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围龙屋,品味客家文化
如何让中学生通过客家民居了解客家历史文化
如何让中学生通过客家民居了解客家历史文化作者:叶子瑜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9年第03期毫不夸张的说,客家围屋蕴含着客家文化,客家文化也离不开围龙屋。
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围龙屋被大量拆除,文化呈现断层,因世情现在的学生没有在围龙屋居住的经历,因而对客家文化的传承非常淡薄,客家的优良传统正慢慢的消失,如果我们不做点什么,以后真的对不起老祖宗。
因此,我利用美术课这个良好的契机,引入客家历史文化。
下面谈谈在美术课上怎样通过介绍客家围龙屋而了解客家历史文化。
兴趣是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做到了解,学有所得,越了解越想深入。
为达到这一目的,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一、通过围龙屋了解客家历史文化了解客家历史文化看上去似乎是“枯燥而乏味”的,以介绍“围龙屋”为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又简单易懂的方式,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学生就很喜欢。
比如对知识点采用设疑的方式:(一)设问:围龙屋前为什么要有水塘,有什么作用?学生一听,饶有兴趣,七嘴八舌,一下子讨论开了。
(浇花、浇菜、养鱼、风水)小结:围龙屋的整体布局是一个大圆形,它就是一个太极图,围龙屋前半部为半月形池塘,后半部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
而围屋前的池塘主要用来放养鱼虾、浇灌菜地和蓄水防旱、防火,它既是天然的肥料仓库,也是污水自然净化池。
(二)设问:围龙屋后为什么要有树?生答:(1)自己种的水果好吃(2)遮阴小结:围屋后面,一般是“靠山”,按老一辈的说法是裔孙的“后靠”。
而且,这里一定有百年大树,其次是竹林拥簇。
树有龙眼树、苦楝树、狗屎子树、夜合树等,及还有密密麻麻的竹子,参天蔽日。
如我家的老祖屋堂后面,就种有很多龙眼树、竹子和苦楝树,而这些郁郁葱葱的大树,现在的人很多不知道其叫法。
但在祖祖辈辈的客家人眼中,却有它特殊的称谓——“屋衣树”。
我们的祖辈把大屋比作“人”,人没衣服不行;屋没有树林同样不行,人要穿衣啊,我们的祖屋也需要穿上绿树做的衣服。
浅析客家围龙屋及其文化渊源
浅析客家围龙屋及其文化渊源作者:刘延强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年第02期摘要:客家围龙屋是闽粤地区客家独特的居住建筑类型之一。
围龙屋是集家、祠、堡为一体的设防性民居,具有向心性、封闭性、防御性,同时也反映了围龙屋的主人——客家人的强烈宗族意识、儒家思想的忠实传承、形势有灵的风水观等复杂的心理。
在世界文化大融合的今天,围龙屋更应该得到保护和利用,使古老的围龙屋再一次绽放出绚丽的风采,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关键词:客家;围龙屋;建筑围龙屋是客家人在特殊时期特有的建筑,主要分布在粤闽赣地区,其创始者为客家人,也就是唐朝末年因战乱而南迁的人民。
围龙屋建筑带有当时的时代特点,加上围龙屋多建在深山之中,不易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所以它保持了比较完整的历史建筑风貌,对研究古代建筑有很大帮助。
笔者深为围龙屋浓郁的客家文化氛围所感染,为它珍贵的文物价值所震撼,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客家文化和客家围龙屋。
本文对客家围龙屋及其文化渊源作一简述,以期加深人们对这种民居文化样式的理解,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围龙屋。
1 客家人的来历目前我国客家人有5000多万,约占汉族人口的5%。
他们的祖先多是从中原逐渐移到南方生活,是汉民族的一个分支。
客家人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四川、香港、澳门等地区。
“永嘉之乱”之后,客家人的先祖由于自然灾害、战乱、经商、游学、被贬等原因,逐步定居南下。
为了区分外来的自己与本地的原住民,并且尽力保持原本的汉族文化,便称自己为“客家人”。
客家人始终恪守汉族“以华夷别文化之高低也”的观念,保持移居前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并且努力适应南方新的居住环境,培育出属于自己的新文化——客家文化。
客家民居围龙屋就是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
2 围龙屋的基本建筑结构客家人由于是外来群体,南方地势平坦地区已被本地原住民占有,他们只能去开发地势不好的丘陵和山野地区,故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说。
客家民居始于唐宋,盛行明清,特色鲜明,类型多样,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即围屋、土楼、围龙屋、天井式院落。
围龙屋_粤东客家民居建筑的一朵奇葩_张莓芟
55论。
五种色彩黄、黑、青绿、红、白,分别对应金、木、水、火、土。
说明在色彩上,这些建筑本身也具有中国特色,称之为“中华巴洛克”更为恰当。
四、建筑的文化内涵“每一种符号同时也是一种语言,这种语言在建筑装饰上突出了形式与意义的双重使命[15]”。
