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纪教学案
张飞教案:《高祖本纪》教案(苏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张飞教案:《高祖本纪》教案(苏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张飞教案:《高祖本纪》教案(苏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1《高祖本纪》是《史记》中的一篇篇目。
它是描述刘邦一系列战争以及其成为汉王朝开国皇帝的历程。
本教案以《高祖本纪》作为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汉朝初年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人物及事件,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刘邦的成长历程及其获得天下的历程。
2.了解《高祖本纪》的文化价值及历史地位。
3.掌握相关历史术语和人物名词。
4.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刘邦成长历程。
2.教学难点:《高祖本纪》与中国文化、历史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高祖本纪》的内容和相关历史背景和事件。
2.小组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分小组阅读《高祖本纪》中的具体篇目,并对其中的重要段落进行讨论,提炼出关键词,进一步整合、探究历史事件。
3.多媒体展示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等方式,向学生展示相关历史事件的图片、视频等,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和理解。
四、教学步骤:1.导入向学生介绍《高祖本纪》的文献地位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高祖本纪》的文化价值,并让学生列出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刘邦的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刘邦是谁、他的重要性以及他的成长经历等。
2.讲授教学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刘邦的生平和历史背景,同时向学生讲解《高祖本纪》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理解和分析。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自己的小组内阅读《高祖本纪》,并选择其中一篇篇目进行分析,提炼出关键词,同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教师通过收听小组讨论、提问小组等形式进行引导,增加学生的分析和思考力。
4.多媒体展示教学通过讲解和展示历史事件的图片、视频等,向学生展示刘邦获得天下的历程和汉朝初年的政治变化,让学生更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及其深远影响。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高祖本纪》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高祖本纪》教案
《高祖本纪》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创作背景。
2. 理解《高祖本纪》中刘邦的人物形象。
3.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历史人物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高祖本纪》中刘邦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2. 难点:理解作者通过描写历史人物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展示一些与刘邦有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入今天的课题《高祖本纪》。
2. 作者介绍
简要介绍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创作背景,重点介绍他对历史的态度和写作风格。
3.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文章中描写了刘邦的哪些事迹?
作者通过这些事迹想表达什么?
4. 深入研读
分析《高祖本纪》中刘邦的人物形象:从他的出身、性格、才能等方面进行分析,理解他成为一代开国皇帝的原因。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对刘邦的评价,以及这些评价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并让学生找出相关的例子进行分析。
5. 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了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和评价。
我们应该学习他客观、真实地记录历史的精神。
6. 布置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高祖本纪》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高祖本纪》教案等奖练习(苏教版高一选修教案等奖设计)
教学方法改进
引入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 件。
组织小组讨论
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增加互动环节
设置提问和回答环节,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高课堂趣味性。
教学内容调整
精简内容
01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简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
补充背景知识
02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祖本纪》,可以补充相关的背景
归纳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 结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帮
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04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评估
课堂参与度
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能够积极思 考和回答问题。
知识掌握程度
通过课后测试和作业,了解学生对《高祖本纪》 内容的掌握情况。
情感态度
观察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态度,是否能够主 动学习和思考。
介绍《高祖本纪》的背景、作者、版 本等基本信息,讲解文本中的主要事 件、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分析其艺 术手法和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选择
讲授法
