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美国外交补充内容

合集下载

单边主义与冷战后的美国外交

单边主义与冷战后的美国外交

单边主义与冷战后的美国外交摘要:单边主义是指一国或一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采取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的政策,强调强权和霸权,忽视国际法律和公约。

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推崇单边主义,这种政策已经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主要探讨单边主义与冷战后的美国外交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单边主义对美国外交政策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其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单边主义,冷战,美国外交,影响。

一、引言自20世纪末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是国际事务的核心。

美国的外交政策一直以来都体现了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强权和霸权。

自乔治·W·布什总统时期开始,美国开始推崇单边主义,这种政策已经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单边主义与冷战后的美国外交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单边主义对美国外交政策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其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二、单边主义的定义与发展单边主义是指一国或者一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采取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的政策,强调强权和霸权,忽视国际法律和公约。

单边主义的出现是由于冷战结束后,涌现出一些没有实力和地位的国家和地区,但这些国家仍然希望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单边主义作为一个新的思想产生,通过国家单方面采取行动来获得声誉和地位。

三、冷战后的美国外交冷战结束以后,美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美国开始逐渐放弃对苏联的冷战政策,转而采取更加开明的立场。

美国对世界各地的援助活动也大幅度增加。

美国的目标是通过这些援助来推动全球经济和政治的稳定。

然而,在新的国际形势下,美国同样开始强调单边主义政策。

自乔治·W·布什总统时期开始,美国着手实施了一系列单边主义政策。

四、单边主义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单边主义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政策思想,其实质是强权政治。

对美国来说,单边主义对其外交政策具有深刻的影响。

美国采取单边主义政策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认为自己是“世界警察”,有责任和义务维护世界和平和秩序。

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

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

冷战点后美击国添的对加外标政策题
该主义是对别国内政的干涉,被认为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
1 的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2 是典型的大国主义
3
战后初期,受战争影响,西欧百废待兴,经济凋零,丧失不少土地,加之1946年底罕见的自然严寒,物 质极度匮乏,社会政局极不稳定
4 此时的美国看到了机会,促成了大西朗联盟的形成
5
首先,提出"马歇尔欧洲复兴计划",促进欧洲各国,特别是英法西德等国的经济复苏和政局稳定,为美 元打开西欧市场打开了大门
6 紧接着又积极组建北大西洋公约,增了西欧的整体防务实力
7 该集团成立标志着西方核心集团的形成,加深了美苏对抗,西东对抗
冷战点后美击国添的对加外标政策题
1 也为美国将中心转向欧洲做好了铺垫
4
期间有过三次缓和,美对苏的外交政策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虽有间隙的"和平",但总体呈现出"遏制" 态势,资本主义见不得社会主义的好,社会主义也容许自己比别人差
5 美国先后参与越南、阿富汗、叙利亚等战争,打着维护世界和平,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全世界扫荡
6
1947年3月12日,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以"遏制共产主 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5 西方报刊称之为"尼克松主义"或"关岛主义"
6 是美国调整海外义务,以及与其盟友的关系,还包括对中苏政策的总方针
7 即"实力"加"谈判"
冷战点后美击国添的对加外标政策题
伴随着中立主义的兴起,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第 三世界的崛起,美国对外政

冷战前后美国外交政策的改变

冷战前后美国外交政策的改变

冷战前后美国外交政策的改变
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美国的外交政策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变化而不断做出适时的调整,但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其世界霸主的地位。

而冷战前后美国对外政策的转变,是其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的重要表现,也使美国谋求世界霸主地位的野心昭然若揭。

自二战结束后,美苏由合作的盟友走向了对抗的敌人,拥有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的美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确立在世界的领导地位,把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对外政策的重中之重。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正是这一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成为整个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指导原则。

在此影响下,美国为了在经济上限制社会主义国家的扩张,扩大其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力,提出了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为了进一步拖垮苏联,美国依托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以期将苏联拖入军备竞赛,拖垮其经济。

而在军事方面,美国为了对抗苏联,成立了“北约”组织,并通过一系列小规模局部战役,成功限制了苏联的军事扩张。

冷战结束后,美国虽然成为了世界的霸主,但也面临更多新的威胁和挑战。

一超多强格局的形成,恐怖主义的抬头,不断恶化的环境问题以及美国国内的问题,使美国政府把外交政策的核心由军事转向经济的发展,并通过其在经济领域的影响力,扶植和培养亲美势力,以扩大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巩固世界霸主的地位。

美国的外交政策虽然有强大的军事和经济作为后盾,但其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理念,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流思想背道而驰。

美国作为世界的一部分,还会不断调整政策,以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冷战后美国的战略调整

冷战后美国的战略调整

布什的政策
典型的牛仔作风 单边主义:推出《京都议定书》、单方面 宣战、强硬外交、明确果断 减税进行到底:加大两极分化 部分社会福利计划和教育私有化 战争经济:大幅度增加军事开支和提高军 人待遇 保护家庭和传统宗教价值
布什成功连任
布什还是克里:两中不同的发展方向和 战略、两种不同的利益分配格局 美国社会的分化:独立选民25%趋于下 降,集团化日益明显 分裂的社会可能造成矛盾进一步尖锐, 并促使选举人制度改革:社会呼唤第三 力量作为缓冲(7500万联邦竞选基金) 两党制容易造成社会分化
冷战后美国的国际地位
冷战的胜利者还是两败俱伤?
在和平中大获全胜(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生活 方式、政治、经济、军事)(与苏联比较) 经济科技方面受到日本欧洲的严峻挑战; 综合国力下降明显;
联合国的作用:北约与八国集团是否取代? 有没有对手?:俄罗斯是昨天的敌人,中国可
能是明天的敌人,今天的美国没有敌人。“防止 出现新对手”—美国国防部的安全报告题目
布什成功连任原因
反恐领导人、个性魅力(强硬作风); 经济恢复增长、市场表现强劲; 注重传统价值:宗教、家庭(反同性婚姻、反堕胎、宗教政
治化与意识形态化)
生存底线提高后人民更爱国、更注重个人奋斗、更强 调传统精神价值,民主党保护穷人的口号越来越失去 作用; 克里的家庭背景:祖父母是犹太人科恩(制鞋商)、克里的
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美国的政治霸权、世界警察; 以德制人与以德示人; 中国对美战略的一张牌; 反霸与国际责任与世界义务 没有美国会更安全吗?霸权稳定论与霸 权后稳定理论(国际机制理论)
美国内政方面的变化
里根经济学是否走过了?高财政赤字(达
摩克利斯剑)、高负债、高外贸赤字
经济贸易领域的反攻:“美国反攻日本” 经济安全第一:经济安全是美国国家第一安

