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神经ppt课件

合集下载

内脏神经 课件ppt

内脏神经 课件ppt

临床应用前景
内脏神经系统疾病的 诊断与治疗
随着对内脏神经系统研究的深入和技 术的进步,内脏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与治疗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目前, 针对不同疾病和症状的内脏神经调控 技术、药物治疗和基因治疗方法已经 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患者 带来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内脏神经与其他系统 的相互作用
详细描写
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其产生和发展与内脏神经的调节有关。 内脏神经的兴奋或抑制可影响心脏和血管的功能,进而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 运作。
内分泌系统疾病
总结词
内脏神经与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对内分泌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症状产生重要影响 。
详细描写
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其发病机制和症状与内脏神经的调节 有关。内脏神经通过影响内分泌腺体的分泌,进而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对疾 病的发病机制和症状产生重要影响。
内脏神经与躯体神经不同,它们不受 意识控制,而是自主地调节人体内部 器官的正常运作。
内脏神经的重要性
坚持生命
内脏神经对坚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和谐各个器 官的功能,确保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
生理反应
心理健康
内脏神经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例如 ,当人处于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时 ,内脏神经会相应地调节身体反应, 影响身体健康。
消化系统疾病
总结词
内脏神经与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可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 功能。
详细描写
消化系统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综合征等,与内脏神 经的特殊调节有关。内脏神经的敏锐化或紊乱可能导致消化 器官的痉挛、疼痛等症状,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心血管系统疾病
总结词
内脏神经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内脏神经【神经科】 ppt课件

内脏神经【神经科】  ppt课件
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腮腺 胸腔脏器,腹腔结肠左曲以上器官
23
骶部 副交感神经
脊髓 S2-4 骶副交感核 组成盆内脏神经 分布到盆腔、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
2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低级中枢部位 神经节位置
节前后纤维长度
分布范围不同
交感神经
T1~TL1~3 L3 椎旁节.椎前节 节前短.节后长 分布范围广泛
上腹下丛、下腹下丛等
26
(二)内脏感觉神经
1.内脏感觉神经的传入途径
周围突 脑神经节
中枢突
周围突 脊神经节
中枢突
脑干孤束核 脊髓后角
内脏---内脏反射(颈动脉窦); 内脏---躯体反射(呼吸调节); 经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内脏感觉。
27
2.内脏感觉神经的特点
1.痛阈高:过度牵拉、膨胀、痉挛刺激产生内脏痛。 2.传导途径分散,内脏痛弥散,定位不准。 3.对牵拉、化学刺激、痉挛缺血刺激较敏感,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椎旁节: 脊柱两旁,19-25个/侧 椎前节: 脊柱前方
椎旁节+节间支 交感干:
脊柱两侧连成的两条链状结构
交通支:白交通支 灰交通支
椎旁节与脊髓相连
9

《内脏神经》PPT课件

《内脏神经》PPT课件
纤维)
分布形式
以神经丛的方式攀附 脏器或血管,由丛再 分支至效应器。
较粗的有髓纤维
以神经干的 形式分布
精品医学
5
(一)交感神经 (sympathetic nerve)
1. 低级中枢:位于 脊髓T1-L2节段 的中间外侧核。
精品医学
6
椎旁神经节
借节间支连成交感干
(每侧19-24个)
(Sympathetic trunk)
交 ② 腰内脏神经--由穿过腰 感 干 神经节的节前纤维,终于腹主
的 A丛和肠系膜下丛内的椎前N
节 后
节,并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分
纤 布至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道及
维 盆腔脏器,且伴血管至下肢。
精品医学
12
4、盆部
有2-3对骶交感神经节和一个奇神经节
节 后
① 灰交通支连接骶、尾神经


