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基础医学概论第六章循环系统

合集下载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94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94页
淋巴结的主要功能是滤过淋巴液,产生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 。
毛细淋巴管汇合成淋巴管
淋巴组织 组织液中的水、从血管溢出的大分子物质 如蛋白质细胞和异物进入毛细淋巴管(内 皮细胞的瓣膜作用,只进不出)。
全身共汇集成9条淋巴干: 头颈部淋巴管汇合成左、右颈干。 上肢及部分胸壁的淋巴管汇合成左、右锁骨下
四、淋巴系统
淋巴管道 一、淋巴毛细管 二、淋巴管 三、淋巴干:9 条 四、淋巴导管
1.胸导管 2.右淋巴导管 淋巴器官 脾、淋巴结、胸腺 淋巴组织
淋巴结表面包有被膜,被膜的结缔组织 伸入淋巴结内形成小梁,构成淋巴结的支 架。被膜下为皮质区。淋巴结的中心及门 部为髓质区。皮质区有淋巴小结、弥散淋 巴组织和皮质淋巴窦(简称皮窦)。髓质 包括由致密淋巴组织构成的髓索和髓质淋 巴窦(简称髓窦)。
3期:100-150ms
0期:1-2ms 4期
iNa
iNa iCa
iK
iK
普肯耶细胞跨膜 电位形成机制
目前认为4期有一种 随着时间而逐渐增强 的内向电流(If), 主要是Na+内流,从 而导致自动除极。另 外,4期内导致膜复 极化的外向K+电流 (Ik)逐渐减弱,亦 有助于膜去极化。
快反应自律细胞
第六章 循环系统的结 构和功能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of Circulation
第一节循环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一、组成
体液不停的流动和相互交换的过程
血液循环 体循环和肺循环
淋巴循环 淋巴 组织液循环 脑脊液循环 二、作用
心脏和血管组成机体的循环 系统,血液在其中按一定方 向流动,周而复始,称为血 液循环。
(3)Ca2+内流(ICa-T) (4)背景内向(Na+)电流

湖北中医药大学现代基础医学概论考点整理

湖北中医药大学现代基础医学概论考点整理

《现代基础医学概论》考点整理第一章.人体的基本结构1.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细胞膜的结构模型:液态镶嵌模型,以蛋白质和脂质为主,糖类只含少量3.细胞质:细胞质基质:可溶性酶核蛋白体(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输送蛋白质高尔基体:加工蛋白质线粒体:提供能量溶酶体:水解蛋白质4.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顺浓度梯度,不耗能易化扩散:顺浓度梯度,不耗能,需要膜蛋白帮助主动转运:逆浓度梯度,耗能,需要膜蛋白帮助5.基本组织的结构1)上皮组织功能:保护,吸收,排泄,分泌(主要考分布位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覆盖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上皮功能:表面光滑有利于液体的流动间皮:覆盖于胸膜腔,腹膜腔和心包腔面的上皮功能:分泌浆液,保持便面湿润光滑,便于内腔活动单层立方上皮:分布:甲状腺滤泡,肾小管功能:分泌和吸收变移上皮:分布:膀胱,肾盂,输尿管功能:防止尿液侵蚀复层扁平上皮:分布:皮肤,口腔,食管和阴道粘膜功能:具有很强的机械性保护作用单层柱状上皮:分布:胃肠,胆囊,子宫,输卵管功能:分泌和吸收2)结缔组织(主要考成纤维细胞核胶原纤维)A.细胞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成分功能:合成和分泌纤维和基质中的蛋白质创伤修复巨噬细胞:数量多,分布广溶酶体→水解蛋白质来源:血液中的单核细胞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产生的抗体有特异性肥大细胞:参与过敏反应B.细胞间质胶原纤维:是疏松结缔组织中数量最多的纤维成分——“白纤维”;韧性大,抗拉力强,但弹性差弹性纤维:“黄纤维”;弹性大,韧性小网状纤维:数量少,主要分布在网状组织3)肌组织:肌节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4)神经组织:胞体突起:轴突,树突第二章.运动系统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以及骨骼肌构成。

(骨组织属于结缔组织)2.骨包括骨质,骨膜和骨髓骨质:密质骨(骨干)松质骨(骺端)骨膜: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骨髓:小孩子是红骨髓,成人是黄骨髓3.骨连接的结构和功能:骨连接:直接连接间接连接(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组成4.肌肉的组成肌腹:由肌细胞(肌纤维)构成,有收缩功能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非常坚韧但无收缩力第五章.血液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构成:血浆(淡黄色透明体)55%,血细胞(主要是红细胞)45%,少量血小板和白细胞。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循环系统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循环系统

