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纪导学案(教师版)教学提纲
高祖本纪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学
[知识卡片]
1.“本纪”是《史记》中给帝王作传,共有12篇“本纪”。
《高祖本纪》中是司马迁给汉代开国皇帝刘邦写的传记,不仅收录刘邦起事以来的所有征战、封赏、诏诰等朝政大事,而且把刘邦的生活琐事,起沛以来的谈论、谋略等细节叙写出来令人如观一幅丹青长卷,在这篇洋洋万余字的鸿篇巨制中,形象地记录秦汉之际的战争风云,生动再现我国古代富有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刘邦的真实形象,深刻揭示了刘邦灭楚兴汉的成功奥秘。
[语言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媪()陂()贳酒()酤酒()酒雠()繇()
单父()()绐()相人()郦食其()()玺符节()
轵道()属吏()跂()东乡()阳夏()垓下()
氾水()给馈饷()
(答案见课本注解)
2.解释1-4节重点字词
陂(水边)隆准而龙颜(鼻子)大度(远大的抱负)家人生产作业(平民百姓)狎侮(戏弄耍笑)贳酒(赊欠)酒雠数倍(售,卖出)岁竟(末,终)折券弃责(毁掉契据)繇(同“徭”服役)素易诸吏(看不起)乃绐为谒(欺骗)无所诎(不安)酒阑(将尽)后(留下不走)臣有息女(生)公始常欲奇此女(异,使与一般人不同)卒与刘季(最嫁给)
《高祖本纪》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巩固文言语法知识,加强文言语感,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了解与高祖刘邦相关的史实,认识高祖刘邦的性格为人,理解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3.了解司马迁的《史记》的纪传体的“不虚美,不隐恶”的写史风格。
【重点难点】
1.根据选修课的特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吕父将女儿吕雉嫁给刘邦。角度:眼光的敏锐和独到来自对世界的准确的认知与把握。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高中语文高祖本纪导学提纲(第二课时)导学案苏教版
高祖本纪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5-7段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2、体会高祖虚心听取意见,勇于改错和“仁爱”的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5—7段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难点:体会高祖虚心听取意见,勇于改错和“仁爱”的精神品质。
导学流程
二、深入学习。
1、积累下列文言知识。
第五段
引.兵西.:_______ 因.与俱攻:拔.:大人
..说.:_______ 使.使者:徇.:_____
第六段
北.救赵:_______ 代.为:____ 降.章邯:
附.:____ 王.关中:啖以利
...:
因袭
..:___________
..:掠卤
..:益张
第七段
3、探究未知
(1)这一阶段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2)“破之”“因大破之”“遂破之”,你能悟出刘邦节节取胜的原因吗?
(3)刘邦进入关中,推翻秦朝后,施仁爱于百姓,以此来赢得关中人民的拥护。
这种“仁爱”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请同学们翻译下面句子
1)、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2)、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熹,秦军解,因破之。
3)、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世。
导学案-高祖本纪(教师版)
《高祖本纪》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笔下刘邦这一人物形象,因文悟言,积累常见文言现象,。
2.认识体会《史记》中“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3.感悟文本,领略《史记》文史结合的特点。
4.了解司马迁首创的互见法。
【课时安排】四课时【学法指导】:圈点标注法、归纳法、诵读法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课前预习检查与反馈三、熟读全文四、用简练短语概括文章情节:教师明确:刘邦出生:蛟龙俯身而出世,写出了刘邦的不凡。
平民刘邦:好酒及色、不事生产、壮志初现、诈称“贺千万”的无赖之举。
将帅刘邦:入关灭秦、楚汉相争、大败项羽。
帝王刘邦:氾水称帝、举杯噱父、高祖还乡、高祖之死。
五、人物形象探讨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生动、最丰满、最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之一。
本文中作者是通过哪些艺术手法加以塑造的?1.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
如在“将帅刘邦”中,项羽、刘邦分兵入关攻秦各自采取的措施,突出刘邦的宽厚仁慈,从而赢得民心,奠定以后胜利的基础。
2.用讽刺的手法臧否历史人物。
如高祖置酒未央宫一节,对刘邦自矜声色的心态的描摹。
3.用典型细节刻画人物。
如赊酒、诈言“贺千万”、观始皇而叹等细节,展示刘邦的性格的各个侧面。
第二课时一、检查文言常识1.大泽之陂.(水边、堤岸)2.已而..有身(不久)3.高祖每酤.留饮(买酒)4.怪.之(以……为怪,意动用法)5.及见怪.(奇怪的现象,形作动)6.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同“债”债务)7.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平民百姓,古今异义) 8.高祖常繇.咸阳(同“徭”,服役) 9.大丈夫当如此..也(像这样,古今异义) 10.因家.沛焉(安家,名作动)11.坐.之堂下(使……坐。
使动用法) 12.无所诎.(同“屈”,理亏) 13.公始常欲奇.此女(使与一般人不同)(明确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1.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判断句2.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省略句13.高祖常繇咸阳省略句4.迎之门省略句5.引入坐省略句6.吕公女乃吕后也判断句二、整体感知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高祖本纪》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高祖本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高祖本纪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高祖本纪》在《史记》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理解《高祖本纪》的内容和结构。
3. 掌握《高祖本纪》的阅读方法和分析技巧。
4. 提高学生对于历史文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高祖本纪》的内容、结构和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文献的整体理解和细节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史记》的背景和作用,解释《史记》编纂的目的和意义,为学生打下基础。
2. 展示《高祖本纪》的重要性和研究价值,提起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讲解《高祖本纪》的内容和结构(30分钟)1. 介绍《高祖本纪》的作者司马迁,解释他为什么写《史记》。
2. 分析《高祖本纪》的整体结构,包括开篇、正文和结尾部分。
