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模拟机训练中心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简易版
航空模拟训练设施管理制度

一、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XX项目框架工程2. 工程地点:XX市XX区XX路XX号3. 工程规模:总建筑面积XX万平方米,框架结构,层数XX层。
4. 工程特点:本工程框架结构复杂,施工难度较大,要求施工质量高,安全性能强。
二、模板体系选择1. 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要求,选择适合本工程的模板体系。
本工程模板体系采用组合钢模板体系,其主要优点如下:(1)强度高,刚度好,稳定性强;(2)易于安装、拆除,周转次数多;(3)表面光滑,平整度好,便于抹灰;(4)防火、防水、防腐性能好。
2. 模板材料:采用Q235钢作为模板材料,厚度为1.5mm,确保模板的强度和刚度。
三、模板安装与拆除1. 模板安装:(1)模板安装前,对模板进行验收,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2)根据施工图纸,确定模板的安装位置、尺寸和间距;(3)采用专用螺栓连接模板,确保连接牢固;(4)模板安装过程中,注意模板的垂直度和水平度,确保模板平整。
2. 模板拆除:(1)拆除模板前,检查模板的连接螺栓是否松动,确保安全;(2)按照拆除顺序,从上往下依次拆除模板;(3)拆除过程中,注意保护模板,避免损坏;(4)拆除后的模板进行清理、保养,以便下次周转使用。
四、模板加固措施1. 模板加固:(1)采用双排钢筋网片进行加固,确保模板的稳定性;(2)在模板加固处设置水平支撑,防止模板变形;(3)在模板与主体结构连接处,设置拉结筋,提高模板的连接强度。
2. 加固材料:采用直径为Φ6mm的钢筋,间距为200mm,确保加固效果。
五、安全措施1.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2. 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3. 施工现场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网、防护栏杆等;4.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5. 加强施工现场的消防管理,确保消防安全。
六、环境保护措施1.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2. 施工现场设置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确保垃圾得到有效处理;3. 施工过程中,加强噪声、粉尘、废水等污染物的控制,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航空企业基于管理驱动的试飞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下)

航空企业基于管理驱动的试飞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下)(六)以绩效考核为牵引,带动试飞管理体系科学运行图14 试飞安全管理绩效考核在试飞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航空工业哈飞发现缺乏一个高效的、可量化的管理工具来保障体系有序运行。
因此,在试飞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中以“系统思考、统筹兼顾”的构建理念,采用量化的思想,将目标拉条挂账。
根据目标值以绩效考核为驱动力,调动员工参与试飞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促成各项目标的实现。
为实现这一目标,强化试飞安全绩效考核的管理力度,保障试飞管理体系的有序运行,公司制定了《公司试飞安全绩效考核方案》,同时明确了考核流程。
方案明确了三类考核内容。
其中,试飞安全人员处罚作为单项奖惩考核,试飞安全绩效考核和否决项考核等作为组织绩效考核。
考核指标主要包括关键指标及其它试飞安全要求。
其中关键指标考核包括全年飞行等级事故数、全年飞行事故征候数、全年飞行问题数、外部试飞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数,以及未完成公司年度试飞安全阶段工作数等。
其它试飞安全要求包括问题及时整改率、飞行组织与实施、安全自查、机务保障、场务保障、试飞进度、故障管理、信息报送、质量监管、安全培训和试飞现场外来人员管理、试飞现场标准化等。
为保证考核效果,公司针对被考核单位不同的职责制定了详细的且有针对性的考核标准,标准涉及七大要素,45项具体指标,涵盖了试飞安全管理全部管理要素。
同时,在方案中明确了处罚、激励原则及办法。
根据年度考核要求,按照考核流程,每月对公司具有试飞安全绩效考核指标的单位实行考核。
对于试飞安全绩效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试飞管理办公室依据检查、调查情况对相关单位按问题严重程度分别下达《试飞安全整改通知单》或《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落实跟踪表》。
图15 试飞安全绩效考核流程图16 安全绩效分析流程(七)以系统评价为基础,保证试飞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为确保系统评价符合试飞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
航空工业哈飞首先通过对有关安全问题信息的收集、分类和存储,采用统计分析、趋势分析、专家分析、模拟和试验分析及标准化比较等方法和工具对安全绩效信息数据进行全面、系统分析。
飞行训练管理制度

飞行训练管理制度第一节总则1.为加强飞行训练管理,确保飞行训练安全,促进飞行员飞行技能的提高和飞行品质的改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2.本管理制度适用于飞行训练课程和实训任务的组织、管理、执行,以及飞行训练设施设备的保障和维护。
3.飞行训练机构应当按照本管理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飞行训练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加强飞行训练管理,提高飞行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第二节飞行训练组织4.飞行训练机构应当根据飞行员的等级和种类,制定相应的飞行训练课程和实训任务,并积极调整更新。
5.飞行训练机构应当根据飞行训练课程和实训任务的要求,科学组织飞行训练,合理安排飞行训练时间,保证飞行训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6.飞行训练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飞行训练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确保飞行训练的教学质量。
7.飞行训练机构应当建立有效的飞行训练考核制度,对飞行训练成绩进行综合评定,为飞行员提供个性化的飞行训练指导。
第三节飞行训练管理8.飞行训练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飞行训练管理制度,确保飞行训练的安全和合规。
9.飞行训练机构应当加强飞行训练设施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证飞行训练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
10.飞行训练机构应当建立有效的飞行训练风险管理机制,定期进行飞行安全检查和飞行训练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排除飞行训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1.飞行训练机构应当建立学员飞行训练档案,对学员的飞行训练情况进行全面记录和归档,确保飞行训练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第四节飞行训练保障12.飞行训练机构应当加强对飞行训练场地、气象条件、飞行计划等相关因素的监测和保障,做好飞行训练的各项保障工作。
13.飞行训练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飞行训练救援预案,确保飞行训练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和处置。
14.飞行训练机构应当加强对飞行训练人员的健康管理,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和心理评估,确保飞行训练人员在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下进行飞行训练。
飞行部门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飞行部门的安全管理,保障飞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飞行部门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和飞行活动。