分 ② 加入盆丛

器官旁节,器官内节
较长
较窄
精品医学
15
交感神经分布 于头面部、躯 干四肢的血管、 汗腺、立毛肌。 范围较副交感 神经广。
精品医学
16
副交感神经 的低级中枢
动眼神经副交感核 上泌涎核 下泌涎核 迷走神经背核
骶2-4脊髓节段的骶 副交感核
编入第III、VII、 IX、X 对脑神经
节前纤维
编入骶丛
周围部
34
精品医学
35
精品医学
36
精品医学
37
牵涉性痛的机理
精品医学
38
精品医学
39
Visceral nervous system Visceral motor nerv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Vegetative nervous system Preganglionic neuron postganglionic neuron Sympathetic nerve Sympathetic trunk Paravertebral ganglia prevertebral ganglia

人体系统解剖学内脏神经ppt课件

人体系统解剖学内脏神经ppt课件

系 统
中 脑干
内脏感觉中继核(孤束核) 一般内脏运动核(副交感低级中枢:动眼神经副核,
上、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 心血管运动调节中枢(延髓)

呼吸运动调节中枢(延髓、脑桥)
部 间脑 情绪行为、体温摄食、水平衡、心血管、内分泌
生物节律调节中枢
大脑 边缘叶、新皮质内脏功能调节中枢
-4-
一、内脏运动神经
颈上神经节 心丛
胃 腹腔神经节 小肠
-8-
(4)交通支 白交通支 灰交通支
灰交通支
白交通支
脊神经节 后根
腹腔神经节
前根
交感干神经节
-9-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3种去向: 中间外侧核—前根—脊神经干—白交通支—交感干
①终止于相应的椎旁神经节,并交换神经元。 ②在交感干内上行或下行后,终于上方或下方的椎旁神经节。
(2)椎旁神经节(交感干神经节) 节间支
颈部3-4个 胸部10-12个 腰部4个 骶部2-3个 尾部两侧合成1个奇节
-7-
(3)椎前神经节 腹腔神经节 肠系膜上神经节 肠系膜下神经节 主动脉肾神经节
颈中神经节 颈胸神经节
交感干 肺丛
胸神经节
肠系膜上神经节
肠系膜上神经节 腰神经节
腰内脏神经 骶神经节
内脏运动神经又称自主神经系统或植物神经系统。
-3-
内脏神经系统组成概括如下:
交感神经(颈、胸、腰、盆部)
周 围
内脏运动神经
颅部:行于动眼、面神经、舌咽、
副交感神经
迷走神经内 骶部:盆内脏神经


内脏感觉神经
脊神经节 脑神经节 膝神经节、舌咽神经下节、迷走神经下节

神 经

解剖课件-内脏神经PPT

解剖课件-内脏神经PPT

Sympathetic part 交感部
低级中枢 脊髓 T1~L3侧角
交感神经节
Paravertebral ganglia
椎旁节(交感神经节)
Prevertebral ganglia
椎前节
交通支 白交通支
灰交通支
交感神经丛
交感干神经节 每侧19~24个
颈部3~4个 胸部10~12个 腰部约4个 骶部2~3个 尾部1个

内脏神经丛 Visceral plexuses
心丛 Cardiac plexuses
Superficial , below aortic arch
Deep, anterior to bifurcation on trachea
肺丛Pulmonary plexus 腹腔丛Celiac plexus 腹主动脉丛Abdominal
交感干
sympathetic trunk
Prevertebral ganglia 椎前节
Lie anterior to vertebral column and near the arteries for which they are named
Celiac ganglion 腹腔神经节 Aorticorenal ganglion
内脏神经系统
The Visceral Nervous System
The Visceral Nervous System
内脏运动神经 交感神经
Visceral motor nerves
(植物神经、自主神经)
Sympathetic nerves
平滑肌、心肌、腺体
副交感神经
Parasympathetic nerves