3. 讲解《高祖本纪》的内容梗概,着重介绍刘邦的个人经历和他创建汉朝的过程。
步骤三:分析《高祖本纪》的阅读方法和分析技巧(40分钟)1. 教授学生对于历史文献的整体理解方法,包括了解作者的背景、时代背景等。
2. 引导学生对于《高祖本纪》中的关键事件进行细节分析,让学生能够理解事件的背景、发展和影响。
3. 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步骤四:课堂活动(3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小组内分析《高祖本纪》中的一个关键事件,并通过展示向全班分享结果。
2. 分别从历史价值、文化传承等角度评价《高祖本纪》的重要性。
步骤五:总结与延伸(10分钟)1. 总结《高祖本纪》教学的收获和体会。
2.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相关历史文献,拓展对于汉朝历史的了解和认知。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成果。
2. 学生对于《高祖本纪》内容和结构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于历史文献阅读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案教学设计完整,内容丰富,结构清晰,符合标题描述所需求。
通过逐步引导学生了解《高祖本纪》的内容、结构和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文献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高祖本纪》教案(苏教版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策略反思
思考教学策略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是否 需要优化或调整。
自身素质反思
反思自身的教学态度、语言表达、课 堂管理等方面,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 方。
05
教学资源与拓展
推荐阅读
《史记》其他篇章
如《项羽本纪》、《汉武帝本纪》等,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汉朝历 史背景和刘邦的生平事迹。
《史记》作者司马迁的传记
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高祖本纪 》的写作意图和风格。
汉朝历史相关书籍
如《汉书》、《资治通鉴》等,以获取更详细、更全面的汉朝历史 资料。
相关网站链接
史记研究网
提供《史记》全文阅读、研究论文、 学术交流等内容,方便学者和爱好者 学习和交流。
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
物方面的艺术成就。
难点
理解《高祖本纪》中的历史观
引导学生理解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表达的历史观,以及这种历史观对后世的影响。
比较阅读《高祖本纪》与其他相关篇章
通过比较阅读《高祖本纪》与《项羽本纪》、《淮阴侯列传》等篇章,深入理解刘邦、项 羽、韩信等历史人物的形象特点和历史地位。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高祖本纪》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高祖本纪 》中的人物性格和历史事 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
《高祖本纪》的作者、成书背景 和历史地位。
刘邦的生平和政治生涯,包括起 义、楚汉战争和建立汉朝等。
《高祖本纪》中的重要事件和人 物关系。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高祖本纪》 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性格,以及 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课堂小测验
通过课堂小测验了解学生对课 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高二语文高祖本纪教案 苏教版 教案
高二语文高祖本纪教案学习目的:体会《史记》“实录”之精神。
了解作者运用对比刻画人物的手法。
熟知《史记》首创的“互见法”。
学习重点:体会《史记》“实录”之精神。
学习方法:研习,讨论。
学习时间安排:3课时课前准备:复习《鸿门宴》,说说在此文中高祖给你留下的印象。
预习本文,写一篇介绍汉高祖的短文。
能流利朗读本文,划出不懂或者认为重要的字词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名学生说说《鸿门宴》中刘邦的形象。
公元前206年12月,在鸿门举行宴会,即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这是刘、项两个军事集团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并由此展开了长达5年的的“楚汉之争”。
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运用对比,利用矛盾冲突等多种手法,塑造了项羽、刘邦、范增、张良等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鸿门宴中的刘邦坚决果断、能屈能伸、狡诈多端、圆滑机警、能言善变、礼仪备至。
今天我们来学习司马迁专门为这位汉代开国皇帝写的传记《高祖本纪》,更深地了解高祖其人,进一步熟悉《史记》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熟悉课文。
(一)熟悉情节,疏通课文纪传体是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给一个人物写传记该写哪些内容?提名同学介绍刘邦的籍贯、出生和家庭,疏通第一小节。
传记要介绍一个人的籍贯,出生,家庭,一生中的主要事件等。
第一小节叙高祖出生时候赋予传奇色彩,极言刘邦的出生不同凡响。
节选部分记叙了刘邦哪些主要事件?(分组概括,同时点击重要字词和句式)自己概括,小组讨论。
依次提名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
(泛读):1——4节:好酒色,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却大言“贺钱万”,貌相奇贵得取吕氏。
5——17节:见郦生,大战蓝田,入关约法三章,赴鸿门谢罪,被封汉王,明烧绝栈道示无意东归,暗决策东进试夺天下,进兵追击项羽,垓下打败项羽,氾水称帝。
18——20节:雒阳南宫论成败,入都关中,未央宫举杯戏父,高祖还乡,崩于长乐宫。
请同学介绍刘邦,要求把籍贯,出生,家庭,一生中的主要事件等都介绍进去。
总结三个部分的内容。
《高祖本纪》导学提纲(教师)
《高祖本纪》导学提纲一、概括文章情节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始到“生孝惠帝、鲁元公主”),介绍刘邦的姓氏、籍贯、出生、家庭,以及做泗水亭长的种种行事。
刘邦出生:蛟龙俯身而出世,写出了刘邦的不凡。
平民刘邦:好酒及色、不事生产、壮志初现、诈称“贺千万”的无赖之举。
第二部分:(从“沛公引兵西”到“大赦天下”),写刘邦入关灭秦,打败项羽,建立帝业的过程。
第一阶段:刘邦领兵西进,队伍不断壮大,并率先入关,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写楚汉相争。
第三阶段:刘邦称帝。
将帅刘邦:入关灭秦、楚汉相争、大败项羽。
第三部分:(从“未央宫成”到文末),刘邦称帝后的情况。
帝王刘邦:氾水称帝、举杯噱父、高祖还乡、高祖之死。
