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

合集下载

202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修订版】

202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修订版】

易观测的行为 表征,帮助教
师更 准确 地对学生
进行观察、指导和评价, 促使学 生 形成良好 的
体育态度、心理品质和 社会行为 。
(四)根据三级 课程管理的要求保证课 程内容的可选择性体 育与健康课程在确立课 程目标体 系和课 程 内容的基础上,
提出了 具体 教学 内容的 选择原则。各地区和学校制订 具体的 课程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时,应从师资队伍、场地 与器材、学生体育基础等 方 面的 实际出发,选编适宜的 教学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 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 程是以 身 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 育 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 主要 内容,以增进学生健 康,培养学生终身体 育意识和能力为 主要目 标的课 程。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
1.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 育与健康知识、 技能和方法,养成体 育锻炼习惯和健 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 身 体育学习和健 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 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 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 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 育
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
观有机统一 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
202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订版】
第一部分 前言
2022 年修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 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 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 的 课 程目标体 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 学内容的基础 性、选 择性及教 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 动兴趣, 引导学生掌握体 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增强学生 的体 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 往能力等,为 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一、 课程性质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修订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修订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修订一、课程性质与定位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课程。

它是一门必修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基本理念1.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从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受益。

3. 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 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生活性,将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与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和终身锻炼意识。

三、课程目标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具体目标包括:1. 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提高自主锻炼和终身锻炼的意识。

2. 培养运动兴趣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4. 培养体育精神,提高体育道德水平,发扬体育精神。

5. 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了解体育文化的基本知识和中国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包括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能学习和体育锻炼实践三个部分。

具体内容要求如下:1. 体育理论知识:主要包括体育与健康知识、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应该了解这些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为后续的体育锻炼和实践打下基础。

2. 运动技能学习:主要包括田径、体操、球类、游泳、武术等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和练习方法。

2022年版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大纲

2022年版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大纲

2022年版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大纲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与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点: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综合性。

二、课程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

2.落实“教会、勤练、常赛”。

3.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

4.注重教学方式改革。

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体育学习实践性和健康教育实用性的特点,强调从“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

5.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

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学习评价的激励和反馈功能,注重构建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的评价体系。

评价方法要重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结合。

6.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三、课程目标(一)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

【运动能力】指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

包括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三个维度。

【健康行为】指学生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

包括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四个维度。

【体育品德】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体育伦理,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

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三个维度。

(二)总目标1.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

2.学会运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

(三)水平目标【水平一】1.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

①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游戏,感受体育活动的乐趣;②学练和体验移动性技能、非移动性技能、操控性技能等基本运动技能。

2.学会运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024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24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24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24年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1. 课程性质: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2. 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专长,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阐述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并分学段阐述课程具体目标。

4. 课程内容: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

专项运动技能包括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六类,每类包含若干运动项目。

5. 课程实施: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三个方面,提出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求。

6. 课程评价:从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三个方面,阐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评价原则和实施要求。

7. 课程管理:从地方管理和学校管理两个方面,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管理要求。

8. 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强调体育与健康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性,提出通过教师培训和自主专业发展途径,提升体育与健康教师实施课程的能力。

总之,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全面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一、课程背景
体育与健康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
生活方式和积极的价值观念。

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学生可以了解身体结构和机能,树立健康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发展体育兴趣,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目标与要求
1.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热爱,提高身体素质;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展身体、智力、美感等方面;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互助、自律自强的品质;
4.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课程内容
1. 体育课
•体育锻炼:包括体育基本动作训练、体育健身操等;
•体育技能:学习各种体育项目的基本技能;
•体育比赛:开展体育比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2. 健康课
•身体结构和功能:了解人体各系统结构和功能;
•健康知识:学习常见疾病预防、保健知识;
•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心理调适方法。

四、课程评价
1.体育成绩评定:包括课堂表现、体育比赛成绩等;
2.健康检测评估:学生定期接受身体检查,评估身体健康状况;
3.课程反馈评价: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反馈意见及建议。

五、未来展望
体育与健康课程持续地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培养出更多热爱运动、健康向上的学习者。