教师讲授《高祖本纪》的基本信息、背景和作者情况,帮助学生了 解文本的基本情况和背景。
讨论法
教师引导学生对《高祖本纪》中的主要事件、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 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其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
巩固练习
归纳小结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高祖本纪 》中的人物性格、价值观和历史意义等深 入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高祖本纪 》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培养学生的历 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02
练习题设计
选择题
《高祖本纪》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高祖本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高祖本纪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高祖本纪》在《史记》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理解《高祖本纪》的内容和结构。
3. 掌握《高祖本纪》的阅读方法和分析技巧。
4. 提高学生对于历史文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高祖本纪》的内容、结构和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文献的整体理解和细节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史记》的背景和作用,解释《史记》编纂的目的和意义,为学生打下基础。
2. 展示《高祖本纪》的重要性和研究价值,提起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讲解《高祖本纪》的内容和结构(30分钟)1. 介绍《高祖本纪》的作者司马迁,解释他为什么写《史记》。
2. 分析《高祖本纪》的整体结构,包括开篇、正文和结尾部分。
3. 讲解《高祖本纪》的内容梗概,着重介绍刘邦的个人经历和他创建汉朝的过程。
步骤三:分析《高祖本纪》的阅读方法和分析技巧(40分钟)1. 教授学生对于历史文献的整体理解方法,包括了解作者的背景、时代背景等。
2. 引导学生对于《高祖本纪》中的关键事件进行细节分析,让学生能够理解事件的背景、发展和影响。
3. 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步骤四:课堂活动(3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小组内分析《高祖本纪》中的一个关键事件,并通过展示向全班分享结果。
2. 分别从历史价值、文化传承等角度评价《高祖本纪》的重要性。
步骤五:总结与延伸(10分钟)1. 总结《高祖本纪》教学的收获和体会。
2.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相关历史文献,拓展对于汉朝历史的了解和认知。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成果。
2. 学生对于《高祖本纪》内容和结构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于历史文献阅读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案教学设计完整,内容丰富,结构清晰,符合标题描述所需求。
通过逐步引导学生了解《高祖本纪》的内容、结构和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文献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高祖本纪》教案(苏教版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策略反思
思考教学策略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是否 需要优化或调整。
自身素质反思
反思自身的教学态度、语言表达、课 堂管理等方面,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 方。
05
教学资源与拓展
推荐阅读
《史记》其他篇章
如《项羽本纪》、《汉武帝本纪》等,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汉朝历 史背景和刘邦的生平事迹。
《史记》作者司马迁的传记
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高祖本纪 》的写作意图和风格。
汉朝历史相关书籍
如《汉书》、《资治通鉴》等,以获取更详细、更全面的汉朝历史 资料。
相关网站链接
史记研究网
提供《史记》全文阅读、研究论文、 学术交流等内容,方便学者和爱好者 学习和交流。
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
物方面的艺术成就。
难点
理解《高祖本纪》中的历史观
引导学生理解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表达的历史观,以及这种历史观对后世的影响。
比较阅读《高祖本纪》与其他相关篇章
通过比较阅读《高祖本纪》与《项羽本纪》、《淮阴侯列传》等篇章,深入理解刘邦、项 羽、韩信等历史人物的形象特点和历史地位。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高祖本纪》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高祖本纪 》中的人物性格和历史事 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
《高祖本纪》的作者、成书背景 和历史地位。
刘邦的生平和政治生涯,包括起 义、楚汉战争和建立汉朝等。
《高祖本纪》中的重要事件和人 物关系。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高祖本纪》 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性格,以及 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课堂小测验
通过课堂小测验了解学生对课 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高祖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高祖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史记》及《高祖本纪》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特点。
(2)能够分析刘邦的性格特点和统治策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刘邦的历史地位,理解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高祖本纪》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2. 刘邦的性格特点和统治策略。
三、教学难点:1. 《高祖本纪》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