二、能力检测(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昌邑未拔(攻下)摄衣谢之,延上坐(提,道歉,请)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非有功伐(功劳)还军霸上(驻扎)去辄烧绝栈道(断)汉王复入壁(营垒)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日期)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共同)乃即皇帝位泛水之阳(水的北面)父兄不能给(供给,使足)可四千余人(大约)意豁如也(……的样子)(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大度:古义“远大的抱负”今义“气量宽宏能容人”家人: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一家人”作业:古义“劳苦的工作”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2、诽谤者族诽谤:古义“非议国政”今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约束: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4、稍征关中兵以自益渐:古义“渐渐”今义“稍微”5、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山东:古义“崤山、函谷关以东”今义“山东省,省份名”6、始大人常以臣无赖无赖:古义“没有赖以谋生的手段,没有出息”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三)翻译下列句子。
1、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
史记高祖本纪导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史记高祖本纪导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课题:《高祖本纪》(三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因”的用法等文言基础知识,并能翻译重要的句子。
2、熟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体会文中洋溢着的良史坚持真理,秉笔直书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1、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认识和评价汉高祖这个人物。
2、比较刘邦和项羽这两个人物。
【自主学习】模块一、情境引读(一)文学常识(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回顾以前所学,向大家介绍)本纪:(二)基础知识(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译文以及课文下的注释,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下面的基础知识)1、给下列重点字词注音大泽之陂()高祖常繇()咸阳乃以秦王属()史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日夜跂()而望归随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高祖奉玉卮()2、文言基础知识(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此两家常折券弃责②遂坐上坐,无所诎③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熹,秦军解④无内诸侯军……距之⑤乃详尊怀王为义帝⑥不如决策东乡(2)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①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家人:古义今义作业:古义今义②诽谤者族古义诽谤:古义今义③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约束:古义今义④始大人常以臣无赖无赖:古义今义⑤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微细:古义今义⑥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山东:古义今义3、找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思①都彭城②还军霸上③诽谤者族④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⑤会项伯欲活张良⑥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⑦父老苦秦苛法久矣⑧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⑨沛公然其计⑩单父人吕公善沛令4、解释虚词“因”①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②高祖因狎侮诸客③因张良遂略韩地轩辕④蒙故业,因遗策⑤我欲因之梦吴越⑥因人之力而避之5、翻译下列句子①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②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③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教师用高祖本纪
2、找出通假字
诸所过毋得掠卤
乃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沛公方踞床
摄衣谢之,延上坐
欲约分王关中
啖以利
以秦王属吏
遂西入咸阳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沛公然其计
会项伯欲活张良
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
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
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
二:课堂活动文言知识积累:
1、注音
刘媪( ) 大泽之陂 ( )酒雠数倍( )折券弃责 ( )喟然太息( )单父人( )
狎侮( ) 乃绐为谒( )好相人( ) 箕帚妾( )
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高祖常繇咸阳
遂坐上坐,无所诎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八年),萧丞相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高祖还,见宫阙壮
甚,怒,谓萧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曰:“天 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後世有以加也。” 高祖乃说。
(十二年)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
有功者害之
行屠城父
4、翻译:
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 2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高祖本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高祖本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高祖本纪》中的重要字词、句式,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刘邦的成功因素,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2、教学重难点重点:解读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分析刘邦的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文中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探讨刘邦成功的原因。
3、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重要的字词、句式和文学常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刘邦的人物特点和历史意义。
诵读法: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4、教学过程导入环节知识讲解课堂讨论总结归纳布置作业5、教学资源教材:相关语文教材。
