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人送别诗

合集下载

浅谈唐代送别诗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浅谈唐代送别诗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浅谈唐代送别诗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唐代送别诗的特点“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恋、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离别”自然也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从先秦的《诗经》到两汉的乐府,从唐代诗歌到宋元词曲,以至明清的诗文,离别之情唱之不尽。

尤其是唐代的“送别诗”更是诗歌中的重头戏。

观览唐代送别诗,具有以下特点。

(一)种类繁多,领域广泛类是抒写亲情、爱情,如孟郊的《古别离》、杜甫的《新婚别》写的是夫妻间的离别,那份离别的幽怨与痛苦,是感人至深的;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和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则是兄弟间的骨肉分离,难舍之情溢于言表:孟郊的《古怨别》、杜牧的《赠别》写的是情人间的缠绵啡恻。

二类是友情、同僚情。

有的写送好友到外地做官,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送友人入蜀》等,好友外出做官,诗人摆酒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有的也写送好友到外地做官,但他们的友人或同僚却都是被贬的,如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诗人在送好友的同时,或表达政治上的失意,或宣泄对朝廷的不满,或表明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宽慰等;有的写送友人远征,如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岑参的《送李副使磺西行军》等,这些多是边塞诗人的作品,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还有的是写送友人去远游,抒发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

如杜苟鹤的《送友人游吴越》、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这些诗毫无悲酸之态,也不故作豪放语,意境高远,情深意浓。

此外,还有一类唐人送别诗,无论是送者还是行者,都不是主人,如司空曙的《云阳馆与韩绅宿别》、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等,这里的送者与行者都是旅途中的匆匆过客,其别情更具有一番味道。

(二)手法多样,情深意长类是直抒胸臆。

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醺,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前两句直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干里,遮天蔽日,到处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至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唐诗送别诗探究

唐诗送别诗探究

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许多优秀的诗人在这个时期涌现。

送别诗是其中一种常见的题材,因为旅行和离别在古代社会中很常见,诗人们通过送别诗表达了对别人离去的思念和祝福。

以下是对唐诗送别诗的一些探究:送别主题:唐诗中的送别主题可以是君臣、朋友、恋人之间的离别,也可以是诗人自己离开故乡或远行的情景。

送别诗常常包含对离别对象的祝福和劝勉,同时表达诗人内心的思念和不舍之情。

感情表达:唐诗送别诗以叙述感情为主,通过描写诗人与别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来表达思念和祝福之情。

诗人可以运用各种手法,如比喻、对偶、象征等,来丰富表达方式,使诗作更具感染力。

意象丰富:唐诗送别诗常常运用丰富的意象来表达离别的情感。

比如,以风景为背景描绘离别的场景,或以季节变化来象征人事变迁,都是常见的手法。

这些意象的运用使诗人能够更加生动地表达出离别的情感。

诗歌形式:在唐代的送别诗中,常见的诗体有绝句、律诗等形式。

这些形式通常具有一定的格律和韵律,使诗作更加优美动人。

社会背景影响:唐代是一个安定繁荣的时期,但也不乏战乱和政治斗争。

这些社会背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送别诗的创作。

一方面,诗人可以借用离别的主题来表达对社会动荡和不安的反思;另一方面,社会动荡也可能导致离别的增多,从而给送别诗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素材。

综上所述,唐诗送别诗是唐代诗歌中的一种常见题材,通过表达离别对象的思念和祝福之情,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将离别的情感表达得深刻而动人。

这些诗作展示了唐代诗人的才华和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送别》唐代诗章解析

《送别》唐代诗章解析

《送别》唐代诗章解析送别是唐代文学中一种常见的题材,它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离愁别绪、别离之痛等情感。

本文将对唐代的几首代表性送别诗进行解析,以揭示其中的艺术特点和情感内涵。

第一首送别诗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中,登高望远之景烘托了离别之情。

诗人首先描述鹳雀楼高人所难及,隐喻友人的远行;接着,描绘楼台旁的美景、万里江山,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交融,王之涣既展现了离别的苦痛,又表达了人生万物的无常和离合的感慨。

第二首送别诗是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中,杜甫借助月夜的寂静,回忆起已故的舍弟,表达了浓烈的亲情和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通过描写月色和回忆,勾勒出自己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凄凉。

诗中充满了离别之痛和对逝去亲人的无尽思念,展现了杜甫对兄弟深深的眷恋与感念。

第三首送别诗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中,王维以送别使者为主题,描绘了途中的艰险和沙漠的荒凉景象。

诗人以行者的身份,抒发了自己对友人远行的祝愿和思念之情。

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行者的感受的交融,王维展示了离别时的别离之痛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第四首送别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中,白居易以古原草为离别的背景,表达了离别之痛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通过对古原草原的描绘和自己内心的交融,抒发了自己的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眷恋之情。

白居易的诗歌语言表达简练,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唐代送别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情感表达,成为了唐代文学的一大亮点。

通过对《登鹳雀楼》、《月夜忆舍弟》、《送元二使安西》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几首代表性的诗作的解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唐代诗人对离别的感受和思考,体味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内涵和美学价值。

唐代送别诗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源泉和参照。

浅析王维送别诗

浅析王维送别诗

浅析王维送别诗浅析王维送别诗王维,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在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情方面取得了高度成就。

