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
有几瓶牛奶-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有几瓶牛奶-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意图
本教案主要旨在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建立起关于数量的感性认识,掌握初步的加、减运算方法,并能在真实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认识数字,熟悉1 ~ 9各数字的大小和写法;
2.感性认识数量概念;
3.初步掌握加、减运算方法;
4.能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及活动安排
活动一:引入
引导学生尝试用手把自己喜欢的颜色的小球分成几组,并数出每组有几个,了解以至少1个为单位去数数的意义。
活动二:探究
现在有5瓶牛奶,将其中3瓶牛奶倒进一只大杯子里,那大杯子里面有几瓶牛奶?
让学生小组自主探究,提供计数器等辅助工具,引导学生进行加、减数清晰有效的计算过程。
活动三:运用
假设学生拿到了一张购物单,上面写着“牛奶6元/瓶,饼干3元/袋,饮料5元/瓶”,于是学生们就可以进行自由组合进行消费,每一个人都可以自己计算需要花多少钱买这些东西,而不是假设价格统一。
引导学生自己制定购物计划,购买牛奶、饼干或者饮料,然后计算需要多少元钱。
同时,在买完商品后进行交换,看看凭借自己的购物计算能否交换得到想要的物品。
巩固练习
给学生出题练习:
1.爸爸买了6瓶牛奶,妈妈又再买了3瓶,家里现在有几瓶牛奶?
2.买了2袋饼干,其中1袋有5块饼干,另一袋有7块饼干,这些饼干一共有几块?
总结
本节课以儿童喜爱的食品为教学素材,结合生活实际场景,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由浅入深地建立了湮没在大多数人生活之中的数量概念,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加法》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数学活动,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对加法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进位加法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数学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较强,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来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数学活动,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难点: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体验进位加法的运算过程,加深对进位加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牛奶瓶子模型、计数器、练习题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练习题、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7个牛奶瓶子模型,告诉学生每个瓶子里有9瓶牛奶,然后又拿来了2个瓶子,问学生一共有几个瓶子。
让学生回答,并引导学生在纸上画出相应的图形。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计数器或者实物展示,呈现7个瓶子里有9瓶牛奶,然后又拿来了2个瓶子。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3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进位加法的概念,能够运用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和思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加减法运算还比较陌生。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但对于进位加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进位加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引导发现法、游戏教学法等,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总结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牛奶瓶子的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激励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一些牛奶瓶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有几瓶牛奶。
然后提问:如果再给你一瓶牛奶,你该如何计算总共有几瓶牛奶呢?2.呈现(10分钟)呈现一幅情境图,图中有一些牛奶瓶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再给你一瓶牛奶,应该如何计算总共有几瓶牛奶呢?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拿一些小卡片,上面写着不同的数字,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尝试进行9加几的进位加法运算。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反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7.3 有几瓶牛奶》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
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数出瓶数,计算出总共有几瓶牛奶,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加减法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数数和计算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于具体物品的量化认识还比较薄弱。
因此,在教学这一节内容时,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具体的物品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学生对于加减法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学生对于具体物品的量化认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具体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理解加减法。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的牛奶瓶,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和感受到牛奶瓶的数量。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设置一个情境,比如:“小猴开了个水果店,卖牛奶。
每个顾客都买不同的牛奶瓶数,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他们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呈现一些实际的牛奶瓶,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和感受到牛奶瓶的数量。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数一数,算一算,每组有多少瓶牛奶。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一堆牛奶瓶,要求学生算出一共有多少瓶牛奶。
