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之行文结构
卢梭平等思想探微——以卢梭《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为解读文本
第 2期
黄河科技 大学学报
J OURNAL OF HUANGHE &T UNI S VERSTY I
21 0 2年 3月
M a . 01 r2 2
Vo _ 4 No 2 l 1 .
・
政 治 学研 究 ・
卢 梭 平等 思 想 探微
— —
以卢梭《 论人 与人之 间不平等 的起 因和基础》 为解读 文本
一
共同体。这就是卢梭平等思想的基本 内容和论证方
法。
一
种完 全 自在 的 、 孤立 的 、 非我 毫不相 干 的纯粹 自 与 我 。这 种纯粹 自我 应 当具 有 无 条件 的普 世 必然 性 ,
、
纯粹 自我 人格
理性 主义 的 高歌 猛 进在 1 纪 的法 国思 想 界 8世
对 于每 一个 人都 是 相 同 的 , 就 是 人 与人 在 终 极 的 这
不平 等》, 出道 德 平 等理 念 。他 实 际 是 通 过 平 等 提 的反面 即不平 等来 论 证 平 等 , 于平 等 的否 定之 否 对
定、 人最 终实现 社会 平等 , 于人 们 通过公 约建 立 的 在
的时刻谛听 自己 良知的声音才是 真正的哲学 , 以 “ 个 人必 然应 该 以描绘他 自己这种 方式来 向我 们展示 自然人 的形 象 ”25 既然 每个 人 都 有 自然 人 的原 [4。 ]
等理 念的高度。 同时, 通过平等 的反 面即不平等的论 述来论证 平等 , 于平等的否定之 否定、 最终 实现社会平 等, 于人们 卢梭 对 人 在
通 过 公 约 建 立 的共 同体 。
关 键 词: 卢梭 ; 平等 ; 自由; 社会 契约 中图分类号 :5 5 2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0 85 2 ( 0 2 0 - 7 -5 B 6 .6 A 1 0 - 4 2 1 )20 3 4 0 0
浅析卢梭的自然法思想--基于卢梭的《论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起因和基础》
自由 , 在卢 梭 看 来 , 就 是 不 受 束 缚 地 按 自己 的意 志 的行 为 , 这 种 行 为 从 人 体 的 人来 说 , 每一个人生 而 自由, 自 由是 人 性 必 不 可 少 的要 素 。 人 与人 之 间 的 自由 , 就 是 自由不 仅 是 自己 不屈 服 别 人 的 意志 , 同
来 是 使 个 人 走 向 完善 , 但实际上却使整个 人类走向堕落。” 我 愿 意 自由 地生 活 , 自 由地 死 去 。也 就是说 , 我要 这 样 地 服 从 法 律 : 不 论 是 我 或 任 何 人 都 不 能摆 脱 法 律 的光 荣 的 束缚 。
《 论人 与 人之 间 的不平 等 起 因和基
得到发展 , 否 则 人 将 永 远 停 留在 自然 状 态
中, 过 着 天然 的 、 自足 的生 活 。 根据 卢 梭 的 观点 , 人 类 借 助 于 大 自然 的 中某 种 偶 然 因
的社 会 自 由 ,需要 实 现 人 们 的社 会 平 等 。 平 等 是 法 律 赋 予人 类 最 基 本 的一 项 权 利 。 自 由与 法 律 不 可分 , 法 律 和 平 等 更 是 相 辅 相成 , 有 了 法 律 保 障平 等 的 实 现 , 平等进
时代之后 , “ 后来 的种 种 进 步 , 表 面 上 看 起
步 促进 法律 的实 行 和 完 善 。
三、 论 不 平 等 的 观 点
便 显 出 的身 体 健 康 强 弱 上 的差 异 。 所谓 社 会 的不平 等 , 准确地说 , 人 已 开 始 是 没 有
社 会 差 异 而仅 有 自然 差 异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论文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卢梭姓名:马彦朋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内容摘要:平等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享有相等待遇。
平等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人对人的一种态度。
是人类的终极理想之一。
【《世界人权宣言》(原文)第一条指出:“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
”启蒙运动时期①启蒙思想家高举“人人生而自由的旗帜”,并进而成为各国宪法的基本要义。
平等是人类一个美好的愿望,但现实是残酷的,现实的不平等使人们去寻找不平等的根源,于是卢梭得出了私有制的确立是造成人类不平等及其后果的关键。
于是我们进行了消除不平等的尝试——消灭私有制,但实践证明在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还不具备消灭私有制的条件。
不平等的消除是一个渐进和长期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人们在精神上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把对方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来看待和制度的完善,是人和人之间从不平等走向平等过程,是平等逐渐实现的过程。
关键词:自然人、自然状态、人的异化、私有制、自然法则。
献给日内瓦公国:描绘了日内瓦公国的美好和理想化图景——它的幅员大小绝不超出绝不超出人们才能所及的范围之外,在这个国家中每个人都能胜任他的职务,人们彼此都互相认识,邪恶的阴谋或谦逊的美德都不能不呈现于公众的眼前并受公众的评判。
人们热爱自己的国家主权者和人民只能有共同的唯一的共同利益,因之政治机构的一切活动,永远都只是为了共同的幸福。
有一个法度适宜的民主政府,人们能够自由的生活,无论是谁都无法摆脱法律的光荣束缚,人人都遵守法律。
