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30课诗词五首美丽的传说动人的情感素材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30《诗词五首》迢迢牵牛 语文版
自 由
朗
读
感知诗歌
该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你读 出了诗中的什么情感?
——夫妇间的离别相思; 抒发了一种忧愁悲怨之情。
读一读,注意蓝色字词的含义
遥远
明亮
迢迢牵伸牛出 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里指布帛
间隔
含情凝视
结构图:两星现状(1、2句)----织女的相思 (3—6句)----分离的痛苦(7—10句)
v 诗中充满着浓厚的浪漫气息,将( 神话 )和 ( 现实)和谐地结合起来。全篇十句有六句以叠词 起头,不但使诗歌具有很强的( 音乐节奏 )美感, 而且对写景写人起到“景情并生”的作用。
课堂训练二
从形态和声响方面 写织女勤劳的诗句
这两句朗读时应该读出什么语气?表现了主人公 怎样的感情?
——反问的语气;表现了怨恨、痛苦的感情。
这句不是与“迢迢”相矛盾吗? ——不矛盾;因为思念而觉得距离很远,即使近在 咫尺,却因一水之隔,两人也便远在天涯,只能含情相 望,而不能互诉衷肠。 这是种“相望而不能言,可望而不可及”的痛苦。齐读诗歌,读出感情 Nhomakorabea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 終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天上悲情 人间写照
景情交融 委婉含蓄
课堂训练一
v 《迢迢牵牛星》起首两句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 境,于景中寄寓离愁;中间四句描写织女的相思, 抓住她的( 动作和神态 )进行描写;最后四句 ( 直接抒发 )诗人的慨叹,暗示离别的根源。
终日,整日。章,借指布帛 涕,眼泪。 零,落下。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30诗词五首《迢迢牵牛星》教案语文版
九.典型例题讲解
1. 例题1:请分析《迢迢牵牛星》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句话的意象和意境。
答案:这句话通过“迢迢”和“皎皎”两个形容词描绘了牛郎星和织女星的景象。其中,“迢迢”形容牛郎星距离遥远,而“皎皎”形容织女星明亮清澈。整句话通过描绘牛郎星和织女星的景象,营造出了一种浪漫、凄美的意境。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素养和传统文化素养。通过学习《诗词五首<迢迢牵牛星>》,使学生能够感受和欣赏古典诗词的美,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通过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创作背景,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迢迢牵牛星》及其他四首诗词的意象、意境和主题。
以《迢迢牵牛星》为例,要求学生掌握诗中的意象,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终日不成章”等,理解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意境,以及诗中所表达的主题——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创作背景。
要求学生通过诗词的语言、形象等分析诗人的情感,如《迢迢牵牛星》中表现出的无奈、惋惜等情感,并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如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等,以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 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 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 激发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10. 与《迢迢牵牛星》相关的诗词: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30课诗词五首教学说明素材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30课诗词五首教学说明素材语文版30 诗词五首教学说明课文说明迢迢牵牛星此诗选自《古诗十九首》。
全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到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古诗十九首》大致是东汉时期的作品,作者无从查考,但应该不是一个人。
后人因这些诗的风格和内容比较接近,就把它们编在一起,统称《古诗十九首》。
这19首诗,在内容上,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失意郁闷心情;在艺术上,都属比较成熟的五言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叙事言情反复低回,余韵不尽,对后世诗歌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意思是说:织女因思念牛郎,伤心流泪,无心织布,一整天也织不了多少布;“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意思是说:银河看起来既清且浅,相隔又能有多远呢?“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人根据古代传说,把银河想象成一条河流。
意思是说:一条浅浅的河流,就把牛郎织女隔开了,只能彼此含情地看着,而不能说上一句话。
语,这里是动词,交谈,谈话。
渡荆门送别这首诗开头写荆门一带的江山形势,尤其着力描写了长江出三峡、入平原的浩荡之势。
最后两句归结到诗题“送别”。
全诗以“渡远”始,以“送行”结,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充溢着远别壮游、心怀开阔的激情。
理解、欣赏这首诗的关键,是搞清“送别”到底是谁送、送谁?从首尾两联看,大概是故乡水——长江送诗人离家远游。
史载,李白从开元十四年秋辞别家乡,乘船东下荆门。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意思是:长江水远远渡出荆门山外,伴随着自己来到楚地游览。
一个“从”字,凸显了诗人的大气魄。
本是诗人乘船顺江东下,可在诗人眼里,竟是长江跟着自己游览。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意思是: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依然滔滔不绝。
白天行舟,天开地阔,诗人开阔的胸襟、舒畅的心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间。
白天如此,晚上如何?诗人接着写晚上伫立船头看到的景象。
语文版七年级下 三十课 诗词五首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又该如 何理解呢?
