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接受学习(一)

合集下载

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5篇

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5篇

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5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

以下整理的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参考!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一)通过这几天的紧张的培训,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对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了心理准备,让我更加充满信心地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去。

新课程改革是一种政府行为,这社会经济发展到一个新时期的要求。

社会对不同类型的人才的需求,决定了首先要进行教育的改革。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自身的发展的要求。

在世界的发展历史上,从来就没有一层不变的教育模式,教育是社会以展的前提。

我们的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

高中教育正逐步走向大众教育和普及。

国家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系上都是全新的,蕴含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气息,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全新意义上的教学大纲。

以人为本的教育,注重每个人的发展是多样化的,可选择的。

更强调和注重个性的发展。

这次学习让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我们的教育改革的重要作用和伟大意义以及其深厚的内涵。

1、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

2、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为终身发展打基础。

,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6、为教师教学创造较大的空间通过听取先进入新课程改革的省的报告,让我进一步了解到在新课程改革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

比如:1、教育观念问题,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

主要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

2、课时不够,主要是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够,同时也有教材本身的问题。

要想解决这类问题,必须要注意强调知识的选择性。

尽量及早通览教材,对高中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新课标学习研读心得精选【三篇】

新课标学习研读心得精选【三篇】

新课标学习研读⼼得精选【三篇】新课程的实施中出现⼀些问题在所难免,只要我们勇于实践,不断探究,我们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不断发⽣的问题,真正做到“⽤科学深思的⽬光、追求真理的激情去感染学⽣,⽤聪明智慧的⽕花点燃每⼀位学⽣”。

以下是为您分享的新课标学习研读⼼得精选【三篇】,欢迎⼤家的关注。

【篇⼀】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作中给我提出了极⼤的挑战,作为⼀名⼀线的普通教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课改新教材,⾄始⾄终将课改的精神贯穿于我的教学之中。

经过努⼒,渐渐地从陌⽣⾛向了熟悉,从战战兢兢⾛向了从容应对。

对我来说,新课改是⼀场对话,⼀座平台,更是⼀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通过教学实践,下⾯谈谈⾃⼰的⼀点体会:⼀、创设情境,发挥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常⽣活⼊⼿,创设⽣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的注意⼒,激发学⽣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从⽣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到⽣活实际,使学⽣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活的联系。

⼆、奖励激励,提⾼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激励性的语⾔。

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积极探求知识的*,激发了学⽣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体验成功,增强⾃信⼼。

课改:要能发挥学⽣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引到这⼀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的⼼⾥,使学⽣能够与⽼师发⽣共鸣。

⽣物学科与⾃然界紧密相联,和⽣活,⽣产密切相关。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三、⾯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层次的教学⽬标。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如何促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应突出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以思维为主题,以理解过程为主体;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

这样,必将会促使学生的全面成长,促动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一、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意义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来说的,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质量的学习。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活跃生命的灵性,实现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涵。

我在教《航天飞机》这个课时,有这样的一个片段:生:老师,我学习了这个课,懂得了一些相关航天飞机的知识。

可我觉得理解得太少,我还想问问:航天飞机除了课文上说的,它还有哪些用途?师:这个问题问得好。

你们都想多知道一些航天飞机的相关知识吗?生:(齐答)想!师:那么,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介绍航天飞机,明天大家一起交流。

好不好?生:好!(全班欢呼雀跃)第二天,同学们有的上网搜集我国第一个航天员杨利伟的相关报道,有的在课外书里寻找航天飞机的一些资料,还有的制作了精美的手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在交流的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讲得有声有色,在更深刻理解航天领域知识的同时,增强各自的爱国情谊。

