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消极文化的负面影响及治理
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及对策
![网络负面信息的影响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ee0540f0740be1e650e9aeb.png)
聂 齐 华
【 摘 要】 近些年以来, 油田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得以迅速发展, 给油 田的思想政治工作注入 了生机和活 力。在感 受网络思想政治 工作给我们带来的好处的同时, 我们也感受到了网络负面信息给广大职 工群 众的思想产生 的影响及危害. 应 当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 关键词】 网络负面信息 思想政治教 育 管理 力度
纵观 网 络 的 负面 影 响, 主 要表 现 在 四个 方 面 : 一 是 网 上 西 方 政
职工群众 的网络行为。没有规矩, 不成方 圆。这些年来, 无论是 国 家还 是大的企业单位 都制定下发 了不 少关于 网络信息管理 的法 规文件, 这对依法治 网, 有效掌握 网权起到 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坚 持 以疏导为主, 疏堵结合, 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有很强的政治 敏感性和高超的工作艺术。疏 导, 要在疏通 的基础上加 强引导, 防 止和纠正重疏通轻引导的倾向; 那些有害职工群众身心健康的东 西, 对危害企业稳 定、 和谐 、 发展 的错 误言论, 对破坏 民族 团结, 有 损党和 国家领导人形象的政治谣言, 要及时坚 决地堵住源 头, 不能 让其 自由泛滥。还要 明确, 立法不等于法治全部, 违章立制, 不等于 万事大吉 。特别是 当今在 网络空间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 中, 更要 不断加强 对职工群 众 的 自觉 、 自律 精神 的培养, 以提高思想 政治 工作方法的综合效能。 三是要造 。实现对 网络 信息的开发、 利用和创 新, 要有“ 阵地 意识 ” , 努力建设好企业 自己的信息 网络 。要在承 认多元化、 丰富 性的前提下, 着力营造有利于职工群众接受理论信息 的环境状态, 既强调政 治意识, 又突 出企 业特 点, 更体现本 单位特色, 把企业 信
网络低俗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网络低俗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6dfff3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6c.png)
网络低俗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娱乐和交流的重要渠道,网络中低俗文化的泛滥也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
低俗文化在网络中的传播不仅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也对他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了严重的扭曲。
本文将探讨网络低俗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一、网络低俗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1.扭曲的审美观念网络低俗文化通常以低俗、庸俗、不良内容作为吸引人的噱头,通过夸张、挑逗、色情等手段来吸引关注。
这些内容可能会扭曲青少年的审美观念,让他们认为低俗内容才是时尚和潮流,导致认知偏差。
2. 消极的情感情绪低俗文化中常常充斥着消极情感情绪,例如暴力、恐怖、恶搞等,这种负面情绪可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让他们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3. 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网络低俗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常常是扭曲的,例如以成功为目的不择手段、追求物质欲望、铺张浪费等,这些内容容易误导青少年,让他们产生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摧毁青少年人格低俗文化中的讽刺、贬低、挖苦等内容容易伤害青少年的自尊和自信,损害他们的人格。
这些负面的影响可能会使青少年沦为低俗文化的受害者。
二、应对网络低俗文化的策略1. 提高家庭教育意识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要重视家庭教育,关注孩子的网络行为,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监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 提倡学校教育学校是青少年的重要学习场所,应加强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低俗文化的危害性,提高他们的价值观自我保护能力。
3. 加强监管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低俗文化内容的管理和监管,严格打击低俗内容的传播,维护社会文明秩序,净化网络环境。
4. 提升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引导青少年接触高质量、高水平的文化作品,如文学、音乐、电影等,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增强对低俗文化的抵抗力。
5.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青少年本身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辨别低俗文化和优质文化,远离低俗内容,主动选择对自己有益的信息和娱乐方式。
网络社会失序现象分析及治理
![网络社会失序现象分析及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b60f65b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77.png)
网络社会失序现象分析及治理【摘要】网络社会失序现象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对网络社会失序现象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探讨,从定义、分类到具体表现形式如网络谣言传播、网络暴力行为、网络盗版行为、网络隐私泄露等进行了深入剖析。
文章指出了这些失序现象带来的消极影响和危害。
在此基础上,结合监管与治理、公众网络素养和法制意识、网络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和建议,旨在加强对网络社会失序现象的治理及预防,提升社会整体的网络环境和法治水平。
对于构建健康、和谐的网络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旨在引起社会对网络社会失序现象的关注,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为构建美好的网络社会作出贡献。
【关键词】网络社会失序现象、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盗版、网络隐私泄露、监管与治理、网络素养、法制意识、网络社会治理体系1. 引言1.1 网络社会失序现象分析及治理的重要性网络社会失序现象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社会失序现象呈现出愈发复杂和严重的态势,给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对网络社会失序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有效治理,已经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网络社会失序现象可能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谣言、网络暴力、盗版行为、隐私泄露等失序现象的蔓延,会扰乱社会正常秩序,加剧社会矛盾和冲突,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混乱。
