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窃读记》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窃读记》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窃读记》

课件展示词 语简洁、省 时、直观明 了。
(7
课件显示问题 让 学 1.窃读的是谁? 自主、合作、 简洁、直观、 明了的理清学
(二) 、 小
—— 13)
组合作, 自主探究
分钟
生带着对 课题的疑 问,自读 自 悟 课 文,小组 内质疑交 流讨论。 思 考 问 题:
2.怎样窃读的?
探究学习。
生学习目标和 应该掌握的知 识,形成的能 力。
(三) 、 汇 报交流, 精讲点拨
自读自 悟,小组 内交流讨 论,综合 讨论结果 和疑问, 在班内交 流汇报。
挤到里边来了。
②急忙打开书,一页, 情,师生共同 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 地读着。 评议朗读,在 多种形式的朗 读与评价下, 学生头脑中自 然会显现出一 个热爱读书并 陶醉于窃读的
③我有时还要装着皱 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 像说: “这雨,害得我回不 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 高兴地喊着: “大些!再大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圈划并有感情的朗读窃读时心理,动作描写的语句,体味窃读的滋味,感 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 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揣摩人物情感变化。 解决措施: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实际课题学习表现来看, 对于浅层次的有关内容和情感的把 握,还是比较准确的,但对于表达内容和情感用到的方法,还是不能自觉体会到,这
些! ”
小女孩的形 象。这样就实 现了“以读代 讲” 、 “以读悟 情” 、 “以读达 情”的效果, 从而体现新课 标中要让学生 充分朗读的要 求。
④我合上书, 咽了一口 唾沫, 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 吞下去了, 然后才依依不舍 地把书放回书架。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1课《窃读记》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1课《窃读记》教案
2.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通过探讨窃读现象,引导学生关注个体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成长经历,培养同理心和批判性思维。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养成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
4.提升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实现个性化表达。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作者的情感态度和窃读行为的社会文化背景。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和讨论,帮助大家理解窃读行为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窃读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如何合理合法地获取知识?”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窃读记》中林海音的窃读经历和情感体验,探讨了窃读行为的社会文化背景。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窃读行为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反思自己的阅读行为。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窃读记》这篇文章。我发现,孩子们对于窃读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讨论,也愿意分享自己的看法。这让我意识到,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写作技巧:文中“我如饥似渴地翻阅着每一本书”,探讨如何通过“如饥似渴”这样的细节描写,形象地表达作者对知识的渴望。
-语言运用:学习“贪婪”、“津津有味”等词语的用法,并能举例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
2.教学难点
-难点突破:理解窃读在作者成长过程中的意义,以及这一行为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
-阅读深度: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如窃ຫໍສະໝຸດ 行为象征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5)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5)

七年级语文《窃读记》林海音汝阳县直属初级中学陈辽阔【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生字,正确读写生词2.学会快速默读、跳读、品读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激发学生求知的渴望。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情感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表达。

【教学准备】1、与学生课前谈话;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课前谈话聊有关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牛角挂书【通过讲古时读书的故事,了解古人读书的刻苦与不易。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内容。

(1)同学们,课前咱们聊了聊古人读书的故事。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也是一个关于读书的故事(板书)——————-窃读记。

通过预习,大家谈谈窃读是什么意思——偷偷读书。

窃读记告诉我们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何人、何时、何地、干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再次默读课文,要求:1.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好标记。

(2)整体感知。

出示词语。

指名读,(根据情况纠正发音)齐读。

窃读汗涔涔尴尬难堪狼狈贪婪踮脚饥肠辘辘众目睽睽踉踉跄跄何人:林海音(出示林海音简介)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原籍台湾,5岁时随父母来到北京,父亲是一个教书先生,虽然家里供她读了书,由于条件比较差,根本没有闲钱给她买书.她心中酷爱读书的情结一刻都没有放松,她想尽办法读到了许多梦寐以求的书,为以后的写作道路铺下了扎实的基础。

何时:放学后何地:书店何事:概括主要内容:谁能将问题的答案串起来说一说?指名说课文主要内容。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同学们,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只要我们围绕题目多问几个为什么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围绕中心事件,品读课文,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窃读时复杂的心情和滋味。

