小的棠梨树, 小的棠梨树,不要去砍伐 它,这是周朝有德政的召 伯曾经休息过的地方。 伯曾经休息过的地方。
从封建大家庭出走
•
五四运动爆发, 五四运动爆发,唤 醒了巴金。 醒了巴金。各种广泛 传播的“主义” 传播的“主义”与思 潮,在巴金眼前展开 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而最先打开少年巴金 心扉的是无政府主义。 心扉的是无政府主义。 1923年,巴金从家中 年 出走, 出走,离开闭塞的四 川去到上海、 川去到上海、南京求 学。
191 3年,9岁的巴金与母亲(前排) 年,9
巴金的第二个先生——轿夫老周 巴金的第二个先生——轿夫老周
第十二章 30年代小说(四)巴金
第十二章 30年代小说(四)巴金(1904—2005)第一节巴金的生平与创作概况早在1936年,鲁迅就称他是“一个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巴金姓李,原名尧棠,字芾甘,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省成都的一个封建官僚大地主家庭里。
四、五岁时随父亲到广元县“住过两年”。
辛亥革命后回到成都,直到1923年。
他的少年时代都是在这个封建家庭里度过的。
巴金的父亲李道河在广元县当过知县。
母亲陈淑芬,是个贤淑慈爱的女性。
巴金在幼年时从母亲那里接受了“爱一切人”的教育,从与仆人和轿夫的接近中看到了被剥削、被压迫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
从封建家长制统治下兄弟姐妹受礼教的迫害以至死亡的生活里感受到了重压。
这一切使年幼的巴金产生了朦胧的反抗意识和摆脱封建统治的渴求。
巴金自幼表现出性格中善良、多愁的一面。
母亲陈淑芬贤淑慈爱,对他影响很大。
文学所受的影响:曾祖、祖父都出版过诗集,父亲非常喜欢看戏。
(过节的时候经常请唱戏的到家里来唱戏。
13岁时父亲去世。
)这种性格对他早期接受无政府主义思想应该是有必然的联系。
散文《最初的回忆》:我每次回溯到我的最远的过去,我的脑子里就浮现了母亲的面颜。
我的最初的回忆是跟母亲分不开的。
我尤其不能忘记的是母亲温柔的声音。
母亲亲自教他们背词。
1919年9月,在“五四”精神鼓舞下,他勇敢地冲出了封建家庭这个“铁丝笼”,迈向了社会。
先进入成都青年会补习学校学习,1920年考入了成都外语专科学校学英文。
这期间,他阅读了《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宣传新思想的刊物和克鲁泡特金的《告少年》廖抗夫的(剧本)《夜未央》以及爱玛.高德曼的《无政府主义》等文章。
同时参加了以反帝反封建为宗旨的秘密团体“均社”,出版刊物,鼓吹反抗封建制度,为人类美好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1923年春,巴金进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
1925年夏到上海,开始文学活动。
此时,他研究了安那其主义,并翻译了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的著作《面包与自由》。
第十二章巴金
第十二章巴金第十二章巴金一、巴金简介: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念fu)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
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妻子萧珊。
巴金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家庭。
父亲曾在四川广元县做县令,为官清正,辛亥革命后辞官归隐。
1914年母亲去世。
1917年父亲也去世。
自幼在家延师读书。
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
1920年旧历年底,祖父去世,巴金庆幸“家里再也没有人可以支配”他的行动了。
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四川大学前身之一)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参与组织“均社”,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