美国冷战时期的对外政策与实践

美国冷战时期的对外政策与实践

美国冷战时期的对外政策与实践美国冷战时期的对外政策和实践冷战时期,美国的对外政策主要是以防止苏联扩张,保护自己的利益和促进民主、自由的推广为基础的。

在这个时期,美国的对外政策和实践是众所周知的,这篇文章将探讨美国冷战时期对外政策和实践的一些方面。

一、美国冷战时期的对外政策1. 伊斯坦布尔宣言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美国驻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发表了“伊斯坦布尔宣言”,该宣言提出了外交政策的方针,即向欧洲各国提供经济援助,以加强它们的防御系统,以防止苏联的扩张。

2. 空中运输援助1950年,苏联对北韩入侵南韩提供了支持,在此背景下,美国开展了一个名为“空中运输援助”的计划,将大量军事物资运送到朝鲜半岛,帮助南韩抵御北韩的入侵,并防止苏联的扩张。

3. 东京宣言1951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东京发表了一篇名为“东京宣言”的演讲,提出了美国的冷战外交政策方针,即防止苏联和中国的扩张,防止冷战进一步升级,维护世界和平。

东京宣言用较为明确的方式阐述了美国在这一冷战时期的政策和实践方向。

二、美国冷战时期的实践1. 冷战军备竞赛美国在冷战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武器研发和军工生产,最著名的是核武器。

这种军备竞赛导致了全球的核武器扩散,也使人们在头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再次被核战争破坏的恐惧所笼罩。

2. 维护盟友美国在冷战时期对外政策的一个核心目标便是拉拢盟友,通过向其提供军事或经济上的援助来保持友谊。

这一政策最根本的目的是阻止苏联的扩张并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利益。

3. 经济援助美国在冷战时期为了支持战略利益向一些国家提供大笔援助,它认为这种援助有助于巩固这些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以保护美国的利益。

据统计,美国在冷战时期向欧洲等地区提供的援助金额达数百亿美元。

结论在冷战时期,美国的对外政策主要是为了防止苏联的扩张并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利益为基础的。

这种政策的实践需要多种手段,如加强武装力量,拉拢盟友,向一些国家提供经济援助等等。

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

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

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摘要两极格局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与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等构成“一超多强”的国际政治力量结构,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积极调整对外战略来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

关键词:冷战结束;美国;对外战略调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宣告了“美苏争霸”的两级格局结束,世界格局逐步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面对这一迅猛的国际形势,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不能不对战后持续40多年的全球战略进行全面的根本性的调整,以寻找新的范式替代反共产主义的“遏制战略”,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

本文将从布什政府时期,克林顿政府,小布什政府以及现在的奥巴马执政时期来分析美国在冷战结束后不同时期如何调整对外战略来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维护其领导地位。

一布什政府时期布什总统任期内,跨越冷战前后两个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有了很大变化。

①1989年初,提出了超越遏制战略。

所谓“超越遏制战略”是指:在不放弃军事遏制的条件下,以经济援助为诱饵,以“和平演变”为灵魂,抓住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通过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非军事手段,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模式,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亲西方的反对派,最终将苏联东欧纳入西方体系。

②1989年底,提出了建立欧洲新格局的“新大西洋主义”:主张把北约、欧共体、欧安会三大机制作为建立欧洲新格局的基础,其实质是要在重塑欧洲格局的过程中保持和加强美国的领导地位,确保美国在欧洲的政治、经济利益。

3提出美国“世界新秩序”的主张,实质是要在美国的领导下按照美国的价值观改造世界。

强调在美国的领导下,实现一个“和平和安全、自由和法治”的世界;(2)在国际事务中更加强调“多边”合作,而不是“单边”行动,注重发挥盟国和联合国的作用;(3)按照美国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新的国际体系,在世界上巩固和推进所谓“自由”与“民主”事业;(4)实施地区防务战略,重点防止和应对威胁美国利益的地区冲突。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外交政策及影响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外交政策及影响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外交政策及影响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几十年的角逐。

为了争夺全球霸权地位,两国相互斗争,不断采取各种外交手段,这些手段不仅上演了一幕幕耸人听闻的国际事件,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两国的外交政策及其影响两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一、美苏外交政策1. 美国外交政策在冷战的初期,美国采取的是遏制苏联的政策,即封锁苏联在国际上的发展空间,在全球范围内与苏联展开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斗争。

美国制订的主要政策如下:(1)麦克阿瑟政策: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麦克阿瑟将军负责监督日本的复兴,并协助日本成为一个自由的民主国家。

麦克阿瑟计划在日本实施的政策大量借鉴了美国的民主制度,以期让日本成为一个忠实的美国盟友,同时阻止苏联向日本伸出阴影。

(2)当务之急政策:这是指美国政府在二战后对全球局势的迅速反应和处理。

在这个计划中,美国制定了一系列的行动,岁片化和重组部队、安抚盟友、封堵苏联的行动等等,从多方面应对苏联扩张的战略。

(3)反共政策:美国政府实施的反共政策,其目的就是为了遏制苏联在全球范围内扩张的势头。

在这个计划中,美国通过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力图将苏联困于一隅,阻止其进一步扩张。

