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迁哲字孝彦安康人也原文及译文赏析

合集下载

晋书李憙传文言文翻译

晋书李憙传文言文翻译

李憙,字玄和,赵郡人。

祖允,魏侍中。

父畅,辽东太守。

憙少有高名,早孤,事母至孝。

母有疾,憙衣不解带,昼夜侍疾,颜色憔悴,体羸弱。

母疾稍愈,憙亦随之强壮。

弱冠,举孝廉,除郎中,迁尚书郎,历位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憙在朝,以直道自守,不阿谄附,故位不显而声名重。

武帝初,拜为侍中,封东平侯,迁司徒。

憙性刚直,不能容人之过,好直言,常以直谏闻。

帝尝问憙曰:“朕何如桓温?”憙对曰:“温才略过人,而骄横无状。

陛下圣德在兹,何得与温比?”帝不悦,曰:“桓温尝欲危社稷,朕亦尝欲灭其族,此乃国家大事,卿何得轻议?”憙曰:“温欲危社稷,陛下欲灭其族,此皆非臣子所宜言。

臣子之事君,当竭诚尽忠,何得私怨?”帝默然。

憙又尝言于帝曰:“陛下宜近贤臣,远佞人。

佞人近则忠臣疏,忠臣疏则国危。

陛下宜留意于此。

”帝曰:“朕知卿言有理,然佞人难辨,卿试言之。

”憙曰:“佞人者,巧言令色,善自饰非,欺君罔上,故难辨也。

陛下宜察其心,观其行,则可知矣。

”帝深然之。

憙在位,严于律己,勤于政事,务求百姓之利。

时中书令王衍,性好清谈,不治生事,憙每与论政,衍无以对。

憙常叹曰:“王衍清谈误国,此之谓也。

”憙又尝劾奏王衍,帝不听。

憙虽位至司徒,然性刚直,不与权贵交结,故不为时所重。

憙尝与仆射刘颂论政,颂曰:“卿可谓刚直,然亦太甚。

”憙曰:“吾为忠臣,岂可曲从权贵?吾志在利国利民,岂顾一己之安危?”颂默然。

憙居位十年,以疾卒。

帝闻之,哀痛良久,曰:“李憙刚直,忠于国家,不幸早亡,痛哉!”追赠司空,谥曰忠简公。

李憙传文言文翻译:李憙,字玄和,赵郡人。

他的祖父李允是魏朝的侍中,父亲李畅是辽东太守。

李憙年轻时就享有盛名,自幼丧父,对母亲极为孝顺。

母亲生病时,李憙衣不解带,日夜守候在床前,脸色憔悴,身体虚弱。

母亲病情好转后,李憙的身体也随之强壮起来。

弱冠之年,他被举荐为孝廉,被任命为郎中,后来升迁为尚书郎,历任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李憙在朝中坚守正道,不阿谀奉承,因此职位虽不高,但声名却很重。

【诗歌鉴赏】曾巩《边将》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曾巩《边将》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曾巩《边将》原文翻译及赏析
曾巩《边将》原文
太祖太宗能得人,长垒横边遮虏尘。

太传李汉超,侍中何继筠,
二子追接吴与孙,镇齐抚棣功业均。

卓哉祖宗信英特,明如秋泉断如石。

一朝出节合二子,口付心随断纤惑。

磨笄之旁郡城下,酒利商租若山积。

二子开库?战士,以屋量金乘量帛。

洪涛入坐行酒杯,牛?羊蒸委若灰。

岁费巨万不计籍,战士欢酣气皆百。

二子按辔行边隅,牙纛宛转翻以舒。

汛扫沙碛无纤埃,塞门千里常夜开。

壮耕老?安且愉,桑麻蔽野华芬敷。

济南远清书乐石,百井夜出摧穹庐。

神哉祖宗知大体,赵任李牧真如是。

汉文龌龊岂足称,郎吏致激面污?。

当今羌夷久猖獗,兵如疽?理须决。

堂堂诸公把旄?,硕策神韬困羁绁。

祖宗宪度存诸书,{灶土换霍}若白日明天衢。

国容军政不可乱,荐此以为陛下娱。

曾巩《边将》翻译
待更新
曾巩《边将》赏析
《边将》是北宋散文家、诗人曾巩的作品。

曾巩的代表诗词作品全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李思安·旧五代史·卷十九列传第九-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李思安·旧五代史·卷十九列传第九-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李思安·旧五代史·卷十九列传第九|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李思安,陈留张亭里人也。