希望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促进学生身心素质更全面的提高。

以上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通过持续的努力与实践,相信学生们必将在体育
与健康教育中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计划(6篇)

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计划(6篇)

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计划一、指导思想学校遵循“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和“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宗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加强体育课改教研活动,努力施行新课程标准,用新的理念来强化教育教学活动,从学生兴趣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身心和协地发展。

做一切活动为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学,为学生健康发展开活动,为学生能力培养开展研究。

二、工作目标1、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在课堂中实施课课素质练习和专项素质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3、继续加强第二课堂和各训练队的训练工作,争取在本学期的各项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4、继续深入学习市体育三年规划,树立足球推广学校的品牌,全面提高学生的足球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

三、工作要求把德育放在首位,从小抓起,打好基础,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在体育课中渗透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

以发展全体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作为出发点,逐步改变以群众体育为主的教学思想,确立以发展人体基本运动能力为主的教学体系。

四、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2、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准备好下一节课的器材,尤其是自制器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从教与学两方面及时取得反馈信息,以改进教学质量,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4、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根据差异性确定学习的目标和评价方法。

五、本学期工作重点:1、加强学生的体质训练,作好每课的课课练和早操的素质训练;2、组织训练好五年级学生参加市举办的体育技术技能比赛;3、加强足球队,篮球队的训练工作,争取在____月底的镇小学生足球比赛,____月底的镇小学生篮球赛中取得好成绩;4、做好二操和大课间的组织和练习,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质;5、做好一、二、四、五年级的级组足球,三、六年级的级组篮球比赛的组织和竞赛筹备工作;6、做好“三八”妇女节的趣味运动会的竞赛工作;7、注重各训练队的梯队培养,选拔各兴趣小组的梯队人才。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1)实践性原则。本课程是以增进学生身 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要保证 绝大多数教学时间用于体育活动实践,避 免用过多时间在课堂上给学生讲体育与健 康知识。
(2)灵活性原则。应按照教学内容的性质、 作用和难易程度安排教学时数,并根据学生 达成学习目标的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时数和 进度。
学生的主体作用;(3)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创 造平等的学习机会。 3、正确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学习评价。正确指导学 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多正面评价,鼓励学 生的进步发展。
4、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和 氛围,给学生提供学习、掌握、运用知识技能、体 验成功的必要时间和机会,创造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的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运动环境;注意运动安全,防 止运动伤害;合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指导学生掌 握获取相关信息的手段。
4、体现主体意识和有效性的教学组织安排
《体育与健康》课的组织形式有同质分组(水平能 力接近)、异质分组(水平能力差异)、兴趣分组、 男女分组、行政班分组等等。无论采取哪种教学组 织形式,只要能做到以下几点,都可认为是成功的。
(1)、教学组织思路清晰,实际效果好、效率高;
(2)、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 际相符合;
1、指导思想方面 “课标”强调体育课程以“健康第一”
为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 的整体健康为课程目标;教学大纲则主 要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指导思想,比 较忽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维度。
2、目标体系方面 “课标”包括具有递进关系层次目标—课程目标、
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这使课程目标更加具体化, 更具操作性。 例:“课标”提出: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 习,学生将(1)增强体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 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 心理素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 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 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而以往的教学大纲提出的目标内容是以育人为宗旨, 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强学生体质,促 进身心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的建设者。比较笼统,操作性也不强。

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和目标(精选14篇)

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和目标(精选14篇)

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和目标(精选14篇)2023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和目标(精选14篇)时间过得非常的快,马上就要迎来新的学期了,老师们都在忙着制定新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和目标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和目标【篇1】一、学情分析1、指导思想: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念是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

2、学情分析:一年级有四个教学班级,通过13—14年度第一个学期的体育与健康的学习,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对体育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每个本机内的学生身体素质不是很均匀,下面对四个班级的情况进行分析:一班,男女分配差不多对等,大部分的男生素质稍好与女生,就课堂常规方面,女生要比男生好,技能的掌握情况,女生要好于男生。

