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纪(导学案学生版)含答案资料讲解
高中语文4高祖本纪导学案苏教版选修史记蚜 学案
高祖本纪班级: 学生某某: 得分:学习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教学重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认识“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2.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
自学检测:1.下列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3分)①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②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 ③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④因以文谕项羽 ⑤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⑥夫运筹策帷帐之中A .①②③⑤B .②④⑤⑥C .①②④⑤D .①③④⑥解析 ①“案”同“安”,②“内”同“纳”,③“距”同“拒”,⑤“详”同“佯”。
答案 A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易:看不起 B 夺其军,可.四千余人 可:大约 C .欲止.宫休舍 止:居住 D .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 卒:同“猝”,突然 解析 D 项,卒:士卒答案 D3.下面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 系颈以.组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 B ⎩⎪⎨⎪⎧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C ⎩⎪⎨⎪⎧ 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D ⎩⎪⎨⎪⎧ 高祖因.狎侮诸客因.X 良遂略韩地车睘辕解析 者:定语后置句的标志,可不译。
A 项,以:介词,用/动词,认为;B 项,则: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顺承,就;D 项,因:介词,乘机/介词,凭借。
答案 C4.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诽谤..者族B .鲁为楚坚守..不下 C .军吏士卒皆某某..之人也 D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解析 A 项指“公开批评,议论”;C 项指“崤山以东”;D 项指“没有出息”。
答案 B5.下列与例句中的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会项伯欲活X 良A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B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C .沛公从百余骑D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解析 其中“活”与“从”均为使动用法。
《高祖本纪》导学单(学生版)
《高祖本纪》导学单1(三单导学2)高二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基本的文言现象。
2.分析刘邦人物形象,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3.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 体会《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教学时数] 3课时预习单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刘媪.()大泽之陂.()须髯.()泗.水()狎侮..()贳.酒()每酤.留饮()酒雠.数倍()折券弃责.()繇.()单父.()乃绐.为谒.()好相.人()郦食其...()摄.衣()荥.阳()黥.布()章邯.()啖.以利()玺..符节()属.吏()献飨.军士()戏.下()跂.而望归()垓.下()深堑.()玉卮.()击筑.()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2)高祖常繇咸阳(3)遂坐上坐,无所诎(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5)诸吏人皆案堵如故(6)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7)乃详尊怀王为义帝(8)兵罢戏下(9)不如决策东乡3.根据刘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活动特点,全文可分为三部分,请概括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4)第二部分:(5—17)第三部分:(18—20)第一课时活动单【活动一】学习第一部分(第1—4节)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常有大度..见其上常有龙,怪.之..作业..生产..,不事家人及见怪.因家.沛焉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公始常欲奇.此女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2、翻译: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3、文本探讨(1)这四段主要记述了哪些情节?(2)纵观秦始皇而叹一节中,流露出刘邦的什么心理?(3)以上情节可看出刘邦哪些特点?本文为什么用这么多的笔墨去写高祖的奇异的出生、相貌及行为?【活动二】学习第二部分(第5—7节)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沛公引兵西.西.过高阳可.四千余人昌邑未拔.降.章邯秦王子婴素车白马....还军.霸上系颈以组.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2、指出下列句式特点遇彭越昌邑昌邑未拔与偕攻开封诸将过此者多啖以利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系颈以组降轵道旁3、疏通文段4、文本探讨(1)这一阶段主要写了哪些情节?(2)郦生见沛公这一情节中,体现了刘邦什么特点?(3)“破之”“因大破之”“遂破之”,你能悟出刘邦节节取胜的原因吗?(4)对于阻止刘邦入秦宫休息,原文只有“樊哙、张良谏”,而《史记留侯世家》中有大段文字记载,这是什么述史方法?有什么作用?(5)刘邦进入关中,推翻秦朝后,施仁爱于百姓,以此来赢得关中人民的拥护。
2020学年高中语文6高祖本纪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最新整理)