初事汴将杨彦洪为骑士。

好拳勇,未弱冠,长七尺,超然有乘时自奋之意。

唐中和三年,太祖镇汴,尝大阅戎旅,睹其材,甚伟之,因锡名思安,字贞臣。

思安善飞槊,所向披靡,每从太祖征伐,常驰马出敌阵之后,测□厚薄而还。

或敌人有恃猛自炫者,多命取之,必鹰扬飙卷,擒馘于万众之中,出入自若,如蹈无人之地。

太祖甚惜之,命副王虔裕为踏白将。

时巢、蔡合从,太祖每遣侦逻,必率先独往。

巢败走,思安领所部百馀人追贼,杀戮掩夺,众莫敢当。

寻领军袭蔡寇于郑,都将李唐宾马踬而坠,思安援槊刺追者,唐宾复其骑□还。

又尝与蔡人斗,当阵生擒贼将柳行实。

其后渡长淮,下天长、高邮二邑,又拒孙儒,迫濠州,皆有奇绩。

累迁为诸军都指挥使,奏官至检校左仆射,寻拜亳州刺史。

练兵御寇,边境肃然。

思安为性勇悍,每统戎临敌,不大胜,必大败。

开平元年春,率兵伐幽州,营于桑乾河,掳获甚众,燕人大惧。

及军回,率诸军伐潞,累月不克,师人多逸。

太祖怒甚,诏疏其罪,尽夺其官爵,委本郡以民户系焉。

逾岁起之,复令领兵,亦无巨绩可纪。

太祖尝因命将授钺,谓左右曰“李思安当敌果敢,无出其右者,然每遇藩方择材,吾将用之,则败闻必至,如是者二三矣,则知飞将数奇,前史岂虚言哉!”乾化元年秋,又□为相州刺史。