第三条飞行部门安全管理工作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二章安全生产责任制第四条飞行部门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第五条飞行部门负责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飞行安全负全面责任。
第六条飞行部门各岗位人员应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飞行安全。
第七条飞行部门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
第三章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架构第八条飞行部门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飞行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
第九条安全生产委员会由飞行部门负责人、飞行部经理、飞行教员、安全员等组成。
第十条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设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第四章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第十一条飞行部门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十二条飞行部门应组织员工参加国家和行业规定的安全生产培训,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第十三条飞行部门应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档案,记录员工的培训情况。
第五章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第十四条飞行部门应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五条飞行部门应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排查出的隐患及时整改。
第十六条飞行部门应建立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及时、准确、全面地报告和处理。
第六章安全生产奖惩与责任追究第十七条飞行部门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对安全生产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十八条飞行部门应严格追究安全生产责任,对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七章附则第十九条本制度由飞行部门负责解释。
航空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构建及教学实施

航空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构建及教学实施张兵强;林洪文;方伟【摘要】This paper expounds on the construction hierarchy,teaching contents and arrangements of the experimental platform with aviation virtual simulation,then discusses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related guarantee measures at the same time.The experimental platform,which is constructed to meet the need of navy junior pilots and ground crew education and training,can not only meet the simulation requirement of flying skills and air combat tactics training, but also offer practical teaching guarantee for professional curriculums,such as principle of flight control system, principle of flight, aviation radar, principle of communication and navigation,and so on.As an open,interesting and competitive platform,it can optimize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the students.%阐述了航空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构建层次、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阶段安排,探讨了实验平台管理运行机制和相关保障措施.该实验平台立足海军初级飞行学员和地勤学员的人才培养,在满足飞行技术和空中对抗战术模拟训练和仿真实验需求的同时,也为飞行控制系统原理、飞行原理、航空雷达和通信导航原理等专业课程教学提供了实践教学保障.该平台具有开放性、趣味性和竞技性,可优化学员的专业知识.【期刊名称】《实验技术与管理》【年(卷),期】2016(033)012【总页数】4页(P146-149)【关键词】飞行仿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作者】张兵强;林洪文;方伟【作者单位】海军航空工程学院信息融合研究所,山东烟台 264001;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山东烟台 264001;海军航空工程学院信息融合研究所,山东烟台 264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0;TP391空间科学与工程类飞行学员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面临以下难题:一是航空飞行具有高危险、高成本的特点,几乎不可能在实验室开展真实飞行过程中的实验项目;二是在部队实际飞行训练现场,由于飞机飞行空域广,学员只能看到飞机的起飞、着陆,而对飞行轨迹、姿态则无法形成感性认识,更不可能进行飞行实验;三是初级飞行学员人数众多,实践教学所需实物器材不足且成本很高,无法保障本科生实验教学需要[1-3]。
飞行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飞行企业的安全运营,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航空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飞行活动、地面保障工作以及相关辅助业务。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二章安全管理组织与职责第四条成立飞行企业安全委员会,负责企业安全工作的决策、监督和指导。
第五条安全委员会下设安全管理部,负责具体实施安全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1. 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2. 组织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3. 实施安全教育培训;4. 处理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5. 提出安全改进措施;6. 完成安全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六条各部门、车间、班组应设立安全员,负责本部门、车间、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章安全管理制度第七条飞行人员安全管理制度1. 飞行人员应具备相应的飞行资格和资质;2. 飞行人员必须接受定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3. 飞行人员应严格遵守飞行操作规程和航空法规;4. 飞行人员应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确保飞行安全。
第八条地面保障安全管理制度1. 地面保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能和资质;2. 地面保障人员应熟悉并遵守航空安全操作规程;3. 地面保障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4. 地面保障区域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第九条安全检查与风险评估制度1.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2. 对飞行活动、地面保障工作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3. 对高风险作业进行专项安全检查和监督。
