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在北固山写下的词
辛弃疾在北固山写下的词《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注释】1.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2.北固亭:在镇江市东北北固山上,面临长江,又名北顾亭。
3.千古江山:历史悠久的大好河山。
4.觅:寻找。
5.孙仲谋: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帝,曾建都京口。
6.舞榭歌台:歌舞的台榭。
7.榭:台上的屋子。
8.风流:杰出、有影响的意思。
此指英雄业绩及其遗风影响。
9.寻常巷陌:普通街道。
10.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其先祖由彭城移居京口。
刘裕在京口起兵,平定桓玄叛乱,北伐灭南燕后秦,后推翻东晋,自立为帝。
11.金戈铁马:形容队伍雄壮。
12.金戈:金属长枪。
13.铁马:披铁甲的战马。
14.“元嘉”三句: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据《宋书·王玄谟》载,刘义隆听了王玄谟陈述北伐之策,便“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于是元嘉年间命王玄谟草率北伐,失败,北魏军队追至长江边,声言渡江,使刘宋都城震恐。
刘义隆曾写诗云:“惆怅惧迁逝,北顾涕交流。
”(见《宋书·索虏传》)元嘉:刘裕之子宋文帝刘义隆年号(424-453)。
15.草草:草率马虎。
16.封狼居胥:北伐立功的意思。
狼居胥,山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而还。
封山,筑土为坛,祭山神以纪念胜利。
17.赢得:落得。
18.仓皇北顾: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惊惶失色。
19.“四十三年”三句:从1162年辛弃疾归南宋到1205年,正好43年。
1162年辛弃疾投归南宋,途经扬州,曾眼见金兵在扬州一带烧杀的战火。
烽火,本指边防有外敌入侵时点燃的报警之火,此指金兵烧杀的战火。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1140--1207), 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 山东历城人。 爱国诗人, 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山东历城人。其 词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为主, 豪放为主 词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 接近,世称“苏辛” 其词无论数量、 接近,世称“苏辛”。其词无论数量、 质量,皆冠两宋。人称“人中之杰, 质量,皆冠两宋。人称“人中之杰,词 中之龙” 中之龙”。 辛词充满了誓复中原的爱国思想感情著 稼轩词》 又名《稼轩长短句》 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 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 表现了 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 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 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 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 可奈何的心情; 可奈何的心情; 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 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 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酒阑:酒尽. 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问: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高层。沉迷享乐,不顾国事。 高层。沉迷享乐,不顾国事。
B.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抒情言志,
或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讴歌和赞美, 或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讴歌和赞美, 或表达对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进取和追求, 或表达对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进取和追求, 或表达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慨叹。 或表达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慨叹。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易水 黄金台上意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全文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全文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一首描写历史荣光与时光流转的诗歌佳作。
这首词通过对北固亭的怀古之情,展现了诗人对旧时宏伟盛景和往事的怀念之情。
词开始,辛弃疾通过对北固亭的描绘,将读者带回了古代的极盛时期。
诗中描述了北固亭的雄伟壮丽,以及曾经在那里畅游的文人墨客。
这里曾是人物辈出、才华横溢的地方,是塞北文化的璀璨聚集地。
通过描绘北固亭的昔日辉煌,辛弃疾唤起了读者对历史辉煌的共鸣和向往。
接下来,辛弃疾将目光转向了如今的北固亭。
他描述了北固亭的变迁和沧桑,墙垣倾倒、山水路径荒凉,当初繁华的景象已不再存在。
在这种变迁中,他流露出对逝去的岁月和兴盛时期的遗憾之情。
辛弃疾以独到的笔触勾勒出北固亭的荒凉景象,使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消逝。
然而,尽管北固亭沧桑了,辛弃疾却希望它能够重焕昔日的辉煌。
他表达了对北固亭的期待和祝福,同时也表达出对自己人生处境的思考。
他希望北固亭能够再次拥有昔日的荣光,也希望自己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辉煌的成就。
最后,辛弃疾紧接着表达了他个人对历史的感慨和自身不得志的忧伤。
在那个曾经辉煌的年代里,他感到自己在时代的长河中显得渺小和微不足道。
他感慨万分地说:“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几句反映了他在人生旅程中的不甘和不平,对功名成就的热望和失落的情绪。
通过《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通过对北固亭的描述,唤起了对历史辉煌的回忆,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人生转折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
他以细腻的词藻和真挚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耐人寻味的艺术世界。
这首词不仅是对北固亭的向往和怀念,更是辛弃疾自身的心路历程和思想探索。
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表达对历史回顾和自我反思的经典之作。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标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唐代文学巨匠白居易的一首诗作,其文采飞扬,意境深远,堪称中国古代诗歌的精华之作。
本文将对该诗进行深入解读,探究其艺术特点、情感内涵以及与历史文化的关联,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不朽的诗篇。
首先,从艺术特点的角度来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具有独特的韵律和音韵美。
白居易巧妙运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结构严谨,句式优美。
诗中的用典和比喻也极具诗意,如“杜陵”、“万古”等,使整首诗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和诗人的感慨之情。