中华巴洛克街区的女儿墙,本是建筑装饰的一部分,而当它成为一个个体符号时,它自身又具备了多重使命,无论是历史,还是装饰、色彩、结构等一切外在形式,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注释:[1]刘松茯.哈尔滨近代建筑的风格与文脉[J].华中建筑,1992(02)[2]彼得・罗(Peter G.Rowe)、关晟(Seng Kuan)著.成砚译.承传与交融:探讨中国近现代建筑的本质与形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2页[3]杨秉德、蔡萌.中国近代建筑史话[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实习编辑:张 雪作者简介:谷岩,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刘禹含,东北林业大学材料学院设计艺术学研究生围龙屋——粤东客家民居建筑的一朵奇葩文/张莓芟客家人,以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理念,设计并建造了他们在建筑风格上独树一帜的民居建筑——围龙屋。
围龙屋建筑外形引人注目,内部雕饰异常精美。
其建筑装饰,集中体现了客家人的生活方式、民俗民风和审美意识。
作为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围龙屋,以其独特的形式演绎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
167页[4]刘明凯.给百年哈尔滨留下“历史名片”[N].哈尔滨日报.2007-2-3-2007-2-4[5]张健、蔡军、若山滋、近藤正一.哈尔滨近代建筑的形态母题及美学意匠1、2[J].建筑学报,1997(09)[6][7][8][9]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四)[A].见:哈尔滨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及其特征[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41-248页[10][11][15]刘松茯、何颖.哈尔滨近代建筑装饰之美“因”研究[J].城市建筑:学者论坛,2011(08)[12][13]刘川、刘瑞刚.哈尔滨道外区近代城市建筑立面的文化特色浅析[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侯幼彬、张复合等.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哈尔滨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客家人原为中原南迁的汉民,相对于新居地的原住居民来讲被称之为“客家人”。
客家围龙屋的瓦,一排一盖,竟承载着客家人的伟大智慧
客家围龙屋的瓦,一排一盖,竟承载着客家人的伟大智慧围龙屋是一种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
围龙屋广为人知的是其独特形状和防御功能,然而却很少人知道围龙屋在瓦面上的那些讲究。
瓦面正反相叠向外倾斜,倾斜的坡度十分讲究。
坡度大了,会发生“溜瓦”现象;坡度小了,刮风下雨时,会出现雨水从瓦缝中倒流进屋的情况。
所以,瓦面成四十五度向两侧延伸,而凹的一面成为瓦沟,有排雨的作用。
一排一盖,都承载着客家人所留下的伟大智慧。
围龙屋盖的都是专门用粘土烧制成灰青色的瓦,俗称“百子瓦”(取意百子千孙)。
叠放在两片桷间凹面向天的称“阳瓦”,反之背向天空的为“阴瓦”。
每块瓦头尾大小有差别,阴瓦放的是头向下尾向上,阳瓦则与之相反。
但阳瓦在瓦坑最前端放那块却要放成头向下尾向上,这是避忌死人抬出屋时脚先出屋的原因(前面提到的桷子钉法也与此同理)。
无论阳瓦还是阴瓦,两块瓦之间的距离为一寸,成“寸瓦”(谷仓房顶瓦距离放成一分成“分瓦”),因为瓦叠放密集,就是大风和猫等动物也难让瓦面掀开。
围龙屋放桁钉桷也有讲究。
堂内桁头向左,桁尾向右,两边堂屋一律是桁头向堂屋。
桷子的排放一律是头向上,尾向下。
旧时,桁桷排放还要遵循每个房间厅堂“桁单桷双”的原则。
相邻桷子间的距离一般是六寸或七寸,这主要是合“生老病死”中的“生”或“老”的吉祥数字。
盖瓦的同时,各屋脊处还要砌栋,堂屋两侧作“边”,堂屋间砌“带”和四周瓦檐处砌上客家人称“瓦嘴”的瓦当。
这栋、边、带和瓦当都是用瓦做骨,石灰沙浆在外粉饰,若因年久造成中间断裂,有瓦在里面,雨水也不会向下渗,只能流向两边瓦坑。
有了这些设施,围龙屋的瓦面就更加牢固了。
一座围龙屋瓦面各处的栋边带基本上相互连接,要检修瓦面时,人走在屋顶便可将各处的瓦面巡查。
有的富裕人家在围龙屋建好后,会请人在桁桷底面及两侧面刷上褐红色的漆,让其表面光滑,方便以后打扫蛛网灰尘。
领略客家文化之
六、成果交流
1、教师用一到两个课时的时间,对已 收集到资料的小组内的同学进行课堂交 流。 2、小组间派代表,汇报这几天的收获 与感想,说出你对客家围龙屋的看法及 感想。小组间活跃交流,收集自己小组 内没发现的重要信息,而其他组发现了, 并作记录。
七、结束
教师总结各个小组的资料与观点,并提出对 待这些重要的民俗文化建筑看法,如这些建 筑现况又如何?我们又该怎样来保护这些建 筑? 讨论完毕后,教师播放网上有关客家围龙屋 的视频资料及图片,加深学生对保护客家文 化建筑,建设自己家乡的责任感,
3、小组成员整理收集到的资料,然 后做做成小卡片,集合围龙屋的各 个特点
五、合作、探究
各个小组利用一周时间,围 绕课题进行研究客家围龙屋 的背景及其建筑特点。 小组内的成员展开实地调查, 访问一些老一辈的客家人, 记录收集一些重要资料
根据自己的实地体验,探 究客家围龙屋与现代建筑 有哪些异同之处等
领略客家文化之 ——客家围龙屋
一、设计思路
综合实践活动总目标是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 活动中强调与社会联系,与生 活联系和学生的生存与发展相 联系,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 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还对学生进行必要地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让学生初步形成对 家庭、社会的责任意识。
“了解客家文化之客家围龙屋”这一实践活 动,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了解客 家民俗与客家文化,弘扬客家优秀文化, 倡导客家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 适合年级:五年级 课时建议:(1~2课时)