二班,女生比例略高于男生,课堂上练习女生比男生主动,没有特别突出的学生,身体素质不等,有个别的学生不能参加强烈的运动。

三班,男女搭配均匀,身体素质比上学期有了很大的改观,课堂纪律很好,接受能力强。

四班,两级分化严重,素质强的学生有一部分,身体素质差的同学也不在少数,个别的学生属于不能参加运动类型,课堂纪律差。

四个班级的学生基础不同,身体素质也不同,通过上个学期的教学,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小学一年级体育教材以实践教材为主。

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学校的条件,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主要选择简单的队列、和广播体操为主要的教学内容。

下学期主要涉及的教学内容比较分散,队列、走、跑、跳、投、技巧、篮球、足球、羽毛球,体操、垫上运动等十几项都要涉及,涉及的内容较广泛,根据教材的特点,制定了九个单元教学计划,每个单元计划4周,16个学时。

根据课时的情况,随机安排广播操的细节练习。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了解或初步接触一些运动项目难点:规划好各个环节,单元与单元的衔接,能够熟练的掌握运动技能。

体育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

体育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

《体育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体育课程标准》根据社会的需求,体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构建了五个学习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

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一领域目标一水平目标1.课程目标。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2.领域目标。

《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现代三维健康观和体育学科的特点,以及国际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拓宽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提出了各个领域的学习目标。

运动参与的学习领域目标:(l)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2)用科学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运动技能的学习领域目标:(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身体健康的学习领域目标:(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2)发展体能;(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的学习领域目标:(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社会适应的学习领域目标:(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这五个学习领域是互相联系的,构成了一个学习整体,其中运动技能是学习的载体,其他领域目标,如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多数目标,往往是在进行运动技能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和实现的。

论核心素养下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目标体系及制订原则

论核心素养下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目标体系及制订原则

论核心素养下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目标体系及制订原则
一、目标体系
在核心素养下,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主要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
和身体素质目标四个方面。

1. 认知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认知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和健康知识的了
解和认识。

包括了解不同体育运动的规则和技能要求,了解健康的相关知识和保健常识等。

通过这些目标的设定,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运动和健康意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2. 情感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情感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包括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爱和积极参与的态度,提高学生对健康生活的意识和追求。

通过这些目标的设定,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健康价值观。

4. 身体素质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身体素质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

包括提高学生的身体耐力、力量、速度、灵敏度等身体素质指标。

通过这些目标的设定,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

二、制订原则
1. 个性化原则: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的制订应考虑学生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身体素质水平和兴趣爱好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目标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
在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3. 综合性原则: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的制订应考虑整体发展,综合考虑认知、
情感、技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综
合素质。