及时有效地分析和治理网络社会失序现象,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网络社会失序现象也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谣言传播、网络暴力、盗版行为等失序现象的存在,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还会破坏社会文明和进步。
加强对网络社会失序现象的分析和治理,有利于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深入分析和有效治理网络社会失序现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和有效的措施,才能更好地应对网络社会失序现象带来的挑战,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1.2 网络社会失序现象带来的影响网络社会失序现象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浅析网络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一)
![浅析网络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一)](https://img.taocdn.com/s3/m/9d95282a52ea551810a687aa.png)
浅析网络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一)21世纪将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
由于信息技术革命,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网络化、全球化,信息文明的浪潮正席卷全球。
据统计,截止1999年底,全球最大的因特网已拥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2亿用户,其中中国上网用户已达700万,而36岁以下的网民占80%。
人们在网上工作、学习、查询、购物、旅游、聊天、游戏等。
互联网用虚拟手段为人类开启了一方全新的文化空间,网络文化以其无可抵挡的魅力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教育、生活和工作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然而虚拟的网络世界并不是一方净土,现实文明的阴影同样在网上折射。
网络文化混杂着种种不良因素,对青少年造成许多负面影响,值得全社会关注和重视。
一、网上"文化侵略":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侵袭由于电脑和因特网的发明者是西方人,故迄今为止,任何一种电脑网络基础语言都是英语,其主导国家是美国。
据悉当前从国际互联网上可接收的信息来自美国的占80%,来自中国大陆的仅占0.O1%。
这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文发达国家占据了国际互联网信息资源的绝对控制权,形成了网上信息的垄断和倾销,其实质就是一种信息侵略。
由于信息是文化的一种形式的代言人,因此,信息的侵略便直接导致“文化侵略”。
那些附着西方价值形态的信息大量地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流向中国,加之中国青少年对传统文化及其精粹知之甚少,民族文化远未在其思想上扎根,因而在外来网络信息流的淹没中难以产生免疫力和识别力。
1998年5月,美国克林顿总统曾宣称:“当新世纪即将来临的时候,美国的敌人已将战场由物理空间扩展到虚似空间”。
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提出:“高速发展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将促进民主的原则,限制极权形式的蔓延;世界上的公民,通过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将有机会获得同样的信息和同样的准则,从而使世界有更大意义上的共同性。
”这些充分暴露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充分利用其信息控制权和影响力,极力向世界特别是仍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传输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进行“文化扩张、文化侵咯”,实现其“不战而胜”之梦想的政治图谋。
论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论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a216844cf84b9d528ea7a4c.png)
论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内容摘要: 当前中学生痴迷于网络的现象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中学生痴迷于网络的主要行为是聊天、游戏、查信息。
其危害主要有三:影响中学生的价值观引发社会犯罪;忽视了现实人际交往;浪费时间、影响学习、伤害身心。
根据网络的特点结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学校的引导和管理二、家庭的监督和管理三、社会应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与管理。
关键词:网络影响对策中学生互联网自诞生以来,迅速为人们所接受并得以广泛应用。
人们在感受互联网的信息容量大、高效、快捷等优点的同时,也逐渐体会到互联网给社会带来的几分尴尬,特别是在青少年上网问题上。
人们既希望青少年能够合理利用网络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愉悦身心,又担心青少年正在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侵袭,担心自制力相对较差的青少年学生抵御不住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的诱惑,影响学习、有损身心健康。
如何看待青少年上网?有多少青少年痴迷网络?其负面影响如何加以控制?这些问题成为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
本人将从中学生上网现状、痴迷于网络的影响和原因、应采取的对策等方面论述这一热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网络社会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特别是对中国网民中的特殊群体——青少年影响颇大。
诚然,网络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性情、愉悦身心、提高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质与审美鉴赏能力,然而,它就像潘多拉的魔盒,在给人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例如,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在:青少年长期沉迷于网上聊天、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以至于荒废学业。
有的甚至触犯法律走上犯罪道路,对社会造成巨大危害。
【1】正确看待中学一、互联网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影响(一)网络的创造性催生了青少年的现代观念网络是体现时代的标志、了解时代的窗口、改造时代的工具,网络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开放程度高,是现代科技的结晶,也是信息社会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及应对措施
![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ee7f53aa32d7375a41780d7.png)
