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考试题
初中语文试题
初中语文试题初中语文试题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最少不了的就是试题了,借助试题可以更好地考核参考者的知识才能。
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初中语文试题,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语文试题篇1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 )A.粗糙(cāo) 炽热(zhì)栖息(qī) 广袤无垠(yín)B.禁锢(ɡù) 稽首(jī)朔方(shu) 藏污纳垢(ɡu)C.纤细(xiān) 解剖(pāo)馈赠(kuì) 长吁短叹(xū)D.繁衍(yǎn) 污秽(huì)驿站(yì) 恍然大悟(huǎnɡ)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4分)判若鸿沟不容质疑沧海桑田诚皇诚恐粗治滥造精巧绝伦不可明状盛气凌人答: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这个问题,你说应这样,他说应那样,我真是莫衷一是。
B.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辗转反侧地看。
圆学子梦想铸金字品牌C.他做事总是自行一套,与别人格格不入,简直是鹤立鸡群。
D.一个剧目就是一个故事,所有的剧情都要围绕这个故事展开,在情节的安排上,一定不能拖泥带水。
4.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迅——《藤野先生》——《朝花夕拾》B.茨威格——俄国——《三作家》C.高尔基——《海燕》——《春天的旋律》D.纪伯伦——黎巴嫩——《泪与笑》5.(2013·福州中考)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的两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任选一句修改。
(3分)为整治“中国式过马路”的交通乱象(1)福州警方将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
(2)交警通过增设护栏等措施来解决行人横穿道路,保障非机动车、行人出行安全。
我选句。
修改后的句子:6.(2013·湖州中考)综合性学习(9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初中语文试题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试题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蹒跚(pán shān)迸发(bèng fā)踌躇(chóu chú)B. 踽踽独行(jǔ jǔ dú xíng)叱咤风云(chì zhà fēngyún)咄咄逼人(duō duō bī rén)C. 踌躇满志(chóu chú mǎn zhì)咄咄逼人(duō duō bīrén)迸发(bèng fā)D. 蹒跚(pán shān)叱咤风云(chì zhà fēng yún)踽踽独行(jǔ jǔ dú xí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提高。
B.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 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至今还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D. 我们一定要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不能掉以轻心。
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D.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不骄不躁,真是令人钦佩。
B. 面对老师的提问,他总是对答如流,显示出他深厚的文学功底。
C. 这篇文章结构松散,内容空洞,真是令人不忍卒读。
D. 他做事总是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
5. 下列关于文言文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为:学习并且经常复习,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初中语文试题
初中语文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是:A. 必需B. 必须B. 啰嗦C. 罗嗦D. 藉口 C. 借口2. 下列成语中,用法正确的是:A. 小心翼翼B. 小心翼翼B. 悲欢离合C. 悲喜交加D. 一丝不苟 D. 一丝不拘3. 下列诗句,出自《登鹳雀楼》的是: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D.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 下列人物,属于《西游记》的是:A. 林黛玉B. 贾宝玉C. 唐僧D. 曹操5. 下列文学体裁中,属于小说的是:A. 《论语》B. 《诗经》C. 《红楼梦》D. 《春秋》6. 下列作家,属于现代作家的是:A. 杜甫B. 白居易C. 鲁迅D. 李白7. 下列词语中,属于同义词的是:A. 美丽B. 丑陋C. 高兴D. 悲伤8. 下列句子中,属于反问句的是:A. 你难道不知道这道题的答案吗?B. 你知道这道题的答案。
C.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D. 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
9. 下列词语中,属于近义词的是:A. 明亮B. 黑暗C. 伟大D. 渺小10. 下列句子中,属于陈述句的是:A. 你难道不知道这道题的答案吗?B. 你知道这道题的答案。
C.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D. 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 《水浒传》的作者是______,这部小说讲述了______的故事。
12.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春望》中,描述春天景象的句子是______。
13. 宋代诗人苏轼的《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古战场景象的句子是______。
14.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的作者是______。
15.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是______。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请简要介绍一位你喜欢的古代诗人,包括他的生平、代表作品及其风格。
17. 请阐述一下你对《红楼梦》这部小说的理解和评价。
语文考试题初中及答案
语文考试题初中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 “学而时习之”中的“习”字的意思是()。
(2分)A. 复习B. 练习C. 学习D. 习惯2. “有朋自远方来”中的“朋”字的意思是()。
(3分)A. 朋友B. 同学C. 亲人D. 敌人3. 这段话主要表达了孔子的哪种思想?()。
(5分)A. 学习的重要性B. 交友的快乐C. 宽容与谦逊D. 君子的品德二、现代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4-6题。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花儿也竞相开放,红的、黄的、紫的,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仿佛在庆祝春天的到来。