思安自谓当拥旄仗钺,及是殊不快意,但日循晏安,无意为政。

及太祖北征以候骑之误落然无所具而复壁垒荒圮帑廪空竭太祖怒贬柳州司户寻赐死于相州。

(选自《旧五代史·卷十九列传第九》)参考译文:李思安,陈留张亭里人。

最初在汴将杨彦洪手下当骑兵。

喜好拳术,不到二十岁时,已身高七尺,卓然有利用时代自我发奋的志向。

唐中和三年,梁太祖镇守汴,曾经大规模地检阅军队,看见李思安的身材,认为他很奇异,于是赐名思安,字贞臣。

李思安善于使用飞矛,所向披靡,每次跟随梁太祖征伐,常常驰马出现在敌阵之后,探测敌人虚实而回。

宋史李穆文言文全文翻译

宋史李穆文言文全文翻译

李穆,字公谨,代郡平定人也。

性刚毅,有节概。

父伯祥,仕汉为太常少卿。

穆年二十,举进士,对策第一,授秘书省正字。

迁秘书省校书郎,累迁国子监丞。

历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历仕三朝,政绩昭著,声望卓著。

穆性至孝,事亲至谨。

母老,尝病,穆亲侍汤药,衣不解带,夜不解枕。

母疾愈,穆喜不自胜,走告邻里,曰:“吾母疾愈矣!”邻里闻之,咸称其孝。

及母丧,哀毁骨立,丧礼之备,当时莫及。

穆为政,以仁为本,以信为用。

居官清正,奉公守法,不附权贵,不徇私情。

凡所兴利除弊,皆以民为本,务求便民。

故所至之处,民心悦服,政通人和。

穆尝言:“为政之道,在于任贤使能,去邪扬正。

若用小人,必败国事;若用君子,必兴邦业。

”故其任用人才,必先察其品行,次观其才能,然后授以职事。

是以其所用之人,皆贤能之士,无有败事者。

穆历仕三朝,每见朝廷之失,必极言无隐。

尝因上疏,极论时弊,言辞激切,不顾忌讳。

时宰相李林甫忌之,欲陷害之,穆遂以疾辞官。

归隐山林,杜门不出,以诗酒自娱。

后因疾终。

穆平生好学,博览群书,尤长于《春秋》之学。

所著《春秋经传集解》数十卷,行于世。

又著有《春秋左氏传集解》二十卷,亦为后世学者所重。

穆之子孙,世守其业,家道昌盛。

子孙中,有官至宰相者,有著述传世者。

穆之德行,可谓光耀门楣,垂范后世。

翻译:李穆,字公谨,是代郡平定人。

他性格刚毅,有节操。

他的父亲李伯祥,在汉朝担任过太常少卿。

李穆二十岁时,参加科举考试,对策获得第一名,被授予秘书省正字的职位。

后来升迁为秘书省校书郎,多次升迁后担任国子监丞。

历任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在三个朝代任职,政绩显著,声望很高。

李穆性格极其孝顺,侍奉父母非常谨慎。

母亲年纪大了,曾经生病,李穆亲自照料汤药,衣不解带,夜不解枕。

母亲病好后,李穆喜不自胜,跑出去告诉邻居,说:“我的母亲病好了!”邻居们听到这个消息,都称赞他的孝顺。

李孝子传文言文诗词翻译

李孝子传文言文诗词翻译

【原文】
李孝子者,字子明,蜀人也。

性孝友,事亲至孝。

年十二,父丧,哀毁骨立。

及长,益敬事兄长,乡里称之。

年二十有五,举孝廉,擢为郎中。

奉职勤勉,惠及乡邻,人皆敬仰。

尝游历四方,广交贤达,归而著书立说,传道授业。

晚年隐居山林,修性养德,不求闻达,独善其身。

卒年七十有五,谥曰“孝子”。

【翻译】
李孝子,字子明,蜀地人士。

性情孝顺友爱,对待父母极其孝顺。

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哀戚之情使身体骨瘦如柴。

成年后,更加尊敬兄长,乡里的人都称赞他。

二十有五岁时,被举荐为孝廉,升任郎中。

他勤勉奉职,恩泽乡邻,人们都对他敬仰。

他曾游历四方,广交贤达之人,归来后著书立说,传授道德学问。

晚年隐居山林,修养性情,养德养心,不求名利,只求独善其身。

享年七十五岁,被追赠谥号“孝子”。

【诗词】
蜀地孝子名子明,孝友传家百世荣。

父丧哀毁骨立立,乡里称颂德不穷。

孝廉擢任郎中位,勤勉奉职惠邻人。

游历四方交贤达,著书立说传道真。

山林隐居修性德,不求名利独善身。

七十五载终其身,孝子美名传万春。

东谷所见(南宋李之彦)

东谷所见(南宋李之彦)

