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2015苏教版四年级认识三角形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三角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教学关键: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图形,从而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观察发现。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幅图,有没有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或你发现了什么?)2、说一说生活中你还见到了那些物体中有三角形?3、三角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角形,来研究有关三角形的知识。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二、合作交流,探究体验。
1、你能用彩笔在A4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吗?(老师在黑板上画出1个三角形)2、小组内的同学观察你们画的三角形,都有什么共同点?3、全班交流:(老师板书:三条线段、三个角、三个顶点。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吗?(当学生说由3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时,课件:图1是三角形吗?图4是三角形吗?理解围成)5、揭示三角形的概念。
(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6、老师介绍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在黑板上标出(边、顶点、角)。
7、介绍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用字母A、B、C表示,三角形就表示为三角形ABC。
三、反思总结,自我建构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线段、有三个顶点、有三个角;还知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了解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三角形及其特性。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分类以及三角形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平面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化对三角形特性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学会分类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学会分类三角形。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深化对三角形特性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操作法: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加深对三角形特性的理解。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激励评价法: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三角形模型、图片等教具,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认为它们是什么图形?从而引出三角形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让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加深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3.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
《认识三角形》(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认识三角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能够识别和命名三角形。
2.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识别和命名三角形。
2.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观察三角形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
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角之和小于180度。
(2)识别和命名三角形出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共同特征。
引导学生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特点,识别和命名三角形,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3. 实践应用(1)画三角形让学生尝试画三角形,并注意三角形的稳定性。
引导学生发现,在画三角形时,要保证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角之和小于180度。
(2)三角形的应用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问题。
如: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条边,求这个三角形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等。
4. 总结提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三角形的定义、特性和应用。
引导学生认识到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三角形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解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课后作业设计一些与三角形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自主完成。
作业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升,同时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五、教学反思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苏教版最新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共五篇)
苏教版最新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共五篇)第一篇:苏教版最新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三角形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限在三角形内)。
2、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到一般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教具:三角尺小棒直尺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看图找出三角形师:同学们,请观察这张图片,从图中你看到最多的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三角形师:你能用手来指一指三角形在哪里吗?(学生指着屏幕比划出三角形的轮廓)教师点击课件出示三角形轮廓2、联系实际生活举例师:想一想,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还见到过类似于三角形形状的物品?指名说说。
(2-3人)3、揭题师:看来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三角形。
(板书:认识三角形)二、三角形的概念及各部分的名称1、用小棒摆三角形师:同学们,请你闭起眼睛脑海中想一下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利用手中的小棒小组合作创作一个三角形。
投影展示小组作品问:他把小棒这样放,是三角形吗?生齐答是,其他小组呢,你们的作品也都是三角形吗?生齐说是。
问:谁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生可能会答,三根小棒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还有谁要说的?师:拿出一根小棒指着说这每一根小棒可以看成是线段还是直线?(贴“线段”)所以三角形里有几条线段啊?(三条线段)板书贴:三条学生如果答不上来,直接把小棒拆开,这样可以吗?再问:需要注意什么?生可能回答都要靠在一起,教师补充哪里靠在一起?也就是每两根小棒的端点要接起来。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认识三角形》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认识三角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三角形》是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他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性和分类,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行深入理解。
此外,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能正确识别各种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
2.难点: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及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三角形的特征。
3.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自带三角形物品、三角形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三角形物品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认识的三角形是什么样子?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认识,教师总结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呈现各种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分类。