其中最典型的事件就是朝鲜战争,美国领导了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也以此为契机在韩国建立了一个美国的军事基地。

2. 苏联外交政策在冷战时期,苏联外交政策的基调是“反美亲苏”。

苏联政府指责美国干涉其内政、破坏全球和平,因此苏联必须与美国保持戒备和敌对,采取与美国相对抗的政策。

苏联外交政策的主要特征如下:(1)斯大林主义政策:这种政策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所有手段实现宣传、间谍和暴力斗争来揭示和抵制资本主义国家的企图。

斯大林主义政策强调了防御性和反基督教。

(2)新列宁主义政策: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的新列宁主义政策,设法扩大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民间交流,在经济发展方面逐渐舍弃早期的封闭策略,但是在军事上仍然对西方国家抱有敌意。

冷战后美国的文化外交输出战略

冷战后美国的文化外交输出战略

2016.09美国赢得冷战胜利之后,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在证明了其军事实力、经济实力与科技实力的优势地位之后,美国将战略目光聚焦于文化层面。

不同于军事、经济和科技等这些有形的硬实力,文化的影响力是潜移默化的,其对人的思想和习惯的控制将是深刻而难以改变的。

正如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胡文涛说:“对许多国家来说,文化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产业、一种产品,而成为国际关系和影响一个民族保持个性和在全球化背景下生存的战略问题”。

文化影响如此之深远,因而它已不再仅限于弘扬一国之辉煌或者被本国人所承袭那么简单,而是开始登上外交舞台,成为继军事外交、政治外交、经济外交等众多外交形式之后的又一新型独立外交形式———文化外交(cultural diplomacy)。

冷战后,美国继续加大推进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文化扩张,输出以民主和自由为核心的价值观,表面上是要“拯救”身处“邪恶国家”的人民,实际上却是为其文化霸权的野心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

一、文化外交的含义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与风俗。

自古以来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过。

张骞的西域之行连接了传递我国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向西方世界传达了一个富饶文明的东方古国。

但是文化外交不同于民间的文化交流形式。

外交是国家之间通过和平的方式处理关系及事务,因此文化外交着重突出政府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学者李智在考虑到将文化外交作为国家利益的一部分时,把文化外交定义为“主权国家以维护本国文化利益及实现国家对外文化战略目标为目的,在一定的对外文化政策指导下,借助文化手段来进行的外交活动”。

胡文涛教授认为,文化外交是一国建构国际形象的新路径。

他指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国际形象的经济维度已经趋于统一,文化成为国与国之间相互区别的最根本因素。

因而文化维度是国际形象的根本特征,文化外交也就成了政府树立国际形象的新途径。

美国的文化外交战略自然有维护其国际形象的目的,但是其真正的意图,还是通过不断的文化输出,甚至将本国的价值观念强加于其所谓的“邪恶之国”,以达到其在文化层面上的霸权地位,最终为其所有决策的最高标准———国家利益所服务。

美国冷战时期的外交政策与对抗

美国冷战时期的外交政策与对抗

美国冷战时期的外交政策与对抗冷战期间,美国外交政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调整。

从二战结束到冷战结束的几十年间,美国积极参与了全球的对抗行动,以及通过外交手段与各国进行谈判与合作。

本文将探讨美国在冷战时期的外交政策与对抗的一些重要方面。

首先,美国在冷战时期的外交政策的核心目标是遏制共产主义势力的扩张。

苏联的崛起引发了美国的警惕,他们担心共产主义势力可能渗透到世界各地并危及美国的安全利益。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实施了一系列对抗性的政策和行动。

一种重要的对抗策略是军备竞赛。

美国在冷战期间大力推动军备竞赛,通过增加军事实力来威慑对手,并确保自身的全球地位。

核武器的发展与使用成为这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军备竞赛也导致了世界上最可怕的核武器库存积累,使全球陷入核战争危机的风险。

此外,美国还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封锁和制裁措施来削弱共产主义国家的经济力量。

例如,美国联邦政府实施了所谓的“长臂管辖”政策,即通过所谓的外国腐败行为或违反人权的许多理由对外国实施制裁。

此外,美国还推动了对抗性的全球经济合作组织,如北约和世界贸易组织等,以促使其盟友与其一起对抗共产主义国家。

然而,尽管冷战是一个严峻的时期,美国还是注重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冲突和对抗。

其中一个例子是美国与苏联的外交进展,尽管两国在冷战初期存在严重的对抗,但在后来的岁月里,美国与苏联开始互相尊重和寻求合作。

这一进展体现在两国之间的一些关键协定上,例如《中程导弹条约》和《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等。

此外,美国还通过外交谈判和外交倡导来推动其对抗共产主义的外交政策。

例如,美国通过援助计划和发展项目来支持那些与共产主义挑战相对抗的国家。

这既有经济援助,也有军事援助。

一些国家,如韩国和越南,成为美国盟友并受益于美国的援助。

此外,与共产主义国家的外交对抗也影响了美国的内政。

冷战期间,美国政府对内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以遏制共产主义的渗透。

这包括了查尔斯·麦卡锡主义、红色恐慌以及各种形式的反共教育活动。

冷战期间美国对西欧的经济外交

冷战期间美国对西欧的经济外交

冷战期间美国对西欧的经济外交论文报告:“冷战时期美国对西欧的经济外交”一、生产与重建计划美国提出了马歇尔计划,以帮助战后欧洲国家重建。

该计划于1947年开始实施,旨在提供财政援助和技术援助以支持欧洲国家的经济复苏。

这种外交政策使欧洲国家对美国感到尊重和感激,并促进了美国作为世界主要经济大国的形象。

二、霸权权力的表现美国在冷战时期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措施来遏制苏联的扩张。

美国实行了对西欧国家的特权贸易,即通过美国和其盟国的互惠协议和贸易协定,向西欧国家提供廉价资本、原材料和技术,以换取他们的进口市场。

这种宽松的贸易政策波及到其他世界地区,使美国成为全球贸易和投资的领导者。

三、欧洲经济共同体美国为了帮助西欧国家发展,多次推动欧洲国家建立共同市场。

当时,欧洲的国家间贸易壁垒很高,由于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支持,也很难推动欧洲国家建立共同市场。