浅析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及应对措施摘要:网络文化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兴文化,作为新生事物,它受到许多人的青睐,当然它也免不了受到不良文化的侵袭,尤其是给青少年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已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的关注。
我们应该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同时政府要尽快填补涉及网络法律法规的空白,健全网络管理的制度,从集中整治和日常管理中的每个环节做起,把整治网吧和打击网上传播有害文化信息结合起来,让网络文化成一个健全有序的积极氛围,从而绿化孩子们的精神家园。
关键字:网络文化未成年人思想影响负面我们都知道,二十一世纪是网络信息的时代。
如今,互联网以惊人的速度将其触角伸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我国互联网事业起步虽晚,但其发展迅猛。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止到2012年12月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42.1%,上网用户总数达5.64亿,其中未成年人占网民总数的18%,而且数量仍在增长。
这一趋势告诉我们如何让青少年拥有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文化环境,不仅关系到我国网络事业的发展,更关系到未来国家的建设。
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究网络文化对未成年思想的影响,尤其是负面影响,让我们共同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
一、网络文化给未成年人带来的负面影响1、网络文化身不由己染上了诸多的不良习气,遭遇“黑色文化”“色情文化”“暴力文化”等不良文化的侵袭,诱发未成年犯罪。
网上色情毒害心灵。
网络上非学术信息中,一半以上与色情有关,每天约有三万张色情图片进入互联网。
网上60%的青少年无意识地接触黄色信息。
青少年正处于性发育、性意识觉醒阶段,对与性有关的东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本能的冲动和接触的欲望。
如果青少年沉湎于这些黄色垃圾中,很容易被色情文化诱导而迷失了方向。
?网上游戏误人子弟。
许多游戏都涉及暴力,在虚拟的世界中,孩子们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杀人如麻,体验到胜者为王的感受。
回到现实生活中,他们受到暴力仇杀游戏影响,常常为了一点小事就与同学大动干戈,恨不得将对方置于死地。
网络低俗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网络低俗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bd1235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68.png)
网络低俗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当今社会,网络低俗文化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网络低俗文化对其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影响的角度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对应的应对策略。
网络低俗文化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网络低俗文化往往倾向于追求对性、暴力等内容的刺激和煽动,这种低俗的文化很容易引发青少年的兴趣。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对外界的信息接受能力较强,容易受到网络低俗文化的影响。
这种文化对青少年的正常成长和价值观的塑造产生了严重的干扰。
网络低俗文化扭曲了青少年的审美观。
网络低俗文化大量传播了一些不健康的审美观念,青少年往往会模仿这些审美观念进行自我价值的判断。
这给青少年带来了认知上的误导,让他们难以正确理解和接受真正的正常审美。
这种扭曲的审美观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个人形象的建立。
网络低俗文化对青少年的人际关系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网络低俗文化往往将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念强加给青少年,例如追求物质至上、利欲熏心等观念,这种观念容易使青少年与人进行利益交换,导致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关系浮躁和虚伪,无法真实地与他人建立起亲密的联系。
面对网络低俗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家庭教育是关键。
家长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区分网络中的低俗文化和正常文化,并教育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使他们有能力审视和筛选网络内容。
学校在教育中也要引入相应的内容。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自信心,提高他们对低俗文化的抵制能力。
社会和媒体的积极参与也是应对网络低俗文化的关键。
社会应该倡导健康向上的文化,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并给予网络低俗文化以限制和打击。
媒体也要加强自律,不给予低俗文化过多的曝光,提供更多正面、有教育意义的内容。
网络低俗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网络低俗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be81c85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3.png)
网络低俗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1. 引言1.1 网络低俗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网络低俗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低俗文化在网络上的传播日益猖獗,青少年成为了其主要受众群体之一。
低俗内容往往包含暴力、色情、虐待等不良元素,对青少年的心智发展和道德观念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网络低俗文化扭曲了青少年的认知能力。
过度暴力和色情的内容会让青少年产生错乱的价值判断,影响其对正确事物的认识。
低俗内容过于刺激,会使青少年对于善恶的判断模糊不清,失去对道德准则的敬畏。
网络低俗文化侵蚀了青少年的道德观念。
青少年在接触低俗内容时,易受其消极价值观影响,导致其对于道德规范的认识出现偏差。
长期暴露在低俗文化中,青少年可能会逐渐失去对道德规范的敏感性和抵抗力。
网络低俗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十分深远,对其正常的心智发展和道德素质造成了严重阻碍。
我们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远离低俗文化的诱惑。
【字数:275】1.2 青少年价值观的重要性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阶段,其所形成的价值观将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青少年的价值观是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整体认识和评价,它涉及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心理态度等多个方面。
良好的价值观能够指导青少年正确看待世界,遵循社会规范,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成为社会有益的一员。
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不仅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也受到媒体的塑造。
