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酸摇瓶发酵实验

柠檬酸摇瓶发酵实验
柠檬酸摇瓶发酵实验

实验9-3 柠檬酸摇瓶发酵实验

1目的要求

掌握柠檬酸摇瓶发酵的方法。

2实验原理

目前,柠檬酸的生产都是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由于所用的菌种、原料和其他生产条件的不同,生产方法也不一样。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有深层液体发酵法、浅盘液体法以及固体原料的浅层制曲或厚层通风制曲法。

3实验器材

3.1 材料

黑曲霉CICC 2206。

3.2 试剂

3.2.1 试管斜面培养基

4 Be°麦芽汁,1.2 %的营养琼脂,pH自然。

2.2 平皿培养基

20 %玉米粉糖化液,0.05 % K2HPO4,0.3 % NH4NO3,0.05 % MgSO4?7H2O,0.0015 % FeSO4?7H2O,0.05 % KCl,1 %~2 %的营养琼脂,pH自然。

3.2.3 摇瓶培养基

玉米粉发酵液20 %,K2HPO4 0.05 %,NH4NO3 0.3 %,MgSO4·7H2O 0.05 %,FeSO4?7H2O 0.0015 %,KCl 0.05 %,1 %~2 %营养琼脂。

以上培养基在接种前均经过121 ℃,20 min灭菌。

3.3 仪器

摇床,培养箱,三角瓶等。

4实验步骤

(1)斜面试管菌种

将单菌落接种在麦芽汁培养基斜面上,35 ℃培养4~5 d。

(2)三角瓶液体摇床培养

500 mL三角瓶装50 mL发酵液,接种新鲜斜面两环孢子,351 ℃,235 r/min,摇床培养96 h,并称量上摇床质量M1,下床质量M2。

5实验结果

(1)详细记录各个指标的数据。

(2)根据测定的实验数据对整个发酵过程进行分析。6思考题

比较柠檬酸发酵与乳酸发酵的异同。

柠檬酸生产工艺简介

柠檬酸生产工艺简介第一节概述 一、柠檬酸的用途 (一)在食品工业的应用 1、饮料 据统计75%~80%的柠檬酸用于饮料工业。 2、果酱与果冻 3、糖果 4、冷冻食品 5、酿造酒 6、冰淇淋和酸奶 7、脂肪与油 8、腌制品 9、罐头食品和水果加工 10、豆制品和调味品 (二)柠檬酸在药物、美容品、化妆品上应用 1、药物 “999胃泰” 2、发蜡与化妆品 (三)柠檬酸在工业上应用 1、金属净化

2、去垢剂 3、无土栽培农艺 4、矿物 5、…… 二、乳酸的用途 L-乳酸聚合成聚乳酸(PLA) 三、L-苹果酸的用途 三、葡萄糖酸的用途 四、琥珀酸的用途 我国柠檬酸发展简史 1968年我国第一家以淀粉为原料深层发酵柠檬酸成功投产的厂是上海酵母厂。同期,天津工微所开展了以适合我国国情的薯干原料深层发酵柠檬酸的研究工作。之后,上海工微所用该所的“东酒2号”黑曲霉为出发菌株,用薯干粉做培养基,很快选出了我国第一代深层发酵柠檬酸生产菌种AL558,由原轻工业部立项,组织上海、天津两个工微所、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上海新型发酵厂(筹)、上海酵母厂、天津柠檬酸厂(筹)、南通油洒厂(南通发酵厂前身)等单位,在南通油酒厂展开了善于深层发酵、全离交提取工艺的中、大型试验工作,并取得了成功,因而推动了我国柠檬酸工业于20世纪70年代初形成了工业体系。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是我国柠檬酸菌种选育的高峰期,先后选育出5代薯干原料高产菌株和适应淀粉、木薯、葡萄糖母液、糖蜜等原料的优良菌株。上海、天津两工微所和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为此做出了很大贡献。各生产厂的广大科技人员和生产工人通过不懈地努力,提高了柠檬酸行业的整体水平,特别在缩短发酵周期、提高单产方面成绩突出,使我国柠檬酸发酵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无锡轻工业学院和天津轻工业学院为柠檬酸行业培养了一大批科技力量,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骨干。1995年金其荣与蚌埠柠檬酸厂共同开发了玉米去渣发酵新工艺。同年黑龙江甘南柠檬酸厂于脱胚玉米去渣发酵工艺也成功投产。玉米新工艺的成功,使我国的柠檬酸工业进入一个

柠檬酸及生产工艺

柠檬酸及生产工艺 一.柠檬酸的简介 1. 柠檬酸的理化性质 柠檬酸(Citric acid),又称枸椽酸,是一种三元羧酸,其学名为3-羟基-3-羧基戊二酸,分子式C6H8O7(无水物),在自然界中存在于柠檬、柑桔、梅、子、梨、桃、无花果等水果中。柠檬酸具有无毒,无色,无臭特性,一般为半透明结晶或白色粉末,易溶于水、乙醇、乙腈、乙醚等[1],不溶于苯,微溶于氯仿。相对密度1.542g/cm3,熔点153℃(失水)。柠檬酸结晶形态因结晶条件不同而不同,有无水柠檬酸,也有含结晶水的柠檬酸。在干燥空气中微有风化性,在潮湿空气中有潮解性,175℃以上分解放出水及二氧化碳。柠檬酸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有3个H+可以电离;水溶液呈酸性,加热可以分解成多种产物,与酸、碱、甘油等发生反应。 2. 柠檬酸的用途 柠檬酸具有令人愉悦的酸味,入口爽快,无后酸味,安全无毒,被广泛用作食品和饮料的酸味剂;能与二价或三价的阳离子形成络合物,被用作金属加工的鳌合剂和洗净剂(起软化水作用的洗净力补充剂);还能衍生形成许多衍生物,可用作有机化学工业的原料。因此被广泛用于食品饮料、医药化工、清洗与化装品、有机材料等领域,是目前世界需求量最大的一种有机酸[2],到目前还没有一种可以取代柠檬酸的酸味剂。 二.生产技术 柠檬酸的生产方法共可分为 3 种: 水果提取法,化学合成法, 生物发酵法三种[17],目前以发酵法生产柠檬酸为主[18]。发酵法又分为固体发酵法和液体深