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应用。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他们刚刚学到的知识。
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规律。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精选12篇)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精选12篇)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瓶牛奶》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CAI,小棒。
教法运用:合作探究法、创设情境学法指导:分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创设情境:有几瓶牛奶星期天,笑笑家来了几位好朋友,妈妈买回2箱饮料招待他们,小客人走后,笑笑帮妈妈一起清理房间(出示挂图)。
看着箱子里的饮料,笑笑想起了一个数学问题,你能猜出她在想什么问题?(现在一共有几瓶饮料?)学生自主思考,并与同桌交流讨论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情景讨论二、初学新课(初步探究)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每一组请一个同学汇报你们的想法。
根据这个问题请你能列一道算式吗?怎么列?9+5=你能说说9加5可以怎样算吗?(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观察小结:“凑十法”就是把没有学过的9加几变成已经学过的10加几来计算。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
学生按照书上的提示活动讨论(可能出现不同的说法)(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学生动手操作。
出示具体的情景图,让学生明确知道怎么列式,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更直观的认识看图列式的方法。
三、引导释疑(合作学习)做一做,说一说。
1、“9+3=”可以怎样算,你能用小棒摆出你的算法吗?自己想好后,摆给小组同学看,并说说你的想法。
请学生汇报,在书上圈一圈,说一说。
2、请学生自己摆一摆,算算“6+9=?”观察书上的图,圈一圈并填出得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有几瓶牛奶-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有几瓶牛奶北师大版教案:有几瓶牛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章“有趣的图形”,第一节“有几瓶牛奶”。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并数数瓶子中的牛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观察到瓶子中的牛奶,并能够用数数的方式表达出来。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让学生能够观察到瓶子中的牛奶,并能够用数数的方式表达出来。
2. 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数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瓶子、牛奶、卡片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2. 讲解:教师向学生解释,通过数数的方式可以知道瓶子中有几瓶牛奶。
然后教师示范如何数数,从1数到学生猜测的数字。
3. 练习:教师给学生发放练习本,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目,题目为“有几瓶牛奶”。
4. 讲解:教师讲解题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数数的方式得出答案。
5. 练习:教师发放卡片,让学生独立完成卡片上的题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有几瓶牛奶观察瓶子数数牛奶得出答案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有几瓶牛奶题目描述:请学生观察图片,数出图片中有几瓶牛奶,并写下答案。
答案:根据图片中的牛奶瓶数量,学生应该数出图片中有4瓶牛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里找一些瓶子和牛奶,尝试解决“有几瓶牛奶”的问题。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解决其他与数数有关的问题,如“有几颗糖果”、“有几只鸟”等,以提高学生的数数能力和观察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在引入新课时,我使用了实际的教具——瓶子和牛奶。
这个实践情景的引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通过让学生观察瓶子中的牛奶,我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这个引入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
有几瓶牛奶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2.使学生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9+?的进位加法教学难点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凑十法的意义教学用具计算机、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一)创设情境1.教师谈话秋天来了,各种水果都成熟了,小动物们到果园里摘苹果.快看,它们回来了!出示图片:摘苹果2.教师提问(1)你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2)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呢?(二)引入课题1.教师说明:今天我们就来重点解决“一共有几个苹果”的问题.2.教师提问(1)谁能解决这个数学问题?(2)怎样列式?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一)动手操作1.教师提问:“9+5”到底应该怎样算呢?2.动手操作用红颜色的圆片代替小兔摘的苹果,用黄颜色的圆片代替小猪摘的苹果,把自己的想法摆一摆、说一说.3.小组交流想法4.教师提问: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汇报?(二)小组讨论刚才你们用了那么多的方法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三)创设情境1.教师谈话:参加采摘活动的还有许多其它的小动物,你们想看看他们的收获吗?2.出示图片:草莓、梨3.教师提问(1)谁能说说图意?能提什么数学问题?(2)怎样解决?你是怎么想的?4.我们今天帮助小动物解决了许多数学问题,请你观察一下我们列出的算式,有什么特点?三、练习巩固.(一)出示图片:算一算小动物们还有一些数学问题想请你帮助他们解决,你愿意吗?(二)出示图片:肯德基餐厅1.经过一天的采摘活动,小动物们很饿了,他们来到了动物肯德基餐厅.请你帮助小动物选择一份套餐(包括一份主食和一份小食品),并计算出你所选择的套餐要花多少钱.2.全班汇报3.发散思维:假设现在我想任意地选取两种食品,比如:一个巧克力圣代8元和一份薯条5元,你能帮我算算要花多少钱吗?说说你的想法.四、小结:这节课你们上的高兴吗?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三则】【名师】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三则】《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之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方法,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处理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2. 通过实际地动手操作,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
