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艺术观念探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中国具有源远流长的“物化”艺术传统。电视艺术领域集中体现了神魔电视剧这一类型。一方面,“物化”呈现为中国神魔电视剧共有的美学现象,塑造了形式上的“奇幻美”。另一方面,“物化”凝练为中国神魔电视剧独特的艺术品质,彰显了内在的积极浪漫主义美学精神。中西方对“物化”内涵的迥异理解体现在相应的艺术创作与审美评判中,折射出深刻的“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的文化根源性。

关键词:物化神魔电视剧奇幻美积极浪漫主义天人合一

“物化”在中国艺术审美与创造中有着诸多体现。电视艺术领域集中体现了神魔电视剧这一类型。关于神魔剧,学术界还没有专门正式的命名,相关理论研究极为缺乏。但电视艺术实践领域却不难窥见“神魔”的影子,诸如《西游记》、《新白娘子创奇》、《封神榜》、《新八仙过海传奇》、《古剑奇谭》等,不胜枚举。论文谨借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关于“神魔小说”的分类与界定,将与“灵怪”、“神怪”、“神话”等内容相关,具有奇幻怪诞色彩的电视剧统称为“神魔电视剧”。其艺术魅力大概是关乎“神魔”,呈现“奇幻”美,具有较强的浪漫主义色彩。诉诸美学,都离不开“物化”一词。

一、何谓“物化”

提及“物化”,中国大众津津乐道:梁山伯、祝英台变成双双飞舞的蝴蝶;贾仲卿、刘兰芝变成一同归去的孔雀;蟒蛇变成美丽忠贞的白娘子;狐狸变成知恩图报的小翠;还有《封神榜》、《天仙配》、《西游记》、《聊斋》、《济公》等小说与影视剧中都有很多人与物、物与物互相变化的例子。可见,中国具有悠久丰富的“物化”艺术传统。那么,究竟何谓“物化”?

顾名思义,指涉的是人与对象的关系。这一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老子,《道德经》16章中有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言下之意即在排除一切私欲杂念的精神澄明境界中,人可以与道冥合,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与老子一脉相承的庄子在《齐物论》中写道:“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这是中国传统文论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物化”概念。《齐物论》是庄子思想的核心篇章,其要义为“齐物”,可见“物化”理论的最终指向,与“齐物”一致。表面上,“蝶梦”是庄周与蝴蝶的互化,实质寄寓的是哲学家庄子对人与对象关系诗性的浪漫主义思考,彰显一种“物我界限消解,万物融化为一”的高度自由状态。徐复观先生曾这样评价:“《庄子》一书,对于自我与世界的关系,皆可用物化、物忘的观念加以贯通①。”可见“物化”概念在庄子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它与庄子思想一起对后世造成深刻影响。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徒弟向师傅学习画竹,待到自认为可以“出师”之时,师傅却认为仅仅像而已,很不满意。徒弟发愤图强,到竹林专门研习,时隔很久,不见回来,师傅前去探望,却不见画纸、画笔,只见徒弟正在林中随着摇曳风中的竹子一起跳舞。师傅认为,徒弟画竹达到了最高境界。虽为故事,足以见出中国艺术对人与对象合二为一的美学理想与追求。庄子借木工庆之口称之为“以天合天”,庆制作?l钟之前,“必齐以静心”,做到“在头脑中排除一切赏罚得失、富贵贫贱、是非好恶等世俗观念的干扰,甚至本人的生活与身体存在也置之度外”②,最终“以天合天”,达到“见者惊犹鬼神”的艺术效果。宋代文豪苏轼在《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中提出的“身与竹化”命题,是对庄子“物化”思想的直接继承与创造性发展。徐复观先生在《中国艺术精神》中直接指出,“其身与竹化”的物化,最是艺术上的关键。无论对于学画的徒弟、画竹的文与可,还是木工庆,或“见竹不见人……嗒然遗其身”,或“忘吾有四肢形体”,“身”都不复存在,与竹、与?l融合,即人与对象合二为一。无疑,在人与对象关系的观照上,“物化”观念体现了自承老庄以来的积极浪漫主义特色。