图片赏析:
泰安楼
花萼楼(梅州)
花萼楼
福建土楼
视屏赏析:大陆寻奇之客家围龙屋
客家围龙屋建筑文化探究
客家围龙屋建筑文化探究摘要:客家围龙屋是客家的典型民居建筑物,拥有非常浓郁的客家文化特色,客家围龙屋是世界居民建筑当中的代表性特色建筑,。
也是我国民居建筑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较为特殊的艺术表现特色,可以传递给人们更多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信息。
并且在优化内部装饰特征的过程中彻底展现了客家人独特的建筑智慧,是传承客家传统文化以及融合建筑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客家;围龙屋;建筑文化引言:相传在晋魏时期中原人为了躲避战乱三次进行了大举迁徙华南地区的景象,因为在官府入籍时需要与其他土著居民进行区分,所以迁移的人们被称为客家人。
因此客家文化也被流传下来,客家建筑围龙屋是客家特色的代表性民居建筑物,其中所独有的民俗文化特点在客家围龙屋当中展现的淋漓尽致,目前已经成为客家文化的主要象征。
1.客家围龙屋的起源和布局1.1起源客家围龙屋是客家人在南宋时期因战乱饥荒被迫迁徙之后,最终留归于南方平坦区域的丘陵地带,为了与当地土著居民进行区分,所以登记户籍时被称为客家、客户和客籍,所以就有了客家人的称呼。
围龙屋是客家民族特色的建筑,因为客家人为了预防外部敌人和野兽的侵袭,大部分是以群居的方式进行生活所形成的围龙屋、围屋、走马楼、五凤楼、土楼、四角楼和雕楼等建筑类型,都是拥有浓烈客家文化色彩的建筑物。
其中梅州围龙屋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是客家人采用中原建筑的方式,运用台梁式和穿斗式的结合工艺将其选择在斜坡地段和丘陵地带所建造而成的。
房屋主体结构主要是一进三厅和两相一围的表现形式,因为客家人的居住地区相对较为偏远,所以为了更好的防止盗贼的侵扰,会在建造时大部分是采取砖瓦和土坯相融合的建筑方式[1]。
运用鸡蛋清和糯米饭作为粘稠剂,使用竹片木条作为筋骨夯筑起墙厚一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从而形成完整的围龙屋建筑。
围龙屋是客家人的巨大堡垒,屋内分别建有多间卧室、厨房和大小不同的厅堂,室外包括水井、猪圈、厕所、鸡窝、仓库等一应生活设施,在中轴对称主次有序的厅堂院落中心必有半月形的池塘,之后还会有阴阳两极的太极图式。
关于客家围龙屋文化的美学解析
关于客家围龙屋文化的美学解析前言客家围龙屋是中国传统围屋建筑的代表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在现代社会中,客家围龙屋不仅是民族文化重要的传承载体,还具有美学价值。
本文将从美学的角度分析客家围龙屋文化,探讨其美学特征,为大家揭示客家围龙屋文化的美学内涵。
客家围龙屋的美学特征几何美学客家围龙屋建筑以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为主,永远保持着整体的平衡和谐。
客家围龙屋建筑在规划、构造、装饰中都体现了严谨的几何美学,展现出平凡而不失庄重和高贵的风范。
色彩美学客家围龙屋建筑的外立面采用大面积的白色或米黄色,这与客家人勤劳朴实的生活态度及对家庭美的追求有关。
在装饰品的选择中,常常使用红色、黄色、蓝色等鲜艳的颜色,以及蓝花、黄花等传统的色彩。
这种色彩搭配不仅令人惊艳,而且更加凸显客家人的朴实和淳朴。
建筑结构美学客家围龙屋建筑的结构紧凑有序,讲究实用性,具有防盗和防火等功能,散见于客家的土地上。
其建筑材料以石、砖、木料为主,有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化改造版也存在。
这些材料之所以能够在建筑结构上发挥出较大的作用,是因为它们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承载力,这也决定了客家围龙屋建筑的稳健性和建筑品质。
艺术美学客家围龙屋的装饰往往融入了许多手工艺品,如刻花门窗、雕花梁柱、浮雕墙壁等,工艺品的品质至高无上。
客家人讲究精雕细磨,在雕花的柱子、门前的神兽、窗花的线条等日常装饰上也表现出了这种手工艺的美妙。
客家围龙屋美学的意义客家围龙屋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在美学方面,客家围龙屋文化的独特魅力,不仅代表了一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美学,在文化交流、增进世界美学认知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客家围龙屋美学也为我们展现了原始社会时期人们探寻生存之美的智慧和艺术触觉,饱含了历史的文化积淀,更为我们和未来的后代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结语美是一种特殊的方式去体验世界,客家围龙屋就是这种不可替代的体验方式之一。
围龙屋——粤东客家民居建筑的一朵奇葩
0I ) 0 是 建 筑 装 饰 的一 部 分 .而 当 它 成 为 一 个 个 体 符 号 时 ,它 自身 又 建 筑 : 学者论 坛 ,2 I(8
具备了多重使命 . 无论是历史 . 还是装饰 、 色彩 、 结构等一切外
开 拓 了 广 大 的 社会 区域 . 造 了 自 己独 特 的 文化 传统 从 而 成 为 创 同 时又 有 鲜 明 的个 性 色 彩 ,因而 成 为具 有 民 系色 彩 和 地 域 特 征
的一 种 独 特 文 化 。 围 龙屋 是 客 家祖 先 在 漫 长 的历 史 长 河 里 进 行
劳动创造的物质文化遗存 。 客 家 围 龙屋 是 客 家人 将 中原 传 统 文 化 与 当地 自然 环 境 完美
实 习编 辑 :张 雪
一
5 6—— 建筑艺术
客 家 古 村 落桥 溪 村
不会产 生危害 .不污染环境 .又可再 回归到大 自然。客家人居 圆 形 。
于 山 区 ,取 材 便 利 ,这 就 为他 们 建 筑 房 屋 创 造 了 非 常 有 利 的 条 围 龙屋 的 整体 . 之所 以采 用 “ 圆形 ” 一 是 古 人 .