又例如:在即将学习完《三袋麦子》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对待一袋麦子,小猪、小牛和小猴的做法各不相同,你们欣赏谁的做法呢?生:我欣赏小猴子的做法,因为小猴子很聪明,能将一袋麦子变成一堆麦子。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启发,引导,组织 教态:“目中无人”;激情不够 课改理念的体现:无从体现,还是作秀? 课堂的教学结构:教学内容结构;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的开展:调动学生流于形式;问题的指向性、
可讨论性 教材处理:就教材论教材;重点、难点的处理教学时间
结构:分配不合理; 课堂教学评价:积极评价,发展性评价 总结:理念和技术 难点问题——专业素养问题;如何体现课改理念?
教学比赛是教师业务成长的平台,展示自我的机会; 通过比赛,参赛老师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大多数教师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素养和积极的态度 选手老师都能够把握好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学设计有新意,注意结合学生生活,体现教学的创
造性 注重师生活动的开展,教学过程完备,精彩纷呈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的基本素养: 教学语言:普通话;流畅自然;过渡语言;不够严谨;
课件
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节教材分析
教学重心的把握: 依据课标,确定本节的教学的重心;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材
来分析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处理: 把教材中的活动:“以色列水资源的利用”与案例“咸海的
忧愁”结合起来教学,意在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为讲 “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铺垫,加深学生对 “合理利用水 资源”的理解(正反两方面例子说明) 感悟: 依据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内容的结构特点,从章节内容的整 体上把握教学内容。 注意教材内在的逻辑,在教学处理上遵循认知规律,通过和 前面“活动”内容的比较,一方面完成案例的教学,一方面 为教学内容的整合创造条件,不死守教材。
江南水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综合地看待问题
新疆牧区
西藏民居
风格各异的民居以图感
受地理之美,培养积极的 情感态度。
诺曼底登陆
天气是登陆作战中关键因素之一。由于恶劣天气的影 响,盟军将登陆时间由6月5日推迟到6月6日。德军气象人 员没能预报出6月6日有短暂好天气,发布了连续数日将会 是暴风雨的预报,使德军统帅部判断盟军不可能在这样的 天气发起登陆,增加了登陆的突然性。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转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课标》精神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一、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深刻地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一种学习动力定型,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小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积极的意义。

因此,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阅读、习作等习惯的养成。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逐步培养。

(一)预习习惯的培养。

要讲清各年级的预习要求,指导预习方法。

预习要求明确后,就要建立检查机制,确保预习质量。

生字词的检查主要通过抽读、听写的形式完成字词句的理解。

问题的提出,可通过质疑问题环节表现出来。

这样,每节课都要检查预习效果,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学生的预习习惯就可以得到培养。

(二)阅读习惯的培养。

阅读习惯包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会默读、喜爱图书、爱护图书等。

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使他们喜欢读书读报,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边读书边做记号,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也可以摘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和有关知识,也可以写读后感。

(三)良好的习作习惯的培养。

习作习惯是指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自己去观察,并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把握事物的特征,比较事物的异同,发现事物的联系。

还要养成认真修改初稿的习惯。

二、改革作业布置的方式、内容要改革机械、繁琐的作业形式,布置一些少而精的作业。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接受学习”新解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接受学习”新解

2重 新 解 读 “ 受 学 习 ” . 接 。 ( ) “ 受 式 学 习 ” 并 不 是 促 成 学 生 能 力 片 面 发 展 1 接
的唯一原 因。接受式 学习不 需要学 习者事事 亲身 经历 和
从 零 开 始 进 行 学 习 活 动 ,而 是 对 前 人 或 他 人 的 认 知 成 果
来 , “ 一切知 识教 给一 切人 ” 把 ,始终 是 学校 教育 的使
命 。 每 个 教 师 就 像 太 阳一 样 把 知 识 普 照 在 每 个 学 生 心 灵 上 .就像 溪 流 一 般 把 知 识 之 水 流 向 所 有 学 生 。但 阳 光 普 照 ,溪 水 流 注 的 结 果 怎 么 样 呢 ?按 照 这 种 接 受 性 学 习 的
在 目前 国 内 的许 多 课 堂 上 .原 先 在 教 学 中被 忽 视 的 过 程 与 方 法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等 目标 逐 渐 进 入 教 学 视 野 。不 少 教 师 为 了 顺 应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潮 流 ,尝 试 打 破 以讲 为 主 的灌 输 格 局 ,重 视 学 生 参 与 ,重 视 学 生 的 自主 学 习 能 力 的 提 高 ,试 着 采 用 多 种 多 样 的 教 学 方 式 和 教 学
彩 谭 疆 撕 屯
E ( 聃 W I 致 }^ { l l } }
受 学 习都 可 能 是 有 意 义 的 ,也 有 可 能 是 机 械 的 ,这 主 要
“ 自主 ” ,从 而 导 致 了课 堂 学 习 的 事 倍 功 半 ,效 率 低 下 。 课 堂 上 其 乐 融 融 、课 堂 下 脑 袋 空 空 ,学 生 们 是 在 开 开 心
取决 于学 习发生 的条 件。他 认为 当 “ 模仿 ” 和 “ 忆 ” 记