东谷所见(宋)李之彦撰○先垄人子之于亲,苟亏生事之礼,虽葬与祭致其力,何足以言孝?故曰祭之厚,不如养之薄。

吾乡多于至节、岁节、清明诣坟所。

半载馀置其亲于荒墟,已为非礼。

乘祭之后,大率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游览,尽欢而归。

至节、岁节非扫松也,只赏梅耳。

清明非省墓也,只踏青耳。

然则人子何以处此,当揆之于心平。

日稍能孝养,虽祭后举杯酌亦未尝。

若孝养有亏,即当收敛酒馔返舍潜自刻责。

庶几亦不至大得罪于名教,大获谴于造物。

余尝喜一前辈作初入仕启两句云:“禄不及亲,饱妻孥而何益?”遂耦其两句:“忠未报国,对师友以多惭。

”○寿命福德“愿我寿命长,常行一切善。

愿我福德盛,普济一切人。

”此语恐未为的。

论人之念,虑一正,则万善可触类而通。

行一善,则万善皆萌蘖于此。

若必待寿命长而后行一切善,则寿命不长,一切善必不行矣。

颜子如之何而造道耶?此两句犹庶几,如下两句则有大不然者。

“愿我福德盛,普济一切人”,则是我独富足,人多窘匮,我常得为人之惠主,人皆仰我以周给。

是诚何心哉!余欲改此两句曰:“愿人福德盛,不待我普济。

”○杀人欠债谚有之: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理也。

近世豪家巨室,威力使令,逼人致死,但捐财贿饵血属,坦然无事。

至如人或逋负,督迫取偿,必使投溺自经然后已。

由此观之,乃是杀人偿钱,欠债还命。

○异端士君子莫不知崇尚正学,排斥异端。

然朝廷及州县间,遇旱涝凶荒,非黄冠设醮,则浮屠礼忏。

平日排斥异端,至此则倚仗异端,岂吾儒乏感格之道耶?切所未喻。

○简翰每见近日简翰,动辄端拜申禀,百拜申禀,惶惧僭躐九顿百拜。

申禀,有官君子趋事长官,则有状申札,申如申县,申州,申监司,申朝省之类。

吾辈家寻常书问往来,何必用申字?又有所谓加拜申禀,尤为可笑。

先王制礼,无过不及,拜岂可加也哉?昔韩昌黎《上宰相书》,只写再拜。

本朝前辈简翰或再拜,或顿首,昌黎诸公岂傲世者?正以礼不可过也。

今之端拜、肃拜、加拜、百拜,又有覆帖申待。

平交如此,事君父当如何?其势必千拜、万拜可也。

文言文李孝子转翻译

文言文李孝子转翻译

孝子侍母,曲尽其敬。

母患痨疾,医药无效,孝子忧心如焚。

乃遍访名医,遍尝百草,冀以疗母之疾。

一日,遇一老医,告之:“此疾非药可疗,须心药可愈。

”孝子闻言,遂舍医药,专事奉母,日夜不离其侧。

母病稍愈,孝子亦感疾,遂病卧床。

邻里皆来探望,孝子勉力起坐,谓人曰:“吾之病,非药可愈,唯有以孝心感天地,方能康复。

”言罢,泪如雨下。

邻里闻之,咸叹孝子之孝,有如古之曾参。

时值盛夏,天气酷热,孝子病中,仍不忘奉母。

母谓孝子曰:“吾病已愈,汝可稍事休息。

”孝子答曰:“儿虽病,但见母康,心甚欣慰。

儿之病,非病也,乃孝心所致也。

”母闻言,感动不已。

一日,孝子病重,亲友皆来探视。

孝子谓亲友曰:“吾病虽重,但知母健在,心已足矣。

吾之病,固不足惜,但愿母得善终。

”言罢,泪如泉涌。

亲友见之,无不为之动容。

未几,孝子病逝,年二十有八。

邻里闻之,莫不痛哭流涕。

孝子葬后,其母哀痛欲绝,日夜哭泣。

邻里劝慰,母曰:“吾儿孝顺至极,吾有何求?吾儿虽逝,吾心犹在。

”言罢,又泪如雨下。

孝子李氏,虽逝,其孝行传于后世,为人称颂。

有诗云:“孝子李氏,孝心感天地。

虽死犹生,名垂千史。

”此诗传颂,至今不衰。

翻译:李孝子,是吴郡人。

他性格非常孝顺,侍奉父母非常谨慎。

十五岁时,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

丧葬事宜结束后,他在墓旁搭建草庐,吃素食、喝清水,睡草席、枕土块,以此来表示自己的哀悼。

邻里听说此事,无不为之感动。

孝子侍奉母亲,无微不至地尽孝。

母亲患上了痨病,用药无效,孝子忧心如焚。

于是他四处寻找名医,尝试各种草药,希望能治愈母亲的疾病。

一天,他遇到了一位老医生,告诉他:“这种病不是药物可以治愈的,只有用心药才能康复。

”孝子听后,便放弃用药,专心致志地照顾母亲,日夜不离母亲左右。

母亲的病情逐渐好转,孝子也因此感到了疾病。

他病倒在床上,邻里都来探望。

孝子勉力起身,对人说:“我的病不是药物可以治愈的,只有用孝心感动天地,才能康复。

”说完,泪水如雨而下。

邻里听后,都赞叹孝子的孝顺,有如古代的曾参。

李氏之子文言文翻译

李氏之子文言文翻译

启少时,家道中落,然其志气不减。

尝游历四方,广结天下英豪,以增广见闻。

及长,归里修齐治平,为民请命,颇有政绩。

时值五代十国,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启遂发奋读书,以求治国安邦之策。

启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尤精于《春秋》与《左传》。

其读书之余,常与同窗好友切磋学问,探讨时事,以明理致用。

一日,启与友赵元昊论及《春秋》经义,赵元昊问:“子元,吾闻《春秋》一书,言辞隐晦,难以理解。

汝以为何故?”启答曰:“《春秋》者,圣人之言也。

其言辞隐晦,乃为后学留有思考余地。

吾等当虚心求教,方能领悟其真谛。

”启二十岁时,乡里举荐其入仕。

启先任县尉,后升迁为刺史。

在任期间,启勤政爱民,治理有方,政绩显著。

一日,邻县发生水灾,民不聊生。

启闻讯,立即亲临灾区,指挥救灾。

他亲自分拨粮食,安置灾民,使灾区民众得以度过难关。

此事传至京城,唐玄宗赞曰:“李启真乃良吏也!”启在任期间,还注重培养人才。

他广纳贤才,选拔有德有才之人,委以重任。

时有张九龄、杜甫等名士,皆曾受启提拔。

张九龄官至宰相,杜甫则成为一代诗宗。

启对张九龄说:“君才识过人,吾欲举荐于朝廷,望君勉力前行。

”张九龄答曰:“启公过誉,吾愿辅佐君王,以报答君公之恩。

”启在位十年,政绩斐然。

然其心系天下,欲为国家贡献更多。

一日,启上书唐玄宗,请辞刺史之职,愿赴边疆,戍守边疆,为国家安宁贡献力量。

唐玄宗深为感动,遂准其所请。

启赴边疆后,身先士卒,严于律己,深得边民爱戴。

其在边疆治理有方,边疆安宁,国家无忧。

启在边疆二十载,虽身经百战,然始终英勇无畏,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

李启之子,名李煜,字重光,承父志,亦为一代文豪。

煜生于唐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幼承家学,才思敏捷,工诗善文。

煜所作《浪淘沙·北戴河》一词,传颂千古,被誉为“千古绝唱”。

李煜承父志,致力于国家大事。

然时局动荡,煜无力回天。

后梁灭唐,煜被俘。

在囚禁期间,煜深感人生无常,遂以诗酒度日,抒发感慨。

煜之诗,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其词则哀婉动人,感人至深。

李袭志字重光,本陇西狄道人 阅读答案附翻译

李袭志字重光,本陇西狄道人 阅读答案附翻译

李袭志字重光,本陇西狄道人阅读答案附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李袭志字重光,本陇西狄道人阅读答案附翻译李袭志字重光,本陇西狄道人。