2. 对刘邦历史评价的客观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高祖本纪》的背景、作者及文本特点。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提炼关键信息。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刘邦的性格特点和统治策略。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事例,深入剖析刘邦的治国理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及《高祖本纪》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高祖本纪》,理解文本内容,提炼关键信息。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刘邦的性格特点和统治策略。
4. 案例分析:选取刘邦典型事例,如“鸿门宴”、“韩信拜将”等,深入剖析刘邦的治国理念。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提问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
七、教学资源1. 《史记》原著,供学生查阅相关内容。
2. 相关学术论文和评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高祖本纪》。
3. 历史纪录片或电影片段,如《大汉天子》等,增强学生对历史背景的直观感受。
4. 网络资源,如教学课件、讨论区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交流平台。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史记》及《高祖本纪》背景,学生自主学习文本。
《高祖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高祖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高祖本纪》,使学生了解刘邦的生平事迹,掌握史记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1. 史记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
2. 刘邦的生平事迹及其历史评价。
三、教学难点:1. 史记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在《高祖本纪》中的运用。
2. 对刘邦形象的分析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高祖本纪》,了解刘邦的生平事迹。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史记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在《高祖本纪》中的运用。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史记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以及对刘邦形象的分析评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和刘邦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高祖本纪》,了解刘邦的生平事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史记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在《高祖本纪》中的运用。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史记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写技巧,以及对刘邦形象的分析评价。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高祖本纪》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估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消化吸收情况,以及写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史书关于刘邦的记载,比较不同作者的观点和叙事风格。
2. 影视作品欣赏:推荐学生观看以刘邦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加深对刘邦形象的认识。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课后总结:反思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
《高祖本纪》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刘邦其人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2、掌握课文中的文言知识。
3、培养学生阅读人物传记的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知识。
2、比较刘邦和项羽这两个人物。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阅读人物列传的能力。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字、词、句,完成学案。
【教时安排】 4 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在《鸿门宴》中,我们对刘邦这一人物有了一些了解,下面我们一起走进《高祖本纪》,来进一步了解刘邦其人。
二、检查预习1、朗读课文2、讲解学案三、研习课文 1-4 节(一)、重点的字、词。
1 陂2 隆准而龙颜3 大度4 家人生产作业5 狎侮6 贳酒7 酒雠数倍8 岁竟9 折券弃责 10 繇 11 单父 12 素易诸吏 13 乃绐为谒 14 无所诎 15 酒阑 16 后 17 臣有息女 18 公始常欲奇此女 19 卒与刘季(二)、课文首先介绍刘邦的姓氏、籍贯、出生、家庭等,体现了《史记》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作品特点。
这一部份主要介绍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生下高祖,刘邦好酒及色,纵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大言“贺钱万”等主要情节。
“见蛟龙于其上”,极言刘邦出生不凡。
刘邦当初,其为人,仁而爱人,有大度;但又好酒、赊酒,有诈称“贺万钱”的无赖举动。
说明他原本是一个不从事生产的普通人,而且性格中有不少毛病。
观看秦始皇时情不自禁地发出“大丈夫,就应该像秦始皇那样”的慨叹,表明他的志向不小,也可以说是“布衣登基”的起点宣言。
四、问题探讨1、这一部份写了刘邦的那些事情?2、刘邦不持一钱,却诈称“贺万钱”反映刘邦性格中的什么特点?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指明学生朗读 5-14 节二、重点的字词1 郦食其2 乃求见说沛公3 摄衣谢之4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5 啖以利6 掠卤7 秦军解8 系颈以组9 属吏 10 止宫休舍11 诽谤者族 12 偶语者弃市 13 案堵如故 14 定约束 15 今则来16 内 17 距之 18 然其计 19 欲以求封 20 旦日合战 21 因以文谕项羽 22 见谢项羽 23 得解归 24 非有功伐 25 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26 实不用其命 27 兵罢戏下 28 诸侯各就国29 东乡30 期会 31 复入壁 32 堑 33 自当之 34 淮阴候先合 35 纵 36 复乘之三、研习 5-7 节奉怀王之命,刘邦领兵西进,一路广揽人材,虚心听取意见,队伍不断扩大,打了不少胜仗;并率先入关,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除秦苛法,安抚民心,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高祖本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2)