静脉曲张的防治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 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静脉活性药物 如黄酮类、七叶皂苷类等。非药物治 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如避免久坐久 站、适当运动等,以及穿弹力袜、注 射硬化剂、手术剥除等治疗方法。
06 实验指导:循环系统实验 操作及注意事项
实验目的和要求
01
掌握循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理解心脏、血管和血液在 维持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VS
功能
毛细血管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血液与组织液 之间的物质交换。通过毛细血管壁上的小 孔或裂隙,血液中的营养物质、氧气等可 以渗透到组织液中供给组织细胞利用;同 时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等 也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被运走 。
04 血液循环过程及调节
体循环过程及特点体循环路径来自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分支→全 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 脉→右心房。
实验步骤和操作规范
2. 解剖操作
按照规范流程进行解剖,暴露心 脏、血管等循环系统器官。注意 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器官。
3. 生理指标记录
连接生理记录仪,记录实验动物 的心电图、血压等生理指标。确 保记录准确、连续。
1. 实验动物准备
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进行麻醉 和固定。
4. 样本采集与处理
根据需要采集血液或其他样本, 进行相应处理如抗凝、染色等。
防治
静脉曲张是指由于血液淤滞、静脉管 壁薄弱等因素,导致的静脉迂曲、扩 张。身体多个部位的静脉均可发生曲 张,比如痔疮其实就是一种静脉曲张 ,临床可见的还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精索静脉曲张及腹壁静脉曲张等等 。静脉曲张最常发生的部位在下肢。
静脉曲张的病因包括静脉壁的结构问 题和瓣膜的缺陷、静脉内压持久升高 、年龄和性别等。
量。

医学基础概论重点(上)

医学基础概论重点(上)

现代基础医学概论重点第一章绪论1.内和外:是表示与空腔相互关系的描述。

如胸腔内外,腹腔内外。

2.深和浅:是对于皮肤表面相对距离关系的描述。

即离皮肤表面近者为浅,远着为深。

3.矢状面:将人体分成左右两部的纵切面。

4.冠状面:将身体分为前后两部的切面。

5.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6.九大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

7.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8.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9.同化作用:指机体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后,把它们制造成为机体自身物质的过程。

(物质合成是吸收能量。

物质分解是释放能量。

)10.异化作用:指机体把自身物质惊醒分解,同时释放能量以供生命活动和合成物质的需要,并把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11.刺激三要素:强度、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

12.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腺体。

13.生殖: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能产生于自己相似的子代。

14.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15.反馈作用的意义:加速正常生理过程。

第二章细胞和基本组织1.模性结构组成成分:蛋白质和脂质(磷脂+胆固醇)为主,糖类占少量。

2.目前解释膜排列形式: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本结构,镶嵌着不同生理功能的球型蛋白质。

3.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包埋在基质中的各种细胞器。

4.核蛋白体:主要合成输送到细胞外的分泌蛋白,如酶原、抗体、激素。

5.内质网:附核糖体的粗面内质网。

6.高尔基体:与细胞内一些物质的集聚、加工和分泌颗粒的形成密切相关。

7.线粒体:提供能量。

8.溶酶体:水解作用。

9.微丝、微管、中心体:与细胞器的位移、分泌颗粒的运输、微绒毛的收缩以及细胞的运动等功能密切相关。

10.染色质和染色体:间期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即染色质。

基本化学成分:DNA和组蛋白。

有丝分裂时,染色质反复螺旋、折叠、最后组装成中期染色体。

现代基础医学概论(第六章)

现代基础医学概论(第六章)