为了使欧洲国家加强一体化,美国推动了由欧洲六个国家组成的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立。

该组织最终演变为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团体之一。

四、反导计划在冷战时期,后来又出现了SDI(反导计划)。

它旨在维护美国不受其他国家的核攻击。

如果SDI能够成为现实,那么它将改变世界的力量关系,使美国成为唯一能够对其他国家进行核攻击,同时不受其他国家核威胁的国家。

然而,这个计划的实施已经遇到了许多困难,不可能迅速实现第一阶段,更不用说实现最终的野心了。

五、新国际经济秩序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在这个时代,美国对于国际体系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

美国不得不推动新国际经济秩序,增强其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地位。

新国际经济秩序要求国家需要以更公平的方式参与全球贸易和投资,这样才能保持全球贸易和投资的稳定性。

这个阶段的国际贸易政策是建立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以推动全球市场的繁荣。

案例1:马歇尔计划的执行马歇尔计划是在1947年底开始执行的,旨在重建战后的西欧国家。

该计划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未曾发生过类似的国际救助行动。

冷战时期美苏对外政策

冷战时期美苏对外政策

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为了维护既得利益,确立全球范围内的霸权地位,在不同时期,美国政府根据需要采取了不同的对外政策。

从对外政策的内容和特点看,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美国全球战略的确立时期(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

(1)“遏制战略”(1945—1952年)。

这是杜鲁门政府推行的军事战略。

战略的要点是,孤立打击和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制造冷战气氛,控制西欧向第三世界扩张,争夺世界霸权,建立全球包围社会主义国家的环型军事基地网。

(2)“解放战略”(1953—1960年)。

这是艾森豪威尔1953年上台后推行的军事战略。

“遏制战略”并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实施“解放战略”,主张把社会主义因素“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政治战”、“心理战”、“宣传战”和平演变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武装德国,加强北约,扩充军备对抗苏联,对“中间地带”推行扩张政策。

(3)“和平战略”(1961—1968年)。

这是肯尼迪、约翰逊政府推行的军事战略,又称“灵活反应战略”。

这一战略从称霸世界指导思想出发,以不同方式应付不同威胁,以和平为幌子,推备打各种战争,镇压世界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抵制中国与苏联的影响。

2.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时期(20世纪70年代) (1)“现实威慑”战略(1969—1974年)。

这是尼克松政府推行的军事战略。

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利用中苏矛盾,借助盟军力量,重点加强欧洲主战场美军的实力,重振争夺世界霸权的野心。

(2)“世界秩序战略”(1977—1980年)。

这是卡特1977年出任总统提出的新战略。

战略主要内容是:加强美、欧、日的合作,形成战略上的一致对苏,以“人权外交”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树立美国的民主、人道的国际形象,借助中国的战略地位和力量抗衡苏联。

3.美国全球战略的发展(20世纪80、如年代)。

里根上任之初,美国内外交困。

冷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解析共3篇

冷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解析共3篇

冷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解析共3篇冷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解析1自二战后,美国作为新兴超级大国开始了同其他国家的经济援助计划。

而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外援助的方式开始产生改变。

本文将对冷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进行解析。

一、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的变化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的方式开始产生了一些变化。

在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援助主要是通过提供经济援助,以及军事援助等方式,来满足其反共的国际战略。

而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外援助的目的变为了更广泛的发展援助。

这种发展援助主要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以及打破贸易壁垒和加强国际合作等。

不仅如此,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外援助的方式也开始变得更为多元化。

这主要表现在:首先,美国对外援助的对象从原来的仅限于发展中国家扩展到了全球范围内的所有国家;其次,美国对外援助的方式也从纯经济援助进一步拓展到了技术援助、人道主义援助等。

二、美国对外援助的作用美国对外援助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美国对外援助可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减少贫穷。

其次,美国对外援助有助于提高美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和地位,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此外,美国对外援助也可以给予其它国家技术支持,帮助这些国家改善其基础建设和环境保护,激发其国内的生产活力,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然而,一些人对美国对外援助的有效性持怀疑态度或者否定态度。

他们认为,美国对外援助越来越多地向政治利益倾斜,无法真正地造福其它国家的发展。

此外,美国对外援助通常需要一些基本条件,可能会对受援国家的国内治理产生干预性。

三、美国对外援助的发展走向在全球化和国际制度变化的背景下,美国对外援助的功能和发展走向也在不断变化。

首先,美国对外援助愈发注重民主、治理和人权等问题。

其次,随着国际公共物品的增长,有更多的问题需要全球协商和全球合作来进行解决,美国对外援助需要与国际组织和中国等新兴大国合作。

同时,科学技术、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也成为美国对外援助的新方向。

冷战后美国重塑外交战

冷战后美国重塑外交战

冷战后美国重塑外交战克林顿政府的外交战略选择的主体是优势战略, 并包含多边主义战略和平衡战略的某些分, 基本上是一种通过有重点、有选择地介入国际事务力图保持美国首要地位的战略。

世界政治中每一次重大的变化, 都会引起美国国内关于其全球战略和对外政策的大辩论。

冷战的终结, 是一种具有根本性意义的大转变。

由于头号敌人苏联消亡, 美国的外部环境为之大变。

冷战终结, 意味着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行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冷战战略已完成使命, 意味着美国需要有新的战略思想来指导冷战后时代美国的外交政策。