汉 民 族 的 一 支 人 口众 多 、分 布 甚 广 、英 才 辈 出 的特 殊 民系 。 南 迁 的移 民 大 多 为 当 时 的 宗 室 贵 族 、人 文 学 者 ,他 们 都
客 主 沙 生 有 较 高 的 社 会 地 位 、 文化 水 平 和经 济 实 力 。 他 们 同 当 地 的 原 居 结 合 的产 物 。 家 传 统 民居 的建 筑 材 料 . 要 是 木 材 、 石 、 民 不 断 相 融 、沟 通 相 互 学 习 ,使 客 家 人 形 成 了 既 有 汉 族 特 色 土 、石 灰 、黄 糖 和 糯 米 浆 等 。这 些 天 然 的 材 料 透 气 性 好 ,对 人
从围龙屋看客家建筑文化
从围龙屋看客家建筑文化——以广东梅州为例政法1204 赵双选121070220摘要:围龙屋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形式,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
而梅州作为世界客都,围龙屋则更有代表性。
本文试图从围龙屋的整体布局,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以及合族聚居性这五个方面来分析客家的建筑文化。
关键字:围龙屋客家文化客家民居建筑的风格和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变化,有圆寨、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等。
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围龙屋。
梅州客家围龙屋共有2万多个,其中,价值最高、规模最大的客家围龙屋主要分布在梅县、梅江区、大埔县和兴宁市,比如梅县的仁厚温公祠和万秋楼,梅江区的承德楼,大埔县的张弼士故居和花萼楼等等。
围龙屋的客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的整体布局围龙屋前半部为半月形池塘,后半部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
两个半部的接合部位由一长方形空地隔开,空地用三合土夯实铺平,叫“禾坪”(或叫地堂),是居民活动或晾晒的场所。
“禾坪”与池塘的连接处,用石灰、小石砌起一堵或高或矮的石墙,矮的叫“墙埂”,高的叫“照墙”。
半月形的池塘主要用来放养鱼虾、浇灌菜地和蓄水防旱、防火,它既是天然的肥料仓库,也是污水自然净化池。
后半部的房舍建筑,正中为方形主体建筑。
有“三栋二横”,一围层;有“三栋四横”,二围层。
最小的围龙屋的建筑面积也在上千平方米,大的则上万平方米。
有的大围龙屋居住着上百户人家,几百口人。
普遍为“三栋二横”一围屋居多。
三栋二横围龙屋,有上、中、下三厅,各厅之间均有一口天井,并用木制屏风隔开,屏风按需要可开可闭。
厅堂左右有南北厅、上下廊厕、花厅、厢房、书斋、客厅,居室等,错落有致,主次分明。
建筑结构前低后高,这样就有利于采光、通风、排水、排污。
正屋——横屋外层便是半月形的围屋层,有的是一围层,有的二围层,围龙屋由此而得名。
弧形的围屋间,拱卫着正屋,形成一道防御屏障,围屋间窗户一般不大,是天然的瞭望孔、射击孔,便于用弓箭、土枪、土炮等武嚣抗击来攻之敌。
关于客家围龙屋文化的美学解析
关于客家围龙屋文化的美学解析客家围龙屋是客家人民居住的主要形式之一,围龙屋建筑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
围龙屋建筑的美学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平面布局美学围龙屋平面布局呈现出“一环多龙,龙交龙转”的特点,使其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一环多龙是指以一条环形走廊将房间围绕成一个圆形,走廊中央是一个中庭,四周分布着许多龙房。
龙交龙转则是指房间之间的连通方式,通过穿堂、转角、遮窗等构成互通的迴路。
这种建筑平面布局使得每个房间独立、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也成为围龙屋建筑品质上的重要表现形式。
二、雕刻美学围龙屋除了平面布局的美学价值外,其外观的雕刻也承载着非常丰富的美学价值。
围龙屋采用木结构、砖瓦建造,外立面使用了石雕、木雕、泥塑等多种技法,形成了精美细致的建筑形象。
龙、凤、麒麟、花鸟等图案经过传统技法的表达,形成了浓郁的客家山乡文化风格,展现了客家人民的美学情感和振奋民族精神。
三、色彩美学围龙屋的色彩也承载着美学价值,色调以黄、红、灰、绿为主,色彩丰富、明暗调和,色彩运用也具有一定的规则性。
黄色象征着土地,红色象征着热情,灰色象征着平静,绿色则象征着生机。
这些色彩的运用呼应了客家人民的地域文化和情感需求,充分表现了客家围龙屋建筑在美学上的高度品质。
四、空间美学围龙屋独特的空间结构也具有浓厚的美学价值。
受制于材料和施工的限制,房屋内部的空间结构通常是低矮而分散的,但通过特定的布局和装饰手法,使得房屋内部形成了协调和谐、井然有序的空间感受。
围龙屋空间呈现的对称设计、互通变化等特点,不仅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审美风格,同时也表现了客家人民在精神上的自深固根和天人合一的理念。
以上述四方面的美学价值,可以看出客家围龙屋建筑是中国南方传统建筑的瑰宝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价值理念,具有广泛的民族工艺、建筑、历史和社会价值。
客家围屋:全世界最温暖的“城堡”
客家围屋:全世界最温暖的“城堡”曾经泥砖土瓦的围屋围住了一大家子的温暖,现在的围城却因为一扇门隔断出了一个个世界,真正阻隔人心的,不是钢筋水泥,而是越来越冷淡的人情。
围围转转围出一方温暖文/物道“客家围有多美,何不来山村走一回,你看那石雕的狮子四方的围……”这首《山村客家围》,曾经在有围屋的地方四处传唱,成了一道独特又鲜明的风景线,也是联系着万千客家人情感的无形的线。
客家围屋又称为围龙屋,是汉族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
住在围屋里的人,都称自己是“客家人” ,过着一种聚族而居的生活。
“一进三厅两厢一围”的主体结构,使一间围龙屋成为一座巨大堡垒,形成一个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社会小群体。
逢年过节,男女老少齐集正屋上厅祭拜祖宗,在正中大门前的禾坪上舞龙舞狮,敲锣打鼓尽情欢乐,呈现出一派喜悦、祥和景象。