高祖本纪一、读准字音刘媪.(ǎo)晦.冥(huì)大泽之陂.(bēi)须髯.(rán) 长揖.(yī) 折券.弃责(quàn)酒阑.(lán) 轵.道(zhǐ) 跂.而望归(qǐ)告谕.(yù)氾.水之阳(fàn)黥.布(qínɡ)章邯.(hán)献飨.(xiǎnɡ)帷.帐(wéi)垓.下(ɡāi) 绐为谒.(yè)郦食其..(yì jī)二、识记通假(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同“债”)(2)高祖常繇咸阳(“繇”同“徭",服役)(3)无所诎(“诎”同“屈”,理亏、不安)(4)诸所过毋得掠卤(“掠卤”同“掠掳”,抢人抢物)(5)秦人憙(“憙”同“喜”)(6)秦军解(“解”同“懈”)(7)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案堵”同“安堵”,不迁动、不变更)(8)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内”同“纳”)(9)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同“佯”,假意)(10)兵罢戏下(“戏下”同“麾下")(11)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乡"同“向”)三、一词多义(2)因(3)让错误!(4)谢错误!(5)引四、词类活用(1)沛公引兵西.(名词用作动词,向西进军)(2)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名词用作动词,驻军)(3)王巴、蜀、汉中,都.南郑(名词用作动词,建都)(4)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名词用作动词,从事)(5)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名词用作动词,安家)(6)欲约分王.关中(名词用作动词,称王)(7)秦王子婴素车白马....(名词用作动词,驾着白马白车)(8)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名词用作状语,向北)(9)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10)先入关者王.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称王)(11)会项伯欲活.张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下来)(12)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降服)(13)沛公从.百余骑(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14)及见怪.(形容词用作名词,怪现象)(15)大王起微细..(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的身份)(16)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17)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18)公始常欲奇.此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奇)(19)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20)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21)沛公然.其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对)五、古今异义(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古义:普通百姓。
高祖本纪导学案(三)
高祖本纪导学案(三)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15—19自然段,清楚把握楚汉战争的大致发展过程。
2、进一步体会“互见法”在《史记》中运用的巧妙,探究刘邦取胜的原因。
达标要求:1、掌握15-19段的重点字词和特殊句式,并能逐字翻译文章内容。
2、能够流利的朗读课文15-19段,并能背诵第19段的内容。
3、了解15-19段中刘邦的性格特点。
【课前预习】一、文言知识积累1、注音垓.下()自当.之()栈.道()妒贤嫉.能()大赦.天下()玉卮.()击筑.()酒酣.()和.习之()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不如决策东乡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兵罢戏下,诸侯各就国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汉王欲引而西归项羽乃败而走至阳夏南止军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臣等以死守之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有功者害之行屠城父起为太上皇寿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游子悲故乡沛父兄固请留高祖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4、翻译(划线的词语必须翻译出来):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
5、明确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1.空言虚语,非能守也2.高祖置酒洛阳南宫3.此所以失天下也4.此其所以为我擒也二、走进文本,小组合作,深入探讨(小组自由朗读课文15-19段)1、15-17主要写了哪些情节?2、刘邦称帝后总结他成功的经验,说明了什么道理?3.18、19段写了哪些情节?4、未央宫里,在众臣面前戏弄其父,说明什么?5、高祖帝业确定,衣锦还乡,可以说是人生顶峰,为什么还落泪呢?三、阅读与探讨在一系列的事件中,人物的形象得到充分地展示。
在本文中,记叙了刘邦在不同的时间段的活动,请大家分组讨论在各个阶段刘邦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高祖本纪(学生版)
《高祖本纪》学案(一)(学生版)【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刘媪.()须髯.()贳.酒()大泽之陂.()每酤.留饮()酒雠.数倍()乃绐.为谒.()()酒阑.()箕.帚()轘辕()()玉卮.()乃以秦王属.吏()日夜跂.而望归()击筑.()献飨.军士()黥.布()荥.阳()郦食其..()()颍.阳()氾.水()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左股.有七十二黑子()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昌邑未拔.()摄.衣谢.之,延.上坐()()()二世使使者斩以徇.()乃以秦王属.吏()非有功伐.()还军.霸上()去辄烧绝.栈道()汉王复入壁.()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乃即皇帝位泛水之阳.()父兄不能给.()可.四千余人()意豁如.也()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2)高祖常繇咸阳(3)遂坐上坐,无所诎(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5)诸吏人皆案堵如故(6)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7)乃详尊怀王为义帝(8)兵罢戏下(9)不如决策东乡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大度:古义今义家人:古义今义作业:古义今义(2)诽谤者族诽谤:古义今义(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约束:古义今义(4)稍征关中兵以自益渐:古义今义(5)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山东:古义今义(6)始大人常以臣无赖无赖:古义今义第一课时一、熟读全文,并用简练短语概括文章情节:二、人物形象探讨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生动、最丰满、最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之一。
本文中作者是通过哪些艺术手法加以塑造的?三、练习布置:归纳整理文中的实词,并解释其义。