第十条安全事故与突发事件处理制度1. 严格遵循“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2. 及时上报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理;3. 对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制定预防措施。
怎么构建中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

怎么构建中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作为国家主权的象征,民用航空在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此,民航安全的保障更成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民航市场之一,相应的民航安全管理体系也必须跟进发展。
1.加强法制保障法制保障是民航安全保证的重要基础。
在现有法律和制度基础上,需要持续修订和完善民航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完善设立民航检验检查机构,建立健全执法体系。
同时,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及培训机制,提高民众的法律法规意识和素质。
2.协作机制建设民航系统包涵众多在民用航空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行业和专业,尤其是在安全管理方面,需要在各部门之间建设起相互协作的机制。
除了在气象、交通管制、飞行运行等各个环节之间建立协作机制以外,还需要在机场管理层面之间建设协作机制。
同时,各地民航管理部门也需要在特别状况下协作,建设起扩散风险、联合行动的机制。
3.强化培训和专业管理随着航空器越间抵现代化,人员也需要持续学习和提升专业素养。
这方面主要包涵开展专业管理和培训。
具体来说,应当加强人员安全意识的教育和专业素养的培训。
此外,也需要建立转化知识、交流经验的平台,集中不同专业人才的智慧推进民航安全管理的两化转换,其次,还需要建立技术和经验积累的知识库,以便更好地利用资源。
4.加固技术安保基于对不同场景下的危险分析,需要建立智能、专业的民航安保技术和方案体系。
在这方面,需要借鉴国际先进有效的安保技术,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监测和防范作用。
建立专业技能的应急保障能力,或许最后运用其强力支撑起民航安全保障的猛兽。
5.完善应急机制在日常工作中,应当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旦事故出现,需要利用有效的应急措施把事态控制在预期范围内。
有效的应急机制,主要涵盖三个方面:预判、预警、预处理。
中国国家民航局对危险品运输、航空机械、机组操作、安全管理等方面制订了措施和方法,并且组建起紧急救援队伍,为航空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模拟舱安全管理制度

模拟舱安全管理制度一、制度背景模拟舱作为一种高度复杂的设备,涉及到航天飞行、太空实验等一系列高风险操作。
为了保障模拟舱内的安全,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以规范模拟舱的运营和使用。
同时,安全管理制度也是航天飞行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障措施,旨在防范和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确保模拟舱内的每一次飞行都能够安全顺利地进行。
二、制度内容1.安全制度的建立模拟舱的安全管理制度应当由相应的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管理部门应当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模拟舱的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管理部门应当负责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指导全体工作人员遵守。
同时,安全管理部门还应当定期对模拟舱的设备和设施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2.人员培训与管理在模拟舱内工作的人员需经过专门的培训才能上岗,培训内容应当包括模拟舱的操作规程、安全规定以及应急处理措施。
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人员档案,对所有进入模拟舱工作的人员进行审核和管理,确保他们具备相应的资格和技能。
同时,管理部门还应当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确保所有工作人员对模拟舱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有所了解。
3.设备检测与维护模拟舱的设备和设施是保障模拟舱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设备和设施进行检测和维护。
检测内容包括设备的正常运转情况、安全性能等,对于存在问题的设备应当及时更换或维修。
管理部门还应当建立设备档案,对设备的维护情况进行记录和管理,确保设备的运转安全和稳定。
4.应急处理与救援模拟舱是一种高风险操作设备,可能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如设备故障、火灾等。
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应急处理预案,包括应急通讯、应急疏散、灭火救援等措施,并组织演练以确保应急处理的及时和有效性。
同时,管理部门还应当配备专门的救援队伍和器材,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并进行救援。
5.安全意识和宣传安全意识是模拟舱安全管理的基础,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宣传。
通过举办安全培训班、发布安全标语等形式,提高模拟舱工作人员对安全管理制度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飞行模拟机训练中心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2021整理)

飞行模拟机练习中心正常治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国际民航组织〔ICAO〕对正常的定义及含义与一般人们对正常的理解不同,ICAO对正常的定义如下:Safetyisthestateinwhichtheriskofharmtopersonsorpropertydamageisreducedto,andmaintainedatorbelow,anacceptablelevelthroughacontinuingprocessofhazardidentificationandriskmanagemen t。
〔译文〕正常是一种状态,即通过持续的危险识不和风险治理的过程,将人员损害或财产损失的风险落至并维持在可同意的水平或以下①。
那个对“正常〞下的定义是科学的、客看的。
不正常事件在航空运营中是不可能被杜尽的。
这也符合19世纪中期在美国空军服役的一名工程师——爱德华·墨菲〔EdwardA.Murphy〕讲的一句俚语,后来演变为“墨菲定律〞〔MurphysLaw〕。
墨菲定律的原话是:“Iftherearetwoormorewaystodosomething,andoneofthosewayscanresultinacatastrophe,thensomeonewilldoit.〞〔假如有两种选择,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因此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
那个“定律〞用特不平淡、通俗的语言反映了事物开发中偶然和必定之间的辩证关系。
它在航空正常治理上的诠释确实是基本:“只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存在,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是会发生。
〞因此在事故不可制止的情况下,如何正确熟悉正常那个概念关于正常治理来讲就显得特不必要。
上述的定义清楚地标明了正常是能够容纳一定程度的事故的,同时通过一定的治理能够将风险操纵在正常范围内。
正常和事故是矛盾对立的两面,然而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在那个清楚概念的本源上,正常治理体系才能真正地建立起来。
正常治理体系概念提出的背景和目的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的快速开发,人们对航空运输的需求急速增长,飞机数量持续增加,保障航空运输正常的压力越来越大,给航空运输正常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全国模拟飞行培训单位管理办法(修改稿)