4. 循序渐进原则: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的制订应考虑学习的循序渐进,设置合
理的学习进度和计划,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实现目标,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新课标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新课标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的原则1.坚持体育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2.坚持课程标准是指导性文件而不是指令性文件的思想3.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实验稿二、对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内容修订的说明3除对四个方面的内容作进一步充实之外;在“内容标准”的呈现方式方面也作了较大调整:一是取消按学习内容进行分类陈述;改为按水平学段进行分类描述;二是在每一个具体的内容目标之后;都提出了相应的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和评价..4在对“体能”的评价中;特别注意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衔接..5考虑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身体健康”部分适当地增加了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 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三、课程设计思路一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内容标准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三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具体的、可观察的学习目标..特别注意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的学习目标设置成为便于观测的行为表征;帮助教师更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和评价;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心理品质和社会行为..四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保证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五根据发展性要求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2培养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和锻炼;3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4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5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二、课程分目标一运动参与运动参与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本课程强调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多样的方法;在小学阶段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功;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1.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2.体验成功与运动乐趣..二运动技能运动技能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本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课程分目标的主要途径..在小学阶段;要注重各种基本动作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在初中阶段;要注重不同项目运动技术的学习和应用;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安全从事运动的能力以及对体育运动的理解..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在初中阶段;都要重视选择武术等民族民间体育项目..1.学习运动知识;2.掌握运动技能;3.增强安全意识..三身体健康身体健康与营养状况、行为习惯和体育锻炼密切相关..本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锻炼;全面发展体能;提高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能力;形成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行为..小学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懂得营养和行为习惯、安全与避险等对身体发育及健康的影响;发展体能;初中阶段应要求学生了解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生殖健康等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初步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能水平;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1.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2.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3.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4.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本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体育道德及合作精神、公平竞争的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调节情绪和与人交往的方法..体育教师要结合运动技术的教学和体能练习;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小学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和不怕困难的精神;初中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交往;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果断、顽强的意志品质..1.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2.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3.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4.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第三部分内容标准水平四一、运动参与1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学习目标:初步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表现出自觉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习惯..如有简单的体育锻炼计划;并付诸实施..评价要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过去一周内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次数和时间;并进行自我评价.. 2体验成功与运动乐趣学习目标: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在体验运动乐趣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如认识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重要意义;对提高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上好体育课..评价要点: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意义及价值的理解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意义和价值;并相互评价上课和课外锻炼时的表现..二、运动技能1学习运动知识学习目标1:简要分析体育运动中的现象与问题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简要分析现代体育与奥运会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与问题..如简要分析2008北京奥运会、兴奋剂、球场暴力、乒乓外交等事件与问题..评价要点:对现代体育与奥运会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重要事件与问题的认识..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写出关于北京奥运会意义的小文章..学习目标2:提高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能力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比较全面地掌握运动强度和密度、靶心率、运动处方、心率测定和运动量控制等基本知识和方法..评价要点:对科学锻炼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自我测定心率;并说出心率与运动强度和密度的关系..△提高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与锻炼的能力..如根据体育学习或锻炼要求以及实际情况设置个人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策略等..评价要点:发现和解决体育学习过程中有关问题的能力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找出自制的锻炼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出修改..2掌握运动技能学习目标:掌握并运用运动技术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基本掌握并运用田径类运动的技术..如基本掌握并运用短跑、中长跑、定向越野、跨栏跑、接力跑、跳远、跳高、投实心球等项目的技术..评价要点:完成所学技术动作的准确性以及速度、远度或高度等..评价方法举例:测评学生掌握并运用定向越野技术的情况..△基本掌握并运用球类运动的技术和简单战术..如基本掌握并运用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毽球、珍珠球和三门球等球类项目的技术和简单战术..评价要点:完成所学技术和战术的规范性和运用的熟练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在考核性排球比赛中发球、上手传球、垫球技术的运用以及场上站位补位的意识等..△基本掌握并运用体操类运动的技术..如基本掌握并运用器械体操、技巧、健美操、街舞、啦啦操、校园集体舞、民族舞等项目的技术动作与组合动作等..评价要点:完成所学动作的节奏感、协调性、柔韧性、力量、身体姿态和表现力等..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完成大众健美操、分腿腾跃、以单腿摆越成骑撑和后摆转体90度下为主的单杠组合动作、以分腿骑坐和支撑后摆挺身下为主的双杠组合动作等的质量..△基本掌握并运用游泳运动或冰雪类运动的技术..如在掌握蛙泳和滑冰、滑雪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并掌握其他泳姿或有一定难度的滑冰、滑雪技术等..评价要点:对于所学不同泳姿或有一定难度的滑冰、滑雪技术的掌握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完成所学自由泳或者滑冰技术动作的质量..