(一)检查文言常识1.大泽之陂.()2.已而..有身()3.高祖每酤.留饮()4.怪.之()5.及见怪.()6.此两家常折券弃责.()7.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8.高祖常繇.咸阳()9.大丈夫当如此..也() 10.因家.沛焉()11.坐.之堂下() 12.无所诎.()13.公始常欲奇.此女(()(二)明确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1.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2.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3.高祖常繇咸阳4.迎之门5.引入坐6.吕公女乃吕后也四、走进文本,小组合作,深入探讨(学生自由朗读1-4段)1.这四段主要记述了哪些情节?2.纵观秦始皇而叹一节中,流露出刘邦的什么心理?3.以上情节可看出刘邦哪些特点?(学生自由朗读5-7段)1.这一阶段主要写了哪些情节?从这些情节中,体现了刘邦什么特点?2.对于阻止刘邦入秦宫休息,原文只有“樊哙、张良谏”,而《史记留侯世家》中有大段文字记载,这是什么述史方法?有什么作用?3.刘邦进入关中,推翻秦朝后,施仁爱于百姓,以此来赢得关中人民的拥护。
高祖本纪》导学案
高祖本纪》导学案高祖本纪》导学案研究目标】1.了解___笔下___的形象,通过文本领悟文言的常见现象。
2.了解《史记》的史家传统:不虚美,不隐恶。
3.感悟文本,领略《史记》文史结合的特点。
4.了解___首创的互见法。
课时安排】四课时课前预】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___(ǎo)须髯(rán)贳酒(shì)大泽之陂(bēi)每酤留饮(gū)酒雠数倍(chóu)乃绐为谒(dài)(yâ)酒阑(lán)箕帚(jī)轘辕(huán)(yuán)___(zhī)乃以秦王属吏(zhǔ)日夜跂而望归(qǐ)击筑(zhú)献飨军士(xiǎng)黥布(qíng)荥阳(xíng)___(yì)(jī)颍阳(yǐng)氾水(fàn)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高祖为亭长,___诸吏(轻视);昌邑未拔(攻下);摄衣___,延上坐(提,道歉,请);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非有功伐(功劳)还军霸上(驻扎);去辄烧绝栈道(断);汉王复入壁(营垒);与___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共同);乃即皇帝位泛水之阳(水的北面);父兄不能给(供给,使足);可四千余人(大约);意豁如也(……的样子)。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
2)高祖常繇咸阳“常”通“尝”,“繇”通“徭”。
3)遂坐上坐,无所诎“坐”通“座”,“诎”通“屈”。
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卤”通“掳”,“憙”通“喜”,“解”通“懈”。
5)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案”通“安”。
6)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内”通“纳”,“距”通“拒”。
7)乃___为义帝。
“详”通“佯”。
8)兵罢戏下。
“戏”通“麾”。
9)不如决策东乡。
《高祖本纪》的导学案
《高祖本纪》的导学案2019-09-08《高祖本纪》的导学案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刘媪()须髯()贳酒()大泽之陂()每酤留饮()酒雠数倍()乃绐为谒()()酒阑()箕帚()轘辕()()玉卮()击筑()乃以秦王属吏()日夜跂而望归()献飨军士()黥布()荥阳()郦食其()()颍阳()氾水()2、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请在横线上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4)第二部分(5—17)第三部分(18—20)二、第一部分字词梳理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此两家常折券弃责高祖常繇咸阳遂坐上坐,无所诎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2)左股有七十二黑子(3)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4)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5)臣有息女(6)乃绐为谒(7)公始常欲奇此女(8)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9)因家沛焉3、翻译:(1)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2)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3)公始常欲奇此女,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4)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5)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6)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7)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三、探讨问题1、这四段主要记述了哪些情节?2、纵观秦始皇而叹一节中,流露出刘邦的什么心理?3、刘邦不持一钱,却诈称“贺万钱”反映刘邦性格中的什么特点?4、这一部分介绍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又说“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
好酒及色”。
对这种评述,你有什么看法?四、当堂巩固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不事家人生产作业事:从事B. 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竟:尽,终了C.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善:交好D. 吕公者,好相人好相人:喜欢结交别人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①隆准而龙颜B. ①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②黑质而白章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 ①高祖为亭长D. ①此非儿女子所知也②吾属今为之虏矣②成反复子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3、下列句子全都表现高祖与众不同的一组是()①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高祖本纪》导学案 - 江苏省宝应中学
20130914第 1 页 共2页班级 组号 姓名 学号:§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四课时)【学习目标】通过分析冬、夏海平面气压分布图,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及季风的成因。
【学习重点】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季风环流。
【学习难点】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季风环流。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P41-42,完成下列内容:(A 级)1、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形成 气压,冬季陆地形成 气压。
2、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 切断,亚欧大陆上形成 低压,北太平洋上形成 高压。
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 切断,亚欧大陆上形成 高压,北太平洋上形成 低压。