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15篇

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15篇

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15篇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1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评价”的学习,使我认识到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探究式教学,不但要加强学生的双基知识,而且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

通过这次学习,结合我个人教学实践,心得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要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机械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老师,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其创造力受到压抑和扼制。

因此,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准确把握教学评价这个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要成为学习的引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增强学生的自信、自立、自强的观念,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二、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

在课堂上,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并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

没有想象就没有感悟。

在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然后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进行课境想象,使学生从中对所学内容有之感悟。

三、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

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而以个人电脑、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教学软件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知识的积累途径和学习方法发生了变化,丰富的信息使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因此信息技术可以成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有力工具,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接受学习”新解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接受学习”新解

时 间 内掌握 大 量 的系 统 的基 础 知识 和
基本技能,讲 授法正是 一个经济 而有效
匠蓟霹殂团圜
④ 、
“ 受 学 习 ” 解 接 新
姬 会 娟 、王 丽 在 2 1 0 0年 第 3期 的
局部到整体 的认识规律 。 四是跨度 。 第 设
计 问题 时还 要 注 意拓 宽 学 生 的 思 维 , 把 要
《 新课 程研究 ・ 础教育 》上撰 文指 出 , 基
“ 受学 习” 等 于“ 学 习” 者 “ 读 接 不 死 或 死
性, 即提 问 的广 度 。 ( 编 责 郝 勋)
众取 宠 的“ 表演 ” 更要 摒弃 。语文课 , 要
真 实 、 实 、 实 。真 实 , 课 堂 的 生 命 , 朴 扎 是
有其他 学 习方式不具 备 的优势 。首先 ,
“ 接受学习 ” 有其适用范 围。小 学低年级
学 生 由 于 知 识 量 有 限 ,没 有 掌 握 发 现 学
语文 课 堂提 问设 计 的
六 个 维 度
胥照方在 2 1 0 0年第 2期 的《 文教 语 学与研究》 上撰文指出 , 在课 堂问题的设 计中, 教者应从密度 、 角度 、 坡度 、 跨度 、 广 度等众 “ 方 面去完善教学的艺术, 计 度” 设 出能够激励 、激发学生思考 进而生成有 价值思想的“ 问题 ” 首先是密度。 。 课堂教 学的密度太大 , 学内容安排太多 、 教 太琐 碎, 学生 不堪重 负, 教学效果 自然无从 谈
重局部微观 的调控, 更要考虑整体宏观的
掌握 , 因此 , 设计 问题 时也就应 该要 注重
新课 程 改 革 背景 下
语 文课 要 “ 看 ” 三 不 看 ” 三 “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5篇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5篇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5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几年的小学英语教学中,面对可爱的孩子们我有欣慰也有苦恼。

我一直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学习。

今年暑假,我认真学习了《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从而深刻体会到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以及小学英语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思想性、重要性。

我对新课标的最大的体会是:新课标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的新理念.摒弃了过去的教学大纲只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的落后观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学习英语,通过说说、听听、唱唱、玩玩等形式,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以下几点:一、英语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强化祖国意识,开拓国际视野,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课标具有强烈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这一特点,我们作为教师要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的思想,坚持人本位,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就是要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情感的人。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考虑学生的这些经历、情感、思想和认识,从而激活他们的这些实践经验,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旧课堂的“要我学”变为新课堂的“我要学”,适时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真正成为有趣、有序、有效的课堂。