层发酵法。固态发酵能耗小但劳动力大,占地面积大,不适合大规模的生产应用。深层通风发酵法采用不锈钢罐体,机械搅拌通风,微生物在液体相中分布均匀,发酵时不生成孢子,全部菌体细胞用于代柠檬酸,发酵速度高,实现了机械化或自动化操作,利于大规模生产。 三.生物发酵法制取柠檬酸 1.本工艺选择的原料及生产方法 本次生产工艺设计以薯干为原料,采用直接粉碎、调浆、液化,进行好气液体深层发酵,钙盐法提取,最后结晶、干燥得到柠檬酸 2.工艺流程 接收糖浆后,根据糖浆组成作适当的处理或配制,配成发酵原料,进行连续杀菌并冷却后,进入发酵罐,加入菌种和净化压缩空气后进行发酵;发酵液经升温、过滤处理后,进入中和罐,用中和处理;再经过过滤洗涤,得到柠檬酸钙固体,送入酸解罐,再添加酸解,并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然后,通过带式过滤机过滤、酸解过滤,除去及废炭;酸解过滤液经离子交换处理后,进行蒸发、浓缩,再进行结晶;结晶后,用离心机进行固液分离,对得到的湿柠檬酸晶体进行干燥与筛选,最后得到成品柠檬酸。

摇瓶与发酵(发酵人论坛)

发酵技术汇编 发酵人论坛精华荟萃 编制说明 摇瓶与发酵 论坛帖子讲解 下期内容计划

编者:细履平沙信箱:biowsxycc@https://www.360docs.net/doc/008825903.html, 编制说明: 首先,感谢全体发酵人网站会员发得精彩贴子,使我们能够将很多优秀的经验进行汇总、整理、提炼然后编辑成文章。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整理过程,将发酵人论坛的精华与所有已经加入或意愿加入发酵行业的朋友分享,这一整理过程能够将这一个个珍珠,串成串,形成一个美丽的珍珠项链,能够将一个个知识点汇总起来,整理成册,编著成如《抗生素生产一万个为什么》一样,成为发酵从业人员的宝典。 本网站的域名为:https://www.360docs.net/doc/008825903.html,,欢迎大家来这里深入交流发酵相关的经验和技能。 发酵人网站由王军峰先生于2006年8月8日创建,经过8年的发展目前也初具规模,在发酵行业有了一定的影响,论坛成立后也经历风雨:有服务器的不给力,导致丢失了很多附件和数据,有黑客的攻击和水军的骚扰,也有关站备案的考验。但是还是得到了广大会员的信赖和支持,在这里我代理发酵人论坛的管理人员向支持我们的朋友说声感谢。 目前,我们的网站虽处于低谷,但是我相信,只要有长期发展的信念,只要发酵从业人员有需求,我们的网站就可以稳步发展,发酵人网站就可以为同行提供更多、更实际的技术帮助。 前几天与中国发酵工业网(https://www.360docs.net/doc/008825903.html,)的负责人吕望东一起讨论发酵网站的前途和管理时,他问我:目前微信,微博,QQ,手机交流越来越多,论坛是否还有必要存在?我想,现在也到了我们众多小网站选择前行还是关闭的关键点,成功总是留给有

准备的人,所以如果没有好的思路、没有创新,向前发展的路只能越走越窄。经过我们深入的讨论,决定充分发挥发酵人网站已有资源,深入挖掘论坛在期刊发行,技术交流会组织,软件使用与仪器操作培训的先天优势,引导论坛恢复良性发展的循环。 所以我们决定采取以下改进和探索: 1,与中国发酵工业网加强合作,将发酵人论坛的广告业务交由吕望东先生来负责。发酵人论坛将通过整合发酵行业网站,结合线上,线下活动,给有贡献会员和版主提供更多的才华施展舞台,让会员与论坛共同发展。 2,发酵人论坛会定期对会员发的精华贴进行整理,然后发行《发酵技术汇编》电子月刊,以便发酵人论坛和中国发酵工业网的忠实用户共同分享。 3,定期组织会员见面会,我们计划每次只针对某一专项问题进行系统性讲座和讨论,从而扩大论坛的影响。讲座只会象征性的收费,以便付给主讲一些补贴和用于场地使用费。比如我们可以用2天时间,培训design expert 的详细用法,使一个不善于进行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人员,快速掌握这些技能。 4,我们将招聘更多有经验的会员当版主,调动整个论坛的学术气氛,当然我们会热忱欢迎广大朋友为我们提供更多建议和指导。 本次内容作为网站知识汇总的第一期:摇瓶试验与发酵。

柠檬酸液态发酵及提取工艺

柠檬酸液态发酵及提取工艺 0802班生物科学饶慧 (指导教师:胡远亮) 0前言 柠檬酸(citric acid)又名枸橼酸,学名2-羟基丙烷三羧酸(2-hydroxytricarboxylic acid)或2-羟基丙烷-l,2,3-三羧酸(2-hydroxy propane-1,2,3-triearboxylic acid)是生物体主要代谢产物之一,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主要存在于柠檬、柑橘、菠萝、梅、李、梨、桃、无花果等果实中,尤以未成熟者含量居多。分子式:C6H8O7(相对分子质量:192.13),无色透明或半透明晶体,或粒状、微粒状粉末,虽有强烈酸味,但令人愉快,稍有涩味。极易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从结构上讲柠檬酸是一种三羧酸类化合物,并因此而与其他羧酸有相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加热至175°C时它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剩余一些白色晶体。柠檬酸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有3个H+可以电离;加热可以分解成多种产物,与酸、碱、甘油等发生反应。 柠檬酸被称为第一食用酸味剂,极广泛地用作酸味剂、增溶剂、缓冲剂、抗氧化剂等,用于饮料、糖果、酿造酒、冰淇淋、酸奶、罐头食品、豆制品与调味品等的生产中。另外,在药物、美容品、化妆品工业上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它是香料和饮料的酸化剂,在食品和医学上用作多价螯合剂,同时是化学中间体,用于制造药物,也可用于金属清洁剂、媒染剂等。柠檬酸的盐类、酯类和衍生物也各具特点,用途极为广泛而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柠檬酸循环(citric acid cycle)又称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克雷布斯循环(Krebs cycle)。体内物质糖、脂肪或氨基酸有氧氧化的主要过程。通过生成的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三羧酸(柠檬酸)开始,再通过一系列氧化步骤产生CO2、NADH及FADH2,最后仍生成草酰乙酸,进行再循环,从而为细胞提供了降解乙酰基而提供产生能量的基础。 实验发酵机理: 1)以薯干粉、玉米粉或淀粉等糖类为原料经黑曲霉柠檬酸产生菌(我们采用黑曲霉M288)糖化后产生高浓度的葡萄糖。 2)黑曲霉利用糖类发酵产生柠檬酸:葡萄糖以EMP(糖酵解途径或者)、HMP