这自然而然地引发了美国国内关于美国全球战略、关于“冷战后美国应取何种大战略”的辩论。

这一辩论涉及四个大的方面: ( 1) 对冷战后国际政治的基本认识; (2) 美国的主要战略目标; (3)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应采用哪些政治和军事手段; ( 4) 针对美国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何种具体政策主张。

由于在以上这些方面的认识差异, 美国国内大致上形成了四种大战略思路和选择, 即孤立主义战略、平衡战略、多边主义战略和优势战略。

1. 孤立主义。

孤立主义思想在美国源远流长。

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在他的告别演说中, 曾谆谆告诫他的同胞不要卷入欧洲事务和其他外国事务, 为孤立主义思潮确立了原则。

美国独特的有两大洋作屏障的地理位置则为孤立主义的生长提供了土壤。

冷战终结后, 在相当一部分美国人中盛行着如下一种心态:冷战结束了, 美国胜利了,现在是美国解决自己国内问题的时候了。

这一思潮常常被称为“新孤立主义”。

新孤立主义认为, 美国既不能为维持世界秩序负责, 财政上也承担不起维护这种秩序所需要的开支。

而推广民主和人权这一类价值观激发起了十字军东征式的行动,这只会激起对美国的不满, 因此是一种糟糕的政策和战略取向。

相反, 美国置身事外可以增加美国的安全度。

例如, 如果美国不那么卷入中东事务的话, 中东的恐怖主义者就会发现没有理由以美国和美国公民为恐怖行动的目标, 这不管是在这些国家的国内, 还是在国外, 都是如此。

冷战后美国的外交战略从克林顿到小布什

冷战后美国的外交战略从克林顿到小布什

冷战后的美国外交战略:从克林顿到小布什克林顿上台后延续老布什在任时将战略目光转向地区性大国,提出“地区防务战略”这一思路,并予以进一步发展,提出“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以及“塑造、反应、准备战略”,将主要威胁锁定在朝鲜、伊拉克、伊朗以及其它“有能力、有欲望的”的地区性大国,此外还有极端主义、宗教纷争等各种跨国威胁。

克林顿军事战略奉行“领导世界”的原则,谨慎运用武力,是作为大国应该遵循的正常轨道,是一种正常反应。

小布什上台后不久就遭遇“9·11”事件,借此他积极行动起来。

一方面,迅速调兵遣将,投入实战:攻打阿富汗,继而是伊拉克;另一方面,制定一系列战略文件,为其实战提供理论指导。

小布什的战略矛头迅速而明确地指向恐怖主义,宣布进入战争状态。

将反恐及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作为首要任务,在国际上以是否反恐划分敌友,并誓言:“在伸向全球的恐怖主义组织被找到、被制止、被击溃之前,我们决不罢休。

”小布什“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主张构筑“积极的纵深防御”,建设具有“全谱优势”的联合部队,严密保护美国、战胜敌人。

小布什战略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支撑,以国家利益为尺度,以绝对安全为目标,采取一种超前性和进攻性的战略态势,在恐怖主义势力和敌对国家对美国产生实质性威胁之前将之摧毁。

1994年7月,克林顿政府发表上任后的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扩展战略”发展为“参与和扩展战略”,“参与和扩展战略”可概括为:利用冷战后对美总体有利的国际形势,加强介入和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的力度,“扩展自由世界”的疆界,实现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

美国在推行“参与和扩展战略”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步骤:第一,积极构筑美国主导、西方占优势的大国协调关系。

第二,强调经济优先,突出经济安全。

冷战结束后,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上升,各国都较前更为重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

第三,维护军事安全,确保安全利益。

第四,注意循序渐进地推进“全球民主化”。

后冷战时期美国外交

后冷战时期美国外交

第二节 克林顿政府的对外战略
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必须回答的问题是: 冷战后美国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美国是否要领导世界,如何领导世界; 以什么战略取代冷战时的遏制战略; 美国的盟友是谁,敌人是谁; 国家的主要威胁是什么; 在苏联解体后,在国力衰落、经济不振的形势下,美国 是收缩还是继续扩张。 围绕这些问题,美国政界、学术界、舆论界展开了 辩论。辩论主要在新孤立主义与新国际主义之间展开。
(2)所谓“扩展”,即扩展市场经济制度、美国的价值观念 与世界自出民主力量。 《国家参与和扩展安全战略》指出,“我们的国家安 全战略是建立在扩大市场民主国家大家庭并阻止和遏制 对我国、我们的盟国和我们的利益的一系列威胁的基础 上的。这种民主以及政治和经济自由化在世界上,特别 在对美国具有地理战略意义的国家越牢固扎下根,我国 就可能越安全,我国人民就可能越富裕”。
人权外交与“扩展民主”既体现了美国要在世界上 推广其价值观与民主制度的愿望,又符合了美国的全 球战略利益,使得“民主”、“人权”这些理想主义 理念与美国的地缘政治利益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美国 实质上是通过这些手段实现其全球霸权战略。 它一方面为在全球范围推行美国的自由、民主价值观铺 平道路,是美国凭借军事力量、经济实力建立全球霸 权的补充; 另一方面,打着“人权”、“民主”的旗号,还直接有 利于美国地缘政治的扩张,例如美国对南联盟的打击, 名义上是反对塞族的种族灭绝政策,实际上却是通过 削弱南联盟在巴尔干地区扫除障碍,确立新的秩序。
新孤立主义的实质是强调重建美国国内政治、经济、 社会秩序,减少承担的海外政治、军事义务;停止对外 援助,实现美国对外战略的全球性收缩。
“新国际主义”的观点与之针锋相对,认为在后冷战时期, 美国绝不能放弃领导世界的责任。 因为冷战后的世界呈现出纷乱动荡的局面。既然美国是惟一 的超级大国,既然美国的利益与世界形势相关,那么美国 无论如何都要面对世界,都要处理国际问题。不应把美国 的对内政策和对外政策截然分开。 冷战后的世界充满着危险,这增强了美国在国际上进行领导 的必要性,而不是削弱了这种必要性。世界仍然需要美国 起领导作用,美国自己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安全利益 也要求美国起领导作用。如果美国退却,那么留下的真空 谁也无法填补。 冷战后的世界存在着民族主义狂热、核扩散、宗教派系争斗、 国际恐怖主义等问题。在动乱和暴力盛行的世界上,在谁 也无法预测今后局势如何发展的世界上,美国不可削弱其 领导的作用和采取行动的能力。 因此,不应“大刀阔斧地削减国防、外交、对外援助和情报 活动的开支。这些是美国在发挥国脉领导作用时所使用的 工具”(前中央情报局局长盖茨语)。