真正围成客家围屋的环线,那是一道看不见的围墙,比水泥砂砾还坚固的,是客家人割也割不断的血脉亲情。
缓步走在田野阡陌间,一座座记载着岁月沧桑的古屋临田而建,傍稻而立。
逐间屋子打量过去,就像在探望着一个个年迈的老人。
有些围楼,仿佛堡垒般用自己的高墙和厚垒,庇佑了几代人的安宁;还有些围楼,雕龙画凤、雅致古朴,散发着文雅气息。
阳光在斑驳的墙上映射出的金色光芒,就像是海市蜃楼般折射出昔日的奢华和过去的峥嵘岁月。
山转水移,春秋更迭,一代代客家人在围屋繁衍生息;喜怒哀乐,岁月悲欢,一个个故事在围屋上演。
尽管历史不断更替,但在围屋里面,早已被凝固成永恒。
于是,指尖触摸过围屋的泥土墙壁,我们仿佛碰到了客家历史炽热的体温;深入其中,捡拾散落在高墙厚壁上的岁月残片,我们拼成了客家近千年的历史轨迹。
__________微信:823721174邮箱:******************。
客家围屋建筑特征及其传统文化特色诠释
客家围屋建筑特征及其传统文化特色诠释客家围屋建筑特征及其传统文化特色诠释1 引言客家xxxx围屋,又名土楼,或者围龙屋。
它独具特色,是中国建筑史上一朵绚烂的奇葩,在世界建筑之林也有一席之地,因而享有"世界建筑文化遗产"之美誉。
然而,随着"水泥森林"时代的来临,建筑设计雷同,千城一面,特色消亡,客家围屋,也难逃劫难。
因此,围屋建筑的传统文化保护问题迫在眉睫。
2 客家围屋建筑的特征2.1 功能的防御性客家土楼(围屋)有着极为强劲的防御功能。
表现为在两个方面:一是土墙墙体厚实,二是折射出中国传统的住宅内向凝聚性的特征。
旧时的客家先民,不同姓氏存在矛盾和纷争,冲突不断;土著居民的侵袭,也是常有之事;而且明朝中期以降,东洋倭寇的侵扰时有发生。
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客家人将其住宅建成防御性强的、易守难攻的建筑形式。
围屋,对外设有作战窗口,对内设有粮仓水井等生活必需品,能够保证战时屋内人们的基本生存问题。
所以,"敌人久攻不下"、"大楼安然无恙"成为客家后裔永续流传的佳话。
2.2 建造的经济性客家人的居所多为闭塞的山区,交通不便,运输建筑材料艰难,就地取材是最经济实惠的选择。
譬如,闽南客家建筑的主要材料是黄土和砂土。
其黄土主要从山上获取,不会破坏有限耕地的土壤。
即使旧楼重建,墙土亦可再次利用,或把墙土堆放沤肥作为农作物的养料。
这与当下资源节约型社会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如出一辙。
客家人一般在农闲时节建房,这样既有充足的时间也有大量人力参与其中,土楼建造技术较简单,不需要特殊的施工设备,大大降低了建筑成本。
2.3 建筑的坚固性在客家建筑中坚固性最好的要数圆形土楼,因为圆筒状结构使其很好的分配楼房的承载量。
加之外墙底部最厚,保证其基底稳定。
房屋墙体稍向内倾斜,使得房屋有一个向心力。
土墙内部放有木条、竹片、糯米,可加大墙体的柔韧性和拉伸度。
品读梅州客家围龙屋
品读梅州客家围龙屋一次偶然的机缘,我走近了广东梅州的客家围龙屋,品读了客家人那独树一帜的民居——围龙屋的别样景致,仿佛进入了一个幽异奇幻的绝妙世界,真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客家围龙屋,真是一本大书,古朴、厚重、隽永。
围龙屋整体呈圆形,犹如阴阳两仪的太极图,寓有天圆地方之意。
有一部分围龙屋,出于防御的需要,在外横屋前后建碉楼,碉楼往往高出堂屋一层,故又称之为“四角楼”。
围龙屋的主体是堂屋。
所谓堂屋,即中轴建筑为方形厅堂,最少的为二堂,一般三堂,堂与堂之间以天井相隔,上敞堂为祖公堂,中堂为议事厅,下敞堂进深小,呈长方形,为门厅。
堂屋两边有衬祠,一般以巷径隔出明间、次间、梢间和尽间。
堂屋两侧为横屋,后面建半月形的围屋连结横屋,半月形内为花头。
有二横一围龙,四横二围,最大规模的为十横五围龙。
围龙式围屋围数的多少,取决于家族的发展状况和地形位置等因素,一般在初建时仅一围,以后不断增加。
一间围龙屋就是一座客家人的巨大堡垒,屋内分别建有多间卧室、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厕所、仓库等生活设施,形成一个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社会小群体。
客家围龙屋建筑的初衷,正是“聚族于此”!围龙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既有古代宫廷的神韵和江南园林的风格,又蕴含着浓厚的文化色彩。
每个围龙屋不论规模大小,都设有神屋或厅堂供奉祭拜祖先牌位,以表客家人“崇祖念本”之意。
它包涵了中国的传统礼制、伦理道德和风水意识,充分体现了客家民系居住文化非同寻常的美学追求,也由此成就了客家历史文化的缩影。
由于在迁徙历史上常受异族压迫,客家人大多崇文尚武,在围龙屋的设计中,天井多用作读书习武之所,并在窗匾、瓦檐、梁栋、廊墙、屏门之上雕以壁画、彩绘、雕刻等巧夺天工的装饰艺术。
客家建筑在选址上,还讲究天人合一,重视风水地理。
房址一般选在走势雄伟、结基丰满的山岭之下,以皇族推崇的座北向南走向为佳,周围自然环境要有溪流环绕,水势回环,门前大多挖有池塘。
气势非凡的山脉与门前的一池碧波,蕴含宅基阴阳平衡之意。
龙南客家围屋观后感
龙南客家围屋观后感
龙南客家围屋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客家围屋,我有幸参观了这座古老的建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龙南客家围屋的建筑风格非常独特。
围屋是客家人的传统住宅,由四合院式的建筑组成,四周围着高墙,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这种建筑风格不仅能够提供良好的隐私和安全性,还能够有效地抵御外界的恶劣天气和敌人的入侵。
在围屋内部,我看到了精美的木雕和石雕,这些雕刻艺术品展示了客家人的智慧和勤劳。
其次,龙南客家围屋的历史文化价值非常丰富。
这座围屋建于明代,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在围屋内部,我看到了许多古老的家具和器物,这些物品展示了客家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我还了解到,客家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群体,他们勤劳、坚韧,对于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参观龙南客家围屋,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客家人的历史和文化。