△基本掌握并运用武术类运动的技术..如基本掌握并运用8-10个动作组成的武术套路和防身术等..评价要点:完成所学武术套路的连贯性、力量及其运用能力等..评价方法举例:由教师或者体育骨干作为进攻方;观察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防身术的情况.. △基本掌握并运用较复杂的其他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的技术..如基本掌握并运用跳竹竿、抖空竹、花样跳绳、踢花毽等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技术;以及各种有一定难度的具有锻炼价值的民族民间体育游戏等..评价要点:完成所学动作的正确性、协调性、数量及运用情况..评价方法举例:学生相互评价经常运用踢花毽技术进行课外锻炼的情况..3增强安全意识学习目标1:提高安全运动的能力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提高安全运动的意识..如比较全面地掌握安全运动要领、保护他人和自我保护的方法以及常见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方法等..评价要点: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安全以及帮助他人安全运动的行为表现..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互相保护和帮助他人处理运动损伤的表现..学习目标2:将安全运动的意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安全行动的意识和能力..如在日常生活中走路、骑车以及特殊气候等条件下注意安全;懂得自然灾害如地震等发生时主动规避危险的知识和方法等..评价要点: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的行为表现..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在横穿交通拥挤的街道等情况下的安全注意事项..三、身体健康1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学习目标:了解良好的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意义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了解合理饮食和体育锻炼对控制体重的作用..如知道合理饮食、正常体重和超重的概念;合理饮食与控制体重的关系;体育锻炼与控制体重的关系等..评价要点:对合理饮食和体育锻炼有助于控制体重知识的了解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情况说明合理饮食与控制体重、体育锻炼与控制体重的关系..△了解合理安排作息对身体健康的益处..如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以及了解合理作息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等..评价要点:对有关生活作息与身体健康关系的了解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分析自己的作息习惯并提出改进意见..△了解生活恶习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并自觉抵制..如认识网络成瘾、吸烟、酗酒和吸毒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并劝告他人坚决抵制生活恶习的诱惑..评价要点:对有关生活恶习影响身体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举例说明吸烟、酗酒和吸毒等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了解常见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如了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结核病、病毒性肝炎、伤寒与菌痢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等..评价要点:对常见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的了解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或写出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了解艾滋病和血吸虫病对人体的危害和预防方法..如了解艾滋病和血吸虫病的病理、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等..评价要点:对艾滋病和血吸虫病知识的了解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写出有关艾滋病和血吸虫病对人体的危害、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的学习心得..2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学习目标:在运动项目练习中提高灵敏性、力量、速度和心肺耐力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在多种运动项目练习中提高灵敏性..如在球类运动中提高灵敏性等..评价要点:运动项目练习中的灵敏性表现..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在篮球运球突破时的灵敏性..△在多种运动项目练习中提高力量水平..如在体操类运动中提高力量水平等..评价要点:运动项目练习中的力量表现..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在完成单杠或双杠动作过程中所表现的力量水平..△在多种运动项目练习中提高速度水平..如在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中提高速度水平等.. 评价要点:运动项目练习中的速度水平..评价方法举例:测评学生30秒快速跳绳的次数..△在多种运动项目练习中提高心肺耐力..如在田径类运动中提高心肺耐力等..评价要点:运动项目练习中的心肺耐力表现..评价方法举例:测试学生800米女、1000米男跑的成绩..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1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学习目标:具有坚决果断的决策能力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并果断做出决策..如在篮球比赛中;根据场上的形势变化果断做出决策行为等..评价要点:在体育活动中果断做出决策行为的表现..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举出自己在体育活动中果断决策的事例..2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学习目标:积极应对挫折和失败并保持稳定情绪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分析体育学习和锻炼中挫折和失败的原因;并保持稳定和积极的情绪..如正确认识挫折的原因;保持良好的心态等..评价要点:应对挫折或失败的情绪和行为表现..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举例分析自己在乒乓球比赛失利时的情绪变化和调控情绪的方法.. 3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学习目标:树立集体荣誉感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在集体性体育活动中共同努力实现目标..如在比赛中为了集体的最终胜利;愿意为同伴创造更好的进攻时机等..评价要点:在集体性体育活动中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表现..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举例谈谈个人目标服从集体目标的重要性..4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学习目标: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行为并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在体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道德行为..如表现出公平、诚实、友爱、礼貌、尊重等行为..评价要点:平时在体育活动中的道德表现..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讨论和分析体育学习与锻炼中发生的较典型的不道德行为;并相互评价体育活动中的道德表现..第四部分实施建议附录四:名词解释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国家课程标准是指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对个体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学习方面的要求..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而不仅仅是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规定..学习目标:本标准提出“学习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与自主学习过程..学习目标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其设立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设立并力求达成的预期学习结果..健康:指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身体健康:指个体处于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标准要求学生主要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二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能力..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标准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信;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有人际交往、合作、友情、尊重和被尊重、名誉及取得成就的愿望和需要;所有这些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个体的社会适应..同时;它们又能促进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包括一系列自主的适应性行为;通常表现为自制、同化、遵从、服从等具体的顺应方式..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其社会适应能力较强..标准要求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运动参与: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学生经常参与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对运动的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锻炼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要求学生形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应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锻炼;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技术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协调工作的能力..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人的健康发展所需要的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性、反应时等..标准要求学生学会多种体育游戏和身体活动方法;发展体能;获得强健的体魄..。

