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根及丛枝菌根概述
浅谈丛枝菌根
等也有明显作用。接种菌根的微繁苗
移栽 成 活率 为 1 0 0 %,未 接种 的仅 为
6 7 %。
般而言 ,丛枝菌根 真菌对果 树 从土壤 中吸收 矿物质营养 元素有促 进
一
( 上接第 6 4页 ) 广 侧 膜 栽 培 、一 膜 多茬 、旧膜覆盖技 术 ,充分利用 旧膜 , 减少 大田用膜量。 ( 三 )推广 应用覆 膜机 ,降低 劳 动强度和覆膜成本 目前 ,我 国覆 膜机 已有很多种 型 号 ,是世界 上覆 膜机种类 、数量最 多 的国 家。而覆膜机 在鄢陵 县推广 面积 较 小。利 用覆膜机 进行覆 膜具有 覆膜 质 量高 、效率高 、成本低 的特点 ,可 以有效解 决人 工覆膜劳动 强度大 、工 作效率低 、覆膜质量差的问题 。 ( 四 )加强 覆膜栽培 的管理 ,防 止 生理性 “ 早衰 ”的发生 解 决 地 膜 覆 盖 栽 培 作 物 生 理 性
多数被 子植物 的根 共生 ,也 可以与 苔 藓、蕨类 、裸 植物 共生形成 菌根 ,大 多 数农作 物 、果树 、蔬菜 、观 赏植物 和花 卉等都 能形成丛枝菌根 。因此 , 丛枝 菌根 在 生 产 上 有 很 大 的 应 用潜 力。丛枝 菌根 的菌丝无隔 ,属 接台 菌 纲 球囊霉 目 ,形成 内生菌根 并在寄 主 细 胞 内产 生独特 的丛枝和泡 囊结构 , 几乎各种类 型的耕 地或非耕地 中都能 找到丛枝 菌根 的孢 子 ,通常 为厚垣孢 子 、接合孢 子和无 性接合孢 子 ,但 一 旦土壤受到侵蚀 、熏蒸或开矿的干扰 , 便会缺乏丛枝菌根。 植被 、土壤遭破 坏后 以及某毡 自 然 过程会 影响丛枝 菌根的多样 性 ,其 孢子数量也 受土壤 p H值 、P 、K和有 机质含 量以及 土壤质地 影响。干 旱、 半干 旱地区和废 弃地 由于 植被稀少 , 土壤中 AMF孢子数量相当少 。因此 , 在 这 些地 区 更需 要接 种 A MF 来 改善 植物的养 分供应尤 其是磷素 以及钾和 作 用 ,特别在 贫瘠的土 壤中促进 作用 更显 著。丛枝 菌根首先将 土壤 中的营 养元 素吸收到 根系 中,然 后再转运 给 地上部分 。 无论 在 正 常 水 分 或 者 干 旱 条 件 下 ,丛枝菌根 均能够提 高寄主植 物的 水 分传导 力、蒸腾速率 、膨压和 叶片 相对 含水量 ,降低叶片 水势 、气 孔阻 力 、永 久萎蔫点 、溶质势 和自然饱 和 度 。近年有人认 为丛枝 菌根主要 通过 直接 作用 即与 病原微生 物存在竞争 部 位 的活力竞争 及诱 导生化拮抗物 (如 几丁质酶 、类 萜烯 醛 ) 来克服重茬 。 中国的果 园普遍存 在一种现 象 : 因土 壤肥力不足 而导致 果树出现 生理 病 害 ,若施用 化学肥料 又将破坏 土壤 结构 , 对土壤和水资源造成一 定污 染。 在 中国广大 的干旱和 半干旱地 区 ,丛 枝 菌根也可 能是节水农 业的一项有 效 措施 。丛枝菌根 真菌在 土壤里 自然 存 在量 很少 。为 了提高果 树对矿物 质营 养 元素的 吸收 ,解决 生理病害而 又不 污 染环境 或者破坏 土壤理化性 状 ,可 以对 果园进 行丛枝 菌根的接种 。人工 接种 受许 多条件 限制 ,如接种 时间 、 接种 方式 、接种 数量和 土壤生态 条件 等。结合组 培和工厂 化育苗培 育菌根 化 苗木是 丛枝 菌根应 用的主要方法。
丛枝菌根真菌在园艺作物上的应用
丛枝菌根真菌在园艺作物上的应用1邹英宁,吴强盛*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荆州(434025)E-mail:wuqiangsh@摘要:丛枝菌根是土壤中的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结合的互惠共生体,能帮助植物吸收矿质营养和水分、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抗逆性、改善果实品质等。
提出了丛枝菌根真菌生产的技术流程,综述了丛枝菌根真菌在果树、蔬菜、花卉植物上的应用与效应。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丛枝菌根;园艺作物;菌剂生产中图分类号:Q939.961. 引言菌根(Mycorrhizas)是一类与植物根系紧密结合互惠互利的联合体,其互惠互利表现在菌根通过其根系外的菌丝、根系内的丛枝及根内特殊的水分运输通道给寄主植物运送矿质营养和水分,而寄主植物将光合作用产生的碳水化合物通过物质流转运给菌根以维持其生长发育[1]。
菌根按照形态学分为三类: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s)、丛枝菌根(Endomycorrhizas)和内外生菌根(Ectoendomycorrhizas)[2]。