实验报告发酵现象实验报告范文_0613

2020 实验报告发酵现象实验报告范文 _0613 EDUCATION WORD

实验报告发酵现象实验报告范文_0613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澄清的石灰水可以检测气体中有二氧化碳,重铬酸钾溶液遇到酒精由橙色变为灰绿色。实验操作: 1.将(100ml)40℃温水倒入锥形瓶,再用汤匙将一大勺糖及适量干酵母加进来,搅拌均匀后,将锥形瓶放在大烧杯中水浴保温温度保持在30―40℃左右。(先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是酵母菌迅速繁殖,并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2.观察到酵母菌培养液有气泡产生,塞上橡胶塞(这样做既可以避免气体散失,影响后面实验效果,也为酒精的产生提供保障)。过一段时间后就可看到干瘪的气球慢慢膨胀起来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3.将夹子打开,挤压气球,使瓶内产生的气体徐徐通过胶管导入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了(检测气体中有二氧化碳。原理:二氧化碳遇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4.将重铬酸钾试剂分别滴在比色板的凹槽内,并分别标注1号、2号(作对照)、3号。在3号试剂上滴1滴酒精,在1号试剂上滴1滴酵母菌发酵液。发现1号和3号都由橙色变成了灰绿色。 通过上述实验,让我们对酵母菌“发酵现象”所需要的原料、条件及产生的物质都有了较直观的感受,比较容易理解课本上阐述的“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等有关内容,而且印象深刻。使我们养成很好的节约意识。 1.闻到了发酵后特殊的甜酒的芳香气味。 2.详见【实验操作4】 3.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一摇瓶发酵法制备糖化酶 (1)掌握摇床发酵法制备糖化酶的工艺流程及操作方法 (2)了解利用黑曲霉菌菌种发酵时的生长条件及注意事项 (3)熟练掌握实验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和培养条件的选择 菌种:黑曲霉 仪器:锥形瓶(500ml)、移液管、恒温水浴锅、秒表、50mL 比色管、牛皮纸、纱布(8层)、pH计。 药品:三水乙酸钠、冰醋酸、硫代硫酸钠、碘、氢氧化钠、硫酸、可溶性淀粉、玉米粉、豆饼粉、麸皮

摇瓶发酵优化——正交实验实验方案

摇瓶发酵优化——正交实验实验方案 实验内容:运用实验室摇瓶发酵技术,研究不同的镁盐、钾盐、钠盐及碳源用量对铜绿 假单胞菌摇瓶发酵的影响。 实验材料: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仪器设备:超净工作台;高压蒸汽灭菌锅;旋转式摇床;磁力搅拌器;纯水机;三角摇 瓶;三角瓶封口膜;塑料培养瓶;1mL和5mL移液枪;酒精灯;电子天平;药匙;1000mL 烧杯;玻璃棒等。 试剂耗材:蛋白胨;牛肉膏;NaCl;NaNO3;K2HPO4;KH2PO4;MgSO4;CaCl2;KCl;NaCl;酵母粉;大豆油。 实验因素和水平:本实验研究镁盐、钾盐、钠盐及碳源用量四个因素及不同用量三个水平。 MgSO4(g/L) KCl(g/L) NaCl(g/L) 大豆油(mL)因素 水平 1 0.1 1 1 0 2 0.2 2 5 0.3 3 0.3 3 10 0.9 L9(3 4)正交表 实验数因素 MgSO4 KCl NaCl 大豆油实验结果 1 0.1 1 1 0 2 0.1 2 5 0.3 3 0.1 3 10 0.9 4 0.2 1 5 0.9 5 0.2 2 10 0 6 0.2 3 1 0.3 7 0.3 1 10 0.3

8 0.3 2 1 0.9 9 0.3 3 5 0 均值1 均值2 均值3 极差 具体实验方法: 1、种子培养基及母液的配制 种子培养基(g/L):蛋白胨10 , 牛肉膏10 , NaCl 5, pH7.0 按种子培养基配方配制100mL培养基装入250mL三角烧瓶,塞上瓶塞。(50mL/瓶,2瓶) 母液:各1000mL,于试剂瓶中。 K2HPO4 40g/L KH2PO4 40g/L MgSO4 20h/L CaCl2 1g//L KCl 10g/L 共9个实验,为简便起见,只做2个平行,共18个摇瓶,每个摇瓶装液量30mL,共540mL,考虑到分装时的损耗,可以配600mL含共有成分的培养基。 2、器具及种子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 培养皿、接种针和移液管用报纸包好,和配好的种子培养基一起高压蒸汽灭菌,121℃,20min. 3、菌种的活化 将种子培养基分装于塑料培养瓶中,将铜绿假单胞菌从冰箱中取出,在超净工作台上,用接种针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使其活化。 4、按预定方案配制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g/L):NaNO3 2.5, K2HPO4 4, KH2PO4 4, MgSO4 0.2, CaCl2 0.1 ,KCl 1, NaCl 1, 酵母粉1,炸货油5%,pH6.5 按发酵培养基的配方,结合正交表,配制相应的发酵培养基各200mL,然后分装于150mL