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嬉戏,笑声传遍了整个公园。
4. 文中描述了春天的哪些景象?(5分)A. 小草的生长B. 花儿的开放C. 小鸟的歌唱D. 孩子们的嬉戏E. 以上都是5. 文章中“万物复苏”一词的意思是()。
(5分)A. 所有事物都开始活动B. 所有事物都恢复生机C. 所有事物都开始生长D. 所有事物都充满活力6.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什么情感?(10分)A. 喜爱B. 厌恶C. 无感D. 恐惧三、作文(共40分)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内容健康,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答案:一、文言文阅读1. A2. A3. C二、现代文阅读4. E5. B6. A三、作文(略)。
初中语文常识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常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红楼梦》的作者?A. 曹雪芹B. 罗贯中C. 施耐庵D. 吴承恩答案:A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指的是?A. 宫廷乐歌B. 民间歌谣C. 祭祀歌曲D. 宴会歌曲答案:B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李商隐答案:D4.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出师表》B. 《滕王阁序》C. 《岳阳楼记》D. 《醉翁亭记》答案:A5.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王维B. 孟浩然C. 陶渊明D. 王之涣答案:C6.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的?A. 《阿Q正传》B. 《狂人日记》C. 《祝福》D. 《边城》答案:D7.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以下哪首诗?A. 《望岳》B. 《登鹳雀楼》C. 《春望》D. 《登金陵凤凰台》答案:A8.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以下哪篇作品?A. 《滕王阁序》B. 《醉翁亭记》C. 《岳阳楼记》D. 《赤壁赋》答案:A9.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王昌龄答案:A10.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以下哪首诗?A. 《游园不值》B. 《春夜喜雨》C. 《过零丁洋》D. 《春日》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论语》是记录______言行的一部书。
答案:孔子2. 《水浒传》中,被称为“及时雨”的人物是______。
答案:宋江3. 《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位英雄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刘备、关羽、张飞4.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目的地是______。
答案:西天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晓》。
初中语文课外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课外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鞠躬尽瘁B. 威风凛凛C. 明查秋毫D. 风尘扑扑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岳阳楼记》D. 《左传》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维4.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描写哪个季节的诗句?A. 春B. 夏C. 秋D. 冬5.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王之涣B. 王勃C. 王昌龄D. 王安石6.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龚自珍D. 李清照7.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王勃8.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白居易9.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A. 《滕王阁序》B. 《醉翁亭记》C. 《桃花源记》D. 《岳阳楼记》10.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李商隐D. 王维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1.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共有______位。
12.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这八个字的下一句是______。
13.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字是______。
14.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师傅是______。
15.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维的《______》。
16. “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的一首______。
17.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苏轼的《______》。
18.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其中“婵娟”指的是______。
19.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游园不值》,“红杏”在这里指的是______。
初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灵巧(liáng qiǎo)精湛(jīng zhàn)欣赏(xīn shǎng)B. 娇嫩(jiāo nèn)纤细(xiān xì)赏识(shǎng shí)C. 坚强(jiān qiáng)振奋(zhèn fèn)崇尚(chóng shàng)D. 纯洁(chún jié)勤奋(qín fèn)陶醉(táo zu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因为勤奋好学,所以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离不开教练的悉心指导。
C. 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我们应该传承下去。
D. 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擅长体育,是学校里的一名优秀学生。
3. 下列诗句中,与“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意境相似的一项是()A.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精益求精B. 眉开眼笑C. 神采飞扬D. 美不胜收5. 下列词语中,与“笔走龙蛇”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笔走墨舞B. 笔力遒劲C. 笔锋犀利D. 笔触细腻6.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我非常喜欢看《西游记》这本书,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B. 这件衣服的颜色非常鲜艳,看起来很漂亮。