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旧唐书 李日知》含答案

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旧唐书 李日知》含答案

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旧唐书李日知》李日知,郑州荥阳人也。

举进士。

天授中,累迁司刑丞。

时用法严急,日知独宽平,无冤滥。

尝免一死囚,少卿胡元礼请断杀之,与日知往复至于数四。

元礼怒,曰:“元礼不离刑曹①,此囚终无生理。

”答曰:“日知不离刑曹,此囚终无死法。

”因以两状列上,日知果直。

神龙初,为给事中。

日知事母至孝。

时母老,尝疾病,日知取急,调侍数日而鬓发变白。

寻加朝散大夫。

其母未受命妇邑号而卒,将葬发引,吏人赍告身②而至,日知于路上即时殒绝,久之乃苏。

左右皆哀恸,莫能仰视。

巡察使、卫州司马路敬潜将闻其孝悌之迹,使求其状,日知辞让不报。

服阕③,累迁黄门侍郎。

(选自《旧唐书李日知》)【注】①刑曹:分管刑事的官署或属官。

②赍:jī,指拿东西给人,送给。

告身:指封为命妇的公文、凭证。

③服阕:守丧期满除服。

243.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尝.免一死囚曾经B.日知事.母至孝事情C.日知辞让.不报谦让、退让D.略无阙.处同“缺”,空隙、缺口244.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少卿胡元礼请断杀之”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B.春冬之时C.康肃笑而遣之D.两狼之并驱如故245.翻译句子。

左右皆哀恸,莫能仰视。

246.根据选文,简要概括李日知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243.B 244.C 245.身边跟随的人都极为悲哀痛苦,不能抬头观看。

246.是一个宽容,公平,孝顺的人。

【解析】24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B.“日知事母至孝”句意为:李日知侍奉母亲非常孝。

事:侍奉。

所以本项有误;故选B。

244.本题考查“之”意义和用法。

题干中“少卿胡元礼请断杀之”中的“之”意义和用法是:代词,指死囚。

A.助词,宾语前置标志;B.助词,的;C.代词,指卖油翁;D.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C。

24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文言文李迁哲_字孝彦_安康人也_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李迁哲_字孝彦_安康人也_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李迁哲,字孝彦,安康人也....阅读附答案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李迁哲,字孝彦,安康人也。

世为山南豪族,仕于江左。

父元真,仕梁。

迁哲少修立,有识度,慷慨善谋画,起家文德主帅,转直阁将军、武贲中郎将。

其父为衡州,留迁哲本乡,临统部曲事。

时年二十,抚驭群下,甚得其情。

及侯景篡逆,诸王争帝,迁哲外御边寇,自守而已。

大统十七年,太祖遣达奚武、王雄等略地山南。

迁哲率其所部拒战,军败,遂降于武。

然犹意气自若。

武乃执送京师。

太祖谓之曰:“何不早归国家,乃劳师旅?今为俘虏,不亦愧乎?”答曰:“世荷梁恩,未有报效,又不能死节,实以此为愧耳。

”太祖深嘉之。

魏恭帝初,直州人乐炽、洋州人田越、金州人黄国等连结为乱。

太祖遣雁门公田弘出梁汉,开府贺若敦趣直谷。

炽闻官军至,乃烧绝栈道,扼守直谷,敦众不得前。

太祖以迁哲信着山南,乃令与敦同往经略。

炽等或降或获,寻并平荡。

仍与贺若敦南出狥地。

军次鹿城,城主遣使请降。

迁哲谓其众曰:“纳降如受敌,吾观其使视瞻犹高,得无诈也?”遂不准之。

梁人果于道左设伏以邀迁哲,迁哲进击,破之。

自此巴、濮之民,降款接踵。

迁哲每率骁勇为前锋,所在攻战,无不一马当先,凡下十八州,拓地三千余里。

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迁哲入据白帝。

贺若敦等复至,遂共追击五子王等,破之。

信州先无仓储,军粮匮乏。

迁哲乃收葛根造粉,兼米以给之。

迁哲亦自取供食。

时有异膳,即分赐士兵。

有疾患者,又亲加医药。

以此军中感之,人思效命。

建德二年,进爵安康郡公。

三年,卒于襄州,时年六十四。

赠金州总管。

谥曰壮武。

(节选自《周书·李迁哲传》,卷四十四)17.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份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至/狼狈遁走B.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C.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D.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18.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江左,又称“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斜流,古人以东为左而得名。

《汲黯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汲黯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汲黯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汲黯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汲黯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汲黯传》原文及翻译纲鉴易知录原文:始汲黯为谒者①,以严见惮。

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

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之。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上贤而释之。

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

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岁余,东海大治。

黯多病,赐告②者数,不愈。

庄助复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也?”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愈人,然至其辅少主,守成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③,亦不能夺之矣。

”上曰:“然。

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④为大将军,诸将皆属。

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

人或说黯曰:“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黯曰:“夫以大将军揖⑤客,反不重邪!”青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