摇瓶培养

一) 摇瓶培养 摇瓶培养技术问世于本世纪30年代,由于其简便、实用,很快便被发展成为微生物培养中极重要的技术而普及,并广泛用于工业微生物菌种筛选、实验室大规模发酵试验、种子培养等。 摇瓶培养设备主要有旋转式摇床和往复式摇床两种类型,也有旋转式和往复式的混合类型,其中以旋转式最为常用。用旋转式摇床进行微生物振荡培养时,固定在摇床上的三角烧瓶随摇床以200~250r/min的速度运动,由此带动培养物围绕着三角烧瓶的内壁平稳地运动。在用往复式摇床进行振荡培养时,培养物被前后抛掷,引起较为剧烈的搅拌和撞击。振荡培养中所使用的发酵容器通常为三角烧瓶,也有使用特殊类型的烧瓶或试管。在振荡培养过程中所采用的烧瓶类型和振荡类型主要取决于所要研究的发酵类型及性质。振荡培养通常用于有氧过程中,主要是两种类型:(1) 供氧相对较大,以产生大量的细胞,常见于丝状微生物(如食用菌、放线菌)中; (2) 需供氧但所需供氧量较小,常见于细菌。要获得高氧供应,可在较大的烧瓶(250~500ml三角烧瓶) 中盛装相对较小容积的培养基,由此可获得更高的氧传递速率,便于细胞的迅速生长,要获得较低的氧供,则采用较慢的振荡速度和相对大的培养体积。经连续振荡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菌等单细胞微生物可以呈均一的细胞悬液; 而丝状真菌和放线菌,可得到纤维糊状培养物——纸浆状生长。如果振荡不足,则会形成许多球状菌团——颗粒状生长。 振荡培养技术通常用于微生物菌种的筛选或生产工艺的改良和工艺参数的优化。因此,通常使用复合培养基。用于振荡培养的复合培养基通常由碳水化合物及多种蛋白质性物质(玉米上清、大豆粉、豌豆粉等) 及植物油组成。这些培养基组分以不同的速率被代谢掉,从而为微生物提供一较长的、最适生长和代谢的条件。在复合培养基中通常还加入一些固体物质如石膏(CaCO3),以协助培养基pH的控制并有利于絮凝物的形成,此在啤酒工艺中特别重要。此外,经过精心设计的化学限定性培养基(避免pH 波动及防止重要培养基组分的突然耗尽)也可用于振荡培养,这类培养基的组成通常是蔗糖加酒石酸盐、铵盐、磷酸盐、金属盐类以及生长因子。 1. 摇瓶培养方法在浸没培养过程中振荡的目的在于改善活细胞的氧气和营养物的供给。摇瓶培养通常以特定生长条件下的培养物接种,也可用孢子接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摇瓶接种量有一最佳浓度,此在摇瓶开始之前,必须通过预试加以确定。而在整个摇瓶发酵过程中保持相对无菌是成功地实施这项技术的必要保证。 摇瓶培养的机械装置主要由用于放置和固定烧瓶的平台以及牵引其运转的马达和运转系统组成,摇瓶需安装于有维持恒温和恒湿自动调节能力的隔热室内。目前也有具备恒温装置的小型台式摇床。考察摇床的设计和使用性能主要从下列几项入手:(1) 所使用的设备,(2) 平衡要求,(3) 摇床的大小、型号,(4) 培养条件及恒温调控,(5) 试管或小型发酵器的振荡培养性能。 通常,摇床的工作温度为25~37℃。由于电机和机械传动部分的产热、振荡产热和微生物生长代谢释放的热能,使摇瓶中培养基的实际温度要比实际室温高2℃左右,且在强烈振荡时,此温差更为明显。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设计高温点时必须认真注意到这一问题。另外,由于夏季气温偏高,温控困难随之增大; 培养放线菌和真菌时温控更为主要,因为大部分放线菌和真菌在30℃下培养时,其代谢已被严重干扰,而30℃的温度在摇瓶中是极易形成的。因此,在摇床室中必须装配一个可靠的致冷系统。一般台式摇床都有一通过空气循环或水浴来保持恒温的装置,可使所有的摇瓶内培养基温度处于同一水平。 振荡培养所用的发酵容器也可选用试管。所选用的试管大小可根据需要来定。将盛有一定体积的培养基的试管倾斜固定在支架上,倾斜角度一般为15~30°,倾斜方向与振荡方向一致。试管随摇床平台作旋转式或往复式运动。用试管作发酵容器的优点在于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一次可处理较大的试样数。但其效率远不如三角烧瓶。因此,在通常情况下更多的是选择25~50ml小烧瓶。同样,

柠檬酸生产工艺

柠檬酸及生产工艺 摘要:柠檬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化学工业等方面。它可利用糖质原料如土豆、地瓜中的淀粉等,在多种霉菌及黑曲菌的作用下,控制较低的温度和pH值、较高的通气量和糖浓度,用发酵法制得。 关键词:柠檬酸化工产品发酵法 1 产品说明 柠檬酸又名枸橼酸,学名3-羟基-3-羧基戊二酸,分子式C6H8O7为无色、无臭、半透明结晶或白色粉未,易溶于水及酒精。加热可以分解成多种产物,与酸、碱、甘油等发生反应。 柠檬酸主要应用于食品工业,因为柠檬酸有温和爽快的酸味,普遍用于各种饮料、汽水、葡萄酒、糖果、点心、饼干、罐头果汁、乳制品等食品的制造。柠檬酸在化学工业上可作化学分析用试剂,用作实验试剂、色谱分析试剂及生化试剂,用作络合剂,掩蔽剂,配制缓冲溶液。采用柠檬酸或柠檬酸盐类作助洗剂,可改善洗涤产品的性能,可以迅速和沉淀金属离子,防止污染物重新附着在织物上,保持洗涤必要的碱性,使污垢和灰分散和悬浮,提高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是一种优良的鳌合剂。 2 生产原理 2.1 生产方法简介 中国现有柠檬酸生产厂近百家,总年产能力约80万吨,是全球最大的柠檬酸生产国和出口国。目前,柠檬酸生产方法有水果提取法,

化学合成法和生物发酵法三种。水果提取法是指柠檬酸从柠檬、橘子、苹果等柠檬酸含量较高的水果中提取,此法提取的成本较高,不利于工业化生产。化学合成法的原料是丙酮,二氯丙酮或乙烯酮,此法工艺复杂,成本高,安全性低。而发酵法发酵周期短,产率高,节省劳动力,占地面积小,便于实现仪表控制和连续化,现已成为柠檬酸生产的主要方法。 2.2 反应方程式 C12H22011 +H20+302→2C6H8O7+4H2O (蔗糖) (柠檬酸) 3 工艺过程及流程图 3.1工艺过程 3.1.1菌种培养 在4~6波美度的麦芽汁内加入25%至30%的琼脂,然后接入黑曲霉菌种(无茵操作),在30~32℃条件下培养4天左右。这种培养方法称为“斜面培养”。将麸皮和水以1:1的比例掺拌,再加入10%的碳酸钙、0.5%的硫酸铵,拌匀后装入容量为250毫升的三角瓶中,用1.5公斤压力灭菌60分钟。接人斜面培养法培养出的菌种,培养96~120小时后即可使用。 3.1.2原料处理 湿粉渣必须经过压榨脱水,使含水量在60%左右;干粉渣含水量低,应按60%的比例补足水分;结块的粉渣需粉碎成二至四毫米颗粒。然后加入2%碳酸钙、10%至11%的米糠,掺匀后,堆放2小时,