此外,诗人通过描绘京口北固亭的壮美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和情感表达,使诗歌更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其次,从情感内涵的角度来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和流逝时光的深沉思考和无尽怀念之情。
诗中“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欢乐时光的回忆和怀念之情;“万古云霄一何在,杜陵松柏无人识”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和思考。
诗人通过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反思,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深切感叹,以及对美好过往的珍视和怀念之情,从而触动了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
最后,从与历史文化的关联来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将诗人的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历史沧桑的深刻感悟。
京口北固亭作为唐代重要的历史遗迹,见证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衰更替,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大唐盛世和文化辉煌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岁月和流逝时光的无尽怀念。
因此,诗歌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和表达,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综上所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一首具有深刻艺术内涵和情感内涵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诗歌的解读和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历史文化的厚重底蕴,从而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对中国古代诗歌和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是⾟弃疾在镇江的北固亭写下的⼀篇怀古词,上阙⽤了孙权和刘裕抗击北⽅⼊侵者的事迹,暗⽰应像他们⼀样保家卫国。
下阙⽤刘义隆冒进误国暗⽰当今的统治者⼀意孤⾏,不听合理的建议,表明了⾃⼰的坚决抗⾦但反冒进政治⽴场,表达了⾃⼰深深的忧愤之情。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上册语⽂第九课《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课⽂原⽂ 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 ⾟弃疾 千古江⼭,英雄⽆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铁马,⽓吞万⾥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三年,望中犹记,烽⽕扬州路。
可堪回⾸,佛狸祠下,⼀⽚神鸦社⿎。
凭谁问:廉颇⽼矣,尚能饭否?2.部编版⾼⼀上册语⽂第九课《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教案 【教学⽬标】 1、通过⽂本研习,使学⽣理解⽂中⽤典的含义和表达上的作⽤; 2、进⾏诵读,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抗⾦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昏聩⽆能的愤概; 3、通过苏⾟豪放词风的差异⽐较,使学⽣进⼀步了解豪放词的特点。
【重点难点】 1、探讨⽤典的意义; 2、指导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词⼈的情感,感受豪放的词风。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复习。
1、预习课⽂,对照课⽂下注释通读全词做到初步理解并注意以下词语。
风流:这⾥指英雄遗风,即英雄⼈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
⽓吞万⾥:豪⽓简直能吞没万⾥江⼭,形容⽓概⾮凡。
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这⾥引申作草率马虎。
北顾:回头向北望。
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2、阅读⾟弃疾的有关⽣平资料以及创作这⾸词的背景资料。
(材料在课前⼀天下发) 3、检查背诵《念奴娇·⾚壁怀古》。
4、指名学⽣回答:作者在词中描写⾚壁景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 (此设计不仅复习了旧知,还为导⼊新课作了很好的过渡) 明确:⾚壁之景,显得雄伟惊骇,既烘托了当年古战场战⽃之激烈,⼜有⼒地衬托了英雄⼈物。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翻译及赏析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翻译及赏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翻译及赏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翻译及赏析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朝代:宋代作者:辛弃疾原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
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注释⑴南乡子:词牌名。
⑵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⑶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⑷北固楼:即北固亭。
⑸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⑹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⑺年少:年轻。
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兜鍪(dōu móu):指千军万马。
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⑻坐断:坐镇,占据,割据。
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休:停止。
⑼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⑽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⑾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赏析:作者:佚名人在江山雄伟处,形胜依旧,而英雄长往,不免发思古幽之情。
看着滚滚的长江水,一腔豪气奔涌而出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旧历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
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
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韵译江山如画、历经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东吴英雄孙权在此的定都处。
昔日的舞榭歌台、显赫人物,都被风吹雨打化为土。
斜阳照着草和树,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个地方住。
想当年,他骑战马披铁甲,刀枪空中舞,气吞万里如猛虎。
宋文帝草率用兵学黩(dú)武,效法汉将伐匈奴,没能够封山纪功狼居胥,却要仓皇向南逃,时时回头向北顾。
我登上山亭望江北,还记得四十三年前的旧事一幕幕:烽火连天鏖(áo)战苦,扬州一带遭荼(tú)毒。