【合作探究1】读课本P42“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1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结合【自主学习2】阅读课本P43“季风环流”内容,完成下列问题:(A 级)1、季风是指大范围地区 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
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
2、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在 ,原因是 。
该地区夏季盛行 季风,冬季盛行 季风。
3、 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原因。
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区的西南季风就是南半球的 风,北移越过 ,在 力影响下,向偏转而形成的。
【合作探究2】阅读P43“亚洲季风”图,结合课文内容:(B 级)①填写下表。
思考为什么东亚形成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②东亚、南亚的季风主要成因各是什么?20130914③本地冬夏季节各盛行什么风向?气候特征如何?【当堂反馈】一、单选题B级1、下列关于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夏季陆地升温快于海洋,往往形成低气压B.1月,北半球的副极地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C.7月,亚欧大陆上形成印度高压,北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D.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南半球比北半球显著2、有关东亚和南亚季风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南亚的夏季风比冬季风强B.西南季风主要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C.东亚的夏季风比冬季风强D.东亚季风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差异二、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B级①②(1)甲为月图,乙为月图,理由是。
高祖本纪预习学案及详细答案分析
《高祖本纪》预习学案班级姓名一、给下列黑体字注音1、沛丰邑2、大泽之陂3、晦冥4、蛟龙5、须髯6、泗水7、狎侮8、贳酒9、酤酒10、酒雠11、豁如12、折券弃责13、常繇咸阳14、喟然太息15、单父16、豪桀17、绐为谒曰18、无所诎19、箕帚20、相人21、郦食其22、踞床23、长揖24、摄衣25、荥阳26、颍阳27、轩辕28、说沛公29、斩以徇30、黥布31、章邯32、啖以利33、毋得掠卤34、秦人憙35、秦军解36、皇帝玺37、降轵道38、以秦王属吏39、苛法40、飨军士41、樊哙谏42、告谕43、仓粟多44、无内诸侯45、详尊怀王46、栈道47、跂而望归48、深堑49、垓下50、绛侯51、汜水52、运筹策53、帷帐54、给馈饷55、大赦天下56、奉玉卮57、击筑58、刘濞二、解释黑体字词义并指出划线句类型:1、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其先( )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 ),太公往视,则( )见蛟龙于其上。
已而( )有身,遂()产高祖。
2、高祖为人,隆()准( )而龙()颜( ),美须髯,左股( )有七十二黑子。
仁而爱人,喜施( ),意( )豁如( )也。
常有大度( ),不事( )家人( )生产作业( )。
及( )壮,试为( )吏,( )好酒及色。
常从( )王媪、武负贳( )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 )之。
高祖每酤留饮,酒雠( )数倍。
及见怪( ),岁竟( ),此两家常折( )券弃责。
( )3、高祖常( )繇( )咸阳,纵( )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 )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4、单父人吕公善( )沛令,避仇从( )之( )客( ),因( )家( )沛焉。
()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 )客,皆往贺。
萧何为主吏,主( )进( ),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高祖本纪导学案
《高祖本纪》导学案知识与能力:1、了解司马迁笔下刘邦这一人物形象。
2、认识体会《史记》中“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3、感悟文本,领略《史记》文史结合的特点。
4、了解司马迁首创的互见法。
过程与方法:1、学习课文中重要文言词语及句式。
2、品味分析,揣摩文本用对比描写人物,用细节刻画人物,用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等文学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司马迁作为一个伟大史学家的卓越品质和无私精神。
[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中重要文言词语及句式。
2、揣摩文本中体现的文学艺术特色。
3、对比了解刘邦、项羽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讲解[本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中引刘向、扬雄之言,赞扬《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今天,学习本文,可让我们较全面地了解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汉高祖。
二、教学过程:(一)、朗读并疏通15-18段。
(1)疏通文言知识点:学生归纳(投影),老师总结。
(2)问题探讨:这一段主要写了哪些情节?明确:(3)提问:文中怎样评价刘邦成功、项羽失败的原因?你还能说出哪些影响他们成败的因素?(4)阅读课文第18段及批注,这一段对人物主要采用怎样的描写手法?体现出司马迁写《史记》怎样的特点?(二)、朗读并疏通19-20段。
1、疏通文言知识点:学生归纳(投影),老师总结。
2、问题探讨:(1)、对比赏析刘邦《大风歌》和项羽兵败垓下之歌,分析两者流泪的不同原因?:①高祖返沛,帝业已定,衣锦还乡,可谓人生巅峰,为什么还慷慨伤怀,泣数行下?②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
(2)《高祖本纪》刻画人物的手法:(三)总结全文:(四)布置作业:对比阅读《高祖本纪》、《项羽本纪》两篇文章,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题,写一则读书笔记,不少于500字。
高祖本纪 导学案
《高祖本纪》学案 2010-3-10[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基本的文言现象。
2.分析刘邦人物形象,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3.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 体会《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教学时数] 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呈现教学目标学习课文前六段,在反复诵读中分析刘邦人物形象,在分析中掌握其中的文言知识。
二、学习过程(一)前四段的学习——刘邦的传奇生世自学指导1、自读课文前四段,复述刘邦的传奇生世2、依据文中的事件与具体描述,分析刘邦这一人物形象。
(小组探讨)胸怀大略,抱负非凡第二段:“常有大度”第三段:观秦皇的感叹“大丈夫当如此也”(很有心计),与项羽观始皇“彼可取而代也”对比分析。
虽都有伟大抱负,从说话的语气可以看出项氏直率鲁莽,刘氏慎重心机。