壁胸膜依其所覆盖的部位分为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和胸膜顶4部分。
1

2
脏胸膜
3
纵隔胸膜
4
膈胸膜
5
肋胸膜
6
胸膜顶
7
胸膜腔
8
肋膈隐窝
9
纵隔:为2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及结缔组织的统称。
前:胸骨;后:脊柱胸段;侧:纵隔胸膜;上:胸廓上口;下:膈。
内:胸膜、心脏、心包、出入心脏的大血管、迷走神经、气管、食管、胸导管、淋巴结、结缔组织。
肺通气阻力:
(二)肺通气阻力: 1、弹性阻力: ① 肺泡表面张力:是物理特性,阻碍肺扩张,但肺II型细胞可产生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萎陷及肺水肿。 ② 弹性回缩力:为肺弹力纤维被牵拉所产生。 2、肺顺应性:与弹性阻力成反比。 3、非弹性阻力:即气道阻力,主要是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等产生,易受神经体液因素影响,是哮喘的主要病因。
声门(三维CT扫描)
喉腔 上通咽腔喉部,下通气管。在喉腔侧壁的粘膜有上、下两对矢状位的粘膜皱襞,上对称前庭襞(其间隙为前庭裂),下对称声带,两侧声带之间的裂隙即为声门,空气通过此处引起声带颤动,因而发声。喉腔借前庭襞和声带分为喉前庭、喉中间腔和喉下腔。
气管、支气管: 气管由C6下至胸骨角水平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别进入左、右肺。左主支气管细、长、平;右主支气管粗、短、陡,异物多坠入右侧。 肺:为纵隔分为左、右肺。形态:左长右宽;分叶:左2右3。 肺有肺门、肺尖、肺底(膈面)、肺根、肋面等划分。 肺的细微结构:由逐级分支的支气管树(导管部)和肺泡(呼吸部)及肺间质构成。
第二节 呼吸生理
呼吸: 意义:维持内环境的O2和CO2含量的相对稳定。
肺通气:指气体进出肺。

现代基础医学概论第六章 循环系统

现代基础医学概论第六章 循环系统

现代基础医学概论第六章: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由心脏、血管等多个器官组成,通过输送血液来维持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本章将从心血管系统、循环分布、心肌的构成与代谢、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循环的调节以及体液平衡等方面对循环系统进行系统介绍。

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主要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循环系统。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血管则是心脏通过血液输送养分和氧气、排出代谢废物的通道。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其中动脉和静脉是较大的管道,毛细血管则是更细小的管道,它们通过心脏不断地分支延伸,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中。

循环分布血液在循环系统中的分布情况是有规律的,其中大循环和小循环是最基本的分布方式。

大循环从左心室开始,将富含氧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细胞中,经过各个器官和组织的代谢后,血液中的氧气得到消耗,并被二氧化碳所代替,此时的血液通过小循环重新回到右心房,再经由右心室输送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这样一来,整个循环系统便完成了一次大循环和小循环过程。

心肌的构成与代谢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由心肌组织构成。

心肌组织与骨骼肌组织不同,具有自主节律性和自主收缩能力。

它们使用的代谢方式也不同,心肌组织使用葡萄糖作为主要能量源,同时需要大量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来维持自身代谢的正常进行。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四个部分,它们通过瓣膜和血管相衔接,并通过收缩与舒张的运动方式来将血液推送到全身。

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是通过心脏内部的传导系统来控制的,其中心房和心室之间的传导系统是非常关键的。

心脏的工作状态受到多种机制的调节,如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心脏外在神经系统等。

循环的调节循环系统中的血压和血液容量是循环调节的重要参数。

血压是由心脏的收缩、血管的阻力调节和体位改变等因素综合决定的,而血液容量则是由体内液体的平衡和荷尔蒙等因素综合调节的。

调节循环系统的主要机制包括神经调节、荷尔蒙调节和局部调节等。

解剖生理学基础循环系统PPT课件

解剖生理学基础循环系统PPT课件
27
3 小动脉 (肌性动脉、外周阻力血管)
28
毛细血管
交换血管。仅一层内皮细胞。 结构:管径细、管壁薄、分布广 功能:进行物质交换
29
静脉
1、微静脉:紧接毛细血管的为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功能:仍能进行物质交换
2、小、中、大静脉(和相应动脉比)
(1)数量多、管粗、壁薄、不规则 (2)三层分界不明显(中膜薄、外膜厚) (3)有静脉瓣
第六章 循环系统
第一节 概述
心脏 是血液循环的动力,为中空的肌性器官
循 心血管系
动脉 是心脏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器官的血管

