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_看不见的人_中的象征意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6卷 第1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1月V ol.36 N o.1 J 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Jan.2009

论《看不见的人》中的象征意象

李 莉

(安阳师范学院外语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摘 要: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在小说《看不见的人》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意象。作者借助这些象征意象,通过一个黑人青年所遭受的不公正对待,对美国黑人的生存现状进行了洞察入微的描述,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美国黑人在种族歧视的桎梏下人格觉醒的艰难历程。

关键词:拉尔夫·艾里森;象征意象;不可见性;种族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59(2009)01-0236-03

作者简介:李莉(1958—),女,满族,河北承德人,安阳师范学院外语学院讲师,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

美国黑人文学的独特性表现在它所展现的“双重文化传统”上,正如伯纳德·贝尔所说,美国黑人小说不仅仅是欧美小说的一支,也是美国黑人口头文学传统的发展。这种“双重意识”,形成了美国黑人文学创作的鲜明文化特征,使黑人文学在许多方面有别于美国白人主流文学。“象征意象和隐喻是美国黑人文学中最突出的美学特征,也是保持黑种性的策略”[1]。美国黑人独特的隐喻思维是黑人在双重文化背景的压抑中形成的。黑人话语中的隐喻既有标准英语的话语所涵盖的意义,又有它自己的意义。这种意义超越了词典上的释义,一种特定的话在一种语境中可能是一种暧昧的表述,而在另一种语境中却完全不同。美国黑人文学用隐喻这种具有广泛潜在意义的象征意象来表述黑人的历史和文化,解构白人的价值观,使之成为作者对小说的情节、背景以及人物的生存状态、价值取向、意识形态等进行深度展示和剖析的主要线索和脉络。如莫里森在小说《所罗门之歌》中用姓名和飞翔来隐喻黑人的历史和传统,艾里森则在小说《看不见的人》里用“看不见的人”象征美国黑人在以白人文化为主导的世界中自我失落和被迫处于局外的生存状况。

种族歧视一直是美国黑人文学的主题。美国黑人在社会中受到的“特别照顾”,使生活在白人世界的黑人成为低人一等的人。“这种精神文明使他们一旦产生了自我意识后就会毫无希望地注定要受到排斥和疏远。他们设计出来的用以凌辱和压迫人的方法无比巧妙,而受凌辱和压迫的人唯一的罪过就在于他们的肤色是黑的”[2]。理查德·赖特在他的小说《黑孩子》中说:“黑人不被当作人看待……我算不得人,略微觉得自己是人,但又不是人。”他在旅馆当侍者时,白种女人一丝不挂地在他面前走来走去,仿佛他这个人不存在似的。黑人是不具人格尊严的“看不见的人”,这一认识在著名黑人小说家拉尔夫·艾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I nvisible Man)中有了更深层次的展现。《看不见的人》这部描写黑人成长经历的小说,深刻地描写了种族关系,黑人的历史和生活,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冲突,以及现代人对自我的寻找和发现等丰富内容。艾里森通过一个黑人青年所遭受的欺骗、冷遇、打击等不公正对待,从不同角度来考察种族问题,用小说的形式将美国的种族历史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加以阐释,用象征和比喻手法将美国社会中不同种族和不同阶级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写进他的作品,使读者在广阔的背景中了解种族问题。

“看不见的人”作为小说的题目,向读者暗示了作品主人公的象征意义,即“不可见性”(invisibility)和“盲目性”(blindness)。小说的前言是小说作品的精华,解释了“不可见”的性质。在小说的开始,作者就用几乎调侃的笔调阐明了这一主题:叙述者,一个未被拟名的黑人青年,在街上被一个白人碰撞。对方并不向他道歉,因为那个人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他的存在。叙述者在小说的引言里说:“我是一个看不见的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甚至

收稿日期:2008-08-25

·

236

·

可以说我还有心灵。要知道,人们看不见我,那是因为他们拒绝看到我。”艾里森笔下的黑人主人公无名无姓,隐喻了美国黑人在白人社会中的不可见性。在黑人传统文化中,只有有名字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认可和存在,失去名字的人死后无法和祖先沟通。他们认为:“如果一个人不能清楚地追溯自己的家谱,就如同没有身份证那样。”[3]黑人在被掳到美洲做奴隶时,就被迫失去了他们的真实名字,也失去了与祖先的关联。因为白人随意给黑人更改名字,黑奴们在获得自由后,其真实身份已无从查考。因此,无名无姓是美国黑人生存史的写照:没有身份,没有自我,被视而不见。正如艾里森在谈到“寻求自我”是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时说:“我们的社会的本质是不允许我们知道我们是谁。”艾里森用“看不见”来隐喻在种族主义猖獗的社会里白人根本没把黑人当人看。黑人叙述者看不见真实的自我,也喻示着在显而易见的黑白反差的社会现实中,“因其`内在眼睛'的独特构造,对黑皮肤下有个性的本质自我视而不见”[4]。