《内脏神经》课件

《内脏神经》课件

如胃酸倒流、消化不良等与 内脏神经相关的疾病。
某些神经损伤可以导致神经 性痛,包括内脏神经。
总结
内脏神经系统是人体调节内脏器官功能的关键组成部分,对身体健康至关重 要。
《内脏神经》PPT课件
《内脏神经》PPT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内脏神经系统的奇妙之处,并揭示其在 人体中的重要功能。
背景介绍
了解人体内脏神经系统的发现和发展历史,以及相关研究的重要性。
内脏神经的定义
解释内脏神经是指那些与控制内脏器官相关的神经系统。
内脏神经的功能
自主调节
内脏神经系统控制着自主神经系统的各个方面,如心跳、呼吸和消化。
感知
内脏神经帮助我们感知和适应体内的不同生理状态。
响应
它们使我们能够对内外部刺激做出适当的生理反应。
内脏神经系统的结构
中枢神经系统
脑和脊髓组成了内脏神经系统的中 枢。
自主神经系统
负责控制内脏器官的活动以及体内 的平衡。收 过程。
内脏神经的调节
1
神经冲动传递
神经信号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传递,使
神经递质释放
2
内脏器官产生适当的响应。
化学物质通过突触传递,影响内脏神经系
统的功能。
3
自动调节
内脏神经系统可以自动调节内脏器官的活 动,以保持体内的稳态。
内脏神经的疾病
1 自主神经失调
2 胃肠道疾病
3 神经性痛
一些疾病会影响内脏神经系 统的正常功能,导致自律神 经失调。

内脏神经 PPT课件

内脏神经 PPT课件

腰部 4~5对腰N节
盆部:4对骶N节,1个奇N节
与椎旁节相连的支
1)节间支
2)交通支 白交通支
连于T1-L3各N与
对应的椎旁节之间

灰交通支

连于各脊N与相对

应的椎旁节之间
3)脏支
脏支 白交通支 灰交通支
节间支
(2)椎前节 位于脊柱前方
1)腹腔N节成对 位于腹腔干两侧
2)主动脉肾N节 靠近肾A根部
1.痛阈较高:正常内脏活动无感觉
强烈内脏活动才有感觉
内脏对切割等刺激不敏感 而牵拉、痉挛、缺血、炎症等刺激 可引起剧烈疼痛
迷走 N背核
迷走N
颈部胸腹腔 壁 脏器平心腺 内 节
(2)骶副交感核发出的节前F 随2~4骶N前支 出骶前孔 离开骶N前支 组成盆内脏N
参加盆丛
分布到盆腔脏器 和降、乙状结肠 (在壁内节换元)
盆内脏N
盆丛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中枢: 脊髓侧角 脊髓脑干副交感核
N节: 椎旁节
椎前节
节前F: 短 节后F: 长
第三节 内脏神经
一、内脏运动神经 二(一、)内内脏脏感运觉动神神经经的特点 复三(习二、题内)交脏感N神丛经
(三)副交感神经
(四)交感N副交感N比较
(一)内脏运动N的特点 1.低级中枢:在脊髓侧角、骶副交感核
和脑干副交感核
2.支配器官:平滑肌、心肌、腺体 3.神经元数目:从低级中枢到效应器
两级N元传递,中途经过内脏运动N节换元

下N节
核 迷走N
颈A窦颈A小球 颈胸腹腔 脏器
2.随交感N走行分布的内脏感觉F 中
胞体位于T1~L3脊神经节
周 围 突 随

内脏神经PPT幻灯片课件

内脏神经PPT幻灯片课件
灰交通支:是由椎旁神经节 内的节后神经元发出的节后纤维 组成,多无髓鞘,颜色灰暗,故 名。所有31对脊神经都有灰交通 支联系。
9
节前纤维进入交感干后有三种去向
①终止于相应椎旁节 ②在交感干内上升或下降,再终 止于上方或下方的椎旁节 T1~L6上升颈部 T6~L10上升或下降(胸部) T11~L3下降腰骶部 ③穿过椎旁节,止于椎前节
汗腺、竖毛肌。
2)伴邻近A行走,形成颈内A丛、
颈外A丛、锁骨下A丛等,伴随A的 分支至头颈部的腺体、平滑肌
椎动脉丛
(瞳孔开大肌、血管等)。 3)由N节发出器官支,如咽支,
颈下N节
心上、中下神经等。
咽支
颈外动脉丛 心上N 心中N
颈中N节
锁骨下动脉丛 心下N
12
胸部:
胸交感神经节:10~12个,位于肋骨 小头的前方。
包括白交通支和灰交通支。
白交通支
灰交通支
白交通支:由节前神经元发 出的节前纤维,经脊N前根出脊 髓,加入脊神经,再通过白交通 支与交感干神经节相连。白交通 支由含有髓鞘的节前纤维所组成, 呈白色,故名。因节前神经元只 存在于T1-L3节段的灰质侧角, 故只有T1-L3共15对脊神经有白 交通支与交感干相连。
两侧的椎旁节借节间支连成左右两 条交感干。
椎旁节内的神经元属多极神经元, 大小不等,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即起 自这些细胞,余部则起自椎前神经节。
7
① ③


