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纪》导学提纲

合集下载

《高祖本纪》导学单(学生版)

《高祖本纪》导学单(学生版)

《高祖本纪》导学单1(三单导学2)高二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基本的文言现象。

2.分析刘邦人物形象,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3.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 体会《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教学时数] 3课时预习单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刘媪.()大泽之陂.()须髯.()泗.水()狎侮..()贳.酒()每酤.留饮()酒雠.数倍()折券弃责.()繇.()单父.()乃绐.为谒.()好相.人()郦食其...()摄.衣()荥.阳()黥.布()章邯.()啖.以利()玺..符节()属.吏()献飨.军士()戏.下()跂.而望归()垓.下()深堑.()玉卮.()击筑.()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2)高祖常繇咸阳(3)遂坐上坐,无所诎(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5)诸吏人皆案堵如故(6)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7)乃详尊怀王为义帝(8)兵罢戏下(9)不如决策东乡3.根据刘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活动特点,全文可分为三部分,请概括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4)第二部分:(5—17)第三部分:(18—20)第一课时活动单【活动一】学习第一部分(第1—4节)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常有大度..见其上常有龙,怪.之..作业..生产..,不事家人及见怪.因家.沛焉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公始常欲奇.此女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2、翻译: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3、文本探讨(1)这四段主要记述了哪些情节?(2)纵观秦始皇而叹一节中,流露出刘邦的什么心理?(3)以上情节可看出刘邦哪些特点?本文为什么用这么多的笔墨去写高祖的奇异的出生、相貌及行为?【活动二】学习第二部分(第5—7节)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沛公引兵西.西.过高阳可.四千余人昌邑未拔.降.章邯秦王子婴素车白马....还军.霸上系颈以组.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2、指出下列句式特点遇彭越昌邑昌邑未拔与偕攻开封诸将过此者多啖以利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系颈以组降轵道旁3、疏通文段4、文本探讨(1)这一阶段主要写了哪些情节?(2)郦生见沛公这一情节中,体现了刘邦什么特点?(3)“破之”“因大破之”“遂破之”,你能悟出刘邦节节取胜的原因吗?(4)对于阻止刘邦入秦宫休息,原文只有“樊哙、张良谏”,而《史记留侯世家》中有大段文字记载,这是什么述史方法?有什么作用?(5)刘邦进入关中,推翻秦朝后,施仁爱于百姓,以此来赢得关中人民的拥护。

高祖本纪知识点(史上最全)

高祖本纪知识点(史上最全)

高祖本纪知识点(史上最全)
高祖本纪是《史记》中的一篇,记载了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即汉高祖)的个人事迹和
政治治理。

以下是高祖本纪中的一些知识点:
1. 秦末乱世:高祖本纪开篇记载了秦朝末年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情况,说明了当时
民众的苦难和对新君主的期望。

2. 功勋崛起:记述了刘邦在起义战争中的突出表现和取得的一系列重大胜利,如垓下
之战、巨鹿之战等,以及他逐渐崭露头角,并被推为领袖的过程。

3. 统一天下:详细描述了刘邦在战争中的智谋和战略,并介绍了刘邦与项羽的争霸,
最终刘邦取胜,建立了西汉王朝,实现了统一中国的宏伟目标。

4. 政治措施:记述了刘邦建立国家的一些重要政治措施,如废除苛捐杂税、立宪宗室、赏罚分明、实行丞相制度等。

这些措施为后来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5. 皇帝制度:谈到了刘邦在位期间建立起的皇帝制度,包括建立皇帝的威严和尊号、
划分封地、封爵王子等。

这一制度为汉朝以后的封建帝制奠定了基础。

6. 平乱治国:记述了刘邦稳定国内外局势的一些措施,如加强军队管理、改革官制、
减轻赋税负担、推行司法改革等,使国家得以迅速恢复并稳定发展。

7. 朝代传承:张释之后,介绍了刘邦的后代如何继承刘邦的遗志,并执掌政权,确立
了汉族统治的基础。

这些是高祖本纪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通过深入学习和了解高祖本纪,可以更加全面
地了解汉高祖刘邦及其建立的西汉王朝的历史和意义。