《高祖本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史记》中的《高祖本纪》。
本纪记载了汉高祖刘邦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家世、起兵反秦、楚汉战争、建立汉朝等过程。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刘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以及《史记》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默写《高祖本纪》中的重要内容,掌握刘邦的主要事迹和贡献。
2. 能够分析《史记》的文学特色和历史价值,理解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3. 能够运用《高祖本纪》中的史料,对刘邦及其时代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刘邦的生平事迹和贡献,以及《史记》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难点:《史记》的古文表述和文学技巧,以及如何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刘邦的画像和简介,引发学生对刘邦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高祖本纪》的内容,包括刘邦的家世、起兵反秦、楚汉战争、建立汉朝等过程。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对《史记》的文学特色和历史价值的解读。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刘邦及其时代的理解和看法。
4.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高祖本纪》中的史料,对刘邦及其时代进行研究。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高祖本纪家世:刘邦的出生和家世背景起兵反秦:刘邦参与反秦起义的过程和贡献楚汉战争:刘邦与项羽的战争过程和结果建立汉朝: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和政绩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根据《高祖本纪》的内容,绘制刘邦生平事迹的时间轴。
公元前256年出生公元前209年起兵反秦公元前206年楚汉战争开始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刘邦建立汉朝2. 请学生分析《史记》的文学特色和历史价值,并结合《高祖本纪》进行具体阐述。
《史记》采用了纪传体的写作方式,将人物的事迹和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了生动的人物形象。
《史记》在写作中运用了大量的文学手法,如夸张、对比、描写等,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文学感染力。
《高祖本纪》教案
江苏四中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初步了解“本纪”之义,了解《高祖本纪》的内容与结构《高祖本纪》中是司马迁给汉代开国皇帝刘邦写的传记,不仅收录刘邦起事以来的所有征战、封赏、诏诰等朝政大事,而且把刘邦的生活琐事,起沛以来的谈论、谋略等细节叙写出来令人如观一幅丹青长卷,其中楼台殿阁布置有序,雕栏画栋也惹人喜爱。
在这篇洋洋万余字的鸿篇巨制中,形象地纪录秦汉之际的战争风云,生动再现我国古代富有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刘邦的真实形象,深刻揭示了刘邦灭楚兴汉的成功奥秘。
全传记刘邦一生六十二年间事,按时间顺序大体分为:从开头到二世元年起事前,记刘邦贫贱时事;从“二世元年秋”到入咸阳推翻暴秦统治,写刘项响应陈胜起义,共诛暴秦的功绩;从汉元年到五年,写刘邦灭楚兴汉的功绩;从六年到十二年事,写刘邦南征北战,初步巩固了西汉统一政权的功绩。
篇末为太史公论赞。
二、阅读全文,疏通字词,理解内容。
三、研读全文,探究讨论。
1.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丰满、最富有个性的人物之一,请大家举例谈谈刘邦的形象。
刘邦雄才大略,抱负非凡。
“咸阳纵观”,向往登上皇位一直深藏于心中,甚至为了实现这个梦,他曾编织了许多奇异诡秘的神话。
尤其是彭城之败,大军损失殆尽,诸候纷纷叛汉归楚,刘邦几乎是只身逃入关中,做的第一件事却是“立太子”“大赦罪人”,并令“祠官祀天地四方上帝山川”。
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的性格早已闻名遐迩。
入咸阳,还军霸上,“约法三章”“秋毫无所取”“悉除秦法”,“秦人大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刘邦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三教九流”,兼收并蓄。
郦生进谏,知错就改。
刘邦随机应变,百折不挠。
汉四年“广武对话”,汉王数羽十罪,羽恼羞成怒,暗中用弩射中王胸,为了不让军中因主帅负重伤而军心动摇,他立刻弯下身子捂住自己的脚指头,大喊:“敌人射中了我的脚指!”鸿门宴上,差点遭暗算;兵败彭城,几乎被捕获;荥阳被围,不是纪信替代,定死羽手;广武伤胸,奄卧病创;平城之难,被匈奴困七日,九死一生┅┅可以说刘邦在兴汉灭楚的战争中,久经磨难,备尝艰辛,却从来不向命运屈服。
高祖本纪--教案(课用)
高祖本纪》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司马迁笔下刘邦这一人物形象。
2、认识体会《史记》中“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3、感悟文本,领略《史记》文史结合的特点。
4、了解司马迁首创的互见法。
过程与方法:1、学习课文中重要文言词语及句式。
2、品味分析,揣摩文本用对比描写人物,用细节刻画人物,用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等文学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司马迁作为一个伟大史学家的卓越品质和无私精神。
二、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认识“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三、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诵读、讲解、讨论五、课时安排:4 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提名学生说说《鸿门宴》中刘邦的形象。
公元前206年12月,在鸿门举行宴会,即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这是刘、项两个军事集团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并由此展开了长达5 年的“楚汉之争”。
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运用对比,利用矛盾冲突等多种手法,塑造了项羽、刘邦、范增、张良等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鸿门宴中的刘邦坚决果断、能屈能伸、狡诈多端、圆滑机警、能言善变、礼仪备至。