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
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
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
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
同年秋天东渡日本。
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
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曾任《呐喊》周刊(后改名《烽火》)发行人、主编,担任历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
第十二章 巴金
一、巴金生平
♦ 巴金(1904~2005),原
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 巴金。祖籍浙江嘉兴。清 光绪三十年十月十九日 (1904年11月25日)生于 1904 11 25 四川省成都府城北门正通 顺街。现代文学家、翻译 家、出版家,“五四”新 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 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 的巨匠。2005年10月17日 因病逝世于上海。
父亲的死:使这个富裕的大家 庭变成了一个专制的大王国
♦ 在和平的、友爱的表面下我看见了仇恨
的倾轧和斗争;同时在我的渴望自由发 展的青年的精神上,“压迫’象沉重的 石块重重地压着。(巴金:《家庭的环 境》,原载《忆》,文化生活出版社 1936年版)
崭新的世界:1919五四运动的 唤醒
♦ 巴金虽然一开始就自称信仰
四、后期小说:人生世相的 思考
的 戚 思 考 悒 。 , 转 向 郁 而
由 热 情 奔 放 的 抒
从 家 庭 悲 剧 走 向
命 写 ” ; 会 重 压 下 社
写 没 有 英 雄 色
风 格 的 转 变
♦
♦
♦
了 对 人 生 世 相 悲 得 叹 变 咏
情 会 悲 剧 ;
社 “ 委 顿 的
的 的 小 人 小 事 生 ,
彩
《寒夜》及其它
♦ 归家寻梦的忧伤 ♦ 人世变迁的感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寒夜》
♦ 青春的消逝 ♦ 理想的破灭 ♦ 人性的扭曲 ♦ 人生的悲哀 ♦ 平民的史诗
善良人的悲剧
♦ 汪文宣:生活的重负挤压成一个卑微人
的新知识分子。 ♦ 曾树生:年轻、美丽,开放,面对道德 和肉体的矛盾,苦闷、恐惧,人性被扭 曲变形,呈现出生命张扬的病态美。 ♦ 汪母:封建守旧的“二等老妈子”。
第十二章_巴金
巴金——青春激情的赞歌本章重点:•分析觉慧、觉新形象•《家》(《激流三部曲》)的艺术特点青年巴金和晚年巴金一、生平及创作:现代;1928.9-1937.7;1937.7—1949.9当代:1949—1966;1966-1976;1978—1986 二、创作思想的形成巴金手迹三、两类创作题材及代表作:不同历史时期的巴金1、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革命道路。
《灭亡》《爱情三部曲》2、描写家庭生活,抨击旧式家庭腐朽与罪恶的系列创作。
《激流三部曲》《憩园》《寒夜》四、《家》的杰出成就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之一,《家》(1933年)(一)创作动机——对封建大家庭罪恶的控诉与批判。
(二)《家》的思想内容(三)封建大家庭高家崩溃的动力①内力:自身的腐朽与变异——两类不孝子。
②外力:五四新思潮的剧烈冲击。
①+②→③封建旧制度必将灭亡,新生活必将胜利。
(四)人物形象:巴金众兄弟与母亲合影像第一代——高老太爷:是这个封建大家族的最高统治者,他的专横、衰老和腐朽,象征着旧家庭和封建制度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
第二代——克字辈:“堕落的一代”,是高家不肖子的典型,以克安、克定等人为代表。