外生菌根指菌根真菌侵入到植物根系的皮层,在间隙里形成哈蒂氏网,大量的菌丝在根系外面形成一个菌套,主要与森林植物共生;丛枝菌根指菌根菌丝不仅侵入到根系皮层,而且还进入到细胞内部,形成丛枝(Arbuscules)结构,有的还在细胞间或者内部形成泡囊(Vesicles),在许多园艺作物如柑桔、桃、苹果、梨、番茄、西瓜、非洲菊、月季等都可以发现和找到这种结构;内外生菌根则同时具备外生菌根和丛枝菌根的特性,菌根菌丝在细胞间隙形成哈蒂氏网,根系表面形成菌套,菌丝在细胞内部也形成各种菌丝团,主要在一些松科和杜鹃花科植物存在。
目前的研究表明,在园艺作物上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能够促进园艺作物的生长,增强园艺作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提高抗逆性,改善水分代谢,提高果树和蔬菜的品质等[3]。
因此,在园艺作物根系上没有丛枝菌根的存在反而不正常[4],从而显示丛枝菌根在园艺作物上的重要性2. 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生产丛枝菌根真菌菌剂的生产是其应用于园艺作物的关键。
菌根在植物上(烟草)的应用
二、菌根共生
共生是两个有机体间基于彼 此利用的一种紧密相互的影 响。 在菌根共生情况中,实现了 矿物营养与光学作用产物的 交换。 菌根是植物的根系与真菌形成 的互惠共生体,普遍存在于自 然界之中(没有发现菌根的植 物约占3%)
LOGO
在自然界中的生物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共生。 在植物间有以下重要共生形式: ������ 地衣苔藓(真菌和藻类) ������ 根瘤菌共生(根瘤菌和豆类) 外生菌根 ������ 菌根共生(真菌和植物) 内外生菌根
LOGO
三、VA菌根共生对植物的作用2(以烟草种植为例)
(一)丛枝菌根育苗
LOGO
(二)烟叶应用对比图
顶叶 上二棚叶
腰叶
腰叶
上二棚叶 菌根栽培(应用)
顶叶
常规栽培(未用)
LOGO
(三)菌根对产量的影响
在旱地烟草育苗中接种丛枝菌 根真菌结果显示,接种烟株与对照 相比,株高增加,节距缩短,叶片 长、宽增加,鲜叶产量增加了 16.6%,上等烟叶叶片的产量增加 75.9%,同时明显提高了烟叶的磷、 钾含量,而对尼古丁含量影响不大。
LOGO
三、VA菌根共生对植物的作用1(以烟草种植为例) 2.丛枝菌根对烟草病虫害的影响
菌根可以激活植物抗性机制,也可以诱导植物对病 原的耐性,调高植物的抗病性。 经过试验证实,丛枝菌根对烟草的防病作用,尤其 是对烟田土传病原真菌的防御能力。烟草接种丛枝菌根 真菌,形成烟草丛枝菌根以后,可提高烟株对根黑腐病 的抵抗力,降低腐霉属真菌的侵染,控制烟草猝倒病和 黑胫病的发病率,还能使烟株减少线虫的侵染,并可在 大田生物防治线虫。
内生菌根
VA菌根(丛枝菌根)
兰科菌根
欧石南类菌根
LOGO
第9章菌根技术
第9章菌根技术第一节菌根的概念及类型一、菌根的概念•菌根(mycorrhiza)是植物的根系与土壤真菌形成的一种互惠共生体系。
•菌根形成后菌根真菌从植物体内获取必要的碳水2菌根形成后菌根真菌植物体内获取要的碳水化合物及其他营养物质,而植物也从真菌那里得到所需的营养及水分,从而它们达到一种互利互助,互通有无的高度统一的关系,菌根既具有一般植物根系所具有的特征,又有专性真菌所具有的特征。
因此,菌根被认为是植物与菌根真菌共同进化的产物。
二、菌根的主要类型•根据菌根形态学及鹪剖学特征的不同可把菌根分为3个主要类型:外生型菌根、内生型菌根和内外生型菌根。
3•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外生型菌根和内生型菌根中的丛枝菌根。
(1)外生型茵根(ectomycorrhiza)•外生型菌根又称菌套菌根,它是菌根真菌的菌丝体包围宿主植物尚未木栓化的营养根,其菌丝不穿透宿主植物的细胞壁,在宿主植物细胞壁之间蔓延生长。
•外生菌根具有以下主要特征:•①在植物营养根表面,形成一层由菌根真菌的菌丝体4紧密交织而形成的菌套,在菌套表面往往有特征不同的外延菌丝;•②在根皮层细胞闯,由于菌丝体的生长,宿主植物外皮层细胞一个个地被真菌菌丝所包围,形成了网格状的结构,称之为“哈蒂氏网”;•③宿主植物营养根通常变短、变粗、变脆;•④植物营养根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⑤营养根无根冠和根毛。
5外生菌根根据真菌、树种和环境的不同,会形成不同形状的菌根形态。
如棒状、二叉状、羽状、塔状、疣状或块状等(图9.2)。
6•外生菌根的颜色就是菌套的颜色,新鲜菌根的颜色十分繁多,这也是外生菌根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
其颜色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菌根真菌菌丝的颜色、菌套的厚度和树木营养根的底色。