血管 静脉 是引导血液流回心脏的血管
系 统 淋巴系
淋巴管
毛细血管
血液与组织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 物质交换的场所。
淋巴结
血液循环的辅助系统。
淋巴器官
1
心脏 大静脉 淋 中静脉
右心房到右心室
心室到动脉之间 半月瓣
17
(三)心壁的组织结构 1.心内膜:与血管内膜相续。突入心腔形成瓣膜。
心内膜下层:含心脏传导系分支 2.心肌层:厚,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 。
分为心房肌和心室肌,左心室肌最厚二者 互不连续。 3.心外膜:心包膜的脏层。由一层浆膜构成,覆盖于 心肌层表面。
18
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皆走行于心外膜的深面。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肺泡毛细血管 O2 CO2 肺泡
右心室
肺动脉干及 其各级分支
•血液循环的途径 体循
血环 液 循 环
肺循环
6
第二节 循环系统的结构
一、 心脏 ㈠心的位置、外形
⑴、位置 : 心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外
面裹以心包; 约2/3在正中线左侧, 1/3在正中线右侧。

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六章 循环系统ppt课件

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六章  循环系统ppt课件

尺动脉 掌浅弓和掌深弓 桡动脉 掌浅支 尺动脉终末支 掌浅弓 位于掌腱膜深面。 由尺动脉终末支和桡动脉 掌浅支吻合而成。 掌浅弓
自掌浅弓凸缘发出四个分支,除1 支供应小指尺侧缘外,另3支称为 指掌侧总动脉,各再分为2支,供 应第2~5指的相对缘。
当手指远端出血时,可 在手指两侧压迫止血。
掌深弓 位于指屈肌腱的深面。 由桡动脉的终末支与尺动 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
头臂干
主动脉弓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弓壁内有压力感受器,具有调 节血压的作用。主动脉弓下方有2~3 个粟粒状小体(主动脉小球),属化 学感受器。
胸主动脉:(主动脉胸部) 在第4胸椎下缘左侧续于主动脉 弓,下降至第12胸椎前方穿膈的 主动脉裂孔,移行为腹主动脉。
胸主动脉
腹主动脉:(主动脉腹部)
解剖生理学基础 —第六章 循环 系统
主动脉 升主动脉
主动脉弓
是体循环的动脉主干。
可分为:
胸主动脉
升主动脉 主动脉弓 降主动脉 胸主动脉 腹主动脉 腹主动脉
升主动脉 起自左心室,向右前上方 斜行,达右侧第2胸肋关 节处,续为主动脉弓。
升主动脉的分支有左、右 冠状动脉,供应心。
右颈总动脉 主动脉弓 右锁骨下动脉 在胸骨柄后面,呈弓形弯向左后 方,至第4胸椎体下缘左侧,向 下延续为降主动脉。 三大分支: 头臂干 右颈总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左颈总动脉
甲状腺上动脉
②面动脉 约平下颌角起始,向前经下颌下腺深面, 在咬肌前缘处越过下颌骨下缘至面部,经 口角和鼻翼外侧,向上至眼内眦。 面动脉分支分布于面部软组织、下颌下腺 和腭扁桃体。
面动脉
面动脉在咬肌前缘和下颌骨 下缘交界处位置表浅,为临 床上的摸脉点和压迫止血点。

临床医学循环系统

临床医学循环系统
★ 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栓塞,常发生左室 前壁和室间隔前部梗塞。
★ 旋支栓塞,常发生左室侧壁和后壁的心 肌梗塞。
★ 静脉:三条路径 回心
心最小V:直接开口 于各心腔
心前V:直接开口于 右心房
心大V:与前室间支伴行,
冠 状 窦
注入冠状窦左侧 心中V:与后室间支伴行,
注入冠状窦右侧 心小V:行右冠状沟内,向
房室口和动脉口处,皱叠

形成瓣膜

的 结 构
心肌膜
浅斜:在心尖部 转成心涡
中环 深纵:形成肉柱
心房、心室心肌 层起自心纤维支 架、不连续
和乳头肌
心外膜:浆膜性心包的脏层、续于血管外膜
(二)心腔
1. 右心房:界沟、界嵴将其分为固有心房、腔静脉窦
固有心房(前部) 右心耳、梳状肌、右房室口
腔静脉(后部) 上、下腔V口、冠状窦口
成体心脏内腔被完整的心间隔 分为互不相通的左、右两半。
分 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 心室。
房间隔 室间隔 房室隔
房间隔: 与正中矢状面成45°,薄。 两层心内膜之间夹CT和少许肌束。
室间隔:其前后缘相当于前、后室间沟
下部:肌部 上部:膜部,为卵圆形
卵圆窝:胚胎期卵圆孔闭 合后的遗迹
2.右心室:右心房左前下方,心腔最靠前的部分
流 入
室道
右房室口:有三尖瓣环 三尖瓣
腱索
乳头肌:前(1-5)、