发酵大实验实验报告

2010级发酵大实验(1) 实验报告 任课老师: 姓名: 专业:生物技术 班级: 学号: 日期:2013年6月

实验报告 一、目的要求: 了解筛菌的基本操作,包括:培养基配制,灭菌,接种,涂板,摇菌,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等。 二、实验材料 1、菌种来源:英语公园葡萄树下土壤和生物学院院楼门口土样。 2、培养基: (1)淀粉液体培养基:可溶性淀粉1%、蛋白胨1% 、葡萄糖0. 5%、NaCl 0. 5%、牛肉膏0. 5% (2)淀粉固体培养基: 可溶性淀粉1%、蛋白胨1% 、葡萄糖0. 5%、NaCl 0. 5%、牛肉膏0. 5%、琼脂粉1.5% 。 3、器皿:试管,量筒,烧杯,移液管,培养皿,洗耳球,玻璃棒,酒精灯,接菌环,三角瓶,玻璃棒等。 4、仪器:高压蒸汽灭菌锅,水浴锅,恒温培养箱,摇床,天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5、试剂:1%碘液、1M NaOH、DNS、pH 5.6 0.05M 乙酸/乙酸钠缓冲液、1%淀粉溶液、1mg/mL的麦芽糖,结晶紫溶液。 6、其他:封口膜、纱布,棉花,试管架等。 三、实验步骤: 1、初筛: (1)配制培养基:按照上述培养基成分及数量称取各物质,放入三角瓶中,加水到100ml,包扎。和包扎好的试管、移液管、涂布器、培养皿等一起放入灭菌锅中121℃高压灭菌20min。然后干燥后使用。 (2)倒平板:把培养基置于无菌工作台上,待冷却到55℃左右后,倒入灭菌后的平板中,每个平板中约15-20ml,之后待冷却凝固。 (3)菌悬液制备:我们组分别从英语公园的葡萄树下和生物学院院楼门口采集土样,各称取10g,放入装有90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震荡20min后静置5min。(4)浓度稀释:在无菌试验台上进行浓度梯度稀释,把土样摇匀,从中吸取1ml 置于事先灭好菌的试管中,再加入9 ml无菌水,再从该试管中吸取1ml土样置

虾青素摇瓶发酵条件的研究

用。此外,菌体高密度培养与产酶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李晶,赵晓祥,沙长青,等1甲醇酵母基因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生物工程进展.1999,19(2). [2]M.R omanos.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 ,1995,6∶527 -533. [3]J.M.G regg ,T.S.Vedvick ,W.C.Raschke.Biotechnology.1993,11∶905-910. [4]宋钢,官孝群,宋后燕1人微小纤溶酶原基因在甲醇营养型酵母中的表达.生物工程学,1999,15(2). [5]Clare ,J.J ,et al.G ene ,1991,105∶205-212. [6]C ouderc ,R.,et al.Agric.Bio1.Chem.1980,44∶2279-2289. [7]郑常文,刘惠侠1米曲霉植酸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0(2). [8]赵见麟,金其荣1元花果曲霉(NRR L 3135)与黑曲霉(AS N70)植酸酶产酶条件的研究1食品与发酵工业,1996,3. [9]Shiel T.R ,W are J H.Suvey of m icrooganisms for the production of extracellular phytase.App1.M icrobiol.,1968,9. [10]Han Y W ,et al.Phosphatase production by A spetgillus ficu 2um.J.Industr.M icrobiol.,1987,2. Studies on high density culture conditions of producing -phytase Pichia pastoris combined strain Y U Xue -bing ,H UANGLu -qiang ,ZHE NG Y i ,SHI Qiao -qin ,W U S ong -gang (Bioengineering Institute ,Fujian N 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Chian ) Abstract :The high -density culture conditions of a combined strain of producing -phytase Pichia pas 2toris were studied ,including the effect of various carbon s ources ,yeast powder 015%,(NH 4)2S O 4,K H 2PO 4on this strain.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glycero 14%,powder 015%,(NH 4)2S O 4018%,K 2HPO 4011%,K H 2PO 4016%.On the basis of the experiments ,the other factors such as optimal tem perature ,pH etc.were als o mentioned. K ey w ords :Pichia pastoris ;phytase ;high -density 收稿日期:1999-06-02 中图分类号:Q9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11X (2000)03-0029-06 虾青素摇瓶发酵条件的研究 吕玉华1,金征宇2,徐学明2 (11上海市饲料质量监督检验站,上海201106;21无锡轻工大学,江苏 无锡214036) 摘 要:通过对P.rhodozyma 4-26的虾青素摇瓶发酵条件包括接种比、通气量和温度等,以及培养基主 要组分的优化,得到最优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在此条件下发酵72h ,虾青素量可达13145μg/ml 或1465μg/ gC DW ,较优化前提高1148倍。 关键词:虾青素;法夫酵母;发酵;优化 虾青素是一种重要的类胡萝卜素添加剂,具有独特的着色功能和重要的生理功能,在饲料、食品、化妆品及医药等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主要有化学合成、从甲 壳类提取以及发酵等方法生产[1] 。本文主要对虾青素摇瓶发酵的接种量、通气量和温度等及培养基各主要组分进行研究,以求得一个比较优化的发酵工艺条件。 1 材料与方法 111 菌种:本实验室保藏的法夫酵母(Phaf 2 fia rhodozyma )4-26。112 培养基 培养基A :葡萄糖10g/L ,酵母膏3g/L ,蛋白胨5g/L ,麦芽汁(10°Bx )3g/L 。 培养基B (发酵培养基):葡萄糖20g/L 、(NH 4)2S O 42g/L 、K H 2PO 41g/L 、MgS O 4?7H 2O015g/L 、CaCl 2?H 2O011g/L 、酵母膏2g/L 。113 培养条件:装液量25ml/250ml 摇瓶,接种量8%,转速220r/min ,温度22℃,培养时间2d ~3d 。 第10卷第3期2000年6月 生 物 技 术BI OTECH NO LOGY V ol.10,N o.3 Jun ,2000