高祖本纪导学案(教师版)教学提纲

高祖本纪导学案(教师版)教学提纲
2、吕父将女儿吕雉嫁给刘邦。角度:眼光的敏锐和独到来自对世界的准确的认知与把握。
第二课时
一、课前导学
[语言积累]
1.解释5-14节重点字词
乃求见说沛公(劝说)摄衣谢之(整理)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
啖以利(引诱)掠卤(同“掠掳”,抢人抢物)秦军解(同“懈”)系颈以组(宽而薄的丝带)属吏(交付,委托)止宫休舍(居住)诽谤者族(灭族)偶语者弃市(相对,相聚)案堵如故(同“安堵”,不迁动,不变更)定约束(规约)今则来(若)内(同“纳”)距之(抵抗)然其计(认为对)欲以求封(求取封爵)旦日合战(明日)因以文谕项羽(道理明告)见谢项羽(道歉)得解归(解脱,逃脱)非有功伐(功劳)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同“佯”)实不用其命(服从)兵罢戏下(同“麾下”)诸侯各就国(到,去)东乡(同“向”)期会(约期会师)复入壁(军垒,营垒)堑(壕沟)自当之(抵挡)淮阴候先合(会战)纵(出兵攻击)复乘之(再乘势发动总攻)
[诵读感知]
1-4节写了刘邦的那些事情?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生下高祖,刘邦好酒及色,纵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大言“贺钱万”等主要情节。
[悟读质疑]你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
二、课堂导学
[自主学习]
1、明代董份说:“意豁如也四字,最善状高祖。”你如何理解?
用性情阔达简易来描述,最适合形容高祖刘邦。
2.伯、仲、季:古代兄弟按照长幼序列的排序。
3.汉族之名:源于刘邦的汉朝。
在刘邦创立汉朝之前,没有“汉人”、“汉族”之说。而在汉朝创立之后,西方、北方等汉边界之外的民族,便称汉朝的军队为“汉兵”、汉朝的使者为“汉使”、汉朝的人为“汉人”。至于“汉族”一名起于何时,有些争论。
现代历史学家吕思勉在《先秦史》中说:“汉族之名,起于刘邦称帝之后。”另一个同时代的历史学家吕振羽在《中国民族简史》中说:“华族自前汉的武帝宣帝之后,便开始叫汉族。”他说的华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以上两说虽有些时间差异,但他们都是说,汉族之名,源于刘邦创立的汉朝。

高祖本纪导学案111详解

高祖本纪导学案111详解
第三课时
〖自主学习〗
朗读并疏通15-17段
1.空言虚语,非能守也()2.臣等以死守之()
3.有功者害之()4.连百万之军()
5.高祖欲长都洛阳()6.高祖是日驾()
(明确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1.空言虚语,非能守也2.高祖置酒洛阳南宫
3.此所以失天下也4.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合作探究〗
1.这一阶段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备注(学生笔记栏)
第四课时
一、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词语:
因:(1)因家沛焉()(2)因敬重之,引入坐()
(3)高祖因狎侮诸客()(4)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相:(1)吕公者,好相人()(2)无如季相()
(3)其在卫者,相中山()
固:(1)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2)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引:(1)因重敬之,引入坐()(2)沛公引兵西()
2.刘邦称帝后总结他成功的经验,说明了什么道理?
朗读并疏通18-20段
1.最后一部分写了哪些情节?
2.未央宫里,在众臣面前戏弄其父,说明什么?
3.高祖帝业确定,衣锦还乡,可以说是人生顶峰,为什么还落泪呢?
练习布置
1.谈谈《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围绕“项羽和刘邦谁更接近你心目中的英雄”话题,写一篇短文。要求500字左右,以史实为根据。
5.啖以利6.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7.系颈以组8.降轵道旁
9.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自主学习〗
朗读并疏通8-14段
1.今则来()2.无内诸侯群()
3.沛公然其计()4.令项伯欲活张良()
5.沛公从百余骑()6.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高祖本纪》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高祖本纪》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高祖本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高祖本纪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高祖本纪》在《史记》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理解《高祖本纪》的内容和结构。

3. 掌握《高祖本纪》的阅读方法和分析技巧。

4. 提高学生对于历史文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高祖本纪》的内容、结构和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文献的整体理解和细节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史记》的背景和作用,解释《史记》编纂的目的和意义,为学生打下基础。

2. 展示《高祖本纪》的重要性和研究价值,提起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讲解《高祖本纪》的内容和结构(30分钟)1. 介绍《高祖本纪》的作者司马迁,解释他为什么写《史记》。

