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大西洋作战——“莱茵行动”
二战形势图
![二战形势图](https://img.taocdn.com/s3/m/f2651af58e9951e79b89279c.png)
小块地方。
×
1940年
马
其 诺
英国
防
线
荷 兰
比利时
德国
法国
马其诺防区
×
1940年 英国
荷 兰
比利时
巴黎 被占领
1940年6月, 德军绕过马其诺 防线,进入法国。
色当
法国
德国
法 国 沦 陷
×
戴高乐将军流
亡到1英94国0年,领导英国 “自由法国”运动。
荷 兰
比利时
德国
法国
沦法陷国
戴
高 乐
×
不列颠之战
华波苏沙兰陷覆落亡联
波兰
希
腊
×
北欧战火
挪
威
苏联
爱
丹
尔
麦
兰
苏联
德 比利时 国 1940年四五月间,
德军进攻北欧, 先后占领丹麦、 挪威。
希腊 ×
敦刻尔克
进攻法国 英国
荷 兰
比利时
德国
5月下 旬,德军直
逼英吉利海
峡,把40万 英法军逼迫 到敦刻尔克 港附近的一
法国 进 1940年5月,攻法德
军入侵荷、比、卢国 。
1936年德军进入 莱茵非武装区
荷 兰
比 利莱 时茵 区
德国
法
捷克斯洛伐克
国
奥地利
进
入
波兰
莱 茵
区
×
荷
德国 兰 1938年德国吞并
比 利莱
奥地利
时茵
区
吞 并 奥 地
波兰
利
法
捷克斯洛伐克
国
奥地利
×
英 国
法 国
占 领 苏
二战时间轴
![二战时间轴](https://img.taocdn.com/s3/m/4ca4b9495f0e7cd185253611.png)
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9月2日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胜利结束
6月 诺曼底登陆
8月 巴黎光复
1945年初 美军收复马里亚纳群岛和菲律宾,基本消灭日军主力 2月 雅尔塔会议 春 美英联军在鲁尔区歼灭西线德军,东线苏军兵临柏林
4月 美苏军队易北河会师 4月30日 苏军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杀
5月8日 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7月 波茨坦会议 8月 美国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长崎;
6月 中途岛战役 7月 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 8月—1943年1月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 10月 阿拉曼战役 11月 美英联军北非登陆
1943年2月 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 5月 突尼斯战役,北非战事结束 7月 美英联军西西里岛登陆,墨索里尼垮台,意大利投降 库尔斯克战役
11月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
1944年1月—10月 苏军对德“十次反击”
1937年 意大利加入“反共协定”,同德日结成法西斯轴心国集团
7月7日 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
1938年3月 德国吞并奥地利 9月 英法德意制造慕尼黑阴谋
1939年3月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吞并阿尔巴尼亚 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灭亡,佛朗哥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
8月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2年 纳粹党成为德国第一大党 1933年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1935年 德国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10月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 德国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受军部法西斯势力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7月 西班牙内战爆发,德意法西斯干涉 10月 德意签订柏林协定,“柏林-罗马轴心” 形11成月 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二战欧洲战场十大战役
![二战欧洲战场十大战役](https://img.taocdn.com/s3/m/442c8622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6.png)
二战欧洲战场十大战役1.幻影突击――波兰闪击战名称:波兰战役地点:波兰参战方:德国、斯洛伐克和苏联对阵波兰结果:德国胜利、二战爆发参战方兵力:德国151万人、波兰100万人伤亡情况:德军伤亡4万多人、波军伤亡20万人主要指挥官:布劳希奇、伦德施泰特1939年9月1日4:40,德军联合其附庸国斯洛伐克的军队入侵波兰。
英国和法国给予纳粹德国48小时限期撤出波兰领土。
因为德国没有听从英法的警告,英国和法国在1939年9月3日向德国宣战。
所有参与的国家都没有估计到这场战争会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
前苏联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条款以及对于之前1921年签订的屈辱的《里加和约》的不满,在1939年9月17日从东面收复寇松线以西的西乌克兰与西白俄罗斯。
德军和红军在9月28日在布格河会师。
波兰侵略战大致上在10月6日结束,但是波兰没有向德国或苏联投降。
而且,波兰的流亡政府在盟国组织了一个有力的地下组织。
2.悲情马奇诺――法兰西会战名称:法兰西会战时间:1940年5-6月参战方:德军、法国、英国伤亡情况:德军亡2.7万余人,法军亡8.4万人,英军损失6.8万人法兰西会战是二战中德军为侵占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于1940年5-6月采取的军事行动。
1940年5月10日,德军发起进攻,对法、比、荷境内的72个机场及纵深目标实施航空突击,并在鹿特丹、海牙实施空降。
在德B集团军群右翼,荷军在德军打击下迅速瓦解,于15日投降;在其左翼,德空降兵于10日凌晨偷袭扼守列日的埃本埃马尔要塞成功,比军防御即告崩溃。
6月5日,德B集团军群突破法军沿索姆河和埃纳河仓促构筑的“魏刚防线”,直逼巴黎。
10日,法政府迁至图尔。
同日,意大利对法、英宣战。
14日,德军占领巴黎。
16日,H.P.贝当接任法国总理。
17日,德军从侧后推进至瑞士边界,法第2、第3集团军群被围。
同日,法政府请求停战,22日与德国签订《贡比涅停战协定》,同意德国占领法国北部和大西洋沿岸地区,而法国失去了约2/3的国土,并宣布退出战争和解除法国舰队武装。