但受真菌菌丝体颜色的影响最大。
•土生空团菌菌丝为黑色形成的菌根就是7土生空团菌,菌丝为黑色,形成的菌根就是黑色;•卷边桩菇菌丝为浅黄褐色,形成的菌根多为黄褐色;•彩色豆马勃菌丝为黄褐色,形成的菌根也是黄褐色。
菌根及丛枝菌根概述
菌根及丛枝菌根概述刘 茵 (河南省商丘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 476000)摘 要 本文简述了菌根的概念、类型以及丛枝菌根在植物生长和逆境中的生理作用,并对应用丛枝菌根修复污染土壤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菌根 丛枝菌根 土壤污染 应用前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壤质量下降是严重的农业资源和环境问题之一,保持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环境质量,从而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
修复被污染的土壤,提高植物对污染物的耐性以及减轻污染物对植物的毒害,是农业科学工作者十分关注的课题。
在理想的基因工程植物成为现实之前,利用一些类群植物自身对污染物的耐性以及对土壤的修复功能是一种很理想的选择,而菌根植物就是其中具有十分光明的应用前景的类群。
1 菌根和丛枝菌根1885年,德国植物生理学和森林学家F rank首创 菌根(fungus-root即m ycorrhiza)这一术语。
菌根是指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的互惠共生体。
能够侵染植物根系形成菌根的真菌叫做菌根真菌。
形成菌根的植物被称为菌根植物或寄主植物。
因而,菌根是菌根真菌和植物在长期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伙伴关系。
全球83%的双子叶植物、79%的单子叶植物以及所有的裸子植物均是菌根植物。
1989年,H arley根据参与共生的真菌和植物种类及它们形成共生体系的特点,将菌根分为7种类型,即丛枝菌根、外生菌根、内外菌根、浆果鹃类菌根、水晶兰类菌根、欧石楠类菌根和兰科菌根。
其中丛枝菌根是一种内生菌根真菌,能在植物根细胞内产生 泡囊(vesi cules)和 丛枝(ar bus cles)两大典型结构,名为泡囊-丛枝菌根(vesi cular -ar buscular m ycorrhiza,VAM)。
由于部分真菌不在根内产生泡囊,但都形成丛枝,故简称丛枝菌根(ar buscularm ycorrhiza,A M)。
丛枝菌根可在90%的微管植物根中形成[1]。
菌根
应用
1、菌根化育苗造林
我国是一个林业大国,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变,天然林的覆盖面积逐年减少。面对这 一严重问题,近些年我国加大了人工林的种植面积,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科研工作者提出利用菌根真菌和林木 之间的互惠共生关系,来增加逆境造林的成功率。菌根真菌广泛存在于各个生态系统的土壤中,其中外生菌根在 森林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菌根化育苗造林技术的应用在提高我国森林覆盖面积和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 性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采用菌根化育苗不仅可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提高苗木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吸收 和利用、促进苗木生长,而且还能够增强苗木对植物病害、干旱、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胁迫的抗性。研究发现, 接种菌根真菌可提高种子出苗率,缩短出苗时间,并显著提高松苗的苗高、地径、侧根数和干重。在Cu和Cd胁迫 条件下对中国松接种外生菌根真菌不仅促进寄主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物量的增加,而且显著降低了松树体内重金 属的浓度,抑制了重金属由植物根部向地上部转移,提高其对重金属胁迫的抗性,提高造林成活率。在川东南地 区酸化土壤中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可以提高马尾松在贫瘠土壤中的生存能力和抗铝性,增加当地马尾松的盖度。 