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能力培养的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能力培养的策略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而能直接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整体感知和把握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即使不准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对于待人处事都有好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

”由此可见,培养语感素质和加强语感训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长期以来,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偏重知识,忽视语感的培养,造成了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

小学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黄金时期,那么如何加强小学生语感训练,培养小学生语感素质呢?
1朗读中感受,揣摩语感
语感不是一味地靠讲出来的,朗读是直觉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

良好语感的形成最直接来源于朗读训练. 是靠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多读,读出“语感”,读出“语味”来。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

促使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同时也能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因此朗读的量要足,朗读的质要高,朗读的形式要多样。

每学习一篇课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带着感情连续去读,根据文章的内在要求,准确地处理重音,安排停顿,调换速度,把握语调,把文章的美读出来,领略语言的意蕴、情感、韵味,感悟文章真谛,
在不经意之间对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在不断地朗读中揣摩,从而受到感染,也就慢慢领会到文章的意境,语感也得到了训练。

以《再见了,亲人》一课为例。

《再见了,亲人》的情深意切是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的好教材。

作者魏巍以志愿军的口气,深情地追忆了与朝鲜人民许多难以忘怀的往事。

表现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文中“再见了,……!”一句反复出现了三次,每次所表达的感情是不一样的,因此每一次的语气也是不同的。

课文第一次应读得缓慢而深情;第二次要读得亲切而凝重,而在文章结尾处应用高亢、激昂的语调读。

作者的感情是极其复杂的,只靠教师讲是表达不清的,应让学生用心灵去感应。

在经历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层层加深,对情感的体会步步深入,充分感知课文用词造句的生动及作者感情的奔涌,受到潜蕴其中的情感熏陶,进而对语言文字产生真切而强烈的感受,真正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

2积累、记忆中感悟语感
语感的培养最主要的途径是积累,积累是靠多背、记忆来完成。

教学实践证明,加强背诵,可以体会语感,背书时输入的“语言形式”和已有的各种知识融汇,共同作用于大脑,产生一系列的反应活动,如感觉,知觉,思维,判断和分析,这就是语感的形成.而且背的文章越多,即背诵量越大,越能体会到思想内容并受到感染.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背诵,在背诵中体会语感.积累语感.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
程。

”语言学习更需要积累。

巴金先生也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到他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应该讲的就是积累语言的好处吧。

背诵,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巩固,另一方面帮助词语的积累,将典范的言语作品存储于学生的记忆中,这样一来不但丰富了知识,而且也训练了语感。

通过长期积累,学生能运用文字时信手拈来,能不加思索的使用语言,这便是我们说的灵活运用语感。

3情境中感知,体味语感
情与境的联系不言而喻,情源于境,境为情设。

语感的培养是离不开语境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的课堂情景,就能充分吸引学生整堂课的注意力。

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四季》一课时,先引导学生看课文录像,那一棵棵高大的白桦树,那一串串水晶似的紫葡萄,那迷人的四季景色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们,加上教师充满激情和诗情画意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进了全新的情境之中。

他们个个目不转睛,不时还发出“真美啊”的赞叹。

看完之后,他们仍被生动形象的录像所感染,学习兴趣高涨,就能很认真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课文内容,最后还非常有感情地把整篇课文背诵了下来。

整堂课,学生都在充满情趣、生动活泼的教学中度过,深切感受童趣盎然。

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4联想中感悟,活化语感
语言描述的显象结构本身没有可感性,必须借助丰富的想象与联想来实现。

想象是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或是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和实际认知水平在思维上发散延伸,使其对语言文字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没有想象与联想,也就没有语感。

这是一个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一个触动学生感情,使之渐入佳境的过程。

比如当人们读到《白雪歌》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就会立刻借助想象和联想展示景象,仿佛看到了“春风”中梨花盛开,又仿佛闻到了扑鼻的清香,这是一种多么壮丽的境界。

正因为有了丰富活跃的想象与联想的参与,语感就越显具体、生动、真切。

总之,语感的培养重在引导学生去“感”,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生活实践、重阅读积淀,从而为激活学生的语感能力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