教师提问: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三角形的分类。
3.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三角形卡片,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三角形进行操作。
学生可以通过折纸、拼图等方式,探究三角形的特性。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分类。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能够分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能够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能力,对于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分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能够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如何分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3.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角形的形状和特点。
2.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3.采用问题解决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三角形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三角形的实物和图片,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一些三角形分类的题目,用于巩固练习。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学生解决。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三角形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三角形的形状和特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三角形,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明白三角形的构成和特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如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三角形分类的题目,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和讨论。
通过实际的操作和交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三角形性质进行解决。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认识三角形》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认识三角形》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三角形,理解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 使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认识三角形2. 三角形的特性3. 三角形的稳定性4. 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实物,如自行车架、电线塔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物体都是由三角形组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三角形。
”2. 探究新知(1)认识三角形让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角形的定义。
教师总结并给出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围成的封闭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特性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三角形的特性。
学生汇报后,教师总结:①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②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③ 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三角形的稳定性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稳定性。
如:用手拉三角形模型,发现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教师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并让学生举例说明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三角形的定义、特性及稳定性。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5. 课后作业(布置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课本练习题选做题: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拍照并说明其稳定性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了解了三角形的特性和稳定性。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认识三角形及其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和特性,以及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分类和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识别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能够运用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识别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演示、图形操作等直观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性质。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的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三角形?”让学生思考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同时,教师解释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于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2015苏教版四年级认识三角形教案
2015苏教版四年级认识三角形教案《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揭题:今天老师老师就要带领大家一起去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从我们生活的城市中选取情境图,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且选取的情境图比较有代表性,通过举例和观看生活中的三角形,能够唤起学生对三角形的已有认识。
)二、探究新知(一)、三角形概念、特征1.回忆认识三角形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认识,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三角形,并说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同学们画三角形。
现在谁能告诉我你对三角形已经知道或掌握了那些知识?请学生回答.2.展示交流,抽象概念在黑板的三角形上标出三角形的角、顶点点、边。
白板展示,并介绍所画三角形特点。
学生齐总结三角形组成。
教师带领学生用手比划三角形。
画三角形时要注意什么?请学生回答。
(1)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
师追问这三条边是什么线?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线段(2)出示反例,,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吗?这三条线段应该是什么关系?板书:围成(3)三条线段围在一起就是三角形了吗?出示反例,。
这三条线段应该怎样围在一起呢?板书:首尾相接抽象概念:根据我们刚才的交流不难发现,这些是三角形共同的特点。
所以,我们把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板书完整。
师:同位之间看着手中的图形互相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自学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师:你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吗?自学书本75页。
组织交流:这是三角形的什么(边)?有几条边?顶点(有几个顶点)?角,有几个角?4.试一试提问:如果给你顶点让你画出一个三角形,你能画出来嘛?出示题目,自行阅读理解题目意思。
学生绘制。
交流展示,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所画的三角形?提问:任选3个作为顶点,都能画一个三角形吗?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下面3个点不能画出一个三角形。
交流(找2名学生说)小结: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
所以三角形的顶点能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通过画三角形,将头脑中的三角形外化,继而进行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特点并概括出三角形定义。