送别诗在王维诗歌中占有不小的比重。

据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所辑,王维现存诗四百二十余首,送别诗有七十余首之多,并且也很出色,有着不容忽视的思想与艺术价值。

送别时的离情别恨是人类所共有的情感体验,具有普适性。

不同的只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们的表现方式不同罢了。

在唐代,诗便是人们表达离情的不二选择。

虽然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但交通、通讯条件仍比较落后,一次分别,很可能会经历长时间的跋涉以及种种风险,所以我们的古人常把生离和死别联系起来。

从送别的对象看,王维送别诗的主要内容是:送人赴边、就任,慰人落第、贬谪,以及送友归山隐居等。

不同内容的送别诗,王维所表现的具体感情是不同的。

一、凄凉伤感与离情相融与至爱亲朋的离别对人而言是一种情感上的折磨,特别是在交通、通讯不便利的条件下,由离别所带来的空间阻隔,常使人们在面对离别时不禁黯然神伤,“人世死前唯有别”,典型地代表了古人对离别的普遍强烈感受。

凡是送别诗多少都有一种凄凉之情、伤感之意。

如王维的《临高台送黎拾遗》:“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

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和《齐州送祖三》:“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前一首诗歌以高台送友时的即目所见,经“飞鸟还”与“行人去”相对举,别情自见。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写离情能不露情态,最高。

”[1]徐增《而庵说唐诗》:“此纯写‘临高台’之意。

飞鸟还,则行人可息矣,而犹去不息,日暮途远,在行人恨不得即到,而送者则愿其早歇,念之深,爱之至也。

”[2]徐增说得透彻。

后一首写天寒日暮之际,诗人于湍流侧畔送友,伫立沉思,久久不愿离去,含蓄地表现不舍的别情。

正如刘永济先生所说:“善写情者,不贵质言,但将别时的景象有感于心者写出,即可使诵其诗者发生同感也。

”[3]这的确道出了王维送别诗真诚感人的`奥秘,寄情于景,景中含情。

唐诗三百首中的送别诗

唐诗三百首中的送别诗

唐诗三百首中的送别诗---用诗言尽离愁,唐人赋予送别以深情送别诗作为唐代重要的诗歌体裁之一,融汇了无数文人士子对离别的思乡之情,穿越时空,触动我们的心弦。

让我们一起用诗言尽离愁,感受唐人赋予送别的深情。

一、《登鹳雀楼》首先,我们来看一首极具名气的送别诗,《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王之涣的杰作,以其豪情壮志、笔走龙蛇的写作手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无论离别的是谁,都不能永远停留在过去,要不断向前,超越自我。

二、《送孟浩然之广陵》接下来,我们聊一聊李白的送别之作,《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首诗曾经广为流传,成为送别诗的经典之作。

李白以自己与孟浩然的深厚友情为背景,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思念之情。

通过描绘广陵的美景,更加凸显了离别之苦与乐,令人心生感慨。

三、《送元二使安西》再来看一首王之涣的佳作,《送元二使安西》。

这首诗是王之涣送别好友出使西域时所作,表达了对友谊的深厚珍重之情。

通过描绘长安的繁华与西域的辽阔,诗人展示了离别之中的无奈与希望,将我们引入了一个广袤而未知的世界。

四、《别董大》最后,我们不得不提的是杜牧的《别董大》,这是一首极富感情的送别诗。

杜牧以别离之情为主线,将诗人内心的忧伤、无奈与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离别之际,他以风流倜傥的笔触,向朋友表达了深深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送别诗作为唐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以其深情而留声于世。

它们既是文人们对亲友离别情感的抒发,也是展现他们艺术才华的窗口。

在唐诗三百首中,这些送别之作,以优美的语言和深沉的思想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离别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送别诗作为文化的传承者,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思念之情,也让读者感受到了离别的辛酸与美好。

希望我们能透过这些送别诗,更加珍惜自己的每一次相聚,用心去感受离别带来的思考与成长。

挥手自兹去——浅谈唐人的送别

挥手自兹去——浅谈唐人的送别

我教我思师道·教研 2019年第7期 挥手自兹去———浅谈唐人的送别文?兴宁市华侨中学 黄丽霞 唐朝是一个诗的朝代,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明珠。

送别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

本文主要就唐诗中送别的时间、仪式、思想感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送别的时间唐代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傍晚结合在一起。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卢纶《送李端》)“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李频《湖口送友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唐人在傍晚送别的诗歌,简直不胜枚举。

唐人送别为什么喜欢选择傍晚呢?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傍晚意味着黑夜的来临,此时,红日西照,飞鸟归林,翔鱼沉潭,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此情此景,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

当然,在清晨送别的也有不少。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是在清晨,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是在天亮的时候,温庭筠《送友人东归》也是在清晨。

二、送别的仪式1.饮酒饯别饮酒饯别在唐人送别中很常见。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还有李白《宣州谢緿楼饯别校书叔云》,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等。

饮饯风俗可以追溯到西周。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亲朋好友一朝分离,天各一方,从此相会无期的比比皆是。

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人们对离别也就产生了别样的情绪。

2.唱歌相送“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的船刚要启碇,汪伦在岸上踏歌而来,历历如在目前。

唐人送别,真可以说是一种雅人深致。

唐朝送别友人的诗句

唐朝送别友人的诗句

唐朝送别友人的诗句1、《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却有最真挚的祝福,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这在送别诗中可是独有的。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最著名的诗作。