多媒体: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料。
11 教学目标阐述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熟练掌握《高祖本纪》中的生字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能够准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同时,要求学生能够理清文章的叙事脉络,概括主要情节,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技巧和思维能力。
让学生学会从历史背景、人物言行等方面去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刘邦这一历史人物的深入了解,引导学生思考成功的要素和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历史观。
同时,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12 教学重难点分析121 重点重点字词和句式的讲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字的用法,“此天子气也”的判断句式等。
对刘邦人物形象的全面分析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包括他的政治智慧、用人策略、领导才能等方面。
122 难点文中所反映的秦汉之际的历史背景较为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高祖本纪》的导学案
《高祖本纪》的导学案2019-09-08《高祖本纪》的导学案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刘媪()须髯()贳酒()大泽之陂()每酤留饮()酒雠数倍()乃绐为谒()()酒阑()箕帚()轘辕()()玉卮()击筑()乃以秦王属吏()日夜跂而望归()献飨军士()黥布()荥阳()郦食其()()颍阳()氾水()2、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请在横线上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4)第二部分(5—17)第三部分(18—20)二、第一部分字词梳理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此两家常折券弃责高祖常繇咸阳遂坐上坐,无所诎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2)左股有七十二黑子(3)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4)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5)臣有息女(6)乃绐为谒(7)公始常欲奇此女(8)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9)因家沛焉3、翻译:(1)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2)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3)公始常欲奇此女,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4)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5)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6)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7)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三、探讨问题1、这四段主要记述了哪些情节?2、纵观秦始皇而叹一节中,流露出刘邦的什么心理?3、刘邦不持一钱,却诈称“贺万钱”反映刘邦性格中的什么特点?4、这一部分介绍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又说“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
好酒及色”。
对这种评述,你有什么看法?四、当堂巩固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不事家人生产作业事:从事B. 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竟:尽,终了C.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善:交好D. 吕公者,好相人好相人:喜欢结交别人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①隆准而龙颜B. ①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②黑质而白章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 ①高祖为亭长D. ①此非儿女子所知也②吾属今为之虏矣②成反复子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3、下列句子全都表现高祖与众不同的一组是()①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高祖本纪导学案
《高祖本纪》导学案知识与能力:1、了解司马迁笔下刘邦这一人物形象。
2、认识体会《史记》中“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3、感悟文本,领略《史记》文史结合的特点。
4、了解司马迁首创的互见法。
过程与方法:1、学习课文中重要文言词语及句式。
2、品味分析,揣摩文本用对比描写人物,用细节刻画人物,用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等文学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司马迁作为一个伟大史学家的卓越品质和无私精神。
[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中重要文言词语及句式。
2、揣摩文本中体现的文学艺术特色。
3、对比了解刘邦、项羽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讲解[本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中引刘向、扬雄之言,赞扬《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今天,学习本文,可让我们较全面地了解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汉高祖。
二、教学过程:(一)、朗读并疏通15-18段。
(1)疏通文言知识点:学生归纳(投影),老师总结。
(2)问题探讨:这一段主要写了哪些情节?明确:(3)提问:文中怎样评价刘邦成功、项羽失败的原因?你还能说出哪些影响他们成败的因素?(4)阅读课文第18段及批注,这一段对人物主要采用怎样的描写手法?体现出司马迁写《史记》怎样的特点?(二)、朗读并疏通19-20段。
1、疏通文言知识点:学生归纳(投影),老师总结。
2、问题探讨:(1)、对比赏析刘邦《大风歌》和项羽兵败垓下之歌,分析两者流泪的不同原因?:①高祖返沛,帝业已定,衣锦还乡,可谓人生巅峰,为什么还慷慨伤怀,泣数行下?②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
(2)《高祖本纪》刻画人物的手法:(三)总结全文:(四)布置作业:对比阅读《高祖本纪》、《项羽本纪》两篇文章,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题,写一则读书笔记,不少于500字。
高祖本纪 导学案
《高祖本纪》学案 2010-3-10[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基本的文言现象。