明确:夜风送来阵阵稻花的清香,远近一片蛙声,仿佛在 预告丰收在望。它将作者的欢快之情和自然之景交织,融 为一体。
3、这首词上片借“月”“风”“鹊”“蝉”“稻花 “”蛙声“,和下片“星”“雨”“茅店””路” “溪桥”等意象抒写了夜行时怎样的的感受? 上片:农村夏夜里热闹、喜悦的心情。 下片:夜行逢雨的焦急,溪桥忽现的轻松的心情。 4、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词人描画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 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朴 野成趣的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 深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互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叹时局,怨恨别离时,看到花开不由得流下眼泪,听到 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qiú qīn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hàn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yuán chè qiāng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 終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迢迢:遥远(距离之远)。皎皎:明亮(星光之 亮)。牵牛和织女夫妇相距遥远。
七年级语文下册30诗词五首诗词五首语文版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最 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作者是无名氏。 反映了东汉末年儒家思想崩溃,失意文人仕途碰壁 后产生的生命无常、及时行乐的颓废情绪。将抒情、 议论、写景融为一体,语言浅近凝练,自然和谐, 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五言诗的创作产生了积极影 响。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 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明节奏
五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是三个节拍,即二 二一或二一二,由不同字数构成的两个节拍 交错起来而组成一句的五言诗,在节奏上就 远胜于板滞的四言诗。 比如说“迢迢/牵牛/星……纤纤/擢/素手
该诗句押韵(ü 韵)。 女 、 雨 、 许 、语
这是一首描写织女思念牛郎的爱情诗, 也可以把它归为 “思妇诗”,所以它 的感情基调应该说是较为哀怨的。
首二句: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仰望星空,远远地看到了明亮的牵牛星 和织女星。
诗人想象: 织女与牛郎隔着银河怅望。
“迢迢”、“皎皎”既是写 牵牛星,又是写河汉女。
提问一
诗歌第一句就点明了什么?