网络作为当今青少年主要获取信息的渠道,其所传播的信息容易影响青少年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保持青少年的价值观清醒、健康、向上,对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青少年价值观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个人的行为举止上,更反映了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对于网络低俗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
2. 正文2.1 网络低俗文化对青少年认知能力的扭曲网络低俗文化的内容往往以极端、暴力、色情等方式呈现,对青少年的认知能力产生了误导和扭曲。
网络“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年理想信念的危害及其治理对策
![网络“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年理想信念的危害及其治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729a917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81.png)
网络“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年理想信念的危害及其治理对策一、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泛娱乐化现象日益严重,对青年人的理想信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网络泛娱乐化现象主要表现为网络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短视频、直播、游戏等,这些内容往往以轻松、娱乐为主,容易让人沉迷其中,从而忽略了自身的成长和理想信念的培养。
研究网络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年理想信念的危害及其治理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1. 网络泛娱乐化现象的定义及其发展历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泛娱乐化现象逐渐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网络泛娱乐化现象主要是指在网络环境中,各种娱乐内容、娱乐活动和娱乐产品大量涌现,使得网络空间充斥着大量的娱乐元素,导致人们的注意力越来越倾向于娱乐性的内容,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知识和信息。
网络泛娱乐化现象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末,当时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网络环境还相对清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出现,网络泛娱乐化现象开始迅速发展。
从最初的网络游戏、聊天室、论坛等简单娱乐形式,逐渐演变为如今包括短视频、直播、网络小说等多种形式的泛娱乐化内容。
这些内容以其轻松、愉悦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用户,使得网络泛娱乐化现象愈发严重。
为了应对网络泛娱乐化现象带来的诸多问题,各国政府和相关部门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政府也高度重视网络泛娱乐化现象的治理,通过加强立法、监管、引导等手段,努力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引导广大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
2. 网络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年理想信念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泛娱乐化现象日益严重,给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丧文化”传播现象研究》范文
![《“丧文化”传播现象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399c73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59.png)
《“丧文化”传播现象研究》篇一一、引言“丧文化”作为近年来的网络流行文化现象,已经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
这种以颓废、消极为主要特点的文化现象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丧文化”的传播现象,探讨其产生的原因、传播的途径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丧文化的定义与特点丧文化,顾名思义,是一种以颓废、消极为主要特点的文化现象。
这种文化通常表现为一种无目标、无追求的生活态度,以及一种对现实世界感到厌倦、悲观的心态。
丧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网络语言、表情包、音乐、视频等。
其核心特点是追求自我释放和情感宣泄,往往以一种自我调侃、自嘲的方式表达对现实的无奈和不满。
三、丧文化传播的原因1. 社会压力的增加: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
丧文化作为一种情绪宣泄的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释放压力的途径。
2. 网络媒体的推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为丧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人们通过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分享和传播丧文化的相关内容,从而使其迅速扩散。
3. 青年群体的心理需求:青年群体作为网络文化的主要参与者,往往具有追求新奇、独特的心态。
丧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满足了他们寻求情感共鸣和认同的心理需求。
四、丧文化的传播途径1. 网络语言与表情包:通过微博、贴吧等社交平台,人们使用特定的网络语言和表情包来表达自己的“丧”情绪。
这些语言和表情包具有极高的传播性,迅速在网络上扩散。
2. 音乐与视频:丧文化的相关音乐和视频在各大音乐平台和视频网站上广泛传播。
这些作品往往以低沉、忧伤的旋律和画面来表现“丧”的主题,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3. 线下活动与社交聚会:除了网络传播外,丧文化还通过线下活动、社交聚会等方式进行传播。
一些年轻人通过参加相关的聚会和活动来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进一步扩大了丧文化的影响力。
五、丧文化对社会的影响1. 心理层面的影响:丧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年轻人面对现实压力的心理状态。
浅谈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浅谈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035651bf18583d049645909.png)
、
名 数 已达 1 0多万 , 0 网站 达 6 0多万 个 , 民 已达 21 , 为 世界 上 网 .亿 成 3 加 强 网 络道 德建 设 。 如 果 没 有 道 德 约 束 , 联 网就 会 成 为 、 互 网民最 多 的国家 之一 。在 此基 础 上 出现 的中 国网络 文化 。 兴未 艾 。 潘 多 拉 盒 子 .诱 发 和 滋 生 出 比现 实 社 会 更 严 重 的 邪 恶 和 犯 罪 , 方 最 还 有 网络文化 一经 出现 , 开始 渗透 到人 们 的生 活 、 习 、 就 学 工作 中 , 至潜 终 危 害 人 类 自己 。 网 络 是 一 种 新 生 事 物 , 不 是 很 完 善 , 待 发 甚