外生菌根真菌的存在还可增强树木抵抗干旱、病害等胁迫的能力,阻止或延缓了科尔沁樟子松人工林的生长衰退, 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林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 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将菌根技术应用于我国林业经济发展中,不仅提高了林木的质量,而且对于 实施林业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及生态建设和林业产品供给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菌根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共生现象,它是由土壤中的菌根真菌与高等植物根系形成的一种共生体。鉴 于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菌根研究日益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普遍。目前,有关菌根共生体在生态系统中可以 提高植物对土壤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和累积、促进植物的抗旱、抗涝、抗盐、抗病、耐受重金属胁迫等方面的作 用已经得到普遍认同。
丛枝菌根真菌植物根际微生物互作研究进展与展望
丛枝菌根真菌植物根际微生物互作研究进展与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生态学、微生物学和植物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深入发展,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根际微生物的互作关系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这些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共生、竞争和拮抗等相互作用,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还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根际微生物互作关系的研究进展,包括互作机制、影响因素以及调控策略等方面,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微生物的互作关系,我们可以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根际微生物的互作机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作为土壤中的重要微生物之一,与植物根际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而精妙的互作关系。
这种互作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深远影响。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对AMF与植物根际微生物互作机制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AMF与植物根际微生物在营养竞争方面存在明显的互作。
AMF通过扩大根的吸收面积,增强植物对水分和矿质营养的吸收能力。
同时,AMF还能分泌多种胞外酶,如磷酸酶、几丁质酶等,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为植物提供营养。
这种营养竞争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也影响根际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AMF与植物根际微生物在信号交流方面也存在互作。
AMF能感知并响应植物分泌的根际信号物质,如生长素、独脚金内酯等,从而调整自身的生长和代谢。
同时,AMF也能分泌多种信号分子,如菌根因子、几丁质等,与植物和根际微生物进行信号交流,共同调节根际微生态环境。
AMF与植物根际微生物在生态功能方面也存在互作。
AMF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如抗旱、抗盐、抗病等,从而改善植物的生存环境。
AMF还能与根际微生物共同构建稳定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