2.分析刘邦人物形象,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3.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 体会《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教学时数] 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呈现教学目标学习课文前六段,在反复诵读中分析刘邦人物形象,在分析中掌握其中的文言知识。
二、学习过程(一)前四段的学习——刘邦的传奇生世自学指导1、自读课文前四段,复述刘邦的传奇生世2、依据文中的事件与具体描述,分析刘邦这一人物形象。
(小组探讨)胸怀大略,抱负非凡第二段:“常有大度”第三段:观秦皇的感叹“大丈夫当如此也”(很有心计),与项羽观始皇“彼可取而代也”对比分析。
虽都有伟大抱负,从说话的语气可以看出项氏直率鲁莽,刘氏慎重心机。
涉及到的文言知识:高祖常繇咸阳,仁厚爱人,喜施豁达与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的性格早已闻名遐迩。
好逸恶劳市井无赖刘邦“好酒及色”“不事家人生产作业”“绐为谒曰贺钱万”的市井无赖相。
涉及到文言现象: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在刘邦的身世描写中,有些地方充满了与众不同的传奇性:出生时的蛟龙,独特的相貌。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判断句)母曰刘媪(ao)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bei)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高祖每酤(gu)留饮,酒雠(chou)数倍。
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这些迹象似乎都是对刘邦后来帝业的一种暗示。
(二)5、6段的学习智勇破秦1、默读课文,解决下列文言现象夺其军,可四千余人,郦食其为监门因张良遂略韩地辕。
项羽与宋义北救赵,降章邯,啖以利2、对于刘邦与秦军的战事结果,文中用一个词反复描述,请找出来。
导致这种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从这又能看出刘邦是个怎样的人?大破之——破之——大破之——大破之——破之采用了郦食其的与张良的计策。
导学案_高祖本纪(教师版)
《高祖本纪》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笔下刘邦这一人物形象,因文悟言,积累常见文言现象,。
2.认识体会《史记》中“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3.感悟文本,领略《史记》文史结合的特点。
4.了解司马迁首创的互见法。
【课时安排】四课时【知识链接】: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该书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他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
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
后来回到长安,做了郎中。
他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
35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他了解到那里的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他父亲司马谈死后,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
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
同年,开始动手编《史记》。
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
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获罪被捕,受了“腐刑”。
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
于是他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他55岁那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成就了《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全书130篇,52万余字,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因此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二语文高祖本纪导学案 苏教版
古今异义
诽谤
约束
疏通8-14段。
字义:今则来(如果)
无内诸侯群(同“毋纳”)
沛公然其计(认为……对)
令项伯欲活张良(使……活)
沛公从百余骑(使……从)
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同“佯”)
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区域,古今异义)
不如决策东乡(同“向”)
深堑而守之(挖壕沟,名作动)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注]①中涓:此处指侍从官。②护军:监督、协调各将领行动。③喧(xuān):喧哗。④尾生;古代传说坚守信约的人。⑤孝己:商代武丁之子,为人孝顺。
1、对下列三句话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使为参乘,典护军②今又从吾游③汉王乃谢
A.①做模范②游玩③道歉B.①做模范②交往③道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1)会项伯欲活张良
(2)沛公然其计,从之
(3)沛公从百余骑
2、翻译下列句子。
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
译文: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陈)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为汉王中涓①,受平谒,入见平。平等七人俱进,赐食。王曰:“罢,就舍矣。”平曰:“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于是汉王与语,而说之。问曰:“子之居楚何官?”曰:“为都尉。”是日乃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②。诸将尽喧③,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军长者!”汉王闻之,愈益幸平,……
刘邦赴鸿门谢罪、项羽分封诸侯,刘邦决策东进,进兵追击项羽,在垓下打败项羽。
5.称帝后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未央宫举杯噱父、高祖还乡、高祖之死。
《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1(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1(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1(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1(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高祖本纪》的写作背景和主题。
2.掌握《高祖本纪》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通过阅读和分析,《高祖本纪》中的思想、道德和政治价值。
4.提高学生阅读和研究史料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高祖本纪》的写作背景和主题。
2.《高祖本纪》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请同学们看一看下面两幅图,说说它们代表什么。