C. 他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唱歌、跳舞样样精通。
D. 这个地方风景优美,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7.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形容自然景色的词语的一项是()A. 雨后春笋B. 风和日丽C. 繁花似锦D. 雪中送炭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作文写得很好,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初中语文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慌失措(cuò)B. 惊愕(è)不已C. 畸形(jī)病态D. 突兀(wù)其来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为了参加比赛,每天都要练习到很晚。
B. 这篇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深受读者喜爱。
C. 他的成绩虽然提高了,但是还需要更加努力。
D. 他一边走路,一边听音乐,结果撞到了树上。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插图精美,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
B. 我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分别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
C. 小明喜欢吃的水果有苹果、香蕉、橘子、葡萄。
D. 他喜欢踢足球,也喜欢打篮球。
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鱼贯而出B. 画龙点睛C. 一举两得D. 水滴石穿5. 下列诗句中,描写春天景色的一项是()A.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D.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6. 下列词语中,与“浩如烟海”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碧波荡漾B. 繁花似锦C. 江山如画D. 源远流长7.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如火箭般飙升。
B. 夜晚的星空,犹如一张张笑脸。
C. 这本书里的故事,就像一部电影。
D. 她的歌声,宛如天籁之音。
8. 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B. 他的解题方法巧妙,令人叹为观止。
C. 这座城市的绿化程度很高,环境优美。
D. 他的成绩虽然进步很大,但是还需要更加努力。
9. 下列句子中,语序不当的一项是()A. 他今天早上六点起床,去跑步了。
B. 我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书。
C. 这场足球比赛非常激烈,双方都拼尽全力。
D. 她为了参加比赛,每天都要练习到很晚。
10. 下列句子中,用词重复的一项是()A. 这座城市的环境优美,景色宜人。
初中七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徜徉(cháng yáng)B.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shé)C.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D. 蹑手蹑脚(niè shǒu niè jiǎo)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优秀。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很明确,结构也很严谨。
D. 我们要注意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
答案:C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B. 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期待。
C.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D. 那座山高耸入云,令人敬畏。
答案:A4.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三心二意,结果一事无成。
B.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老气横秋。
C. 他不学无术,却自视甚高。
D. 他才高八斗,却总是谦虚谨慎。
答案:D5. 下列诗句中,属于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的一项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答案:A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自由地飞翔。
B.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C.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沉重。
D.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答案:B7. 下列成语中,表示“不自量力”意思的一项是:A. 班门弄斧B. 画蛇添足C. 画龙点睛D. 画饼充饥答案:A8. 下列诗句中,属于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的一项是: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C.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答案:A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初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哽咽(yè)踌躇(chú)蹒跚(pán)B. 蹉跎(cuō)筵席(yán)踉跄(liàng)C. 锲而不舍(qiè)缜密(zhěn)踌躇(chú)D. 咫尺(zhǐ)恣意(zì)踌躇(chú)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班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B.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是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D.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答案:A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答案:B4.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全书共一百二十回。
B.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C. 《红楼梦》主要讲述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D.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他三部是《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答案:B5. 下列关于《论语》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整理而成。