(1)课文的主要故事是“窃读”,文章重点刻画几次窃读的经历?并谈谈每次窃读的过程、感受和结果,以及本文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优质课教学设计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11窃读记》优质课教学设计_0

《窃读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文意理解“窃”的含义,“读”的心理,“记”的内容。

2、过程和方法:阅读生动地心理描写,通过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感受作者在两次“窃读”过程中不同的心理变化。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联系自己的阅读,生活体验,感受作者读书的艰辛,学习作者乐于读书的精神。

教学重点:阅读生动地心理描写,通过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感受作者在两次“窃读”过程中不同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联系自己的阅读,生活体验,感受作者读书的艰辛,学习作者乐于读书的精神。

教学过程:蹭.尴尬..枉.然贪婪...难堪.狼狈弹簧.诅咒....惨.淡威风凛凛..众目睽睽煞.有介事废寝.忘食饥肠辘辘..2、多音字:Shā煞Shà3、解释成语:废寝忘食:煞有介事:威风凛凛:二、互助学习、交流探究:2、“读”的心理3、“记”的内容(怎么记的)点圈画出心理描写的关键语句,思考我为什么会有这些心理?(三)小组互助、拓展提高2、小组合作:请在插叙(9-16段)和第二次“窃读”部分(17-29段)画出心理描写的语句,并体会作者“窃读”的感受。

3、前后两次的“窃读”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吗?原因是什么呢?2、我说:“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你怎样理解结尾这句话的?窃读在读书中学到知识,在读书中体会____,在读书中感受____,在读书中渐渐____。

同学们,学完本课对你最大的触动是什么?将自己的读书经历与作者比较,谈谈内心的真实感受。

其实,还有很多人们爱读书的事例。

我相信,同学们也读了不少书籍,你们还知道哪些爱读书的人吗?。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窃读记教学案例》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窃读记教学案例》

《窃读记》教学案例丹凤县思源实验学校张丹利教材依据:《窃读记》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文章。

本单元所选课文,主要是写学习生活的,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到永恒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

学习时要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丰富多彩的情感。

《窃读记》主要写了作者当年“窃读”时那种既快乐又惧怕的处境和心境,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发人深省。

设计思想: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老师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初一学生刚刚告别小学处于初中的起始阶段,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其阅读能力。

单元导读也明确指出“学习时要默读课文”,因此本课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采用各种形式的阅读,在读中学,读中品,读中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而初一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所以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揣摩小海音窃读时那种忐忑不安和收获满满的复杂心情,体会她对读书的痴迷和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励志努力读书的远大志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远大的人生志向。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品味窃读,感受渴望,(2)品味窃读,感知人物。

(3)品味窃读,把握情感。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默读,感受作者在艰苦的条件下对读书的渴望。

(2)通过跳读,抓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句子,学习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通过精读,比较作者两次“窃读”的不同经历,理解结尾“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对生活的感恩。

教学重点:(1)通过默读,感受作者在艰苦的条件下对读书的渴望。

(2)通过精读,比较两次“窃读”的不同经历,理解结尾“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教学难点:通过跳读,抓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句子,及比较两次窃读的经历,学习表现人物(细节描写和对比)的写作方法。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窃读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窃读记

《窃读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窃读的乐趣。

2.学会通过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2.学习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题目。

2.学生分享自己读书的感受,激发学生对窃读的兴趣。

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课堂小结2.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

三、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我的窃读经历”。

2.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写作练习。

四、课堂小结2.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

三、拓展阅读1.教师推荐相关课外阅读篇目,如《小仓仓》、《童年》等。

2.学生自主阅读,分享阅读感受。

四、课堂小结2.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课堂讨论三、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我的读书故事”。

2.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写作练习。

四、课堂小结2.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窃读记》多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选文:
《窃读记》、《忆读书》、《离天堂最近的地方》、《读书使人优美》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学会筛选信息。

2、找出文中细节描写,说说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

阅读方法推荐:
1、扫读法。

扫读法是指对文章内容一目数行、一目十行地扫瞄,以大容量获取信息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扫读法不像传统阅读方法那样逐字逐句地来读,而是将眼停的视域尽可能扩大,将几行文字、一段文字甚至整页文字作为每次眼停的注视单位,在快速扫视中获得对文章或书籍的总体印象、整体理解。