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注】①谒者:官名。

②告:休假。

③贪、育:即孟贲、夏育,俩人均为古代著名勇士。

④青:卫青,汉武帝时名将。

⑤揖客:只揖不拜之客。

译文:当初,汲黯担任谒者,因他为人威严而被大家敬畏。

河内郡失火,火势蔓延烧毁了一千多家民房,武帝派汲黯前去视察;返回之后,报告说:“平民百姓不慎失火,因为房屋毗连而蔓延燃烧起来,不值得陛下忧虑。

我经过河南郡见河南郡的贫民遭受洪水干旱灾害磨难的有一万多家,有的甚至于到了父子相食的悲惨境地,我谨借出使的机会,用陛下的符节,命令发放河南官仓积粮以救济贫民。

我请求归还符节,甘愿领受假托天子命令的惩罚。

”武帝很赏识他,就赦免了他的罪。

他因为多次强硬进谏,不能够在朝庭内任职,改任为(贬为)东海太守。

李孝子传原文及翻译

李孝子传原文及翻译

李孝子传原文及翻译李孝子传原文及翻译相传其幼时,居父丧,寝苫块中,哀号三年,每出入,邻人指曰:小孝子,小孝子。

盖其天性然也。

乾隆三十年,大吏闻于朝,建坊曲江里,立祠其旁。

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李孝子传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原文嘉定之曲江里有孝子李维煌,字裕光。

父岩士,生孝子十年殁,家无旨畜①,母针衽以供孝子出就外塾。

泣曰:“养亲,儿职也。

儿不养母,乃藉母养儿,儿心何安!”遂弃书史,勤耕作,市珍怪之食,进之母,而己甘食淡焉。

母病喉,勺饮,喀喀②不下者三昼夜矣。

孝子呼天求救,母梦神人刺以针曰:“哀而子之孝也。

”觉,一汗而愈。

雍正七年秋,海风起,城中生波涛,孝子居故穿漏,夜半屋摇摇然,孝子趋负母,伏几下。

俄而前后庐舍崩,所避处独完。

孝子父亡逾年,大父③亦亡。

及其莽也,时届严寒,体故赢,手炭土,僵大雪中。

治冢匠数人,蕴火覆之,沦以汤,乃苏,年五十五卒。

卒时抱母大恸,嘱其孤某善事大母。

相传其幼时,居父丧,寝苫块中,哀号三年,每出入,邻人指曰:小孝子,小孝子。

盖其天性然也。

乾隆三十年,大吏闻于朝,建坊曲江里,立祠其旁。

论曰:《孝经》一书,圣人所以为人子训者至矣。

然世人方读书以求孝,而李孝氏子独因孝以废书,何耶?中庸曰:“率性④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古之人能率其性者,无俟于教也。

不然,慈乌反哺,羔羊跪乳,使彼所读何书哉?(选自《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七》,有删节)注①旨畜:贮藏的美好食品。

②喀喀(kā):呕吐声。

③大父:祖父。

④率性:遵循本性。

翻译嘉定的曲江里有个孝子叫李维煌,字是裕光。

他的父亲李岩士,在孝子出生十年后就去世了。

家里没有贮藏的食物,母亲靠缝补衣物来供应孝子到外塾读书,(孝子)哭着说:“赡养(供养)父母,是儿女的职责。

做儿子的不能供养母亲,却要凭借(依靠)母亲养活儿子,儿子怎么能心安!”于是就舍弃了学业,努力耕种,买珍稀食物,给母亲吃,而自己情愿吃素淡的食物。

母亲的喉咙有疾病,他就用勺子喂食。

李彦仙字少严其先宁州人也原文赏析及译文

李彦仙字少严其先宁州人也原文赏析及译文

李彦仙字少严其先宁州人也原文赏析及译文李彦仙字少严,其先宁州人也,后徙于巩。

幼有大志,喜谈兵,习骑*,所历山川形势必识之。

尚气,谨然诺,非豪侠不交。

金人南侵,郡县募勤王*,彦仙散家赀,得三千人,入援京师。

顷之,复从种师中,师中败死,彦仙走陕州。

守将李弥大问北事,条对详复,使扼肴、渑间。

建炎元年四月,金人屠陕州。

经制使王躞度不能支,引部曲去,官吏逃逸。

彦仙为石壕尉,独如平时,归者繦属。

二年三月,引兵直州南,表里夹攻,遂复陕。

以功迁*门宣赞舍人。

家素留巩,尽取至官,曰:“吾父母妻子同城存亡矣!”闻者感悦,各有固志。

十二月,娄宿众十万复围陕,彦仙夜使人隧地,焚其攻具,营部嚣乱,纵兵乘之,虏稍退。

四年正月丁巳,城陷,彦仙挟亲*巷战,矢集身如猬,左臂中刃,战逾力,遂死之,并其家遇害。

先是,虏尝许以河南元帅,及围合、复言如前约,当退师,彦仙叱曰:“吾宁鬼于宋,安用汝富贵为!”虏惜其才,必欲降之,城将破,先令*中:生致者予万金。

彦仙平时弊衣同士卒,及是杂群伍中死,虏不能察。

其为人,面少和*,有犯令,虽亲属不贷。

每拜君赐暨取敌金资,悉均之,毛铢不入已。

以是精兵三万,大小二百战,皆乐为用。

*事*决,至郡政必问法所底,合境称治。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制使王躞度不能支度:估计b.二年三月,引兵直州南引:率领c.生致者予万金致:得到d.虽亲属不贷贷:推卸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十二月娄宿众十万复围陕②但求欲死,不复顾利害b.①虏尝许以河南元帅②时**兼以饥疫,死者太半c.①及是杂群伍中死②徐公何能及君也d.①每拜君赐暨取敌金资,悉均之②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李彦仙忠诚爱国的一组是()①尚气,谨然诺,非豪侠不交。