全诗开合顿挫,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义隽永,韵味无穷,是王昌龄最著名的送别诗。

芙蓉楼也因此诗闻名于世。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的送别诗较多,但所有送别诗中这首无疑是最为经典的作品,全诗以绚丽多彩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描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的诗人送别画。

5、《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高适最广为流传的诗作了。

作品表现了作者虽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惆怅,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作者豪迈豁达的胸襟。

突破了以往送别诗悲伤的基调,而给人以精神上的振奋。

6、《于易水送别》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全诗运用吊古伤今的艺术手法来创作,构思巧妙,语言含蓄,寓意深远,感情强烈,笔调苍凉。

7、《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诗中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

浅谈唐人送别诗的别情及表达特点(定稿)

浅谈唐人送别诗的别情及表达特点(定稿)

内容提要中国是诗的国度。

的确,中国诗歌的兴盛和成就,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所无法相比的,特别是中国的古典诗歌,更是名家名作层出不穷,风格流派异彩纷呈。

而唐代诗歌博大精深,种类繁多,唐代的“送别诗”继承并发展了前代的诗风,而又独具自己本时代的特点。

由于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由于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更使得送别诗成为唐代诗歌的重头戏。

而特殊的社会背景,特别的人格追求等,又使得唐人的送别诗有了自己独特的特点。

本文在引论部分简述“送别诗”在唐诗中的地位,在本论部分着重从两个方面论述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的特点:内容广泛,涉及领域较多,送别的种类多,而且又都一往情深;手法多样,情谊深长,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镜抒情,有的使用比喻,有的即景抒情,特别是借景抒情更具特色;抒情风格上,或豪放或旷达,或凄婉或含蓄;语言上造句精审,言浅情深,不事雕琢,自有天然韵味,真正体现了境近意远,词浅情深”的艺术特点。

结论部分就以上几点进行总结,重申观点。

浅谈唐人送别诗的别情及表达特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江南〈〈别赋〉〉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离别”也就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从先秦《诗经》到两汉的乐府,从唐代诗歌到宋元词曲以至明清的诗文,离别之情唱之不尽,一如长江之水源远流长。

特别是唐代,由于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由于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更使得“送别诗”成为唐代诗歌中的重头戏。

而特殊的社会背景,特别的人格追求等,又使得唐人的送别诗有了自己独特的特点。

一、别虽一绪事有万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是的,自从有了人类,有了社会,便有了分离,许多本该是天长地久的,却不得不天隔一方。

唐代自然也是如此。

这个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疆域广大,国内和国际交流频繁,所以人们的活动场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人口的流动性增强,上至达官贵人下到黎民百姓,都有机会或主动或被动地离开自己的家。

王维《送别》诗意赏析

王维《送别》诗意赏析

王维《送别》诗意赏析王维《送别》诗意赏析《送别》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是首送友人归隐的诗,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友人口中说出归隐的原因,也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友人关切爱护,既劝慰友人又对友人的归隐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说明诗人对自己的现实也不很满意。

全诗语言看似平淡无奇,但最后两句却顿增诗意,可谓词浅情深,蕴含着不尽的意味。

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解1、饮君酒:劝君喝酒。

2、何所之:去哪里。

3、归卧:隐居。

4、南山陲:终南山边。

译文请你下马喝一杯美酒,我想问问你要去哪里?你说官场生活不得志,想要归隐南山的边陲。

你只管去吧我不再问,白云无穷尽足以自娱。

诗意赏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

表面看来语句平淡无奇,然而细细无味,却是词浅情深,含义深刻。

诗的开头两句叙事、写饮酒饯别,以问话引起下文。

三、四句是交代友人归隐原因——“不得志”。

五、六句是写对友人的安慰和自己对隐居的羡慕,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否定。

全诗写失志归隐,借以贬斥功名,抒发陶醉白云,自寻其乐之情,诗的后两句韵味骤增,诗意顿浓,羡慕有心,感慨无限。

文学赏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

全诗六句,仅第一句叙事,五个字就叙写出自己骑马并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马设酒,饯别友人。

下马之处也就是饯饮之地,大在进入终南山的山口。

这样就把题旨点足。

以下五句,是同友人的问答对话。

第二句设问,问友人向哪里去,以设问自然地引出下面的答话,并过渡到归隐,表露出对友人的关切。

三、四句是友人的回答。

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杜甫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不得意”三字,指出了友人归隐的原因,道出了友人心中郁抑不平。

至于友人不得意的内容,当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业上的怀才不遇。

唐朝的送别诗

唐朝的送别诗

唐朝的送别诗
唐朝是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送别诗是其中常见的一种题材。

在唐朝,送别诗常常表达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无奈,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情和亲情的珍视。

唐代著名的送别诗有:
1.《登高》- 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的景象,以及离别时内心的感慨。

诗人用“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来形容离别的凄凉,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无奈和悲伤。

2.《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之一,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感慨和无奈。

诗人用“西出阳关无故人”来形容离别的凄凉,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无奈和悲伤。

3.《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离别时的感慨和无奈,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情和亲情的珍视。

诗人用“巴山夜雨涨秋池”来形容离别的凄凉,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无奈和悲伤。

唐朝的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无奈,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情和亲情的珍视。

这些诗歌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也在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唐代送别诗及其点评