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

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

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兴趣与热爱;2. 掌握基本体育技能,提升体能素质;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4. 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

二、教学内容1. 体育基本技能训练:包括跑、跳、投、传等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针对不同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2. 体育项目训练:包括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常见的体育项目的基础训练;3. 健康知识教育:包括饮食健康、运动安全等相关的健康知识的教育,增加学生对健康的认识和重视。

三、教学方法1. 示范引导法:教师通过示范行动和口头引导,引导学生掌握体育技能;2.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3. 实践探究法:通过实践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计划第一周:体育基本技能训练1. 跑步训练:包括徒步跑、短跑、长跑等,通过不同形式的跑步训练,提高学生的速度和耐力;2. 弹跳训练:包括单脚跳、双脚跳、绳子跳等,通过弹跳训练,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爆发力;3. 投掷训练:包括实心球、软式球等不同种类的投掷训练,通过投掷训练,提高学生的精准度和力量;4. 传接训练:包括传球、接球等不同形式的传接训练,通过传接训练,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反应速度。

第二周:体育项目训练1. 篮球训练:包括运球、投篮、传球等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篮球训练,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技术水平;2. 足球训练:包括传球、控球、射门等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足球训练,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足球技术;3. 排球训练:包括发球、接发球、扣球等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排球训练,提高学生的团队配合能力和排球技术;4. 乒乓球训练:包括正手发球、反手发球、正手横拍等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乒乓球训练,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球技水平。

第三周:健康知识教育1. 饮食健康:教授学生健康饮食的相关知识,如合理搭配膳食、适量摄入营养等;2. 运动安全:教授学生运动安全的相关知识,如正确选择运动场地、注意身体状况等;3. 身体保健:教授学生身体保健的相关知识,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身体锻炼等。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内容一、课程性质(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1.增进身体健康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一) 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二)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三) 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四) 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五)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学习领域目标运动参与目标(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运动技能目标(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身体健康目标(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2)发展体能;(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目标(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XXXX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三、参考学时144学时四、教学内容和要求五、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指导法1.语言法:是体育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达到教学要求的方法。

2.直观法:是体育教学中通过一定的直观方式,作用于人体感觉器官、引起感知的一种教学方法。

3.完整法:是从动作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地进行教学和练习的方法。

4.分解法:是从掌握完整动作出发,把完整的动作按其技术结构分成几段或按身体活动的部位分成几个部分,逐段或按部分进行教学和练习,最后完整地掌握动作的方法。

5.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是教师为了防止和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动作错误所采用的方法。

(二)评价方法1教学整体设计,能渗透现代体育教学思想、观念和理论。

6.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7.教学设计具有新颖、独特和创新。

8.上课具有艺术性、实效性和推广价值。

(三)教学条件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

国家已制订了各级学校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各地学校应争取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配齐,并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改善。

对现有体育设施应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要努力开发它的潜在功能。

1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例如:栏架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作投射门,还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等;利用跳绳可以做绳操、斗智拉绳等。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作者:钟蕾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第23期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指学生通过体育学习与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所设定的目标是最低标准,是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够达成的。

它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五大目标体系。

这五大目标体系决定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与方法、方向与过程,是评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依据,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起着导向作用。

科学合理地划分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对加深理解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2.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2.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划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是根据课程目标划分领域目标,根据领域目标划分水平目标,从而形成了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三个递进的目标体系。

从三个目标的关系看,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统领着领域和水平目标,就是说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制约着其它层次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属“上级目标”。

领域目标则制约着水平目标,是属于“中级目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受控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同时又控制和指导水平目标,水平目标是属“下级目标”。