摇瓶与发酵

第一节:摇瓶与发酵 之所以选择摇瓶作为第一节,主要原因是我对它有深厚的感情,本科时进行植物细胞培养时使用的是摇瓶,研究生课题设计多数时间也在使用摇瓶,进入企业种子培养,验证很多情况都是使用摇瓶。虽然简单,但它的确是我们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不仅研究过程要应用,生产过程也离不开,它的用途多种多样。不仅用于种子制备,种子的测试,原料的测试,培养基的优化,发酵过程的优化,能够伴随整个发酵过程。 摇瓶虽然简单,但是要想得到有价值的结论,基本原则不能抛弃,细节也要掌握,毕竟细节决定成败。 首先我们讨论装量问题。因为没有理论上的规定发酵时摇瓶的装量是多少,所以大家装得一定也不一样。那么多少合适呢?我不知道有没有下限,但是肯定会有一个上限,总不能装满吧!因为装量越多,在一定转动的情况下,溶氧会越少,相对蒸发量就越低,出现异常的概率就会变大,而且单位发酵液分配的动力也可能会降低。 装量少也不行,因为放罐后要检测,体积总得要够各项检测用吧。在这里我给一个提示:按照一般经验,发酵液和摇瓶的体积比例为10%-20%。其实在这里强调了空气,其实也要考虑其他物质的混合,比如:摇床的作用也会使细胞分泌出来的成份快速在整个发酵液中混匀。 我们在摇瓶上进行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未来能够在发酵罐上进行放大,那么摇瓶如何与发酵罐进行比较呢?现在比较流行计算流体力学,如果有人能够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摇瓶和发酵罐空气,营养,动力等情况的分配,便可以优化摇瓶中培养基体积的多少,使摇瓶与发酵罐的参数更接近一些,为以后的放大提供更接近的数据。 提到装量,相信很多人做过试验进行过优化。我自己也做过。一开始没有仔细考虑,只是想优化一个最适的加量,能够使发酵单位最高。开始的时候,由于没有考虑,挥发量的变化,所以最后得出装量越少发酵越好的结论。显然与发酵罐是不相符合的,生产需要的是产量而不是发酵单位。 我们设计试验的目的不能够偏离实际。做试验设计之前,我们一定要能够确定我们的试验目的是什么,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菌种还是一个可能高产但是质量不稳定的菌种,我们是要筛选到发酵单位高还是产量高的工艺或培养基。相信大家最终的目的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没有生产指导或者没有经验,一开始我们往往会犯错误,搞不清楚我们目的。

枯草杆菌摇瓶发酵生产α-淀粉酶实验方案

枯草芽孢杆菌产α-淀粉酶发酵试验 一、实验原理 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usSubtilisBF—7658)为实验菌株,通过种子扩大培养,选出生长力旺盛的菌株进行液体摇瓶发酵。通过测定不同发酵时间生产的酶活,来初步估计发酵最佳时期和终点。 淀粉酶是能够分解淀粉糖苷键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α-淀粉酶、β-淀粉酶、糖化酶和异淀粉酶。芽孢杆菌主要用来产生α-淀粉酶和异淀粉酶,其中α-淀粉酶又称淀粉1,4-糊精酶,能够切开淀粉链内部的α-1,4-糖苷键,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含有 6 个葡萄糖单位的寡糖和带有支链的寡糖;而异淀粉酶又称淀粉α-1,6-葡萄糖苷酶、分枝酶,此酶作用于支链淀粉分子分枝点处的α-1,6-糖苷键,将支链淀粉的整个侧链切下变成直链淀粉。通过发酵实验,我们可以以酶活为依据,初步估计发酵的最佳时期和发酵终点。 二、实验材料 (一)实验菌株:以枯草芽孢杆菌 (二)培养基: 1、种子培养液:葡萄糖1% 、胰蛋白胨:1%, 、酵母提取物:0.5%、NaCl(氯 化钠):1% 调pH7.2 ,若配置固体培养基,则再加入1.5% 琼脂。 2、产淀粉酶发酵培养液:玉米粉 2 .0 % 、蛋白胨1 .5% 、CaCl 2 0 .02 % 、 MgSO 40 .02% 、NaCl 0 .25% 、K 2 HPO 4 0 .2% 、柠檬酸钠0 .2% 、硫酸铵0 .075% 、 Na 2HPO 4 0 .2 % 调节pH 值7 .0 (三)0.02M磷酸缓冲液(pH6.0) (四)实验仪器 离心机、水浴锅、250mL三角瓶、试管 三、实验过程 1、分别按培养基配方配制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 2、种子斜面及种子液准备 A.挑取单菌落从平板转接于新鲜种子斜面培养基,37℃,24h作菌种(3支/组)。 B.将配好的种子培养液按每瓶50mL分装于250mL三角瓶中灭菌( 100KPa 20min )。 C.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活化的菌株接种于以上培养液中(每支斜面接两瓶),37℃ 120r/min振荡培养16h作种子液。(6瓶/组) 3、发酵培养 A、按15-20%的接种量接种于装有50mL已灭菌菌发酵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37℃培养48h。 B、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每4h取样2mL,测定酶活。40-48h酶活降低后结束实验。 4、发酵结束后,用显微镜检查是否染菌。 5、待测酶液的制备: 称取1g~2g酶粉(精确至0.000 1 g)或准确吸取酶液1.00 mL,用少量磷酸缓冲液充分溶解,将上清液小心倾入容量瓶中,若有剩余残渣,再加少量磷酸缓冲液充分研磨,最终样品全部移入容量瓶中,用磷酸缓冲液定容至刻度,摇匀。用四层纱布过滤,滤液待用。