唐代送别诗及其点评

唐代送别诗及其点评唐代送别诗及其点评[送别诗产生的背景]古代因为地广不便,音息难通,往往一别经年,甚至终生无法相见,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就是这种现实生活的写照。

因此,“离别”就成为人生中心碎感伤的事。

尤其在动乱的年代,动荡的旅途中,再加上流光易逝,使得好友离别,故友重聚,都是多么值得眷恋和珍惜啊!其次,唐代士人是很重视漫游的,这也为送别诗提供有利客观的条件。

唐代著名的诗人几乎都做过长途旅行,像李白年轻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杜甫早年也曾漫游吴越和齐地;其它文人亦有类似经验,而各地官员又莫不爱好文学。

这种漫游除了开拓视野,增广见识的“少年精神”外,其实更有求荐引,扬声誉的积极意义。

另外,由于举子大量集中于京城应试,无论及第或落第,士人的流动量是很大的。

考试后,来往奔忙;未试时,游历州郡,托名公荐举。

但因录取名额有限,及第者仅少数,大多数的人不是淹留长安,即旅食各地,产生了唐诗中大量的送别之作。

再次,唐代诗人中,有许多情谊深厚,往往被相提并论的挚友,像:王维与孟浩然;杜甫与李白;韩愈与柳宗元;白居易与元稹等,彼此留下了不少相知相惜,感人至深的送别诗。

基于以上的理由,唐人“别”因虽多,但不外以下几种:[赴任迁谪]唐代重视京官,外放出去,即便官秩相同,也觉贬谪。

因此,这类的送别诗特多。

除此之外,送别中有些常用的象征意象:如柳树,春草,征帆,酒。

因为,此类诗若单就怨别着眼,伤之太露,通常必须透过景物的描绘,来烘托离别的气氛,或以景寄情;或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名篇,莫过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把送别的时间,地点都说得很清楚。

而其“杨柳”自来便是依依不舍得离别象征。

早在《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句。

汉代,在长安的灞桥送行时,常须折“柳”送别,以表示想“留”住朋友,因此,有“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的诗句。

唐朝有关离别双方的诗句

唐朝有关离别双方的诗句

唐朝有关离别双方的诗句
以下是三条关于唐朝离别诗句及出处意思,还有运用例子:
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这句诗的意思是: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好像近在身边。

哎呀呀,你想想,这是多么豁达的情感啊!就好像现在,即便你的好朋友去了很远的地方,但是你们的心依然紧紧相连。

比如说,你和你的好闺蜜因为工作原因分隔两地,但是你们每天都会视频聊天,分享彼此的生活点滴,不就像这句诗说的那样嘛!
2.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它表达的是:游子心思恰似浮云,落日难留,更体现了故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哇塞,这感觉就像那漂泊的云朵一样自由自在的游子,还有那即将落下的太阳所蕴含的深深情谊呀!好比你的朋友要去远方闯荡,在夕阳下你们挥手道别,那场景不就是这诗句的写照吗!
3.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意思是: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来,就说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晶莹纯洁。

哎呀呀,这多让人感动啊!就像你在外地打拼,遇到困难了,但你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真诚和纯粹。

当家乡的人关心你时,你不就可以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嘛!
这几句唐朝的离别诗,真的是把离别时的那种复杂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啊!让人感受到了深深的情谊和不舍。

赏析唐诗《送别》

赏析唐诗《送别》

赏析唐诗《送别》
《送别》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

以下是对《送别》的赏析:
首句“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诗人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了离别的主题。

这句话意味着无论送别的距离有多远,最终都要面临离别的时刻,强调了离别的不可避免。

接下来的三句,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里,诗人通过描绘山回路转的景象,表达了友人离别后的孤独和惆怅。

雪上空留马行处则暗示着友人已经离开,只留下雪地上的马蹄印,暗示着离别的痕迹。

最后一句“白云深处有人家”,诗人用白云作为背景,暗示着友人离别后将去往一个遥远的地方,而那里也有他的新家。

这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祝福,也为全诗增添了一份悠远的意境。

总之,《送别》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传达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成为了唐代送别诗的经典之作。

浅谈唐代送别诗

浅谈唐代送别诗

浅谈唐代送别诗第一篇:浅谈唐代送别诗浅谈唐代送别诗摘要:唐人送别诗是唐诗精华的一个重要方面。

唐代以前,送别之情较少表现为诗,不像唐人有别必有诗,开创“送行数百首,各以铿其工”的“世界记录”。

由于经济的繁荣、政治的宽松、战事的频繁,更多的人离家经商求财、求学取士、从军报国。

这是唐代送别诗大量创作的重要原因。

而且在唐代人们送别的观念越发强了,从帝王公卿到白衣士子,甚至走卒贩夫,稍有文学素养者,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

关键词:送别诗分类意象名家名作送别诗的分类诗人重要而频繁的人生活动是离别诗产生的主要基础,从离别的形式看,唐人送别诗多是佂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

1、佂戍使边唐帝国疆域辽阔,边事纷起,加上藩镇作乱使得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

不少诗人也被卷入其中,不过他们是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自愿从军的。

“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

”李益的《边思》,颇能代表从军诗人们的豪情、自信和双重理想:做将军,当诗人。

其他如陈子昂、王维、高适、岑参等,也都高歌“功名只向马上取”的时代精神,不但创作了大量的从军送别之作,而且还亲身体验了远涉边地的战争生活。

这类作品以其慷慨的激情、昂扬的斗志以及一些进步的思想,在送别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数量。