认识三角形(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认识三角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能够识别和命名三角形。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三角形的共性和特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能够与同学合作完成三角形的制作和探究活动。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2. 三角形的识别和命名3. 三角形的制作和探究活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三角形的识别和命名。
2.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特性的理解和应用,三角形的识别和命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实物,如自行车架、电线杆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实物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从而引出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 讲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通过展示三角形的模型和图形,讲解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
同时,讲解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三个顶点。
3. 讲解三角形的识别和命名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讲解三角形的识别和命名方法。
学生能够根据三角形的特征,识别和命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4. 制作三角形学生分组合作,利用纸张、剪刀、胶水等工具,制作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通过制作活动,学生能够加深对三角形特性和识别方法的理解。
5. 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制作的三角形进行实验,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发现三角形在力的作用下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6. 总结与拓展通过提问和讨论,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三角形的知识点,如三角形的定义、特性、识别和命名方法等。
同时,通过展示一些特殊的三角形,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这些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制作和探究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三角形的定义、特性和识别方法。
同时,通过分组合作和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三角形的认识教案一、协议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
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重难点重点: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难点: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应用。
3、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4、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三角形模型练习纸5、教学评价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小组活动表现二、教学过程1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体,如三角形的屋顶、桥梁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三角形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的认识。
111 讲解三角形的定义结合图形,向学生讲解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强调三角形的三条边和三个顶点。
112 探究三角形的特征让学生观察三角形模型,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如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
通过测量和比较,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13 三角形的分类展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如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角的特点,从而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114 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通过实验演示,如用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分别承受重物,让学生直观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115 课堂练习安排一些与三角形相关的练习题,如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边或角的特点进行分类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16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用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117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分类和稳定性,强调重点和难点。
118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如完成课本上的习题、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等。
三、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要耐心讲解和指导。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完整word)苏教版四年级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认识三角形》【教课内容】教科书第 75 页例 1 和“试一试”,76 页例 2、“试一试” 和随后的“练一练”,达成练习十二 1,2 题。
【教材剖析】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学生在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且对三角形有一些感性认识。
因此教课例1 时选择从生活中的场景下手,经过让学生画三角形、说三角形特色,逐渐总结出三角形观点及基本特色。
教课例 2,也是从现真相境出发,经过丈量人字梁高度,感知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由此抽象出三角形高和底的观点。
从实例到抽象观点,使学生获取正确而清楚的表象。
【学情剖析】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对三角形有了直观的认识和初步的感知,这类感知往来往自于生活,因此教课时例题的选择都是根源于现实生活,有益于学生对观点的抽象。
画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教课过程中要指引学生和已有知识进行练习,在比较中划分,进而正确的对知识系统进行重组和建构。
【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经过察看、操作、丈量等详细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色,初步形成三角形的观点,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内)。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研究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色的过程,累积一些察看和操作、比较和剖析、抽象和归纳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的一般过程,发展空间观点。
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参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取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课要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色,理解三角形观点。
【教课难点】会画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课时安排】安排 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直角三角尺,学生每人一张学习单【教课过程】一、讲话导入出示徐州和平大桥夜景,发问:同学们,你知道这是哪里的夜景吗?你能从这幅图中看到什么?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多媒体展现存在于生活中的三角形。
揭题:生活中我们在很多地方见到过三角形,究竟什么样的图形才能叫做三角形,三角形又有哪些特色呢?今日跟从老师一同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从我们生活的城市中选用情境图,更简单激发学生的兴趣。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识别各种三角形,并能够运用三角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于平面图形有一定的认识,这为学习三角形奠定了基础。