二战德军作战地图
![二战德军作战地图](https://img.taocdn.com/s3/m/3fe70d3087c24028915fc368.png)
这是在宁波市下属的某地级市的图书馆的资料室用照相机拍摄的照片合集,高清,但是因为图太大(一本图册,里面都是折叠起来的地图)而上传时又会受损,所以本人会给每一张地图都拍一张总览,然后拍摄图例以及各个战场局部。
本人会力争做到每个局部的图片都只表现一个阶段内一个战略方向上或一场战役中的情境,并加以简单描述。
本人水平有限,错漏难免,各位看官可以加以指正。
本楼中的图片箭头表示普通军队的行动,实线+箭头表示海军舰队的航线或陆军机械化快速部队的行动路线波兰战役总览因为这张地图比较小,所以总览也是可以看得很清楚的北部,切割但泽走廊,夺取华沙,从东普鲁士这个巨大的战略桥头堡南下南方德军的牵制性攻势威希河演戏,也就是德国占领丹麦和挪威的行动以及RAN的海上行动(但是这本图册一张海战具体的战舰机动过程图都木有)一些关于具体航线的细节法国战役总览(黄色行动+红色行动)图例法国战役第一阶段,也就是黄色行动,占领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从阿登森林突破法军防守进入法国纵深领土,敦刻尔克大撤退法国战役第二阶段,红色行动,向法国纵深的挺进,联军全线溃退巴尔干行动纵览德军由北到南一路没遭到像样抵抗,如图是北部几个合围圈的分布情况然后是到了希腊,希腊人的抵抗应该客观的说是顽强的巴巴罗萨计划纵览挪威集团军预定作战任务,从芬兰北部、中部出发,夺取苏联列宁格勒军区设防的北部地区,包括重要的军港摩尔曼斯克以及铁路枢纽坎达拉克沙。
既然西方良心史学家这么喜欢吹西方援助(多半是从摩尔曼斯克输入的西方援助)的作用,把德国挪威集团军尤其是各山地步兵部队将领统统枪毙一百遍好了芬兰军队的作战要求,要能够夺取列宁格勒,从地图上看似乎还能切断未来的拉多加湖航道,所以说列宁格勒打不下来长期钉死北方集团军群几十万大军芬兰人也是要付极大责任的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的任务情况,本人费劲心思还是没能把这两个集团军群分开,俩好基友靠太近了,从这个地图上就很好理解为什么讲巴甫洛夫确实是中了头彩,对手够密集,他那个突出部部队也够密集。
二战时大西洋上的潜艇战
![二战时大西洋上的潜艇战](https://img.taocdn.com/s3/m/48e7ad06f18583d0496459e2.png)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海军派出大量潜艇,在大西洋上伏击向英国运输物资的商船。
为保护这条生死攸关的海上补给线,英美海军联手组建护航编队。
双方围绕破交与反破交展开激战。
最终,德军战败。
这场胜利的意义在于,不仅使得英国的抵抗得以继续,还为盟军之后封锁德国及登陆非洲和欧洲扫清了海上障碍。
德国潜艇开战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欧洲全面战争爆发。
英国随后对德宣战。
德国海军潜艇司令卡尔?邓尼茨向希特勒提出建议:采取无限制潜艇战,击沉一切往来的英国船只。
不过,希特勒否决了他的这一提议。
倒不是说希特勒有多仁慈,或者是因为3年前德国在《伦敦潜艇协议》上签过字,而是因为希特勒认为国内那几艘区区几百吨的潜艇在他的战略中并不能发挥多大作用。
二战初期,德国海军的潜艇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只能用寒碜来形容,当时能打仗的潜艇总共只有46艘,其中,22艘500吨的可用于大西洋作战,剩余的24艘250吨左右的都只能在近海逡巡。
除了数量不足,德国潜艇当时还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即需要远距离航行。
从德国的汉堡、威廉港和科尔基地出发,穿过北海,到达苏格兰的奥克尼群岛要近千公里。
即使以500吨吨位的潜艇来参与,也无法保证在大西洋长期执行巡航任务。
尽管实力有限且不被重视,邓尼茨和手下还是发动袭击了。
他们依靠各艇单干,在战争爆发后的第一个月里平均每天击沉盟军1.3艘舰船。
不过,真正引起希特勒注意的,还是他们远距离袭击曾经是德国海军噩梦的英国军港斯卡帕湾。
1939年10月中旬,德军“u-47”号潜艇在艇长普莱恩少校的带领下,潜入英国军港斯卡帕湾,击沉皇家海军战列舰“皇家橡树”号后毫发无损地返回德国母港。
一战时,德国潜艇曾经两次出击斯卡帕军港均以失败告终。
德国战败后,德国海军的军舰全部被囚在港内,后又一道自沉。
所以,击沉“皇家橡树”号这一事件对德国海军来说意义非凡。
这次袭击让希特勒初步认识到了潜艇的重要作用。
他随后批准了邓尼茨建造潜艇的计划,德国国内的潜艇造船厂由3个发展到16个,制造速度由每月4艘增加到20-25艘。
二战欧洲战场大事记
![二战欧洲战场大事记](https://img.taocdn.com/s3/m/6dd54a70a98271fe910ef9fd.png)
二战欧洲战场大事记时间事件1918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6月28日凡尔赛条约(对德和约)签字。
19217月29日阿道夫·希特勒成为国家社会主义(纳粹)党的领导人。
19257月18日希特勒《我的奋斗》一书出版。
1933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
2月27日国会纵火案。
7月14日纳粹党被宣布为德国的唯一政党。
10月14日德国退出国际联盟,并从裁军会议撤离代表。
19348月2日德国总统兴登堡去世。
8月19日希特勒被宣布成为德国元首。
10月1日希特勒命令建立空军,扩充陆军和海军。
19352月26日德国废除凡尔赛和约中关于限制德国军备的条款。
3月16日德国公布《国防军法》,实行普遍兵役制,开始公开重整军备。
19363月7日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和罗加诺公约,进兵莱茵非军事区。
10月25日德、意签订共同协定(“柏林—罗马轴心”)。
193711月5日希特勒在Hossbach 会议期间揭示战争计划。
19383月12/13德国入侵奥地利,宣布与奥地利“合并”。
4月23日德国策划苏台德地区“自治”。
8月12日德国军事动员。
9月30日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
10月1日德军进驻苏台德地区。
19393月15/16德军入侵布拉格,占领波希米亚、摩拉维亚。
5月22日德、意签订军事同盟(钢铁公约)和经济合作条约。
8月23日苏、德签署互不侵犯条约。
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9月3日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对德国宣战。
9月10日加拿大对德国宣战。
9月27日德军攻陷华沙。
19402月24日德国制定进攻西欧作战计划。
4月9日德军入侵丹麦和挪威。
5月10日—6月22日德军进攻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温斯顿·邱吉尔成为英国的首相。
5月15日荷兰向德国投降。
5月26日—6月4日英、法军自敦刻尔克大撤退。
5月28日比利时向德国投降。
6月10日挪威向德国投降。
6月14日德军占领巴黎。
二战简介[资料]