2、行旅漫游唐代是个漫游风气特别盛行的时代。

孟浩然有诗曰:“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李白诗:“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杜甫诗:“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又渼陂。

“伟大国度的名山胜景,吸引着才华横溢的一代诗人。

诗人们在漫游中相识,也在漫游中相别。

漫游中得送别诗多姿多彩,既有奇丽的风景画,逼真的风俗画,也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因此成为唐诗的一个重要方面。

3、迁谪下第唐代社会党争激烈,加上官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诗人的地位常常由于依附势力的兴衰而升降。

据胡震亨《唐音癸签瓯》卷二十八开列的“流贬”诗人的名单,就有48人之多。

既有流贬之人就有送行之诗。

唐诗中的离别诗赏析

唐诗中的离别诗赏析

唐诗中的离别诗赏析唐代诗人以其娴雅的笔触和深情的表达,创作了许多动人心弦的离别诗。

这些诗作以其深远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地吸引和感动了后世的读者。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唐诗中的离别诗进行赏析。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到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首诗以宏大的蓝图和壮丽的景观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凭借意念与追求,追寻自己的梦想与追求的渴望。

它也暗描了人生道路上的离别与辞别,象征着人们在寻找自我与梦想的过程中,往往别离而去。

通过描绘雄鹰飞翔的形象,诗人表达了追求卓越和超越自我的美好愿望,给人以鼓励和启发。

其次,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以秋夜之寂寥和凉意浸入心扉的情感,独具魅力。

在诗中,杜牧以细腻而凄美的笔触,抒发了对故土和亲友的思念之情。

在深秋的夜晚,一切都显得沉寂而寂静,这也引发了人们对过去的怀旧和思念之情。

通过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相结合,杜牧营造出一种引人入胜的离别之感。

再次,白居易的《长恨歌》堪称唐代离别诗的代表之作。

这首诗以美妙的艺术语言,讲述了武则天崛起与长安变迁的历史故事。

《长恨歌》以其宏大的气势和辽阔的空间,展示了作为女性的武则天在政治上的智慧与能干。

与此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悲切的离别与惆怅之情。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移情,白居易将自己的个人情感和追求融入到其中,形成了一种深远的离别态度。

最后,王之涣的《登金陵凤凰台》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离别诗。

诗人以凤凰台为背景,表达了对故国、亲友和美好岁月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通过描绘凤凰的形象和历史氛围,诗人使诗篇充满了凄美和离愁之感,给人一种深深的感动。

总而言之,唐诗中的离别诗以其深情厚意和娴雅的艺术表达,给读者带来了许多感动和思考。

这些离别诗不仅揭示了人们在离别与辞别中的情感体验,也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和命运的独特见解。

无论是描绘寻梦追求的王之涣,还是流露世事情怀的白居易,亦或是抒发怀旧思乡的杜牧,他们的离别诗作无疑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激发着读者的共鸣和思索。

浅析唐朝“寻常”诗人绝句里的送别诗

浅析唐朝“寻常”诗人绝句里的送别诗

浅析唐代“平常”诗人绝句里的送别诗送别诗,在唐代诗国里自成一方华艳的天地。

这此中有我们熟知的王维的《渭城曲》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它们堪称人人皆知,路人皆知。

还有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等等,也交口称赞,传诵不衰。

今日,我想在送别诗的“玉树琼林间,缘门路作幽行”,想从大家送别诗光环外的诗人的别情抒发中,领会一番大唐诗国送别绝句诗中那永久挡不住的迷人风范。

我们先看雍陶的《送蜀客》: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雍陶,是晚唐出身寒门的有名诗人。

和王建、贾岛等交往甚密。

《全唐诗》和《全唐文》均有诗文收录。

诗歌前两句写了剑门关以南正当腊月前的初春光色,载歌载舞的山鸟正伴着和煦可人的江风在迷离醉人的春雨里轻舞翱翔,这是一幅剑南初春风光图。

清和优美的初春风光,正是宜人,也为后边的抒怀蓄足了势。

接下来,作者抒发了和友人间的深厚友谊。

作者对友人的一路伴行,堪称是山山川水,一程复一程,情深深,意浓浓,原由安在?最后一句以“自缘身是忆归人”道出了原委,本来是由于作者自己也是宦游天涯,思乡心切,对出门在外两地相思的苦况身有同感,所以,惺惺相惜,便有了对身旁友人的一路长伴相送。

该诗妙就妙在后边的回答上,既预料之外,又尽在情理之中。

我们再看许浑的《谢亭送别》:劳歌一误解行舟,红叶青山川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是晚唐诗人。

善工怀古和田园题材的诗歌,常以水、雨之景入诗。

有人拟之与杜甫比肩,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世愁”评论他。

这是作者写于安徽宣城的一首送别诗。

谢亭,是时人饯行送其他首选地址。

李白于此也有一首名满天下的饯别怀古诗——《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劳歌,是送别之歌。