但是,学生对于三角形的特性和分类可能还比较模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和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性,能够正确地识别各种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性,能够正确地识别各种三角形。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分类,并能够运用三角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形模型、三角形图片、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三角形模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如:三角板、自行车三角架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都是什么图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图形都是三角形。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三角形。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提问:“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下三角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具有稳定性。
《认识三角形》(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三角形》(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三角形的特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各部分名称以及特性。
教学难点:三角形特性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形是什么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图形都是三角形。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并提问:“三角形有什么特点?”(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三角形的定义及各部分名称。
(3)教师讲解三角形的特性,如稳定性、内角和等。
3. 实践操作(1)教师出示教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验证三角形的特性。
(2)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讲解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三角形的知识点。
6. 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有哪些三角形,并举例说明。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定义、各部分名称及特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五、板书设计《认识三角形》一、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
二、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1. 三角形的边: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
2. 三角形的顶点:三条边的交点。
3. 三角形的角:两条边所夹的部分。
三、三角形的特性:1. 稳定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易变形。
2. 内角和: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
3. 边的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三角形定义、各部分名称及特性的掌握情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word教案之一
1.找找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2.自己做一个三角形。
3.画一个三角形,说说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几个角,几条边。
4.准备4根小棒长度分别为10cm、6cm、5cm、4cm。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一、激趣引题,认定目标(预设3分钟)
1.学生交流预习作业。
2.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7分钟)
【板块一】
1.全班交流预习作业上
第1~3题
2.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板块二】
1.学生尝试→演示错误的
摆法。
说明理由→三根小棒要
首尾相连。
2.学生猜→各小组操作(一组在黑板上操作)→同样是蓝三根小棒,有的能围,有的不能围。
3.红黄两根小棒要符合怎样的条件,才能和蓝色小棒围成三角形?(红黄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差小于蓝色小棒)
四、分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8分钟)
1.6、5和4 12、10和3
11、7和3
2.每次算3次太麻烦,有没有简单一些的办法?小组讨论→汇报:两条短边要大于长边。
→理由:长+中>短一定
长+短>中一定
中+短>长可能
只要“两条较短边长度和大于较长边”,就成围成三角形。
3.用此法判断:6、3和5 2、4和6
4.想想做做的第1、3题
4、分小组讨论研究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板块三】
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块四】
1.学生独立尝试练习
2.教师巡视指导,尤其关注后进生。
3.集体交流汇报,订正。
作
业
设
计
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
《补充习题》P16第1、2、4、5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认识三角形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三角形(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知道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2. 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分类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3.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及特征2. 三角形的分类3. 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及分类。
2. 教学难点: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实物,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的形状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三角形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通过举例说明,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的概念。
3. 三角形的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如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
通过图形展示和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分类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4. 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实物,如自行车架、电线杆等。
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分类及实际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与三角形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的形状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 在讲解三角形分类时,要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不同类型三角形的特征。
3.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否灵活运用三角形知识。
3. 定期进行测试,检验学生对三角形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总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分类及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设计
第 1 课时认识三角形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的特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义。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能在三角形内画出对应边上的高。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例题1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认识过三角形,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在图上找出三角形吗?学生先说说哪里有三角形,再让学生在图上描出来。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师生交流后说一说。
2.导入新课。
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探究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一)认识三角形的定义1.画三角形。
师:大家找了这么多三角形,能想办法画一个三角形吗?学生用三角板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三角形。
2.观察三角形的特点。
(1)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观察画出的三角形,想一想:三角形有什么特点?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的以下特点:①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②三角形的3条边都是线段。
③这3条线段要首尾相接地围起来。
3.认识三角形的定义。