全国模拟飞行培训单位管理办法(修改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全国模拟飞行运动发展,对全国模拟飞行培训单位进行规范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航空科技体育事业、产业十二五规划》,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国模拟飞行培训单位(以下简称培训单位),是指依照《全国模拟飞行员教练员等级标准》(以下简称《飞行员标准》)对有关人员进行基本培训活动并根据授权授予相应等级的组织或单位。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模拟飞行培训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制定本办法,授权中国航空运动协会(以下简称中国航协)负责培训单位及其培训活动的审批,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具备管理条件的各级地方协会,经中国航协授权,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对所辖区域内的培训单位和培训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培训单位设立条件第五条培训单位经中国航协批准设立。
申请单位须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有明确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符合中国航协对模拟飞行发展的各项要求,推行、实施《飞行员标准》,有自有或经相关组织授权的知识产权课程。
培训单位分为实体培训单位和网络培训单位,按照培训条件和能够承担的培训工作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
申请设立各级培训单位,应当分别符合下列条件:(一)初级培训单位:1.实体培训单位需有面积30平方米以上的培训场地,网络培训单位需有独立网站;2.实体培训单位需有10台以上模拟飞行设备,并配备相应外部设备和正版软件;3.有不少于2名具有模拟飞行初级教练员资格的专(兼)职教师;4.有全面的管理规章制度;5.有经批准的教学大纲和课程;6.依法应当具备的其他条件。
(二)中级培训单位:1.实体培训单位需有不少于100 平方米的培训场地,网络培训单位需有独立网站和培训管理数据库;2.实体培训单位需有20台以上模拟飞行设备,并配备相应外部设备和正版软件;网络培训单位需有用于模拟飞行训练的局域网及教学展示设备;3.有不少于3名模拟飞行教练员,其中中级教练员不少于1名;4. 有全面的管理规章制度和专职管理人员;5.有经批准的教学大纲和课程;6.依法应具备的其他条件。
航空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航空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一、导论航空运输是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旅游和国防建设等方面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其安全管理关乎着国家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企业经济效益。
因此,构建科学完备的航空安全管理体系,对于促进航空业的发展,提高中国航空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航空安全管理体系概述航空安全管理体系是由航空企业建立的一套条件完备、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包括政策和目标制定、组织和人员管理、风险分析和评估、安全培训和交流、监测和评估、持续改进等一系列方面内容。
其核心任务是预防事故和损害事件的发生,在保障航空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确保旅客、员工、与第三方的人身和物质安全。
三、航空安全管理体系构建框架概述航空安全管理体系构建框架是航空企业制定航空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指导和依据,其主要包括如下六个方面:1、顶层设计:航空企业应根据国家和行业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适合本企业的经营和安全目标,明确相应的安全政策、规程和标准;同时明确各职能单位的管理职责和任务。
2、运行监管:航空企业应急运行监管部门来规范航空运营和行业管理,以确保航空安全持续高效运行。
同时企业也应加强内部监管机制建设,明确责任分工,划分权限,定期检查和监督。
3、安全管理体系:航空企业应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安全培训和评估、安全意识和文化建设等方面。
同时加强与行业内外的信息交流和合作,提高安全意识和管理能力。
4、安全信息管理:航空企业应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对数据和记录进行分析和归档,建立安全数据库,建立反馈机制并设置应对部门。
5、技术保障:航空企业应实施安全技术保障措施,建立完善的航空器维护计划和强化检修,切实保障系统设备的正常工作。
6、安全文化建设:航空企业应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要对航空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建立安全文化体系,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四、航空安全管理体系实施要点1、要建立以人为本的航空安全管理理念,确保安全管理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无人机培训中心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无人机培训中心的教学质量和安全,规范教学秩序,提高培训效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无人机培训中心的所有学员、教职员工以及与培训中心相关的各方。
第三条无人机培训中心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的原则,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无人机操作人才。
第二章教学管理第四条教学计划1. 培训中心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学员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进度、考核标准等。
2. 教学计划应经培训中心负责人批准后执行,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五条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应涵盖无人机操作、维护、维修、飞行法规等相关知识。
2. 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以适应无人机行业的发展。
第六条教学方法1. 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员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第七条考核与评价1. 培训中心应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对学员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学员掌握无人机操作技能。
2. 考核结果应作为学员是否合格的依据,并纳入学员档案。
第三章培训管理第八条报名与录取1. 学员报名时,应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实填写报名信息。
2. 培训中心应根据学员报名情况,合理录取学员。
第九条培训时间与地点1. 培训时间应合理安排,确保学员有充足的学习时间。
2. 培训地点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设施和安全保障。
第十条学员管理1. 学员应遵守培训中心规章制度,服从管理。
2. 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不得抄袭、作弊。
第四章安全管理第十一条安全教育1. 培训中心应对学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员的安全意识。
2. 教学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人机操作规程,确保教学安全。
第十二条设施设备管理1. 培训中心应定期检查、维护无人机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学员应爱护培训中心设施设备,不得随意损坏。
第五章奖惩制度第十三条奖励1. 对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学员给予奖励。
2. 对积极参与培训中心活动的学员给予奖励。
