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数学教案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认识三角形的定义;2.能够辨别图形是否为三角形;3.学会绘制三角形,并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构造方法;4.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教学重点1.认知三角形的基本知识;2.学会绘制三角形;3.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正确分类三角形;2.学生如何正确绘制三角形。
教学内容一、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是指由三条线段所围成的图形。
二、三角形的辨别教师可以出示不同的图形要求学生辨别是否为三角形,或者出示具有三边的图形让学生自行判断。
三、三角形的绘制通过画图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构造方法,例如:先画一条线段,再以其为边构造两个锐角,并画出相应的线段即可构成三角形。
四、三角形的分类根据三角形的边和角的特征,将三角形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
教学步骤1.通过实际操作,指导学生从图形特征上辨别三角形。
2.向学生介绍绘制三角形的基本构造方法,让学生用画图工具按照教师的指导完成。
3.为学生展示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的特征,加深对分类方法的认识。
4.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巩固训练,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堂表现评价1.学生是否清楚了解三角形的定义;2.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辨别图形是否为三角形;3.学生是否能够掌握绘制三角形的基本方法;4.学生是否正确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总结本节课虽然内容较为简单,但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方法十分重要,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能够为潜在的几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不断地重温和巩固这些知识点,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好地应用它们。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三角形的认识-苏教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三角形的认识-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
2.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2. 三角形的特征3. 三角形的分类4. 三角形的性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分类和性质。
2. 教学难点:三角形分类和性质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三角形的物体?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点?2. 探究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 让学生观察三角形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 教师总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封闭图形。
- 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角的概念。
3. 认识三角形的分类- 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按角分类和按边分类的特点。
- 教师讲解:三角形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按边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4. 学习三角形的性质- 教师通过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性质。
- 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5. 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6.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分类和性质。
-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识?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总结一下吗?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P36页的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三角形,并尝试分类。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观察、探究和讨论中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分类和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认识三角形》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认识三角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三角形》是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他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性和分类,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行深入理解。
此外,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能正确识别各种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
2.难点: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及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三角形的特征。
3.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自带三角形物品、三角形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三角形物品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认识的三角形是什么样子?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认识,教师总结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呈现各种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分类。
教师提问: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三角形的分类。
3.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三角形卡片,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三角形进行操作。
学生可以通过折纸、拼图等方式,探究三角形的特性。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分类。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能够分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能够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能力,对于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分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能够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如何分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3.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角形的形状和特点。
2.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3.采用问题解决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三角形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三角形的实物和图片,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一些三角形分类的题目,用于巩固练习。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学生解决。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三角形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三角形的形状和特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三角形,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明白三角形的构成和特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如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三角形分类的题目,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和讨论。