往事怎忍再回顾?拓跋焘(tāo)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谁能派人来探问:廉颇将军虽年老,还能吃饭吗?注释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 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分类标签: 爱国诗宋词三百首豪放诗怀古诗咏史诗讽刺诗作品赏析【注释】:①作于开禧元年(1205),时在镇江知府任上。
按:嘉泰四年(1204)正月,稼轩在会稽奉诏晋京,随即改调镇江知府。
稼轩于三月到任后,立即投入紧张的备战工作。
京口:即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
北固山下临长江,回岭绝壁,形势险固。
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亭。
此词起笔颇似东坡《大江东去》。
然坡词慷慨其外,超旷其内,犹诗人之词;辛词则临战请缨,全然沉郁悲壮,确乎英雄之词。
词虽通篇用事,然不惟本地风光人物,用来贴切,且善将故实融于生动的描叙之中,更手法多变:或从无觅处立意,或从有迹处落笔,或明用,或暗用,或插入,或自况,故读来浑不觉枯涩乏味。
②“千古”三句:谓千古江山依旧,但英雄如孙仲谋辈已无处寻觅。
孙仲谋:三国时吴国国主孙权字仲谋。
他承父兄基业,曾建都于京口,后迁都建康,仍以京口为重镇,称霸江东,北拒曹操,为一代风流人物。
③“舞榭”三句:谓昔日种种歌舞豪华和英雄业绩,俱被历史的风雨吹洗一尽。
舞榭歌台:即歌舞楼台。
榭(xiè谢):建在高台上的敞屋。
风流:指孙权创业时的雄风壮采。
④“斜阳”三句:人谓斜阳照处,这平凡而荒凉之地,当年刘裕曾经住过。
寻常巷陌:普通的小街小巷。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字寄奴。
刘裕先祖随晋室南渡,世居京口。
刘裕即于京口起事,率兵北伐,一度收复中原大片国土,又削平内战,取晋而称帝,成就一代霸业。
⑤“想当年”三句:言刘裕当年两度挥戈,北伐南燕、后秦时,有气吞万里之势。
⑥“元嘉”三句:言刘义隆草率北伐,意侥幸一战成功,结果大败而回。
永遇乐_京口北固亭怀古
思考: 思考: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 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 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 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 不迅速谋求恢复, 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 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 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 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 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 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 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 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 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
思考: 思考: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 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借此事咏叹近事。 借鉴历史, 借此事咏叹近事。 借鉴历史,伐金 必须作好准备,委婉劝韩 必须作好准备,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 行事。 行事。
功 立 业 , 令 人 仰 慕
思考: 思考: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 寄托了什么情怀? 寄托了什么情怀?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 伟大抱负, 伟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 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上片小结:
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 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 南宋政权的无能, 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 敌救国的热情。 敌救国的热情。
•[译文] [译文]
• 江山依旧, 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 仲谋一样的英雄豪杰。 仲谋一样的英雄豪杰。昔日繁华 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绩风流, 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绩风流, 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 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 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 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 的街巷, 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 想当年,他指挥的金戈铁骑, 住。想当年,他指挥的金戈铁骑, 气吞万里,威猛如虎。 气吞万里,威猛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用廉颇典故
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 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下片小结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 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 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
孙仲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 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 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 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 仲谋处。舞榭 歌台,风流总 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 常巷陌,人道 寄奴曾住。想 当年,金戈铁 马,气吞万里 如虎。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字 寄奴。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 荒僻小街巷,却讨伐桓直,平 定叛乱。 刘裕先灭山东的后燕 ,后灭陕西的后秦,光复洛阳 、长安、煊赫一时。刘裕是在 贫寒、势单力薄的情况下逐渐 壮大的。以京口为基地,削平 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 曾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 以南大片故土,成就了北伐大 业。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用孙权典故
孙权,幼承父兄之 业,胸怀大志。建都京 口(后迁建康),占据 江东。赤壁之战联合刘 备大破曹操,遂使天下 鼎足三分,后又数拒曹 操于江北,使曹操发“ 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 !终为吴侯。
辛弃疾以 “英雄 ” 一词赞颂他,表示自己对 他 这两句表达了 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 惜,也暗指南宋统治者昏 庸无能。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及翻译赏析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及翻译赏析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及翻译赏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注释:⑴南乡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有单调、双调两体。