描写对象——牵牛、织女,引出本诗的抒情主 人公——织女
“迢迢”写出了两个人分隔异地,引出他们的 爱情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是我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 一(《梁山伯与祝英台》和《孟姜女》、《白蛇 传》、《牛郎织女》)
三至六句: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札札地正在织布。
一整天不见她织成一匹布,却见她 愁容满面,泪落如雨。
诗人想象: 织女辛勤织布的情景和思念牛郎 的情态。
写作者李白出蜀至荆门来到楚 地时所见到的景色及自己的感受。
2.抒发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第30课 诗词五首 作者简介素材 语文版
作者简介1.岑参(715—770;或谓717生),排行二十七。
江陵(今湖北荆州)人,祖籍南阳(今属河南)。
其家三世为相,但自伯父岑羲伏诛后,家道衰落。
天宝三载(744)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八载,入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任掌书记。
十三载,又在封常清幕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后迁支度副使。
安史乱后,参始东归。
至德二载(757),为杜甫等举荐,授右补阙。
乾元二年(759),出为虢州长史。
大历二年(767),赴嘉州刺史任,故世称“岑嘉州”。
后罢官,卒于成都旅舍。
生平事迹见《唐才子传》卷三。
岑参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
岑参因其“累佐戎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余载,极征行离别之情,城障塞堡,无不经行”(《唐才子传》卷三),深有生活体验,所以他的边塞诗雄奇瑰丽,风格奇峭,读来令人慷慨感奋。
殷璠评其诗云:“参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
”(《河岳英灵集》)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亦云:“属辞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迥拔孤秀,出于常情。
”现存诗约400首,《全唐诗》编为4卷。
有《岑嘉州集》。
2.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要求加强作战准备,激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晚年韩侂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词五首-语文版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都虽已残破不堪,但山河依旧,春日的长安城里草木长得照样十分茂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痛苦流泪,听到那婉转的鸟鸣 反而心惊胆寒。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火不断,已经蔓延三月,一封家信抵得上万两黄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重 擢
点
词
语涕
擢发难数 拔下 过蒙拔擢 提拔 擢素手 伸出
泣涕涟涟 感恩涕零
泪水
涕泗横流 涕泣零shū):毁家纾难
第五首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
诗歌欣赏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读诗歌不能不十分注意其音韵之美。诗词 本可配乐而歌。声韵应美。读诗歌要抑扬顿挫、 声情并发,方可品其真味。
诗歌具有含蓄性和朦胧性。诗贵含蓄。诗 人把自己的情感浓缩在简洁的诗句里,把意思 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中。
要体味诗歌的意境美。欣赏时要善于借助 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捕捉到诗的意境,
七 八 个 星 /天 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 时/ 茅店 / 社 林 边 路 转 /溪 头 /忽 见
动脑筋:
你最喜欢词中的哪几个句子? 为什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明亮的月光 盘旋飞绕中的鹊儿 横斜突兀的树枝 鸣叫的蝉 徐徐的清风
西
路 旧两七听稻清明
转 时三八取花风月
江 溪 茅 点 个 蛙 香 半 别
黑质而白章 终日不成章 下笔成章
花纹 有花纹的丝织品 文章、作品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30《诗词五首》课件 (新版)语文版
K12课件
9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K12课件
10
整体感知
第一、二句 :天上情景(景)
人
情
第三~六句 :织女悲苦(由景及人)
景
相
第七、八句 :河汉相隔(由景及情)
融
第九、十句 : 相爱受阻 (人情景相融)
K12课件
17
渡 远 荆 门 外, 来 从 楚 国 游。 山 随 平 野 尽, 江 入 大 荒 流。 月 下 飞 天 镜, 云 生 结 海 楼。 仍 怜 故 乡 水, 万 里 送 行 舟。
K12课件
18
渡荆门送别:这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此时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 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船过荆门 一带,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K12课件
47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 宋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21岁参 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他 力主抗金,屡受打击,隐居上饶 达20年。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 重视,抱很而终。其词抒写力图 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 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 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 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 “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迢迢/牵牛/星
纤纤/擢/素手
• 纤 xian 扎 zha 擢 zhuo
• 间 jian 脉脉mo