(图片可用秦始皇陵和《史记》封面)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秦朝和“史记”,引出“史记选读”这门课程,以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高祖本纪》。
第二节:教学首先,学生需要知道《高祖本纪》是《史记》中的篇章之一,作者是司马迁。
司马迁是一个天生的写作才子,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对历史的独到见解,写出了一部汇集了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杰作——《史记》。
其次,让学生简单了解《高祖本纪》的写作背景和主题。
写作背景:秦朝的建立以及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改革,使得中国前400年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司马迁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下,写下了《高祖本纪》。
主题:《高祖本纪》是“史记”中开篇的部分,也是“始皇本纪”、“二世本纪”、“孝武本纪”、“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的前半部分,通过对秦始皇及其后代的生平事迹的叙述,展示了中国三千年封建王朝的诞生和崛起,表现了中国古代的“帝王”价值观念。
然后,让学生对《高祖本纪》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学习和思考。
针对不同的段落,其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如下:段落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一秦朝时期的国家建设与扩张二秦王政的失败,赵高的出现三秦始皇统一六国,明确了王权观念四秦始皇的改革与法律制度五-ch9 秦始皇后期的任官制度和法礼制提出备忘录五-ch10 秦始皇的取士制度六秦始皇的巡视和巨型建筑工程七秦始皇驾崩后,丞相欲反,项羽起兵反秦八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的战争,刘邦的胜利九刘邦登基后建立西汉新朝,开始了中国封建王朝十刘邦的国家政策和农村统一制最后,通过学习和分析,《高祖本纪》中的思想、道德和政治价值。
高祖本纪教案
高祖本纪教案学习目标1. 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的用法等文言知识,并能翻译重要的句子。
2.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导入:《高祖本纪》中是司马迁给汉代开国皇帝刘邦写的传记,不仅收录刘邦起事以来的所有征战、封赏、诏诰等朝政大事,而且把刘邦的生活琐事,起沛以来的谈论、谋略等细节叙写出来令人如观一幅丹青长卷,在这篇洋洋万余字的鸿篇巨制中,形象地纪录秦汉之际的战争风云,生动再现我国古代富有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刘邦的真实形象,深刻揭示了刘邦灭楚兴汉的成功奥秘。
一.检查预习单。
二.浏览课文,划分文章内容第一部分(1-4):刘邦姓氏、籍贯、家庭、出生以及做泗水亭长时候的事情。
第二部分(5-17):入关灭秦,打败项羽,氾水称帝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18-20):称帝之后三.疏通1-5节,解释黑体字,判定划单线句式特点,翻译划双线句子。
1.原文: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译文:高祖是沛郡丰邑县(今江苏丰县)中阳里人,姓刘,字季。
他的父亲是太公,母亲是刘媪(ǎo,袄)。
刘媪曾经在大泽的岸边上休息,梦中与神相遇。
那时候电闪雷鸣,太公去找刘媪,看见一条蛟龙趴在她的身上。
刘媪就有了身孕,生下了高祖。
2.原文: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
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译文:高祖长的很有帝王之相,额头高高隆起,鬓角和胡须很漂亮,左边大腿有七十二颗黑痣。
仁义而爱人,喜好施舍,态度大方豪爽。
曾经有远大的抱负,不跟老百姓一样做生产之事。
到壮年时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官吏,当泗水的亭长,亭中的小吏没有不被他欺侮的。
《高祖本纪》导学案(苏教版选修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和名句。
2、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3、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相关知识:
1、不虚美,不隐恶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引刘向、扬雄之言,赞扬《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不虚美,不隐恶”,就是记述态度严谨,反映事实准确;
不仅善恶必书,而且恰如其分;对“善”不虚夸,对“恶”不隐讳。
“不虚美,不隐恶”
不仅要求史家作史要有根有据,全面系统地直书史事,而且要求史家具有求是存真的高尚
史德。
2、互见法
互见法是司马迁为适应纪传体的需要而创造的述史方法和表现手法,它是将一人事迹、一
件史事,分散在数篇之中参错互见,彼此相补。
互见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互见法详此略彼,叙述史事条理分明,避免重复;互见法正名实,于回护之中不失历史真实;互见法是
塑造传记人物形象的一个好方法;互见法两传存疑,广载异闻,以备参考。
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刘媪()须髯()贳酒()大泽之陂()每酤留饮()酒雠数倍()乃绐为谒()()酒阑()箕帚()。
高祖本纪学案
高祖本纪--学案《高祖本纪》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大泽之陂()(2)武负贳酒()(3)酒雠数倍()(4)高祖常繇咸阳()(5)乃绐为谒()(6)降轵道旁()(7)乃以秦王属吏()(8)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9)日夜跂而望归()(10)随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11)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12)高祖奉玉卮()(1)bēi (2)shì(3)chóu (4)yáo (5)dài (6)zhǐ(7)zhǔ(8)xiǎng (9)qì(10)gāi (11)fàn (12)zhī2、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写了有关高祖的哪几件具体事情?(结合课文下的注释,通过小组讨论,自主翻译,讲述关于汉高祖刘邦的故事)天生奇人宏伟志向吕公嫁女入主关中鸿门争斗高祖戏父高祖还乡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怎样的性格、形象?(见参考书P34)刘邦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
特点是:其一,有远见卓识。
其二,智谋超人。
其三,善于使用和驾驭人。
但流氓无赖行径,好酒及色、言行粗鲁、奸诈圆滑等,还之以凡夫俗人的本相。