年 占 6 .%, 8岁 以下 的 占 2 . 。“ e了 没 有 ” 为 青 少 年 的 坐 等 事 态 的 自然 发 展 , 必 须 通 过 各 种 手 段 和 方 法 , 可 能 地 将 06 1 04 % 你 成 而 尽 口头 禅 一 E网“ 冲浪 ” 他 们 的 “ 宠 ” 是 新 。由 于 网络 文 化 的开 放 性 、 非 不利 影 响 降 到 最 低 。 这 是 一 项 长 期 复 杂 的 系 统 工 程 , 要 全社 会 需 控 性 、 序 性 、 元 性 、 活 性 等 特 点 , 少 年 可 以通 过 网 络 获 得 各 个 层 面 的不 懈 努 力 和 共 同 协作 。我 认 为 对 策 主 要 有 以 下 几点 : 无 多 鲜 青 1 加 强 对 青 少 年 利 用 网 络 的 引导 和 监 督 。强 化 对 青 少 年 的教 、 大 量 的信 息 , 长 知 识 : 另 一 方 面 由 于 青 少 年 的 思 想 还 没 有 成 增 但 熟 . 界 观 也没 有 明 确 , 容 易 受 外 部 的影 响 , 曲正 确 的世 界 观 育 引 导 , 养 良好 的 上 网 习惯 , 防 止 青 少 年 在 网络 中 “ 途 ” 世 很 扭 培 是 迷 的 引导 青 少 年 正 确 以及 道 德 观 念 . 网络 文化 对 他 们 的 行 为 模 式 、 德 取 向 、 理 发 展 根 本 保 证 。要 针对 青少 年 在 上 网 中遇 到 的 问 题 , 道 心
网络文化对我的负面影响分析2
![网络文化对我的负面影响分析2](https://img.taocdn.com/s3/m/09f02eeca98271fe900ef97a.png)
网络文化对我的负面影响分析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已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用它看视频,聊天,网购,炒股,充值,等享受各种方便,但同时也饱受着网络带给我们的危害,那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本文首先简单描述了现代大学生的主要校园活动,进而引出网络在大学生生活中的地位,其次讲述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危害,分析网络对大学生产生吸引力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网络文化消极影响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文化对策负面影响大学生引言:大学了,有人大清早打开电脑,开始淘宝,直到断网才罢休;有人整天宅在宿舍里玩游戏,熬到半夜中午才起;有人沉迷于网恋,每天从早到晚,眼里只有一个人;有人爱看韩剧,优酷网上永远少不了他的身影;有人永远跟着大军,上课下课吃饭睡觉周末上网再上课,永远都是无趣的循环;这中间,有人沉默;有人兴奋;有人忧伤;有人幸福……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网络,由此可见,网络对于我们大学生的重要性,危害性。
它虽是理智的人寻求知识和消遣的工具,可对于任性的人来说,不过是一个残忍的无形杀手。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1,网络虽然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但过分依赖网络,我们的思维方式变得狭窄,行为上也变得懒惰。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中,当我们遇到不解的问题,总是不假思索的想到百度。
虽然他总是能帮我们解决燃眉之急,给我们带来方便,但久而久之,我们就开始对网络过度依赖,我们开始丧失自身最宝贵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2,网络使不少大学生沉迷于大型游戏,无法自拔,荒废了学业上网成瘾, 不仅导致其学业荒废, 甚至还会因沉迷于虚拟的“理想王国”导致性格上出现扭曲。
由于网上世界是一个变化多样且充满神秘色彩的虚拟世界, 对好奇心很重的大学生来说, 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他们最初只是出于对知识和新事物的追求进入网上世界, 之后便爱不释手, 。
对于这些毫无节制、不能自拔的“网迷”来说, 旷课已是家常便饭, 成绩自然也开始下滑,考试不及格、甚至全部考试科目都亮“红灯”, 最终则导致荒废学业,影响了一生。
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0f76d0d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2.png)
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及对策1对传授者素质的挑战网络时代是开放条件下的知识和技术的更新信息,应该及时掌握和更新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是新事物的易感人群,新事物的领导者,支持者和实践者,是各大论坛,社区,聊天室的主力,思想政治教育传授者,为了及时准确地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内心世界,在互联网文化的背景下,传授者要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利用网络一定的可预测性,灵敏性和网络的心理学知识,到网络中,并制定学生之间的共同语言,得到他们的信任。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文化背景下的机遇2.1内容更加丰富。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借鉴国内外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
同时,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也可以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思维。
2.2方式进一步技术创新。
交互式网络的独有的模式操作方式,例如开放性,互动式,彻底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过去的单向、垂直性向大学生的灌输,通过生动形象的'技术创新采用,一个现实的多媒体互动形式和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从抽象化至具体内容,乏味显得有意思,时事紧密结合,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缔造一个收紧的氛围。
2.3针对性进一步增强。
由于网络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多种交流模式,甚至是腾讯最近推出了一个十几人同时都视频聊天qq,平等和隐蔽性的特点,这些已成为当今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主要场所。
学生享受网上表达意见的自由,敞开心扉说实话,道真理,直言不讳和激烈的讨论,在互联网上的交流。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的网络窗口,更广泛,更准确地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价值观和要求,了解自己,做更侧重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指导,提高教育效果。
3、强化和改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3.1充分利用网络“因材施教”。
积极主动并综合网络道德教育的教学资源,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在线教育学生。
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在线生活,在线教育传统教育两手都要抓。
圈子文化整治做法
![圈子文化整治做法](https://img.taocdn.com/s3/m/314460b3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5.png)
圈子文化整治做法目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平台上出现了众多的圈子,其中有些圈子的文化传播方式和言论质量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维护网络空间的和谐与秩序,需要对圈子文化进行整治。
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做法:1.加强内容审核和管理:平台方应当增加人力资源,建立专门的审核团队,对圈子内的内容进行监督和管理。
对于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社会伦理的内容,及时删除和禁言相关账号,并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备。