通过实际的操作和交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三角形性质进行解决。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认识三角形》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认识三角形》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应该能够认识三角形的定义,并能够辨认三角形。
2.能够了解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并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根据图片和图形描述的数学关系来判断图形属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断。
2.教学难点:用图形描述的数学关系来判断图形属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复习要求学生回答上一课学习的内容,接着介绍这一课的目标。
2. 观察物体,认识三角形1.教师拿出三角形的卡片,让学生辨认,描述其形状和特点。
2.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物体,发现其中三角形,并完成相关题目。
3. 讲解三角形的定义教师手画或使用电子白板,画出三角形,并讲解它的定义。
学生可以跟着画并理解。
4. 讲解三角形的性质1.教师手画或使用电子白板,画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
2.通过位置、边长、内角等方面讲解三角形的性质。
5. 简单推导三角形的性质1.通过简单的推导,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性质。
2.做相关练习,加深学生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6. 课堂练习1.学生通过观察题目中图形的关系,判断是否是三角形。
2.列举具有特定特征的三角形的例子。
四、教学小结本节课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课堂物品,认识了三角形,并讲解了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而且,通过推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性质。
最后,学生进行了练习和例举,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三角形的特征。
五、作业1.完成课堂的练习。
2.了解周围的物体,判断是否是三角形,并画出图形。
3.思考三角形的特征和性质,并尝试找到具有特定特征的三角形的例子。
苏教数学四年下册《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及反思(共三篇)
《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这节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可以加深和拓展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积累一些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例1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教材首先呈现一幅斜拉桥的图片,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从现实背景中找到三角形,并说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在此基础上,指出:“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明确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角。
例2教学三角形的底和高,教材从现实情境从发,引导学生通过测量“人字梁”的高度,感知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由此抽象出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
教材还安排“想想做做”,让学生通过画图、观察、操作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说教法和学法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性,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主要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结合老师适时引导,多媒体课件及时验证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猜想、质疑、验证、探究、测量、实践操作、问题解决等过程中,经历探索发现的全过程。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说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的特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义。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能在三角形内画出对应边上的高。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五、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情境引入1.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例题1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认识过三角形,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在图上找出三角形吗?学生先说说哪里有三角形,再让学生在图上描出来。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师生交流后说一说。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认识三角形》第一课时
新城联校闫店中心校李淑娟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的定义。
2、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
理的能力和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理解三角形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自制多边形多个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角,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并且从表象中能够感知它们的一些特点。
但是,学生对其他一些特征还没有感知。
因此本节课就是基于学生这样的认知起点展开的。
教学中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动手操作,产生认知冲突,通过合理猜想、积极验证。
最后让学生用发现的规律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既巩固了新学知识,又体现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中对三角形有个感性的认识,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组成部分,对三角形有整体认识。
三、目标检测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题、变式题等题型的设计使学生巩固新知、运用新知、拓展新知,又通过对练习中生成的问题及时探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中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四、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小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完整版)苏教版最新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三角形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限在三角形内)。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到一般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教具:三角尺小棒直尺七巧板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请观察这张图片,你能从图片里找到三角形吗?对,在这里。
想一想,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还见到过三角形?指名说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的认识)二、探究1、同学们,请拿出你的小棒,在桌面上摆出一个三角形。
我们将三根小棒首尾相接,就围成了一个三角形。
2、请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不要画的太小哦。
请你到前面来,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
同学们,我们像刚才一样,将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就是一个三角形。
(课件)齐读一遍,注意要重读红色字体。
3、下面老师要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课件)认真观察,下面哪一幅图是三角形?为什么?(第3是三角形,因为只有它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其他都不是。