飞行培训管理制度

飞行培训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规范和完善飞行培训工作,提升飞行员的培训质量和水平,促进飞行安全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飞行培训机构的基本要求1. 飞行培训机构应具备正规合法的经营资质,飞行训练设施和设备齐全,并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和要求。
2. 飞行培训机构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航空局规定,配备合格的飞行教官和教练员,确保教学质量。
3. 飞行培训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工作流程,保证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
第三章飞行培训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1. 飞行培训机构应根据飞行员培训的不同级别和类型,合理设置相应的培训课程,包括基础理论知识、模拟训练和实际飞行训练等。
2. 飞行培训机构应确保培训课程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符合飞行员培训大纲和标准要求,能够全面覆盖飞行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3. 飞行培训机构应根据飞行员的实际情况和培训需求,结合飞行员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灵活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
第四章飞行培训实施与监督1. 飞行培训机构应制定详细的飞行培训计划和教学方案,明确培训目标和要求,保证培训计划的贯彻执行。
2. 飞行培训机构应按照计划和方案,组织实施飞行训练和教学活动,指导学员进行模拟训练和实际飞行操作,确保培训工作的无误进行。
3. 飞行培训机构应对飞行训练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学员的错误和不良习惯,确保每位飞行员的飞行技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第五章飞行培训考核与评价1. 飞行培训机构应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和评价机制,对学员的学习成绩和飞行表现进行评定和排名,确保考核的公正和客观。
2. 飞行培训机构应定期组织飞行员的理论考试和实际飞行考核,定期对飞行员进行综合评价和训练成绩汇总,为飞行员的证书申请提供参考依据。
3. 飞行培训机构应对考核成绩和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和教学内容,提升飞行员的培训水平和素质。
第六章飞行培训质量保证1. 飞行培训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和监督机制,确保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合规性,保证培训质量的稳定和持续提升。
飞行安全管控预案

一、预案概述为确保飞行安全,预防飞行事故,提高飞行安全水平,特制定本飞行安全管控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各类飞行活动,包括民用航空、通用航空和无人机飞行等。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飞行安全管控领导小组,负责飞行安全管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飞行安全管控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飞行安全管控工作的日常管理和具体实施。
3. 各飞行单位应设立飞行安全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的飞行安全管控工作。
三、飞行安全管控措施1. 飞行计划审批(1)飞行单位需提前向飞行安全管控领导小组提交飞行计划,包括飞行时间、航线、机型、机组人员、飞行目的等。
(2)飞行安全管控领导小组对飞行计划进行审核,确保飞行安全。
2. 飞行员资质审查(1)飞行员需具备相应的飞行资质和飞行经历。
(2)飞行单位应对飞行员进行定期体检,确保飞行员身体健康。
3. 航空器检查与维护(1)飞行单位应对航空器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航空器处于良好状态。
(2)航空器在飞行前应进行最后一次检查,确保飞行安全。
4. 飞行气象保障(1)飞行单位需关注飞行路线上的气象状况,确保飞行安全。
(2)如遇恶劣天气,飞行单位应立即采取措施,调整飞行计划或暂停飞行。
5. 空中交通管制(1)飞行单位应遵守空中交通管制规定,确保飞行安全。
(2)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应对飞行活动进行实时监控,确保飞行安全。
6. 应急救援(1)飞行单位应制定应急预案,确保飞行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进行救援。
(2)飞行单位应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飞行安全考核与奖惩1. 飞行安全考核(1)飞行单位应定期对飞行安全工作进行考核,对飞行安全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2)对飞行安全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
2. 奖惩措施(1)对飞行安全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物质奖励。
(2)对违反飞行安全规定、造成飞行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罚。
五、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飞行安全管控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飞行模拟机运行管理概述

飞行模拟机运行管理概述国内飞行训练中心运行着厂家各异、等级参差的飞行模拟机,数量也是从几台到几十台不等,不管以上的差别有多大,但是他们都需要一个共同模式的管理——飞行模拟机运行管理。
一、飞行模拟机运行管理的目标、标准和范围目标:通过运行管理使飞行模拟机持续保持在安全、可靠和高质量的运行状态。
相关标准的文件:CCAR-60,CCAR-142,(部门或者飞行训练中心的)《×××管理手册》,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
范围:安全、质量、成本、库存、计划和其他方面。
将上述范围内的管理进行形式上的规范化就形成了《飞行模拟机运行管理手册》。
这本手册和部门(飞行训练中心)的《×××管理手册》在相关科室和员工的责任上具有一致性,但前者更偏重于建立管理方式、制定设备(安全使用、维护、采购、储存和送修等)管理规定和工作流程等。
要想建立正确的管理方式,制定合理的规定和流程,就必须分析飞行模拟机运行的特点。
在此,我们以行业内熟悉的飞机运行作对比。
首先,我们剥离两者在技术层面(设备的结构、性能以及技术实现的方式等)的不同,比较两者之间在运行上的区别。
运行所遵守的规范不同:对于大型民用商业飞机的运行,航空公司需要遵守的法律、民航法规和规章名目繁多。
我们耳熟能详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以及《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21-R4),其他的实在是多如牛毛,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由于飞行模拟机的运行不直接涉及航空安全,所以官方对模拟机生产厂家和飞行训练中心在安全方面都不作明确的约束,只是对模拟性能的一致性作了一定的质量规范(要求),比如国内飞行训练中心遵守的民航规章是CCAR-60部,以及对人员和设备资质要求的CCAR-142部(可选)。
运行所需要的支持不同:一架飞机的运行须要涉及(外部的)军方、机场、塔台、区调和油料等机构以及(内部的)飞行/乘务、签派、计划、维修/航材、地服和后勤保障等部门。
飞行基地安全预案

一、总则为确保飞行基地的安全运行,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保障飞行安全,特制定本安全预案。
二、组织机构1. 成立飞行基地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飞行基地的安全管理工作。
2. 设立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
3. 设立飞行基地安全监督小组,负责对飞行基地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三、安全管理制度1. 飞行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的飞行资格证书,严格遵守飞行操作规程。
2. 飞行基地内所有人员必须遵守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用电安全等各项规章制度。