今天我们来学习司马迁专门为这位汉代开国皇帝写的传记《高祖本纪》,更深地了解高祖其人,进一步熟悉《史记》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文本研读(一)、整体感知:1.纪传体是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给一个人物写传记该写哪些内容?(疏通第一小节)传记要介绍一个人的籍贯,出生,家庭,一生中的主要事件等。
第一小节叙高祖出生时候赋予传奇色彩,极言刘邦的出生不同凡响。
2.节选部分记叙了刘邦哪些主要事件?(分组概括)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一)(1-4),介绍刘邦的姓氏、籍贯、出生、家庭,以及做泗水亭长的种种行事。
(二)(5-17),写刘邦入关灭秦,打败项羽,建立帝业的过程。
第一阶段:起兵入关。
第二阶段:楚汉相争。
第三阶段:称帝定都。
(三)(18-20),刘邦称帝后的情况。
《高祖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高祖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高祖本纪》中的重要段落。
(2)理解并掌握《高祖本纪》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并评价刘邦的性格特点和其在历史中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高祖本纪》。
(2)学会运用文本分析法、历史比较法等方法,全面理解刘邦的一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刘邦的生平事迹和其建立汉朝的过程。
(2)《高祖本纪》中的重要段落和典故。
(3)刘邦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历史中的地位。
2. 教学难点:(1)刘邦起义的背景和历史条件。
(2)《高祖本纪》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刘邦的生平事迹、历史背景等。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高祖本纪》,理解文本内容。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刘邦的性格特点和其在历史中的地位。
4. 文本分析法:分析《高祖本纪》中的重要段落和典故。
5. 历史比较法:比较刘邦与其他历史人物的异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刘邦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高祖本纪》,理解文本内容。
3. 讲解分析:讲解刘邦的生平事迹、历史背景等。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刘邦的性格特点和其在历史中的地位。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课后作业:1. 背诵《高祖本纪》中的重要段落。
2. 写一篇关于刘邦生平事迹的短文。
3. 深入研究《高祖本纪》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了解其用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能力。
《高祖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高祖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让学生掌握《高祖本纪》的基本内容,了解刘邦的生平事迹。
1.1.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够翻译并理解《高祖本纪》中的重要句子。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高祖本纪》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色。
1.2.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1.3.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史记》中的《高祖本纪》。
2.2 教学重点:刘邦的生平事迹,特别是他起义反秦、建立汉朝的过程。
2.3 教学难点:《高祖本纪》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子理解。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史记》和司马迁,引起学生对《高祖本纪》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高祖本纪》,理解刘邦的生平事迹。
3.3 课堂讲解:对《高祖本纪》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讲解,解释文言文词汇和句子。
3.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高祖本纪》的写作特色和主题思想。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和讨论。
4.2 文言文翻译:检查学生对《高祖本纪》中重要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4.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高祖本纪》的理解。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史记·高祖本纪》。
5.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和学术论文。
5.3 多媒体资源: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祖本纪》。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授课方式:采用讲授法、问答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6.2 教学启发:通过提问、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6.3 互动环节:设置互动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6.4 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笪教案)高祖本纪.doc
《高祖本纪》教案主备人:笆亚琴审核人:朱成兵【教学目标】1.学握文中重点的文言知识。
2.概括文章内容。
3.鉴赏高祖的人物形彖,分析作者塑造人物形彖的方法。
4.了解司马迁描写人物“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第一课时一、目标展示,导入课题。
1. 掌握1_4节重耍的实词和文言现彖,并会翻译句子。
2. 能概括刘邦的性格特点。
二、小组交流,讨论质疑。
三、展示成果,探究应用。
1.结合课文1——4节概括刘邦的性格特征。
仁厚爱人好酒好色性情豁达言行粗鲁志向远大奸诈圆滑2.从人物语言揣摩人物性格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项羽: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大丈夫当如此也!陈涉的话是鼓动社会底层人民的,为了达到激励人心的冃的,语气慷慨激昂,有很多的蔑视王侯将相的成分。
项羽是走在路上看见秦始皇的兵马时说了这样的话,其实也就是一・种艳羡而已,他想据为己有!多的不仅仅是心屮无尽的豪气更是那睥睨天下,非我莫属的自信。