二、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

改版后的《英语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语言学习要从语法讲解中和单词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交流与合作发展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引言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更加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对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围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并探讨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什么是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是指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进行的一系列变革,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适应能力。

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学模式也有了较大的变化。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们往往只是在课堂上完成一些机械的记忆和重复性的练习,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另外,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往往过于固化,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充分关注,导致学生之间的学习进度和兴趣出现较大差异,影响了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学生主体地位在新课程改革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强调。

教师不再仅仅扮演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更多地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的学习模式。

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通过实践和实验,主动探究问题,发现和建构知识。

教师则负责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帮助他们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探究式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个性化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观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观
二、 “ 用教 材 ” “ 生 的 作 业 ”等 各 种 现 代 意 义 上 学 学 的 文 本 ,也 可 以 是 教 学 过 程 中产 生 的 文 本 及 各 类 现 成 形 式
1. 师 是 “ 教 用教 材 ” 的主 体
和 归 宿 ,但 教 材 毕 竟 反 映 了学 科 知 识 的 基 础 和 重 点 , “ 用
需 要 教 师 来 组 织 并 实 施 ,那 么 教 师 便 成 了 “ 教 材 ”的 主 性 ”是 其 根 本 的 特 征 , 要 实 现 教 学 目标 ,还 需要 对 教 材 内 用
体 , 是 最 为 重 要 的 人 力 课 程 资 源 。这 与 新 课 程 强调 的 发 展 容 进 行 适 当 的 优 化 整 合 。 教 师 在 教 学 中应 灵 活 地 调整 教 学 学 生主 体 对 知 识 的 建 构 并 不 矛 盾 , 因 为 若 离 开 了教 师 的 经 内容 和 讲 授 技 巧 ,使 教 材 上 所 讲 的 知 识 变 得 更容 易 理 解和 验 、指 导 、 讲 授 、 开 发 ,学 生 的 建 构 活 动 必 然 是 盲 目的 、 定程 度 上 决 定 了 “ 教 材 ”的 水 平 及 发挥 的效 益 。 用
潜 藏 的 资 源 得 到 较 好 的 挖 掘 ; 其 二 ,教 师 应 根 据 学 生 的 情 具 有 教 育 意 义 的 社 会 资 源 等 , 以 丰 富 教 材 的 教 育 教 学 资
况 ,对 教 材 中 的教 学 资 源 进 行 利 用 和 开 发 。也 就 是 说 , 教 源 。
的文 本 。可 以说, “ 用教材 ”的教 学行为使教材与教 学达
2. 师 应 对 教 材加 以适 当的 优 化 整合 教
新 课 程 虽 然 不 再 将 教 材 视 为 唯 一 的 凭 借 、 教 学 的全 部 到 了有 机 融 合 。 教 材 ”也 意 味着 以教 材 为 依 据 进 行 教 学 ,这 一 活 动 过 程 也 教 材 只 是 为 教 学 提 供 了 基 本 的 凭 借 和 参 考 , “ 例 范

再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再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再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摘要: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问题,它要求转变目前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特别倡导基于合作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实践的学习、基于探究的学习和基于网络的学习等方式。

关键词: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本文就学习方式的内涵,传统学习方式存在的弊端,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倡的学习方式以及怎样转变学习方式进行初步探讨。

一、学习方式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学习方式”又可称为”学习风格”,由美国学者哈伯特·塞伦于1954年首先提出。

它是指学习者喜欢并习惯使用的学习策略,反映了学习者对不同教学方式的偏爱以及他们的学习倾向。

它有以下特征:1.学习方式具有普遍性。

2.学习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

3.学习方式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首先受到学习主体自身条件的制约。

其次,受到学习主体所处的经济、政治、文化、道德、宗教等各种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学习方式形成之后,会对学习效果发生直接的影响。