3.通过合作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教材分析〗“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节课,是学生学习进位加法的基础。
教材共分三次活动进行:第一次活动是对生活情境的观察、思考,提出数学问题,列出加法算式;第二次活动通过摆小棒(或图形)探索“9+5”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特别是“凑十”时,可以拆5凑9,也可以拆9凑5;第三次活动通过“试一试”两道加法算式,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材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同就会产生计算方法的多样性,这样安排,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的经验,并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会计算10以内加减法。
教师在教学时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多样性。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今天是小花(猫)9岁的生日,好朋友们都来给她开庆祝会,他们有送蛋糕的,有送鲜花的。
小狗点点提来了牛奶,以示庆贺。
数一数,有几瓶。
看着小狗点点的礼物,两手空空的小兔飞飞觉得很不好意思,她赶紧跑回家,把家里所有的牛奶都提来了,小朋友,你们数数看,她提了几瓶牛奶?(电脑演示情境)生:(齐)1瓶、2瓶、3瓶、4瓶、5瓶。
师:小花看着点点和飞飞提来的礼物,高兴地数了起来。
(画面定格)(评析将学生喜欢的小动物编成童话故事。
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到十分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3《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3《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3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10以内的数字有所了解。
但是,他们还未能完全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操作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并能通过实际操作,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正确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2.难点: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实物操作、直观演示、游戏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牛奶瓶子作为教具。
2.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着10以内的数字。
3.准备一些实际操作的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小朋友们,你们喝过牛奶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牛奶有关的问题。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些牛奶瓶子,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有几瓶牛奶。
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解决一些简单的加减问题。
例如:每组有3个牛奶瓶子,再给他们增加2个牛奶瓶子,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个牛奶瓶子。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加减运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例如:让学生计算4+3、4-2等。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12)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12)一. 教材分析《7.3 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10以内加法的含义,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10以内加法的计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数数、识数的基础能力,对于加法的概念他们可能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加法的运算方法和计算规则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操作、图片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加法的含义,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10以内加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加法的含义,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10以内加法的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加法的运算方法的掌握,以及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加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交流,从而达到对加法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牛奶瓶子的图片和实物,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牛奶瓶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牛奶瓶子有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如果再给你一个牛奶瓶子,一共有几个?”引发学生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操作,将两个牛奶瓶子放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两个牛奶瓶子一共有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得出加法的概念:“两个牛奶瓶子放在一起,就是一个牛奶瓶子加上另一个牛奶瓶子,我们用加法来表示。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7.3《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课题有几瓶牛奶单元第七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学习目标1.创设具体的情境,探究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复习旧知1.龟兔赛跑。
2.看图列式。
二、导入新课师:大头儿子的牛奶喝完了。