2. 分析《高祖本纪》的整体结构,包括开篇、正文和结尾部分。

3. 讲解《高祖本纪》的内容梗概,着重介绍刘邦的个人经历和他创建汉朝的过程。

步骤三:分析《高祖本纪》的阅读方法和分析技巧(40分钟)1. 教授学生对于历史文献的整体理解方法,包括了解作者的背景、时代背景等。

2. 引导学生对于《高祖本纪》中的关键事件进行细节分析,让学生能够理解事件的背景、发展和影响。

3. 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步骤四:课堂活动(3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小组内分析《高祖本纪》中的一个关键事件,并通过展示向全班分享结果。

2. 分别从历史价值、文化传承等角度评价《高祖本纪》的重要性。

步骤五:总结与延伸(10分钟)1. 总结《高祖本纪》教学的收获和体会。

2.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相关历史文献,拓展对于汉朝历史的了解和认知。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成果。

2. 学生对于《高祖本纪》内容和结构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于历史文献阅读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案教学设计完整,内容丰富,结构清晰,符合标题描述所需求。

通过逐步引导学生了解《高祖本纪》的内容、结构和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文献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高祖本纪》导学案

高祖本纪》导学案

高祖本纪》导学案高祖本纪》导学案研究目标】1.了解___笔下___的形象,通过文本领悟文言的常见现象。

2.了解《史记》的史家传统:不虚美,不隐恶。

3.感悟文本,领略《史记》文史结合的特点。

4.了解___首创的互见法。

课时安排】四课时课前预】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___(ǎo)须髯(rán)贳酒(shì)大泽之陂(bēi)每酤留饮(gū)酒雠数倍(chóu)乃绐为谒(dài)(yâ)酒阑(lán)箕帚(jī)轘辕(huán)(yuán)___(zhī)乃以秦王属吏(zhǔ)日夜跂而望归(qǐ)击筑(zhú)献飨军士(xiǎng)黥布(qíng)荥阳(xíng)___(yì)(jī)颍阳(yǐng)氾水(fàn)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高祖为亭长,___诸吏(轻视);昌邑未拔(攻下);摄衣___,延上坐(提,道歉,请);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非有功伐(功劳)还军霸上(驻扎);去辄烧绝栈道(断);汉王复入壁(营垒);与___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共同);乃即皇帝位泛水之阳(水的北面);父兄不能给(供给,使足);可四千余人(大约);意豁如也(……的样子)。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

2)高祖常繇咸阳“常”通“尝”,“繇”通“徭”。

3)遂坐上坐,无所诎“坐”通“座”,“诎”通“屈”。

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卤”通“掳”,“憙”通“喜”,“解”通“懈”。

5)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案”通“安”。

6)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内”通“纳”,“距”通“拒”。

7)乃___为义帝。

“详”通“佯”。

8)兵罢戏下。

“戏”通“麾”。

9)不如决策东乡。

《高祖本纪》知识点

《高祖本纪》知识点

面对蒯通的最后一次试探
1 智谋之争
蒯通是当时著名的谋士,他曾经为刘邦工作,但后来与刘邦产生了分歧。
2 相识与相爱
蒯通对刘邦的忠诚与才智让刘邦对他十分信任,但在这次试探中,蒯通推翻了刘邦的主 张。
3 重获信任
尽管蒯通曾经背叛过刘邦,他和刘邦最终和解,并继续在政治和军事上为刘邦效力。
安平之战与项羽的重逢
决胜之刻
刘邦在最关键的时刻奋勇冲锋, 亲自击杀了敌军首领,扭转了局 势。
胜利的庆典
昆阳之战的胜利受到了全国人民 的庆祝,汉朝在此后得到更多的 支持。
刘邦的妻妾与子女
1
宫廷政治
2
刘邦的嫔妃们在政治上起到了重要的作
用,帮助刘邦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3
婚姻之初
刘邦与吕雉维持了一个长期的婚姻关系, 他们有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
刘邦发动起义
1 天下大乱
汉朝秦朝之后,国家动荡,百姓苦不堪言。
2 思想启发
刘邦深受诸子百家的思想启发,尤其是法家 与道家的观念。
3 李斯的助力
李斯是曾经的秦政府官员,他在政治和军事 上给予了刘邦巨大的帮助。
4 雷霆之势
刘邦带领起义军团兵分两路,东击燕、齐, 西攻赵。
昆阳之战
敌强我取胜
刘邦率领的汉军在昆阳大破项羽 的楚军,这场胜利极大地加强了 刘邦的地位。
《高祖本纪》知识点
《高祖本纪》记录了刘邦的伟大成就与曲折经历,探索他的早年经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义 与战争,以及他的家庭与政治生涯的关键时刻。
刘邦的早年经历
农民出身
刘邦在出生时并不是有钱有势的家庭,在凤阳的贫困农村长大。
马上起家
刘邦在年轻时就展现出了领导才能,经营了一支马车队,并开拓了自己的商业帝国。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归纳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归纳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归纳高祖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归纳《高祖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归纳一、指出以下居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债务〕2、高祖常繇咸阳〔“常”通“尝”,曾经;“繇”通“徭”,服役〕3、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坐”通“座”,座位;“诎”通“屈”,〕4、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掠卤”通“掠掳”,抢人抢物;“憙”通“喜”,快乐;“解”通“懈”,松懈〕5、吏人皆案堵如故〔“案堵”通“安堵”,不迁动,不变更〕6、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无”通“毋”,不要;“内”通“纳”,接纳;“距“通“拒”〕7、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假意〕8、四月,兵罢戏下〔“戏”通“麾”〕9、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乡”通“向”,面向〕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消费作业大度:古远大抱负,今气量宽宏,能宽容人........家人:句中古义“平民百姓” 今义“一家人”消费作业:句中古义“所从事的谋生职业” 今义“从事消费活动”〔2〕纵观,观秦皇帝古:任人自由观看今:从前往后看..〔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句中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4〕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古: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域今:山东省〔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句中古义:没有长进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三、找出活用的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义。