后(2-3)、

隔侧(小、数目多)
隔缘肉柱(节制带)
流动
(
出 道
脉 圆 锥
漏 斗 )
肺动脉口:通向肺动脉干,周围肺动脉瓣环 肺动脉瓣、肺动脉窦
瓣膜置换
循环系统的主要机能

基础医学--循环系统[可修改版ppt]

基础医学--循环系统[可修改版ppt]
二、体液调节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 当肾血流量不足或血钠降低时,可刺激肾脏近球细胞
分泌肾素进入血液,肾素作用与血管紧张素原使之水 解为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I经肺循环处时,在转 化酶的作用下,成为血管紧张素II,血管紧张素II在 氨基肽酶A的作用下,又脱去一个氨基酸,成为血管紧 张素III。 • 在三种血管紧张素中,血管紧张素II有明显的生理作 用。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基础医学》电子教案---张起辉
六、组织液、淋巴液的生成和水肿
组 织 液 的 生 成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基础医学》电子教案---张起辉
• 淋巴液的生成:组织液进入淋巴管成为淋巴液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基础医学》电子教案---张起辉
淋巴液
• 成分 • 大致与组织液相似,但有其特点—— • 某一组织的淋巴液成分与该处组织液非常近似; • 不同组织的淋巴液在成分上并不完全相同; • 淋巴液内淋巴细胞和蛋白质在不同部位含量有差异; • 淋巴液中有部分凝血物质,流出体外的淋巴液会凝固。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基础医学》电子教案---张起辉
淋巴液的回流及其生理意义
1 调节血浆与组织液间的液体平衡 2 回收组织液蛋白质 3 运输脂肪 4 防御屏障作用
水肿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基础医学》电子教案---张起辉
水肿是指血管外的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体液积聚,为临 床常见症状之一。 根据水肿发生原因分为心性水肿、肾性 水肿、肝性水肿、炎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淋巴性水肿 、特发性水肿(原因不明)等。
基础医学--循环系统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基础医学》电子教案---张起辉
第一节、心脏的组织和解剖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基础医学》电子教案---张起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的血液流动:由两侧心房流向同 侧心室。
第一节 心脏的结构 一、外形结构
二、心腔及壁的结构:
1、四个腔: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 心室。
2、二个间隔:房间隔;室间隔
3、四个瓣膜:三尖瓣(右房-右室);二 尖瓣(左房-左室);肺动脉瓣(右室 -肺动脉);主动脉瓣(左室-主动 脉)。
瓣膜的功能:防止血液返流。
心肌的兴奋性:有周期变化,分为 几期
(1)有效不应期:复极化至-60mV前;
(2)相对不应期:复极化-60至-80mV 之间
(3)超常期:-80至-90mV,阈下刺激可 兴奋
期前收缩和代偿 间歇:“早跳” 与“停跳”
期前收缩是异位 的额外兴奋,而 其后的窦性兴奋 落在其有效不应 期内,故不能引 起心室兴奋收缩。
临床可见房室传导阻滞。
四、心肌的收缩性
原理似骨骼肌,但受细胞外液Ca2+ 浓度影响较大,有些抗心律失常药 影响Ca2+通道
心肌收缩同步性,非随意性 心房纤颤和心室纤颤的概念(各自
为阵)
心房和心室的细胞电变化
正常心电图
第三节 血管生理
一、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分布:
1、弹性贮器血管:大A 2、分配血管:中A 3、阻力血管:小A和微A 4、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 5、容量血管:V系统
第六章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 心血管系统=心脏+血管(动脉+
毛细血管+静脉) 淋巴系统=淋巴管+淋巴器官 血液循环分: 1、体循环(大循环): 2、肺循环(小循环):
体循环与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含动脉血)→中动脉 →小动脉→微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微静脉(含 静脉血) →小静脉→ 中静脉→大静脉→上腔静脉 和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