B.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C. 《论语》的主要内容是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观念。
D.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者是________。
答案:范仲淹2.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________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表文。
初中语文考试卷子题型
一、基础知识(30分)1. 选择题(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疏忽(hū)贪婪(lǎn)沉默(mò)B. 傲慢(màn)狰狞(níng)慷慨(kǎi)C. 沮丧(jǔ)倾斜(qīng)奔腾(bēn)D. 拥挤(jǐ)沉浸(jìn)欣慰(xīn)(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因为天气不好,所以大家都穿着厚厚的衣服。
B. 这本书的内容十分丰富,我被深深地吸引了。
C.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会弹钢琴、画画。
D. 由于我的失误,导致这次比赛我们队输了。
(3)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精益求精B. 鸡飞蛋打C. 神采飞扬D. 聊胜于无2. 填空题(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正确的一项是()A. 剥削(bō xiāo)融洽(róng qià)惊慌(jīnghuāng)B. 崇尚(chóng shàng)妨碍(fáng ài)奔波(bēn bō)C. 谦虚(qiān xū)灵敏(líng mǐn)倾斜(qīng xié)D. 崇拜(chóng bài)拖延(tuō yán)神秘(shén mì)(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义正确的一项是()A. 精神(jīng shén)疲惫(pí bèi)欣喜(xīn xǐ)B. 热闹(rè nào)沉重(chén zhòng)美妙(měi miào)C. 欣赏(xīn shǎng)美丽(měi lì)舒适(shū shì)D. 骄傲(jiāo ào)严格(yán zhí)诚实(chéng shí)二、阅读理解(40分)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初中语文全套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全套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绯红(fēi)殷红(yān)蓦然(mò)B. 剽悍(piāo)缄默(jiān)蹒跚(pán)C. 踌躇(chóu)蹊跷(qiāo)缄默(jiān)D. 殷红(yīn)蓦然(mò)剽悍(piāo)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恣意妄为殚精竭虑风声鹤唳B. 殚精竭虑风声鹤唳声色犬马C. 恣意妄为声色犬马风声鹤唳D. 殚精竭虑声色犬马风声鹤唳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总是喜欢在课堂上夸夸其谈,同学们都对他不屑一顾。
B.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谦虚谨慎,从不妄自尊大。
C. 他总是喜欢在课堂上夸夸其谈,同学们都对他嗤之以鼻。
D.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谦虚谨慎,从不自惭形秽。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B.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谦虚谨慎,从不妄自尊大。
C. 他总是喜欢在课堂上夸夸其谈,同学们都对他嗤之以鼻。
D.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谦虚谨慎,从不自惭形秽。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总是喜欢在课堂上夸夸其谈,同学们都对他嗤之以鼻。
B.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谦虚谨慎,从不妄自尊大。
C. 他总是喜欢在课堂上夸夸其谈,同学们都对他不屑一顾。
D.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谦虚谨慎,从不自惭形秽。
6.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总是喜欢在课堂上夸夸其谈,同学们都对他不屑一顾。
B.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谦虚谨慎,从不妄自尊大。
C. 他总是喜欢在课堂上夸夸其谈,同学们都对他嗤之以鼻。
D.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谦虚谨慎,从不自惭形秽。
7. 下列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项是()A. 他总是喜欢在课堂上夸夸其谈,同学们都对他不屑一顾。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曹雪芹B. 罗贯中C. 施耐庵D. 吴承恩答案:A2. “床前明月光”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A3. 下列哪部作品是鲁迅的代表作?A. 《边城》B. 《呐喊》C. 《家》D. 《子夜》答案:B4. “春眠不觉晓”出自哪首诗?A. 《春晓》B.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C. 《望岳》D. 《登鹳雀楼》答案:A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哪位词人的名句?A. 李清照B. 苏轼C. 辛弃疾D. 柳永答案:B二、填空题6. 《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是指刘备、关羽和____。
答案:张飞7.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共有____位。
答案:一百零八8.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其中孙悟空的武器是____。
答案:金箍棒9. 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他的____。
答案:散文集10.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____。
答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简答题11. 请简述《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
答案:贾宝玉和林黛玉是表兄妹关系,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情感深厚,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12. 请列举《西游记》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及其特点。
答案:孙悟空——聪明机智,武艺高强;猪八戒——贪吃懒惰,但忠诚可靠;沙僧——沉默寡言,勤劳稳重。
13. 请简述《水浒传》中宋江的绰号及其由来。
答案:宋江的绰号是“及时雨”,因为他经常在他人危难时伸出援手,帮助解决问题,故得此绰号。