K12课件
7
五言诗是在汉代民谣和乐府中产生,是由五 字句构成的诗。
五言诗能更灵活细致地叙事、抒 情。格律要求比较低,奇偶参差 的音节,更富音乐美。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词五首》素材语文版
诗词五首一、文题背景《迢迢牵牛星》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东汉以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就在民间流传。
大意是说织女是玉皇大帝的孙女,爱上了人间的牛郎,后结为夫妻,十分恩爱,并生有一子一女。
玉帝察觉此事,便派王母娘娘下凡押织女回天庭受审,一对恩爱夫妻被活活拆散。
牛郎悲痛万分,在老牛的帮助下追上天去,快追上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金簪一划,出现了一条天河,牛郎、织女被天河阻隔,只有对河而泣。
此事感动了玉帝,允许他们每年七月初七,由喜鹊架桥,在天河相会。
以后,七月初七这一天就变成了民间的一个节日,被称为“七巧节”或“乞巧节”。
姑娘、媳妇们在这一天要穿针引钱乞巧——向织女乞求智巧、灵巧。
唐人《七夕》诗云: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月试着看。
围绕着“乞巧”,又派生出乞聪明、乞富贵、乞美貌、乞长寿等新的形式,而更多的则是乞良缘。
《渡荆门送别》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李白二十五岁的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游览。
这时的李白,兴致勃勃,坐在船上纵情观赏沿途巫山两岸高耸入云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视野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春望》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
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羌村,去投奔肃宗。
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
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
《春望》写于次年三月,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天宝十三年(754),岑参再度出塞,在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任判官,武判官是他的同僚,要回京述职。
诗人在中军帐里摆开酒宴,为武判官饯行,于是产生了这首咏雪送人之作。
诗以咏雪起,在咏雪中暗寓别情;以送人结,展现了雪中送人的奇情和深情,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和戍边将士的精神风貌。
(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30《诗词五首》迢迢牵牛星教案 (新版)语文版
《迢迢牵牛星》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及地位。
2、学生通过反复朗诵,了解五言律诗的节奏及其韵味,并掌握诗中叠音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通过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其思想内容,欣赏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
重点:掌握叠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难点:理解其思想内容,品味牛郎织女的爱情的凄美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了很多爱情题材的诗歌,比如说《静女》,它描述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的甜蜜;《氓》叙述了女主公不幸的婚姻。
而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篇爱情题材的诗歌——《迢迢牵牛星》,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又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好,大家把书拿出来,翻开101页,结合注释自读《汉魏晋诗三首》之《迢迢牵牛星》。
(学生自读、教师板书题目)二、解题以及介绍文学常识《迢迢牵牛星》选自《文选》中《古诗十九首》的第十首。
这十九首古诗没有题目,一般以每首诗的第一句作为题目。
《古诗十九首》(是专有名称)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
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
《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
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
具体而言,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
《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吸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
《诗经》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在“古诗”中得到广泛运用。
《迢迢牵牛星》是其中艺术成就颇高的一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钟嵘在《诗品》中说它是“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三、朗读感知,了解大意1、请学生起来朗读,正音他读得怎么样?好不好?点拨字音:纤:xiān 纤维素 qiàn 纤夫(板书)札zhá问题设计:五言诗的节奏有何特点?点拨:五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是三个节拍,即二二一或二一二,由不同字数成的两个节拍交错起来而组成一句的五言诗,在节奏上就远胜于板滞的四言诗。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第30课 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简介素材 语文版
诗词五首简介
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了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作者感叹时事和深恨离别,当时杜甫面对破碎的河山、荒芜的城垣,睹物伤怀,寓情于景,虽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但却使作者感叹起时事和深恨离别,因此他把这种感情赋予眼前的景物,说花朵因伤时而流泪,鸟儿因恨别而惊惶不安。