1.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怪:意动2. 及见怪形作名怪:怪现象3.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善:形作动与-交好4. 因家沛焉名做动安家5. 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使动使-坐6.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名作动用目示意7. 公始常欲奇此女使动使-奇8. 降章邯使-投降9.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名作动驾着白车白马10. 先入关者王之使动使-为王11. 吾当王关中名作动称王12. 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13. 夜往见良连夜14. 沛公从百余骑使动15. 项羽遂西名作动16.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半路17.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名作动给-封王18. 深堑而守之名作动挖壕沟19. 大王起微细形作名平民、卑微的身份四、解释重点实词。

江苏省洪泽县高二语文下学期《高祖本纪》导学案

江苏省洪泽县高二语文下学期《高祖本纪》导学案

江苏省洪泽县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高祖本纪》导学案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刘媪.()须髯.()贳.酒()大泽之陂.()每酤.留饮()酒雠.数倍()乃绐.为谒.()()酒阑.()箕.帚()轘辕..()()玉卮.()击筑.()乃以秦王属吏()日夜跂.而望归()献飨.军士()黥.布()荥.阳()郦食其..()()颍.阳()氾.水()2、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请在横线上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4)第二部分(5—17)第三部分(18—20)二、第一部分字词梳理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此两家常折券弃责高祖常繇咸阳遂坐上坐,无所诎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2)左股.有七十二黑子(3)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4)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5)臣有息.女(6)乃绐.为谒(7)公始常欲奇.此女(8)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9)因家.沛焉3、翻译:(1)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2)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3)公始常欲奇此女,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4)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5)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6)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7)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三、探讨问题1、这四段主要记述了哪些情节?2、纵观秦始皇而叹一节中,流露出刘邦的什么心理?3、刘邦不持一钱,却诈称“贺万钱”反映刘邦性格中的什么特点?4、这一部分介绍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又说“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

好酒及色”。

对这种评述,你有什么看法?四、当堂巩固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不事家人生产作业事:从事B. 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竟:尽,终了C.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善:交好D. 吕公者,好相人好相人:喜欢结交别人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①隆准而.龙颜B. ①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②黑质而.白章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 ①高祖为.亭长D. ①此非儿女子所.知也②吾属今为.之虏矣②成反复子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3、下列句子全都表现高祖与众不同的一组是()①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苏教版《史记《高祖本纪》说课稿

苏教版《史记《高祖本纪》说课稿

苏教版《史记《高祖本纪》说课稿一、引言本次说课稿将介绍苏教版《史记》中的《高祖本纪》一章的内容。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由司马迁撰写于汉代。

《高祖本纪》是《史记》的第一篇,记述了汉朝高祖刘邦的生平事迹。

通过学习这一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我国古代的历史,了解汉朝的兴起和刘邦的贡献。

二、背景知识在开始阅读《高祖本纪》之前,需要对汉朝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汉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刘邦则是汉朝的开国皇帝。