2、跳读法。

跳读法是指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而直取读物的关键性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跳读与扫读不同,扫读是逐页扫视,而跳读则是有所取舍地跳跃式前进,只停留在那些最有价值的内容上阅读,其他次要内容则大段大段甚至整页整页地略过。

3、寻读法。

寻读法是指为得到急需的有关资料,在众多相关书籍资料中搜寻查找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寻读时,要在快速扫视书页的过程中,能够很快地对自己所要查找的某些问题的细节如人名、地名、事件、年代、概念术语等,作出识别判断。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采用扫读或跳读的方法阅读《窃读记》,完成1-2题
标题中的“窃”字怎么解释?作者是怎么窃读的?从中你感悟到了作者对书的什么感情?
窃:①偷②偷偷地③谦指自己(第二种)
本文讲的就是作者小时候偷偷读书的故事。

“我”无力购买又渴望读书,就去书店装作买书的人偷偷看书。

当书店的环境已经不适宜“我”再站下去时,就走入另外的书店,直到把书读完。

作者酷爱读书。

二、合作探究
采用跳读或寻读的方法阅读《窃读记》,完成第1题
1、文中哪些细节可以表现出作者对书的这种浓厚感情?画出3到5句相关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例如:“”,我读出了(感受),表现了作者的心理
例:
①“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

”我读出了作者进入书店的艰辛。

为了能读书不顾形象。

表现了作者渴望读书的急切心理。

②“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

”我读出了享受的感觉,表现了作者视书如命、爱书如狂。

③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我读出了作者的表里不一。

他这样做只是为了让店家认为她是不得已的,不是赖着不走,在维护她的自尊。

④“我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临时买上两个铜板(两个铜板或许有)的花生米放在制服口袋里,当智慧之田丰收,而胃袋求救的时候,我便从口袋里掏出花生米来救急。

”我读出了作者的机智。

表现了作者为了多读书,甘愿挨饿,想尽一切办法,十分刻苦。

采用跳读或寻读的方法阅读《读书使人优美》、《忆读书》、《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完成第2题。

2、这三篇文章中都表现了作者对书的热爱,他们阅读时分别有什么样的独特感受?(找出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解每篇至少画出三句,并分别分析一下)
同:
理由:例如“”,体现了作者
答案举例:
①《读书使人优美》第4段:“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表现了作者读书的投入,读书给作者带来的愉悦感受。

②《读书使人优美》第5段:“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当然也包括网上阅读),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

”其中,“中了蛊似的”,写出了作者读书时深深沉浸在书中不能自拔,又浓厚的阅读兴趣,欲罢不能。

③《忆读书》第5段:“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

可以看出作者读书深陷故事情节中不能自拔,为英雄人物的死而感到无比同情。

④《忆读书》第9段:“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11岁的作者,已经不去买零食,买玩具,而是买书读,说明书对作者的吸引已经胜过了前者。

为了读书,作者甘愿付出金钱!
⑤《离天堂最近的地方》第1段:“我从小就喜欢读书,但这与远大的理想之类毫无关系。

”说明作者对书的喜欢十分纯粹,毫无功力之心。

⑥《离天堂最近的地方》第4段:“七八页书看过,人一阵恍惚,掉进书里,周围的人消失,周围的墙消失,……一个恍惚,白杨树的叶子落光了,草忽然变黄了。

”说明作者读书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忘了周围,忘记了时间,废寝忘食。

⑦《离天堂最近的地方》第5段:“开会、应酬,读书都在厕上、枕上、车上、飞机上,把包里的Kindle阅读器勉强算作图书馆。

”说明作者善于挤出一切缝隙里的时间来读书,书已经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这三篇文章,有的侧重于表现作者读书过程中的愉悦感受,有的侧重于读书对人的影响,你能把它们归归类吗?
《忆读书》和《离天堂最近的地方》侧重于表现作者读书过程中的愉悦感受,《读书使人优美》
侧重于读书对人的影响。

温馨提示:
在课堂展示环节,在读你摘录的文字之前,你应该邀请大家把书翻到哪篇文章的哪个地方,要把它说清楚。

三、我爱阅读
6、你的读书生活有没有独特的感受?请将你的阅读体验用文字细致地描写出来,200字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