2.设置行为规范和准入门槛:平台方可以制定明确的圈子行为规范,例如禁止发布低俗、暴力、色情、虚假信息等内容,强调言辞和行为应遵循社会公德,同时限制圈子的准入门槛,对于恶意用户和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
3.加强用户教育和引导:平台方可以通过推送热门话题、精选优质内容等方式,引导用户更加理性、科学地参与圈子讨论。
同时,开展线上线下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帮助用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4.建立互动机制和互助社区:平台方可以通过建立互动机制和互助社区,鼓励用户之间共同监督和管理圈子文化。
例如,设立信用积分制度,积极评价和鼓励有益的言论和行为,对于举报违规内容的用户给予相应的奖励。
5.加强信息安全防护和技术支持:平台方应当加强对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保护,防范黑客攻击、网络诈骗等恶意行为。
同时,借助技术手段,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文本识别和内容分析,提高审核和管理的效率。
6.建立合作机制和跨平台联动:平台方可以与其他网络平台、政府部门以及社会组织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整治圈子文化。
通过跨平台的数据共享和联动,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网络空间整体治理的合力。
综上所述,圈子文化整治需要平台方、用户和社会各界的合力推动。
平台方应当加强管理和审核力度,建立健全的规则和机制;用户应当自觉遵守行为规范,积极参与圈子文化的整治;社会各界应当共同关注和参与,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
只有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打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
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144744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8.png)
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及对策互联网信息在给大学生带来惊喜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不容忽视负面影响,严重阻碍了大学生们的健康发展,甚至少数学生做出了让社会难以置信和无法接受的举措。
大学生是特殊的青年群体,他们思想政治觉悟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
为此,在无法避开网络带来负面影响情况下,积极探索出一条能够有效较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道路已经刻不容缓。
标签:网络;大学生;负面影响;研究对策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1.上网成瘾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网络环境的超现实性和虚幻性,极易导致大学生产生反现实的叛逆行为。
网络构造了一个超现实的“世外桃源”,这里没有学习和生存的压力,没有现实世界中的规则和约束。
广阔无垠的网络空间,无拘无束的网络生活,精彩纷呈的网络游戏,令置身于其中的大学生释放了学业压力,忘却了现实生活的烦恼,满足了心理上的种种需求,也使其逐渐偏离了现实生活的轨道,生成了对网络的无限依赖,甚至染上网络成瘾综合症,使其个体的社会和心理功能受到严重损害。
5%~10%的互联网使用者患有网络成瘾症。
当网络语言、网络思维、网络生活代替了活生生的现实世界时,人生目标和方向的迷失,社会责任的卸载便成为必然。
唤醒沉湎于虚拟世界中的“网虫”,引领他们回归现实,端正人生态度,重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浏览不良网站带来的主要影响网络信息的庞杂性和迷惑性涣散了某些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
互联网上有一些宣传黄色、暴力等内容的网站,还有一些政治上反动的网站。
李春秋先生曾说:“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锤炼阶段,在这一阶段接受的思想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再加上,大学生思想活跃,受约束较少,对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包容性較强,对信息的选择和过滤能力较差,鉴别能力不强,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导致其主流意识形态的碎片化。
新时代下青少年“丧文化”现象及治理对策分析
![新时代下青少年“丧文化”现象及治理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6a98a2e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95.png)
新时代下青少年“丧文化”现象及治理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青少年“丧文化”现象指的是一种消极、颓废的生活态度,在新时代下逐渐盛行起来。
这种文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对生活失去兴趣、消极抵抗、放弃对未来规划等行为,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青少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压力和影响,造成他们逐渐陷入“丧文化”之中。
背景介绍中涉及到日常生活中青少年“丧文化”现象的主要表现,如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目标与动力、沉迷网络和游戏等。
这些行为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困扰和压力。
青少年在追求自我的也需要对“丧文化”有所警惕和认识,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对青少年“丧文化”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从而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助力青少年走出消极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迎接更加积极向上的生活。
1.2 问题意义青少年“丧文化”现象在新时代下呈现出日益严重的态势,对于社会和家庭都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这一现象的问题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青少年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行为举止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青少年“丧文化”现象导致他们对生活、学习和未来失去信心和动力,甚至产生消极情绪和行为,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青少年“丧文化”现象不仅影响个体成长,也影响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风气。
青少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会影响周围的人群,甚至传播到更广泛的社会范围内。
如果大量青少年沉溺于“丧”文化中,将对社会文明程度和社会风气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青少年“丧文化”现象的问题意义在于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一现象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才能更有效地采取相应措施和措施,使青少年们摆脱“丧文化”的阴影,展现出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 正文2.1 青少年“丧文化”现象分析青少年“丧文化”现象在新时代下逐渐凸显,主要表现为青少年生活态度消极、沉静、追求“无为而治”的生活方式,对未来充满迷茫和悲观情绪。