![二战简介[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f755b1d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0.png)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 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基本介绍一战埋下了二战的祸因。
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盘,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德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怨恨,《凡尔赛和约》(参阅:凡尔赛和约)的严酷条款,意大利的法西斯党利用大萧条崛起(参阅:B〃墨索里尼)。
20世纪三十年代,A〃希特勒(参阅:阿道夫〃希特勒)开始秘密武装德国。
德国、意大利与日本签订反共产主义协定,并且干预西班牙内战。
1938年,德国派兵占领了奥地利(参阅:德奥合并,Anschluss)。
1939年,德国威胁并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参阅:捷克斯洛伐克),随即签订《德苏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9月1日,德国利用闪电战入侵波兰,两天后,不列颠王国与法兰西共和国对德国宣战。
1940年三月,德国与苏联将波兰瓜分,苏联吞并巴尔干国家,此外还进攻芬兰以报苏芬战争之仇,更主要建成其西部防线。
同年四月,德国闪击挪威的培尔根和奥斯陆,并且彻底控制丹麦王国。
5月丹麦王国签署《反共产主义协定》,随即德国闪击尼德兰(参阅:荷兰)及比利时王国(比利时),德国占领荷兰及比利时后随即立刻闪击法国,6月法国投降,建立维希法国(参阅:维希法国)政权。
接着德军大规模毁灭性轰炸不列颠,准备横渡英吉利海峡,但是英国在不列颠战役的胜利毁掉了德军的不灭神话,使得英国暂时安全。
二战海军舰艇发展及作战
![二战海军舰艇发展及作战](https://img.taocdn.com/s3/m/f686ad03bed5b9f3f90f1c9a.png)
德国海军舰艇发展及作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了限制德国海军重新崛起。
在1919年6月28日签署的《凡尔塞和》》中,规定德国不准建造和拥有战列舰,只允许装备1万吨级以下巡洋舰6艘,6000吨级以下巡洋舰6艘,900吨级以下驱逐舰12艘,禁止装备作战飞机,潜艇和航母。
且条约还规定了替代舰必须在旧舰下水20年后才能建造,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50毫米等苛刻的条件。
这些条款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德国海军只能是一直地区性的海上力量。
一战后,由于大量军舰被销毁和自沉,使得当时德国海军无一艘可以作战的军舰。
心有不甘的德国人想尽办法突破条约限制,企图重振德国海上雄风。
1920年,英国允许德国建造一艘不超过6000吨的巡洋舰。
于是德国把握机会,于1921年12月8日动工建造“埃姆登”号巡洋舰,1925年10月25日服役。
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的一些旧舰下水时间超过了20年,按照条约规定可以建造替代舰。
为此德国先建造3艘6000吨级的巡洋舰。
1926年4月14日,“柯尼斯堡”级巡洋舰动工建造,首舰“柯尼斯堡”号于1929年4月17日服役;二号艘“卡尔斯鲁厄”号于1926年7月24日动工,1929年11月6 日服役;三号舰“科隆”号于1926年8月7日动工,1930年1月15日服役。
1928年4月4日,德国又开工建造了“莱比锡”号巡洋舰,改建属于“柯尼斯堡”级改型。
于1931年10月8日服役。
1926年,一种防护能力及火力较强的战列巡洋舰方案出台,该舰舰型采用高干舷平甲板,装甲可以抵御英国重巡203毫米主炮的攻击;内部广泛采用隔舱划设计,最大限度的减少战斗损伤。
最后该方案得到通过,被称为“德意志”级战列巡洋舰。
让德国人脸上挂不住的是,该型战列巡洋舰第一次参加战都就碰了一鼻子会。
1936年,“德意志”号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同年9月在为西班牙判军的运输船队护航时被西班牙政府军的“贾米一世”号战列舰的305毫米主炮击中一发炮弹,数名水兵阵亡。
美关押德战俘的莱茵大营:比集中营更残忍的地方
![美关押德战俘的莱茵大营:比集中营更残忍的地方](https://img.taocdn.com/s3/m/a56fe2ea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0.png)
美关押德战俘的莱茵大营:比集中营更残忍的地方“莱茵大营”的英文名称为“RhineMeadowCamps”,德文为“Rheinwiesenlager”。
直译为中文就是“莱茵草地营”。
这个名字听上去颇为优雅,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在风景如画的莱茵河畔的广阔草滩上的野营渡假。
但实际上“莱茵大营”是在莱茵河西岸地区的平坦空地上,用铁丝网分隔开来的一系列巨大的露天战俘营。
在1945年2月上旬,落在美军手中的德军战俘的总数大约为30万人。
对于德军当时的剩余兵力,美国人心里是有数的。
此刻德军的所有兵力加在一起大约还有700万之众,尽管战斗力已大不如前,但只要希特勒拒绝投降,盟军方面要想吃光这支顽强的军队无疑是需要时日和付出的。
为此,美、英两国共同拟定了一套对德军俘虏的处理方案,准备把俘获的德军士兵逐批运送到已被解放的法国北部地区拘押。
但是,接下来的战争进程发展之快大大超过了盟军的计划。
在3月份的莱茵河西岸战役中,大批东撤的德军因无法跨越莱茵河(河上的桥梁大多被毁)而被美军俘获,加上在鲁尔包围圈里被俘的德军B 集团军的32万人,总计57.5万的德军士兵成了美军的战俘。
面对如此多的战俘,原定的安置计划在组织工作上遇到了瓶颈。
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一声令下:建立露天大营,就地安置战俘,于是世界战争史上著名的“莱茵大营”诞生了。
1945年4月,原本要把盟军赶出德国本土的德军B集团军的21个师约43万人在鲁尔地区陷入盟军的大包围圈。
4月21日,德国陆军元帅瓦尔特·莫德尔签署了B集团军就地解散的命令后自杀,32万德军士兵就此成为了盟军的俘虏。
这些俘虏被安置在莱茵河畔的临时露天战俘营,“莱茵大营”由此诞生。
4月25日,在雷马根的“莱茵大营”的岗哨位置上一眼望去,密集的战俘人群浩如烟海。
设置这样的战俘营的第一考虑是用莱茵河阻断战俘向东逃往德国腹地的去路。
其次是充分利用莱茵河流域的宽阔平原,用最省力的方式容纳最多的战俘。
后来的战争局势证明,就地安置战俘的策略是正确的,因为随后的德军被俘人员的数字呈爆炸式增长,把这些战俘及时疏散到法国去已变得很不现实。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高一语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高一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a29e28fbaeaad1f346933f67.png)