②彦仙散家赀,得三干人,入援京师。

③守将李弥大问北事,条对详复,使扼肴、渑间。

④彦仙为石壕尉,独如平时,归者繦属。

李迁哲--南北朝安康人

李迁哲--南北朝安康人

李迁哲--南北朝安康人
李迁哲介绍
本名:李迁哲
字号:孝彦
所处时代:南北朝
出生地:安康(今汉阴)
性别:男
李迁哲,字孝彦。

随文德主帅起家,后曾任直阁将军、武贲中郎将。

20岁时因父去衡州,把迁哲留安康,任统监部曲事。

梁大同二年(536)任安康郡守,三年后任武超将军。

梁太清二年(548)掌管魏兴、上庸8郡军事,封爵沌阳侯。

太清三年(549)掌管东梁洵、兴等7州军事兼东梁州刺史。

魏大统十七年(551)拜为车骑大将军、散骑常侍,并封沌阳县伯。

魏恭帝初年(约555),李迁哲平乱有功受太祖嘉奖,特赐紫袍玉带、坐骑、奴婢30余人,加授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充任直州刺史。

恭帝三年(556),率兵攻梁并州,夺城十八所,拓地三千里,后入据四川,留守白帝城。

又受命都督信临等七州军事,任信州刺史,进爵西城县令,增邑至2500户。

北周武成一年(559)迁哲入朝,明帝赐给住宅与田庄,并授平州刺史。

天和三年(568)晋为大将军。

四年,迁哲掌金州、上庸等军事,驻兵襄阳。

建德二年(573),迁哲任安康郡公。

古诗李固传翻译赏析

古诗李固传翻译赏析

古诗李固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李固传》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李固字子坚,汉中南郑人,司徒郃之子也。

……固貌状有奇表,鼎角若犀,足履龟文。

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

遂究览坟籍,结交英贤。

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风而来学。

京师咸叹曰:“是复为李公矣。

”司隶、益州并命郡举孝廉,辟司空掾,皆不就。

永和中,荆州盗贼起,弥年不定,乃以固为荆州刺史。

固到,吏劳问境内,赦寇盗前衅,与之更始。

于是贼帅夏密等敛其魁党六百余人,自缚归首。

固皆原之,遣还,使自相招集,开示威法。

半岁间,余类悉降,州内清平。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迁哲字孝彦安康人也原文及译文赏析
李迁哲,字孝彦,安康人也。

世为山南豪族,仕于江左。

父元真,仕梁。

迁哲少修立,有识度,慷慨善谋画,起家文德主帅,转直阁将军、武贲中郎将。

其父为衡州,留迁哲本乡,临统部曲事。

时年二十,抚驭群下,甚得其情。

及侯景篡逆,诸王争帝,迁哲外御边寇,自守而已。

大统十七年,太祖遣达奚武、王雄等略地山南。

迁哲率其所部拒战,军败,遂降于武。

然犹意气自若。

武乃执送京师。

太祖谓之曰:“何不早归国家,乃劳师旅?今为俘虏,不亦愧乎?”答曰:“世荷梁恩,未有报效,又不能死节,实以此为愧耳。

”太祖深嘉之。

魏恭帝初,直州人乐炽、洋州人田越、金州人黄国等连结为乱。

太祖遣雁门公田弘出梁汉,开府贺若敦趣直谷。

炽闻官军至,乃烧绝栈道,据守直谷,敦众不得前。

太祖以迁哲信着山南,乃令与敦同往经略。

炽等或降或获,寻并平荡。

仍与贺若敦南出狥地。

军次鹿城,城主遣使请降。

迁哲谓其众曰:“纳降如受敌,吾观其使视瞻犹高,得无诈也?”遂不许之。

梁人果于道左设伏以邀迁哲,迁哲进击,破之。

自此巴、濮之民,降款相继。

迁哲每率骁勇为前锋,所在攻战,无不身先士卒,凡下十八州,拓地三千余里。

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迁哲入据白帝。

贺若敦等复至,遂共追击五子王等,破之。

信州先无仓储,军粮匮乏。

迁哲乃收葛根
造粉,兼米以给之。

迁哲亦自取供食。

时有异膳,即分赐兵士。

有疾患者,又亲加医药。

以此军中感之,人思效命。

建德二年,进爵安康郡公。

三年,卒于襄州,时年六十四。

赠金州总管。

谥曰壮武。

(节选自《周书·李迁哲传》,卷四十四)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至/狼狈遁走
B.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C.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D.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左,又称“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斜流,古人以东为左而得名。