第三代——觉字辈:#觉新、#觉慧、觉民第四代——觉新之子海臣(海儿)#觉慧形象:——“大胆而幼稚的叛徒”电影《家》中的觉慧与鸣凤总:是封建家庭中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形象,是一个具有初步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反抗者,作者通过他的思想发展过程,展示了近百年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共同经历的思想历程。
觉慧的思想性格包括两个方面:1、反抗叛逆是其性格的核心,其思想是在时代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又在社会斗争、家庭斗争以及爱情追求中得到了强化,具体有三个方面:首先,在社会斗争中接受了新思想和新教育的影响,积极投身“五四”运动。
其次,在家庭斗争中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和旧礼教,反对“作揖主义”。
再次,在爱情追求中摒弃了传统的世俗偏见和等级观念与家中婢女鸣凤相爱。
2、觉慧的反抗还有局限性——幼稚。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教材精讲-第12章 巴 金【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巴金小说的独特特色 使命感很强 战士的姿态 与时代的脉搏相呼应 以情动人:前期创作热烈、酣畅,40 年代作品转向深沉但同样充溢着激情,以整体审 美氛围的营造抓住读者的灵魂 充满感情色彩的词汇、动势强烈的句式和富于抑扬力度的语调 思考题: 1.简评巴金小说《家》中的觉新与觉慧两位人物形象。 2.简评《寒夜》中的曾树生的性格内涵。 3.结合具体作品,比较分析巴金前期与后期小说创作风格的异同。
(2)其他中短篇
《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还魂草》,《光明集》、《将军》和《神·鬼·人》
结构体式多姿多彩、艺术个性
对现代中、短篇小说文体和结构艺术的探寻
三、深沉的悲剧艺术:巴金后期小说创作 1.创作风格的改变
5/8
圣才电子书
悲哀、忧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揭示封建旧家庭残害青年的罪恶及其走向崩溃的命运: 《激流三部曲》中的《家》 2.处女作《灭亡》 立志献身的年轻的无政府主义者的心灵表白 一群青年为反抗军阀专制统治而进行的种种社会革命活动 殉道者悲剧英雄杜大心:暗夜里绝望呼叫的英雄 严重的肺结核病;反抗专制制度而拼命工作;绝望、虚无而又要拼死抗争的心态;富于 正义感和献身精神 3.《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反抗、追求和苦闷 近似雾一样的性格的“多余人”周如水,势利堕落的洋派青年张小川,不满现实却又找 不到出路的病态人物吴仁民 近乎健全的女性:纯洁、美丽、坚强
旧主人杨老三:
新主人姚国栋:
腐朽的寄生生活以及长宜子孙的封建意识
封建阶级本身所经历的人格的堕落及人性的扭曲
第十二章 巴金
1936年萧珊赠与巴金 年萧珊赠与巴金 的第一张相片
1953年巴金萧珊 年巴金萧珊 小林小棠在上海
1947年巴金萧珊与 年巴金萧珊与 小林摄于复旦宿舍
• 巴金的两大思想核心,一是反对任何形式的强权, 巴金的两大思想核心,一是反对任何形式的强权, 二是强调个性的自由 • 反映在前期创作,即以青春的激情与对新生力量的 反映在前期创作, 渴望冲击着一切的黑暗与腐朽, 渴望冲击着一切的黑暗与腐朽,反抗着一切不合理 的束缚。 的束缚。
• 二三十年代重要作品: 二三十年代重要作品: • 1、正面描写青年、革命者所从事的社会斗争: 、正面描写青年、革命者所从事的社会斗争: 《灭亡》、《爱情三部曲》(实为无政府主义) 灭亡》 爱情三部曲》 实为无政府主义) •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爱情三部曲》 》《雨》《电
不是着重写爱情,而是着重表现性格( 不是着重写爱情,而是着重表现性格(p201) )
• 2、揭示封建大家庭残害青年的罪恶及走向崩溃的 、 的命运: 激流三部曲》 》《春》《秋 的命运:《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受《红楼梦》影响,以爱情为主线(p204) 红楼梦》影响,以爱情为主线( )