3. 飞行基地内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品等。
4. 飞行基地内禁止吸烟、使用明火。
5. 飞行基地内必须配备齐全的消防设施、应急照明设备、救生器材等。
6. 飞行基地内必须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四、安全检查1. 定期对飞行基地进行安全检查,包括设施设备、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用电安全等。
2. 对飞行基地内所有人员、车辆、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其符合安全要求。
3. 对飞行基地内各项安全制度、预案进行审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五、应急处理1. 发生安全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救援。
2. 对受伤人员实施现场急救,并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3. 对事故现场进行保护,防止事故扩大。
4.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5. 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接受调查处理。
六、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飞行基地的应急处置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火灾应急、交通安全应急、用电安全应急等。
3.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进行总结评估,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七、宣传教育1.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2. 通过多种形式,宣传飞行基地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维护飞行基地的安全。
八、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飞行基地安全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预案如有未尽事宜,由飞行基地安全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无人机实训室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无人机实训室的安全运行,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责任1. 实训室负责人负责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对实训室的安全负总责。
2. 实训室管理人员负责实训室的具体安全管理工作,对实训室的安全负直接责任。
3. 实训室教师负责实训过程中的安全指导,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对实训过程的安全负直接责任。
4. 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本制度,对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负责。
三、安全措施1. 实训室安全设施(1)实训室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安全通道等。
(2)实训室应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师生注意安全。
2. 无人机操作安全(1)无人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2)无人机操作前,必须检查设备状态,确保设备完好。
(3)无人机飞行前,应选择开阔、安全的空间,避免与其他飞行器或障碍物相撞。
(4)无人机飞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密切关注飞行状态,确保飞行安全。
3. 电力安全(1)实训室电源线路应符合国家标准,不得私拉乱接。
(2)实训室应配备漏电保护器,确保用电安全。
(3)实训室电器设备应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4. 化学品安全(1)实训室使用的化学品应严格按照规定储存、使用。
(2)实训室应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
(3)实训室应设置通风设备,确保空气流通。
四、安全教育1. 实训室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2. 实训室教师应在每次实训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讲解实训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3. 学生应认真学习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五、安全检查1. 实训室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实训室管理人员应每日检查实训室设备、设施,确保安全运行。
3. 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如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报告教师或管理人员。
六、事故处理1. 发生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停止实训,组织人员抢救受伤人员。
2. 及时上报学校相关部门,配合调查处理。
浅谈飞行模拟机训练中心大楼的建设

前言:随着国内飞机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飞行模拟机的数量和种类也不断增加。
由于飞行模拟机对于保障飞行安全很重要,加之训练费用很高,所以很多国内航空公司(机构)都已经或打算筹建模拟机飞行训练中心。
但是想建立一个布局合理、安全舒适、经济实用、维护方便的模拟机训练中心却有很大的难度。
这种难度在以前建立的模拟机训练中心中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缺陷。
这些不足和缺陷,小则带来烦恼,大则带来隐患。
这种难度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对模拟机的安装过程、运行环境和维护特点的认识不足。
模拟机飞行训练中心很特别。
首先,飞行模拟机价格很昂贵,目前每台D级全动民用飞行模拟机价格超过1000万美元,甚至个别机型达到1500万美元,所以为了保障这个昂贵的设备在室内正常运行需要复杂的配套设施,如水、电和空调等配套设施,模拟机系统和这些配套设施给大楼的设计提出了特定的要求,建设起来颇费脑筋。
其次,模拟机飞行训练中心既有厂房、库房的特点又有一般办公楼的特点。
作个行业内的比喻,模拟机飞行训练中心=(飞机机库+航材工具楼+行政办公楼)/3;所以在满足模拟机运行的要求下还要兼顾办公的舒适。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模拟机飞行训练中心是一个结构复杂、要求很高的工程,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方方面面,不是一个设计院就可以完成的。
本人结合多年来的模拟机维护经验,尝试着从模拟机安装、运行和维护的角度出发,来简单地谈一谈模拟机大楼建设,以期对国内打算筹建模拟机训练中心的航空公司(机构)有所帮助,建造一个专业化的模拟机飞行训练中心。
至于模拟机的配套设施建设,由于它涉及到很多项目和细节,所以本人打算另续一篇专门讨论。
本文中提到某些模拟机训练中心的设计和建造缺点,本人没有任何指责的倾向,只是实事求是,力求完善,避免覆辙重蹈,也算是亡羊补牢,着眼今后吧。
大楼建设整体目标:·布局合理·安全舒适·维护方便布局合理首先是定位问题。
根据公司整体规划,确定模拟机机位的数目,从而确定占地面积和楼层数目。
飞行中队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飞行中队的安全管理,确保飞行任务的顺利进行,保障机组人员、乘客及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管理组织1. 飞行中队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监督执行本制度。
2. 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安全管理职责1. 飞行员(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飞行安全的规定,严格执行飞行任务。
(2)加强飞行技能和体能训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积极参与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4)参加飞行安全培训,不断提高安全意识。