美国冷战期间对外援助与文明输出

美国冷战期间对外援助与文明输出

美国冷战期间对外援助与文明输出美国在冷战期间对外援助的政策及其背后的文明输出的影响是巨大的。

冷战期间,美国发起了一系列对外援助计划,目的是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控制共产主义的扩张,以及提高美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

美国对外援助的政策几乎涵盖了各个方面,包括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

经济上,美国向西欧、亚洲、非洲等地提供大量的经济援助,帮助这些国家进行重建和发展。

美国还通过培养人才、提供技术等方式帮助其他国家加强了解和利用新科技。

在军事方面,美国为其盟友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和技术,帮助它们增强自己的防御能力,保障国家安全。

除了在武器上的援助,美国还经常向其他国家提供军事训练、战术指导等技术支持。

在文化方面,美国推广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通过媒体、音乐、电影等方式传播自己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了美国的文化,逐渐将自己的文化融入到曾经单一的欧洲文化中。

这样的文化输出让很多国家感受到了自由和民主的价值,同时也使得很多国家的文化和娱乐产业得到了发展。

虽然美国在冷战期间进行的援助计划在一些方面缺乏效果,但总体来说,这些援助计划对美国及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世界的国家在最为贫困的时期得到了美国的援助,设施得到了升级和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这种援助也让很多国家走出了传统的专制和极端主义,逐渐成为自由、民主、秩序的国家。

美国的援助计划也促进了国际合作。

在美国领导的多边机构下,国际援助得到了统一的规划和协调。

这样的合作也加强了美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并起到了互利双赢的效果。

美国对外援助的政策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一些人认为,美国提出的援助计划只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利益,插手国内的政治事务。

然而,大多数人相信美国的援助计划是出于良心和公平的考虑,是一项为人民服务的政策。

总之,美国对外援助的政策在冷战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援助计划不仅帮助其他国家发展,也提高了美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

美国的援助计划也为全球打下了一个更加自由和公正的基础。

冷战后美国的外交战略

冷战后美国的外交战略

冷战后美国的外交战略:克林顿到小布什摘要:冷战结束以后国际政治发生的巨大变化是由苏联解体和国际权力结构的失衡所造成的。

在失去了苏联的制衡之后,美国的行为越来越表现出肆意妄为和粗暴蛮横的特征。

美国用先发制人战略取代威慑和遏制战略是错误的,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政策只能使美国在世界上越来越孤立。

均势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国际体系的均势最终将会实现.guanjianci: 克林顿政府, 布什的政策, 冷战, 外交冷战结束以后,特别是克林顿执政以来,美国外交方针既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又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

二战后美国凭借着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制定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这是美国在二战后制定的总的外交政策。

在其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过程中,苏联是其最大的障碍。

为此美国针对苏联在欧洲采取了反苏反共的“冷战”政策,推行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约。

在亚洲采取“热战”,以联合国名义参加朝鲜战争和发动越南战争。

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外交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根据本国的国家实力(综合国力)和国家利益制定。

制定的出发点是本国的实力,最终的归宿或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自身利益。

一.克林顿政府(1993-2001)的“参与和扩展”战略这个战略有“一个目标”、“三个支柱”。

“一个目标”就是在全世界巩固和扩大美国的“领导地位”,即美国的世界霸权。

为此,要防止潜在的战略对手和新的超级大国,重点遏制有那些有潜力成为全球大国的国家,如中国和俄罗斯。

所谓“三个支柱”,是指经济安全、军事实力、民主人权。

其内容是:①把经济问题放在对外政策的中心地位。

②突出美国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在外交中大力推行美国“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力图在全球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

③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应付新的安全挑战。

克林顿的政策强调国家经济安全第一;外交和外贸上打压经济上的对手;信息高速公路(企业经济网、教育文化网、政府公共服务网):新经济基础;适当提高税收、推广社会福利巨大经济成就:110月经济增长(历史上最长时期)、消除财政赤字(30多年)、股市大幅度增长(近4倍)、就业高(净增1000多万岗位)、贫困人口下降、环境改善等医疗改革二.小布什政府(2001年1月至今)的“单边主义”政策和“先发制人”战略布什的政策典型的牛仔作风单边主义:推出《京都议定书》、单方面宣战、强硬外交、明确果断减税进行到底:加大两极分化部分社会福利计划和教育私有化战争经济:大幅度增加军事开支和提高军人待遇保护家庭和传统宗教价值小布什上台后,采取的对外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奉行单边主义政策,谋求建立美国霸权地位。

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档(2)

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档(2)

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档(2)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战略【摘要】:由于苏联在70年代乘美国实⾏战略收缩之机⼤规模扩充军备和在世界各地扩张,严重危及美国的霸权地位。