柠檬酸生产工艺

柠檬酸生产工艺介绍 摘要:柠檬酸应用广泛,在食品、医药等方面都占有重要位置。制取所用材料价格低廉,条件要求适中,且采用的深层发酵法具有普遍、经济的特点。 关键词:柠檬酸发酵 1.柠檬酸简介 柠檬酸又名枸橼酸,学名2-羟基丙烷-1,2,3-三羧酸。柠檬酸是无色透明或半透明晶体,或粒状、微粒状粉末,无臭,虽有强烈酸味,但令人愉快,稍有后涩味。柠檬酸是生物体主要代谢产物之一,它在植物体内常与酒石酸、苹果酸、草酸等有机酸共存,在动物组织中柠檬酸以游离状态或以金属盐的形式存在。商品柠檬酸主要有一水化合物和无水物。 柠檬酸用途极其广泛,在食品工业广泛用于酸味剂、增溶剂、抗氧化剂、缓冲剂、除腥脱臭剂等。在其他工业中,可作金属净化剂、去垢剂、分散剂、电镀缓冲剂和配位剂、胶粘剂,并可用于治理工业废气、废水、回收金属等。在药物中可产生泡腾,使药物中活性配料迅速溶解并提高味觉能力。 制取柠檬酸可以从水果中提取、化学合成法和生物发酵。其中发酵是最常用和最有经济价值的方法。 2.柠檬酸发酵菌种及原材料。 2.1菌种及原材料 柠檬酸发酵工艺中,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微生物有黑曲霉、棒曲霉、文氏曲霉、芬曲霉、丁烯二酸曲霉、橘青霉、解脂假丝酵母等,其中黑曲霉和文氏曲霉在深层液态发酵生产柠檬酸最具有商品竞争优势。 凡能通过微生物代谢而产生柠檬酸的物质,都可以作为柠檬酸的发酵原料。如乙醇、木质素、纤维素、淀粉、蔗糖、乳糖、正烷烃和脂肪等。黑曲霉生产菌可以在薯干粉、玉米粉、可溶性淀粉、乳糖、葡萄糖、麦芽糖、糖蜜等多种培养基中生长、产酸,而且产量在微生物中最高。 2.2黑曲霉 在米曲汁或麦芽汁培养基上菌丝白色,不是绒球状,凸起。边缘整齐,菌落较小,带皱折。在麦芽汁培养基上生长4d成熟的孢子呈黑褐色。在察氏培养基上生长较慢,菌落边缘整齐,分生孢子梗短,分生孢子着生较密。菌丝顶端着生稀疏的大型的黑褐色孢子德,成熟后呈开花状而崩裂。分生孢子是串珠状着生,黑褐色,表面粗糙且有明显的刺状突起,4.7-5.2μm,成熟后遇振动易散落。黑曲霉具有多种活力较强的酶系,能利用淀粉质物质,并且对蛋白质、单宁、纤维素、果胶等具有一定的分解能力。所以黑曲霉可以边生长、边糖化、边发酵产酸的方式生产柠檬酸。 3.设备 发酵生产过程中主要的设备有发酵罐、种母罐、抽滤桶、脱色柱、结晶锅、浓缩锅等。 其中发酵罐是用来对微生物进行发酵之用,罐中有搅拌浆,罐身有传感器,用来控制发酵中各条件的变化。种母罐用来串培养种母醪。抽虑桶采用真空和加压过滤,用于固液分离。 4.柠檬酸深层液态发酵工艺 4.1工艺流程:培菌--发酵--中和--酸解--浓缩结晶 原料粉碎培养基制备实罐液化原始菌种环境空气 实罐灭菌试管斜面过滤 麸取菌种空气机

发酵工艺实验

实验一菌种的传代培养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菌种传代培养的原理 2.掌握菌种传代培养的操作过程 二、实验原理 细胞在培养器中长成致密单层后,已基本上饱和,为使细胞能继续生长并且活化细胞的代谢性能,同时也将细胞数量扩大,就必须进行传代(再培养)。活化后的菌种经过扩大培养就会大量繁殖,把菌种通过逐级扩大培养,使其大量繁殖并保留生长更加良好的菌种。传代培养也是一种将细胞种保存下去的方法,同时也是利用培养细胞进行各种实验的必经过程。 三、实验器材 1.菌种:金色链霉菌 2.培养基(麸皮培养基):麸皮36.0克;磷酸氢二胺3.0克;磷酸氢二钾0.2克;硫酸镁0.1克;琼脂15.0克;蒸馏水1.0升;ph 7.0 3.其它:电子天平;250ml三角瓶;电炉;灭菌锅;培养皿(5个);试管;无菌操作台;酒精灯;接种环;涂布棒;报纸;细绳;棉塞;牛皮纸;玻璃棒。 四、实验步骤 使用培养皿培养菌种 1.按上述培养基配方配制250毫升培养基,装入一只三角瓶中,加热使药品溶解,用棉塞 塞住瓶口,并用牛皮纸扎紧,以备灭菌。 2.把培养皿用报纸包好,细绳系牢,以备灭菌。 3.把物品放入灭菌锅中在121℃下灭菌15~20分钟,灭菌后放入已杀菌的无菌操作台中。 4.在无菌条件下,在每只培养皿中分别倒入培养基20ml左右,放平,冷却后备用。

5.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在无菌条件下,选择一个生长良好的菌种,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 基上接种,并用涂布棒将菌种均匀涂遍整个培养皿。 6.将接种好的平板做好标号后,将其放入29℃的培养箱中培养,倒置培养。 使用试管培养菌种 1.按上述培养基配方配制250毫升培养基,装入一只三角瓶中,加热使药品溶解,然后将其倒入试管用棉塞塞住瓶口,并用牛皮纸扎紧,以备灭菌。 2.把物品放入灭菌锅中在121℃下灭菌15~20分钟,灭菌后放入已杀菌的无菌操作台中。3.将灭了菌的试管取出并斜放(保证足够的斜平面),待其冷却凝固。接下来的步骤同培养皿的培养方法。 注意事项: 1.4和5步均为无菌实验。 2.传代培养周期为4~5天。 实验二发酵种子培养 一、实验目的 掌握发酵种子培养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种子扩大培养简称种子扩培是发酵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实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最终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其目的首先是出于接种量的需要与菌种的驯化,同时对于缩短发酵时间、保证生产水平也有帮助。所以种子扩大培养的任务是为了得到纯而壮的培养物,即获得活力旺盛的、接种数量足够的培养物。对于不同产品的发酵过程来说,必须根据菌种生长繁殖速度快慢决定种子扩大培养的级数。抗生素生产中,放线菌的细胞生长繁殖较慢,常采用二级或三级种子扩大培养;一般50t发酵罐多采用二级或三级发酵,有的也采用四级发酵如链霉素生产。