)说的真好,三条线段必须要首尾相接,才能围成三角形。
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线段的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每两条边之间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角。
请大家在自己刚才画好的三角形上标出三角形的边,顶点和角。
同桌探究交流,你找出了几条边,几个顶点,几个角?完成的同学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
请你到前面来,在老师三角形上标出所有的边、角和顶点。
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孩子你真棒,谢谢你,请回座位。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7.1《认识三角形》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7.1《认识三角形》苏教版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认识三角形》这一主题的第一节,是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会学习三角形的定义、分类、构成要素及其特性等知识点。
此外,学生还将会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三角形的各种性质,掌握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二、教学目标1.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2.掌握三角形的构成要素;3.理解三角形的特性;4.掌握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三角形的构成要素,三角形的特性;2.难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环节引入新课前,教师可以简单地介绍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温习所学的相似和不相似的图形的概念,并以此作为铺垫。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来认识三角形呢?4.2 认知阶段1.教师给学生展示一张画有三角形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三角形之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2.引导学生依据所观察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讨论并给出三角形的定义。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学生的答案,并做出修改、补充、完善等。
最终得出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所构成的一个闭合图形,其中两条线段的和必须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
”3.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简单地介绍一下三角形的分类(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4.3 掌握阶段1.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构成要素(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内角)。
2.教师通过图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特性(三条中线互相平分、三角形的重心在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处等)。
3.教师分别介绍三角形判定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判断三条线段是否可以构成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判断三个角度是否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三个角度之和等于180度。
4.4 拓展阶段1.让学生通过模仿,练习用直尺和尺子来画出三角形。
2.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辩论,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设计新的例子来验证自己所提出的判断是否正确。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的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和三年级关于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分类和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这一图形,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对于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边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教具等教学资源。
2.学生分组,准备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如自行车的三角架、三角形的屋顶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
如每组用小棒代表三角形的三边,通过调整小棒的长度,尝试组成不同的三角形。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三角形知识进行解答。
如:“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第三边的长度可能是多少厘米?”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看作是三角形?学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的内容包括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平面几何图形认识的一个拓展,也是后续学习三角形面积、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知识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三角形的特征,会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性质和分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三角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于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深入理解三角形的特征,建立清晰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三角形的定义,知道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会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2.难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启发、鼓励、评价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的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如带领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物体,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几何图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三角形的相关图片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揭示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苏教版数学四下《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下《三角形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是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几何图形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包括三角形的定义、分类、边的特性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运用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和三年级关于平面图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思考能力。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例来培养他们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操作法: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操作活动,加深对三角形特性的理解。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形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组三角形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品,如自行车的三角架、三角形的屋顶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在哪里见过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如三角形的定义、分类、边的特性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等。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学会如何辨认三角形;2.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及命名方法;3.学会测量三角形内角的方法,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及命名方法;学会测量三角形内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三角形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点,学习三角形知识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关键。