网络不良文化对小学生的负面影响研究
![网络不良文化对小学生的负面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41160b1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4a.png)
网络不良文化对小学生的负面影响研究摘要:如今,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社会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而网络的普及也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
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快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带来了一些困扰,尤其是网络的不良文化,对于小学生的影响是更加的庞大。
由于小学生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三观,所以对于网络上良莠不齐的内容,还没有很好地辨识能力,所以很容易就被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所诱惑,从而误入歧途。
本文就从网络不良文化对小学生的负面影响进行研究,从而找出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网络;不良文化;小学生;负面影响引言:我国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新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的应用也普及到了千家万户,学生去接触网络,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因为,互联网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
而如今也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中,我们可以享受大数据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但同时也会受到一些干扰,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认知程度没有办法去辨认好坏,对于网络上的一些不良信息,没办法做好正确的判断。
这也就要求了我们家长和老师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养成一些好的习惯去正确使用互联网。
一、网络给小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一)阻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的一个黄金时期,这时候的孩子对于外界的一切都会感到十分的好奇,而网络可以使他们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于是就很容易沉迷于其中。
再加上小孩子的身心发育还并不健全,对于一些网络游戏以及网络聊天具有强烈的诱惑力,作为一个未成年人,没有办法去抵抗住诱惑,使得他们在虚拟的世界中慢慢消失自我,从而养成一些不好的坏习惯。
沉迷于网络游戏中,容易使孩子变得孤僻不爱说话,对于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容易使孩子建立不正确的三观孩子沉迷于网络对,于这种虚拟世界十分地着迷,容易使孩子与社会脱节形成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网络的内容虽然非常的丰富,但是良莠不齐。
并且网络的覆盖面非常广大,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可以了解到,所以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低俗“网红”给中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
![低俗“网红”给中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75e6b5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1.png)
低俗“网红”给中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红文化成为了年轻人的关注焦点。
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低俗的内容和行为开始在网络上流行,对中学生群体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低俗“网红”给中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1. 影响学习和生活在网络上,一些低俗“网红”通过发布低俗、暴露的内容吸引关注。
这些内容容易让中学生产生兴趣,并占据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中学生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和健康的生活,而追随低俗“网红”却让他们陷入了消极的影响中。
2. 扭曲价值观念低俗的内容和行为会对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扭曲影响。
他们可能会觉得低俗的言行是一种炫耀和吸引眼球的方式,从而误认为一些不健康、不合适的行为是正确的。
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念会对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 对身心健康造成危害低俗内容往往暗含了暴力、性别歧视、霸凌等不良元素,容易引起中学生的情绪波动,甚至对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在追随低俗“网红”的过程中,中学生可能会受到暴力和性别歧视的影响,甚至陷入到霸凌行为中,造成伤害。
二、对策研究1. 加强教育引导学校和家长可以加强对中学生的教育引导,让他们认识到低俗行为的危害性,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相关教育,让学生了解网络文明使用的重要性,避免受到低俗“网红”的影响。
2. 提供健康的内容和消遣方式学校和社会可以提供更多健康的内容和消遣方式,让中学生有更多的选择,避免沉迷于低俗的网络内容。
也可以鼓励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文艺活动等有益的课外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健康选择。
3. 加强监管和管理社会各界可以加强对网络内容的监管和管理,减少低俗“网红”在网络上的传播。
也可以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能够辨别是非,避免受到低俗内容的影响。
4. 增加正能量网红的宣传社会可以鼓励、宣传更多正能量的网红,让中学生有更多健康、积极的榜样。
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其应对
![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其应对](https://img.taocdn.com/s3/m/ce9b5c41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2.png)
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其应对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泛娱乐化现象在当今社会日益普遍。
青少年是泛娱乐化现象的主要受众群体之一,他们通过各种娱乐渠道获取信息、消遣时间,但这种泛娱乐化现象也给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青少年对多样化、即时化娱乐需求的社会背景下,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少年的生活、学习、交往等方面带来了诸多挑战。