他幸运的没有强大的力量,因之没有征服他国的野心,同时更幸运地由于它所处的地位也没有被他国征服的恐惧,公民们所以要受军事训练,与其说是由于准备自卫的需要,不如说是为了保持尚武的精神和英雄昂的气概。
国家的立法权属于人民,法律的制定由专门的官员负责,立法过程非常严格。
人们可以根据首长的提议集体决定最重要的公共事务,建立受人尊重的法庭,慎重的划分国家的省份和县份,选举最有才能和正直的人员来掌管司法和治理国家,人们相互保持节制,和睦相处。
试论卢梭思想中的“欲望”观念——以《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为中心
试论卢梭思想中的“欲望”观念——以《论人与人之间不平
等的起因和基础》为中心
李星
【期刊名称】《今古文创》
【年(卷),期】2023()9
【摘要】理性和欲望的关系是理解卢梭《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的重要线索,在卢梭的论述中,自我完善的天性不仅发展了人类的理性,也使得欲望获得了扩张的空间,两者的纠缠和相互促进,最终铺就了人类通往不平等的道路。
本文借助理性和欲望的线索重新梳理卢梭的文本,澄清了二者的关系,并重新发现“人类的交往”如何作为欲望和理性发展的催化剂,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产生作用。
对进一步完善卢梭相关有一定借鉴意义。
【总页数】3页(P70-72)
【作者】李星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65
【相关文献】
1.试论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的不平等思想
2.卢梭平等思想探微——以卢梭《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为解读文本
3.卢梭平等思想探微——以卢梭《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为解读文本
4.试论卢梭《论人
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的不平等思想5.试论“三”在中国古代思想中的机能构造——从方位观念中的中心定位出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健康快乐悦读)人文常识悦读_《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有几部分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J·J·卢梭社会历史观的代表作。
它一共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讲述的是自然状态和在自然状态中发展起来的、导致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因素;第二部分讲述的是社会状态中人类的不平等、政治奴役与道德堕落的发展。
这本书中假设人类在进入社会状态前曾生活的自然状态是:那时的人类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没有固定的家庭生活,没有住宅,没有财产,人没有互相攻击与掠夺的本性,只有怜悯他人以及自我保存的天然感情;人的各种机能、欲望与情感都处在低级阶段,没有精神的、政治的不平等。
但是人有独特的与禽兽不同的自我完善化的能力,共同劳动、家庭的发展促进了人和人的交往,让人的潜在机能被激发起来,导致社会状态的出现。
私有制是文明社会的基础,农业以及冶金术的发明是导致这一巨大变革的决定性原因。
从此人类产生了许多新的欲望以及偏见,道德急剧堕落,富人与穷人的差别出现了,人类落入了可怕的战争状态。
因而,富人哄骗穷人订立社会契约,社会以及法律就是这样起源的,它们保护富人,欺压穷人,这就是不平等发展的第一阶段。
订立了契约就需要有保障它实施的强力机构,权力的设立就是不平等发展的第二阶段,它确立强者同弱者的区别。
暴君政治的出现是不平等发展的第三阶段以及顶点,它确立主人与奴隶的区别。
既然暴君依仗暴力蹂躏法律,人民就有权用暴力推翻他。
本书讨论了既给我们带来财富,又给我们带来罪恶的不平等、压迫以及剥削的社会。
这本书是法国大革命的灵魂,对不平等的起源与人生的真实需要洞察足以贯穿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的人类历史,对心灵的拷问以及解剖最为坦率、真切。
卢梭式的对平等、民主、以及人性自由的强烈的追求,才会形成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才会让工业革命的财富不被一小撮垄断寡头所独占。
浅析卢梭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思想
浅析卢梭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思想[摘要]《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是启蒙思想大师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有奖征文而作的一篇论文。
文中,通过对人类“自然状态”的遐思和推测,卢梭系统地阐述了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思想,并开出了两剂医治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药方,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卢梭人与人之间不平等对策自然状态卢梭指出:“我认为人类当中存在着两种不平等,其中一种,我称之为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因为它是由自然确定的,是由于年龄、健康状况、体力、智力或心灵的素质的差异而产生。