今天我们将学习小学三角形的基础知识,认识三角形,学会如何辨认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及命名方法,以及学会测量三角形内角的方法。
2.概念讲解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所围成的图形。
将三条线段的端点分别用大写字母A、B、C表示,如下图所示:A/ \\B C3.三角形的分类及命名方法根据三角形的边长长度和角度的大小,可以将三角形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相等,三个角的大小也相等。
•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度相等,两个顶角的大小也相等。
•普通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和三个角的大小都不相等。
三角形的命名方法:通常用三个字母表示,按照顶点的顺序书写字母,如下图所示:A/ \\B---C这个三角形可以用ABC表示,也可以用BAC表示。
4.三角形内角的测量三角形内角是三个角的度数总和,通过测量其中两个角度,可以很容易地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5.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即三个角的度数总和为180度。
6.练习练习1:请简单描述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的特点。
练习2:如图,三角形ABC的内角ABD和角DBC的度数分别为90度和40度,请问角ABC的度数是多少?A/ \\D B\\ /C练习3:如图,三角形ABC的内角A、B、C的度数分别为45度、70度、65度,请问它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A/ \\B---C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三角形的基础知识,了解三角形的概念、分类及命名方法,掌握测量三角形内角的方法和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
《认识三角形》(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三角形》(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2. 学会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特性及应用。
2.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实物,如自行车架、电线杆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b.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物体都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这种图形叫做三角形。
2. 探究三角形的特性a.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模型,观察并讨论三角形的特性。
b.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总结: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等特点。
3. 认识三角形的分类a.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如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三角形有什么不同?b.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根据三角形的角度不同,可以将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
4. 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a. 利用多媒体展示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哪个框架更稳定?b.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因此在生活中许多物体采用三角形结构,如自行车架、电线杆等。
5. 巩固练习a.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b. 讲解练习题,强调三角形的定义、特性及应用。
6. 课堂小结a.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三角形的定义、特性及应用。
b. 强调三角形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课后作业1.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体,思考它们为什么采用三角形结构。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思维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和判断各种三角形,并理解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基础数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三角形的特性和分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性,学会判断各种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合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学会判断各种三角形。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地感受三角形的特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的图片、实物模型、教学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如自行车三角架、三角尺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发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如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的图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
同时,教师用实物模型进行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认识三角形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三角形(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知道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2. 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分类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3.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及特征2. 三角形的分类3. 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及分类。
2. 教学难点: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实物,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的形状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三角形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通过举例说明,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的概念。
3. 三角形的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如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
通过图形展示和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分类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4. 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实物,如自行车架、电线杆等。
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分类及实际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与三角形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的形状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 在讲解三角形分类时,要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不同类型三角形的特征。
3.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否灵活运用三角形知识。