艾里森笔下的主人公成长的过程是“自己能被看见”这一幻想的破灭过程。小说的主线分为两部分,重复着“幻灭—爆炸”的结构模式,象征着主人公梦想破灭最终成为“看不见的人”的历程。“看不见的人”这个安分守己的南方青年,幻想着通过勤奋好学,谦卑容忍,学会一技之长,从而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起初,他丝毫没有独立的人格,循规蹈矩地按照白人文化的教育模式所灌输的价值观塑造自己,怀着美好的期望去实现做一个“上等黑人”的理想。他一次次地扮演社会赋予他的角色,期待那个社会许诺给他的一切变成现实。就像是水没有自己的形状一样,他没有自我意识,任凭社会环境左右。当他意识到那位玩世不恭、甜言蜜语的布莱索校长对他的欺骗和愚弄时,他感到“痛苦、麻木和虚弱,心里明白不管我出了什么事,我将不会是原先的我了”。他北上来到纽约,为了证明他的存在,他竭尽全力地工作,想要得到别人的承认,要使别人看见他。主人公做工的油漆厂的爆炸,象征着他做“上等黑人”幻想的破灭,也象征着黑人在美国社会中想通过自身奋斗得到社会承认这种幻想的破灭。小说的第二部分采用的也是“幻灭—爆炸”的结构形式。主人公在为兄弟会工作后,幻想依附左派政治来实现自我价值。但他又成为兄弟会的一个工具,一旦失去利用价值马上就被抛弃了。他再次感到他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意识到了两个自我的并存:一个是“作为一系列角色的我”,一个是“作为本质的我”。社会只承认他表面的角色而不接受他的“内核”的自我。对于南方小镇上的白人,他只是一个“老实听话”的黑人;对于白人校董诺顿先生,他只是体现自己关心黑人命运这种善举的成果之一;因锅炉爆炸受伤失去知觉躺在医院里的他,只不过是医生用来对新治疗仪进行各种测试的实验品。因此,兄弟会的领袖杰克随意给他一个新名字就取代了他原有的身份。他意识到:“他们都溶成一个单一的白人形象,个个都企图将自己对现实的理解强加于我,却屁也不管我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我不过是一块材料,可以利用的一种资源……我现在认清了我是看不见的人罢了。”在哈莱姆骚乱的大火中,他的一切幻想都随之灰飞烟灭———他掉进了一个废弃的煤窑,从此生活在地下,成了一个真正的“看不见的人”。

艾里森在小说中用以凸显象征“不可见性”和“盲目性”的隐喻,从头到尾,比比皆是。例如,在南方小镇白人头面人物的集会上,作为娱乐,白人让一群黑孩子蒙眼相互殴斗、抢钱的场面,象征着黑人在白人社会中命运完全被白人掌控和白人对黑人的肆意凌辱。再如,黑孩子们被带到裸体的白人舞女面前看她们跳舞,看与不看都受到白人的斥骂,象征着黑人在社会中左右为难的处境:如果驯服,他们就会成为黑人的叛徒和内奸;如果反抗,他们就会受到白人的残酷惩罚。不管他们如何做,所受到的只有歧视和迫害。这类象征意象还有很多。黑人在格斗时眼蒙黑布,象征着主人公认识自我之前是盲从的;黑人学院奠基人的塑像说不清是在把他面前黑人青年眼睛上的黑布揭去还是盖上的形象,象征着黑人教育似乎旨在拓开黑人青年的视野,而实际上是在遮住他们的眼睛,蒙蔽他们的心灵,使他们看不清不公正的社会现实。此外,艾里森对主人公周围人物的塑造很耐人寻味。他们大多是盲目的,对黑人的存在视而不见。碰撞主人公的白人不向他道歉的原因,是这个白人“看不见”他;学院的牧师双目失明,却在为黑人青年指点迷津,其寓意是黑人牧师全盘接受白人的文化作为价值取向,只会给黑人带来困惑和错乱。“看不见的人”在油漆中加添加剂,因加错比例而使油漆变成了灰色。但是在老板金伯罗的眼里却是白色,依然当成白色油漆包装销售。金伯罗对油漆里的黑色添加剂视而不见,寓意是他对社会上的黑人视而不见。对主人公发号施令的兄弟会领袖杰克有一只眼睛是假的,表明兄弟会无视主人公的存在,无视黑人社区的存在。艾里森在小说中描写的“这种高度的可见性和难以置信的不可见性的矛盾现象”[4],揭示出种族歧视是黑人实现自我的最大障碍。对主人公这样的黑人,所谓的人格和身份,是上述那些白人校长、牧师、医生、兄弟会领袖等有权势的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塑造的。他们只是把他当作一块原材料,一种工具,一个“看不见的人”。

黑与白这两种泾渭分明的色彩作为象征意象,往往被广泛地用于美国黑人文学中,表达黑人与白人的种族关系。艾里森在《看不见的人》中也多处运用了“黑”与“白”的描写。如黑人学院里的白色建筑;学院校董诺顿先生穿着镶着黑边的白色皮鞋;为白人歌功颂德的黑人校董身着黑衬衣却缝着一个白色的领子,“它像一条亮闪闪的白带子,把他的头和身体分截开来”;黑人学院奠基人铜像脸上的两只漆黑冷漠的眼睛流出的白垩般的液体(鸟粪所致)等等。作者用无所不在的白色意象来隐喻白人强势文化表现出的种族色彩,即白人社会的价值标准和理想目标对黑人所产生的腐蚀作用。作者描写“看不见的人”在油漆厂加工纯白油漆,最后的关键程序是加入十滴黑色的添加剂。这一工艺象征着白人社会对黑人既排斥又依赖的矛盾,即少数美国黑人是美国社会多元文化中的一部分,是造成大多数美国白人“纯白”的不可缺少的因素。黑人为美国社会创造了财富,一旦失去了黑人的

·

23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