另外一种,可以称为精神上的或政治上的不平等,因为它的产生有赖于某种习俗,是经过人们的同意或至少是经过人们的认可而产生的。
”在这两种不平等中,卢梭认为自然不平等的根源是显而易见的。
下面仅从精神上或政治上的不平等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
卢梭不赞成人与人之间不平等起源于上帝安排的说法。
他说:“尽管宗教的教义硬要我们相信是上帝亲自使人类脱离了自然状态,相信他们之所以不平等,是因为上帝希望他们不平等,然而宗教的教义并未禁止我们根据人的天性和他们周围的事物进行一些猜测:如果让人类放任自流地自由发展,他们将变成什么样子。
”基于这种思想,卢梭便设法将世人的思绪引入到了人类久远的“自然状态”。
他认为,在“自然状态”中,人类是没有不平等现象的,即使有也是极为微小、“极不明显的”,“其影响几乎是零”,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不是天生的,使人类摆脱自然状态的也不是上帝。
在卢梭看来,私有观念是后于不平等现象而产生的,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参与,私有制也许不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他说:“从一个人需要别人的帮助之时起,从他感到一个人拥有两个人的食物是大有好处之时起,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就不存在了,私有财产的观念就开始形成”,但是,“如果大家的才能都是相等的,如果铁的使用量和食物的消费量都十分严格地一律平等,那么,在这种状态下的事物也许可以永远保持平等。
浅析卢梭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思想
浅析卢梭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思想作者:陈继荣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3期[摘要]《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是启蒙思想大师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有奖征文而作的一篇论文。
文中,通过对人类“自然状态”的遐思和推测,卢梭系统地阐述了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思想,并开出了两剂医治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药方,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卢梭人与人之间不平等对策自然状态[中图分类号]I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3-0068-02卢梭指出:“我认为人类当中存在着两种不平等,其中一种,我称之为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因为它是由自然确定的,是由于年龄、健康状况、体力、智力或心灵的素质的差异而产生。
另外一种,可以称为精神上的或政治上的不平等,因为它的产生有赖于某种习俗,是经过人们的同意或至少是经过人们的认可而产生的。
”在这两种不平等中,卢梭认为自然不平等的根源是显而易见的。
下面仅从精神上或政治上的不平等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
卢梭不赞成人与人之间不平等起源于上帝安排的说法。
他说:“尽管宗教的教义硬要我们相信是上帝亲自使人类脱离了自然状态,相信他们之所以不平等,是因为上帝希望他们不平等,然而宗教的教义并未禁止我们根据人的天性和他们周围的事物进行一些猜测:如果让人类放任自流地自由发展,他们将变成什么样子。
”基于这种思想,卢梭便设法将世人的思绪引入到了人类久远的“自然状态”。
他认为,在“自然状态”中,人类是没有不平等现象的,即使有也是极为微小、“极不明显的”,“其影响几乎是零”,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不是天生的,使人类摆脱自然状态的也不是上帝。
在卢梭看来,私有观念是后于不平等现象而产生的,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参与,私有制也许不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他说:“从一个人需要别人的帮助之时起,从他感到一个人拥有两个人的食物是大有好处之时起,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就不存在了,私有财产的观念就开始形成”,但是,“如果大家的才能都是相等的,如果铁的使用量和食物的消费量都十分严格地一律平等,那么,在这种状态下的事物也许可以永远保持平等。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读书笔记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读书笔记《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十八世纪法国的著名启蒙思想家让-雅克•卢梭的代表作之一。
其实这是一篇应征1753年第戎学院所举办的一次征文竞赛的论文,于1755年出版。
全书分为六个部分,分别由献词、序、本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附注组成。
其中重点是第一和第二部分。
全书要是针对第戎学院提出的两个问题:“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什么?人类的不平等是否为自然法所认可?”所做的研究和阐述。