青少年在沉浸于虚拟世界中时,可能会失去对真实社会的理解和认识,产生一些消极行为和想法。
这也使得青少年的价值观受到泛娱乐化现象的扭曲影响,出现偏差和误解。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消极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寻找应对措施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深入剖析泛娱乐化现象带来的问题,才能有效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其健康成长。
1.2 问题提出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他们的价值观教育对于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娱乐产业的蓬勃发展,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日益凸显。
青少年沉迷于虚拟世界中,追求瞬间的快乐和刺激,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观教育。
这种消极影响不仅表现在青少年对待学习、人际关系以及社会责任的态度上,更深层次地影响了他们对生活的认知和规划。
如何解决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消极影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带来的问题,并寻找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2. 正文2.1 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
泛娱乐化导致青少年过度沉迷于虚拟世界,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事务。
他们沉迷于手机游戏、社交媒体和网络视频,长时间盯着屏幕不仅影响了视力健康,还使他们无法有效地处理学业和人际关系。
泛娱乐化还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消极情绪,因为网络世界中充斥着虚假的信息和完美的形象,与现实生活的差距会加重他们的不安和焦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消极文化的负面影响及治理
作者:范永同郝俊杰《光明日报》(2015年07月18日07版)
网络消极文化,是指以网络为载体、通过网络传播的,对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公民道德建设等带来危害性或不良影响的负面文化内容和文化现象。
在信息时代,网络消极文化具有危害对象的广泛性、危害成本的低廉性、危害事件的突发性、危害结果的严重性等特点。
为此,我国必须高度警惕网络消极文化,重视网络积极文化的培育。
网络消极文化的负面影响
消解政治情感。
近年来,不同社会思潮、不同价值取向都在极力争取网络话语权,从而使网络社会呈现去中心化、去权威化的特点,相应地弱化了权威观念和主流意识。
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凭借其对网络技术的垄断权,肆意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如近年来网民不时为新自由主义的杂音所干扰。
新自由主义大肆鼓噪人性自私论、私有制永恒论和市场万能论;宣扬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等资产阶级政策主张,以实现其反社会主义、反公有制、反国家干预的图谋,以此消解网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情感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拥护。
失守道德底线。
网络上出现的暴、黄、赌、毒、骗等现象也同样腐蚀着受众。
打开网络,黄色视频、网络暴力的画面等充斥其中,这对于消磨人们意志,误导青少年,激发暴力犯罪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
网络赌博游戏等流氓软件像苍蝇一样挥之不去,使众多网迷通宵达旦沉醉其中而不能自拔。
当前,网络欺诈司空见惯,直接导致现实社会人际信任关系的缺失,不利于社会公序良俗的养成,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诱发心理疾病。
伴随网络的产生,出现了众多网迷,尤其是打游戏、聊天、赌博等会使一些网民上网时精神亢奋,下网后神情倦怠,成为网络瘾君子。
而且一些网民唯网是从,宁愿相信网络也不相信社会,导致缄默孤僻、冷落、紧张、不合群的心理,人际关系淡漠、亲情疏远,出现网络自闭症,形成“数字化”人格障碍。
同时,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也会弱化网民们的法律意识,容易滋生违法犯罪行为。
网络上宣扬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封建迷信等思想,也往往使一些网民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缺失。
消除网络消极文化的治理对策
网络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遏制和消除网络消极文化的负面影响,应当用系统论的思维方式,采取“立、建、疏、管、堵”五位一体的治理模式。
所谓“立”,就是健全网络法律规范。
当前,遏制网络消极文化,亟待健全网络法律制度,规范网民行为。
一是明确网络消极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增强网民对消极文化的思想认识。
二是明确网络消极文化的评判标准。
如法律对“色情”界定无明文规定,因此网络经销商打“擦边球”现象严重。
应对“色情”的具体内容进行明确规定,有利于网民依法上网,也有利于执法者依法查处。
三是加大对网络违法犯罪的惩处。
当前,网络制造和传播消极文化的违法成本低,应当加重惩罚,使其得不偿失。
所谓“建”,就是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以积极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官方网络文化建设。
官方网站公开网民真正关心的关系网民切身利益的内容,以公开、诚信的态度赢得网民,从而占领网络主阵地。
二是强化对商业网站文化建设的评比。
由政府或互联网协会举行年度文明网站评选,通过奖优罚劣的方式引导网站加强自身建设。
三是举行“文明网民”评选活动,通过对传播积极文化作出重大贡献的网民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来引导网络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所谓“疏”,就是建立网络引导机制。
一是提高网民政治道德素养,提高其辨别是非的
能力。
二是建立疏导团队。
建议由政府或互联网协会整合社会力量,建立网络疏导团队。
三是明确疏导责任,限时公开正面信息。
对于网民表达的利益诉求,相关部门应及时查清事实,及时给予回应。
对因回应不及时、不到位而引起严重后果的应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所谓“管”,就是强化网络经营监管。
一是要整合管理机构。
当前,对网络文化管理和监管的部门有宣传部、工信部、公安局、工商局等九个部门,有些职能交叉,出现“九龙治水”局面。
因此,各级政府可以成立一个网络文化治理机构,协调各部门开展管理工作。
二是加大网站、电信运营商的责任,使其对网民的违法行为承担连带责任。
三是加快网络实名制建设。
当前,部分手机老用户还没有实现实名制,为制造传播消极文化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因此必须尽快将老手机用户实名化。
四是加大群众监管举报的奖励力度。
只有重奖揭发网络消极文化的网民,才能使消极文化始终处于广大网民的监督之下而无法存身。
所谓“堵”,就是技术封堵。
一是加大过滤封堵技术的研发力度。
当前,我国网络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无法阻止西方网络消极文化入侵。
因此,应加大网络监管技术研发投资力度。
二是加强网络监管技术研发的团队建设。
可以引进高水平网络技术监管人才,对于在网络技术监管方面获得突破的给予重大奖励。
三是提高网站对消极文化技术封堵的能力。
应对网站技术人才进行规范管理,提高申请设立网站的门槛。
(作者单位:重庆化工职业学院;本文系2014年重庆社科规划项目[网络消极文化对干部群众思想影响调查]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