丛枝菌根共生促进作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分子调控机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丛枝菌根共生促进作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分子调控机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丛枝菌根共生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和真菌之间的互惠性生态关系。
在这种共生关系中,真菌通过与植物根系建立特殊的结构——丛枝菌根,与植物根系形成密切的接触和交流。
丛枝菌根共生对植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植物通过丛枝菌根与真菌形成联合体,可以获得真菌提供的多种益处。
首先,真菌通过丛枝菌根增加了植物根系的吸收面积,扩大了植物根系对土壤中养分的探测和吸收能力。
这种增加的吸收面积可以增加植物对水分、矿质元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取效率,从而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其次,真菌通过丛枝菌根向植物提供了一定量的有机物质,如糖类、氨基酸和有机酸等。
这些有机物质不仅可以直接为植物提供能量和碳源,还可以作为信号分子调节植物的生理活性,进一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丛枝菌根共生还能够增强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抵抗能力。
研究表明,丛枝菌根真菌可以通过增加植物的根系氨基酸含量、改善氮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等方式,提高植物对胁迫因子如盐、干旱和重金属等的适应能力。
总的说来,丛枝菌根共生是一种重要的生态互惠关系,对作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从分子调控机制的角度出发,探讨丛枝菌根共生对作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的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1. 引言部分概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
在这部分中,我们将简要介绍丛枝菌根共生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对作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的重要影响。
同时,我们还会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即探索丛枝菌根共生促进作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分子调控机制。
2. 正文部分将分为四个小节来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将在2.1节中介绍丛枝菌根共生的基本概念,包括丛枝菌根的形成和功能。
接着,在2.2节中,我们将详细探讨丛枝菌根共生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包括其对根系结构、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丛枝菌根真菌根外菌丝形成时间及对牧草的促生长效应
03
营养成分分析
测定牧草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 含量、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以 揭示促生长机制。
分析牧草中蛋白质、脂肪、纤维 等营养成分含量,以评价牧草品 质改善情况。
促生长效应评估及机制探讨
1 2 3
促生长效应评估
综合比较不同处理组牧草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差 异,评估丛枝菌根真菌对牧草的促生长效应。
机制探讨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创新点
本研究首次系统地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根外菌丝的形成时间及其对牧草的促生长效应,为丛枝菌根真 菌在牧草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足之处