四、论述题14. 论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位智慧与忠诚兼备的军师形象,他以智谋和忠诚著称,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智慧和忠诚的代表。
15. 分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答案:翠翠是《边城》中的女主角,她纯真、善良、坚强,象征着自然与人性的美好。
初中语文试题真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试题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迥异(jiǒng)踌躇(chú)蹉跎(cuō)B. 绯红(fēi)瞠目结舌(chēng)蹒跚(pán)C. 蹊跷(qī)缄默(jiān)踽踽独行(jǔ)D. 叱咤(zhà)囫囵(hú)徜徉(chá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他虽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并不骄傲。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优良。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在林间飞翔。
B.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C.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
D. 他的声音像雷鸣一样响亮。
4.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
B.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所著,讲述了宋江领导的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故事。
C. 《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D. 《三国演义》是清代作家罗贯中所著,描绘了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和战争故事。
5. 下列关于古代诗人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李白被称为“诗圣”,杜甫被称为“诗仙”。
B. 王维被称为“诗佛”,白居易被称为“诗鬼”。
C. 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文坛领袖”。
D. 辛弃疾是唐代著名的词人,有“词中之龙”的美誉。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晓》中的诗句。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出自杜甫的《望岳》,其中“岳”指的是______。
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中“九月九日”指的是中国传统的______节。
初中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é)蓦然(mò)蹒跚(pán)B. 哽咽(yè)踌躇(chú)蹉跎(cuō)C. 踌躇(zhù)蹒跚(pán)倔强(jué)D. 哽咽(yàn)踌躇(chú)蹉跎(cuō)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性格孤僻,不善于与人交流。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D. 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铄,精力充沛。
B.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真是妙笔生花。
C. 他做事总是犹豫不决,真是优柔寡断。
D. 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真是一丝不苟。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D. 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以豪放著称,代表作有《春望》、《登高》等。
5.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缺乏果断。
B. 他学习刻苦,成绩斐然,真是名副其实。
C.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铄,精力充沛。
D. 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真是一丝不苟。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铄,精力充沛。
B.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真是妙笔生花。
C. 他做事总是犹豫不决,真是优柔寡断。
D. 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真是一丝不苟。
初中语文考试题型及答案
初中语文考试题型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迫不及待B. 再接再励C. 按部就班D. 风声鹤唳答案:C2. “春眠不觉晓”下一句是()A. 处处闻啼鸟B. 夜来风雨声C. 处处闻啼声D. 夜来风雨声声答案:A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C. 独在异乡为异客D. 床前明月光答案:A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A. 李白B. 杜甫C. 王安石D. 苏轼答案:C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的诗句。
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辛弃疾答案:C6.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老子》答案:B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A. 《诗经》B. 《尚书》C. 《易经》D. 《礼记》答案:C8.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的诗句。
A. 王勃B. 杜甫C. 李白D. 王维答案:A9.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的果实吸引了人们,使得树下自然形成了小路。
B.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的美丽吸引了人们,使得树下自然形成了小路。
C.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的香气吸引了人们,使得树下自然形成了小路。
D.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的果实和美丽吸引了人们,使得树下自然形成了小路。
答案:A10.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A. 《史记》B. 《汉书》C. 《后汉书》D. 《三国志》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海内存知己,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答案:天涯若比邻2. “会当凌绝顶,______。
”(杜甫《望岳》)答案:一览众山小3. “春色满园关不住,______。
”(叶绍翁《游园不值》)答案:一枝红杏出墙来4. “______,润物细无声。
初中考试卷语文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是()A. 精湛(zhàn)B. 惊悚(sǒng)C. 漫步(màn)D. 悠闲(xiá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B. 她热爱学习,成绩优秀,深受老师喜爱。