1基本介绍时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于1939年9月1日德国和苏联入侵波兰开始,这次入侵行动随即导致以英国为首的大英帝国与法国向德国宣战。
然而德国在入侵波兰后开始着手尝试在欧洲建立一个大帝国,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为止,发动一连串战争并借由条约的签署使得德国几乎占领了欧洲绝大部分的地区,而名义上保持中立的苏联于1939年8月23日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也陆续占领或者吞并了其在欧洲边界的邻近6个国家,在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所占领的波兰领土。
英国以及英联邦的成员国则坚持持续与轴心国继续作战,并分别在北非沿海地区和大西洋海域发生多起军事碰撞,而这也使得英国成了欧洲大陆地区唯一仍能继续反抗德国入侵的主要力量。
1941年6月22日,欧洲轴心国集团决定联合入侵苏联领土,这次攻势也开始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地面战争爆发,但此举让原本几乎统辖整个欧洲地区的轴心国被迫投入大量军力来维持作战优势。
到了1941年12月7日,已经加入轴心国的日本为了能够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获得领导地位,陆续袭击位在太平洋的美国统辖地区和坐落于与中南半岛的欧洲殖民地,很快地于西太平洋和东亚战区获得了主导权。
到了1942年时日本开始在一系列的海战中战败,位于欧洲的轴心国也陆续于北非战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节节败退,这些都迫使轴心国停下进攻的脚步。
1943年时,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在西西里岛战役中面对同盟国部队严重失利,另一方面德军在库尔斯克会战战败后失去对于东欧的领导地位,同时美国也在太平洋战区中获得了一连串的胜利,自此轴心国集团逐渐失去主导权并开始尝试部署于各地的前线部队进行战略性的撤退。
到了1944年时,盟军决定登陆法国以开辟第二战场,而苏联除了成功收复过去被占领的领土外,也开始转往攻击德国与其同盟国家的土地。
在苏联和波兰部队共同攻入柏林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最终在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的情况下宣告结束。
二战德军行动代号
![二战德军行动代号](https://img.taocdn.com/s3/m/5beb690d0740be1e650e9afc.png)
Achse轴心(1943年9月意大利退出战争时德国采取的应急措施)Acrobat杂技家(盟军从昔兰尼加向的黎波塔尼亚进军的计划)Adler雕(1944年德国第17集团军向塞瓦斯托波尔的撤退行动)Adlerhorst雕巢(1940年德国设在巴特瑙海姆附近的元首大本营)Adlertag雕日(1940年8月13日,德国开始对英国实施大规模空袭之日)Aerial天线(1940年6月盟军由比斯开湾向英国撤退的行动)Aida阿伊达(1942年6月德国进攻埃及的行动)Alcrity奥尔克里蒂(1943年10月盟军占领亚速尔群岛行动)Alpen—Reduit阿尔卑斯山要塞Alpenveilchen仙客来(1940年德军在阿尔巴尼亚的作战计划)Anakim安纳吉姆(盟军收复缅甸的作战行动)Antimon锑(德国向罗马尼亚提供援助的行动)Anton安东(1942年11月德军占领法国南部非占领区的行动)Anvil铁砧(1943年7月盟军进攻法国南部的计划, 1944年月6日改称“龙骑兵”) Arcadia阿卡迪亚(1941年12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华盛顿举行的会议)Archery射箭(1941年12月英军突袭挪威罗弗敦群岛的行动)Ardennen—Offensive阿登攻势(1944年12月德军在比利时芬纳高地与卢森堡北部之间地域对美第1集团军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反攻)Atlantik—Charta大西洋宪章Atlantik Wall大西洋壁垒(德国于1942年---1944年沿法国西海岸至比斯开湾修筑的海岸筑垒地带)Attika阿提卡(1942年9月末东线德军向图阿普谢方向突击的行动)Attila阿蒂拉(德国于1940年12月制定的占领法国南部非占领区的计划。
1942年5月改称“安东”)Aufbau Ost东方建设(1940年德军为准备对苏作战在波兰占领区扩建军事设施的行动) Augsburg 奥格斯堡(德军于1939年11月预先制定的停止西方攻势的命令代号) Augsburg A(1941年2月德国鱼雷艇在英国伊斯特本海域的作战行动)Augsburg B(1941年3月德国鱼雷艇在英国伊斯特本海域的作战行动)Avalanche 雪崩(1941年9月美军在意大利萨莱诺附近实施的登陆作战)Backbone脊骨(盟军对西属摩洛哥的作战计划)Barbarossa巴巴罗萨(德国进攻苏联的计划)Battleaxe战斧(1941年6月盟军进攻塞卢姆,拖布鲁克和卡普措堡地区的计划)Baytown贝敦(1943年9月英军第8集团军强渡墨西拿海峡的行动)Berlin柏林(1940年2月德国"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在大西洋的行动) ) Bettlealsstab乞讨棍(1942年2月德国第18 集团军进攻苏军奥拉宁鲍姆桥头堡的行动)Big Week重要的一周(1944年2月同盟国对德国为期一周的空袭行动)Birke桦树(1944年德军从芬兰撤退的行动)Birkhahn黑山鸡(1945年德军从挪威北部撤退的行动)Blau兰色(1942年6月28号德军东线的夏季攻势,6月30日改称"不伦瑞克")Blaufuchs青狐(1944年6月德国从本土和挪威向芬兰前调兵力的行动)Blei 铅(德国向罗马尼亚提供援助的行动)Blücher布吕歇尔(1,1942年7月德军强渡刻赤海峡的计划。
二战部分代号、会议、团体组织
![二战部分代号、会议、团体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1697554b9b6648d7c1c74673.png)