此词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⑵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⑶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沦陷的中原地区。
⑷北固楼:即北固亭。
⑸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⑹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⑺年少:年轻。
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万兜(dōu)鍪(móu):犹言千军万马。
兜鍪,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⑻坐断:坐镇,占据,割据。
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休:停止。
⑼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⑽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⑾“生子”句: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翻译: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江山,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真是说不清,也道不完,有如这浩渺江水无穷无尽,奔流不还。
遥想当年,那孙权多么英武威严,青年时期就统率着万千健男。
占据住江南百战犹酣。
天下的英雄谁堪配做他的对手?惟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
最新-京口北固亭怀古(优秀7篇)
京口北固亭怀古(优秀7篇)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这里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7篇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相关文章,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京口北固亭怀古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2、过程与方法:提高赏析能力,了解豪放派宋词的风格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提高赏析能力,了解豪放派宋词的风格特点三、教学难点:提高赏析能力,了解豪放派宋词的风格特点四、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教学安排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南宋抗金将领兼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走近这位悲剧英雄,去体会他内心的愁苦与愤懑二、鉴赏这首词(一)从题目入手,整体感知。
永遇乐是词牌子,京口北固亭是地点,怀古表明这是一首怀古词,怀古词是词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伤今之作。
鉴赏这种作品,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要知人明世,也就是了解作者的简历史实,创作诗篇时的背景以便感悟词情。
(二)知人明世,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
辛弃疾,字幼安,他被迫隐退,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
他的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我们今天要学的这一篇就是突出的一首。
辛弃疾64岁,被重新启用,积极作北伐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辛弃疾施展雄才大▼ 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杰作。
2.速读全词,找出词中的关键词。
京口北固亭怀古
2、用刘裕典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向往英雄业绩 表达抗金决心
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名寄奴。史载刘裕曾 两次统帅晋师在京口起兵北伐,先后征讨南 燕和后秦,生擒燕王和秦王,收复洛阳、长 安等地,成就了北伐之功业。后功高震主, 篡晋自立,建立刘宋王朝。
小结上阕
简析: 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 庸无能。全词饱含着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 ▲思抵考抗、、讨昏论庸:无《能南。乡全子词》饱与含《着永爱遇国乐、》卫一国词的有强何烈异感同?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叹雄壮,意境高远。 它与本课《永遇乐》相比,一风格明快,一沉郁顿挫, 同是怀古伤今,都不失为千古绝唱 有没有运用典故?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
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
写 作 的12辛 活0生弃 ,3活写年疾得这,再从不首4次得到2词岁朝被不的到廷当到时6的时朝0候重岁执廷辛用一弃掌的。直疾大重过这已权用着期经的“。间六隐韩,十这居侂1五2期”胄0岁的3间了起年生,,用, 背 任再浙次江被东当路时执安掌抚大史权,的翌韩年侂改胄起任用镇,江任知浙府江。
小结下阕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 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 矣,尚能饭否?
引述历史故事,回忆当年烽火,表明对 北伐抗金的期望,也抒发他雄心不已、 壮志难酬的怨愤。
思考:词中运用到哪些对比?
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 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
刘裕“气吞万里如虎” 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
称佛狸祠。佛狸祠成 为异族侵略者的象征
京口北固亭怀古
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 报国无门的愤慨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 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 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 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 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 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 “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 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虽曰怀古,实寓伤今之意。词人此时以 65岁高龄来到镇江任职,本以为能有所作为, 但发现朝廷毫无北伐复国之意。于是作者深 感失望和气愤。 他登上了北固亭时,联想起历史上这里 的人和事,再回忆自己的经历,并对照自己 的现实处境,更加感到悲愤不平。便以怀古 为名,借用历史典故,把自己的一腔怨气和 怨恨尽情地在这首词中发泄出来。而这种感 情在词的结句体现得尤为集中,所以“凭谁 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集中体现了全 词的主旨。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四十三年”三句,则由今忆昔, 有“美人迟暮”之感。盖四十三年之 前率众南归,其时具有大志,思凭国 力恢复中原,乃今老矣,登亭远望, 山川如故而国事日非,能无感叹!