发酵实验报告

综合性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小型发酵罐的使用与发酵 过程中主要生化指标测定 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所属课程名称:发酵工程工艺原理 班级:2012级食品营养3班 学号:姓名: 实验指导教师: 实验时间:2014.12.01 – 2014.12.03

小型发酵罐的使用与发酵过程中主要生化指标测定 摘要: 关键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菌种 大肠杆菌(E.coli) 2.1.2 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葡萄糖10g,蛋白胨10g,牛肉膏10g,酵母膏5g,氯化钠5g,水1000mL。pH7.0。 发酵培养基:葡萄糖20g,蛋白胨10g,牛肉膏10g,酵母膏10g,氯化钠5g,氯化铵5g,水1000mL。pH7.0。 全部用自来水配制培养基。 2.1.3 其他材料 泡敌、斐林试剂、0.1%标准葡萄糖溶液、40%氢氧化钠等。 2.1.4 设备 BIOTECH-7BGZ发酵罐1套(配套蠕动泵、pH电极、溶氧(DO)电极、空压机及所

3 实验方法3.1 流程管口表

图1 发酵过程流程 3.2 菌种准备 3.2.1 配制培养基 配制种子固体培养基100mL ,分装试管,0.1Mpa (121℃)灭菌20min ,摆成斜面。 配制种子培养液600mL ,分别分装50mL 于两个250mL 三角瓶中(作一级种子瓶),余下550mL 平均分装于三个500mL 三角瓶中(作二级种子用),同上灭菌备用。 3.2.2 接种与培养 (1)菌种活化 上罐前两天,从冰箱中取出菌种转接斜面,37℃培养24h 。 (2)接一级种 上罐前一天,由斜面菌种转接一级种子瓶,37℃振荡(125r/min )培养12h 。分别测接种前和培养结束时的OD 值,计算出净增OD ,并作记录。 (3) 接二级种 将一级种转接二级种子,接种量5%。之后,37℃振荡(125r/min )培养10h 。 3.3 上罐前的准备 洗净发酵罐及各联接胶管。 配制发酵培养基5000mL ,置发酵罐内,加入几滴泡敌。 校正pH 电极和溶氧(DO)电极。 安装好发酵罐,把电极插口、取样管、补料口、消泡剂料瓶等固定、密封好后,开夹套出、进水阀V2、W1,使夹套充满水。 3.4 实罐灭菌 用保护罩盖住罐盖及发酵罐,用倾倒螺钉锁紧法兰,开保护罩顶部排气阀V4,启动蒸气发生器,启动搅拌马达,调转速300r/min ,开启冷凝水出水阀V1,开启蒸气阀门S1, 菌种斜面 一级种子 (250mL 摇瓶二级种子培养10h 37℃37℃ )(500mL 摇 发酵罐 管路准备 实罐 灭菌 罐 酵 8~10h 取分析测定

柠檬酸及生产工艺

艺工及生产柠檬酸柠檬酸的简介.一 1. 柠檬酸的理化性质 柠檬酸(Citric acid),又称枸椽酸,是一种三元羧酸,其学名为3-羟基-3-羧基戊二酸,分子式C6H8O7(无水物),在自然界中存在于柠檬、柑桔、梅、李子、梨、桃、无花果等水果中。柠檬酸具有无毒,无色,无臭特性,一般为半透明结晶或白色粉末,易溶于水、乙醇、乙腈、乙醚等[1],不溶于苯,微溶于氯仿。相对密度cm3,熔点153℃(失水)。柠檬酸结晶形态因结晶条件不同而不同,有无水柠檬酸,也有含结晶水的柠檬酸。在干燥空气中微有风化性,在潮湿空气中有潮解性,175℃以上分解放出水及二氧化碳。柠檬酸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有3个H+可以电离;水溶液呈酸性,加热可以分解成多种产物,与酸、碱、甘油等发生反应。 2. 柠檬酸的用途 柠檬酸具有令人愉悦的酸味,入口爽快,无后酸味,安全无毒,被广泛用作食品和饮料的酸味剂;能与二价或三价的阳离子形成络合物,被用作金属加工的鳌合剂和洗净剂(起软化水作用的洗净力补充剂);还能衍生形成许多衍生物,可用作有机化学工业的原料。因此被广泛用于食品饮料、医药化工、清洗与化装品、 有机材料等领域,是目前世界需求量最大的一种有机酸[2],到目前还没有一种可以取代柠檬酸的酸味剂。 二.生产技术 柠檬酸的生产方法共可分为3 种: 水果提取法,化学合成法, 生物发酵法

三。发酵法又分为固体发酵法和液体深[18],目前以发酵法生产柠檬酸为主[17]种 不适合大规模的生产应用。固态发酵能耗小但劳动力大,占地面积大,层发酵法。深层通风发酵法采用不锈钢罐体,机械搅拌通风,微生物在液体相中分布均匀,发酵时不生成孢子,全部菌体细胞用于代谢柠檬酸,发酵速度高,实现了机械化或自动化操作,利于大规模生产。 生物发酵法制取柠檬酸.三 本工艺选择的原料及生产方法1. 本次生产工艺设计以薯干为原料,采用直接粉碎、调浆、液化,进行好气液体深层发酵,钙盐法提取,最后结晶、干燥得到柠檬酸 工艺流程2. 接收糖浆后,根据糖浆组成作适当的处理或配制,配成发酵原料,进行连续杀菌并冷却后,进入发酵罐,加入菌种和净化压缩空气后进行发酵;发酵液经升中和处理;再经过过滤洗涤,得到柠檬酸钙固温、过滤处理后,进入中和罐,用酸解,并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然后,通过带式过滤机体,送入酸解罐,再添加浓缩,酸解过滤液经离子交换处理后,及废炭;进行蒸发、过滤、酸解过滤,除去 再进行结晶;结晶后,用离心机进行固液分离,对得到的湿柠檬酸晶体进行干燥与筛选,最后得到成品柠檬酸。 淀粉筛配 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