二战部分代号、会议、团体组织Achse轴心(1943年9月意大利退出战争时德国采取的应急措施)Acrobat杂技家(盟军从昔兰尼加向的黎波塔尼亚进军的计划)Adler雕(1944年德国第17集团军向塞瓦斯托波尔的撤退行动)Adlerhorst雕巢(1940年德国设在巴特瑙海姆附近的元首大本营)Adlertag雕日(1940年8月13日,德国开始对英国实施大规模空袭之日)Aerial天线(1940年6月盟军由比斯开湾向英国撤退的行动)Aida阿伊达(1942年6月德国进攻埃及的行动)Alcrity奥尔克里蒂(1943年10月盟军占领亚速尔群岛行动)Alpen—Reduit阿尔卑斯山要塞Alpenveilchen仙客来(1940年德军在阿尔巴尼亚的作战计划)Anakim安纳吉姆(盟军收复缅甸的作战行动)Antimon锑(德国向罗马尼亚提供援助的行动)Anton安东(1942年11月德军占领法国南部非占领区的行动)Anvil铁砧(1943年7月盟军进攻法国南部的计划, 1944年月6日改称“龙骑兵”)Arcadia阿卡迪亚(1941年12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华盛顿举行的会议)Archery射箭(1941年12月英军突袭挪威罗弗敦群岛的行动)Ardennen—Offensive阿登攻势(1944年12月德军在比利时芬纳高地与卢森堡北部之间地域对美第1集团军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反攻)Atlantik—Charta大西洋宪章Atlantik Wall大西洋壁垒(德国于1942年---1944年沿法国西海岸至比斯开湾修筑的海岸筑垒地带)Attika阿提卡(1942年9月末东线德军向图阿普谢方向突击的行动)Attila阿蒂拉(德国于1940年12月制定的占领法国南部非占领区的计划。
1942年5月改称“安东”)Aufbau Ost东方建设(1940年德军为准备对苏作战在波兰占领区扩建军事设施的行动) Augsburg 奥格斯堡(德军于1939年11月预先制定的停止西方攻势的命令代号) Augsburg A(1941年2月德国鱼雷艇在英国伊斯特本海域的作战行动)Augsburg B(1941年3月德国鱼雷艇在英国伊斯特本海域的作战行动)Avalanche 雪崩(1941年9月美军在意大利萨莱诺附近实施的登陆作战)Backbone脊骨(盟军对西属摩洛哥的作战计划)Barbarossa巴巴罗萨(德国进攻苏联的计划)Battleaxe战斧(1941年6月盟军进攻塞卢姆,拖布鲁克和卡普措堡地区的计划)Baytown贝敦(1943年9月英军第8集团军强渡墨西拿海峡的行动)Berlin柏林(1940年2月德国"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在大西洋的行动) Bettlealsstab乞讨棍(1942年2月德国第18 集团军进攻苏军奥拉宁鲍姆桥头堡的行动) Big Week重要的一周(1944年2月同盟国对德国为期一周的空袭行动)Birke桦树(1944年德军从芬兰撤退的行动)Birkhahn黑山鸡(1945年德军从挪威北部撤退的行动)Blau兰色(1942年6月28号德军东线的夏季攻势,6月30日改称"不伦瑞克") Blaufuchs青狐(1944年6月德国从本土和挪威向芬兰前调兵力的行动)Blei 铅(德国向罗马尼亚提供援助的行动)Blücher布吕歇尔(1,1942年7月德军强渡刻赤海峡的计划。
莱茵河战役过程是怎样的 莱茵河战役的结果
![莱茵河战役过程是怎样的 莱茵河战役的结果](https://img.taocdn.com/s3/m/09b08b382af90242a895e5d1.png)
莱茵河战役过程是怎样的莱茵河战役的结果莱茵河战役简介莱茵河战役是1945年是盟军为突入德国境内进而完全消灭纳粹德国而进行的一次会战。
德国的艰难处境使得战争的结果没有任何悬念,但是希特勒的错误决定对于作为一个国家而言的德国来说,失去了周旋的机会,导致东西两线同时失利,盟军攻入本土也是纳粹德国最后走向覆灭的序曲。
下文是详细莱茵河战役简介。
由莱茵河战役简介可以看出,尽管在阿登战役中德军已受到挫折,而且到一九四五年,德军的意志已经开始动摇,后勤供给也严重不足,但希特勒却看不到这些。
他认为每一次战略退却都是兵家常事,拒绝听取任何劝告。
眼看着东线德军在溃退,他不下命令去增援,而是命令莱茵河两岸的德军一定要顽强抵抗,决不能步东线之后尘。
三月二十三日到二十四日夜,英第二十一军群的三千门火炮向河对岸的德军阵地实施了猛击,同时第十五和第五十一师以及美第三十和第七十九师乘两栖坦克开始渡河。
二十五日拂晓,英第二十一军群已在河东岸建立了桥头堡。
莱茵河战役持续到二十四日晚,美第十七空降师已与英第七军取得联系,并完整地夺取了伊塞河上的桥梁,给盟军迅速不断地扩大桥头堡阵地提供了便利。
德第八十四师在前有美军后有伞兵的堵截下最终被子歼灭,将近四千名德军被俘。
在特雷斯渡河进的盟军也遇到了最顽强的抵抗,德军一个伞兵营顽固的坚守了三天,直至弹药不足才被迫投降。
以上便是莱茵河战役简介。
莱茵河战役过程莱茵河战役是二战期间正义的一方为了彻底消灭德国纳粹而进行的一次联合战役,也是压死希特勒的最后一根稻草,纳粹再也没有了反抗的余地最终失败,正义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下面将简单介绍莱茵河战役过程。
莱茵河战役过程主要分为这样几个阶段:1995年1月起初按兵不动的美国受到了来自的德国的猛烈攻击,以较弱的兵力对抗德国。
盟国要求战略撤离,但是有人认为不能放弃。
后在法军和美军的努力下,抵达科尔运河,这也是战役中最辛苦最缓慢的过程,但很快将德军包围,德军退居莱茵河的另一端。
二战时期的重大军事行动的代号
![二战时期的重大军事行动的代号](https://img.taocdn.com/s3/m/62b7f3da26fff705cc170aa5.png)
二战时期的重大军事行动的代号:但泽计划——1939年1月德国制定的进攻西方的作战计划。
白色方案——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的行动。
威塞演习——1940年德国征服丹麦和挪威的行动。
海狮计划——1940年德国在英国实施登陆的计划。
发电机行动——1940年5-6月英军从敦刻尔克的撤退行动。
雕日行动——1940年8月13日,德国开始对英国实施大规模空袭行动。
巴巴罗莎计划——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的计划。
黄色行动——1940年5月德国在西线发动的进攻。
秋季旅行——1940年秋德国为实施“海狮”行动而制定的佯攻计划。
朱诺行动——1941年6月德国舰队攻击挪威的行动。
精灵行动——1941年4月英军撤离希腊的行动。
丘必特计划——盟军在挪威北部的作战计划。
玛丽塔行动——1941年4月德军进攻希腊和南斯拉夫的行动。
惩罚行动——1941年4月德国轰炸贝尔格莱德的行动。
莱茵河演习——1941年5月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和“欧根亲王”号重型巡洋舰在大西洋的作战行动。
向日葵行动——1941年2月德国的北非派遣军队的行动。
十字军战士——1941年11月盟军在西部沙漠的作战计划。
阿伊达行动——1942年6月德军进攻埃及的行动。
蓝色行动——1942年6月28日德军在东线发动的夏季攻势。
奖金计划(铁甲舰计划)——1942年盟军进攻马达加斯加的作战计划。
克劳塞维茨行动——1942年德军夏季攻势第二阶段作战行动。
马歇尔计划——美国防部长史汀生和总参谋长马歇尔1942年3月制定的在法国北部登陆作战计划。
汽锤计划——1942年德军夏季攻势第三阶段作战计划。
霹雳行动——德军第6集团军1942年12月从斯大林格勒突围行动。
北极光计划——1942年德军进攻列宁格勒计划。
击鼓行动——1942年1月德国潜艇首次在美国东海岸的行动。
非洲旅行——1942年8月德国拟制的对丹麦进行海陆作战计划。
锻锤计划——1942年4月同盟国为应付苏联战败而准备的应急措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https://img.taocdn.com/s3/m/35ea5b0daf1ffc4fff47ac3c.png)