二、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窦房结是正常起搏点,自律 性最高,产生窦性心律;其 他自律细胞为潜在起搏点, 病理情况下产生异位节律。
三、心肌的传导性:
将窦房结的兴奋传导至心脏各部(左、 右心房、左、右心室)
浦氏纤维传导速度最快(4m/sec),心 房肌和心室肌较慢,房室交界处的传导 速度最慢(0.2m/sec),产生房室延搁, 具生理意义。
二、动脉血压(即血压)
(一)血压的概念和意义: 1、收缩压:13.3-16.0 kPa (100-120
mmHg); 2、舒张压:8-10.6 kPa (60-80 mmHg) 3、脉 压:=收缩压-舒张压, 约4.0-5.3
kPa (30-40 mmHg)
(二)血压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血压形成: 1、血液:是前提; 2、心脏收缩:是动力; 3、大动脉弹性:是缓冲器和换能器; 4、外周阻力:是调压器。
心壁:
1、心内壁:光滑,还形成各个瓣膜 2、心肌层:左室最厚,其次为右心室,
心房肌较薄 3、心外膜:由间皮和结缔组织构成。
三、特殊传导束: 窦房结-房间束-房室结-房室束-浦
氏纤维网
心脏的血管:左、右冠状动脉-心脏的 毛细血管网-心脏静脉-冠状静脉- 右心房
窦房结 房室结
心脏传导系统
浦氏纤维
第二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动周期
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 1 次叫一 个心动周期,可分为 2 期(收缩期 和舒张期),心房和心室均分别有 上述 2 个期,一共就有 4 个过程。
以心率75次为例,心动周期0.8 sec 1、心房收缩期:0.1 sec.; 2、心房舒张期:0.7 sec.; 3、心室收缩期:0.3 sec.; 4、心室舒张期:0.5 sec.;
2、心率对心排出量的影响: 适当增快可增加心排出量,但心率
过高或过低均减少心排出量。
第三节 心脏生理
心肌生物电现象: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 心肌的生理特性: 四大特性( + 收缩性)
一、心肌的兴奋性
自律细胞(无收缩性): 窦房结,房间束、房室结、房室束、 浦氏纤维
工作细胞(无自律性): 心房肌、心室肌
3、心室舒张期: 等容舒张期:半月瓣关闭,房室瓣未开 心室充盈期:半月瓣关闭,房室瓣开启
三、衡量泵血的指标
1、心排出量(每分钟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心率。
每搏输出量(70 ml)=心室舒张期末容积 (145 ml)-心室收缩期末容积(75 ml)
2、射血分数(55%-60%)=每搏输出量(70 ml)÷心室舒张期末容积(145 ml) 充血性心衰时该指标下降。
四、心脏泵功能的调节:
1、每搏输出量:取决于心肌舒缩能力 和静脉回心血量。
(1)异长调节:指收缩前心肌的初长 度。由心室收缩前的容积或压力 (前负荷)决定,起精细调节作用。
(2)等长调节:指心肌收缩能力(强 度及速度)。锻炼可增加之。
(3)后负荷(动脉血压)对搏出量的影 响:其升高可减少搏出量,但心脏可 代偿增加收缩力恢复搏出量。
1、静息电位(RMP)及其形 成机制
内负外正,工作细胞-90mV; 自律细胞-70mV但不稳定,Na+缓 慢内流自动去极化(舒张期电位)
2、动作电位(AP)
分快反应细胞及慢反应细胞; 快反应细胞AP分5期;机理如下:
0 期:Na+快速内流(去极化) 1 期:K+外流 2 期:K+外流 + Ca2+内流 3 期:K+大量外流 4 期:Na+-K+ 泵和Ca2+泵激活
影响血压的因素:
1、心排出量:受每搏输出量和心率的影 响。搏出量主要增加收缩压;心率主要 升高舒张压。
2、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
3、大动脉弹性:减少时收缩压升高大于 舒张压的升高。
肺循环:右心室→各级肺动脉(包括左右肺动脉 、肺叶动脉、肺段动脉、肺的小动脉,含静脉血 ) →肺泡壁毛细血管网→各级肺静脉(包括肺的 小静脉→左心室。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含静脉 血)——肺泡壁毛细血管网——肺静 脉(含动脉血)——左心房
3 期与 2 期;1 期与 4 期部分重叠, 有一个全心舒张期(0.4 sec.)。
二、心脏的泵血功能
由心室舒缩及瓣膜启闭决定血流方向: 心房-心室-动脉(主动脉或肺动脉)
1、心房收缩期:房室瓣开启,半月瓣关闭 2、心室收缩期:
等容收缩期:房室瓣关闭,半月瓣未开 射血期:房室瓣关闭,半月瓣开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