2. 地面保障人员(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飞行安全的规定,严格执行保障任务。
(2)加强地面保障技能培训,提高保障效率。
(3)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积极参与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4)参加飞行安全培训,不断提高安全意识。
3. 安全管理办公室(1)负责制定、修订、监督执行本制度。
(2)组织飞行安全检查,确保飞行任务安全。
(3)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治理,确保飞行安全。
(4)组织开展飞行安全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四、安全管理制度1. 飞行准备(1)机组人员必须提前到达机场,进行飞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认真检查飞机状态,确保飞机安全可靠。
(3)严格按照飞行计划执行任务,不得擅自更改。
2. 飞行实施(1)机组人员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严密监控飞行状况。
(2)严格遵守飞行操作规程,确保飞行安全。
(3)遇到紧急情况,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飞行安全。
3. 飞行结束(1)机组人员必须认真检查飞机状态,确保飞机安全着陆。
(2)做好飞行记录,及时报告飞行情况。
(3)发现安全隐患,立即报告并采取措施。
4. 安全培训(1)定期组织飞行安全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2)鼓励机组人员参加飞行安全竞赛,激发安全工作积极性。
(3)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五、奖励与处罚1. 对在飞行安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安全规定、造成安全事故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飞行营地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确保飞行营地的安全,保障飞行活动顺利进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责任1. 飞行营地负责人对本营地的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2.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安全工作负责。
3. 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飞行活动的安全。
三、安全管理制度1. 飞行器材安全(1)飞行器材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2)飞行器材的存放、使用、维护和报废等环节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3)飞行前,必须对飞行器材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安全可靠。
2. 飞行场地安全(1)飞行场地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2)飞行场地内的设施设备必须齐全、完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3)飞行场地内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确保飞行安全。
3. 人员安全(1)飞行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飞行资质,并定期进行体检。
(2)飞行人员必须参加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3)飞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飞行操作规程,确保飞行安全。
4. 环境安全(1)飞行营地周边环境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2)飞行营地内禁止存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
(3)飞行营地内禁止进行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活动。
5. 应急预案(1)飞行营地必须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火灾、事故、气象等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2)飞行营地必须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飞行营地必须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设备。
四、监督检查1. 飞行营地负责人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2.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安全工作进行自查,确保安全制度落实到位。
3. 对违反安全制度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上报飞行营地负责人。
五、奖励与处罚1. 对在安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2. 对违反安全制度、造成安全事故的个人和单位依法进行处罚。
六、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飞行营地负责人负责解释。
飞行营地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飞行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编订:XXXXXXXX20XX年XX月XX日飞行模拟机训练中心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简易版飞行模拟机训练中心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简易版温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应用在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
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国际民航组织(ICAO)对安全的定义及含义与普通大众对安全的理解不同,ICAO对安全的定义如下:Safety is the state in which the riskof harm to persons or property damage isreduced to,and maintained at or below,an acceptable level through a continuingprocess of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riskmanagement。
(译文)安全是一种状态,即通过持续的危险识别和风险管理的过程,将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风险降至并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或以下①。
这个对“安全”下的定义是科学的、客观的。
不安全事件在航空运营中是不可能被杜绝的。
这也符合19世纪中期在美国空军服役的一名工程师——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说的一句俚语,后来演变为“墨菲定律”(Murphys Law)。
墨菲定律的原话是:“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result in a catastrophe,then someone will do it. ”(如果有两种选择,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
这个“定律”用非常平淡、通俗的语言反映了事物发展中偶然和必然之间的辩证关系。
它在航空安全管理上的诠释就是:“只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存在,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是会发生。
”所以在事故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如何正确认识安全这个概念对于安全管理来说就显得非常必要。