一.作者简介卢梭1712年出生于日内瓦共和国,一生以“日内瓦公民”的头衔为自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日内瓦的共和制推崇至极。
但是,他受到的是地道的法国教育,并在法国的文学,思想和政治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一般认为卢梭是属于法国的。
童年的卢梭失去父亲,开始漂泊流浪的生活。
除去在牧师朗拜尔西埃家寄居的一段日子,卢梭基本没受过正规教育。
他曾经流浪,当过学徒,仆从,儿童教师,剧作家,外交大使秘书,还有相当一段时间内靠情妇爱伦夫人生活。
在当威尼斯大使秘书时卢梭第一次对政治产生兴趣,萌生写作的念头。
1740年卢梭开始和哲学家有接触。
后来他结识同为小资产阶级出身的青年作家狄德罗,开始进入上流社会的沙龙。
然而生性羞涩讷言而过于严肃的卢梭在思想上与沙龙的氛围有极大冲突。
置身于权贵之中的卢梭深深体会到了穷人与富人,第三阶级与贵族的不平等,他自然地产生了敌对贵族的情绪。
在自传中卢梭坦言自己“憎恨显贵的人”,他的气质也为沙龙中的贵族所不能容忍,被称为“病态的敏感”。
卢梭认为自己是人民的代表,在人民中间,他永远感到亲切。
真正开始写作也是第戎科学院的一次征文,探讨科学与艺术的作用。
卢梭记载“好像看到了另一个世界,我也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
虽然《论科学与艺术》只是一篇宣扬道德词藻华丽的作品,卢梭自评很差,但是他学说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萌芽。
由此(1750年)卢梭进入了著作高产时期。
他远离沙龙,开始“精神改造”,像小资产阶级应该的那样独立地生活。
[卢梭,起因,之间]读卢梭《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
读卢梭《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在一般人看来,人类由自然状态转入社会状态有其必然性,人类由野蛮走向文明也有其历史性,我们承认了我们所面对、所承受的一切的应然性,也就是说我们把进步所得的一切都视为是合理的。
然而,卢梭在《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一书中,通过对两次巨大变革后人类社会的描述,展示的却是社会堕落、腐朽、肮脏的一面,在卢梭看来,现代的文明与形态不是社会的健康状态,相反它是社会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的产物,他向人们揭示的是历史发展的非必然性与非单向性。
书中讥讽的语言、批判的笔调、排比式的诘问使我深深陷入了对野蛮与文明的思考之中。
我们没有理由说野蛮人的生活是退步的而文明人的生活就是进步的,我们也没有理由说野蛮人是不幸的而文明人是幸福的。
在卢梭看来,野蛮人所遇到的问题都是靠自身的努力就可以轻而易举克服的,而文明人所具有的症结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排除的。
野蛮人和文明人在心灵深处和天性的倾向方面是如此的不同,以致在野蛮人看来是极不幸福的状态,在文明人看来却苦不堪言。
在野蛮人中间,人与人在经济上是平等的,谁都不会去觊觎别人的财产。
而在文明人中间,贫富的差距渐渐拉大,富人甚至建立了一系列法律来使其财产合法化、稳定化; 野蛮人热爱自由,崇尚纯真与美德,而文明人之中,一部分富人成为了统治者,另一部分穷人则成了甘愿被奴役、习惯被统治的受制者; 在野蛮状态下,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不论高矮、胖瘦、强弱与否,每个人都是自由的,而在文明社会中,终日惶惶不安的文明人,其生活的价值是由别人的评价而定的,这就是说,他对自己生活的感受,是以别人的看法作自己看法的依据的; 野蛮人所保有的只是人类最天然的两种情感: 自爱心与怜悯心,而文明人在获得了骄傲心、自尊心、自我意识、记忆力、想象力等一系列情感后,其怜悯心已所剩无几,而自爱心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随之而来的便是竞争和敌对、冲突与屠杀;野蛮人的联合只是短暂的,并只有在可感知和可预见的利益前提下才会发生,而文明人的联合却到处充斥着虚伪、奸诈、狡猾与嫉妒这些对比与描述让我们看到了野蛮人与文明人之间的巨大差别。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全文)
第戎科学院征文题目:“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什么?人类的不平等是否为自然法所认可?”“不应当在变了质的事物里而应当在合乎自然法则的事物里来观察自然。
”——见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一卷,第二章。
关于附注的说明我有一个时作时辍的懒惰习惯,所以我写成本论文以后,又添加了一些注解。
这些注解,有时离题很远,不适于和本文一齐阅读,因此我把它们放在本文的后面了。
在本文里,我尽可能地保持简练。
有勇气重读一遍这篇论文的人,一定有兴趣搜寻我未尽的余意,浏览一下注解;其他的人,根本不读这些注解,也没什么妨碍。
献给日内瓦共和国光荣、伟大、至高无上的执政者们: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三十年未,我辛勤工作,以期有资格向你们呈献公开的敬意。
现在这个幸运的机会,颇能补足一部分我的努力所未及,因此我相信,在这里我可以但凭鼓舞着我的一片热诚,而不必考虑我是否有这种权利。
我既然幸运地生长在你们中间,怎么会只想到自然所赋予人们的平等和人们自己造成的不平等,而不想到有这样一种最高的智慧呢?这种智慧,可以把一个国家里的平等和不平等以最接近自然法则并最有利于社会的方式加以适当的调和,从而既能维护公共秩序又能保障个人幸福。
我在研究良知对于一个政府的制度所能提供的最好准则时,看到这些准则都已由你们的政府实行,我是如何地激动!因此,我认为即使我不是生在你们的城市里,也不能不把这幅描绘人类社会的图画呈献给你们,因为我觉得你们是世界各民族中享有政府的种种利益而又最善于防止政府的弊窦的人民。