刘邦的情况和项羽类似,一言道出对自己境况不满,对始皐仰慕,对权力渴求的复杂心迹。
不过他是个地痞流氓一类的人物,底气没有项羽足,语言上没有项羽狂妄,表达比较含蓄。
四、师生点评,总结升华。
五、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翻译下列句子。
1)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2)吕媪怒吕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第二课时一、目标展示,导入课题。
1.掌握5—7节重要的实词和文言现象,并会翻译句了。
2.能概括刘邦的性格特点二、小组交流,讨论质疑。
三、展示成果,探究应用。
1 •“破Z” “因大破Z” “遂破Z”你能悟出刘邦节节取胜的原因吗?第一破:用张良计,派说客利诱第二破:巧设疑兵,施仁爱,收买人心第三破:乘胜追击,取得完胜。
善于用人用计,收买人心,是刘邦在交战中节节取胜的根木原【天1。
2.刘邦进入关中推翻秦朝后,采取哪些措施争取民心?体现他性格的哪些特点?1 .封秦重宝财物府库2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与父老约法三章3 .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他的虚心纳谏,仁慈宽厚,体恤百姓,自然会受到关中人民的欢迎,拥戴他为王.这为他以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四、师生点评,总结升华。
《高祖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高祖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高祖本纪》中的重要段落;(2)理解《高祖本纪》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分析司马迁笔下的刘邦形象,了解其人物特征和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高祖本纪》;(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刘邦形象进行分析与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司马迁笔下刘邦的传奇色彩,体会历史人物的复杂性;(2)了解刘邦建立汉朝的历史背景,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高祖本纪》的主要内容;(2)分析刘邦的形象特点,把握其性格特征;(3)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1)刘邦形象的分析与评价;(2)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理解和运用;(3)对历史背景的了解和认识。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3. 案例教学法:以刘邦的一生为例,分析其人物特征和历史地位;4. 欣赏教学法:指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2.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高祖本纪》,了解刘邦的一生;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高祖本纪》的主要内容,分析刘邦的形象;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刘邦的性格特点和历史地位;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高祖本纪》中的重要段落;3. 深入了解刘邦建立汉朝的历史背景,思考历史的发展规律。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高祖本纪》的情况;2. 学生对《高祖本纪》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3. 学生对刘邦形象分析的准确性;4. 学生对历史背景了解的深入程度;5.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精神、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运用。
《高祖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高祖本纪》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高祖本纪》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3)能够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和文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高祖本纪》的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诚实、勇敢、仁爱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高祖本纪》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3.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和文学价值。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高祖本纪》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历史事件。
2. 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韵味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高祖本纪》的背景、内容、人物形象和写作特点。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高祖本纪》,理解文章内容,提出问题。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案例分析法:分析《高祖本纪》中的典型事例,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史记》和《高祖本纪》的背景。
(2)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引导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高祖本纪》,理解文章内容,提出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案例分析:(1)分析《高祖本纪》中的典型事例,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韵味和艺术特色。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课后自主学习和复习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1)熟读《高祖本纪》,理解文章内容。
(2)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2(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2(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2(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2一、教案设计背景:史记,是中国古代史学大师司马迁所著的一部古代中国正史。