• 《家》描写高家祖孙之间的矛盾,以三个女性的悲 描写高家祖孙之间的矛盾, 剧控诉封建家庭的罪恶, 剧控诉封建家庭的罪恶,以觉民抗婚觉慧出走表现 了青年一代民主主义觉醒和反抗,高老太爷的死标 了青年一代民主主义觉醒和反抗, 志着封建大家庭开始走向崩溃。 志着封建大家庭开始走向崩溃。 • 《春》继续这一主题。惠和觉新相爱,但由于封建 继续这一主题。惠和觉新相爱, 包办婚姻酿成了悲剧;淑英则在觉民等的帮助下, 包办婚姻酿成了悲剧;淑英则在觉民等的帮助下, 敢于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到上海,走上新生。 敢于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到上海,走上新生。 • 《秋》写封建大家庭彻底崩溃。一方面一些年轻生 写封建大家庭彻底崩溃。 命的悲剧在继续,另一方面败家子变本加厉的挥霍, 命的悲剧在继续,另一方面败家子变本加厉的挥霍, 最后把高公馆卖掉,大家族解体。 最后把高公馆卖掉,大家族解体。
十二章30年代小说(四)巴金1
高觉新:专制主义重压下的病态灵魂
在新旧思想和新旧势力之间摇摆不定的形象, 在新旧思想和新旧势力之间摇摆不定的形象,一个既令 人惋惜又令人憎恶的悲剧形象。 人惋惜又令人憎恶的悲剧形象。 觉新是高家的长房长孙。作为五四时代的青年,他也曾 觉新是高家的长房长孙。作为五四时代的青年, 有过理想、追求,也渴望过自由和个性解放。 有过理想、追求,也渴望过自由和个性解放。对于五四 思潮而言, 思潮而言,他主要接受的是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和刘 半农的“作揖主义” 他读的是新书,过的是旧生活, 半农的“作揖主义”。他读的是新书,过的是旧生活, 成了二重人格的人。 成了二重人格的人。 他一方面为封建家庭的没落和无可挽救感到悲哀, 他一方面为封建家庭的没落和无可挽救感到悲哀,屈从 封建家长和礼教统治而使自己成为杀人者的帮凶,另一 封建家长和礼教统治而使自己成为杀人者的帮凶, 方面他和他的亲人也遭到封建专制和礼教的严重伤害, 方面他和他的亲人也遭到封建专制和礼教的严重伤害, 成为牺牲品。 成为牺牲品。 觉新身上表现出封建专制主义压制下民族的懦弱苟且的 国民性。 国民性。
明 显 的 抒 情 性 氛 。 围 烘 托 , 呈 现 出 和 法 手 征
象 示 了 人 性 的 丰 富 性 和 复 杂 性 ;
社 会 、 生 存 、 灵 与 肉 的 冲 突 揭 ; 性
富 细 腻 的 笔 法 揭 示 日 常 生 活 的 丰
艺 术 特 点
作业:
巴金前后期创作风格的变化表现在 哪些方面?
无政府主义思潮特征
无政府主义是在“五四” 时期作为国际社会主义 思潮的一种派别传入中 国的,它有两大思想核 心:一是反对任何形式 的强权;二是强调绝对 的个性自由。这两大思 想核心在当时的中国与 反帝反封建的主流文化 相一致,无政府主义思 潮在当时吸引的主要是 一批向往革命的青年人。
第十二章 巴金 讲义2011.3.12
李瑞珏,温柔敦厚,性格内向,典型的贤妻良母。她也 李瑞珏 是由父母包办嫁到高家,是由高觉新在祖宗灵前抓阄, 被抓到高家的,但是她幸运的是遇到了高觉新这样的好 人,所以,和高觉新之间逐渐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她应 该是先结婚,后恋爱。但是,她和高觉新之间的感情又 总是笼罩着一层阴影,就是钱梅芬。高觉新总是无法忘 掉钱梅芬,虽然高觉新总是对她很好,但是在李瑞珏的 内心,仍然有无法诉说的苦衷。但是,她仍然全心全意 的爱着高觉新。可是,最后由于她在高老太爷丧葬期间 生产,被家长们以“血光之灾”为理由逐出门外,在郊 外生产,难产而死。所谓“血光之灾”,只是表面的一 个借口,深层的原因是大家庭内部的相互倾轧和排挤。
1、控诉
对家族制度的罪恶的控诉,是《家》中最具 有感染力和批判力量。 这里主要是三个女性的悲剧命运。钱梅芬、 李瑞珏、鸣凤,她们都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 牲品,她们的悲剧命运,最有力地揭示了家 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性质。
钱梅芬属于古典淑女,是那种近于林黛玉式 钱梅芬 的性格。聪明柔弱,多愁善感。她和高觉新 青梅竹马,门当户对,甚至是亲上加亲,即 使是从封建的婚姻观念上看,也是天生的一 对。但是,仅仅是由于家长之间的小小恩怨, 她们的爱情就被扼杀。钱梅芬由父母包办, 嫁给另外一个人,抑郁而病,终于死去。
巴金这种对家族生活的审美开拓,也是对中国 古典文学审美传统的继承。中国古典小说就善 于进行大家庭的描写,《红楼梦》、《金瓶梅》 都是家族小说。这种家族小说后来中断了,没 有产生更优秀的作品。巴金却把它接续下来。 很多人都喜欢把它与《红楼梦》联系起来。的 确是不无道理。