但从体育教学的目标体系看,它又属“上级目标”,因为,体育教学目标要依据每个水平段的具体目标来制定课堂教学目标,从而形成了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二、体育教学目标体系从体育教学角度看,它的目标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从外延看,它受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所制约,他的目标体系要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的内容、标准和要求来确定。

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不仅制约体育教学目标,而且它们的目标要通过体育教学目标来实现。

论核心素养下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目标体系及制订原则

论核心素养下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目标体系及制订原则

论核心素养下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目标体系及制订原则核心素养是指人们在现代社会中所需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跨文化能力等。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教育环节,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制订目标体系和制订原则是确保教育效果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依据。

下面文章将详细介绍论核心素养下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目标体系与制订原则。

目标体系是为了指导教学,明确学生应达到的各个层面和方面的能力水平。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目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1. 身体素养: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体能、协调性、柔韧性等方面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运动技能。

2. 健康素养: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包括饮食、运动、休息等方面的养成,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3. 情感素养:培养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态度,包括对运动的兴趣和热爱、对健康的追求和珍惜等方面的情感发展,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调节能力。

4. 社会素养:培养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活动中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包括合作、竞争、公平等方面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适应能力。

5. 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体育与健康领域相关文化知识和价值观的理解和接受,包括体育精神、体育文化、身体美学等方面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目标体系的制订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整体性原则: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当综合考虑身体素养、健康素养、情感素养、社会素养和文化素养等各个层面,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 差异性原则:体育与健康课程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等特点,制定相应的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个方面得到适度发展。

4. 功能性原则:体育与健康课程应注重实践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健康素养,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应用能力,使学生在体育与健康领域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养。

论核心素养下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目标体系及制订原则

论核心素养下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目标体系及制订原则

论核心素养下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目标体系及制订原则核心素养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思考、沟通、创新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则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养、运动能力和健康意识,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全面发展。

下面将讨论核心素养下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目标体系及制订原则。

目标体系:1. 培养健康意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发展运动技能: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提高自身的体育水平,培养运动兴趣和乐趣。

3.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增强抵抗力和适应能力。

体育运动也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改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4.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学会与他人相互配合、互相支持,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5. 培养竞争意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竞争意识,激发他们的动力和潜能,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胜负意识,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制订原则:1. 个性化: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制订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求,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

2. 活动导向: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制订应注重实际动手操作,重视运动实践和体验式学习,通过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性。

3. 综合性: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制订应融入多学科知识和技能,使之与其他学科相互穿插和衔接,促进学科之间的整合和共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4. 渗透性: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制订应将体育和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使学生在其他课程中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5. 关注实效性: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制订应注重实用性和实效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实际的运动技能和健康知识,发展实际的身心健康水平。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指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和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

基础教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够达成的,决定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方向与过程,是评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依据,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起着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第一节课程目标一、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依据1.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人们的体力活动减少,脑力活动增加,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大,这些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由于人们的健康状况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个人幸福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因此,人类的健康已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而增进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则成为现代社会发展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

2.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要求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小学的必修课程,因此课程目标必须全面地贯彻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发挥重要的作用。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征学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体,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实践只有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为依据,同时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学习、生活锻炼的具体条件来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这样的课程目标才是科学的、可行的。

学生的身心特征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个性差异,因此应根据学生各个年龄阶段的身心特征来确定不同阶段的课程目标。

4.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点和功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点和功能是制定课程目标的内部依据。

论核心素养下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目标体系及制订原则

论核心素养下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目标体系及制订原则

论核心素养下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目标体系及制订原则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的目标体系和制订原则应该与核心素养密切相关。

下面从核心素养的角度,论述核心素养下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和制订原则。

一、目标体系:1.身体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优良的体质和可持续发展的体能,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柔韧性和耐力,增强体重控制和心肺功能,提高反应灵敏度和运动技能。

2.智育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对运动规则和战略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和计划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的积极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健康生活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4.文化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历史、规则和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体育艺术和美学的欣赏,培养学生对体育精神和道德要求的认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制订原则:1.以学生为中心: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制订应以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兴趣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灵活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运动活动,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2.全面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制订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智力、情感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设置应涵盖各个领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

3.循序渐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制订应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进行。