上述的定义清晰地表明了安全是可以容纳一定程度的事故的,并且通过一定的管理可以将风险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安全和事故是矛盾对立的两面,但是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在这个清晰概念的基础上,安全管理体系才能真正地建立起来。
安全管理体系概念提出的背景和目的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航空运输的需求急速增长,飞机数量持续增加,保障航空运输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给航空运输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安全管理体系(SMS——Safety Management System)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由国际民航组织(ICAO)在国际民用航空公约中作为安全项目工程的一部分,以“附件14,11,6......”的形式先后针对机场、空管、航空运营人和维修机构等相关部门提出的。
力图通过这些航空业实体的安全管理实践来提升航空运输的安全水平。
个人还认为,对于航空业来说,安全管理体系不仅能够提高安全水平,而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增加效益,即“安全出效益”。
安全管理体系在中国发达国家,如加拿大、美国、英国和新加坡,都已经积极推进航空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作为民航大国的中国,不仅要不断购买欧美先进的飞机,在“硬件”上与国际接轨,而且要在飞行安全管理的“软件”建设上与时俱进和发达国家——民航强国保持同步。
中国民用航空局在20xx年初召开的民航航空安全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推进目标管理,建立和完善企业’自我监督、自我审核、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机制”的要求,旨在将安全管理从被动模式转向主动模式,提升航空运输的安全管理水平。
会议决定将完善CCAR-121/135部,后来发布咨询通告AC-121/135全面推进SMS建设,并且给出航空运营人建立和推进安全管理体系时间表:·20xx年5月30日前进行期准备工作;·20xx年1月1日前完成体系策划工作;·20xx年5月30日前完成文件编制工作;·20xx年1月1日前通过局方补充审定。
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思想和特点事实上,为了提高航空运输安全水平,各级民航组织积极研究、探索和实践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办法。
航空安全管理理论的在历史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时代②:·机械时代:通过对设备的改进,从技术层面提高安全水平。
事故学理论就是在此期间发展起来的。
·人为因素时代:关注人为失误原因,应用人机工程学原理,为航空器设计了科学的人机界面,并引入驾驶舱资源管理、机组决策和配合能力训练等科学管理手段。
危险分析和风险控制理论在此阶段发展起来。
·组织管理时代:关注整个组织建设和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关注安全隐患,重视系统管理观念,将系统的风险评估、发现、分析和控制作为各个部分相互配合、协调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注重安全文化建设。
系统安全理论就是这阶段的成果。
安全管理体系就是这第三阶段管理思想的体现。
本人认为它具有以下特点:安全管理体系不是“革命”,不是把以前执行的标准和管理制度推到重来,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融合资源,完善管理。
安全管理体系不是搞“集团军”和“运动战”;不是在“安全100天”活动中一大帮安全审查人员对各部门、生产环节进行安全集中整顿,就像学校开学的时候进行全校大扫除一样;而是持续对风险识别、评价、改进、状态监控和过程控制、评价反馈这样闭环控制来实现持续安全。
安全管理体系不是一个独立的规章,更不是挂在墙上的死规章或者标语口号等形式主义。
不是一个具体的硬性指标,而是如同全面质量管理(TQM)一样,体现的是一种管理(哲学)思想。
安全管理如同食物中的盐,对于人的生存不可或缺,但也不能也没有必要单吃。
所以要把安全管理措施融入、渗透到具体工作规定和流程中里面。
安全管理体系不是仅仅针对规章制度的建设,更加注重、倡导和营造积极的新型安全文化。
激励员工勤于学习思考,善于沟通信息(尤其是主动报告),积极主动工作。
把安全管理的方针、政策、程序、标准变成全体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这种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安全管理体系不是“事后诸葛亮|”和“马后炮”,也不是简单的“亡羊补牢”。
对于事故发生后(事后),要着眼于整个系统,找出真正的危险源,制定改正措施。
而且在事故发生前(事前),凭借员工的信息、经验和推断,主动报告,通过主动的风险识别发现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措施。
主动式的风险识别也体现了安全“关口前移”的理念。
飞行模拟机训练中心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与航空运营人、机场、空管和维修机构等大规模的企业机构相比,以飞行模拟机为运营设备的飞行训练中心,它的安全压力较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也是必需的,只是规模小了点。
安全管理体系,顾名思义,这个体系就是围绕安全为核心进行管理而建立起来的。
既然称之为管理,那么它和一般的管理学的理论是有共性的。
安全管理体系也反映了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五项管理基本职能。
建立安全管理系统的四个基本步骤③:(1)建立有效的安全组织。
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必需是自上而下地推行,所以有效的安全组织是必需的。
明确规定各级安全管理机构和负责人的工作职责和权利;制定应急响应计划和预案,配备必要的安全管理和事故调查设备、设施,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
“加强责任体系建设……实现安全的关键在于落实责任,发生问题的教训也恰恰在于责任落空……”④。
这就是管理学上讲的组织职能。
(2)建立安全管理政策与目标体系。
制定尽可能细化和量化的安全目标,完善安全政策(《航空安全手册》是很好的参照资料)、规定和工作程序。
建立各个部门沟通和协作的渠道,建立独立的安全审计和监督过程。
这体现了管理中计划的职能。
(3)建立安全监督系统。
建立风险评估(可接受、可容忍和不可接受的风险梯度)和风险控制程序,建立及时可靠并具有反馈功能的安全信息系统,制定安全管理系统的文件体系。
这就是管理学上讲的控制职能。
(4)培养和建立安全文化氛围。
这一步骤是整个SMS中最灵活、最简单(也可能是最困难的)和最有效的步骤,而且这一步骤要贯穿整个体系。
安全的落实不仅仅在于条条框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更重要的是员工的责任心。
SMS的主动的安全管理特征就是体现在员工的自下而上的主动报告中。
尤其对于与安全最近的一线员工,他们可以凭借直觉和经验发现设备的异常(声音、气味等蛛丝马迹)和安全隐患。
而员工的责任心来自于教育、企业文化和领导合适的激励。
员工的不满将导致责任心缺失,这本身就是安全隐患。
可见,员工的责任心是把“双刃剑”,如何发挥员工主动积极性和创造力就是属于管理学中人事和领导职能的范畴了。
飞行模拟机训练中心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过程中注意的事项:(1)注重安全管理体系的系统性,以风险管理为核心。
本人结合飞行模拟机训练中心的运行情况,画出这个运行系统的结构简图:图:1.1在这个系统简图中,管理作为平台,其他部分都是在管理下运行的。
系统运行时,风险来自于:·设备和环境对人员(训练人员和维护人员)的伤害;·人员和环境对设备的损坏;·环境(内、外环境)对人员和设备的伤害和损坏;·管理本身对于设备和人员的伤害和损坏。
这一条最容易忽略,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
在实施风险管理过程中,要从系统的角度分析真正的危险源,并以此制定正确的措施。
(2)树立“持续安全”理念,在安全管理体系中始终把风险管理形成闭环管理,遵循:·事前/事后查明安全危害。
·保证实施和维持可接受的水平所必需的补救措施。
·对达到的安全水平进行持续监督和定期评估。
“识别-评价-控制-监控-评估”的顺序能够清晰地辨别出风险源以及措施的有效性,做到“有头有尾”,而不是“虎头蛇尾”。
(3)管理规章和工作流程的可执行性和效率。
在安全管理体系中制定的管理规章和工作流程不仅要正确(正确与否有待实践的检验),而且要有可执行性和效率。
制定清晰明了、“简约而不简单”,人性化的规章和流程。
(4)构建良好的安全文化。
“从上而下”推动实施的安全管理体系必须需要“自下而上”的配合。
通过人本管理充分发挥基层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