在巴金以后,一直存在着家族文学。家 族文学可以说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不 可忽视的风景线。有曹禺的《雷雨》、 《北京人》、老舍的《四世同堂》,张 爱玲的小说。建国以后有欧阳山的《三 家巷》。80年代以后,这种大家庭生活 仍然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对象。有影响的 家族小说《妻妾成群》(《大红灯笼高 高挂》)。
12巴金 .ppt2
二、小说主题
《家》以二十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 官僚地主家庭祖孙两代的矛盾冲突为线索,通 过梅、鸣凤、瑞珏三个女子的血泪悲剧沉痛地 控诉了封建制度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深刻地揭 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其腐朽没落,同时热 情地歌颂了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 建斗争。
三、人物形象:
高老太爷(祖辈) 克明 克安 克定(父辈) 觉新、觉民)
巴金出身于封建大家族,有着深刻的尔虞我 诈、挣扎者、奋斗者、牺牲者的家庭体验。
巴金祖上世代为官、家业富足、锦衣秀食、父慈母爱,家里" 有将近二十个的长辈,有三十个以上的兄弟姐妹,有四五十个男 女仆人"。巴金的母亲善良温和,教会了他爱,他一生坚守的人道 主义理想 ,就是在幼年生活中萌芽的。巴金十多岁时,父母相继 去世,失去父母的庇护,巴金兄弟才开始体验到大家庭内部的仇 恨和互相倾轧。诗礼传家的封建家庭的虚伪和丑恶,使巴金由对 下等人的同情转而对上层人憎恶。正如《家》所描绘的,许多可 爱的、年轻的生命在虚伪的礼教下受难、挣扎、死亡,他"开始觉 得现在社会制度的不合理了"。
美好的理想和追求。
高觉新自小就是个听话、孝顺的好孩子,这是一种合于传统礼 教的孝子贤孙的理想性格,是父母心目中的"宁馨儿",却也是导 致他悲剧命运的致命弱点。他性格中与善良本性分不开的是怯懦, 这个性格不仅注定了他人生的被动,也注定了他终究"躲"不过各 种灾难和厄运。他曾经有过梦想,想做化学家,读书也很用功, 在中学四年毕业期满的时候,是成绩名列全校第一的优秀生,曾 想毕业后继续上大学,甚至去德国留学深造。
第一节 巴金前期小说创作 第二节 《家》的杰出成就 第三节 巴金后期小说创作
巴金创作的分期:
1. 青春激情期:二、三十年代以《灭亡》《新生》 《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为代表;
第十二章 巴金
同时,在这些富于革命民主主义精神的 小说中,我们也可感受到‚安那其主义‛的 影响。姑且不说《灭亡》本身就是写‚一个 安那其主义者的灭亡‛,即使是这一时期最 优秀的小说,如《爱情的三部曲》和《家》, 其中也分明有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爱 情的三部曲》中,那些以热血洒向大地,为 劳苦人复仇的青年男女,如敏等,其行为, 无一不是在实践安那其主义的那种以暗杀解 决社会矛盾、医治民间疾苦的理想与信念。 《家》中觉慧、觉民的行为与思想,也到处 2012/03/08 24 可见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
二、巴金的思想与后期创作
巴金后期创作(从抗战开始——1949 年)的小说主要有:长篇小说《春》、 《秋》、《火》三部曲、《憩园》、《第 四病室》、《寒夜》;短篇小说集有《发 的故事》、《小人小事》。这些小说以鲜 明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优美、成熟的艺 术风格,构成了巴金创作道路上的又一座 高峰。
2012/03/08 25
正是从这种清醒的自我解剖中,巴 金一方面认识到了安那其主义的非科学 性和不切合中国实际的弊端,另一方面 更坚定地沿着现实主义的道路向前发展, 从而使他前期小说的那种浪漫情绪以及 由这种浪漫情绪生发的对于旧时代宣战 的盲目性和失败后的沮丧、颓唐的气氛, 被后期对于黑暗的冷静解剖代替了。
2012/03/08 31
与前期相比,这一时期的创作 有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不 在艺术技巧上,而在整个风格情调 与思想倾向上。 从风格情调上看,前期风格的 特点是‚外热内冷,热中带冷‛, 这一时期则是‚外冷内热,冷中带 热‛。