假如对于出生的地方也可以选择的话,我一定会选择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幅员的大小决不超出人们才能所及的范围以外,也就是说能够把它治理得好。
在这个国家中,每个人都能胜任他的职务,没有一个人需要把他所负的责任委托给别人。
在这样一个国家中,人民彼此都互相认识,邪恶的阴谋,或谦逊的美德,都不能不呈现于公众的眼前并受公众的评断。
在那里互相往来,互相认识的良好习惯,将使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与其说是热爱土地,勿宁说是热爱公民。
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卢梭在书中以严密的逻辑思维去思考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什么。
自然状态下人们的心里的生存状态,然后接着在时间的推移的过程中,人们开始从个体走向群体。
在这样的过程中,人们不再是无知无意识的散漫的状态,他们开始组成小群体。
这个时候的群体的活动,因为是不固定,无严密的组织生活联系。
所以称为潜在的群居型。
因为配合食物居住等劳动配合的需求或者是因为男女两性之间组建家庭产生的分工合作。
总之从需求开始的合作,一方面令他们可以得到他们因个人无法满足的需求,另外一个方面,他们会失去个人生存状态下的散漫的自由和必须遵守约定的束缚。
后来这样的短暂的联合,渐渐固定下来。
因为交流的需要,所以慢慢开始有了语言的出现。
就是合作所需而组成的群体开始,人类由于合作之后得到的如果是不一样的份额。
不平等的概念开始出现。
随着人们由于需要更多的物质满足他们的欲望,无穷无尽的欲望。
从寻找食物,到以生产为主的经济活动。
最重要的是,当人们开始占领土地,这一行为开始。
就注定了会出现阶级。
由于土地的耕种,促使占领者必须要雇用其他无地者耕种。
这样的就产生了地主与奴隶。
后来由于富人需要一种体制保护他们的财产,于是提出要建立一种社会契约。
所以就出现了政治权力为经济掠夺服务。
这样随着政治权力落入到世袭者的手里。
这些统治者更加变本加厉为自己本来的统治阶级制定政策,保护以及增加他们本阶级的财产。
因为这样,贫富差距会更大。
卢梭提出,在社会状态下,人们能满足自己真正需要的财产为一个限度,这样每个人都可以得到满足的同时,不会产生贫富差距。
但是什么是“个人的真正需要”?是指衣食住行的满足?基本生存资料的满足?还是说不要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满足。
但是从人性本质上看,如果有良好的社会环境让他们满足他们想要满足的需求,他们会放弃么?真正的需求是无休止的需求。
所以只有到了一个生产力极高的状态,每个人在这个状态下,轻易就能获得他们的需求。
这样的话,他们就根本不会考虑自己的财产有多少。
《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赏析
建立更加公平与和谐社会的展望与建议
普及教育与提高素质:通过普及教育 和终身学习,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增 强社会公平和和谐的基础。
多元参与和协商民主:鼓励多元社会 主体参与公共事务,推动协商民主, 以实现更广泛的社会共识和利益平衡 。
促进社会流动:减少社会阶层固化, 扩大社会中下层的上升通道,使更多 人有机会实现自身价值和提高生活水 平。
社会制度、法律、政策等规则和制度的设计与实施,往往 会对不同人群产生不同的影响,可能加剧或减轻不平等现 象。
教育机会不均
教育是影响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教育资源的分配 并不均等,城乡之间、贫富之间的差距可能导致知识、技 能的差距,进一步加剧不平等。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距、就业机会不均等问题,都 是导致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重要原因,经济因素往往与其 他因素相互作用,加剧社会不平等现象。
,而其他阶层则难以获得,从而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03
社会变革
当社会制度的不公达到一定程度时,往往会引发社会变革,以期通过改
革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社会分配。
历史遗留问题与惯性思维
历史背景
作品从历史角度出发,探讨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对现代社 会不平等现象的影响,如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
惯性思维
对于人性与社会制度的反思与改进
人性的自私与利他
反思人性中的自私与利他 因素,通过教育和社会规 范引导人们更多地关注他 人和社会公益。
社会制度的合理性
审视现有社会制度的合理 性和公平性,推动制度改 革,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 基本需求和权益。
道德与法律的作用
思考道德和法律在调节人 际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方 面的作用,寻求道德与法 律的互补与平衡。
浅析《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辩证思维
浅析《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辩证思维王勇刚陕西师范大学2010级思想政治教育思政一班摘要: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这部著作以相对辩证的思维方式揭示了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转变过程中不平等现象的起源、过程和基础。