最后,龙南客家围屋给我带来了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围屋内部有一个美丽的庭院,庭院中有一棵古树,树下有一张石桌和几把石凳。
我坐在石凳上,感受到了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氛围。
这里没有喧嚣和拥挤,只有静谧和平和。
在这个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来到龙南客家围屋,我感受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总的来说,参观龙南客家围屋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这座古老的建筑展示了客家人的智慧和勤劳,传承了客家人的历史和文化。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宁静和放松,也更加了解了客家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龙南客家围屋,感受这里的独特魅力。
带您走进充满记忆的建筑——客家围龙屋
带您走进充满记忆的建筑——客家围龙屋围龙屋和客家的传统民居,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历史,曾与自然和谐相衬,散发古老的人文气息。
而今,终被打乱生活境况,只留下破败景象和恪守客家传统的老人们在苦苦支撑。
当这一切瓦解消失,那份最真挚的情感和客家人饮水思源、慎终思远的记忆也终将逝去。
客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支为逐梦而不懈努力追求的族群。
千百年来,客家先民筚路蓝缕,辗转迁徙,凭着自身的勤劳智慧和团结奋进的精神,在中华大地及世界各地拓荒开埠、建基立业,也为粤赣闽的开发建设和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在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中,客家传统民居建筑独具特色,是中华建筑的一朵奇葩。
其中梅州地区的客家围龙屋更是极具代表,围龙屋和传统民居融科学、实用、艺术性于一身,凝聚了客家文化历史内涵,也成为了客家广大民众的精神家园。
同时也为世人留下了观照客家社会结构、生活方式、风情习俗的宝贵遗产,不失为南粤大地上闻名遐迩的独特人文景观。
梅州是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也是客家传统文化,客家传统建筑存世最多、分布最密集、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
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
围龙屋和传统民居,更是隐含了深厚的文化精神,包涵了客家人团结互助、敬老尊贤、礼貌文明、知书达理的传统美德,原始住宅风格的传承,及传统的宗族观念、村落和民居群之间的交流。
蕴含着巨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被誉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千百年来讲述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光辉璀璨的客家文化。
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广东首个宜居城乡示范城市、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美誉。
素有世界客都、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等之称。
同时,梅州倡办教育历史悠久,梅州书院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北宋年间。
历来文风鼎盛、英才辈出。
客家人的土木堡垒——走近梅州围龙屋
客家⼈的⼟⽊堡垒——⾛近梅州围龙屋梅州围龙屋是⼀种富有浓郁客家风格特⾊的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中国⼴东省梅州市内,以及福建省和⼴西省北部部分地区,历史悠久。
梅州围龙屋始于唐宋,盛⾏于明清。
在两晋⾄唐宋时期,因战乱饥荒等原因,黄河流域的中原汉⼈被迫南迁,历经五次⼤迁移,先后流落南⽅,迁于⼭区或丘陵地带。
当地官员将这些移民的户籍⽴为“客籍”、“客家”,这正是客家⼈称谓的由来。
为了防范外敌和野兽的侵扰,客家⼈选择了聚族⽽居,于是形成了围龙屋、⾛马楼、五凤楼、⼠围楼、四⾓楼等民居建筑形式。
其中,围龙屋存世量最多、最为著名,是客家建筑⽂化的集中体现。
围龙屋多选择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来进⾏建造,整座屋宇跨在⼭坡与平地之间,形成前低后⾼、两边低中间⾼的双拱曲线。
屋宇层层叠叠,从屋后最⾼处向前看,是⼀⽚开阔的前景。
从⾼处向下看,前⾯是⼀⽅半⽉形池塘,也叫作“风⽔塘”,后⾯是弧形的围龙屋,两个半圆相合,包围了正屋,形成⼀个近似圆形的整体。
这前后两部分之间,隔着⼀块长⽅形的空地,叫“⽲坪”,也叫“地堂”,是居民⽇常活动和晾晒的场所。
“风⽔塘”主要⽤于养殖鱼虾和蓄⽔,所蓄之⽔还可以⽤来浇灌菜地和防范⽕灾。
后⾯的围屋借助地势,设计成前低后⾼的形式,更利于采光、通风和排⽔,设计得⼗分巧妙。
正中的主体建筑是堂屋,以堂屋为中⼼的中轴线上分布着上、中、下三堂。
上堂主要为祭祀场所,⽤来祭拜祖先;中堂为议事、宴会等族⼈处理重⼤事项的公共场所;下堂为婚丧礼仪时,摆放乐师和轿夫席位的场地。
上堂与中堂、中堂与下堂之间左右两厅,为“南北厅”,也称为“⼗字厅”,是公共会客厅。
在三堂两侧还分布着正房、花厅、横屋等建筑,建筑之间围成天井,之间有⾛廊相连,布局得错落有致,主次分明。
堂屋和横屋的外层便是弧形的围屋层,宛如⼀条巨龙,也叫作“围龙”。
围屋在建造时将窗户设计得⽐较⼩,可以⽤来瞭望和射击,以此拱卫着正屋。
当有来犯之敌时,围屋层就形成了⼀道坚固的防御屏障。
客家围屋_精品文档
客家围屋客家围屋:守护历史与文化的建筑瑰宝引言:客家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客家围屋作为客家人生活的象征和重要遗产,更是体现了客家人民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介绍客家围屋的定义、历史发展、建筑特点以及对于客家文化的重要意义,并探讨其对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客家围屋的定义和历史发展1. 定义:客家围屋,又称“围龙屋”、“土楼”,是客家人民的特色民居,多分布在福建、广东、江西、台湾等地。