椎前神经节
位于脊柱前方,腹主动脉脏 支的根部。有四个:
① 腹腔神经节 ② 主动脉肾神经节 ③ 肠系膜上神经节 ④ 肠系膜下神经节
8
3、交通支—连接在脊神经与椎旁节之间的交感神经纤维,
胸交感神经的纤维分布 1)经灰交通支连于12对胸N(肋间

内脏神经PPT

内脏神经PPT

髓质
位于大脑和小脑皮质深面 的白质称为髓质
神经核nucleus
除皮质以外,形态 和功能相似的神经 元胞体在中枢部聚 集成团或柱称为神 经核。
神经核
(豆状核)
神经核
(齿状核)
纤维束 fasciculustract
纤维束
中枢部,起止、行程和功 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 合在一起称为纤维束
神经节ganglion
⑶交通支交感干:由椎旁节及其节间支构成
交感干与脊神经的联系: 白交通支: T1—L3 发出的节前纤维→T1—L3 脊神经前支→交感干 灰交通支:入交感干后去向:①终止于相应的椎旁节
②在交感干内上升或下降 止于上或下方的椎旁节
③穿过椎旁节形成 内脏大小神经终止椎前节
灰交通支:
交感干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纤维→31对脊神经 交感干神经节节后纤维的去向: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主要特点比较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低级中枢
神经节 节前纤维 节后纤维 分布范围
脊髓胸1—腰3侧角 (胸腰系)
椎旁节、椎前节