二、高适和岑参是唐朝发展到极盛时期最著名的两个边塞诗人。
三、《西江月》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
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
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情景交融,优美如画。
恬静自然,生动逼真。
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语文版七下第七单元30课《诗五首》很实用
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qìng音。
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 衬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全诗至此,这“静”也达到了绝顶的境界: 山静、林静、潭静、寺静,万物静、 人心静,简直是无物无我。 既然“山光悦鸟性”,鸟儿欢唱,为什么 又说“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qìng)音。” 呢?岂不是矛盾? 答:不矛盾。诗的前四句重在写实,突出环 境之幽静;后四句重在抒情,突出诗人的主 观感受——并非真的万籁俱寂,而是此时充 盈在“我”心中的佛音。
通过描写泰山的高大雄奇,表现 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 主题思想: 切的雄心和气概
观沧海
(乐府诗/写景抒情诗)
曹 操
1、译文
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看大海。海水 多么动荡。山岛多么高耸突兀。 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各种花草长 势旺盛茂密。 萧瑟的秋风,波澜壮 阔的海浪不断涌起。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大海里出来 的。灿烂的银河,好象也触摸在大海 里。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以静衬静,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 清寂的景色 。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以动写静,进一步渲染山寺的幽深、清静, 山光悦鸟性:表面上写飞鸟的怡然自乐,实 际上借助鸟的怡然自乐来抒写自己愉悦的心情。 潭影空人心: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表达了 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 慨和反感。
闻道龙标过五溪
“闻道”:非常惊讶地得知。” “五溪”即雄溪、樠溪、酉溪、溪、辰溪。就 是今天的湖南西部,当时属于荒蛮之地。是极偏 远的地区;而“龙标”,却还在更荒僻的远方。 “过五溪”写出 了贬谪道路的遥远与艰难。 李白并没有在这里直接抒写那些悲痛的语言,但 是他悲痛的心情已经流露在字里行间了。所以在 这句里面流露出他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挂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30《诗词五首》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慨叹。 这句诗 用了“盈盈”“脉脉’这些叠音词,使这 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情景相生。 这美好的情和景与”不得语“的残酷现实 形成巨大的矛盾反差,从而使诗意更加哀 怨动人。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全诗借神话传说牛郎织女被 银河所隔、不得相见的故事,抒 写了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的悲惨 境遇,抒发因爱情受挫而痛苦忧 伤的心情。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 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 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 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 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 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 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 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 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 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直就要插不住簪子了。
国都虽残破不堪,但 山河依旧,春日的长 安城里草木茂盛。
所见 寄情 于物
感 时 触景 所感 生情 恨 别 , 忧 所盼 国 心念 低 思 家人 头 家
充溢 沉 所思 离情 思
翘 首 望 景
1、诗题“春望”“望”的是什么?
望京城长安破败之景。 望能收到家源自来信报平安。 望能顺利到达灵武,酬报国之志。
他是谁?
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 主义的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 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 实,故被誉为“诗史” 。
杜甫是唐帝国盛极而衰的历史转折时期所产生的 伟大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襄 阳(今湖南巩县)人。 他亲身经受了八年安史战乱之苦,因而社会的动乱、 中下层人的苦难、对国事的忧愤和自己的不幸遭遇等, 都交织熔铸在他的名篇巨作中。他的诗各体兼备,佳 作甚多,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益为“诗 史”,其诗有“沉郁顿挫”的风格。他也被称为“诗 圣”。 著有〈杜工部集〉。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 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词五首教案语文版30. 诗词五首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2.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诗词的能力。