教师指出: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这个三角形,说一说:三角形有几个顶点?分别指出三角形的3个顶点、3条边和3个角。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在三角形上标出“顶点”“角”“边”。
4.完成教材第75页“试一试”。
(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说说各自对题目的理解。
(2)学生独立在教材的方格纸上画一画后,教师展示学生的画法。
(3)观察比较。
提问:观察图形,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都能画出一个三角形。
(二)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1.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例题2人字梁图。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认识三角形教案(详案)
认识三角形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2、使学生体会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能正确画出三角形的高。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上课前,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你说我猜。
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下面的同学请用语言来描述你所看到的图形,给这位同学来猜。
2、老师发现大家用来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语言较多,而对三角形的描述比较单一,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三角形。
(板书:认识三角形)二、探究新知三角形定义的形成1、请看(欣赏生活中的三角形)红领巾,三角尺,立交桥,金字塔。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三角形?2、观察的真仔细,现在我们动手来做一个三角形吧!请在小组内,拿出你们的材料袋,开始吧!(出示合作要求)3、展示学生作品,三角尺画的三角形,纸折的三角形,钉子板上的三角形,小棒摆的三角形。
要求学生一一用手指出三角形在哪里。
4、用了几根小棒?3根小棒,小棒直直的,是三条(),引导学生说出线段,板贴:三条线段5、三条线段怎样就能围成三角形了呢?板贴:三角形(思考几秒)老师也想用小棒来摆一摆三角形。
引导学生说出:首尾相接。
板贴:首尾相接6、现在请同学们来判断一下,下面的图形是三角形吗?为什么?(要求说出原因)7、掌握了三角形的定义,请同学们完成作业纸的第一题,自己来画一个三角形。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
8、还想了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吗?请研读书本75页。
(出示自习要求)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自习要求。
9、汇报,谁到前面来分享一下你的自习成果。
(生台前标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追问:三角形有几个角?几条边?几个顶点呢?10、三个顶点,如果任选三个顶点一定能画出三角形吗?请在作业纸上画一画。
汇报,并小结:同一条直线上的3个点不能画出三角形。
11、你知道吗?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认识三角形-苏教版2015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认识三角形-苏教版2015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知道三角形的基本特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3. 使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2. 三角形的基本特性3. 三角形的分类4. 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基本特性及分类。
2.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入三角形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三角形的定义(1)让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2)教师给出三角形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并记住。
3. 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性(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角之和小于180度。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的基本特性,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4. 三角形的分类(1)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如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类三角形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5. 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让学生举例说明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架、电线杆等。
(2)教师讲解三角形稳定性原理,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三角形的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巩固程度。
3. 测试成绩: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认识三角形》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5页例1和“试一试”,76页例2、“试一试”和随后的“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二1,2题。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学生在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且对三角形有一些感性认识。
所以教学例1时选择从生活中的场景入手,通过让学生画三角形、说三角形特点,逐步总结出三角形概念及基本特征。
教学例2,也是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测量人字梁高度,感知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由此抽象出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
从实例到抽象概念,使学生获得正确而清晰的表象。
【学情分析】
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对三角形有了直观的认识和初步的感知,这种感知往往来自于生活,所以教学时例题的选择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抽象。
画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和已有知识进行练习,在比较中区分,从而正确的对知识体系进行重组和建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内)。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的一般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三角形概念。
【教学难点】
会画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直角三角尺,学生每人一张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徐州和平大桥夜景,提问:同学们,有出去旅游的吗?老师去了,这是我拍的照片,你知道这是哪里的夜景吗?你能用数学的眼光从这幅图中看到什么?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三角形?
教师手中的三角形,黑板上的三角形。
揭题:今天老师老师就要带领大家一起去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
(从我们生活的城市中选取情境图,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且选取的情境图比较有代表性,通过举例和观看生活中的三角形,能够唤起学生对三角形的已有认识。
)
二、探究新知
(一)、三角形概念、特征
1.回忆认识三角形
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认识,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三角形,并说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画三角形。
现在谁能告诉我你对三角形已经知道或掌握了那些知识?
请学生回答.
2.展示交流,抽象概念
在黑板的三角形上标出三角形的角、顶点点、边。
白板展示,并介绍所画三角形特点。
学生齐总结三角形组成。
教师带领学生用手比划三角形。
画三角形时要注意什么?
请学生回答。
(1)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
师追问这三条边是什么线?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线段
(2)出示反例,,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吗?这三条线段应该是什么关系?板书:围成
(3)三条线段围在一起就是三角形了吗?出示反例,。
这三条线段应该怎样围在一起呢?板书:首尾相接
抽象概念:根据我们刚才的交流不难发现,这些是三角形共同的特点。
所以,我们把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板书完整。
师:同位之间看着手中的图形互相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自学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师:你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吗?自学书本75页。
组织交流:这是三角形的什么(边)?有几条边?顶点(有几个顶点)?角,有几个角?
4.试一试
提问:如果给你顶点让你画出一个三角形,你能画出来嘛?
出示题目,自行阅读理解题目意思。
学生绘制。
交流展示,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所画的三角形?