曲终歌罢,解缆放舟,谢亭送别开场。

唐朝最好的送别诗

唐朝最好的送别诗

唐朝最好的送别诗(最新版)目录1.唐朝送别诗的概述2.王之涣的《登鹳雀楼》3.王之涣的《凉州词》4.杜甫的《月夜忆舍弟》5.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6.唐朝送别诗的特点和影响正文一、唐朝送别诗的概述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期,诗歌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送别诗是唐朝诗歌中一个重要的题材,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都诞生在这个题材之下。

唐朝的送别诗既有婉约柔美的风格,也有豪放磅礴的气魄,成为了后世学习和传颂的典范。

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之涣是唐朝初期著名的诗人,他的《登鹳雀楼》是一首描绘楼观自然美景的诗歌,其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诗句,展现了壮美的自然景色。

这首诗虽然不是典型的送别诗,但其中的送别意味浓厚,诗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寓意着离别之后要继续前行,勇往直前。

三、王之涣的《凉州词》王之涣的《凉州词》是一首典型的唐朝送别诗,诗中描绘了离别的悲凉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

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描绘了送别宴的场景,展现出豪放磅礴的气魄。

四、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杜甫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的《月夜忆舍弟》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

诗中通过回忆与弟弟昔日相聚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离别的思念之情。

诗句“戍楼望辽阳,想象边塞辽阔之景”展现了诗人在离别之后对弟弟的牵挂和担忧。

五、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是唐朝中后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描绘离别场景的诗歌。

诗中通过描绘古原草地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悲凉之情。

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寓意着生命的无常和离别的必然。

六、唐朝送别诗的特点和影响唐朝的送别诗具有丰富的情感、优美的诗句和鲜明的个性。

这些诗歌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后世也受到了广泛的传颂。

唐人送别诗情感研究报告

唐人送别诗情感研究报告

唐人送别诗情感研究报告
《唐人送别》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诗,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与思绪。

本报告旨在对《唐人送别》的情感进行研究和分析。

1. 情感的背景
《唐人送别》是王之涣在临行前写给朋友的一首诗,表达了离别之时的感慨和伤感情绪。

离别一向是人们难以抑制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在唐代时尤为深刻,由于交通不便,离别常常是永别的象征。

2. 情感的描绘
诗中通过对“故乡”、“远道”、“离情”等词语的运用,描绘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伤感和思念之情。

诗中词句秀丽凄婉,形象地表现了离别的痛苦和感伤。

3. 情感的转变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从深情厚意中走出,用“腾蛇乘雾”、“驾长车”等诗句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和期望,情感由哀伤转向了希望和祝福。

表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朋友未来的祝福。

4. 情感的共鸣
《唐人送别》深入人心的原因之一是它表达了人们共同的情感体验。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离别时的痛苦和思念是普遍存在的情感,因此这首诗被广泛引用和传颂,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综上所述,《唐人送别》是一首描绘离别情感的诗歌,通过诗
人的笔触和情感描写,深入人心地表达了离别时的思念和祝福之情。

诗中的情感与大多数人的离别经历相契合,因此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唐诗中的离别主题探析

唐诗中的离别主题探析

唐诗中的离别主题探析导言在唐代,离别是一个常见且深入人心的主题,这一主题在许多优秀的唐诗中得到了广泛的表达和探索。

本文将尝试通过分析几首著名的唐诗作品,来解读唐诗中关于离别的情感表达和思考。

1. 《登高》作者:杜甫内容概述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里杜甫爬上山峰观赏美景之际他内心复杂而无奈的情绪。

他回顾了自己多年来的不幸遭遇和积弊,同时感叹人生无常和世事如梦。

整首诗道出了时光流转、离别和人生无常之间紧密的联系。

分析与思考《登高》反映了杜甫在次序关闭以及国事动荡等背景下所面临的分离与伤感。

通过描述自然景致和个人境遇相结合,表现出作者对生活变迁以及旧时光已逝去之感念。

这首诗传达了对离别的独特思考,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不确定性。

2. 《送别》作者:王维内容概述这首诗是王维送别好友李迈的作品。

他用平实的语言和深情的笔调,表达了对亲友离别的悲伤之情和不舍之意。

通过诗中描述的风景和感受,展现出他对离别与相聚一样必然存在且同样重要这一认知。

分析与思考《送别》突出了人际关系中离别带来的痛苦和哀伤。

王维通过以性情相投之人分别作为主题,呈现了诗人与友人不舍之情。

同时,诗中积极表达了尊重自然规律并珍惜眼前时光之态度,以此寄托对离别的理解与接受。

3.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内容概述《登鹳雀楼》是唐代思想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离别诗。

诗中描绘了游子远行、飞鸟南归等景象,并借此抒发作者对在家乡困顿无助的故乡思念之情。

分析与思考这首诗表达了对于离别之时刻的留恋和追忆。

王之涣通过自然景物和爱别离思悼亲友相结合的手法,抒发了对家园离别所带来的苦痛与无奈,并反省人生中的变迁无常。

结论唐诗中关于离别主题的探析揭示了古代人们对离别感受的抒发和思考。

从作品中可以看出,离别不仅仅是一种客观存在,更体现了人生不可逃避的命运和人际关系间不断变迁的真实性。

唐诗家们通过描绘自然风景和个体情感相结合,以此探讨并反思着生活中行进不息、人事如梦等主题,展现了他们对离别深切而复杂的情感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唐人送别诗【内容摘要】唐代诗歌博大精深,唐代“送别诗”内涵丰富,我们研究送别诗,不能一概而论。