C. 这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D. 假如我们不好好学习,就会成为社会的负担。
3. 下列词语中,与“奋发向前”意思相近的是()A. 勇往直前B. 一鼓作气C. 轻而易举D. 一蹴而就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是()A. 星星在夜空中闪烁,像无数只眼睛在注视着我们。
B. 这本书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C. 那个勇敢的战士,像一座巍峨的山峰,屹立在战场上。
D.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陶醉。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A. 那只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C. 这朵花真美,像一位少女的脸庞。
D. 夜晚的星空,繁星点点,像一双双明亮的眼睛。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手法的是()A. 那个男孩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B. 那只小狗摇着尾巴,好像在欢迎客人。
C. 这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像一位智者。
D. 夜晚的星空,繁星点点,像一双双明亮的眼睛。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手法的是()A. 那座山,那片海,那朵云,都让人陶醉。
B. 那只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
C.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D. 这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像一位智者。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手法的是()A. 那个男孩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B. 那只小狗摇着尾巴,好像在欢迎客人。
C. 这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像一位智者。
D. 夜晚的星空,繁星点点,像一双双明亮的眼睛。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手法的是()A. 那个男孩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B. 那只小狗摇着尾巴,好像在欢迎客人。
初中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张冠李戴滥竽充数B. 黄梁美梦滥竽充数C. 张冠李戴黄梁美梦D. 黄梁美梦滥竽充数答案:A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B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飞快地跑开了。
B. 他跑得像一只小鸟一样快。
C. 他飞快地跑开了,像一只小鸟。
D.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飞快地跑开了。
答案:D4.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句诗描写的是()A. 夏天B. 秋天C. 冬天D. 春天答案:D5.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A. 《诗经》B. 《楚辞》C. 《汉赋》D. 《唐诗三百首》答案:A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既聪明又勤奋,既勇敢又正直。
B. 他聪明、勤奋、勇敢、正直。
C. 他聪明,勤奋,勇敢,正直。
D. 他聪明又勤奋,勇敢又正直。
答案:B7.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是()A. 动词B. 名词C. 形容词D. 副词答案:C8.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A. 李白的《将进酒》B. 杜甫的《登高》C.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D.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答案:D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A.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B. 你为什么这样做?C. 这样做,你为什么要?D. 这样做,你为什么要?答案:A10.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句诗出自()A. 李白的《静夜思》B.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C.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D. 杜甫的《春望》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下一句是:夜来风雨声。
2.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李白的《静夜思》。
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作者是:王维。
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作者是:王安石。
语文初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语文初中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栩栩如生恍然大悟悬梁刺骨B. 锲而不舍风驰电掣金榜提名C. 揠苗助长画龙点睛滥竽充数D. 举世瞩目一诺千金偃旗息鼓2. 以下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B.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C. “你明天有空吗?”他问我。
D.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C.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乐于助人。
D. 老师要求我们每个同学都必须按时完成作业。
4. 以下诗句中,描写春天景色的是()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5. 以下成语中,与“画蛇添足”意思相近的是()A. 多此一举B. 画龙点睛C. 锦上添花D. 雪中送炭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7. 以下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快乐。
B.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自由。
C.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飞翔。
D.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歌唱。
8. 以下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鸟儿唱了。
B.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C. 他喜欢读书,喜欢运动,喜欢旅行。