3、文言基础知识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2)遂坐上坐,无所诎“诎”通“屈”(3)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解”通“懈”(4)无内诸侯军……距之“内”通“纳”“距”通“拒”(5)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6)不如决策东乡“乡”通“向”解释重点词语: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昌邑未拔(攻下)摄衣谢之,延上坐(提/道歉/请)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非有功伐(功劳)还军霸上(驻扎)去辄烧绝栈道(断)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日期)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水的北面)起为太上皇寿(献酒献物,祝人长寿)父兄不能给(供给,使足)可四千余人(大约)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与……交好)乃绐为谒曰“贺钱万”(欺骗)有功者害之(嫉妒)示鲁父老项羽头(给……看)萧何为主吏(主管、主持)古今异义词(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家人:句中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一家人”作业:句中古义“劳苦的工作”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2)常有大度大度:古义远大的抱负今义气量大、能容人(3)诽谤者族诽谤:句中古义:公开批评、议论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4)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约束句中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无赖:句中古义:没有出息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词类活用1. 使动用法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与众不同)降章邯(使……投降)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命)沛公从百余骑(使……跟从)因以文谕项羽(使……明白)2. 意动用法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认为……奇怪)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以……为苦)沛公然其计(认为……正确)3. 名词活用为动词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安家)公因目固留高祖(用眼睛示意)欲约分王关中(称王)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马白车)都彭城(定都)4. 名词作状语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向北)夜往见良(在夜间)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途中)5.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与……交好)高祖竟酒,后(留到最后)吕媪怒吕公曰(对……发火)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赶在诸侯之前)6.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及见怪(怪现象)大王起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沛公引兵西名词活用为动词项羽解而东归名词活用为状语一词多义解释(1)相吕公者,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无如季相(名词,面相)相与共尊汉王为皇帝(共同、一起)苟富贵,无相忘(互相)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辅助、帮助)(2)固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来)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坚持)(3)引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沛公引兵西(率领)(4)辙去辄烧绝栈道(就)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总是)(5)解秦人憙,秦军解(通“懈”)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于是、就)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因张良遂略韩地缳辕(经由、通过)蒙故业,因遗策(因袭、沿袭)虚词解释积累(1)则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就)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如果)(2)因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因与俱攻秦军(于是)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凭借)(3)以乃以秦王属吏(把)二世使使者斩以徇(而,表承接)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因为)啖以利(用)可以有大功(凭借)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动词,认为)(4)然沛公然其计(认为……是对的)然恐,不敢不服耳(表转折,“但是”)不然,籍何以生此(这样)喟然太息曰(……的样子)指出句式特点:1)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2)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3) 此三者,皆人杰也被动句4)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状语后置句5) 遇彭越昌邑6)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7) 系颈以组定语后置句8)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9) 诸将过此者多10)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固定格式11)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12)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13) 是以兵大败汉高祖刘邦的成功和西楚霸王项羽的失败之谜——读《汉代风云人物》有感汉高祖刘邦出生是平民,他的父母和他自己当年是连名字都没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一、课前导学
[语言积累]
1.解释5-14节重点字词
乃求见说沛公(劝说)摄衣谢之(整理)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
啖以利(引诱)掠卤(同“掠掳”,抢人抢物)秦军解(同“懈”)系颈以组(宽而薄的丝带)属吏(交付,委托)止宫休舍(居住)诽谤者族(灭族)偶语者弃市(相对,相聚)案堵如故(同“安堵”,不迁动,不变更)定约束(规约)今则来(若)内(同“纳”)距之(抵抗)然其计(认为对)欲以求封(求取封爵)旦日合战(明日)因以文谕项羽(道理明告)见谢项羽(道歉)得解归(解脱,逃脱)非有功伐(功劳)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同“佯”)实不用其命(服从)兵罢戏下(同“麾下”)诸侯各就国(到,去)东乡(同“向”)期会(约期会师)复入壁(军垒,营垒)堑(壕沟)自当之(抵挡)淮阴候先合(会战)纵(出兵攻击)复乘之(再乘势发动总攻)
[诵读感知]
1-4节写了刘邦的那些事情?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生下高祖,刘邦好酒及色,纵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大言“贺钱万”等主要情节。
[悟读质疑]你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
二、课堂导学
[自主学习]
1、明代董份说:“意豁如也四字,最善状高祖。”你如何理解?