其特点是建筑坚固、形制独特且风格各异。
2. 历史发展:客家围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但真正发展壮大是在明清时期。
随着客家人的迁徙和居住环境的改变,客家围屋逐渐形成了现代的模样。
二、客家围屋的建筑特点1. 坚固耐久:客家围屋由厚实的土坯、石头和木料建造而成,其独特的结构设计使得围屋能够经受住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
2. 独特造型:客家围屋的外形各具特色,常见的有圆形、方形、圆形方块相结合等多种形式。
其中,以土楼最为著名,它呈现出壮丽、庄重的气势。
3. 多功能性:客家围屋不仅仅是居住的地方,还是客家人交流、聚会、联络感情的重要场所。
围屋内部的布置非常注重实用性,在坚固的结构中融入了多功能的使用。
三、客家围屋对于客家文化的重要意义1. 传承和展示客家文化:客家围屋是客家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它体现了客家人民勤劳、朴实和深厚的家族观念。
作为文化符号,围屋不仅传达了客家人的团结精神,还展示了客家独特的礼俗和价值观。
2. 弘扬地方特色:客家围屋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充分展示了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传统,对于丰富和保护地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3. 增加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客家围屋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具有很高的文化旅游价值。
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希望在围屋中亲身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这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四、客家围屋对于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1. 促进旅游业发展:客家围屋成为了各地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客家围龙屋简介
围龙屋简介
客家民居建筑的风格和形式,在不同的历史 时期和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变化,有圆寨、围龙 屋、走马楼、四角楼等。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围龙屋。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 民居建筑,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 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 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 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 的五大特色之一。
半月形围楼
城堡式围楼:深圳坪山曾氏大 万世
广东饶平八角形围楼
始兴太平曾氏万福攸崇楼 (碉楼)
饶平饶洋蓝氏泰华楼(椭圆楼)
梅县城北李氏联辉楼(中西合 璧式围楼)
梅县白宫丘氏大夫第(杠式楼)
围龙屋的文化内涵
• 围龙屋有着奇特结构和合理布局的围龙屋既有古 代宫廷的神韵,又有江南园林的风格,同时蕴含 着浓厚的文化色彩。
大埔湖寮蓝氏绳武楼(方楼)
形式各样的围龙屋
• 圆形围楼:圆形围楼犹如“天上掉下来的飞碟, 地下冒出来的蘑菇”,真可谓鬼斧神工。这种环 形的土楼,也有人称之为“寨”。圆形的布局、 高大宏伟的气势,堪称世界民居奇观。圆形土楼 内部结构有通廊式和单元式两种。土楼的直径由 几十米至上百米不等。圆形土楼与方形土楼一样, 分布在与闽西邻近的粤东大埔、饶平、蕉岭、丰 顺一带,土楼内房舍结构多为单元住房。
• 儒敬佛和崇文尚武 :客家祖先居华夏文化发祥地的中原,其道德
观念历代王朝所尊崇的儒家思想的影响。
• 水讲究与建屋习俗 :汉族人历来重视民居的风水地理,客家人更
秉承了这一传统。客家风水讲究要包括“龙、局、水”三பைடு நூலகம்素。
2013-5-13
围龙屋的布局
尽管规模大小不尽 相同,但每座围龙 屋的基本设施都是 很完善的,主要包 括:大门、排水沟、 游廊、天井、巷道、 正堂、正屋、花厅、 花阶、围屋、杂屋、 厕所、畜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围龙屋,品味客家文化
中国梅州素以“世界客都”闻名,早在1994年就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它的民居中以围龙屋最为著名。
梅州市于2009年4月14日正式开始启动客家围龙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力争把客家围龙屋打造成世界级的文化品牌。
一方面,这将会成为梅州走向世界的通行证,另一方面,也为发展弘扬客家文化找到一个突破口。
来到梅州,了解梅州文化,体验客家风情,那么一定要好好地感受一下客家围龙屋!可是客家围龙屋到底具有怎样的文化魅力,到底具有怎样的吸引力!让我们一同以梅州地区的围龙屋为例领略客家风情。
了解客家民居——围龙屋,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居住在这古老民居建筑中的
人们——客家人。
客家作为中华
民族大家庭重要的一员,是一个
具有显著特性的汉族民系,也是
汉族中在世界上范围最广阔的,
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
客家人
以自己的勤劳智慧,融合中原文
化,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