本文以卢梭不平等的三阶段学说为例,简要分析他在写作过程中所体现的辩证思维。
关键字:卢梭不平等辩证思维《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1775年卢梭应法国第戎学院的征文而写的,它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思想,重要性仅次于1762年他的《社会契约论》。
纵览全书,不难发现其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第一,详述了自然状态以及在自然状态中发展起来的导致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因素。
第二,论述了社会状态中人类的不平等、政治奴役和道德堕落的发展。
而作者也在一开始就指明了人类中有两种不平等,即自然(或生理上)的不平等和精神上(或政治上)的不平等。
但是,历史上人们对此文也是褒贬不一的。
大胆的想象,精彩的语言,严密的思维征服了不少读者,也有人指出,他写原始野蛮人的生活时独自一人躲到圣日尔森林里去思考,是抽象的方法,是完全脱离实际的乌托邦式的梦想。
而且在整个写作中民主辩证思想同唯心主义即形而上学的思想结合在了一起,导致前后矛盾,经不起推敲。
在我看来,这些缺陷与卢梭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阶级立场有关,他处于启蒙运动时期,是典型的小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此阶级地位本来就矛盾着,所以缺陷是不可避免的。
相反,我们应为卢梭的辩证思维而喝彩,这一点是很有创造性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也对其作了富有启发性的分析,指出了卢梭思想的辩证性质,并对它进行了高度的评价。
因此,本文以卢梭关于不平等的三阶段学说为例来论述其中的辩证思维。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卢梭的不平等的三阶段学说。
在写作过程中,卢梭一方面借助当时有关野蛮人的人类学资料,一方面展开了辩证的想象,回顾了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过度的历史进程,指出人类进步的历史也是人类堕落的历史,而私有制的确立是造成人类不平等及其后果的关键环节,是人类不平等的真正起源,这具体地表现为土地和财富的私有。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卢梭应第戎学院征文而作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卢梭一方面借助当时有关野蛮人的人类学资料,一方面展开辩证的想象,回顾了人类由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过渡的历史进程,从而他得出结论:人类的进步史也就是人类的堕落史;而私有制的确立,是造成人类不平等及其后果的关键环节。
卢梭的论述无疑是细致、周密、正确的,但在如何实现人类的平等方面,他把矛头指向财产的“私有制”,显然是片面和不明智的。
卢梭以后的世界历史,特别是以取消剥削消灭地主资产阶级为目的的轰轰烈烈的共产主义运动,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把矛头指向财产“私有制”,妄图在财产“公有制”的框架内实现人类的平等,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是不符合人的本性——自私性——的,只能是一个空想的乌托邦而已!财产“公有制”,看似人人平等,但事实证明,在财产还有限的情况下,还不能实现“人人各取所需”的情况下,财产的“公有”,实际上变成了“人人没有”,那些“公有”的财产,变成了极少数有权势者极少数统治者的更大的“私有”物!这正是对人类良好愿望的极大嘲讽:追求人人平等的财产“公有”,却用自己的双手迎来了“人人没有”的更不平等的财产“私有”!世界上的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包括过去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包括今日的古巴和朝鲜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哪一国不是这样呢?在人民深陷于饥饿、痛苦的水深火热之时,该国的“领袖”们不照样吃香的喝辣的,将“民意”玩弄于自己的股掌之中?看看今日的朝鲜,看看金氏父子,你就会明白我上面说的一切。
财产“公有制”,实际上是违背人的本性的,人的本性不是善,也不是恶,而是自私。
只要人的自私本性没有改变,真正的财产“公有”就不可能成为现实。
财产“公有”要实现,一定得有两个前提:一是人的本性不再是自私,而变成无私;二是这世界(社会、国家)的财产极大的丰富,可以为全世界的人类实现“人人各取所需”。
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作文
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作文
作文一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为啥人与人会不平等。
你们看,小明家里很有钱,能买好多好多玩具,天天都有新的。
可小红家里没那么多钱,她就没那么多玩具。
这就是一种不平等。
为啥会这样呢?有的时候是因为爸爸妈妈工作不一样,赚的钱就有多有少。
再比如说,小刚学习特别好,老师总是表扬他,还让他当班长。
而小强学习不太好,老师就不怎么表扬他。
这也是一种不平等。
那是因为小刚努力学习,认真做作业,小强可能没那么努力。
所以呀,不平等的起因可能是家里的情况不一样,也可能是自己努力的程度不同。
但我们要知道,不管现在怎么样,只要我们努力,都能变得更好!