在秦朝灭亡后,刘邦带领起义军推翻了秦朝,建立了汉朝,并称汉高祖。

这一章主要讲述了刘邦从少年时期起义讨伐秦朝,到最终迎接丰收的成果。

三、教学内容1. 少年的刘邦在本节中,主要介绍刘邦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

刘邦出身贫寒,但有着勇猛的性格和聪明的头脑。

他经历了多次战斗,最终聚集了一支庞大的起义军。

2. 反秦起义这一部分详细介绍了刘邦领导起义军反抗秦朝统治的历程。

辑录了刘邦的讨伐秦军的战役,描述了他们如何通过智慧和勇气战胜了秦朝的强大军队。

3. 战胜敌对势力本节主要讲述了刘邦在战胜秦朝后,如何与其他敌对势力作战。

他通过一系列智谋和战略,逐渐消灭了一些敌对势力,稳定了局势,为汉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4. 创立汉朝在这一章节中,刘邦在胜利的基础上成功建立了汉朝,并成为了第一任皇帝。

他的政治才能和英明决策为汉朝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本节将详述他的治国方略和对内对外的政策。

四、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高祖本纪》,学生应该能够达到以下几个目标:•了解汉朝的历史背景,以及刘邦的重要地位;•理解刘邦从少年时期的成长,到最终建立汉朝的历程;•掌握一些古代历史术语和相关的汉朝政治制度;•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刘邦的生平事迹;•掌握《高祖本纪》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理解《高祖本纪》对汉朝的影响。

教学难点:•难点1:理解《高祖本纪》中的历史事件和政治制度;•难点2:进行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判断。

《高祖本纪》知识归纳

《高祖本纪》知识归纳

提供了政治借鉴
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记录了刘邦的政 治实践和成败得失,为后世的政治家和统 治者提供了宝贵的政治借鉴和经验教训。
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通过描绘刘邦以 德治国的形象,弘扬了德治理念的价值, 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
历史事实
以历史事实为基础,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出刘邦的历史 地位和影响。
艺术虚构
在保持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艺术虚构,如情节的调整、 人物的塑造等,以增强故事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历史评价与艺术表现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和反思,结合艺术表现手法,展现出历史的 厚重感和人文关怀。
起义经过
刘邦在萧何、曹参等人支持下,于沛县起兵反秦, 后加入项梁的义军。
重要战役
刘邦参与了多次战役,如巨鹿之战、彭城之战等, 逐渐壮大自己的势力。
建立汉朝与巩固政权
建立汉朝
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击败项羽,建立汉朝,成 为开国皇帝。
巩固政权
刘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政权,如分封异 姓王、消灭异己、削弱相权等。
05
《高祖本纪》对后世的影响
对后世史学的影响
1
丰富了史学研究内容
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不仅记录了刘 邦的生平事迹,还通过其政治、军事、 文化等方面的表现,丰富了史学研究的 内容和领域。
2
提高了史料的可靠性
司马迁在撰写《高祖本纪》时,进行了 大量的考证和核实,使得该作品成为研 究汉初历史的重要史料,具有较高的可 靠性。
3 促进了史学的独立发展
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摆脱了先秦史 传的束缚,以独立的篇章和客观的叙述 方式,为后世史学独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

高中语文 史记选读 高祖本纪导学提纲第六课时 导学案

高中语文 史记选读 高祖本纪导学提纲第六课时 导学案

高祖本纪
第六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18-20段的重点实词、虚词及古今异义词。

2、总结全文,理清全文思路。

3、了解司马迁笔下刘邦这一人物形象。

4、品味分析,揣摩文本用对比描写人物的艺术特色。

5、了解司马迁首创的互见法。

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18-20段的重点实词、虚词及古今异义词。

2、总结全文,理清全文思路。

3、了解司马迁笔下刘邦这一人物形象。

难点:
1、品味分析,揣摩文本用对比描写人物的艺术特色。

2、了解司马迁首创的互见法。

导学流程
一、了解感知。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玉卮.()击筑.()和.习()
二、深入学习。

1、积累下列文言知识。

第十八段
卮:_______ 寿:以:大人{
治.:_______ 力:
第十九段
故人:_______ 复:特:比:
分析高祖帝业确定,衣锦还乡,为什么还“泣行数下”?
3、探究未知(总结全文)
(1)给文章分层,并归纳大意。