根据学生的年龄、身体发展和认知能力,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和活动形式,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和发展。

4.生活化教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制订应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和理解。

课程内容应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5.多元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制订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综合素养。

论核心素养下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目标体系及制订原则

论核心素养下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目标体系及制订原则

论核心素养下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目标体系及制订原则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意识和运动能力。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素养也被赋予了更高的期许。

本文将围绕核心素养下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目标体系及制订原则展开阐述,以期为课程的开展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目标体系1. 培养运动兴趣和习惯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目标,通过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和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运动兴趣和习惯的培养需要在学生的每日生活中进行引导,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合作。

2. 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保证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的作息时间、适度的运动锻炼等。

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培养自觉参与健康生活的习惯。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团队合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通过集体活动和团队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和品德发展。

4. 培养自我认知和管理能力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当包括身体素质测试、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等内容,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自我形象。

5. 培养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体育与健康课程中需要不断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包括运动安全知识、应急处理技能等内容,培养学生对危险行为的警惕性和对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

以上五个方面构成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体系,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抓手。

二、制订原则1. 多样性原则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当注重内容的多样性,包括体育运动、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教育、运动技能等多种内容的培养。

多样性的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2. 循序渐进原则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和生理特点,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逐步提高难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指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和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

基础教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够达成的,决定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方向与过程,是评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依据,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起着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第一节课程目标
一、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依据
1.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人们的体力活动减少,脑力活动增加,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大,这些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由于人们的健康状况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个人幸福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因此,人类的健康已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而增进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则成为现代社会发展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

2.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小学的必修课程,因此课程目标必须全面地贯彻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发挥重要的作用。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征
学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体,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实践只有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为依据,同时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学习、生活锻炼的具体条件来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这样的课程目标才是科学的、可行的。

学生的身心特征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个性差异,因此应根据学生各个年龄阶段的身心特征来确定不同阶段的课程目标。

4.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点和功能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点和功能是制定课程目标的内部依据。

体育与健康课程制定的目标除受社会发展、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制约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体育与健康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和功能所决定的。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功能有健身功能、教育功能、个体社会化功能、娱乐功能、竞技功能等,其中健身功能和教育功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本质功能。

如果超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功能来制定课程目标,是脱离实际的,也是不可行的。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1.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及其结构体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具体目标共包括五个方面:
·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上述五个方面的目标构成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整体目标,他们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融合的。

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可以看出,本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增强体能,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而且期望学生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等。

实际上,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十分重视对人的培养。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课程目标划分领域目标、根据领域目标划分水平目标,从而构成了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三个递进的目标体系(见图3-1)。

图3-1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
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具体目标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增强体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目标。

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良好的体能可以保证人们胜任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而又不易疲劳,并且还有余力享有休闲和应付所遇到的压力。

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

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

其中有些体能成份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

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是体育课程文化传承的目标。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技能体系,体育课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应该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科学地从事体育锻炼的原理、方法和技能。

课程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更重视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即将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应用于体育锻炼实践和生活实践。

值得一提的是,高中阶段(10~12年级)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要强调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选择性。

(2)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是体育与健康课程要达到的重要目标,因为学生只有真正地形成了锻炼习惯,他们才能自觉地坚持锻炼,才能切实地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才能使体育锻炼成为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促使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更重要的是从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入手,使学生在从事运动的过程中,形成运动的积极情感,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才能真正养成自觉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不仅要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还要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促使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体育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是由体育活动本身的心理特性和社会特性所决定的。

例如,学生在体育活动时,既需要交往与合作,又存在相互竞争的现象。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通过体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应重视的问题。

(4)具有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每一个学生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都具有长远的意义和作用。

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受学校教育多门课程的综合影响,仅靠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不够的,但体育与健康课程应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努力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另外,应使学生将个人的健康和群体的健康看成是一种社会责任,因为个人的健康不仅是个人幸福的需要,也是国家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同时,还要使学生关注自己健康的同时,学会关注他人的健康。

只有这样,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才会提高。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十分重视的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目标必须结合体育的特点和通过体育教学过程来实现,要使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和活动形成积极进取、不畏困难、敢于拼搏、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形成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