学习方式可以从时代和发展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传统学习方式和现代学习方式两大类。

二、传统学习方式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所谓传统学习方式就是在传统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绝大多数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共同运用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的特点是:(一)学习的被动性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

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被动、依赖、丧失主动性,过于服从权威,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学习的单一性一是指学习主体学习途径、手段的单一性;二是指学习主体大多是孤立的缺乏联系的单一个体,不能形成大规模的集团和社会的整体性质的学习活动。

浅析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及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浅析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及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浅析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及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Theory of Meaningful Reception Learning and Its Enlightenment in Math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s摘要纵观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现状,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过于强调统一的目标、统一的内容、统一的学法、统一的练习和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的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强调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①由此看来,新课程的改革势必要引起一场学习方式的变革。

为此,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教学指导。

本文从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概念特点,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条件等方面做了精细分析,特别强调:有意义接受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澄清长期以来对传统讲授教学和接受学习的偏见。

其次,联系当今课程改革趋势,分析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实价值,并提出了有意义接受学习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小学数学教学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ABSTRACTTo take a panoramic view of the current reform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emphasis on rote, mechanical training, emphasis on unite target, content, unified way of learning, unified contact and evaluation, ignoring the subjectivity and autonomy of student.In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 standard of mathematics course pointed out that in the stage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 basic point of mathematics courses is to promo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ly, continually, and harmoniously develop. Different people can ga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Teachers’ evaluation not only concern on the result of learning, but also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on learning process. Stres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should start from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 let students personally experience the process of abstracting reality problem to mathematics model, explanation and application. To let students understand math, meanwhile, to get advance and development in thinking ability, emotional attitude and values. Therefor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s bound to cause a change of learning style.For this reason, the famous cognitive psychologist Ausubel from United States put forward a meaningful theory of acceptable study. It provides a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instruction for classroom teaching.This article possess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meaningful learning, mechanical learning, accepted the concept of learning and discovery learning, analyzes the essence of meaningful accepting learning, conditions in terms,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meaningful accepting learning in primary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clarify the long-standing prejudice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acceptable learning. Secondly, under the modern trend of curriculum reform, to analyze the practical value of meaningful accepting learning theory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in China, and to propose the inspiration of meaningful accepting learning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Chinese primary schools.Key words:Ausubel;Meaningful reception learning;Primary school schools’mathematics teaching目录一、前言····························页二、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页(一)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页(二)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页(三)有意义接受学习····················页三、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条件····················页(一)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条件·················页(二)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页(三)实现意义学习的关键——学生认知结构··········页(四)科学的先行组织者···················页四、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页(一)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的现状···页(二)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页1. 深入了解学生·····················页2.以三大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页3. 运用先行组织者、同化理论,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优化教学设计································页(三)应用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案例分析···········页1. 案例························页2. 分析························页结语······························页参考文献····························页致谢······························页一、前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改的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新课程的改革势必要引起一场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几点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几点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几点思考江苏省阜宁县东沟中学224426 魏胜霞近几年,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里正在深入开展一场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活动。

这场实际上触及到基础教育方方面面的课程改革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全面推开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到目前为止,不管你对这场课程改革持有怎样的态度:赞同也好,反对也好,观望也好,怀疑也好,支持也好,批评也好——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这场颇具规模、自上而下、鲜明地体现着国家意志的课程改革在我国基础教育界已经产生了旷日持久的影响和震荡,全国教育领域里的每一位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都无法回避课改的存在。

事实上,推进到今天的课程改革已经并将继续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对人们产生强有力的冲击和辐射,促使着人们去深入的思考学校教育最终的本质和真正的意义。

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较为贴切地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教学能够较为贴切地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问题,应该是我们一线教师长期思考的话题。

一、教学目标——过程与结论的平衡传统的课堂教学目标,主要是在知识的传承和技能的训练上。

在这样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具备传递性特点。

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被确定在以知识传承为载体的能力增减和素质的影响上。

在这样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新课程课堂教学应该具备着主体性特点。

在传统教学理念指导下,传统课堂教学在承担着知识的传承任务的同时,又认为所要传承的知识已经被系统化呈现在教材之中,所以传统课堂教学的实质就是“教教材”。

在新教学理念指导下,新课程课堂教学,由于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和影响素质,所以新课程教学实质就应该是“用教材教”。