唐代的“送别诗”继承并发展了前代的诗风,而又独具自己本时代的特点,唐人送别诗手法多样,特别是借景抒情更具特色;抒情风格上,或豪放或旷达,或凄婉或含蓄;语言上造句精审,言浅情深,自有天然韵味。

唐代“送别诗”慷慨昂扬风格形成的原因在于当时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的社会和这种社会下诗人本身积极进取的精神,开阔的胸怀以及恢弘的气质,唐代“送别诗”种类繁多,按照送别的种类可以分为抒写亲情、爱情的,抒写同僚情、友情的和送上人的三类。

【关键词】唐人送别诗特点风格类型中国是诗的国度。

的确,中国诗歌的兴盛和成就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所无法相比的,特别是中国的古典诗歌,更是名家名作层出不穷,风格流派异彩纷呈。

而唐代诗歌又可以说是古代诗歌的巅峰,在那里,闪耀着数不尽的颗颗明珠,供世人赏鉴把玩,世代流传。

后人读诗,常从不同的角度,把唐诗分作很多类,在这里,我就唐诗中的一类——“送别诗”的特点、风格及类型进行探讨。

一、唐代送别诗的特点(一)手法多样,情深意长送别诗首先是抒情诗,诗人们在抒发心中的情感时,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有的使用比喻……那么,在唐人的送别诗中,表现出来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好友分别,离别情绪自是深重,深情厚谊不吐不快,所以,在唐人的送别诗中,有很多是直抒胸臆的作品,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前两句写落日之景,后两名写真诚情谊,全是肺腑之言而毫无保留阻碍,慷慨悲歌,一吐为快。

再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友情之厚,深及千尺,借助潭水直抒胸臆,化无形的思念之情为有形的流水,诗中毫无悲伤之情。

当然,直抒胸臆是一种坦城,是深情厚谊的最直接的体现,但是,深挚的情感又往往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所以有很多诗人不愿去仰声长呼,而是借助别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找到了借景抒情这一法宝。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的确,景物在有情人的眼中是会变的,它会因人的情绪的不同而不同。

所以,在送别诗中,诗人们在送别时眼前的景物也都往往附上了浓重的情感的色彩。

唐人的诗本就重情趣、重意趣,他们在表现“情”与“意”的时候,往往都要借助“景”或“境”,这一点在唐人的送别诗中也有深刻的体现,是唐人送别诗一个相当显著的特点。

如李白的《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白兹去,萧萧班马鸣。

首联写送别的地点在郊外,青山白水,景色如画,但一“横”一“绕”就把不愿分离的惜别之情借助山水表达出来。

中间两联更写离别的深情,颔联想象别后友人的行程,表达了对友人的殷切关怀,颈联“浮云”免征友人行踪不定,“落日”隐喻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尾联情意更切,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整首诗借景抒情,新颖别致不落俗套,感情真挚而感人。

借景抒情这种艺术手法,自从产生以来,一直都是最常用的抒情手法之一,用在诗歌中的更是俯拾即是,因为离开了景而纯粹去谈情,仿佛这情便没了着落。

所以,在唐人的送别诗中,几乎每首诗都有借景抒情的例子。

但我以为借景抒情的最高境界则是:融情入景。

把一段浓浓的深情,深婉储蓄地藏在简淡的,似乎是不经意间得来的景中,只留下若隐若现的一截丝头,让读者去发现,去抽取,越抽越多,牵出一腔心事,跌宕起伏,意味深远,一如醇酒,别清洌而味厚,时愈久而愈香。

如张说的《送梁六自洞庭山》,就是这类诗歌较为典型的例子,在这首标志七绝进入盛唐的诗中,诗人便深深地掩藏了自己的心事,只含蓄地借助景物透露给我们些许信息:眼见友人离去,秋波浩渺中征帆渐远,直入朝廷去了,而自己却谪居岳州,遥无归期,一个“孤”字语带双关,失落与孤寂的情绪便渐上心头了,而一个“浮”字又顿生扑朔迷离之感,峰浮于水,人浮于世,漂泊之愁便更浓了,第三句明写佳说中的神仙“不可接”,实是友人“不可接”,友人远去的地方——朝廷“不可接”,于是一片凄婉的心事就在这简淡的秋景中浮现,随着悠悠的湖水荡漾起伏,言有尽而意无穷。

严羽在评价唐诗时说:“盛唐诗人,惟有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注:出自《沧浪诗话》)以此来评价这类诗歌当不为过。

(二)伤感旷放,各有千秋“多情自古伤离别”,这是柳永式的,带着浓重伤感情绪的离别,也是和他有着相同感触的许多人的离别,唐人的送别诗中,这类诗不在少数。

如王勃的《别薛华》:“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

”这类诗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挫折失意、哀伤情绪很浓。

但友人分别并非全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这些在分别时唱出的豪放旷达的诗句,正体现了唐人那种豁达的胸襟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一扫悲情哀语,而成为送别诗中的一道风景。

(三)境近意远,言浅情深真正的文学是纯粹的,真挚的情感也是纯粹的。

古往今来,朋友之情不断被人们歌之咏之,颂之赞之,正是因为朋友之间那种心与心交融的真挚的情感让人们激动不已。

那是一种醇正的人情美,真正的友情美,而真正的美从来都不用雕琢的,“豪华落尽见真淳”,(注:出自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在送别友人的时候,诗人们往往把自己的一颗真心,用最朴素的语言捧出,化成千古绝唱。