《史记》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和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篇章,《史记》深厚广博,涵盖着几百年的历史演变,为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思想以及社会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而此次教案设计主要是针对《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的主要内容2. 了解历史时期的背景和涵义3. 掌握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研究技能4.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通过讲解历史的意义和历史演变的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重要性,并且为学习《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做好铺垫。
2. 课堂讲授(30分钟)通过讲解《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的主要思想和历史背景,梳理高祖刘邦受命兴汉的过程。
3. 分组讨论(60分钟)将学生分为4--5个小组,每组自选一个小组长,以小组为单位对高祖刘邦故事进行讨论。
讨论内容包括:①高祖刘邦的性格类型和影响;②高祖刘邦的背景及其涵义;③高祖刘邦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讨论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每个小组的小组长需要总结归纳小组讨论成果,互相交流与学习。
4. 教师点评与学生答疑(20分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之上,教师可做点评以及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问。
5. 课堂小结(10分钟)通过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课上的内容,对学习成果做简要总结,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思考,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全面了解《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的叙述,同时也懂得了如何用历史的眼光和方法来看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既理解历史又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祖本纪学习目的:1、了解司马迁笔下刘邦这一人物形象。
2、认识体会《史记》中“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3、感悟文本,领略《史记》文史结合的特点。
4、了解司马迁首创的互见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司马迁作为一个伟大史学家的卓越品质和无私精神。
学习重点1、学习课文中重要文言词语及句式。
2、揣摩文本中体现的文学艺术特色。
3、全面了解刘邦这一人物形象。
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及步骤:第一步:自读1-4段,疏通字词句:第1段:字义:大泽之陂.(水边、堤岸)已而..有身(不久)特殊句式: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判断句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省略句省略“于”第2段:字义:高祖每酤.留饮(买酒)怪.之(以……为怪,意动用法)及见怪.(奇怪的现象,形作动)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同“债”债务)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平民百姓,古今异义)第3段:字义:高祖常繇.咸阳(同“徭”,服役)大丈夫当如.此也(像这样,古今异义)特殊句式:高祖常繇咸阳省略句省略“于”第4段:字义:因家.沛焉(安家,名作动)坐.之堂下(使……坐。
使动用法)无所诎.(同“屈”,理亏)公始常欲奇.此女(使与一般人不同)特殊句式:迎之门省略句省略“于”引入坐省略句省略“之”吕公女乃吕后也判断句第二步:小结:1、这四段主要记述了哪些情节?明确: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生下高祖,刘邦好酒及色,纵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大言“贺钱万”等2、纵观秦始皇而叹一节中,流露出刘邦的什么心理?明确:流露对自己境况的不满,对秦始皇仰慕,对权利渴求的复杂心理。
3、以上情节可看出刘邦哪些特点?明确:出生不凡,仁而爱人,性情豁达,但又有无赖举动。
第三步:疏通5—7字词句:第5段字义:沛公引兵西.(向西进发名作动) 西.过高阳(向西名作状) 可.四千余人(大约) 昌邑未拔.(被攻占) 特殊句式:遇彭越昌邑省略句省略“于”昌邑未拔被动句与偕攻开封省略句省略“之”第6段:字义:降.章邯(使……投降,使动用法) 诸所过毋得掠卤..(同“掠掳”) 秦人憙.(同“喜”) 秦军解.(同懈) 特殊句式:代为上将军省略句省略“之”啖以利状语后置句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省略句省略主语“沛公”第7段:字义:系颈以组.(丝带) 还军.霸上(驻军,名作动) 先入关者王.之(使……为王)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的原因) 特殊句式:系颈以组状语后置句降轵道旁省略句省略“于”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所以”固定句式第四步:小结:1、这一阶段主要写了哪些情节?明确:郦生见沛公,与秦军大战蓝田、入关约法三章等。
2、郦生见沛公这一情节中,体现了刘邦什么特点?明确:勇于改错,虚心听取意见。
3、“破之”“因大破之”“遂破之”,你能悟出刘邦节节取胜的原因吗?明确:善于用人用计,这是他在交战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4、对于阻止刘邦入秦宫休息,原文只有“樊哙、张良谏”,而《史记留侯世家》中有大段文字记载,这是什么述史方法?有什么作用?明确:互见法,它是将一人事迹,一件史事,分散在数篇之中参错互见,彼此互补。
作用是多方面的:互见法详此略彼,叙述史事条理分明,避免重复;互见法正名实,于回护之中不失历史真实;互见法是塑造传记人物形象的一个好方法;互见法两传存疑,广载异闻,以备参考。
5、刘邦进入关中,推翻秦朝后,施仁爱于百姓,以此来赢得关中人民的拥护。
这种“仁爱”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三方面:第一,轻财物而重义气。
第二,保障关中百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第三,减轻百姓负担。
高祖本纪第二课时学习内容及步骤:一、朗读并疏通8-14段。
字义:今则.来(如果)无内.诸侯群(同“毋纳”)沛公然.其计(认为……对)令项伯欲活.张良(使……活)沛公从.百余骑(使……从)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同“佯”)实不用.其命(服从)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区域,古今异义)不如决策东乡.(同“向”)深堑.而守之(挖壕沟,名作动)特殊句式: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省略句省略“于”欲以求封省略句省略“之”怀王者,吾家项羽所立耳判断句何以得主约宾语前置句是迁也判断句与项羽决胜垓下省略句省略“于”二、小结:1、这一阶段主要写了哪些情节?明确:刘邦赴鸿门谢罪、项羽分封诸侯,刘邦决策东进,进兵追击项羽,在垓下打败项羽。