⾥根政府前期全⾯调整美国的外交政策:增强实⼒,"遏制"苏联的扩张,推⾏"和平演变"战略,其结果恢复了美国的实⼒,扭转了美苏攻守态势,加剧了美苏"冷战"⽓氛,但同时也加深了美国⾃⾝的困难。

美国的外交战略⾯临新的抉择。

冷战时期美国的外交战略为遏制外交战略,遏制战略是贯穿整个冷战史的美国⼤战略,其制定和实施毫⽆疑问是美国政府的政治⾏为,对它的政治性解读是合情合理的,也是容易被⼈们接受的。

⼀美国遏制战略的重要⽬标:在维护西⽅资本主义制度和价值观念的根本前提下,为美国垄断资本开辟市场、攫取商业利润服务,维护美国经济安全和繁荣。

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发展,政治、经济关系的互动是不平衡的互动。

冷战时期,美国对战略、政治、军事安全利益的考虑超过对经济利益的考虑,甚⾄不惜耗费巨资在全球与前苏联展开争夺。

但经济利益仍然是美国外交战略的重要⽬标,美国甚⾄会不惜发动战争来摆脱经济衰退。

美国遏制前苏联的⽬标是双重的,维护美国在政治和军事安全上的利益是遏制战略的根本⽬标,维护美国经济安全和繁荣是遏制战略的重要⽬标。

⼆美国遏制战略的基本⼿段:针对前苏联、东欧以及西⽅盟国,诱压结合,综合运⽤经济遏制或经济援助,以服务于美国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战略经济⼿段或经济战略在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中的运⽤,就是美国实现遏制战略的基本⼿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贯穿于冷战的全过程,是东西⽅冷战的重要内容。