D. 他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艺术。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是()A. 难道你不知道这是错误的做法吗?B. 你不知道这是错误的做法吗?C. 这是错误的做法,你知道吗?D. 这是错误的做法,难道不是吗?10. 以下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A. 他为什么总是迟到?因为他不重视时间。
初中考试卷子真题语文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端庄(duān zhuāng)端详(duān xiáng)潮涌(cháo yǒng)B. 招待(zhāo dài)领略(lǐng lüè)招贴(zhāo tiē)C. 嫉妒(jí dù)招摇(zhāo yáo)沧桑(cāng sāng)D. 振奋(zhèn fèn)惊悚(jīng sǒng)振奋(zhèn fèi)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B. 他虽然成绩优秀,但是为人谦虚,从不骄傲。
C. 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我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D.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困难。
3. 下列句子中,运用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A. 星星像眼睛,月亮像小船。
B. 那个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
C. 那朵花真美,就像一位姑娘。
D. 他在月光下散步,脚步轻盈,宛如一只小鹿。
4. 下列成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破釜沉舟(pò fǔ chén zhōu)B. 水落石出(shuǐ luò shí chū)C. 耳濡目染(ěr rú mù rǎn)D. 胸有成竹(xiōng yǒu chéng zhú)5. 下列诗句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 下列名著中,主要讲述了一个小男孩成长历程的故事的一项是()A. 《鲁滨逊漂流记》B. 《骆驼祥子》C. 《海底两万里》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像一阵风,吹散了周围的寂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适应性试卷·第页(共页)110准考证号:井研县2011年初中毕业会考暨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适应性考试语文第Ⅰ卷说明:1、本试题共10页,1—2页为第Ⅰ卷,8—10页为第Ⅱ卷,第Ⅰ卷为客观题,第Ⅱ卷为主观题。
2、第Ⅰ卷的答案请用2B或3B铅笔涂抹在机读卡相应的位置。
第Ⅱ卷的答案直接答在试卷相应的 位置。
3、本试卷满分150分,第Ⅰ卷24分,第Ⅱ卷126分,考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文基础知识。
(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啜泣() 嶙峋() 获益匪浅()B.炽痛()C.取缔() 转弯抹角()D.不逊() 期期艾艾()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亵读 陨落 一代天娇 吹毛求疵B.阔绰 倒坍 怡然自得 通宵达旦C.荣鹰 恻隐 中流抵柱 狂妄自大D.讪笑 污秽 语无论次 纭纭众生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国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创新的过程。
A.凝结 积淀 汇合B.凝聚 积淀 融合C.凝结 积累 融合D.凝聚 积累 汇合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中华民族从未低头,地震雪灾都不惧怕,因为我们有不屈不挠、众志成诚的13亿人民。
B.一个很大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就会变得微不足道,一个很少的爱心乘以13亿,就会聚成爱的海洋。
D.大家认为张湛同学提出的建议很好,都异口同声地表示赞成。
chuîlín xún fěi chìchïu chúyàng tìpán shān muîxùn tiǎo xìn ài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我们学过他的诗歌《天上的街市》,历史剧《雷电颂》节选等。
B.余光中,当代著名作家。
他的《乡愁》一诗传遍华人世界,散文有《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等。
C.《水浒传》是一幅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壮丽画卷,小说大气磅礴,故事情节曲折跌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堪称中国古典小说的一座里程碑。
D.“拿冬与夏相比,祥子总以为冬天更可怕。
他没想到过夏天这么难受。
在城里过了不止一夏了,他不记得这么热过。
”这是小说《骆驼祥子》中的一个片断,它写出了祥子在暴雨中拉车时的心理感受。
93 ,:?: , 6 A. B. C. D. 7 B. C. D. 8 A. B., C. D.二、文言文阅读(分,每小题分)卖蒜叟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
能以两肩负粮船而起,旗丁数百以篙刺之,篙所触处,寸寸折裂,以此名重一时。
率其徒行教常州。
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
忽一日,有卖蒜叟,龙钟伛偻,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
众大骇,走告杨。
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墙砖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
”杨愈怒,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乃广约众人,写立誓券。
令杨养息三日,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十步之外奋拳击之。
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下,叩头曰:“晚生知罪了!”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选自袁枚《子不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成全)老人自缚于树(绳子)坚不可出(紧、牢固)、与“以拳打墙砖”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以此名重一时能以两肩负粮船而起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下面对文意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本文刻画了一位外貌平庸,羸弱而又身怀绝技的卖蒜老头。
故事开头连用几个细节描述杨二相公威震乡邻的勇武神威其目的是为了衬托卖蒜老头的武艺高强。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学无止境,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能张狂。
故事结尾老人不肯告诉人们姓氏,说明世上没有此人。
语文适应性试卷·第页(共页)210井研县2011年初中毕业会考暨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适应性考试语文第Ⅱ卷三、翻译、鉴赏与默写。