德国割占苏台德地区
1939年3月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8月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1939年9月
德国突袭波兰
二战的全面爆发
1939年9月1日
德国突袭波兰
1939年9月3日
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德国的侵略步伐
1940年4月
德军突袭丹麦和挪威
1940年5月
德军进犯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北部
1940年9月
德意日三国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
第二系世界大战从局部走向全面战争的过程
1931年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开始
1935年
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意大利侵占埃塞俄比亚
1936年
德国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1937年
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1938年3月
德国吞并奥地利
时间
事件
1922年10月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执政,建立第一个法西斯政权统治的国家
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经过
1929年
经济危机爆发,德国遭受沉重打击
1931年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1932年
纳粹党成为德国第一大党
1936年
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初步建立法西斯专政,亚洲策源地形成
1933年1月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着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的建立)欧洲策源地形成
1940年5月—6月初
敦刻尔克撤退:英法联军被包围在法国东北部的敦刻尔克
5月底—6月初,英法联军由敦刻尔克撤出
1940年7—10月
不列颠之战:德空军滥炸英国本土
德国推迟“海狮计划
二战德国战争行动代号
![二战德国战争行动代号](https://img.taocdn.com/s3/m/f1dca06fb84ae45c3b358cce.png)
二战德国战争行动代号轴心(Achse):1943年9月意大利退出战争时德国采取的应急措施。
雕日(Adlertag):1940年8月13日,德国开始对英国实施大规模空袭之日。
雕(Adler):1944年德国第17集团军向塞瓦斯托波尔的撤退行动。
鹰(Adlerangriffe):德国空军1940年对英国空中攻势代号。
阿依达(Aida):1942年6月德军进攻埃及的行动。
仙客来(Alpenveilchen):1940年德军在阿尔巴尼亚的作战行动。
锑(Antimon):德国向罗马尼亚提供援助的行动。
安东(Anton):1942年11月德军占领法国南部非占领区的行动。
阿登攻势(Ardennen-Offensive):1944年12月16日德军在比利时芬纳高地与卢森堡北部之间地域对美第1集团军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反攻。
于1945年1月失利。
大西洋壁垒(Atlantik Wall):德国于1942年---1944年法国西海岸沿比斯开湾修筑的海岸筑垒地带。
阿提拉(Attila):德国于1940年12月制定的占领法国南部非占领区的行动。
1942年5月改称“安东”。
东方建设(Aufbau Ost):1940年德军为准备对苏作战在波兰占领区扩建军事设施的行动。
奥格斯堡(Augsburg ):德国于1939年11月预先规定的停止西方攻势的命令代号。
奥格斯堡A (Augsburg A ):1941年2月德国鱼雷艇在英国依斯特本海域的作战行动。
奥格斯堡B(Augsburg B ):1941年3月德国鱼雷艇在英国依斯特本海域的作战行动。
巴巴罗萨(Barabarossa):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的作战计划。
柏林(Berlin):1940年2月德国“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泽瑙”号战列舰在大西洋的作战行动。
乞讨棍(Bettelstab):1942年2月德国第18集团军进攻苏军奥拉宁鲍姆桥头堡的计划。
桦树(Birke):1944年8月德军从芬兰撤退的行动。
1936年德国进军莱茵兰及其对法国的影响
![1936年德国进军莱茵兰及其对法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3887029c8d376eeafaa3194.png)
1936年德国进军莱茵兰及其对法国的影响1936年德军进入莱茵兰是希特勒实行扩军备战,争取生存空间的重要一步。
由于德国刚刚走上扩军的道路,此时的德国军事实力并不怎么强大,因此,这次行动对希特勒来说是一次极大的冒险。
德军进入莱茵兰是对凡尔赛和约的公开破坏,也严重危害了法国的安全,法国本应及时制止德国的野心,但法国在国内外复杂的条件下没有这样做,这使希特勒的军事冒险再一次成功了。
莱茵兰的军事化使法国丧失了在欧洲大陆的优势,对法国以后的发展影响深远。
标签:德国;莱茵兰军事化;对法国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作为战败国受到了严厉的惩罚。
在海外,它被剥夺了全部的海外殖民地;在经济上,它肩负着沉重的赔款;在军事上,它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在德国看来凡尔赛和约是不体面的、报复性的和压迫性的,它不是和约而是命令[1]144。
德国对和约的不满这就为它在以后打破凡尔赛体系埋下了伏笔。
进入20世纪30年代,由于爆发了世界经济大危机,对欧洲各国打击沉重,尤其是德国,“德国工业生产下降了百分之四十以上,失业人数高达六百万至八百万,在欧洲各国中居第一位。
”[2]在这种背景之下希特勒开始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为摆脱凡尔赛体系层层束缚,上台后的希特勒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要打破凡尔赛条约,重新扩军备战,争夺生存空间,向外扩张,建立世界霸权。
于是德国在这一目标指导之下于1933年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在1935年宣布建立空军和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
在完成这些行动之后,德国还没有触动禁止在莱茵兰包括河东岸纵深五十公里的地带驻军和设置军事设施这一条款,因此“在希特勒宣称实行‘修正主义’政策的背景下,莱茵兰地区的重新军事化自然成为他下一步的行动目标。