(2)根据全文,分析刘邦的人物形象。

(3)从文中找出用对比方法描述刘邦和项羽的内容,探究这种方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事件发展趋势方面的作用。

(4)课后习题第三题(互见法)
三、迁移运用。

请同学们翻译下面句子。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今某之夜所就孰与众多?。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高中语文高祖本纪导学提纲(第四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高中语文高祖本纪导学提纲(第四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高祖本纪第四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11—14段的重点实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总结刘邦垓下之战取得胜利的原因。

3、体会刘邦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和从民所望的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11—14段的重点实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总结刘邦垓下之战取得胜利的原因。

难点:体会刘邦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和从民所望的精神品质。

导学流程一、了解感知。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戏.下()跂.()东乡.()解.而东归()阳夏.()堑.()垓.下()绛.侯()二、深入学习。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11—14段,并根据新坐标上的译文疏通文意。

1、积累下列文言知识。

第十一段王:都:负约:第十二段戏下..就国..:______ 汉王之.国山东辄.:_______示:跂:判断句式并翻译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十三段期会:_______ 行屠城父:____第十四段3、探究未知(1)这一阶段主要写了哪些情节(2)文中刘邦两用张良计的目的各是什么?体现了刘邦怎样的性格特点?(3)垓下之战刘邦为何能取胜?(4)在这一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三、迁移运用。

请同学们翻译下面句子1、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

2、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

3、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高中语文高祖本纪导学提纲(第二课时)导学案苏教版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高中语文高祖本纪导学提纲(第二课时)导学案苏教版

高祖本纪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5-7段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2、体会高祖虚心听取意见,勇于改错和“仁爱”的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5—7段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难点:体会高祖虚心听取意见,勇于改错和“仁爱”的精神品质。

导学流程
二、深入学习。

1、积累下列文言知识。

第五段
引.兵西.:_______ 因.与俱攻:拔.:大人
..说.:_______ 使.使者:徇.:_____
第六段
北.救赵:_______ 代.为:____ 降.章邯:
附.:____ 王.关中:啖以利
...:
因袭
..:___________
..:掠卤
..:益张
第七段
3、探究未知
(1)这一阶段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2)“破之”“因大破之”“遂破之”,你能悟出刘邦节节取胜的原因吗?
(3)刘邦进入关中,推翻秦朝后,施仁爱于百姓,以此来赢得关中人民的拥护。

这种“仁爱”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请同学们翻译下面句子
1)、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2)、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熹,秦军解,因破之。

3)、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祖本纪》导学提纲
一、概括文章情节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始到“生孝惠帝、鲁元公主”),介绍刘邦的姓氏、籍贯、出生、家庭,以及做泗水亭长的种种行事。

刘邦出生:蛟龙俯身而出世,写出了刘邦的不凡。

平民刘邦:好酒及色、不事生产、壮志初现、诈称“贺千万”的无赖之举。

第二部分:(从“沛公引兵西”到“大赦天下”),写刘邦入关灭秦,打败项羽,建立帝业的过程。

第一阶段:刘邦领兵西进,队伍不断壮大,并率先入关,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写楚汉相争。

第三阶段:刘邦称帝。

将帅刘邦:入关灭秦、楚汉相争、大败项羽。

第三部分:(从“未央宫成”到文末),刘邦称帝后的情况。

帝王刘邦:氾水称帝、举杯噱父、高祖还乡、高祖之死。

二、能力检测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左股有七十二黑子()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昌邑未拔()摄衣谢之,延上坐()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乃以秦王属吏()
非有功伐()还军霸上()
去辄烧绝栈道()汉王复入壁()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乃即皇帝位泛水之阳()父兄不能给()可四千余人()意豁如也()(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2、诽谤者族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4、稍征关中兵以自益
5、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
6、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三)翻译下列句子。

(1)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

(2)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3)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4)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5)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三、拓展延伸
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生动、最丰满、最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之一。

接下来,通过深度阅读文本,探讨刘邦人物形象。

(一)从文章中找出关于高祖与项王的描写,并加以归纳和比较。

(提示:可从话语、待人、用兵、见识等方面比较。


(二)总结刘邦的人物形象(三)结合《高祖本纪》,谈谈你对《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的理解。

(“不虚美,不隐恶”,就是记叙态度严谨,反映事实准确;不仅善恶必书,而且恰如其分;对“善”不虚张,对“恶”不隐讳)
(四)比较《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谁更接近你心目中的英雄?陈述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