(22分)9、翻译下面二个句子:(6分)①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译文:②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译文:10、读李白《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
(4分)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寒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①诗中采用“”和“”(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期待从政,有为于当世的理想。
②诗中名句“,”表达出诗人的积极乐观。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题分1592212201260150得分总分人得分评卷人语文适应性试卷·第页(共页)310说明:1、本试题共10页,1—2页为第Ⅰ卷,8—10页为第Ⅱ卷,第Ⅰ卷为客观题,第Ⅱ卷为主观题。
2、第Ⅰ卷的答案请用2B或3B铅笔涂抹在机读卡相应的位置。
第Ⅱ卷的答案直接答在试卷相应的 位置。
3、本试卷满分150分,第Ⅰ卷24分,第Ⅱ卷126分,考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四、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2—15题。
(12分)语文适应性试卷·第页(共页)410 人这辈子,如果一直平平淡淡、按部就班、风平浪静、无惊无险,那也很遗憾、乏味。
无论如何,总得“爆发”上一两回,即所谓“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以一展平生所学,建奇功,立绝学,创精品,一举成名天下闻。
“爆发”,就是一个人在特殊时期,在极短的时间里,迸发出极大的能量,达到自己人生的高峰,作出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创作出一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像油田的井喷一样。
法国天才数学家伽罗华,21岁就死于非命,在临死的前一夜,他有了一次总“爆发”。
他知道第二天必死无疑,就一夜无眠,把自己生平的数学研究心得扼要写出,并附以论文手稿。
特别是他在天亮之前那最后几个小时写出的东西,为一个折磨了数学家们几个世纪的问题找到了真正的答案,并且开创了数学的一片新天地,提出了“群”的概念,用群论改变了整个数学面貌。
伽罗华的“爆发”,用了一夜光阴。
《黄河大合唱》则是诗人光未然和音乐家冼星海共同“爆发”的结果。
1939年暮春,光末然躺在延安的医院里,五天写出了全部歌词。
接着,冼星海在小窑洞里谱曲,花了六天时间,中华民族音乐史上的不朽杰作,就这样问世了。
这既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他们自己一生创作的最高峰。
安史之乱时,大书法家颜真卿听到他最喜欢的侄子牺牲的消息后,五内俱焚,痛不欲生,愤怒情绪无以排遣,抓起狼毫,笔走龙蛇,一气呵成,写下了著名的《祭侄帖》。
悲愤之情,溢于字里行间,抒发得淋漓尽致,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二行书,成为颜真卿书法创作的一个高峰。
人生总得“爆发”一回11、默写:在横线上直接填写文句或按提示写出相关诗句。
(12分) ①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韩愈《马说》) ②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者也。
③劝君更尽一杯酒,。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④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浣溪沙》) ⑤白居易《钱塘糊春行》中的“,”借莺燕的活动描绘了西湖早春的热闹景象,真让人觉得鸟儿们也在忙着建设自己的美好生活呢。
⑥王安石《登飞来峰》一诗中,包含人生哲理,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是“,。
”12、作者在文中提出了怎样的观点?(3分)13、在原文的主体部分,作者还有一段事实论证。
请依据论点,补充一个你能想到的事实论据进行论证,以使文章的内容更翔实,论证更充分。
(3分)14、请在文章最后一段的横线上补充一句话,使句意完整。
(3分)15、你怎样看待作者在文章第一段所表述的看法?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观点。
(3分)语文适应性试卷·第页(共页)510 芸芸众生,名人和常人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平时看着大家似乎都一样,但是名人一生总有那么一两次成功的“爆发”。
突然地一鸣惊人,突然地鹤立鸡群,突然地与众不同,“突然一峰插南斗”。
当然,“爆发”看似只有几天甚至更短时间,其实,可能是一个人数十年努力积累的结果,甚至可能是一生不懈奋斗的一个总结,所谓得之在瞬间,积之在平时。
也就是说,“爆发”固然需要灵感,需要激情,需要过人的智慧,需要能把握机遇的机敏,但更。
这样,一旦遇到天时、地利、人和、便能“该出手时就出手”,实现自己人生的重要“爆发”,攀登上自己人生的最高境界。
佚 名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处,整日整夜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
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的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
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
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闲 读 梧 桐五、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16—20题。
(20分)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
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
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
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
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到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
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两袖清风,将一生献给了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
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
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
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
每次站在它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
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
我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
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
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
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
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