涉及到的文言知识:高祖常繇咸阳,仁厚爱人,喜施豁达与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的性格早已闻名遐迩。
好逸恶劳市井无赖刘邦“好酒及色”“不事家人生产作业”“绐为谒曰贺钱万”的市井无赖相。
涉及到文言现象: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在刘邦的身世描写中,有些地方充满了与众不同的传奇性:出生时的蛟龙,独特的相貌。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判断句)母曰刘媪(ao)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bei)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高祖每酤(gu)留饮,酒雠(chou)数倍。
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这些迹象似乎都是对刘邦后来帝业的一种暗示。
(二)5、6段的学习智勇破秦1、默读课文,解决下列文言现象夺其军,可四千余人,郦食其为监门因张良遂略韩地辕。
项羽与宋义北救赵,降章邯,啖以利2、对于刘邦与秦军的战事结果,文中用一个词反复描述,请找出来。
导致这种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从这又能看出刘邦是个怎样的人?大破之——破之——大破之——大破之——破之采用了郦食其的与张良的计策。
《高祖本纪》导学案及答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高祖本纪》导学案及答案 (苏教版高二选修)学习目标:1. 积累文言词语,巩固文言语法知识,加强文言语感,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 了解与高祖刘邦相关的史实,认识高祖刘邦的性格为人,理解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3. 了解司马迁的《史记》的纪传体的“不虚美,不隐恶”的写史风格。
学习重点:1. 根据选修课的特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全面认识评价高祖刘邦。
学习难点:通读全文,理解文意,弄通疑难字句。
学习方法:诵读,质疑,合作探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知识链接1.不虚美,不隐恶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引刘向杨雄之言,赞扬《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不虚美,不隐恶”不仅要求史家要有根据,记述态度严谨,反映事实准确,还要善恶必书,而且恰如其分,对“善”不虚夸,对“恶”不隐讳。
2.互见法互见法是司马迁为适应纪传文体的需要而创作的记述历史的方法和表现手法,它是将一人事迹一件史实,分散在数篇之中参错互见,彼此相互补充。
3. 本纪“本纪”是《史记》中给帝王作传,共有12篇“本纪”。
4.伯、仲、季:古代兄弟按照长幼序列的排序。
二、预习要求1.给下列生字注音大泽之陂狎侮贳酒喟然叹息郦食其玺符节轵道黥布日夜跂而望归阳夏垓下氾水之阳2.解释加点的词语人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素易诸吏乃诒为谒曰酒阑臣有息女公始常欲奇此女可四千人二世使使者斩以徇啖以利系颈以组诸吏人皆案堵如故稍征关中兵以自益欲以求封见谢项王乃详尊怀王为义帝日夜跂而望归深堑而守之大王起细微有功者害之高祖大朝诸侯群臣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3.对照注释并借助工具书疏通全文三、文本研习,合作探究1. 从刘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活动特点来看,全文可分成几个部分,请简要概括。
2. 说说刘邦身上有哪些“美”和“恶”,全面分析刘邦形象。
3. 本文通过多处对比来刻画人物形象。
请从课文中找出对比方法描述刘邦和项羽的内容,体会这种方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事件发展趋势方面的作用。
高祖本纪第五课时导学案
《高祖本纪》第五课时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别代码评价【课程标准要求】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用法等文言基础知识,并能翻译重要的句子。
2、熟读课文16-20节,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体会文中洋溢着的良史坚持真理,秉笔直书的精神。
【学习重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用法等文言基础知识。
2、理解作者坚持真理,秉笔直书的史家精神。
【学习难点】1、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认识和评价汉高祖这个人物。
【学法指导】自主朗读、指导学习、小组学习、合作探究、归纳总结【预习案】【教材自学】一、阅读16-20节,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所降下者因.以予之2.有功者害.之3.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4.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5.乃并复丰,比.沛二、朗读16-20段,分析本部分共写了刘邦几件事。
【微课助学】观看微视频,了解刘邦其人。
【在线检测】预习结束后,通过平板完成本课的“预习自测”。
1.下面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汉王数.项羽曰范增数.目项王B.汉王欲引.而西归引.以为流觞曲水C.汉王伤胸,乃.扪足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问征夫以.前路解析D(A项,“数”列举罪状,//屡次;B项,“引”带领军队,//引导;C项,“乃”转折关系“却”,//承接关系“于是就”;D项,“以”都是介词,翻译为“用”、“拿”。
)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全都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悦亲戚之情话..B.为政不平,主约不信..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至固陵,不会..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以为..汉尽得楚地僮仆欢迎..,稚子候门解析D(A项“自尊”意思是“尊自己(为上将军)”,“情话”意思是“知心话”;B项“不信”意思是“不守信用”,“所以”意思是“用来”;C项“不会”意思是“没有会合”,“非常”意思是“不同寻常的情况”。
高祖本纪导学案(学生版)
后()臣有息女()公始常欲奇此女()卒与刘季()
3、翻译下列句子: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2、高祖常繇咸阳,纵观。
3、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公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刘季?
[诵读感知]
1-4节写了刘邦的那些事情?
[悟读质疑]你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
二、课堂导学
[自主学习]
1、明代董份说:“意豁如也四字,最善状高祖。”你如何理解?
2、观看秦始皇时情不自禁地发出“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的慨叹,体现了高祖怎样的内心世界?
[合作探究]
1、根据前四节,试分析探究高祖的性格特点。你如何评价史家“不虚美,不隐恶”的传统?
2、问题释疑
[读写结合]
写作材
1、刘邦的:“嗟呼,大丈夫当如此也!”
[自主学习]
1、这一部分从哪些方面对比刘邦和项羽?
2、刘邦为什么在鸿门宴中能够逃脱?