用性情阔达简易来描述,最适合形容高祖刘邦。
2.伯、仲、季:古代兄弟按照长幼序列的排序。
3.汉族之名:源于刘邦的汉朝。
在刘邦创立汉朝之前,没有“汉人”、“汉族”之说。而在汉朝创立之后,西方、北方等汉边界之外的民族,便称汉朝的军队为“汉兵”、汉朝的使者为“汉使”、汉朝的人为“汉人”。至于“汉族”一名起于何时,有些争论。
现代历史学家吕思勉在《先秦史》中说:“汉族之名,起于刘邦称帝之后。”另一个同时代的历史学家吕振羽在《中国民族简史》中说:“华族自前汉的武帝宣帝之后,便开始叫汉族。”他说的华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以上两说虽有些时间差异,但他们都是说,汉族之名,源于刘邦创立的汉朝。
2、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在这种情况下,沛公起身,整理衣服向他道歉,延请坐上座。
(2)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增加设置疑兵旗帜,那些经过的地方不得抢人抢物。秦人很高兴,秦军松懈。
(3)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
恰逢项伯想要救活张良,在夜里前去求见张良,(项伯会见张良后返回楚营)用不能攻杀刘邦的道理劝告项羽。
这一部分,主要用对比的手法写了项羽由强到弱、刘邦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
项羽入关时率军四十万,刘邦兵十万,双方兵力悬殊很大;刘邦自知不敌,到鸿门谢罪得以解脱。项羽入宫后,屠民烧宫,假尊义帝;与刘邦先前入关的安抚吏民,宽容秦王形成鲜明对比。
推翻秦朝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负约”,“更立”刘邦为汉王。可见项羽的强势与霸气,刘邦的弱小与屈从。诸侯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国后,刘邦烧绝栈道,以示无意东归;暗中却听从韩信的劝说,“决策东乡,争权天下”。“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的时候,双方的兵力在相持中发生了变化,由于刘邦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从民所望,后防巩固,兵力由弱转强,逐渐居于优势。“欲引”,又用“留侯、陈平计”,其决策和行动的变化说明刘邦的实力与先前已大不一样。“决胜垓下”充分说明楚汉相持三年后,形势大变,汉军扭转败局,已经强大起来。垓下之战,韩信受命以三十万大军围困项羽十万之众,第一次以众击寡。韩信仍然运用谋略,尽量用极小的代价取得胜利。他以孔将军、费将军为两翼,亲自居中正面诱敌,佯败,拉长楚军战线,然后两翼合拢,分割包围,打败楚军,把项羽逼上死路。到了夜里,汉军又唱起楚歌迷惑楚军,这就彻底瓦解了项羽斗志,迫使项羽自刎于乌江边上。(答题时可以概要地说)
《高祖本纪》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巩固文言语法知识,加强文言语感,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了解与高祖刘邦相关的史实,认识高祖刘邦的性格为人,理解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3.了解司马迁的《史记》的纪传体的“不虚美,不隐恶”的写史风格。
【重点难点】
1.根据选修课特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4)项羽王诸侯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项羽给有功劳的将领们封王,大王你却独自占据南郑,这是流放呀。
[诵读感知]
第5-14节主要写了哪些情节?
这一部分主要写郦生见沛公、与秦军大战蓝田、入关约法三章和楚汉相争等情节。
[悟读质疑]你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
二、课堂导学
[自主学习]
1、这一部分从哪些方面对比刘邦和项羽?
[合作探究]
1、根据前四节,试分析探究高祖的性格特点。你如何评价史家“不虚美,不隐恶”的传统?
突出高祖的不凡;也写出了高祖当年的(平凡)无赖。不虚美,不隐恶。拂去神圣灵异的光环,还之以普通人的本来面目。
2、问题释疑
[读写结合]
写作素材
1、刘邦的:“嗟呼,大丈夫当如此也!”
角度:人要有锐气、豪气和自信;人要有远大的志向。
2.全面认识评价高祖刘邦。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学
[知识卡片]
1.“本纪”是《史记》中给帝王作传,共有12篇“本纪”。
《高祖本纪》中是司马迁给汉代开国皇帝刘邦写的传记,不仅收录刘邦起事以来的所有征战、封赏、诏诰等朝政大事,而且把刘邦的生活琐事,起沛以来的谈论、谋略等细节叙写出来令人如观一幅丹青长卷,在这篇洋洋万余字的鸿篇巨制中,形象地记录秦汉之际的战争风云,生动再现我国古代富有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刘邦的真实形象,深刻揭示了刘邦灭楚兴汉的成功奥秘。
2、观看秦始皇时情不自禁地发出“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的慨叹,体现了高祖怎样的内心世界?
表层含义:人生在世,就应该像秦始皇那样显赫富贵,出人头地。深层含义:一言道出对自己境况不满,对始皇仰慕,对权力渴求的复杂心迹。抒发了他自命不凡、想有所作为、渴望占有最高权力、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欲望,评价:此志不小,这是布衣登基的起点宣言。(要答出三层意思)
[语言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媪()陂()贳酒()酤酒()酒雠()繇()
单父()()绐()相人()郦食其()()玺符节()
轵道()属吏()跂()东乡()阳夏()垓下()
氾水()给馈饷()
(答案见课本注解)
2.解释1-4节重点字词
陂(水边)隆准而龙颜(鼻子)大度(远大的抱负)家人生产作业(平民百姓)狎侮(戏弄耍笑)贳酒(赊欠)酒雠数倍(售,卖出)岁竟(末,终)折券弃责(毁掉契据)繇(同“徭”服役)素易诸吏(看不起)乃绐为谒(欺骗)无所诎(不安)酒阑(将尽)后(留下不走)臣有息女(生)公始常欲奇此女(异,使与一般人不同)卒与刘季(最嫁给)
3、翻译下列句子: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平时有远大的抱负,不从事一般百姓从事的谋生职业。
2、高祖常繇咸阳,纵观。高祖经常到咸阳服役,自由观看。
3、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公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刘季?
你平时想使女儿与一般人不同,许配给富贵的人,沛县县令与你交好,要求结为婚姻,你却不同意,为什么虚妄地许配给刘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