由于实验条件和时间的限制,本研究未能涵盖所有可能的菌种和宿主植物组合,也未能深入研究丛枝 菌根真菌与牧草之间的互作机制。
未来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
而影响根外菌丝的形成时间。
牧草种类
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对 丛枝菌根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具有 重要影响,因此也会影响根外菌 丝的形成时间。
环境条件
土壤中的营养成分、pH值、透 气性等因素也会影响丛枝菌根真 菌的生长和根外菌丝的形成时间 。
04 丛枝菌根真菌对 牧草的促生长效 应
实验设计与实施
实验材料选择
选用代表性丛枝菌根真菌菌种和适宜牧草品种。
实验处理设置
设置不同接种量、接种时间和培养条件等处理组,以探究最佳促 生长条件。
实验重复与对照
确保实验具有可重复性和对照性,以准确评估促生长效应。
牧草生长指标测定
01
生长量测定
定期测定牧草株高、叶面积、生 物量等生长指标,以评估促生长 效果。
02
生理指标测定
THANKS
感谢观看
本研究采用了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和显微观察手段,对丛枝菌根真菌根 外菌丝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 研究,为揭示其促生长机制提供了有 力支持。
我国丛枝菌根相关研究进展
我国丛枝菌根相关研究进展丛枝菌根是一种存在于地球上几乎所有陆地植物根系中的共生微生物,它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态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我国在丛枝菌根相关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首先,在丛枝菌根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我国研究人员通过对丛枝菌根菌株的基因组测序和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揭示了丛枝菌根与植物共生关系的分子基础。
研究人员发现,丛枝菌根通过分泌一系列细胞信号分子,如六碳糖酮和羟基酸等化合物,与植物根系相互作用,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植物对逆境环境的抵抗能力。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丛枝菌根对植物免疫系统的调控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模拟病原侵染和激活植物免疫反应等实验手段,揭示了丛枝菌根与植物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
其次,在丛枝菌根的应用研究方面,我国研究人员在植物栽培和生态修复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过研究丛枝菌根对植物的生长提高和土壤改良等作用机制,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系列丛枝菌根肥料和丛枝菌根菌剂,应用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修复中。
研究人员还通过选择适应性强且能与本地植物建立良好的共生关系的丛枝菌根菌株,发展了一系列植物种植方案和土壤管理技术,提高了我国干旱地区和盐碱地的植被恢复和土地利用效益。
最后,在丛枝菌根的多样性研究方面,我国积极开展了对不同生态系统中丛枝菌根的调查和研究。
研究人员通过采集不同植物根系和土壤样品,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方法对丛枝菌根的多样性、共生效应和物种组成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丛枝菌根物种组成丰富多样,且与土壤环境和植被类型密切相关。
这一研究成果为我国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国可以进一步探索丛枝菌根与植物共生关系的分子机制,开发更多高效的丛枝菌根菌剂和丛枝菌根肥料,拓展丛枝菌根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修复中的应用,深入研究丛枝菌根的多样性和物种组成,为丛枝菌根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更好的科学支撑。