以前笔者一直认为自己是教“物理”的,现在则觉得是在用“物理”去教授一些其他东西。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只“鸭”,而教学过程就是把知识往里“填”。

接受学习与自主学习

接受学习与自主学习

第一节接受学习与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概述(一)自主学习的几种观点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也称为自我导向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或自我调节学习(self regulated learning)。

显然,这些意义相近但差别细微的名称赋予自主学习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得研究者对其内涵和外延各有侧重,难以统一。

这些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从参与学习的心理成分角度出发,认为自主学习是某些体现了个体能动性和积极性心理品质的集合。

只要学习者在这些心理品质上的表现符合某种期望,那么,这种学习就可以被认为是自主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齐默尔曼(B.J.Zimmerman)便是此种观点的代表。

齐默尔曼认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

在元认知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对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计划、组织、自我指导、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

在动机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把自己视为有能力、自我有效和自律者。

在行为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选择、组织、创设使学习达到最佳效果的环境。

(庞国维:《自主学习理论的新进展》,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3)。

)为了进一步解释什么是自主学习,齐默尔曼又提出了一个系统的自主学习的研究框架(见表2-1)。

(B.J.Zimmerman(1994),Dimension of Academic Self Regulation.In D.H.Schunk & B.J.Zimmerman (Eds.),Self.Regulation of Learming and Performance-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ion,p.8.)表2-1自主学习的理解维度齐默尔曼的观点对我国自主学习研究的启发是显而易见的。

如肖川认为,自主学习也就是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

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教育心理学》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一、接受学习(一)接受学习的性质接受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也是课堂学习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

教师讲授,学生接受,这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奥苏伯尔依据接受学习是概念同化和发现学习为概念形成的典型方式的观点指出:既然到了学龄时期,获得概念的同化在儿童中日渐取代概念形成而成为占优势的形式,顺理成章,接受学习也就自然地成了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接受学习有以下一些特点。

(1)从学习内容上说,事物的意义是由语言和符号来表达的。

代表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都是现成的、已有定论的、科学的基础理论材料。

(2)从学习内容呈现的方式说,一般是用定义的方式,或通过上下文的方式直接呈现给学生。

(3)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接受事物的意义,即反映事物的符号、概念和命题的意义。

(4)从学习过程说,是将新的符号、概念和命题整合于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使新旧学习材料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信息内化,融为一体而储存下来,以便日后可以再现并运用。

(5)从发生上说,它较发现学习为晚。

因为学龄前儿童知识贫乏,缺少应有的适当观念,所以它不能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但在入学后,知识日益丰富,同化逐渐可能,才逐渐取代发现学习而转为学习的主要方式.(二)接受学习的作用和限制1.接受学习的作用接受学习是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它是意义学习中获得概念的主要途径。

它与学前儿童获得概念的方式,即概念的形成是不同的.在现实生活中,从大量的实例中归纳出一类刺激的共同的关键特征,这种自发的概念形成过程,要经过辨别、抽象、分化、假设、验证和概括等活动.这种过程非常原始,很少有固定不变的程式,时间也要更长些,而通过它获得的概念,一般是初级的,或是日常概念。

而接受学习是概念的同化过程,它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通过新旧学习材料内容的有机结合,使旧知识得到变化,获得新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接受学习(一)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代写论文课程改革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均是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这两种学习方式对人的发展都是必要的。

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正确地对待接受学习:明确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有一个过程;寻求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融合;倡导把建构主义理论与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加以整合的创新学习模式。

关键词:新课程;学习方式;接受学习;探究学习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这无疑是正确的。

但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偏差,一时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基础教育课堂中能否废止接受学习?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接受学习?笔者拟就上述问题作点探讨。