[合作探究]
1、试探究刘邦节节胜利的原因。
2、问题释疑
[读写结合]
“或说沛公距项羽。”
角度:善纳人言。
解析:刘邦的众多关键性决策均来自小人物的建言,如陈恢提出的招降纳叛建议以及帮刘邦“千金买骨”,招降宛城秦军的做法,使刘邦抢先入关,实力增长为群雄第二位。又如刘邦率先挑起内战,进攻项羽时,董公提出:“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明其为贼,敌乃可服”促使刘邦为义帝发丧,反而占据了道义上的制高点,使项羽落入了孤家寡人的地步。
1、刘邦的经验之谈说明了什么?
2、如何理解大风歌?
[合作探究]
1、结合全文分析刘邦是如何统一天下?
2、问题释疑
[读写结合]
历史上的楚汉争霸,实力弱小的刘邦却最终战胜了实力强大的项羽。由此,刘邦总结出了智慧的重要作用,说:张良、萧何、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吾擒也。”
2020版高中语文 专题三 第7课 高祖本纪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第7课高祖本纪——驾驭“三杰”的高皇帝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识,重点是名词与形容词的活用。
2.思维:认识刘邦性格的复杂性与丰富性,体会“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3.审美:刻画人物的手法及《史记》独有的“互见法”。
学法点拨1.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叙事性强,故事生动,而且文言基础知识丰富、全面。
宜全面把握丰富、全面的语言知识,揣摩课文,弄懂文章的基本内容。
2.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生动丰满、最有个性的人物之一。
可以把理解刘邦形象作为学习重点,去把握他性格的复杂性,去认识他成功的原因,走近他的内心世界;去赏析司马迁在刘邦身上表现的“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精神,领悟司马迁塑造刘邦的艺术手法,尤其是“互见法”的运用。
3.本文与《项羽本纪》《淮阴侯列传》在内容上相关相通,宜打通学习,以便更完整地认识刘邦形象。
诗美晨读过歌风台①[元]张昱世间快意哪有此?亭长还乡作天子。
沛宫不乐复何为,诸母父兄知旧事。
酒酣起舞和儿歌,眼中尽是汉山河。
韩彭受诛黥布戮,且喜壮士今无多。
纵酒极欢留十日,感慨伤怀涕沾臆。
万乘旌旗不自尊,魂魄犹为故乡惜。
从来乐极自生哀,泗水东流不再回。
万岁千秋谁不念?古之帝王安在哉!莓苔石刻今如许,几度秋风灞陵②雨。
汉家社稷四百年,荒台犹是开基处。
[注] ①歌风台:台名,相传是刘邦还乡作歌处,故址在江苏沛县泗水西岸。
②灞陵:本作“霸陵”,汉文帝陵墓,在陕西长安县东。
[赏析] 该诗共五段,前三段扣住“快意”而写,极力描绘汉高祖刘邦回乡的得意;后两段写“乐极生哀”,写汉王朝的极盛已随历史而去,徒留断碑残碣供后人唏嘘。
两相对比,令人回味。
Ⅰ语言积累与梳理一、基础梳理1.通假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高祖常繇.咸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_____________________(6)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四月,兵罢戏.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召诸县父老豪桀.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诸吏人皆案.堵如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同“债”,债务(2)同“徭”,服役(3)“坐”同“座”,座位;“诎”同“屈”,理亏,这里有不安的意思(4)“卤”同“掳”,抢;“憙”同“喜”,高兴;“解”同“懈”,懈怠(5)“内”同“纳”,接纳;“距”同“拒”,抵抗(6)同“佯”,假意(7)同“麾”,指挥军队的旗帜(8)同“向”,趋向(9)同“杰”,才智出众的人(10)同“安”,不迁动,不变更2.一词多义(1)息⎩⎪⎨⎪⎧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 喟然太息.曰: 臣有息.女:九年而水不息.:去以六月息.者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徇⎩⎨⎧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 (3)属⎩⎨⎧ 诸将黥布皆属.: 乃以秦王属.吏: (4)引⎩⎨⎧ 因重敬之,引.入坐: 沛公引.兵西: (5)辄⎩⎨⎧ 去辄.烧绝栈道: 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 (6)解⎩⎨⎧ 秦军解.,因大破之: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项羽解.而东归:(7)摄⎩⎨⎧ 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 摄.行天子之政:(8)守⎩⎨⎧ 鲁为楚坚守.不下: 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 臣等以死守.之:(9)相⎩⎨⎧吕公者,好相.人: 相人多矣,无如季相.: 其在卫者,相.中山: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 答案 (1)休息/叹息/亲生/停止/大风(一说止息)/气息(2)示众/夺取,攻占 (3)归属/交付,委托 (4)召请/带领 (5)就/往往 (6)同“懈”,懈怠/解脱,逃脱/解散 (7)提起/代理 (8)防守,保卫/把持,把守/坚持(自己的意见) (9)给人看相/相貌/做国相/察看,考察3.虚词归纳(1)则⎩⎨⎧ 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2)因⎩⎨⎧ 高祖因.狎侮诸客: 因.与俱攻秦军: 因.张良遂略韩地辕:(3)以⎩⎪⎨⎪⎧ 乃以.秦王属吏: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啖以.利: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4)然⎩⎨⎧然.恐,不敢不服耳: 不然.,籍何以生此: 喟然.太息曰: 沛公然.其计:答案 (1)就/如果 (2)趁机/于是/凭借,依靠 (3)把/而(表顺承)/由于/用/以为,认为 (4)然而/这样/……的样子/认为……对4.古今异义词(1)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常有大度,不事家人..①生产作业..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吾视沛公大人长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古义: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域。
高祖本纪dao
《高祖本纪》导学案(学生版)【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笔下刘邦这一人物形象,因文悟言,积累常见文言现象,。
2.认识体会《史记》中“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3.感悟文本,领略《史记》文史结合的特点。
4.了解司马迁首创的互见法。
【课时安排】四课时【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刘媪(ǎo )须髯(rán)贳酒(shì)大泽之陂(bēi )每酤留饮(gū)酒雠数倍(chóu )乃绐为谒(dài )(yâ)酒阑(lán )箕帚(jī)轘辕(huán )(yuán )玉卮(zhī)乃以秦王属吏(zhǔ)日夜跂而望归(qǐ)击筑(zhú)献飨军士(xiǎng )黥布(qíng )荥阳(xíng )郦食其(yì)(jī)颍阳(yǐng )氾水(fàn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昌邑未拔(攻下)摄衣谢之,延上坐(提,道歉,请)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非有功伐(功劳)还军霸上(驻扎)去辄烧绝栈道(断)汉王复入壁(营垒)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日期)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共同)乃即皇帝位泛水之阳(水的北面)父兄不能给(供给,使足)可四千余人(大约)意豁如也(……的样子)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2)高祖常繇咸阳“常”通“尝”“繇”通“徭”(3)遂坐上坐,无所诎“坐”通“座”“诎”通“屈”(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卤”通“掳”“憙”通“喜”“解”通“懈”(5)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案”通“安”(6)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内”通“纳”“距”通“拒”(7)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8)兵罢戏下“戏”通“麾”(9)不如决策东乡“乡”通“向”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大度:古义“远大的抱负”今义“气量宽宏能容人”家人: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一家人”作业:古义“劳苦的工作”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2)诽谤者族诽谤:古义“非议国政”今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约束: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4)稍征关中兵以自益渐:古义“渐渐”今义“稍微”(5)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山东:古义“崤山、函谷关以东”今义“山东省,省份名”(6)始大人常以臣无赖无赖:古义“没有赖以谋生的手段,没有出息”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课前预习检查与反馈三、熟读全文四、用简练短语概括文章情节:教师明确:刘邦出生:蛟龙俯身而出世,写出了刘邦的不凡。