广泛 除瞳孔括约肌和 睫状肌外存在所 有部位的平滑肌 心肌和腺体
脑干副交感核
脊髓骶2—骶4副交感核 (脑骶系)
器官旁节器官内节


不如交感神经广泛 瞳孔开大肌 睑板肌、体壁和 四肢的血管汗腺 竖毛肌以及肾上 腺髓质等无副交 感神经支配
周围部神经元胞体聚集的部位
感觉神经节 内脏运动神经节
内脏神经节
(椎旁节)
脊神经节
神经nerves
神经纤维在周围部聚集而成粗细不等的神经
网状结构reticular formation
在某些中枢部,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状, 其间散布有大小不一的神经元胞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肌、瞳孔开大肌
(肾上腺髓质除外)、瞳孔
括约肌、睫状肌
作用
兴奋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 抑制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 抑制消化系统、腺体分泌 兴奋消化系统、腺体分泌
一些重要器官的神经支配: 一.心脏 1.交感N:心动过速,冠状血管扩张。 2.副交感N:心动过缓,冠状血管收缩。 二.支气管和肺 1.交感N:支气管扩张,抑制腺体分泌。 2.副交感N:支气管收缩,促进腺体分泌 三.胃、小肠和升、横结肠 1.交感N:减少蠕动,减少分泌. 2.副交感N:促进蠕动,增加分泌.
二、内脏感觉神经(了解)
接受来自内脏的刺激,并传入中枢通过内脏 运动神经和激素调节内脏活动。 (一)组成 1、从内脏感受器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 面神经进入脑干终止于孤束核(神经元胞体 位于舌咽、迷走神经的下神经节和面神经的 膝状神经节)。 2、从内脏感受器经交感神经进入脊髓,终止 于灰质后角(神经元胞体位于脊神节)。
痛觉 A.脏器过度膨胀,牵拉
B.缺血→代谢产物积聚 C.平滑肌痉挛
伴交感神经传入
(三)内脏感觉的特点:
1、内脏感觉纤维传入路径分散,故定 位不准确。
2、内脏感觉纤维数量较少,故一般强 度的刺激无感觉。内脏强烈活动时 可产生如像恶心、饥饿、胀等感觉。 对挤压、切割、烧灼等刺激不敏感, 对膨胀、痉挛等刺激敏感。
节前、节后纤 维长度 分布范围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脊髓T1-L3灰质侧角
椎旁节和椎前节(位于脊柱 周围)
脑干的内脏运动神经核,
S2-4骶副交感核 器官旁节和壁内节(位于器
官周围)
节前纤维短 节后纤维长
节前纤维长 节后纤维短
全身血管及胸、腹、盆内脏 胸、腹、盆内脏的平滑肌、
的平滑肌、心肌、腺体及竖
心肌、腺体
思考题?
1内脏运动神经和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内脏运动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何处?
3什么是交感干?什么是节前纤维、节后纤维? 4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See you next time!
•颅部副交感神经----走行 支配 其节前纤维行于第Ⅲ、Ⅶ、
Ⅸ、Ⅹ对脑神经内 •颅部的副交感神经节
睫状神经节 下颌下神经节 翼腭神经节 耳神经节
(1)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 睫状神 经 节换元 支配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2)上泌涎核 面神经 翼腭神经节和 下颌下神经节换元 分别支配泪腺、鼻 腭粘膜腺和下颌下腺、舌下腺。
(3)下泌涎核 舌咽神经 耳神经 节换元 支配腮腺。
(4)迷走神经背核 迷走神经 颈、胸、腹部脏器的器官旁节或 壁内节换元 支配上述脏器的平 滑肌、心肌和腺体。
(5)骶副交感核 盆内脏神经 盆丛 器官旁节或壁内节换元 支配结肠左曲以下消化管和盆腔 脏器。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比较
低级中枢位置
神经节al nervous system
副交感神经 parasympathetic nerve
1、副交感神经的组成
中枢部:位于脑干的副交感神经核和脊髓骶部 第2-4节段灰质的骶副交感核
周围部:副交感神经节、进出此节的节前和节后 纤维
2、副交感神经节
分为器官旁神经节和器官壁内神经节
(二)进入中枢后
1、与内脏运动神经元联系(内脏-内脏 反射)。
2、与躯体运动神经元联系(内脏-躯体 反射)。
3、传至大脑皮质(可以产生内脏感觉)。
内脏感觉神经
①传入内脏信息 ②完成内脏反射
特点 1. 数量较少
T8
2. 纤维细(无髓、薄髓)
3. 痛阈高
4. 定位不明确
分类 传入途径
非痛觉 (如饥饿、膨胀) 伴副交感神经传入
三、牵涉性痛
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 区域发生疼痛或感觉过敏的现象称牵涉性痛。 所牵涉的部位称海德带(Head zones), 有助于内脏疾病的定位诊断。除皮肤反应外, 还可出现骨骼肌反射性僵硬和血管活动、汗 腺分泌等障碍。其机制目前仍无定论,一般 认为与内脏-躯体传入神经的节段分布有关。
4.降结肠至直肠 1交感N:抑制肠蠕动,肛门内括约肌收缩。 2副交感N:增加肠蠕动,肛门内括约肌扩张。
5.肝、胆、胰
1.交感N:抑制腺体分泌。 2.副交感N:促进腺体分泌. 6.膀胱 1.交感N:尿道口关闭,对逼尿肌无作用。 2.副交感N: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松驰.
(四)内脏神经丛(了解)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内脏感觉神 经在到达所支配脏器的过程中互相交 织呈网状,攀附在某些大血管或脏器 的周围,构成内脏神经(其内有内脏 运动神经节)。 主要有: 心丛、肺丛、腹腔丛、腹主动脉丛和 腹下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