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
的技艺,选择丘陵或斜坡地段建
造,建筑了围龙屋,用独特的方
式反映了中国传统的礼制和等
级观念,以及客家人古老的宗教
信仰和客家精神。
围龙屋始于南宋,盛于明清。
它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
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栏杆式”和云南的“一
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
它,首先必须是一个家,一个能为客家人防风避雨、防御外敌及野兽袭击而安置的家,安土重迁的中原文化成就了它悠久的历史;但是,它更像是一个艺术品,凝固的艺术,它曾记载过一段怎样的历史呢,它又曾哼唱过怎样的一段史歌呢,本是异地人为扎根求生存繁衍的保家之举,却在历史上留下一道永远的印记,留给我们,留给后世,如此珍贵的礼物。
走进围龙屋,品味客家文化,走进一段历经沧桑岁月却越发醇香的历史。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围龙屋的整体布局,体验客家围龙屋的建筑艺术美。
围龙屋分两种,一种是全围,这种多数为圆型土楼和方型土楼,多分布在福建闽西地区和梅州市大浦
附近。
还有一种是半月型
的围龙屋,是由堂屋衍生
而来。
此种围龙屋多分布
在梅县地区。
而梅州大多数的围龙
屋也都是半月形的围龙
屋,与围龙屋大门前的半
圆形水塘正好组成一个正
圆,距今一般都有200—
300年乃至500—600年历
史,其中,最出名的当数
梅州大埔县毗邻福建的大
东镇花萼楼。
客家围龙屋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
无论大小的围龙屋,大门前必有一处“禾坪”和一个半月型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其他活动,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抗旱、调节气候等作用。
围龙屋左右两厢俗称横屋,在左右横屋尽头,筑起圆墙型的屋,把正屋包围起来,正中一间为“龙厅”,故名“围龙”屋。
它在构造上很讲究对称,由此可看出,其深深植根的中原文化。
可又不拘泥于中原文化,而
是在中原贵族大院屋型原有
的传统风格上大胆创新,形
成独特的客家文化。
客家围龙屋建筑前的半
月形水塘在建造之初,有上
面所谈到的蓄水、养鱼、防
火、抗旱、调节气候等的考
虑,但究其根本,究其最初
起点,是为了增加住宅的聚
气能力,以补山区“水”之
不足,“水”情结应该是最初
的、最基础的文化基奠。
这
也使我们看到早期的阴阳五
行理论中的风水学说对客家围龙屋建造的影响之深。
此外,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客家围龙屋古色古香的宗教信仰。
半圆形的池塘和半圆形的围屋构成一体,这种建筑特征象征着古代“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梅州客家人有较强的宗教信仰,聚族而居,围屋而住,体现了客家人的团结互助、敬祖睦宗的优良传统。
围龙屋内的祠堂作为祖先灵魂的栖息之所,无论大小事,如,逢年过节、新添男丁等,都要到祠堂内祭祖,祈求祖先保佑。
屋内住户按辈分高低及尊卑来分配房间,其建筑中心位置都安排放祖宗牌位,供后人拜祭,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客家人这种传统家族伦理
思想。
梅州客家围龙屋还集中体现了客家精神。
那么围龙屋传达出来的客家精神到底有哪些呢?具体又从哪里可以品味出来呢?
从围龙屋精妙的布局与悠久的历史上体现了客家先辈成熟的建筑工艺水平以及对中原文化的深入渗透;从同族人们围屋而居,聚族而住,体现了客家人团结挚诚、和睦相处的精神;从围龙屋中宗祠的设置与作用,可以看出客家人敬祖睦宗的精神。
而客家精神又集中体现在爱国爱民,反压迫反侵略:勤劳刻苦,努力开拓;勇敢无畏,富革命精神:挚诚团结,敬祖睦宗;礼貌文明,知书达理;不亢不卑,平等待人等精神上,无疑,围龙屋所体现的精神是与客家精神相吻合的。
但这无处不体现客家文化精神的围龙屋却也面临着挑战!
梅州地区的一些围龙屋,虽然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会聚在一起供奉、祭祀祖先,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很多人们搬进了新式的楼房,围龙屋内出现了很多闲置的房间,甚至围屋内的很多房间被人们用来放置杂物、圈养家禽等,有些地方甚至因严重的破坏或者缺少必要的修缮,已经开始或者已经变得破烂不堪。
这既不能很好地开发客家围龙屋的旅游资源,又不能起到很好地宣传客家文化精神的作用。
这些对当地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资源闲置产生的浪费,而从更深远的意义上来说,既不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也不利于完善整个中
华文化精神体系。
而客家围龙屋作为研究历史、真实挖掘出历史的第一手材料,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那么该如何保护客家围龙屋,传承客家文化?无疑成为梅州文化建设、发展旅游的重要课题!
第一,保护好民居的意识应该首先灌溉给民居的最直接的使用者。
应该改变当地人对围龙屋的看法,使当地人自觉对围屋进行保护。
而客家围龙屋不仅属于客家人,也不仅属于当地人,它是属于世界的,保护客家围龙屋,不仅是保护客家人的家园,也是为世界作出了一份应有的贡献。
向当地群众大力宣传围龙屋所体现的历史价值,以及保护好围龙屋所带来的旅游价值,保护的策略首先应该得到群众的认可,加深人们对维护围龙屋的重视程度;
第二,改善加强旅游管理体制,制定适度且合理的开发围龙屋的策略,深入挖掘旅游文化的魅力;
第三,在不改变围龙屋原始风貌的基础上,一定程度对破坏比较严重的地方加以修缮,使威龙屋得到有效持久的保护;
第四,基于围龙屋作为一种民居,打造围龙屋成为旅游地的前提必须是在不妨碍当地人日常生活下进行的。
走进客家围龙屋,品味客家文化,它带给你我的绝非只是一次视觉上的震撼,还有那对历史的思索,对文化精神的呼唤。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古朴、厚重、隽永的它!
参考文献:
《客家文化之魅力围龙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