B.转,指职务调动,意义相近的词语还有“调”“徒”等,而”迁”一般指官职提升。

C.大统是年号,年号是帝王为纪其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起算之年称为“建元”。

D.爵是帝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设置王、侯、伯、子、男五等,后代因时改制。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迁哲少年英雄,有所作为。

二十岁时,其父担任衡州刺史留他镇守本乡,他能安抚驾驭部下,很得军心。

B.李迁哲沉稳从容,耿直信义。

兵败被俘,面对太祖的质问,仍慷慨陈词,不卑不亢,委婉表达了没能尽早归降的愧疚。

C.李迁哲骁勇善战,所向披靡。

山南一带叛乱,叛兵据险顽抗,太祖派他前去平乱,叛军闻风归服,余寇也被迅速荡平。

D.李迁哲关心下属,宅心仁厚。

军粮匮乏之际,他用葛根磨粉掺上米,和大家一起吃,若有美味,就分赏给士兵。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太祖以迁哲信着山南,乃令与敦同往经略。

炽等或降或获,寻并平荡。

(2)梁人果于道左设伏以邀迁哲,迁哲进击,破之。

此巴、濮之民,降款相继。

17.A18.D 19.B
文段(四)(1)太祖认为李迁哲在太行山以南素有信义之名,就命令李迁哲与贺若敦一块前去治理。

乐炽等人有的投降,有的被俘,叛乱很快被平定了。

(2)梁人果然在道路东边设下伏兵,企图截击李迁哲的军队。

李迁哲发动进攻,击败敌军。

从此巴州、濮州的百姓,相继投降。

【解析】
17.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句中“弘”“信州”“五子王等”均作句子的主语,前面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8.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题中D 项,五等爵应为“公侯伯子男”。

19.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B项,“委婉表达了没能尽早归降的愧疚”有误,愧疚的原因是没能为报效梁国而战死。

参考译文:
李迁哲字孝彦,安康人,世代为太行山以南的豪族,在江东做官。

父李元真,在梁为官。

李迁哲从小修养立身之道,有识见气度,意气风发,善于谋划。

最初担任文德主帅,转任直阁将军、武贲中郎将。

其父担任衡州刺史时,把李迁哲留在本乡,督率自己的私人军队。

当时他二十岁,安抚驾驭部下,很得军心。

后来侯景篡位背叛,诸王争夺帝位,李迁哲抵御外敌入侵,守住了自己的辖区。

大统十七年(551),太祖派达奚武、王雄等人进攻太行山以南,李迁哲率部属抵抗,兵败,向达奚武投降,然而神色仍镇静如常。

达奚武把他押送到京师。

太祖对他说:“为什么不早点归附,以至劳动军队?如今当了俘虏,不感到惭愧吗?”李迁哲答道:“我世代受梁国的恩惠,未能报答,又不能以死尽节,因此实在感到惭愧。

”太祖对他十分赞许。

魏恭帝初年,直州人乐炽、洋州人田越、金州人黄国等互相勾结,发动叛乱。

太祖派雁门公田弘从梁州、汉州出兵,开府贺若敦进攻直谷。

乐炽听说官军将至,就烧毁傍山架木所成的险路,据守直谷,贺若敦的军队无法进攻。

太祖认为李迁哲在太行山以南素有信义之名,就命令李迁哲与贺若敦一块前去治理。

乐炽等人有的投降,有的被俘,叛乱很快被平定了。

又与贺若敦继续南下夺取土地。

军队驻扎鹿城,城主派遣使者请求投降。

李迁哲对部属说:“接纳投降,如同对敌,我看对方使者顾盼的神态还很高傲,恐怕会有欺诈吧?”于是不接受投降。

梁人果然在道路东边设下伏兵,企图截击李迁哲的军队。

李迁哲发动进攻,击败敌军。

从此巴州、濮州的百姓,相继投降。

李迁哲常常率领勇猛之士担任前锋,每次作战,无不身先士卒,
共攻占十八州,开拓疆土三千余里。

当时信州被蛮族首领向五子王等人所包围,田弘又派李迁哲前去救援。

等赶到时,信州已经沦陷。

向五子王等人听说李迁哲到,吓得狼狈逃跑。

李迁哲入据白帝。

贺若敦等人也赶到,共同追击向五子王等人,把他们打败。

信州原先没有储备,军粮缺乏。

李迁哲就收集葛根磨成粉,又搀上米让士兵吃。

他自己也同士兵一样。

若有美味,就分别赏给士兵。

士兵中有得病的,他亲自去为他们医治用药。

军中因此感激他,人人都愿意为他效力。

建德二年(573),晋封安康郡公。

三年,在襄州去世,终年六十四岁。

追赠金州总管。

谥号壮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