《高祖本纪》导学案(苏教版选修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和名句。
2、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3、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相关知识:
1、不虚美,不隐恶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引刘向、扬雄之言,赞扬《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不虚美,不隐恶”,就是记述态度严谨,反映事实准确;
不仅善恶必书,而且恰如其分;对“善”不虚夸,对“恶”不隐讳。
“不虚美,不隐恶”
不仅要求史家作史要有根有据,全面系统地直书史事,而且要求史家具有求是存真的高尚
史德。
2、互见法
互见法是司马迁为适应纪传体的需要而创造的述史方法和表现手法,它是将一人事迹、一
件史事,分散在数篇之中参错互见,彼此相补。
互见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互见法详此略彼,叙述史事条理分明,避免重复;互见法正名实,于回护之中不失历史真实;互见法是
塑造传记人物形象的一个好方法;互见法两传存疑,广载异闻,以备参考。
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刘媪()须髯()贳酒()大泽之陂()每酤留饮()酒雠数倍()乃绐为谒()()酒阑()箕帚()。
高祖本纪导学案学生版
高祖本纪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1、疏通文字,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分析刘邦的性格特点及其走向成功的原因,初步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2、学会鉴赏司马迁刻画人物的艺术方法,初步了解塑造人物形象的对比法和互见法,及其在史书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学习课文1—4自然段,探究刘邦的个性特点学习难点:学会鉴赏司马迁刻画人物的艺术方法,初步了解塑造人物形象的对比法和互见法,及其在史书中的作用。
一:课前准备:补充资料: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
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餔之。
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
”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
”相鲁元,亦皆贵。
老父已去,高祖適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
高祖问,曰:“未远。
”乃追及,问老父。
老父曰:“乡者夫人婴兒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
”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
”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
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
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原从者十馀人。
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
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原还。
”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
蛇遂分为两,径开。
行数里,醉,因卧。
後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
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
”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
”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
後人至,高祖觉。
後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
诸从者日益畏之。
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於是因东游以厌之。
高祖即自疑,亡匿,隐於芒、砀山泽岩石之间。
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
高祖怪问之。
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
”高祖心喜。
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
二:课堂活动文言知识积累:1、注音刘媪()大泽之陂()酒雠数倍()折券弃责()喟然太息()单父人()狎侮()乃绐为谒()好相人()箕帚妾()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此两家常折券弃责高祖常繇咸阳遂坐上坐,无所诎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高祖竟酒,后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臣有息女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4、翻译: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祖本纪(导学案学生版)含答案《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大泽之陂()繇()乃以秦王属()吏章邯()徇()献飨()军士轵()道垓()下玉卮()媪()狎侮()酤()箕帚()踞()床长揖()荥()阳轘辕()黥()布跂()崤()山郦食其()贳()酒雠()绐()张()饮二、通假字(1)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卤”通“”“憙”通“”“解”通“”(2)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3)遂坐上坐,无所诎“坐”通“”“诎”通“”(4)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无”通“”“内”通“”“距”通“”(6)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7)不如决策东乡“乡”通“”(8)高祖常繇咸阳“常”通“”,曾经。
“繇”通“”,服役。
(9)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案堵”通“”,不迁动,不变更。
(10)非有所侵暴,无恐“无”通“”(11)兵罢戏下“戏下”通“”三、特殊句式1. 句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此三者,皆人杰也2. 句此其所以为我擒也3. 句遇彭越(于)昌邑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系颈以组4. 句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诸将过此者多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5. 固定格式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是以兵大败四、古今异义(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家人:“”今义:“家庭成员”作业:“”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2)诽谤者族诽谤: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约束: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4)始大人常以臣无赖无赖: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5)稍征关中兵以自益稍:今义:稍微(6)吾视沛公大人长者大人:今义:成人;敬辞,称长辈(7)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山东:今义:山东省五、词类活用1.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降.章邯()会项伯欲活.张良()沛公从.百余骑()2.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父老苦.秦苛法久矣()沛公然.其计()3.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欲约分王.关中()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都.彭城()诽谤者族.()4.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夜.往见良()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5.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高祖竟酒,后.()吕媪怒.