3. 定期进行测试,检验学生对三角形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总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分类及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认识三角形教案(详案)
认识三角形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2、使学生体会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能正确画出三角形的高。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上课前,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你说我猜。
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下面的同学请用语言来描述你所看到的图形,给这位同学来猜。
2、老师发现大家用来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语言较多,而对三角形的描述比较单一,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三角形。
(板书:认识三角形)二、探究新知三角形定义的形成1、请看(欣赏生活中的三角形)红领巾,三角尺,立交桥,金字塔。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三角形?2、观察的真仔细,现在我们动手来做一个三角形吧!请在小组内,拿出你们的材料袋,开始吧!(出示合作要求)3、展示学生作品,三角尺画的三角形,纸折的三角形,钉子板上的三角形,小棒摆的三角形。
要求学生一一用手指出三角形在哪里。
4、用了几根小棒?3根小棒,小棒直直的,是三条(),引导学生说出线段,板贴:三条线段5、三条线段怎样就能围成三角形了呢?板贴:三角形(思考几秒)老师也想用小棒来摆一摆三角形。
引导学生说出:首尾相接。
板贴:首尾相接6、现在请同学们来判断一下,下面的图形是三角形吗?为什么?(要求说出原因)7、掌握了三角形的定义,请同学们完成作业纸的第一题,自己来画一个三角形。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
8、还想了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吗?请研读书本75页。
(出示自习要求)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自习要求。
9、汇报,谁到前面来分享一下你的自习成果。
(生台前标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追问:三角形有几个角?几条边?几个顶点呢?10、三个顶点,如果任选三个顶点一定能画出三角形吗?请在作业纸上画一画。
汇报,并小结:同一条直线上的3个点不能画出三角形。
11、你知道吗?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扬州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扬州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三角形》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并能运用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
他们在三年级时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点和分类,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性质,能正确识别各种类型的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性质。
2.难点:学生能正确识别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并能运用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操作法、交流讨论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学习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自带三角形物品、彩色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你们还记得三角形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呈现(10分钟)1.教师展示三角形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征。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三角形的性质。
操练(10分钟)1.教师给出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学生分组进行识别。
2.学生互相检查,教师巡回指导。
巩固(10分钟)1.教师设计一些有关三角形的问题,让学生抢答。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拓展(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并总结。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三角形特征的理解。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6 认识三角形
《认识三角形》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感悟三角形的高和底的相互依存关系。
过程与方法: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及底和高得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懂得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会画三角形指定的高。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
1.老师带来一个袋子,想知道袋子里是什么吗?(出示长方形一边,学生猜测。
)说说你猜测的依据。
还想猜吗?(出示三角形一角,学生猜测。
)说说理由。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平面图形之一——三角形。
(板书认识三角形)二、教学新知教学例1。
1.观察三角形。
(出示课件)注意观察,从图中找出三角形。
请学生用手比划出隐藏的三角形。
2.画三角形。
(出示课件)通过观察,请你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思考:什么样的图形就是三角形?3.学生交流,教师画三角形。
4.(出示课件)揭示概念: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就是三角形。
5.观察你画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和同桌交流。
6.认识三角形。
三条线段在三角形中是什么呢?它还有什么特点?谁能全面地总结一下三角形的特点。
(师板书三个角三个顶点三条边首尾相接)7.判断三角形。
(出示课件)下面哪个是三角形,为什么?8.刚才,我们通过观察三角形,然后操作画三角形,接着判断图形是否是三角形,现在我们来归纳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就是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点?9.生交流归纳。
10.同一平面内,是不是任意的三个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都能画成一个三角形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第二题,研究研究,动笔画一画。
11.学生展示画好的三角形,并交流点b、c、d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
苏教版四年级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5页例1和“试一试”,76页例2、“试一试”和随后的“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二1,2题.【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在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且对三角形有一些感性认识.所以教学例1时选择从生活中的场景入手,通过让学生画三角形、说三角形特点,逐步总结出三角形概念及基本特征.教学例2,也是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测量人字梁高度,感知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由此抽象出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从实例到抽象概念,使学生获得正确而清晰的表象.【学情分析】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对三角形有了直观的认识和初步的感知,这种感知往往来自于生活,所以教学时例题的选择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抽象.画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和已有知识进行练习,在比较中区分,从而正确的对知识体系进行重组和建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内).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的一般过程,发展空间观念.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三角形概念.【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底边上的高.【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直角三角尺,学生每人一张学习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徐州和平大桥夜景,提问:同学们,你知道这是哪里的夜景吗?你能从这幅图中看到什么?