2、文中刘邦两用张良计的目的各是什么?体现刘邦怎样的性格特点?明确:第一次是为了争权天下,第二次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力量。
性格特点:善识人用人,有胸怀,能容人,知退让。
3、垓下之战刘邦为何能取胜?明确:一、以众击寡。
二、韩信运用谋略,阵法战法奇特。
三、四面楚歌,瓦解斗志。
4、在这一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明确:主要用对比的手法,写了项羽由强到弱、刘邦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
5、刘邦最终能战胜项羽的根本原因在于什么?明确: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从民所望。
后方巩固,兵力由弱转强,逐渐居于优势。
三、疏通15-17段。
字义:空言虚语,非能守.也(把守、把持) 臣等以死守.之(坚持) 有功者害.之(嫉恨) 连.百万之军(统率) 高祖欲长都.洛阳(定都,名作动) 高祖是日驾.(乘车出发)特殊句式:空言虚语,非能守也否定判断句高祖置酒洛阳南宫省略句省略“于”此所以失天下也判断句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判断句四、小结:1、这一阶段主要写了哪些情节?明确:刘邦称帝、高祖置酒洛阳南宫2、刘邦称帝后总结他成功的经验,说明了什么道理?明确:说明了刘邦知人善任,虚怀若谷;项羽不善用人,刚愎自用。
五、疏通18-20段。
字义:复.其民(免除赋税徭役) 道旧故..为笑乐(旧时的事情,形作名) 比.沛(和……一样)特殊句式:高祖崩长乐宫省略句省略“于”六、小结:1、最后一部分写了哪些情节?明确:未央宫举杯噱父、高祖还乡、高祖之死。
2、未央宫里,在众臣面前戏弄其父,说明什么?明确:刘邦粗俗鄙陋的一面。
3、高祖帝业确定,衣锦还乡,可以说是人生顶峰,为什么还落泪呢?明确:沛县是刘邦创业的起点,风风雨雨走过多年,意味着创业的艰难;虽已“威加海内”,但守业更为不易;回到故乡,触景生情,他怎么能不悲喜交集,感慨悲歌呢?“大风起兮云飞扬”,表面上写自然风云,实际上是写他的奋斗历程。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这是写实。
这一句,既表现了西汉政权的无比强大,又表现了汉天子的非凡威势,也表现了他浓厚的乡土之思。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着眼未来,抒发他的愿望和理想,他已敏锐地感觉到,政权背后存在着内外忧患和人才的缺乏,为大汉王朝守四方的“猛士”又在哪里?悲凉之感油然而生。
回故乡的悲与喜交织在一起,怎不让人“泣数行下”。
高祖本纪第三课时学习内容及步骤:一、整体感知:全文可分为哪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始到“生孝惠帝、鲁元公主”),介绍刘邦的姓氏、籍贯、出生、家庭,以及做泗水亭长的种种行事。
第二部分(从“沛公引兵西”到“大赦天下”),写刘邦入关灭秦,打败项羽,建立帝业的过程。
第一阶段:刘邦领兵西进,队伍不断壮大,并率先入关,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写楚汉相争。
第三阶段:刘邦称帝。
第三部分(从“未央宫成”到文末),刘邦称帝后的情况。
二、探讨人物形象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生动、最丰满、最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之一。
请分析刘邦的形象。
刘邦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特点是:其一,有远见卓识,突出表现在他入关后的所作所为,率先入关却“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消除了秦地百姓的后顾之忧,也在各路诸侯中树立了威望。
入关后与民约法三章,实行一系列宽政爱民的措施,赢得了秦地人民的热烈拥护。
得到人民的拥护是他日后节节取胜的根本原因。
其二,智谋超人。
他性格上所表现出来的宽厚、大度、狡诈甚至无赖都可以说明他有谋有略,非同一般。
在军事策略方面,措施得当。
其三,善于使用和驾驭人。
他能够正确使用张良、萧何、韩信等人,这是他统一全国的成功之处。
他还善于听取意见、立刻改错。
在作者笔下,刘邦确实有超过项羽的眼光和才干,但作者没有把他描绘成“圣君”。
在作者的“实录”下,还写了刘邦性格上的缺点及流氓无赖行径。
三、体会文中“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不虚美,不隐恶”,就是记叙态度严谨,反映事实准确;不仅善恶必书,而且恰如其分;对“善”不虚张,对“恶”不隐讳。
司马迁记叙历史事件和人物,一般不做全盘肯定或否定,而是原原本本讲清人物言谈行事,以及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依据事实,给予客观的评价。
如本文写刘邦,他既有远大的战略眼光和处理问题的才干;又有奸诈圆滑、不讲信义的性格毛病。
“不虚美,不隐恶”,不仅要求史家作史要有根有据,全面系统地直书史事,而且要求史家具有求是、存真的高尚史德。
不仅需要眼光,而且需要胆量和气魄。
四、领略《史记》文史结合的特点。
《史记》擅长描写人物。
它能抓住史实及人物特点,把人物放在历史中,并通过人物反映历史。
司马迁笔下的历史人物,个个栩栩如生,形象鲜明。
请从对比、讽刺、细节、个性化语言等方面谈谈《史记》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1.用对比的方法塑造人物。
在《高祖本纪》中,侧重记述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的过程,充分肯定了这位开国之君在统一天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这种作用,是作者运用鲜明、强烈的对比方法展现给读者的。
如写项羽、刘邦分兵入关攻秦时,对项羽军队的行动是这样描述的:“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
”读者看到的,只是单纯的军事方面的成功;而写刘邦军队,除写军事策略外,还写了刘邦的安民措施:“诸所过毋得掠卤”,于是“秦人惠,秦军解,因大破之”。
一下子就把“沛公遂先诸侯至霸上”的重要因素突显出来了。
2.用讽刺的方法臧否历史人物。
讽刺是用尖锐而诙谐的语言对假丑恶的东西加以揭露、嘲笑和谴责,目的是通过讽刺对假丑恶的否定,达到对真善美的褒扬。
讽刺的方法在《史记》中的运用是多种多样的,《高祖本纪》中主要是状摹刘邦自矜声色的心态加以讽刺。
如高祖置酒未央宫,为太上皇祝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刘邦的揶揄举动,使太上皇尴尬难言,引起殿上群臣高呼万岁,大笑为乐。
刘邦这种自矜声色,表面上看是对自己父亲的尊重,实际上是说父亲当年说错了,以此嘲弄太上皇,从而达到了作者要暴露刘邦性格中所存在缺点的目的。
3.用典型细节刻画人物。
司马迁写历史人物,除了抓住人物一生中的重大事件作浓墨重彩的渲染外,还非常注意选择一些典型事例作精雕细刻,从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高祖本纪》就写了赊酒、诈言“贺钱万”、观始皇而叹、踞见郦生等细节,以展示刘邦性格的各个侧面。
作者所写细节,总是从刻画人物或记叙历史事件的总体上加以把握,每一个细节都具有能够反映人或事物本质的独特性,从而具有典型意义。
4.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由于各人的出身、经历、教养、思想等不同,所以每个人的说话内容、特点、口气也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