”[3]一、德国重新占领莱茵兰的重要性莱茵兰的非军事化主要是由凡尔赛和约规定的,条约规定在莱茵河以西的所有德国领土,以及在莱茵河以东宽五十公里的地带,要实行非军事化—拆除工事,并不得被用来进行演习或动员。
二战德军有哪些作战计划
![二战德军有哪些作战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52e01ce4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d0.png)
二战德军有哪些作战计划
侵略波兰——“白色行动” (成功)
侵略挪威——“威塞尔演习” (成功)
侵略法国——“黄色方案”、“挥镰行动” (成功)
侵略英国——“鹰日计划” (失败)
营救墨索里尼——橡树计划(成功)
登陆英国——“海狮行动” (未实现)
入侵苏联——“巴巴罗萨计划” (开始时成功)
进攻莫斯科——“台风计划” (失败)
进攻斯大林格勒——“蓝色方案” (失败)
进攻库尔斯克突出部——“卫城计划” (失败)
阿登反击——“保卫莱茵河行动” (失败)
出动“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进行大西洋作战——“莱茵行动”(部分成功)
阿登反击战的准备工作(特种作战)--狮鹫计划(部分成功)。
二战各大战役——大西洋争夺战(1939-45年)
![二战各大战役——大西洋争夺战(1939-45年)](https://img.taocdn.com/s3/m/33178c14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30.png)
⼆战各⼤战役——⼤西洋争夺战(1939-45年)⼤西洋争夺战,是第⼆次世界⼤战期间英美同德国在⼤西洋战区所进⾏的破坏和保卫交通线的持久作战。
这场作战从1939年~1945年,持续了四年零⼋个⽉。
⼤西洋争夺战,是第⼆次世界⼤战期间英美同德国在⼤西洋战区所进⾏的破坏和保卫交通线的持久作战。
这场作战从1939年~1945年,持续了四年零⼋个⽉。
双⽅⽃争的焦点,是夺取制海权和确保海上交通线畅通。
主要作战⽅式为潜艇战、空袭战和封锁战。
⼤西洋海上交通线,是英国赖以输⼊战略物资、⼯业原料和粮⾷的⽣命线。
潜艇1939年—1945年,在第⼆次世界⼤战中,美英两国与德国为争夺⼤西洋及其邻近诸海的海洋交通线⽽进⾏了长期⽃争。
“⼤西洋争夺战”⼀词是英美政论家和史学家的⽤语。
1941年3⽉6⽇,邱吉尔就英国商船损失剧增⼀事发表谈话时,⾸次使⽤该词。
⼤西洋交通线对英美两国具有⽣死攸关的意义。
没有⼤量的海上运输,英美就不能在欧洲战区进⾏长期的战争,所以他们在军事计划中把夺取⼤西洋战区的制海权作为最主要的任务之⼀。
对德国来说,尤其是进犯苏联以后,⼤西洋已成为⼀个次要的战区,他们不可能向那⾥投⼊⼤量的兵⼒和兵器。
德国在⼤西洋战区的主要⽬的,是破坏(切断)同盟国的海洋运输以摧毁英美两国的经济。
为此,德国使⽤了潜艇以及⼀部分飞机和⽔⾯舰艇。
但是,德国当时⼀⼼追求消灭尽可能多的敌运输船只,⽽不考虑船上所运物资的性质,因此,德国的兵⼒主要在同盟国防守薄弱的交通线上进⾏活动,⽽那些⾮常重要⽽⼜防守严密的交通线却安然⽆恙。
战争爆发后,德国为迫使英国屈服,决定使⽤海军主⼒,采⽤⼩编队袭击战术,实⾏⽆限制潜艇战,破坏英国的⽣命线——⼤西洋海上交通线。
⾄1941年12⽉,德意海军击沉盟国和中⽴国舰船1100余艘、760余万吨。
美国参战后,德国将⽆限制潜艇战作战范围扩⼤到北美⾄巴西海域。
盟国投⼊⼤量反潜兵⼒,加强海上和空中反潜,并建⽴联合护航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德国大西洋作战——“莱茵行动”莱茵演习莱茵演习的内核是派遣“俾斯麦”号战列舰和“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前往北大西洋,袭击盟国的海上护航运输队。
年初,“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战列巡洋舰曾双双出马,一下子就干掉了115600吨商船。
对这种游击战,皇家海军似乎一时还无良策。
雷德尔想过,“俾斯麦”号比“沙恩霍斯特”号、“格奈森瑙”号本事高强,让它出战,无疑能给英国狠命打击,为战绩不佳的纳粹海军挽回一点面子。
背景1941年5月,在贝格霍夫举行的一次秘密会议上,埃里希雷德尔海军元帅又挨了希特勒的一顿臭骂。
纳粹装甲部队在欧洲大陆上横冲直撞,所向披靡。
而海军在夺取挪威后,却依旧缩手缩脚,没有大的建树。
猖獗一时的潜艇战反倒连受挫则,不久前,一艘海上袭击舰又遭皇家海军围歼……一连串的失利使雷德尔诚惶诚恐。
他卑怯地伫立在一边,忍受着希特勒的斥责。
待到希特勒口干舌燥之后,他才连连解释说,说他已经有所安排,准备采取一项决定性的行动,代号:莱茵演习。
本来,在制定“莱茵演习”方案时,雷德尔没有打算动用“欧根亲王”号,只是“沙恩霍斯特”号的主机发生故障,“格奈森瑙”号在不来梅挨了几颗英机投下的穿甲弹,不得已才让它仓促上阵。
由于“欧根亲王”号在北上格丁尼亚港时触雷,需要修理,“莱茵演习”的行期由此一度后退。
两舰挺进北大西洋,这是一个好时机。
4月17日,德军攻占南斯拉夫,正度过瓦尔达尔河,向南挺进;纳粹机械化部队长驱直入,逼近希腊,英军残部大撤退,从敦刻尔克逃向英伦三岛;一支先头部队跨过科林斯地峡,矛头直指伯罗奔尼撒半岛;另一支攻势凌厉,则抢先杀进了阿森斯。
地中海南岸,“沙漠之狐”隆美尔的非洲兵团兵分四路,从昔兰尼加海岸压向英军防线。
希腊人的最后一个立足点克里特岛腹背受敌,不日便可攻破。
皇家海军疲于奔命,已将把守北大门的部分舰只,调去增援地中海。
双方参战舰船基本数据纳粹海军主要武器:8门380mm主炮航速:29节排水量:42000吨“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主要武器:8门203mm主炮航速:32节排水量:14000吨及7艘U艇英国皇家海军“胡德”号战列巡洋舰“胡德”号战列巡洋舰主要武器:8门381mm主炮航速:31节排水量:42100吨“威尔斯亲王”号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主要武器:10门356mm主炮航速:30节排水量:38000吨主要武器:8门203mm主炮航速:33节排水量:9975吨“诺福克”号重巡洋舰“萨福克”号重巡洋舰:主要武器:8门203mm主炮航速:33节排水量9550吨“反击”号战列巡洋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主要武器:6门381mm主炮航速:31节排水量:33250吨“罗德尼”号战列舰主要武器:9门406mm主炮航速:23节排水量:34000吨“雷米利斯”号战列舰主要武器:8门381mm主炮航速:29节排水量:29000吨“乔治五世”号战列舰“乔治五世亲王”号战列舰主要武器:10门356mm主炮航速:30节排水量:38000吨“复仇”号战列舰主要武器:8门381mm主炮航速:29节“声望”号战列巡洋舰排水量32000吨“声望”号战列巡洋舰主要武器:6门381mm主炮航速:31节排水量:31000吨“谢菲尔德”号轻巡洋舰主要武器:8门152mm主炮航速:34节排水量:5450吨“加拉蒂”号轻巡洋舰主要武器:8门152mm主炮航速:34节排水量:4290吨“奥罗拉”号轻巡洋舰主要武器:8门152mm主炮航速:35节排水量:4850吨“赫尔米厄尼”号轻巡洋舰主要武器:8门152mm主炮航速35节排水量:5770吨“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主要武器:60架飞机航速:33节排水量:22600吨“胜利”号航空母舰主要武器:67架飞机“胜利”号航空母舰航速:31节排水量:22800吨还有数十艘轻巡洋舰、驱逐舰战前双方准备纳粹方面“莱茵演习”舰队司令是曾经率领过“沙恩霍斯特”号、“格奈森瑙”号攻杀过盟国商船的冈瑟吕特晏斯海军上将。