3.积累诗词名句。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诗词表达的真挚情感和创设的美妙意境。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迢迢牵牛星》《渡荆门送别》和《春望》一、导语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是古代文学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读诗,不但可以借助诗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还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诗中形象所构成的或含蓄凄美或开阔奔放的意境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步入诗的殿堂,去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迷人风采。
二、学习《迢迢牵牛星》1.初读感知。
(1)播放一凄婉忧伤的曲调,教师朗读全诗。
(2)继续配乐,学生朗读,了解诗歌缠绵悱恻、爱情遭挫后的痛苦忧伤的感情。
(3)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通读全诗,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4)学生就词句理解质疑。
(5)点拨。
突出:擢,意思是伸出,念为崸。
间,意思是隔,念为崸崸崸。
2.品读鉴赏。
(1)再次播放凄婉忧伤的曲调,学生齐读全诗。
①用两个字概括诗人借牛郎织女所抒发的感情。
(悲恨)②既然“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牛郎织女为何不“涉过银河去,互把衷肠诉”呢?这悲从何来,恨由何生呢?明确:这正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诗人正欲使读者反观出一条无边、无底、污浊的无形银河对牛郎织女自由爱情的扼杀,从有形的优美之中见出无形的丑恶。
可见,织女“泣涕零如雨”的悲思是缘于其对情人的爱情被无情毁灭的悲恨。
③自由朗读两三遍,体会诗人借牛郎织女所抒发的悲恨之情。
④与同是以星喻人的马克思给燕妮的情诗《两颗星》的前半部分进行比较,体会中国古典诗歌委婉含蓄的特色。
在那遥远的蓝天上/有两颗奇异的金星/它们总是互相飞往对方/可又一辈子对立相向/为的是能有一次相会/相随合唱/正当它们要相会/忽然有一双手将它们分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传说动人的情感
——《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
比较赏析历代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
《迢迢牵牛星》《鹊桥仙》便是其中的代表性诗作。
我们不妨将其比较鉴赏。
一、从思想内容方面来比较赏析
《迢迢牵牛星》塑造了一位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表达的是愁苦哀怨之情。
开头两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写出了牵牛和织女夫妇相距之遥远。
然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四句正面描写织女美丽勤劳的形象和她的悲痛情怀。
接下来的“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又写织女的内心独白,那阻隔了他们夫妇的银河既清且浅,相去也并不甚远,却偏偏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因此,当织女回眸河汉时,强烈的相思再也无法抑制,情感达到了高潮。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两句生动地写出了凝视对岸、悄然无语、外表极平静而内心极凄苦的思妇形象,“此时无声胜有声”,令人回味无穷。
而秦观的《鹊桥仙》则一反前人俗套,自出机杼。
不是停留在抒发愁苦哀怨、离愁别恨上,而是歌颂真挚而忠贞的爱情,立意新颖,境界高绝。
上片写聚会。
“纤云弄巧”两句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聚会渲染气氛。
“银汉”句写牛郎织女渡河赴会推进情节。
“金风玉露”两句由叙述转为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表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上那些朝欢暮乐、日日厮守而实际并无真实感情的薄情男女的鄙弃。
下片写离别。
“柔情似水”,形容牛郎织女缠绵之情,犹如天河中悠悠的流水。
“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
“忍顾鹊桥归路”,写牛郎织女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
“两情若是”二句是对牛郎织女深情的慰勉,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二、从艺术特色方面来比较赏析
《迢迢牵牛星》全诗以叠音词入诗,以描写为主,情景交融,声情并茂。
“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
然后,诗人将视线移到织女星上。
由远而近,先人后物。
“纤纤”状素手之修美,“札札”,状织布之繁忙,一状形,一摹声。
“纤纤”和“札札”,形声生情。
“盈盈”写水之物貌;“脉脉”写人之情貌,水貌和情貌都很美。
可是一水之隔,却“不得语”,只能含情脉脉,隔河相望。
景情并生,哀怨动人。
《鹊桥仙》则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词人以飞逝的流星比喻织女手中的金梭。
勤劳而手巧的织女无止无休地织着彩霞云锦,而自己却终生孤寂。
这里是写景,也是抒情。
“迢迢”说明牛郎织女相距之远,同时也极尽摹写二人相思之苦。
而“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是作者有感而发的议论。
作者把难得的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主人公纯洁高尚的心灵和不为邪恶势力所屈服、爱情真挚而专一的道德情操。
这一慨叹,使得词的格调清奇而高绝。
词的下片,以“柔情似水”开惜别之端,把情人相会时的那种情意,比作悠悠无声的流水,让人格外感到爱情的温柔、缱绻。
然而,这一夕的佳期竟然像梦幻一样倏忽而逝,牛郎织女就更加感到割爱的痛苦。
接着,作者又以“忍顾鹊桥归路”将情感进一步深化。
一个“忍”字把他们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作者以高尚的精神境界,迸发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千古名句。
这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而这字字珠玑的警策之语,正是这首词历久不衰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同是取材于“牛郎织女”这一美丽的传说,虽立意不同,表现手法也各具特色,却都形象地表现了这一爱情故事,使其得以世代流传。
(选自《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3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