作文二
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啥有的人有好多好吃的,有的人却没有?为啥有的人能去好玩的地方玩,有的人却不能?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比如说,小花的爸爸妈妈是医生,工作很忙,没时间陪她,她就觉得自己没有别的小朋友幸福。
而小宇的爸爸妈妈有很多时间陪他玩,他就很开心。
这是因为爸爸妈妈的工作不同,导致他们能陪孩子的时间不一样。
还有呢,小美的画画特别棒,每次学校画画比赛都能得奖。
而小莉不太会画画,就得不到奖。
这是因为小美经常练习画画,小莉练得少。
所以呀,不平等可能是因为爸爸妈妈的原因,也可能是自己有没有努力去做一件事。
不过别担心,只要我们加油,以后都会很棒的!。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译林人文精选)》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思维导图PPT模板
目录
01 第1章 致日内瓦共和 国
03 第3章 导 论
02 第2章 序 言 04 第4章
05 第5章
07 第7章
目录
06 第6章 08 第8章
《论人类不平的起源和基础》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 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 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论人类不平的起源和基础》新增卢梭当时于论 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 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 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第1章 致日内瓦共和国
第2章 序 言
第3章 导 论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感谢观看
读
书
笔
记
卢梭《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之行文结构
卢梭《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之行文结构一、引子“凡属于自然的东西,我们就不要在天性已经败坏的人身上去寻找,而应当在行事合乎自然的人身上去寻找。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卷一”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天生是政治动物。
有些人,天生是做奴隶的,而另一些人天生是来统治的。
卢梭不同意这个观点,卢梭认为:人人生而自由,死而平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没有从人真正的自然状态出发。
因此,这一段引子,实际上是为批判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作伏笔。
二、献辞(共22小节)在这篇献辞里,卢梭试图回答的问题是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说人类社会存在着这么多不平等的现象,而我们又不能返回到自然状态当中去,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第一层次:第1小节第二层次:第2—11小节第三层次:第12—16小节第四层次:第17—19小节第五层次:第20小节第六层次:第21、22小节三、序言(共12小节)第一层次:第1—5小节人与人之间生来是平等的,人类的不平等,是后天产生的。
第二层次:第6—10小节自然法的含义和自然法对不平等的规定第三层次:第11小节研究方法,即正文的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叙述的是原始人的真正需要和活动;第二部分叙述的是精神上的不平等的起因。
第四层次:第12小节人类社会的基础和根基,不是由偶然因素构成的外在关系,而是对自由的最求。
四、关于注释的说明五、第戎科学院的征文题目“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是什么;这种现象是否为自然法所容许?”六、小引第一层次:第1小节阐述论述的主题——人。
第二层次:第2—4小节人类存在着两种不平等——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精神上的或政治上的不平等。
第三层次:第5、6小节批判其他人的观点。
第5小节批判的是格劳秀斯、普芬道夫、洛克和霍布斯的观点;第6小节批判的是宗教的观点。
第四层次:第7小节叙述自己的做法:按照人们得自上天的资质老描写人类。
七、第一部分(共51小节)这一部分侧重描写的是原始人类的状态,即自然状态。
在这一部分中,卢梭要完成他写这篇论文的第一个目的:论证“这一切(不平等)不是人类的原始状态。
论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就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读书报告01历本陈雯雯01012142一、本书的问题意识让-雅克•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其实是一篇应征1753年第戎学院所举办的一次征文竞赛的论文,于1755年出版。
全书分为六个部分,分别由献词、序、本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附注组成。
其中重点是第一和第二部分。
全书主要是针对第戎学院提出的两个问题:“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什么?人类的不平等是否为自然法所认可?”所做的研究和阐述。
正如卢梭自己所说的,对于这两个问题,“与其说希望解决问题,倒不如说只是想把问题加以明确和使问题恢复真正的面目”。
在本论中,他在指出人类有两种不平等之后,明确地表明他的这篇论文所要论述的是,“在事物的演进中,在什么样的一个时机权利代替了暴力,自然服从了法律。
”“由于什么样的一系列的奇迹,才使强者能决意为弱者服务,人民能决意牺牲实际的幸福来换取一种空想的安宁。
”他所要研究的问题是,“让人类自然发展的话,人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也就是什么是自然人的问题。
他在本文所要论述的就是人,更确切地说,是整个人类,他要描述的是一个种类的生活。