他详细研究了北大西洋的形势。
他认为,尽管地中海方向吃紧,皇家海军也不会从斯卡帕湾抽走大批舰只。
他提醒雷德尔,只派两艘军舰出击太危险,如果皇家海军集中大西洋上的兵力,“俾斯麦”号将会遭到5、6叟战列舰的围攻,且不说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即使好和两三艘战列舰交战,“欧根亲王”号也不是理想的帮手。
他忧虑重重,特意赶到柏林,向雷德尔陈述了已见,希望再次推迟“莱茵演习”,以便和“沙恩霍斯特”号、“格奈森瑙”号结伴同行。
雷德尔拉长了脸,一口回绝了吕特晏斯。
他强调不可坐失良机,英国在地中海上苟延残喘,只有趁势卡断其补给线,方是上策。
吕特晏斯遵令备航。
5月19日,“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由2艘驱逐舰与几艘扫雷舰开道,悄悄驶出了格丁尼亚港。
20日,吕特晏斯离开波罗的海,穿过卡特加特海峡、斯卡格拉克海峡,然后沿挪威海岸北上。
21日黎明,他率舰溜进了了卑尔根港东南浓雾笼罩的科尔斯峡湾。
英国方面吕特晏斯的对手是英国本土舰队新任司令约翰托维海军上将。
5月初,托维接到报告,在格陵兰岛和扬马延岛之间发现了德国侦察机。
这是一种少见的现象。
他认定,徳机调查这片水域预示了某种举动,十之八九是雷德尔想派遣舰只杀入北大西洋。
他一直密切监视冰岛两侧的广阔水域,在流冰拥塞的丹麦海峡,“萨福克”号重巡洋舰正日夜巡逻。
21日,他又收到伦敦海军部发来的电报,英国特工发现一支德国舰队出海了。
他当即采取行动,加派“诺福克”号重巡洋舰前往丹麦海峡。
同时,还派出侦查轰炸机直飞挪威海岸,去打探德舰行踪。
大雾笼罩着科尔斯峡湾,德舰隐藏在锚地内。
一架飞机勇敢俯冲,钻出雾障,拍下了卑尔根港。
几小时后,情报军官对放大的航空照片进行了判断:敌兵力为一艘“俾斯麦”级战列舰和一艘“希佩尔”级重巡洋舰。
托维做出了决断:如果德舰躲进挪威峡湾,虎视北大西洋的护航运输队,他就得抽出重兵,时刻监视其动向;如果德舰突破封锁,闯入北大西洋,他就必须倾其全力,围歼强敌。
在他的办公室的一张大海图上,已经绘出了11支护航运输队的航线。
其中有一支代号叫WS8B,负责运载2万名英军,前往地中海。
运输队由“反击”号战列巡洋舰、“胜利”号航空母舰和7艘驱逐舰护航,正驶在爱尔兰海岸的克莱德湾。
从地中海的情况看,托维判断德舰是想打击WS8B。
为此,他决定派皇家海军最为珍视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和“威尔斯亲王”号战列舰前往丹麦海峡,支援“诺福克”号和“萨福克”号。
和两舰同行的还有几艘驱逐舰。
托维还派“阿里修斯”号、“伯明翰”号、“曼彻斯特”号3艘轻巡洋舰前去搜索法罗群岛和冰岛之间的水域,让“反击”号“胜利”号脱离运输队,到斯卡帕湾与主力部队会合,随时策应两支先遣部队。
22日下午,奥克尼群岛哈特斯通海军航空兵基地派侦察机起飞。
飞机横穿北海,钻出浓雾,冒着高射炮火冲进卑尔根港,发现德舰不见了。
22时,托维收到了侦察机的报告。
23时45分,他就率领本土舰队驶出了斯卡帕湾。
这时的兵力编成有:“胜利”号航空母舰、“加拉蒂”号、“奥罗拉”号、“肯尼亚”号、“赫尔米厄尼”号轻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
23日晨,待“反击”号战列巡洋舰和几艘驱逐舰入列后,他即率队先行,企图抢占冰岛和奥克尼群岛之间的中心位置,截杀德舰。
丹麦海峡海战前卫战此时,吕特晏斯正在向西推进。
距卑尔根180海里时,他命令护航舰只返回。
他抿着嘴巴,鹰样的眼睛透过舰桥的风挡玻璃,盯着海上的浮冰。
按行动计划,在突入丹麦海峡之前,两舰应由油船加油。
但是,海面尽管大雾漾漾,英机的行动却十分频繁。
这表明,英国人已经有所察觉,托维肯定在调兵遣将,唯有抢时间,做到出其不意,才能突破封锁。
于是,他决定兼程赶路,把补给燃油的事放在以后再说。
23日晨,徳舰跨过了北极圈,沿冰岛北缘行驶。
傍晚,两舰转向南行,进入丹麦海峡。
海峡最窄处宽约180海里,格陵兰岛一侧流冰拥塞,冰岛一侧水雷密布,两舰小心翼翼地向前前进。
冷风刮过流冰块,卷起了团团雪粒。
当两舰进入英国巡洋舰的巡逻水域时,厚实的夜幕渐渐松散,天空中露出了怪异的微光。
他不敢怠慢,赶忙通知“俾斯麦”号舰长林德曼和“欧根亲王”号舰长布林克曼,做好战斗准备。
两舰警报大作,“俾斯麦”号关闭了所有水密门,大炮转动,1600磅穿甲弹被推进炮膛。
医生和担架兵跑进医院,准备接收伤员。
上层建筑顶部,测距兵像猎手似的,试图第一眼就抓到目标。
甲板上,舰员顶着寒风,战战兢兢。
22:15瞭望透过若明若暗的天幕,发现了一团模糊的影子。
吕特晏斯当即命令主炮转向左舷,准备射击。
22:28,“俾斯麦”号首炮开火。
甲板猛烈地震动起来+,将3颗重磅炸弹射向寒空。
一股股刺鼻的火药味钻入舰桥,气浪涌向了瞭望哨位。
吕特晏斯手举着望远镜,死盯着远方的英国巡洋舰。
英舰旁边,升起了一道道白色水柱。
突然,英舰舰尾窜起一团黑烟,如同一块乌黑的帷幕,在天穹和海平面之间拉开,遮蔽了一切。
几分钟后,电讯部门报告:英舰在拍发电报。
吕特晏斯心绪不宁,通知两舰:敌舰施放烟幕,企图尾随,由于对手忙着护航,这片水域没有重兵把守,两舰应继续南下。
他完全没有料到,本土舰队已倾巢出动,霍兰德海军中将正率领着“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和“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率先从左侧斜杀过来。
根据托维的命令,霍兰德准备前往丹麦海峡占取阵位。
一收到“诺福克”号、“萨福克”号两艘重巡洋舰的电报,航海官就在海图上绘下了德舰的位置。
他下令两舰加速至27节,取295°航向,直奔冰岛雷克雅末克西南300海里水域,打算在天亮前截住吕特晏斯。
夜海风雨交加,24日3时,晨空微亮,2小时后雨住天晴,能见度约15海里。
丹麦海峡海战这是一个阴冷的早晨,作战双方几乎同时发现目标。
吕特晏斯下令开火,“俾斯麦”号上的冻冰被震破。
英舰“胡德”号在前,“威尔士亲王”号殿后,巨大的暗影上冒出了点点橘红色的火光。
炮弹撕破寒空,在4艘军舰周围炸起了无数褐色的水柱。
5:20,吕特晏斯向柏林报告:我舰正与两艘敌舰交战。
霍兰德拥有8门380mm炮和10门356mm炮,火力上占有明显优势,但临战态势却对吕特晏斯有利。
德舰由北向南,可用全舷火炮齐射:英舰由东向西,只能用首炮射击,这差不多减去了一半火力。
战斗激烈异常,“胡德”号又抽调首炮轰击“欧根亲王”号,结果使火力更加分散。
5:57,霍兰德下令舰队转向,以便尾炮开火。
这时,“俾斯麦”号进行第二次齐射,一颗重磅炸弹击中了“胡德”号中部的高爆弹药箱,甲板上顿时一片火海,“威尔士亲王”号赶紧转向,避开了“胡德”号的航迹。
双方距离12海里,“俾斯麦”号进行第三次齐射。
一颗重磅炮弹竟撕开“胡德”号的厚装甲,穿透6层甲板,沿着没有防护的狭窄通道,直落到炮塔底下的弹药舱里。
300吨高爆炸药被引爆,“胡德”号中后部被扯开,巨大的爆炸力像狂风戏落叶似的,把一座炮塔抛向灰蒙蒙的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