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接受的过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伊瑟尔(Wolfgang Iser)
隐含读者,一是指文本结构本身包含的、 允许读者用不同方式实现的各种不同解释 的可能性;二是指文本意义及其生产过程, 即读者通过阅读使文本潜在因素具体化的 过程。
伊瑟尔认为文本是一个充满各种潜在因素 因而有待于读者在阅读活动中加以具体化 的结构。读者根据自己想像对文本加以填 充和再构建。
2
姚斯(Has Robert Jauss)
百度文库
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
读者在接受文学作品时自身 具有某种思维定向和先在结构, 它包括伽达默尔所谓历史视界 和个人视界两方面内涵:一方 面,“第一个读者的理解将在 这一代又一代的接受之链上被 充实和丰富”,“另一方面, 读者以往的阅读记忆也积累了 阅读经验,这两方面的融合就 形成一代代读者的期待视野”。
作家赋予文本的思想内涵会决定隐含的读者。
(三)选材与隐含读者
作家的选材及文体特点也会决定隐含的读者。
14
爱尔兰现代派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 在作品中广泛运用了“意识流”手法, 往往晦涩难懂。在这样的文本中,隐含 的读者主体不可能是普通群众,而是学 者型读者。乔伊斯本人曾经宣称:他期 待的理想读者,是那些“毕生研究《尤 利西斯》和《芬尼根的守灵夜》而其他 什么都不做的人。”
“无寄托则指事类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 反误,指读者穿凿附会的认知与评价,包括对作 品非艺术视角的歪曲等 如历朝的文字狱
26
二、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
3
(一)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的层次 ❖ 文体期待 ❖ 形象期待 ❖ 意蕴期待
4
(二)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的形成
❖ 接受者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审美趣味、情感 倾向、人生追求、政治态度等
❖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 ❖特定的生理机制,即读者的性别、 年龄、气质类型等生理特征
5
(三)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的类型
❖ 个人性期待视野 ❖ 集体性期待视野
15
第二节 文学接受的发展
读者以自己的期待视野为基础,对作品中的文 本符号进行富于个性色彩的解读与填空、交流与对 话。这是文学作品由“第一文本”转化为“第二文 本”并由现实的读者实现文学接受的过程。
16
一、填空、对话与兴味
(一)填空、对话
❖ 英加登:文学作品最终完成依靠读者去“填空”。 ❖ 伊瑟尔:文学文本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
融合,由于相异而向对方开放, 进行平等对话 ❖ 效果历史
18
(二)兴 味
❖ 兴:孔子“诗可以兴” 宋人朱熹释为“感发志意”
味:钟嵘《诗品序》“滋味说” “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
❖ 读者借助自己的想像和体味,可以在有限的文字中 得到无限丰富的意蕴和旨趣
19
二、还原与异变
完全的还原是不可能的,读者阅读的“第二文 本”总是“第一文本”的种种异变。
12
(一)创作动机与隐含读者
作家的创作动机会决定文本中隐含的读者。
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功高虞人箴,痛 甚骚人辞。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 民病,愿得天子知。
——白居易:《寄唐生》
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 欲闻之者深诫也。
——白居易:《新乐府序》
13
(二)文本内涵与隐含读者
7
受教动机
影响一代人的书
8
三、接受心境
(一)接受心境的形成原因 ❖欣悦 ❖抑郁 ❖虚静
(二)接受心境对阅读效果的影响
9
虚静
❖ 庄子“心斋坐忘” ❖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陶钧文思,贵在虚静。 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 杜甫 静者心多妙,先生艺绝伦
10
四、从隐含的读者到读者阅读
隐含读者(implied reader),指相对于现实 读者而言的,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 体化的预想读者。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 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
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
1
第一节 文学接受的发生
一、期待视野 (expectation horizon)
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 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 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 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 政治观念 ❖ 预定文化观念 ❖ 文化视野 ❖ 个人经验 ❖ 文学欣赏能力
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23
王国维从自己的视野,把古人的三句词理解为“古 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的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 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 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处”,此第三境也。
它召唤读者在其可能范围进行再创造。 ❖ 伽达默尔:作品意义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生成。
文学作品的意义是开放的,不确定的,处于无限的对话 之中。
17
伽达默尔(Hans-George Gadamer)
❖ 以哲学解释学为基础,把艺术 当做是真理得以显现的方式
❖ 真前见、时间距离 ❖ 文本的解释活动是不同视域的
——王国维:《人间词话》26
24
三、理解与误解
(一)正解与误解
❖ 前理解:读者由于期待视野存在而对于作品 先入为主的看法
❖ 前理解与作者的创作动机、作品的意蕴以及 作品的艺术价值之间构成“对话”,相应者 为正解,相悖者为误解
25
(二)正误与反误
❖ 正误,指读者的理解虽与作者的创作本意有所抵 牾,但作品客观上显示了读者理解的内涵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阅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 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 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形, 则优劣见矣。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6
二、接受动机
❖ 审美动机 ❖ 求知动机 ❖ 受教动机 ❖ 批评动机 ❖ 借鉴动机
(一)异变 ❖ 作品形象的异变 ❖ 情感的异变 ❖ 思想观念的异变
20
作品形象的异变
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常常 引起形象变异。2001年央视 版的《笑傲江湖》引来众多 争议。
21
思想观念的异变
运用弗洛伊德理论分析《白鲸》
超我
白鲸“莫比迪克”
自我
达巴克
本我
船长亚哈
22
(二)异变与读者的期待视野
读者的期待视野导致异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