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多媒体展示存在于生活中的三角形.揭题:生活中我们在许多地方见到过三角形,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才能叫做三角形,三角形又有哪些特征呢?今天跟随老师一起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从我们生活的城市中选取情境图,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且选取的情境图比较有代表性,通过举例和观看生活中的三角形,能够唤起学生对三角形的已有认识.)二、探究新知(一)、三角形概念、特征1.画三角形提出要求:刚才我们看了那么多的三角形,你能画出来一个吗?生尝试画三角形,教师巡视,收集学生存在的错误案例.2.展示交流,抽象概念师提问:你画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指名展示,并介绍所画三角形特点.(1)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师追问这三条边是什么线?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线段(2)出示反例,,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吗?这三条线段应该是什么关系?板书:围成(3)三条线段围在一起就是三角形了吗?出示反例,.这三条线段应该怎样围在一起呢?板书:首尾相接抽象概念:根据我们刚才的交流不难发现,这些是三角形共同的特点.所以,我们把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完整.师:同位之间看着手中的图形互相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3.自学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师:你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吗?自学书本75页.组织交流:这是三角形的什么(边)?有几条边?顶点(有几个顶点)?角,有几个角?4.试一试提问:如果给你顶点让你画出一个三角形,你能画出来嘛?出示题目,自行阅读理解题目意思.学生绘制.交流展示,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所画的三角形?提问:任选3个作为顶点,都能画一个三角形吗?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下面3个点不能画出一个三角形.交流(找2名学生说)小结: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所以三角形的顶点能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画三角形,将头脑中的三角形外化,继而进行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特点并概括出三角形定义.教学过程通过反例的应用,使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精准的概括出概念.通过选出3个点画三角形,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认识,也为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做准备.)(二)、认识高和底1.教学三角形底和高的概念师:三角形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用处,出示屋顶图.从这几幅图中你又能看到什么?知道这是什么吗?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则师简单介绍人字梁.师:同学们手中也有一张人字梁图,你能量出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学生尝试.展示交流,指名演示度量过程并提问(1)你量的是从哪里到哪里的距离?引导学生说出从人字梁的顶点到它对边的距离(2)我们所量的这条线段和人字梁的底边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互相垂直)(3)你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吗?指名演示验证过程.(4)师小结:通过刚才讨论我们可以发现人字梁的高度,其实就是从这个三角形的顶点(出示顶点)到对边所做的垂直线段的长度(边指边说).抽象概念: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字梁所在的三角形画出来,那么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板书,画出高,和直角标志),而这条对边就叫做三角形的底(标出底).回忆刚才过程,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是三角形的底?2.教学画高(1)提问:如果已知三角形的底,怎样画出底边上的高呢?(2)学生尝试画底边上的高.(3)指名演示画高,总结画高的方法和注意点.(4)对比画三角形底边上高的方法和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垂直线的方法.寻找相同和不同点.(通过动手量人字梁的高,以及让学生用三角尺验证所量线段与人字梁底边的关系,都是在有目的的为教学三角形的高做铺垫.使学生在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时有原型依据.教学画高时,放手学生尝试,并对学生画图中存在的问题做说明和总结画高的方法.为了使学生避免画高时出现错误,再教学完画三角形的高后,让学生对比之前学的“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直线段”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这样一方面能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建构,另一方面也会注意区分画法的不同之处.)三、练习巩固同学们这节课收获可不少,不仅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还知道了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三角形的底和高,也知道如何画底边上的高.接下来就是要检验你们的时刻了.做好准备了吗?1.练一练第1题.(1)学生同位之间互相说一说.(2)指名说一说哪些是,哪些不是,为什么?2.练一练第2题.(1)说一说题目有哪些要求.注意取整厘米.(2)学生独立完成.(3)反馈交流.注意让学生表达清楚:第一个图形底边上的高为2cm.3.下图中底边上的高画的对吗?底底底①②③④(1)投影出示,先观察,思考如何改正?(2)指名用直角三角尺把正确的画图方法摆出来.(3)说说在画高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4.练习十二第1题.(1)独立完成,指名展示自己的作业,并说说画高的方法.(2)改变第一个三角形的底,提问:这时该如何画高.指名演示.再改变底边,又该如何画?观察图1,你有什么发现?三角形有几条高?(3)讨论直角三角形的的高.提问: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你能指出它的两条直角边吗?如果以一条直角边为底(老师用手指),怎样画三角形的高?指名摆三角尺.你有什么发现?如果以另一条直角边为底呢?你又有什么发现?(4)小结:直角三角形中以一条直角边为底,另一条直角边就是三角形的高.(5)提问:你能画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第三条高吗?以哪条边为底?5.练习十二第2题.(1)学生按要求画出三角形.(2)同桌互相检查所画的三角形是否满足要求,交流是怎样画的.(3)展示学生作业,并提问:问什么条件相同,所画的三角形却不同呢?你有什么发现?(4)如果用同一条底边,你能画出多少个等高的三角形?(充分利用课后习题发展学生思维,如教学练习十二第1题时,对与直角三角形的画高方法不只局限在画出一条高上,要引导学生关注直角三角形的高的特点.教学练习十二第2题时,当学生画出不同的三角形时要让学生说说发现,同时还应向有能力的同学提出:如果用同一条底边,你能画出多少个等高的三角形?在练习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四、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板书设计】认识三角形由三条线段首位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高底(总评:本课教学过程中通过画三角形,说三角形特征,并用正反例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角形概念,从而突出本课教学重点.而对于本课的教学难点,则通过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对比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新建构,突破难点.而练习过程中,除了关注基本的知识技能的掌握,还通过一些题目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四年级认识三角形
教学设计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认识三角形》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5页例1和“试一试”,76页例2、“试一试”和随后的“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二1,2题。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学生在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且对三角形有一些感性认识。
所以教学例1时选择从生活中的场景入手,通过让学生画三角形、说三角形特点,逐步总结出三角形概念及基本特征。
教学例2,也是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测量人字梁高度,感知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由此抽象出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
从实例到抽象概念,使学生获得正确而清晰的表象。
【学情分析】