(刘永济《唐五代两宋恐美人之迟暮。 ( 战国·楚·屈原《离骚》) 害怕楚王变老,来不及治理国家、建功立业 比喻时光易逝,盛年难再
(2010上海) [越调]
平湖乐 尧庙秋社 王恽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 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 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①霹雳:琴名。
“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 诗中的诗句?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化用陶渊明《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 相与还”。陶渊明写的是隐居之乐,曲作者表 达了积极用世的志向和与民同乐的意趣。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析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该诗是杜牧在江南游历时所作,诗人通过对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思念,表达了对过去荣耀的向往和对现实境况的不满。
这首诗描绘了京口北固亭这个历史名胜的壮丽景色,同时抒发了诗人内心对于失去的辉煌和对现实的不满。
首先,诗人通过对京口北固亭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其壮丽的美景。
诗中描写了长江的奔腾和亭子的高耸,给人以壮观的感觉。
诗中的“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船四顾皆茫茫”一句,以极其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整个亭子被云雾环绕的景象,给人以恍若置身仙境的感觉。
通过这些描绘,诗人成功地展现了京口北固亭的美丽景色,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这个地方的壮丽和宏伟。
其次,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表达了对过去荣耀的向往。
诗中提到了吴王夫差和楚王项羽,这是两位古代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
诗中的“夫差碑石今犹在,断齑画船空载酒”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吴王夫差的怀念之情。
夫差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国君,他的一生充满了战争和政治冲突,被誉为东方的拿破仑。
而楚王项羽则是楚汉相争时期的重要人物,他的终结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封建时代的结束。
诗中的“楚江南北断肠处,回舟弄笛楚宫秋”一句,表达了对楚王项羽的思念之情。
通过这些提到历史人物的表达,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思念之情与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加强了诗歌的深情与力量。
最后,在对壮丽景色和历史人物的描绘之上,诗人以自然景色的变迁和历史的转变,表达了对现实境况的不满。
诗中提到了“曾有郎官持节在,数见红颜称好曹”的句子,言之凿凿的表达了壮丽景色与历史人物带给诗人的美好回忆。
而接下来提到的“云峰不改清且深,月槛常明寒未已”则反衬出诗人的不满。
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将美景与自己内心的不满相结合,展现了对于现实环境的不满和对过去的留恋之情。
总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诗通过描绘亭子的壮丽景色、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境况的不满,展现出了杜牧优美的写作风格和深情的内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情境)默写汇编(超详细)
【作品原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xiè,建筑在台上的房屋)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mò,市中街道),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古代的小官),赢(yíng,有余利,获利)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lí,哺乳动物,形状与猫相似,毛皮可制衣物)祠(cí,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白话译文】江山千古依旧,割据的英雄孙仲谋,却已无处寻觅。
无论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
那斜阳中望见的草树,那普通百姓的街巷,人们说寄奴曾经居住。
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多么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
还记得四十三年前,我战斗在硝烟弥漫的扬州路。
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的行宫下,神鸦叫声应和着喧闹的社鼓。
有谁会来寻问,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作品简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
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下片借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理解性背诵】(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的两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入(3分钟)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我们来齐背一遍。
赤壁的惊涛骇浪引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他怀念古人,但是与雄姿英发、年轻有为的周瑜相比,华发早生、壮志难酬的东坡自然会生发无限的感慨。
同是豪放派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中原,但不被统治者重用的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又会借古人抒发何种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赏析辛弃疾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板书)。
常言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诵读”也是赏析诗词常用的一种方法。
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二)、诵读感知,体味风格:(6分钟)
1、学生齐声读一遍。
2、根据学读的情况发现问题当时进行纠正。
可能存在的错误:
(1)、佛(bì误读为fú)狸祠下。
(2)、封/狼居胥,误读为“封狼/居胥”。
狼居胥是山名,封是动词,封山,是在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
3、教师范读一遍。
4、学生再读一遍,体味豪放风格并思考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用典很多)(三)、找典故。
(8分钟)
1、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典故呢?
我们来看标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是词牌名,“京口北固亭怀古”才是题目,大家知道,词往往用它开头的第一句话作题目,单独命题的很少,如这一课中的《声声慢》《扬州慢》《雨霖铃》等,而只要单独命题了,它的主旨就很明确了。
看题目《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在什么地点做些什么?京口北固亭,怀古
(板书:怀古)
2、学生再默读一遍。
结合课后注释,看作者都怀想了哪些古(典故)?