你看,小头爸爸正带着他去买牛奶呢!课件出示:师:大头儿子在和小头爸爸买牛奶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小小的麻烦,他想请大家帮帮它。
你们愿意吗?板书课题:有几瓶牛奶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学生:愿意。
通过复习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探究新知做准备。
通过谈话,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讲授新课一、获取信息课件出示:师:你知道了什么?反馈:第一个箱子中有9瓶牛奶,第二个箱子中有5瓶牛奶。
师: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呀!那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二、解决问题师:要想知道一共有几瓶牛奶,应该怎样列式呢?师:9+5等于多少呢?用课前准备的小棒摆一摆。
师: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算的?抽生展示并汇报:(1)我是数出来的:10,11,12,13,14。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自由说说。
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回答:一共有几瓶牛奶?学生:9+5。
学生分组摆一摆,然后交流算法。
学生自由说说。
通过说一说、看一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我从5根里面拿出1根,与9根凑成10根。
9+1=10,10+4=14。
(3)我从9根里面拿出5根,与5根凑成10根。
5+5=10,10+4=14。
师:大家用的方法真多呀!数数的方法我们都知道,可是后面两种方法,你们看懂了吗?师:这种方法在数学中称之为“凑十法”。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瓶牛奶》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有几瓶牛奶》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教材,主要讲述了利用数数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这篇教材,学生能够掌握数数的技巧,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数量的概念和数数的方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数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数数的技巧,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培养数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数数的技巧,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将数数的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分组合作学习: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牛奶瓶子作为教具,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3.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牛奶瓶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有几瓶牛奶。
通过这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实际的牛奶瓶子,让学生亲自动手数一数,并记录下结果。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数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情境,让学生计算有多少瓶牛奶,并将其排列出来。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应用“有几个”和“有几瓶”两个概念解决有关数量的问题2.能够使用简单的数学符号(加、减、乘、除)完成口算运算3.能够理解和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有关数量的问题二、教学内容教学课文:《有几瓶牛奶》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认识“有几个”和“有几瓶”两个概念2.学习口算加减法3.学习利用口算和加减法完成简单问题的解答三、教学步骤3.1 引入教学•教师通过全班问答或学生自我介绍等方式,了解学生们了解数量概念的程度,引出今天的课程主题“有几个”和“有几瓶”。
•点播课件《有几瓶牛奶》的视频,回顾有关数量的概念。
3.2 学习“有几个”和“有几瓶”概念1.教师和学生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有几个”和“有几瓶”的概念。
2.在黑板上画出瓶子,让学生通过移动修改黑板上瓶子的数量和填写数字,操练“有几瓶”的初步应用。
3.3 学习口算加减法1.教师先放昨天和今天的牛奶数量,让学生自己推算两天共有多少瓶牛奶。
2.教师放出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容易的口算运算,有选择有分层次的指导,并给出奖励措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3.反复操练口算加减乘除等运算,并查漏补缺,纠正学生口算错误。
3.4 学习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出示实际生活中有关数量的问题,并通过示范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口算运算和解决问题。
2.学生在自主实践中,运用到学习到的知识和能力,逐步解决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关数量的问题。
3.5 总结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和学生自我评价,全面总结并评价此次教学过程,对于还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
在学生讲评和师生互动中进一步巩固教学内容,获得更深层次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4.1 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有几个”和“有几瓶”概念2.学习口算加减法3.运用口算完成简单的实际问题4.2 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口算能力较差的学生,需要老师耐心指导,并且使用多种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意愿,参与到活动中来,提高计算能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7.3节的内容,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本节内容通过生动的牛奶瓶子插图,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学会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趣,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运算,对于加减法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数数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将数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逐步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数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加减法;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牛奶瓶子的插图,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数字卡片,用于学生实际操作。