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对三角形有了直观的认识和初步的感知,这种感知往往来自于生活,所以教学时例题的选择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抽象。
画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和已有知识进行练习,在比较中区分,从而正确的对知识体系进行重组和建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内)。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的一般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三角形概念。
【教学难点】
会画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直角三角尺,学生每人一张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徐州和平大桥夜景,提问:同学们,你知道这是哪里的夜景吗你能从这幅图中看到什么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
多媒体展示存在于生活中的三角形。
揭题:生活中我们在许多地方见到过三角形,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才能叫做三角形,三角形又有哪些特征呢今天跟随老师一起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
(从我们生活的城市中选取情境图,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且选取的情境图比较有代表性,通过举例和观看生活中的三角形,能够唤起学生对三角形的已有认识。
)
二、探究新知
(一)、三角形概念、特征
1.画三角形
提出要求:刚才我们看了那么多的三角形,你能画出来一个吗
生尝试画三角形,教师巡视,收集学生存在的错误案例。
2.展示交流,抽象概念
师提问:你画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
指名展示,并介绍所画三角形特点。
(1)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
师追问这三条边是什么线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线段(2)出示反例,,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吗这三条线段应该是什么关系板
书:围成
(3)三条线段围在一起就是三角形了吗出示反例,。
这三条线段应该怎样围在一起呢板书:首尾相接
抽象概念:根据我们刚才的交流不难发现,这些是三角形共同的特点。
所以,我们把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板书完整。
师:同位之间看着手中的图形互相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自学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师:你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吗自学书本75页。
组织交流:这是三角形的什么(边)有几条边顶点(有几个顶点)角,有几个角
4.试一试
提问:如果给你顶点让你画出一个三角形,你能画出来嘛
出示题目,自行阅读理解题目意思。
学生绘制。
交流展示,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所画的三角形
提问:任选3个作为顶点,都能画一个三角形吗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下面3个点不能画出一个三角形。
交流(找2名学生说)
小结: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
所以三角形的顶点能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通过画三角形,将头脑中的三角形外化,继而进行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特点并概括出三角形定义。
教学过程通过反例的应用,使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精准的概括出概念。
通过选出3个点画三角形,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认识,也为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做准备。
)
(二)、认识高和底
1.教学三角形底和高的概念
师:三角形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用处,出示屋顶图。
从这几幅图中你又能看到什么知道这是什么吗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则师简单介绍人字梁。
师:同学们手中也有一张人字梁图,你能量出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
学生尝试。
展示交流,指名演示度量过程并提问
(1)你量的是从哪里到哪里的距离引导学生说出从人字梁的顶点到它对边的距离
(2)我们所量的这条线段和人字梁的底边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互相垂直)(3)你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吗指名演示验证过程。
(4)师小结:通过刚才讨论我们可以发现人字梁的高度,其实就是从这个三角形的顶点(出示顶点)到对边所做的垂直线段的长度(边指边说)。
抽象概念: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字梁所在的三角形画出来,那么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板书,画出高,和直角标志),而这条对边就叫做三角形的底(标出底)。
回忆刚才过程,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是三角形的底
2.教学画高
(1)提问:如果已知三角形的底,怎样画出底边上的高呢
(2)学生尝试画底边上的高。
(3)指名演示画高,总结画高的方法和注意点。
(4)对比画三角形底边上高的方法和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垂直线的方法。
寻找相同和不同点。
(通过动手量人字梁的高,以及让学生用三角尺验证所量线段与人字梁底边的关系,都是在有目的的为教学三角形的高做铺垫。
使学生在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时有原型依据。
教学画高时,放手学生尝试,并对学生画图中存在的问题做说明和总结画高的方法。
为了使学生避免画高时出现错误,再教学完画三角形的高后,让学生对比之前学的“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直线段”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这样一方面能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建构,另一方面也会注意区分画法的不同之处。
)
三、练习巩固
同学们这节课收获可不少,不仅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还知道了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三角形的底和高,也知道如何画底边上的高。
接下来就是要检验你们的时刻了。
做好准备了吗
1.练一练第1题。
(1)学生同位之间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一说哪些是,哪些不是,为什么
2.练一练第2题。
(1)说一说题目有哪些要求。
注意取整厘米。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交流。
注意让学生表达清楚:第一个图形底边上的高为2cm 。
3.下图中底边上的高画的对吗 (1)投影出示,先观察,思考如何改正 (2)指名用直角三角尺把正确的画图方法摆出来。
(3)说说在画高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4.练习十二第1题。
(1)独立完成,指名展示自己的作业,并说说画高的方法。
(2)改变第一个三角形的底,提问:这时该如何画高。
指名演示。
再改变底边,又该如何画观察图1,你有什么发现三角形有几条高
(3)讨论直角三角形的的高。
提问: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你能指出它的两条直角边吗如果以一条直角边为底(老师用手指),怎样画三角形的高指名摆三角尺。
你有什么发现如果以另一条直角边为底呢你又有什么发现
(4)小结:直角三角形中以一条直角边为底,另一条直角边就是三角形的高。
(5)提问:你能画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第三条高吗以哪条边为底
5.练习十二第2题。
(1)学生按要求画出三角形。
① ② ③
④
底 底 底 底
(2)同桌互相检查所画的三角形是否满足要求,交流是怎样画的。
(3)展示学生作业,并提问:问什么条件相同,所画的三角形却不同呢你有什么发现
(4)如果用同一条底边,你能画出多少个等高的三角形
(充分利用课后习题发展学生思维,如教学练习十二第1题时,对与直角三角形的画高方法不只局限在画出一条高上,要引导学生关注直角三角形的高的特点。
教学练习十二第2题时,当学生画出不同的三角形时要让学生说说发现,同时还应向有能力的同学提出:如果用同一条底边,你能画出多少个等高的三角形在练习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认识三角形
由三条线段首位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总评:本课教学过程中通过画三角形,说三角形特征,并用正反例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角形概念,从而突出本课教学重点。
而对于本课的教学难点,则通过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对比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新建构,突破难点。
而练习过程中,除了关注基本的知识技能的掌握,还通过一些题目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 高
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