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寻找典故,我并没有笼统地提问“词中引用了哪几个典故”,而是把它细化成以下几个小问题,由浅入深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1、有几个典故?
○2、在文中分别是哪一句话?
○3、它们分别与谁有关?
○4、请分别用一句简练而完整的话来概括这些典故!
3、老师再做总结。
本词中共用了五个典故,它们分别是:
明确:○1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
(孙权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
○2寄奴曾住(刘裕)(刘裕北伐收中原,气势如虎)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刘义隆北伐,因草率而败北)
○4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拓拔焘)(拓拔焘击败宋文帝)
○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廉颇虽老仍不忘国)
(四)分析典故作用,得出作者的观点立场及文章主旨。
(18分钟)
在对辛弃疾这个人进行评价的时候,都说辛弃疾的作品典故用的特多,影响了我们的阅读与理解,其实啊,他把历史故事放在自己的作品中,是要借以表现自己的愿望或感情的。
在这首词中他用了这么多的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与立场呢?
典故
一:孙权。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此句是怀念孙权的。
1、孙权做了什么事值得作者怀念他
2、“舞榭歌台”指什么?
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是何种句式??
4、表现什么情感与立场?
生:因为孙权以一个帝王的身份打败了来自北方侵略他的曹操,确保国土不受侵犯。
“舞榭歌台”体现的是东吴歌舞生平的气象。
又从“无觅英雄孙仲谋处”句可见作者认为如今已没有孙权这样能保证让国家太平的国君了。
表达了对孙权的赞叹,表现他想抗金,收复中原的愿望。
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满,
(板书:赞叹惋惜。
抗金,收复中原)
典故
二:刘裕。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相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句是怀念刘裕的,这个典故所表现的作者的感情与上一个是否一样?
1、刘裕有何表现?
2、试比较刘裕与南宋皇上的不同表现!
3、作者对刘裕的感情如何?
4、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作为一个帝王,刘裕为了恢复中原,率兵北伐,气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
同样是一国之君,可我们的南宋皇帝呢?偏安江南,苟且偷生。
表达了作者对刘裕的赞叹和对统治者的惋惜。
体现了他主张北伐的观点。
(赞叹与惋惜。
抗金北伐。
)
典故三:刘义隆
3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
1、刘义隆是个怎样的人?
2、北伐结果如何?
3、作者对刘义隆北伐持何态度?
4、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刘义隆好大喜功,草草北伐,赢得仓皇北顾。
作者主张打有准备的仗,反对草率北伐。
他借古讽今,其实在劝说宰相不要草率出兵。
(板书:批草率出兵批评)。
典故四:佛狸祠
下六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实际描写了两种场面,想一想这两种场面一样吗?
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场面?
2、“烽火扬州路”指什么?
3、二者对比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师:“烽火扬州路”写四十三年前,扬州一带抵抗金兵,战火纷飞,肯定是惨不忍睹的。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是写现在沦陷区人民安于异族统治,忘了国耻,忘了收复中原。
今昔对照,不堪回首体现了他对国运的担忧之情。
(板书:今昔对照,不堪回首担忧)
典故五: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廉颇的处境如何?
2、作者的处境与廉颇完全一样吗?
3、“凭谁问,---?”的“凭”如何理解?这是一个什么句式?
4、这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悲愤)
师:“凭”是“靠”的意思,全句是一个反问句。
意思是没有人来问。
满怀爱国热情的辛弃疾一心为国效力,可他忠不为用,报国无门。
当年廉颇虽终不被重用,但尚有赵王想起,可如今自己呢?朝廷旱就没有起用的意思了。
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用它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
(五)总结:(3分钟)
分析到这里,就已经知道了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中原,但终不被重用理想无法实现的辛弃疾在词作中用了这么多的典故,是用来“伤今”的。
(板书:伤今)
同时,他也用古人形象声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观点。
至此,分析完了这首词,解决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即辛词是如何运用典故来表达他的理想愿望及主旨的。
下面让学生齐背一遍,来再次感受一下作品中透出的那份豪迈,苍凉与悲壮!
(六)作业: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
(2分钟)
苏轼和辛弃疾在词史上并称为:“苏辛豪放词派”。
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学习,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
讨论后明确: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
+怀古”(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均为托古喻今,借古人酒怀浇心中块垒,还自我之情愫。
不同点:苏词中抒情多直抒胸臆;风格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
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显得含蓄蕴藉,激愤沉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