一、关于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
1.两种课堂学习模式的比较
最基本的课堂学习模式包括接受模式和发现模式,或者称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

在一些教师的心目中,探究学习有被神化的倾向,俨然成为每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

实际上,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并不是以某种学习方式为条件,接受学习不等于机械学习,探究学习也不等同于意义学习。

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各自适合运用的情况。

从学习内容看,接受学习适合已定论的学习材料,探究学习适合未定论的需要继续探索的具体材料;从学习效果看,接受学习对学习内容掌握的速度快、系统性强,探究学习速度慢不成系统,但记得牢、易迁移,有利于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从组织形式看,接受学习适合集体教学,探究学习适合小组学习或个别教学。

1]由此可见,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两种学习模式对人的发展都是必要的。

在人的认知活动中,二者往往相辅相成,结伴而行。

接受学习是探究学习的基础,探究学习是接受学习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需要说明的足,在接受学习中,我们倡导的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关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接受学习的三种类型。

一是机械性接受学习,指的是学习者不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完全是注入式的死记硬背的学习;二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指学习者缺乏学习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进行的学习;三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指学习者以思维为核心的一种理解性的学习2]。

新课程所摒弃的是前两种接受学习,我们所提倡的是第三种接受学习。

水平高的教师善于在接受性教学中,渗透研究性、探究性的观念、原则和方式,达到发现的目的。

(2)有意义接受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心理过程。

有意义接受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倡导的一种学习模式。

它是指在学科学习中,将有意义的材料同业已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有关知识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掌握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方式。

奥苏伯尔接受学习的理论基础是他的认知结构同化论。

他认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不是机械的,也不是被动的。

相反,他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把新知识纳入原有认知结构的适当部位,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重建和改组。

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心理过程是:在认知结构中找到同化新知识的原有有关知识;经过同化学习机制,运用分析思维和演绎推理方式,使新知识与原有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找到新旧知识的本质联系,进而概括出新的规律性知识,重建新的认知结构;然后,再在运用新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检验、巩固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实现新知识的迁移3]。

(3)有意义接受学习也符合学校的教育教学规律。

有意义接受学习是人类传承文明、保持文化传统的基本方式。

在有限的学校教育时间内,不可能将大多数内容由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等方式来建构,有效的和主要的方式只能是接受学习,这已被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所证明。

接受学习的教学内容以现成的、定论的方式系统地呈现,可以使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
学习并掌握大量的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这对于传承文明、保持文化传统是十分有利的。

接受学习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为人类传承文明、自我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许多场合,教师有条不紊地系统讲述比其他方法要有效得多4]。

另外,接受学习有助于学生受纳性能力的发展4]。

而受纳性能力是人类的基本能力之一,它的强弱直接影响人的后续发展。

因为绝大多数人的许多知识与经验正是通过“接受”而获得的,所以教师的有意义传授与学生的主动接受也是符合教育规律,能促进学生发展的5]。

3.接受学习仍应是中小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中小学的年龄段,其认知特点是:受动性大于能动性,依赖性大于自主性,继承性大于创造性。

他们的学习,只能是以吸收、继承为主,因为没有继承和接受作为基础、原材料,没有间接经验基础上的经验重组,他们的创造性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因此,对于正在累加知识技能的中小学生来说,接受学习对他们更重要。

实事求是地说,在目前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条件较差的农村中小学,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应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

接受学习的最大优点就是对学习陈述性知识快速有效,能利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并为学习高深知识打下扎实基础,尽快实现人的社会化。

二、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正确地对待接受学习
1.明确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有一个过程
学习方式的转变有一系列的制约因素:教师教育思想及教学水平、教育教学环境、教育资源条件、教育内容性质、学生年龄特征、学生个别差异等;同时,教育评价体制和社会文化的变革是学习方式转变的外部环境。

就转变来讲也不可能突然从接受学习转到研究型学习,应该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根据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应该切实增强学生接受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机械接受学习为意义接受学习,再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创新性,在学科教学中倡导发现学习,最终引导学生综合各科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研究型学习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