总之,我国的丛枝菌根相关研究在丛枝菌根的分子机制研究、应用研究和多样性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植物生长发育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第三章菌根与菌根真菌
AM 真菌的最新分类系统及新的分类单元
但保留硬囊霉属( Sclerocystis),。 并把这2 个属归入Paoletti 在1889 年设立的内囊霉科 (Endogonaceae) 。 1922,Bucholtz研究了它们的有性生殖, 指明这一科隶属于 接合菌纲, 毛霉目。
1974年, Gerdemann 和Trappe 重新设立球囊霉属( Glomus ) ,
并描述了2个新属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 ) 和巨孢囊霉属(Gigaspora) ,
并对内囊霉科重新分类, 下设Glomus 、 Acaulospora、 Gigaspora 、 Sclerocystis 、 Endogone 、 Glaziella 、 Modicella 共7 个属。 实际上这7 个属中只有 Glomus 、 Acaulospora 、Gigaspora 、Sclerocystis 4 个属形成丛枝菌根。
第二节 菌根真菌
1. 概 念
菌根真菌是指能侵染植物形成菌根的真菌。 以前认为大部分属担子菌亚门,小部分属子囊菌 亚门、接合菌门。 现在另立一个门: 球囊菌门( Glomeromycota) 约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5-10%。
2. 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的生物多样性
AM 真菌最早被归入Link 1809 年建立的内囊霉属( Endogone ) 1844 年, Tulasne 兄弟描述了球囊霉属( Glomus ) 。 1875年, Berkeley 和 Broome 建立硬囊霉属( Sclerocystis) 。 1912年, Thaxter 将球囊霉属( Glomus )的种归入内囊霉属( Endogone );
体发育作了详尽研究后, 在系统发育和进化树的基础上提出 了能反映亲缘关系的分类系统, 建立了球囊霉目( Glomale) , 下设2 个亚目, 即球囊霉亚目和巨孢囊霉亚目, 包括原来内囊霉科中除内囊霉属( Endogone ) 外的6 个属。
什么是柑橘丛枝菌根?它能对生长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呢
什么是柑橘丛枝菌根?它能对生长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呢今天我们讲一讲沃柑根系的小伙伴----丛枝菌根真菌。
沃柑根系与丛枝菌根真菌形成生长共生体,互相依存,共同生长。
丛枝菌根到底是什么?丛枝菌根是存在于土壤中的丛枝菌根真菌和沃柑根系形成的共生体,其共生表现是植物为丛枝菌根提供生长所需养分,反过来讲丛枝菌根则辅助植物吸收水分、养分。
由于沃柑根部具有非常少且较短的根毛,所以较强烈地依赖丛枝菌根来帮助吸收水分、养分。
丛枝菌根的形态丛枝菌根真菌在进入沃柑根系皮层的细胞后, 会在适当条件下使原初的菌丝发育出泡囊、丛枝、根内菌丝或根内孢子等组织, 经着色色等手段处理后, 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丛枝菌根对柑橘有什么作用呢?1、促进营养的吸收和植株的生长丛枝菌根能有效够促进果树对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吸收,比如P、Ca、Fe等;能够促使植物的快速生长。
菌根对沃柑营养的吸收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出现土壤肥力低与土壤地质劣的情况下菌根会对沃柑根系各种形态的Fe具有活化作用,从而提高沃柑根系吸收有效Fe数量,进而增强了沃柑对Fe的吸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沃柑缺Fe导致的的黄化现象。
2、提升沃柑抗干旱能力菌根化植株株高、茎粗、主干质量增强。
菌根化植株组织中钾离子、钙离子、镁离子的量升高,钠离子含量下降,从而保持较稳定的离子平衡。
3、提升沃柑抗盐胁迫能力减轻干旱威胁产生氧化破坏,使菌根化植株在处于干旱胁迫下保持更有利的地位。
有利于在干旱条件下沃柑根部保持高度的土壤疏松性和保水性,一旦土壤出现干湿变化,能延迟土壤向根毛的流动,是菌根化沃柑获得更多的水,从而增强沃柑的抗旱性。
4、提升沃柑抗高温能力提高了沃柑抗高温的能力,但还是会存在低温导致的威胁。