3.准备分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牛奶瓶子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瓶子的数量。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再来一瓶牛奶,我们应该怎么数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拿出数字卡片,向学生展示10以内的数字。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数字卡片进行加减运算。
例如,教师拿出数字3和数字4,让学生将它们相加,得到答案7。
然后教师再拿出数字5,让学生将答案7和数字5相减,得到答案2。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瓶牛奶》教案及板书设计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瓶牛奶》教案及板书设计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瓶牛奶》教案及板书设计第七单元、课题第三节有几瓶牛奶总课时第课时教学内容有几瓶牛奶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9+?的进位加法是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凑十法的意义是难点。
教学方法:实物演示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宠物小精灵皮卡丘)你们认识它吗?喜不喜欢皮卡丘?今天皮卡丘就来到了我们的课上和我们一起学习。
2.游戏(1)下面皮卡丘请我们同桌的小朋友先来做个凑十的拍手游戏:你拍1,我拍9,我们都是好朋友。
你拍2,我拍8,团结起来力量大。
你拍3,我拍7,我们从小爱学习。
你拍4,我拍6,说话老实不吹牛。
你拍5,我拍5,两数凑十不马虎。
(2)提问:师:看到7。
生:想到3。
师:看到1。
生:想到9。
师:看到4。
生:想到6。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谈话引入:出示“有几瓶牛奶“图师:小猴子不知道两个箱子里有几瓶牛奶,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
2、探究算法(1)四人小组,学习研究(教师巡视)(2)小组汇报:a.小明:我是用小棒数出来的,1,2,3……14,一共14瓶。
b.小东:我用的是加法,9+5,把9凑成10。
先从5瓶里拿出1瓶,和9瓶放在一起,是10瓶,10+4=149 + 5=1 4教师板书:9+ 5=141410c.小华:我也用加法,9+5,把5凑成10。
从9里拿出5,和5 放在一起是10瓶,10+4=149 + 5 =4 5把9分成4和5教师板书:9+5=144510d.小娟:我和大家的方法都不一样,是用计数器算出来的,先拨9个,再拨1个,是一个十,把个位上的10个拨去,在十位上拨上1,再在个位上拨上4个,是14个。
3、新课小结: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说一说,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去计算。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1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3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11)一. 教材分析《7.3 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对加减法的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对一些具体问题感到困惑,如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有几瓶牛奶。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教学材料,如PPT、牛奶瓶模型等。
2.学生准备:学生提前了解牛奶瓶的外观和数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引入课题,如:“有一天,小猴子和好朋友小兔子一起喝牛奶。
小猴子拿出了3瓶牛奶,小兔子拿出了2瓶牛奶。
他们一共喝了几瓶牛奶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数量的牛奶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有多少瓶牛奶。
同时,让学生尝试用10以内的加减法表示牛奶瓶的数量。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牛奶瓶模型。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尝试解决“有几瓶牛奶”的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关牛奶瓶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问答。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用加减法解决有几瓶牛奶的问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提出其他解决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几瓶牛奶
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
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2、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思考,并促进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
有自己学数学的兴趣。
3、理解凑+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关键: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同步课堂》。
大家准备好学习用品了吗?开始上课吧?首先老师想邀请大家到智力加油
站为我们的大脑加加油。
一起来,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吧。
1、复习10以内的口算
同学们真是了不起,脑子反应真快呀,只要我们平时养成勤动脑的好习惯,
再加上合理的营养搭配,我们的大脑一定会越来越灵活的。
我们的好朋友笑笑就
是这样的,她每天除了勤动脑、积极思考问题以外,还坚持喝牛奶,现在我们就
一起到笑笑家去看一看他们家的牛奶吧!(出示课件主题图)
2、观察、分析主题图
(1)、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师;两盒牛奶分别有几瓶?你是怎样数的?
(3)、根据两盒牛奶的数量,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小雪:我提的问题是左边一盒比右边一盒多几瓶牛奶?
小明:我提的问题是右边一盒比左边一盒少几瓶牛奶?
你会解决吗?动笔试一试。
这两个问题都可以用减法来解决,左边盒子里的9瓶减去右边盒子里的5瓶,
9-5=4
还可以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呢?
亮亮:我提的问题是一共有几瓶牛奶?
师:左边盒子里有9瓶牛奶,右边盒子里有5瓶,问一共有几瓶牛奶?
师:一共有几瓶牛奶这个问题,你们觉得应该用什么方法解决?为什么?
师:那么要求“一共有多少瓶牛奶”如何列算式呢? 自己来试一试吧。
师:对,列式是9+5
二、合作探讨计算规律
1、说说计算方法
师:你能用什么办法很快知道一共有几瓶牛奶?
小明:我是1个1个数的。
一共14瓶,9+5=14
张华:我是接着9往下数5个数,10,11,12,13,14
师:一个一个数的方法很好,不容易出错,还可以怎么想呢?
