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文化

古苍梧文化,即关于历史上古苍梧时期虞舜开拓岭南实现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结合及其名人辈出的文化现象,既包括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结合,也保留有瓯骆文化的特质。古苍梧文化涵盖范围包括桂东、粤西和湘南三省繁华富庶之地,内涵丰富,沉积厚重又特色鲜明,影响深远,是西江文化、岭南文化的发祥地。

相传虞舜曾南巡苍梧安抚边民。据《史记》记载:“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舜帝南巡狩安抚边民,逝于苍梧,梧州(苍梧)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上古圣君,于唐大历四年(769年)建舜帝庙来祭祀他。

舜帝是第一位开拓岭南并把中原文化带到岭南的上古圣君。舜帝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及其天下为公的伟岸胸怀,以及舜帝以德治国、追求国家大一统的抱负,选贤任能、清明公正的美德已成为古苍梧乃至中华民族数千年人文精神的典范。

龙母的故事在西江流域家喻户晓。龙母自小生性聪明,乐于助人,长大后成为西江部落首领。一天,龙母在溪边拾得一卵,里面生出五条小龙,经龙母细心养护,长大后放归大海。后来,龙母在五小龙的相助之下,带领人民抗洪治水,让老百姓过上风调雨顺的日子。龙母名德彰隆,秦始皇封其为秦龙母,以示尊宠。

秦后历代又屡加封号,汉高祖封为程溪夫人,唐封永安夫人,宋封永济夫人,明封显德龙母娘娘,清又有数次加封。龙母是古代先民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的产物,把利泽天下的西江古苍梧氏族首领升格为神,遥远的精神天国一下子落到了人间,起到了实实在在保护苍生的作用。龙母文化是源远流长的西江文化的精华所在,是仁慈、博爱、“利泽天下”的奉献精神的真情抒写,是开发西江、改造自然、造福百姓的赞歌你吃过梧州纸包鸡吗?
2012-03-07 本文行家:晴雪

梧州的纸包鸡真的是好香,好好吃啊。用的三黄鸡作原材料,加上各类的调料进行腌制,用那玉扣纸包好了再放到花生油里炸,打开纸之后,里面的鸡肉金黄发亮,香味扑鼻,嫩而且鲜,口感非常的好,原汁原味的。

梧州纸包鸡喜欢分享

梧州纸包鸡,相传清末就有,20世纪30年代,广东省要员陈济棠夫人有一次到梧州,初尝纸包鸡美味,觉得此鸡与其它做法的鸡,味不同,可口且回味无穷,令人赞不绝口。返穗后,陈济棠设宴,陈夫人提出要以纸包鸡宴客,陈济棠应允,竟不惜代价下令派水上飞机,飞抵梧州买回纸包鸡,由于是用飞机运到,鸡尚冒热气。此事一

传开,很快成为梧州、广州商界中一件大新闻。从此,梧州纸包鸡名声大振。陈济棠用飞机运纸包鸡民间传说有两种版本,一种为上所述,一种则说陈济棠到梧州吃了纸包鸡,临走,他带走数件纸包鸡,专称带回给太太品尝,连太太也食过"返寻味"。不管哪种传说准确,但陈济棠用飞机带走梧州纸包鸡,却是街知巷闻的。

1983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烹饪比赛。时为大东酒家厨师的陈北水师傅应邀参加比赛。他和他的搭挡自带约一公斤重一只的三黄鸡、各式调味品及纯正的花生油,一路不辞辛劳到南宁转火车直赴日夜向往的首都北京。他和他的搭挡肩负重任,做出拿手名菜和中国八大系名菜一道,向世人展示梧州有名的纸包鸡,参赛当天,中央首长来到参赛现场,他们面带笑容,兴致勃勃。当他们来到陈师傅展台前,王震同志停住了脚步,饶有兴趣地夹起一块油光可鉴、微微带着温热、发散着缕缕香味的纸包鸡,放在一只小碟上慢慢品尝,习仲勋同志也拿起了筷子品尝。两位首长相视一笑,脸上带着满意的神情,不约而同说"好!"顿时,陈北水师傅心里乐开了花。
纸包鸡在1983年全国厨师鉴定会上,还大出风头呢。是年在北京,大会从各省代表队表演烹制的菜肴中选出30道最具特色的名菜供大会鉴定,梧州纸包鸡虽然被安排在第29道菜出现,可肉鲜、嫩滑的纸包鸡仍撩人食欲。人人争相品尝,一扫而光。纸包鸡,一时名扬京华。
纸包鸡可是梧州市的招牌菜哦!它曾在1985年被选拍入《中国一绝》风情记录片,许多香港客回梧省亲,都喜欢点这道菜。纸包鸡是选用岑溪市出产的三黄(嘴黄、脚黄、毛黄)鸡为原料,去头,颈、脚后,用优质花生油、香料、汾酒、姜汁、葱、糖等作配料,把拌好料的鸡肉用炸过的玉扣纸包成小包,再用花生油炸至金黄色。其气味芳香、鲜嫩甘美、制作工艺独特。纸包鸡最好趁热品尝,若再加些青菜汁佐食,会别有风味.呵呵,如果那位朋友到梧州作客,别忘了点纸包鸡哟。

上一篇:你吃过梧州龟苓膏吗? 下一篇:你喝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