其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经济遏制。

遏制战略作为冷战时期美国的⼤战略,它强调采取除战争之外的⼀切⼿段并综合运⽤国家的各种⼒量去实现战略⽬标,其中,贸易管制战略就是遏制战略⼿段的具体化。

贸易管制战略是杜鲁门政府制定,之后美国历届政府都实施的⼀项重要经济遏制战略。

其旨在通过管制美国及其西⽅盟国与以前苏联为⾸的社会主义国家集团的贸易,禁⽌向社会主义国家出⼝战略物资,以阻⽌其经济、军事实⼒的增长,并最终实现遏制战略的⽬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冷战后美国外交思想的主要流派和观点
1、新孤立主义
“冷战的胜利,使美国能在今后10年将自己的思想、注意力和资金从国外转向国内。”
主张收缩力量,武力使用仅限于保护自身利益,避免承担海外义务,避免对国际结构的承诺限制美国的战略自由。
主张贸易保护主义、限制外来移民、退出世界贸易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减少对联合国的财政支持和对外援助。
三大支柱:经济、民主、安全
“参与和扩展”战略确立了冷战后美国的敌友关系和政策:
巩固与民主国家的合作;
扶植转型国家;
孤立敌对国家;
援助困难深重的发展中国家。
3、克林顿政府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经济、民主、安全
(1)经济外交
①设立了独立的国家经济委员会;
②迫使贸易伙伴让步,向美国开放市场;
③努力开辟国外市场,把扩大出口作为美国经济政策的支柱;
(6)减少同外国的贸易赤字;
(7)改善全球生态环境;
(8)同世界饥饿做斗争;
(9)保护美国在海外的商业利益;
(10)加强联合国;
(11)维持在世界各地的军事优势;
(12)保卫盟国安全;
(13)促进和保护其他国家的人权;
(14)帮助其他国家建立民主政治体制;
(15)保护弱小国家抵御外国侵略;
(16)帮助欠发达国家提高生活水平。
美国第43任总统
美国历史上第二次由父子先后担任总统。
1、“9·11”事件前小布什政府的现实主义强硬外交
——从传统的权力政治观出发,谋求美国军事优势。
退出《反导条约》,拒绝接受《京都议定书》、
《生物武器公约》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强烈的单边主义倾向。
——传统的权力政治观和冷战思维处理国家关系。
第二,试图通过建立地区安全体制来应付和处理频繁爆发的地区性冲突。
第三,通过维持冷战时期军事同盟方式,在欧洲通过北约、在亚洲通过美日军事同盟来防止地区性大国的崛起。
第四,在应付诸如环境、走私、贩毒、跨国恐怖主义活动等全球性问题方面,采取区别对待的态度,或者借助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或者采取单边行动。
第一层次:继续冷战时期与盟国的关系,这是冷战后国际安全体制的基石。
四、冷战后美国对外政策议程的变化
(1)外交着眼点不仅注重国别关系和区域政策,而且注重核扩散、国际贸易规则、跨国犯罪、移民、毒品走私等具体问题。
(2)国家安全概念不仅涵盖领土安全、军事、防务等“高政治”内容,而且包含贸易、环境、信息、金融、传染病等“低政治”内容。
(3)对外政策目标不再局限于联合盟友、遏制敌对国家,而是要将民主制度在全球范围内扩展;要在美国实力的基础上,发挥美国对世界的影响力,建立美国主导下的国际机制与国际规范,实现美国对世界的领导。
全球经济中的区域集团化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增强,与美国倡导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原则相悖;
生态环境恶化和其他全球性问题加剧,直接影响美国国内社会发展、稳定和平衡。
二、冷战后美国外交思想大辩论
背景:
对手的消失
经济“奇迹”般的增长,“高处不胜寒”的地位
美国当上老大之后怎么办?
What to do with America’s Primacy?
最大特点是强硬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第二,强烈的“进攻性现实主义”主张。
3、民主和平论
结论:民主国家之间很少(或者说决不会)打仗;
当民主国家之间发生冲突时,他们很少威胁使用暴力;民主国家与非民主国家之间容易发生暴力冲突。
第一,“制度的约束”,民主政治制度具有相互制衡的特性。
第二,"民主的规范和文化",民主社会信奉的自由、民主、和平的价值观。
4、新干涉主义
第一,干涉的目标是为了保护人权、维护人道主义,是为了“价值”而不是“利益”,因此也被称为人道主义干涉;
第二,干涉的主体通常是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具备伦理道德的普适主义色彩。
5、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6、约瑟夫·奈的“软权力”理论
7、基辛格的“大外交”理论
8、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思想
1、提升经济在外交中的作用
克林顿:“今日的世界对外政策与对内政策已不可分割,如果我们的国力不强大,就不可能一如既往地领导世界,如果我们从世界退缩,也会伤害到国内的经济。”
具体措施:
(1)政府积极干预、大力促进美国产品的出口。
(2)推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和世贸组织建立,确保了美国在全球性经济组织中的领导权,创造了符合美国利益的、稳固的国际自由贸易环境。
(三)国家间力量平衡和国际关系结构出现重大变化。
(四)在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同时,各国将主要注意力转向国内。
(五)各个国家和民族都面临价值观的重建。
(六)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创造了信息时代,给世界政治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对美国有利的主要因素是:
全球经济、安全和社会发展中的许多新问题、新趋势,使全球协调机制或全球治理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核心问题,而美国作为冷战后唯一超级大国,在塑造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占据着一定的有利地位;
④积极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推动地区经济合作。
(2)促进民主
(3)保障国家安全
①推出全球军事战略的两大支柱:北约东扩与修改日美安全同盟,签订《日美安全新指针》。
②提出灵活选择参与战略和“预防性防务”战略。
③重新启动“战略导弹防御计划”(星球大战计划),推进“战区导弹防御计划”(TMD)和“国家导弹防御计划”(NMD),强化美国的军事和军事技术优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美国主导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国际经济秩序和规范仍然稳固,在理论和实践上没有遇到根本障碍;
信息时代传播媒介的高度发达,国家主权的相对削弱,非政府组织的兴起,为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和美国文化价值观向其他地区的影响和渗透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对美国不利的国际环境因素主要是: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内部的政治向心力减弱,政府普遍面临信任危机,社会问题严重;
第二层次:发展同友国的关系,使其支持美国的各项建议、政策与行动。
第三层次:协调好同非敌非友国的关系(主要指中国、俄罗斯)。
第四层次:通过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合作达到美国的目的。
五、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
1、军事战略的调整
1995年3月,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
方针:打赢几乎同时发生的两场大规模地区冲突;
基本手段:海外军事存在和力量投送;
④推动国际军控谈判,防止核扩散。
⑤增加军费开支。
4、克林顿政府对外政策的特点
较强的自由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
(1)多边主义外交
(2)发挥国际机制和国际组织的作用
(3)推行预防性外交
(4)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相结合的干预方式
七、小布什政府对外政策及其调整
乔治·沃克·布什(George Walker Bush)
(13)帮助欠发达国家提高生活水平;
(14)促进和保护其他国家的人权;
(15)帮助其他国家建立民主政府体制;
(16)保护弱小国家抵御外国侵略。
民意调查中一般美国公众给外交目标排出的次序是:
(1)禁止毒品流入美国;
(2)保护美国工人的工作机会;
(3)制止核武器扩散;
(4)控制和减少非法移民;
(5)保证足够的能源供应;
——实行“有限的国际主义”。
2、“9·11”事件后美国对外政策的迅速调整
第七讲冷战结束后的美国外交(补充)
主要内容:
一、冷战后世界的冲击
二、冷战后美国外交思想大辩论
三、冷战后美国外交思想的主要流派和观点
四、冷战后美国对外政策议程的变化
五、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
六、克林顿政府的对外战略
七、小布什政府对外政策及其调整
一、冷战后世界的冲击
(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速发展。
(二)世界大战危险减少,然而局部冲突不断,核扩散和武器技术扩散日益严重。
主要任务和军事行动样式:和平时期参与、威慑和防止冲突、战斗并获得胜利。
1997年7月,“塑造-反应-准备”战略
一个中心:确保美国的“一超”优势地位,防止冷战后在世界上重新出现一个对美国构成全球挑战的对手;
两个方向:控制欧洲大西洋方向和控制亚洲太平洋方向;
两个重点:防止地区性冲突和防止核扩散。
2、地区战略重点的调整
2、新保守主义
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
代表人物有:小布什政府的国防部副部长保罗·沃尔福威茨、国防部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理查德·珀尔、负责军控和国际战略的副国务卿约翰·博尔顿、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负责人埃利奥特·艾布拉姆斯、《国家利益》杂志主编欧文·克里斯托尔、《旗帜周刊》主编威廉·克里斯托尔、《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查尔斯·克劳塞默、著名新闻记者罗伯特·卡根等。
其他大国中不再有对美国构成直接军事威胁的对手;
近期内发生核大战的危险可以基本排除;
俄罗斯和前苏联东欧集团中的其他国家在政治上大体认同西方式的民主模式,在经济上引进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机制;
拉丁美洲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南非、菲律宾)国内政治进程和外交方针同美国的利益并行不悖;
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进入20世纪以来的最低潮;
争论的第三个问题: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参与是应增加还是减少。
新孤立主义
国际主义
全球主义者
争论的第四个问题:美国外交活动的方式和手段是否需要调整。
单边主义
多边主义
争论的第五个问题:关于战略目标的争论
1994年10月进行的权威性民意调查,列出美国外交的16项目标,请政治精英和一般公众就其重要性排出次序。社会精英排列的外交目标次序是:
它们之间的联盟凝聚力下降,经济矛盾突出;
地区动乱增多,民族主义崛起,增加了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扩散的危险,造成国际恐怖活动加剧,以及大批难民和移民浪潮;
伊斯兰主义的复兴形成对西方民主模式和文明价值观的强有力抵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