提问:任选3个作为顶点,都能画一个三角形吗?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下面3个点不能画出一个三角形。
交流(找2名学生说)
小结: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
所以三角形的顶点能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通过画三角形,将头脑中的三角形外化,继而进行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特点并概括出三角形定义。
教学过程通过反例的应用,使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精准的概括出概念。
通过选出3个点画三角形,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认识,也为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做准备。
)
(二)、认识高和底
1.教学三角形底和高的概念
师:三角形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用处,出示屋顶图。
从这几幅图中你又能看到什么?知道这是什么吗?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则师简单介绍人字梁。
师:同学们手中也有一张人字梁图,你能量出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
学生尝试。
展示交流,指名演示度量过程并提问
(1)你量的是从哪里到哪里的距离?引导学生说出从人字梁的顶点到它对边的距离
(2)我们所量的这条线段和人字梁的底边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互相垂直)
(3)你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吗?指名演示验证过程。
(4)师小结:通过刚才讨论我们可以发现人字梁的高度,其实就是从这个三角形的顶点(出示顶点)到对边所做的垂直线段的长度(边指边说)。
抽象概念: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字梁所在的三角形画出来,那么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板书,画出高,和直角标志),而这条对边就叫做三角形的底(标出底)。
回忆刚才过程,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是三角形的底?
2.教学画高
(1)提问:如果已知三角形的底,怎样画出底边上的高呢?
(2)学生尝试画底边上的高。
(3)指名演示画高,总结画高的方法和注意点。
(4)对比画三角形底边上高的方法和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垂直线的方法。
寻找相同和不同点。
(通过动手量人字梁的高,以及让学生用三角尺验证所量线段与人字梁底边的关系,都是在有目的的为教学三角形的高做铺垫。
使学生在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时有原型依据。
教学画高时,放手学生尝试,并对学生画图中存在的问题做说明和总结画高的方法。
为了使学生避免画高时出现错误,再教学完画三角形的高后,让学生对比之前学的“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直线段”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这样一方面能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建构,另一方面也会注意区分画法的不同之处。
)
三、练习巩固
同学们这节课收获可不少,不仅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还知道了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了三角形的底和高,也知道如何画底边上的高。
接下来就是要检验你们的时刻了。
做好准备了吗?
1.练一练第1题。
(1)学生同位之间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一说哪些是,哪些不是,为什么?
2.练一练第2题。
(1)说一说题目有哪些要求。
注意取整厘米。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交流。
注意让学生表达清楚:第一个图形底边上的高为2cm。
3.下图中底边上的高画的对吗?
底
底底底
①②③④
(1)投影出示,先观察,思考如何改正?
(2)指名用直角三角尺把正确的画图方法摆出来。
(3)说说在画高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4.练习十二第1题。
(1)独立完成,指名展示自己的作业,并说说画高的方法。
(2)改变第一个三角形的底,提问:这时该如何画高。
指名演示。
再改变底边,又该如何画?观察图1,你有什么发现?三角形有几条高?
(3)讨论直角三角形的的高。
提问: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你能指出它的两条直角边吗?如果以一条直角边为底(老师用手指),怎样画三角形的高?指名摆三角尺。
你有什么发现?如果以另一条直角边为底呢?你又有什么发现?
(4)小结:直角三角形中以一条直角边为底,另一条直角边就是三角形的高。
(5)提问:你能画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第三条高吗?以哪条边为底?
5.练习十二第2题。
(1)学生按要求画出三角形。
(2)同桌互相检查所画的三角形是否满足要求,交流是怎样画的。
(3)展示学生作业,并提问:问什么条件相同,所画的三角形却不同呢?你有什么发现?
(4)如果用同一条底边,你能画出多少个等高的三角形?
(充分利用课后习题发展学生思维,如教学练习十二第1题时,对与直角三角形的画高方法不只局限在画出一条高上,要引导学生关注直角三角形的高的特点。
教学练习十二第2题时,当学生画出不同的三角形时要让学生说说发现,同时还应向有能力的同学提出:如果用同一条底边,你能画出多少个等高的三角形?在练习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认识三角形
由三条线段首位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高
底
(总评:本课教学过程中通过画三角形,说三角形特征,并用正反例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角形概念,从而突出本课教学重点。
而对于本课的教学难点,则通过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对比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新建构,突破难点。
而练习过程中,除了关注基本的知识技能的掌握,还通过一些题目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