2012/03/08 26
从思想倾向上看,这一时期的创作 尽管仍然承续了前期对旧制度批判的主 题,承续了前期追求光明的基调,但此 时的批判与追求已不是一种复杂的混合 状态,安那其主义的影响,已基本蜕去, 批判与追求这两个极端的‚意向‛呈现 出清晰、通透的状况。《春》,给人以 ‚温暖和希望‛;《秋》预言‚并没有 一个永久的秋天‛;《火》则是一本 ‚宣传的书‛;《寒夜》则‚不是悲观 的书,它是一本希望的作品‛。
第十二章 巴金
(三)主要艺术特色
1、《家》在结构上借鉴《红楼梦》的写法, 以觉慧和鸣凤的恋爱以及觉新与瑞珏、梅芬之间 的纠葛作为情节发展的主线,全面交织而展示了 高公馆的衰亡过程。
2、作品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富有表现力 (1)心理描写。作品注重通过不同的方式去 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也 有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来进行的间接的描述。
四川成都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原 名李尧棠,字芾甘。 《诗经· 召南· 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召伯所茇。”
1907年 巴金全家合影
“巴金”笔名的由来:1928年8月,巴金在法 国写成了第一部小说《灭亡》,第一次使用了 “巴金”这个名字。他在拉封丹中学的中国同学 巴恩波不久前投水自杀,为纪念他采用了“巴” 字,而“金”字,是因为他刚译完法国无政府主 义者克鲁泡特金的著作。这就是“巴金”笔名的 由来。
1936年,巴金与读者萧珊相恋,几经波 折直到1944年才结为伉俪,两人的传奇婚恋 与真挚爱情感人至深。文革期间,萧珊惨遭 迫害致死。
从1937年到1949年,巴金在颠沛流离的抗 战生活中继续从事写作,写了“激流三部曲”的 后两部《春》(1938)、《秋》(1939),中 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
无政府主义(英文:Anarchism),又译作安那其主义, 是一系列政治哲学思想。其目的在于提升个人自由及废除政 府当局与所有的政府管理机构。无政府主义包含了众多哲学 体系和社会运动实践。它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包括政府在内的 一切统治和权威,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 由和平等;其政治诉求是消除政府以及社会上或经济上的任 何独裁统治关系。对大多数无政府主义者而言,“无政府” 一词并不代表混乱、虚无、或道德沦丧的状态,而是一种由 自由的个体自愿结合,以建立互助、自治、反独裁主义的和 谐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人物塑造的成功
《家》中写到的人物众多,有六七十个。
高老太爷:封建大家族的最高统治者,专横、衰老、腐朽,象征 着旧家庭和专制制度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
觉慧:充满朝气与希望的新人典型,具有热情、叛逆、追求的 “五四”精神,是引导青年“应当这样走”的形象。
觉新:认清自己的悲剧命运,怯于行动、无力改变的“多余的 人”,是封建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是“不 该那么做”的典型。
二 《家》的杰出成就
《家》创作于1931年,同年在上海《时报》连载。1938年和1940年,巴金陆续写出《春》和《秋》,并将三部长篇合称 为《激流三部曲》。
激流三部曲
1.批判性的激进的主题 《家》系统描写封建家庭的崩溃过程,将矛头指向专制主义,要呼号,要控诉, 要义无反顾地向旧的家族制度宣战,并号召青年投入社会革命洪流,在当时有极 大的感召力。
3.结构艺术 《家》在结构艺术上借鉴《红楼梦》的写法, 以觉慧和鸣凤的恋爱以及觉新与瑞珏、梅芬 之间的纠葛作为情节发展主线,全面交织从 而展示了高公馆的衰亡过程。
4.抒情特色
《家》中的语言流水行云,情感汪洋恣肆,只求与青年读者情绪 沟通,不求深刻隽永,少锤炼,不耐咀嚼。巴金忘情地参与其所 构设的文学世界,能够煽起大悲大喜的恣肆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