李强:从右边((5瓶的盒里)拿出一瓶,放到左边这个盒子里,加上这瓶左边的盒子里就有9+1=10瓶了。
再与右边盒子里剩下的4瓶和起来就是14。
小雪:从左边(9瓶的盒子里)拿出5瓶,放到右边的盒子里。
加上这5瓶右边的盒子里就有5+5=10瓶了,10瓶加上左边剩下的4瓶就是14。
2、用小棒摆摆试试吧。
师:我左边摆了9根小棒表示左边盒里的9瓶牛奶,右边摆了5根小棒表示右边盒里的5瓶牛奶,从右边先拿1根小棒和左边的9根小棒放在一起凑成10根,10根和右边剩下的4根合起来是14根,所以9+5=14。
师:也可以从左边9根小棒拿5根小棒和右边5根小棒凑成10个,10再和左边剩下的4根小棒合并,10+4=14。
所以9+5=14。
3、观察比较李强和小雪的计算方法,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课件出示小强和小雪的计算过程,鼓励学生讨论。
师:对,他们都先凑成了十。
所以我们可以给这些方法取个什么名字叫凑十法。
这两种凑十法你最喜欢哪种呢?说说为什么吧?
乐乐:我喜欢李强的方法,因为他把5分成了1和4。
先算9+1凑成10,再算10加几得十几。
笑笑:我喜欢用“凑十法”来计算9+5。
要把9凑成10,就要想9加几等于10。
9和1组成10,所以从5那里拿1过来和9组成10,5就剩下4了,10与4相加就是14了。
小结:看来大家都比较喜欢把9凑成十的方法,通常情况下两个数字相加,我们把比较接近10的数字凑成十。
师:同学们。
下面我们就用我们今天刚学的“凑十法”。
来做两道题。
(课件出示书上72页试一试)
4、试一试
9+3= 7+9=
师:在做9+3=时我们要把谁凑成十呀?把3分成1和2,1+9等于10,10再加2等于12,所以9+3=12。
师:7+9= 呢?把7分成1和6,1+9等于10,10再加6等于16,所以7+9=16。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课件出示书上73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课件出示凑十的方法和过程,集体评价改正。
2、填一填(一)、(二)
(课件出示学生按要求用凑十法填空)
师和学生一起完成。
3、看图列式计算
(1)、一共有几朵花?
师:刚才小朋友们帮助笑笑提出问题、并解决了问题,淘气有一问题想请大家帮帮忙,大家愿意吗?(课件出示一共有几朵花)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帮他解决这一问题吧。
师:谁能把你的做法告诉大家?
小雪:我看到左边有9朵花,右边有7朵花,列式是9+7,我把7分成1和6,9+1=10,10+6=16,所以9+7=16。
师:同学们,小雪和你的方法一样吗?老师相信你们和小雪一样聪明一定都算对了。
(2)、下面我们来看下一题。
(课件出示有几支笔)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说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
乐乐:这道题在一盒笔和两支笔下面有一个大括号就是求一共有几支笔?
师: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师:对。
是9+2=11(支)
(3)、桃和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师:下面我们再来做一道看图列式题。
这道题是求桃和苹果一共有都少个?应该用加法列式是9+5=16(个)
(4)、一共有几盆花?
4.小猫钓鱼。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猫钓鱼的故事吗? 今天猫妈妈带着小猫又到河边钓鱼,这一次小猫钓鱼可认真了。
猫妈妈钓的鱼放在大鱼缸里,小猫钓的鱼放在小鱼缸里。
小猫心里可高兴了,它在想些什么呢?
妈妈和我一共钓了几条鱼?
师:大鱼缸里有9条鱼,小鱼缸里有8条鱼。
猫妈妈和小猫一共钓了几条鱼?你会列式吗?你能告诉小猫你是怎样计算的吗?
师:对,可以列为:9 + 8 = 17,也可以这样列式:8 + 9 = 17
师:你能告诉小猫你是怎样计算的吗?
小明:我是这样算的:9和1凑成10,从8里拿走1,就剩下7,10加7等于17。
小雪:我是这样想:8加2等于10,从9里拿走2,剩下7,10加7等于17。
5、口算练习、巩固新知(课件出示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又到了我们的智力加油时间,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第一组题,找出规律,快速计算。
第二组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畅谈收获、总结评价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笑笑的陪伴下,学会了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问题,使我们的口算能力得到提高。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为自己的大脑加油,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乱吃零食,相信我们小朋友们一定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
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