吕公曰()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6.及见怪.()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六、一词多义(1)相吕公者,好相人(动词,)无如季相(名词,)相与共尊汉王为皇帝 ( ) 苟富贵,无相忘()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2)固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吕公因目固留高祖()(3)引因重敬之,引入坐()沛公引兵西()(4)辄去辄烧绝栈道()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5)解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项羽解而东归()⑹因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 ) 高祖因狎侮诸客()因张良遂略韩地轩辕()蒙故业,因遗策()七、虚词积累(1)则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2)因高祖因狎侮诸客()因与俱攻秦军()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3)以乃以秦王属吏()二世使使者斩以徇(,表关系)八、其他重点词语左股.有七十二黑子()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昌邑未拔.()摄.衣谢.之,延.上坐()二世使使者斩以徇.()乃以秦王属.吏()非有功伐.()还军.霸上()去辄烧绝.栈道()汉王复入壁.()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起为太上皇寿.()父兄不能给.()可.四千余人()意豁如.也()九、在括号内给加点的字词注音,在横线上解释课文中加点的字词。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高祖为人,隆准..,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仁而爱..而龙颜人,喜施,意豁如也..生产作业。
及壮,....。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好酒及色。
常从王媪、武...无所不狎侮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
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曰:“嗟乎,..,观秦皇帝,喟.()然太息大丈夫当如此也!”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
萧何为主吏..,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主进堂下。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
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
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高祖竟.酒,后.。
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
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
”酒罢,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
”卒与刘季....。
吕公女乃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沛公引兵西,遇彭越昌邑,因与俱攻秦军,战不利。
还至栗,遇刚武侯,夺其军,可.四千余人,并之。
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之军并攻昌邑,昌邑未拔.。
西过高阳。
郦食其...()为监门,曰:“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使两女子洗足。
郦生....。
”乃求见说.沛公。
沛公方踞床不拜,长揖.(),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
”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食其说沛公袭陈留,得秦积粟。
乃以郦食其为广野君,郦商为将,将.陈留兵,与偕攻开封,开封未拔。
西与秦将杨熊战白马,又战曲遇东,大破之。
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南攻颍阳,屠之。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
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
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又战其北,大破之。
乘胜,遂破之。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诸将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除去秦法。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
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沛公然其计...,从之。
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
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
十二月中,遂至戏。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欲以求封....。
亚父劝项羽击沛公。
方飨士,旦日合战。
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
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归,立诛曹无伤。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
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项羽使人还报怀王。
怀王曰:“如约..。
”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
乃曰:“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本定天下,诸将及籍也。
”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
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四月,兵罢戏下..。
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诸侯各就国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
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
韩信说汉王曰:“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军吏士卒皆山东......,可以有大功。
天..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下已定,人皆自宁,不可复用。
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项羽解而东归。
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
至固陵,不会。
楚击汉军,大破之。
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
用张良计,于是韩信、彭越皆往。
及刘贾入楚地,围寿春,汉王败固陵,乃使使者召大司马周殷举九江兵而迎(之)武王,行屠城父,随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
立武王布为淮南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
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
项羽之卒可.十万。
淮阴先合..,不利,却。
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
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鲁为楚坚守不下。
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
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
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
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诛暴..也,吾不敢当帝位。
”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
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
臣等以死守之。
”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
”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
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与天下同利..。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也。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