希尔斯在《论传统》中认为,“伟大的作品”之所以伟大,在于其作品覆盖影响范围的普遍有效性,这里的“范围”具有时间与空间的双重意义。同样,伟大的理论也是如此。“物化”理论滥觞于先秦,今天依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之于理论研究,它蕴含的自由、平等、和谐、共生之类的思想内涵既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与当代世界生态文明研究学者思考的关键词不谋而合;之于传统艺术实践,“物化”理论对人与对象关系的诗意观照凝练成为中国艺术创造特有的艺术精神与美学追求;之于现代影视艺术实践,“物化”集中体现于神魔影视剧艺术创作与审美中。它是中国神魔电视剧的共有现象,塑造了“奇幻美”的视觉艺术特色,彰显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内在美学精神。

二、奇幻美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此之谓物化”,“物化”思想最为表层的一面体现为人与物、物与物的互相转化。这一表层意义也是“物化”理论在中国艺术实践中形式上的典型特征。《西游记》“石猴出世”,《红楼梦》“顽石”化“宝玉”,还有《梁祝》、《孔雀东南飞》、《白蛇传》及《济公》、《聊斋》等小说与影视剧中很多人与物、物与物互相变化的现象。它们赋予艺术作品“奇幻”的形式美。

幔亭过客在《西游记》题词中有“文不幻不文”,强调了神魔小说“幻”的基本艺术特征,这里的“幻”,既是虚幻,又是奇异、变幻。如果说“幻文”是神魔小说艺术特色的根源之一③,“物化”则是神魔电视剧艺术特色的根源之一,它是构成“奇幻美”的基本要素。“物化”是神魔电视剧共有的美学现象,可以说没有“物化”,就没有神魔电视剧。国内最早也最经典的六小龄童版《西游记》如此,后来的《聊斋》、《天仙配》、张纪中版《西游记》同样如此,都继承了庄子以来的浪漫主义“物化”艺术传统,给受众以奇异、美妙的视觉审美感受。

以新近的《古剑奇谭》为例,争议颇多,收视率却居高不下,甚至被公认为2014年暑期“现象级”电视剧。探讨其火热的原因,“物化”现象功不可没。综观《古剑奇谭》,充满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互化。如凤来琴、太子长琴、百里屠苏、欧阳少恭、焚寂剑之间,水虺、应龙、悭臾之间及襄玲与狐狸、红玉与古剑之间,无不存在相互的融合与变化。接受美学理论认为,一部好的艺术作品既要符合大众的审美期待,又要超越大众的审美期待,这样才能维持作品与大众的良性互动。《古剑奇谭》对“情”的诠释契合了中国这一传统人情社会普罗大众的审美心理,真挚的友情、美好的亲情及感天动地的爱情,这些被美化的人之“常情”,既赋予作品以鲜活性,更增强大众与作品的亲近感,促进艺术共鸣的发生。相比于此,“物化”现象则以对大众日常“视界”的超越,给观众以新奇的心理体验与视觉感受,收到艺术陌生化的审美效果。比如,当襄玲因救兰生而大伤元气,不时漏出狐狸尾巴与耳朵时,观众定会觉得惊奇,自然会倍加关注襄玲与兰生之间恋情的发展。再如,电视剧开头:“太古时代,火神祝融置凤来琴,托请女娲为琴赋灵,取名为太子长琴……长琴不甘为剑,一半仙灵挣脱而出,逃离中皇山……”凤来琴、太子长琴、百里屠苏、欧阳少恭乃至焚寂剑之间,都本为一体,百里屠苏、欧阳少恭各自占据他们的前世原身太子长琴的一半仙灵,因此又被称为“琴心”、“剑魄”。剧中,很难将他们之间绝对区分开来,互相包含彼此,给人以原始混沌之感,而这也是上古神话的基本特点。《古剑奇谭》故事原型正是建构在神话基础之上。如太子长琴,剧中描述“温和沉静,喜爱在?l山,奏乐怡情”,《山海经》中则有记载:“有?l 山。其上有人,号曰太子长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是处?l山,始作乐风。”此外,巫咸、夔牛、九尾狐、青丘之国、应龙、烛龙、凤凰及蓬莱山等元素,都可在《山海经》中找到出处。晋郭璞在《〈山海经〉序》中曾道:“世之览《山海经》者,皆以其闳诞迂夸,多奇怪?m傥之言。”神话故事本身就具有奇幻的因子。传统神话中文字的“闳诞迂夸”、“奇怪?m傥”在影视艺术中,则呈现为具体可视的“物化”艺术现象。即“幻文”转化为“奇幻”,呈现为“物化”,进而才有悭臾或以人形,或以水虺,或以应龙的形象,百里屠苏与欧阳少恭或以人形,或以凤凰的形象,幻化出现于剧中。它们带给受众的视觉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