5、提升沃柑抗病能力在沃柑根围存在着多种多样疫霉菌,能够导致果实褐腐、根系腐烂以及幼苗的立枯病。
然而菌根真菌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沃柑病害的发生,具有抗病效应潜的价值。
沃柑的丛枝菌根对沃柑树生长发育有较强的辅助作用,同时还可以起到较好的抗逆性,保护好沃柑根部环境,着重注意好土壤中有机物质含量与酸碱度平衡,才能为丛枝菌根真菌的生长繁殖提供有利环境。
丛枝菌根
菌根分类AM:丛枝菌根(苔藓、蕨类、裸子、被子)ECM:外生菌根(蕨类、裸子、被子)EM:内生菌根EEM:内外兼生菌根(裸子、被子)ARM:浆果鹃类菌根MM:水晶兰类菌根ERM:欧石楠类菌根OM:兰科菌根结构AM真菌包括;菌丝、丛枝、泡囊、辅助细胞、孢子和孢子果等结构1)菌丝(Hyphae)任何一种菌根都由植物根系、两个相关的菌丝系统三部分组成,其中菌丝系统一个是分布于土壤中的,另一个是分布于根系内的。
AM真菌中,分布于土壤中的菌丝称为外生菌丝或根外菌丝,通常呈网状结构,有时形成二分叉吸收结构。
根外菌丝从形态上又可分为两种:厚壁菌丝和薄壁菌丝。
根外菌丝对损伤的愈合能力较强。
在较粗的根外菌丝上可以产生大量的休眠孢子。
分布于根系内的菌丝称为内生菌丝或根内菌丝。
内生菌丝又可分为胞间菌丝和胞内菌丝。
胞间菌丝是在皮层薄壁管胞中间由圈状菌丝或由侵入菌丝分叉直接形成。
(2)丛枝(Arbuscule)AM真菌侵入宿主植物根系皮层细胞内,经过连续二叉分枝生长形成树枝状或花椰菜状结构,即丛枝。
丛枝是AM真菌最重要的结构,它是AM真菌侵染宿主植物根细胞组织内部进一步延伸的端点,被认为是宿主植物与AM真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优势位点或主要场所。
(3)泡囊(Vesicle)泡囊是由根内菌丝顶端膨大而形成的球形、棒形、圆柱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结构,可在根系皮层细胞内或细胞间生长发育。
并非所有的AM真菌都产生泡囊,如巨孢囊霉属和盾巨孢囊霉属的真菌则不再根内产生泡囊。
关于泡囊的功能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它是繁殖器官;另一种则认为它是储藏器官。
(4)辅助细胞(Auxiliary cell)辅助细胞是巨孢囊霉真菌所特有的结构,这个科的真菌不在根系皮层细胞内或间隙产生泡囊。
巨孢囊霉科菌根真菌的繁殖体萌发而尚未侵染寄主根系的过程中,及侵入根系后,菌丝在根外分叉,末段隆起、膨大形成辅助细胞(根外泡囊)。
巨孢囊霉科的根外辅助细胞与球囊霉科和无梗囊霉科的根内泡囊一样,被认为是储存营养的器官。
丛枝菌根(AM)对植物矿质营养的影响
2.1.1 AM真菌改善植株碳素营养机制
大量实验表明,AM真菌通过改善作物的光合参数 提高植株叶片光合速率与光合能,间接获得与对 照相比更多的可溶性糖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进 而改善或促进植物的碳素营养。
菌根植物的生长取决于真菌对宿主植物提供的营 养物质的增加( 这是促进因素) 和真菌本身对碳水 化合物的消耗( 这是减弱因素) 之间的平衡。
根据其形态和解剖学特征,菌根可分为外生菌根、内生菌 根和内外生菌根3种类型。
1.1 外生菌根
菌根具有菌丝套。 部分菌丝侵入根的外皮层细胞间隙,形成哈氏网。 菌丝不进入皮层细胞之中。 加强植物对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 向植物提供生长素、维生素、细胞分裂素、抗生
素和脂肪酸等代谢产物,促进植物生长。 提高植物对病原菌侵染和对温度、干旱和过酸或
关于丛枝菌根对植物钾素营养的影响作,目前观点 不一。养的作用 , 目前观点不一。菌根感染后植 物体内钾含量有时会升高,有时会下降。
有的试验表明,AM真菌感染植物体后,植物体内 钾含量升高。比如,在丛枝菌根真菌对芋组织培养 苗生长 的影响试验中,接种AM真菌比对照显著提 高了根、叶内钾含量。
也有研究指出,接种AM真菌对马铃薯苗期植物钾 的影响不大,王倡宪等在3种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 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中发现,接种丛枝菌根真菌, 对钾的吸收影响不大 。
产生这种不同结果的原因可能和试验所用菌种、 寄主植物类别、立地条件等有关。
有研究认为,虽然植物需钾量大大超过需磷量, 但菌丝的直接吸收和运输作用对植物钾营养的贡 献有限,菌根效应的间接作用可能更重要。
另外,有研究表明,AM菌根真菌与根瘤菌双接种 比单独接种能更有效地提高寄主植物的生物量和 钾的积累。对于AM真菌促进吸收钾元素的机理尚 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