如孟浩然的《留别王维》,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

也没有华丽的词语。

语句平淡近乎口语,对偶不工,语出天然。

但深挚动人的感情却挥之不去,言浅情深,余味悠长。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柳宗元的这首《重别梦得》寓复杂的情绪和深沉的感慨于朴实无华的语言之中,语直而意深。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这是友人相见时的问候语,语出天然毫无修饰,但相思之情自在言外,悲喜交集之态尽在其中。

这至真、至纯之语,不用修饰,我们便被那份深挚的友谊感动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权德舆的这首《岭上逢久别者又别》全诗用朴素的语言,写久别重逢后的离别,在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深永的情味,朴素中自有天然的风韵。

前两名诗交待一别一逢整整十年岁月,虽不写沧桑而沧桑之感在平淡的叙述中油然而生,别具情致。

三四句是写一幅深山夕阳中悄然作别的素描,有一种令人神远的意境,千峰无语立斜阳,寂静而略带荒凉的境界中,使人不禁产生人生离合的感慨,别逢是那样偶然,匆匆,难以预料,一种浓重的情味涌上心头。

言浅情深,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二、唐代“送别诗”慷慨昂扬风格形成的原因(一)繁荣的社会造就了慷慨的基调唐代的送别诗在思想内容、情感格调上与以前的送别诗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唐代以前的送别诗比较多的注重情谊的抒发和个人生活的感叹,而很少关注沉重的国家、民族的负担,虽然有时也感时伤世,但落脚点却多是个人命运的际遇。

而唐代政治统一,社会安定,到处充盈着建功立业的激昂气息。

一百多年的开拓发展,国力强盛,经济繁荣,这种盛世所造就的一代士人的积极进取精神、开阔的胸怀、恢弘的气度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创造力,也给送别诗带来了昂扬的精神风貌。

(二)积极的个性带来了昂扬的精神唐代国力强盛,经济繁荣,这种盛世造就了一代士人的积极进取精神,开阔的胸怀、恢弘的气度,也给送别诗带来了昂扬的精神风貌。

当然,这不仅与时代精神有关,也与诗人的个性特征密切相关。

1、诗人将送别视如远游。

把辞别亲友,远离故土,流离他乡,视作远足旅游的乐事。

如李白的《送友人入蜀》见说蚕丝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意思是说,个人的未来仕途,是升迁,还是下贬,都早已是定数,不必心怀侥幸,去询问占卜他人吉凶的君平一类的人了。

从这联诗可以看出李白这位友人,是一个甘沉沦,比较热衷功名的人。

在送别这样的友人时,如果以历述仕途多舛,宦海险恶作为临别赠言,不仅不能奏效,反而还可能有伤情谊。

因此,李白巧妙地从侧面,以“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这样险峻的山道和高高低低笼罩着“秦栈”和“芳树”,弯弯曲曲环绕着“蜀城”的“春流”等旖旎迷人的自然风光相指点,其用心就是劝导友人,与其追求那不可捉摸的功名富贵,还不如把入蜀当作远足旅游,及时领略蜀中的美妙风光为好。

这是多么婉转的临别“赠言”啊!2、对别后充满信心。

离别对一般人来说的确是件“黯然销魂”(注:出自梁.江淹《别赋》)的事,而对那些穷困潦倒、沦落失意的人,对那些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亲友来说,自然是一件不堪忍受的苦事,即使这样的情况下,也有许多使人耳目一新,心神大振的优秀送别诗。

如高适的《别董大》二首,这两首诗显得豪放雄健,这时的诗人虽然政治上失意,经济上拮据,都已经达到了极点。

但是诗人并没有要掩盖这种情况,而是直言不讳地告诉自己的好友:“今日相逢无酒钱!”在这般困境下离别,尽管诗人远望所及,地面上是苍茫暮色笼罩中的千里黄沙,天空中是在北风呼啸中穿过纷飞的雪花向南飞逝的雁阵,可以说满眼满耳都是塞外荒漠特有的凄凉景象。

按照常规,下面紧接着就应该痛快地抒一通离愁别绪,或掩面痛哭,或怅然若失——然而诗人不仅没有这么写,反而一下子把笔锋指向了广阔的社会:“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莫愁前路无知己”不仅充满了自信,而且充满了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不仅表露出诗人对董大能够在新的生活环境中赢得新的知己的无比信赖,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自己不会永远处于“今日相逢无酒钱”的窘迫境况的乐观估计。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的临别赠言,无论对别者还是送别者,怎样走向新的征途,迎接新的人生,无疑都将产生巨大的鼓舞力量。

3、轻别离重功名。

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何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孤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诗一开头就连续灵活的运用了两个历史典故:“匈奴犹未灭”指汉代威镇异域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为家”的典故,用在这里意在暗示魏大具有霍去病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魏绛复从戎”则是把春秋时期曾用和戎方式消除了晋国边境的魏绛比作魏大,并改“和戎”为“从戎”,鲜明地表示魏大这次从戎出征,是一个保国御边的正义举动。

全诗自始至终洋溢着慷慨激昂的豪放情怀。

三、唐代送别诗的类型唐代送别诗内涵丰富,送别的种类很多,涉及领域广泛,按照送别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