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类对细胞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人类对细胞的认识

对于生物体到底是由什么构成的,这个问题很早就引起了多个科学家的关注。

早在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通过大量的尸体解剖研究,发表了巨著《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法国的比夏指出器官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并把组织分为21种。在此期间,人们已经发明了显微镜,可以进行显微观察。可惜比夏不相信显微镜,认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光影的假象,只相信“眼见为实”,错失了发现细胞的机会。

在17世纪,许多显微镜的制造者,同时也是生物体微观结构的研究者。荷兰著名磨镜技师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意大利的马尔比基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懂植物的微细结构。但是,他们并没有用“细胞”来描述其发现,也没有进一步考虑生物体的一致性。

直到1665年,英国科学家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有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他把观察到的图像画了下来。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他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命名者。

18世纪,德国一位研究海洋生物的自然哲学家提出,复杂的有机体都是一种球状小泡似的聚合体。这些纤毛虫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而将其生命从属于一个整体。这一理论虽然缺乏实验科学家的注意,施莱登,施旺也因此受到了启发。

施莱登通过研究植物生长发育,首先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并把研究情况告诉了施旺。当时施旺正在研究脊椎动物和软骨的结构,受到施莱登的启发后,决意要“证明两大有机界最本质的联系”,并发表了研究报告《关于动植物体的结构和一致性的显微研究》。施旺还说:“现在,我们已推到了分隔动植物体的巨大屏障。”发现动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创立了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体细胞的统一性。

但他们认为细胞学说中新细胞是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但后来,施莱登的朋友耐格里用显微观察多种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生成,发现新细胞的产生原来是细胞分裂的结果。还有些学者观察了动物受精卵的分裂。在此基础上,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而不是由老细胞产生的,更正了施莱登和施旺的错误认识。

历史上,科学家就这样“走近细胞”。从最早的人体解剖和观察入手,再到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组合,使细胞学说在修进中前进。但是人类的认识永无止境,科学的脚步从未停息,今天,人们已经在研究水平上研究细胞,在生物技术和医疗实践等广阔领域中应用其成果。

认识细胞的结构,了解细胞的功能,离不开细致的观察和创造的实验,同时还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能延伸人类视觉深度的仪器设备,并依赖于细胞组分分离技术和显微镜制片技术的不断改造,所以说科学的发展,能促进人类探索世界的奥秘。

面对细胞这样的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人类历经数百年的探幽入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不少成果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每一项成果的取得都来之不易,需要探索精神,理性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