那么,这两个问题的真正面目到底是什么呢?首先,在序中,对于“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什么”的问题,卢梭认为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从认识人本身开始,从人类最初的和最简单的精神活动出发,从对人类天然能力的不断发展和人类体质的连续变化中找到区分人差别的最初根源。
也就是说,研究不平等起源的方法是从人的本性出发认识自然人,“从人类现有的性质中辨别出哪些是原始的、哪些是人为的”。
同时还要认清楚现在已不存在、过去也许从来没有存在过、将来也许永远不会存在的一种状态,即自然状态。
卢梭认为,只有认清什么是自然状态,才能更好地判断人类现在的状态。
其次,对于“人类的不平等是否为自然法所认可”的问题,卢梭从“自然法”的定义出发,在列举了罗马法学家和现代法学家们(主要指自然权利法学家)的定义之后,他认为所谓自然法则,就是“不仅需要受它约束的人能自觉服从它,才能成为法则,而且还必须是由自然的声音中直接表达出来的,才能成为自然的法则。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读书报告
关于《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的读书报告让-雅克•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其实是一篇应征1753年第戎学院所举办的一次征文竞赛的论文,于1755年出版。
全书分为六个部分,分别由献词、序、本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附注组成。
其中重点是第一和第二部分。
全书主要是针对第戎学院提出的两个问题:“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什么?人类的不平等是否为自然法所认可?”所做的研究和阐述。
一、本书的各个版本本书于1755年出版之后马上震惊了整个欧洲,更是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而传播到全世界,目前在我国有多个不同的的译本,主要有以下几种:由吕卓翻译九州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的版本,由吕卓翻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9年12月出版的版本,由高修娟翻译上海三联书店于2009年10月出版的版本,由高煜翻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3月出版的版本,由陈伟功,吴金牛翻译北京出版社于2010年二月出版的版本,其中前三个版本的译名叫做《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后两个译本译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
另外还有台湾译本。
笔者所阅读的是由高修娟翻译上海三联书店于2009年10月出版的版本。
二、关于卢梭本人卢梭,全名让-雅克·卢梭,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
卢梭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
他出生后不久母亲便离开了人世。
卢梭10岁时,父亲被逐放,离开日内瓦,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儿子。
1728年卢梭16岁时,只身离开日内瓦。
卢梭长年做临时工,他默默无闻,到处谋生,漂泊四方。
他有过几起罗曼趣事,其中包括与泰雷兹·勒瓦瑟的风流韵事,他俩有5个孩子,他把所有这五个孩子都送进了一家育婴堂(他最终到了56岁时才与勒瓦瑟结婚)。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
第二部分:社会下的不平等
第一阶段是富人与穷人的对立; 第二阶段是强者与弱者的对立; 第三阶段是专制统治下主人与奴隶的对 立。
富人 穷人 穷人 富人
辩证的论述
卢梭的论述充分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从不平等三阶段 的演变来看,每个阶段都以前一个阶段为基础,并非孤立存 在,而是在前一阶段基础上的加深。第二阶段的政治不平 等建立在第一阶段的经济不平等基础之上,而政治不平等 又加深了经济不平等。而政治权力的腐败使得不平等达到 了顶点。产生了新的比之前的制度更加完善的社会制度。 这种“扬弃”的周期性变化正是符合否定之否定规律。首 先是对自然不平等的否定,接着又对政治的不平等进行否 定。在这三阶段的进程中,卢梭既承认进步性的一面,又看 到其退步的一面。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从愚昧走向文明是 一种进步,但由于不平等也在前进,带给人类不断的冲突 ,加 剧了自然状态中的不平等,这又是一种退步。把人类社会 看成是进步与退步对抗矛盾的产物,这也充分体现了辩证 法思想。
我们的社会也存在着各种不平等
教育公平
不平等现象是否可以消除? 答:不可能!
原因:人们总会想着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 去准备干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只要有人存 在、有人的欲望与贪念,不平等就是不可能 消除的。
为获得最大平等而努力
我们的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 我们不能完全把这种种的现象归罪于政党 我们不应纠结于自然附加给我们的各种 或社会体制。我们应该看到国家正在努力 不平等。而应该充分发挥我们人类的主观 的出台各种法律、政策以及道德的引导, 能动性,调动自我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各 使人们获取最大的平等。 种途径完善自我品质,发现自我价值,削 弱自然的不平等对我们的影响。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
• 私有制 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不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梭《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之行文结构
一、引子
“凡属于自然的东西,我们就不要在天性已经败坏的人身上去寻找,而应当在行事合乎自然的人身上去寻找。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卷一”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天生是政治动物。
有些人,天生是做奴隶的,而另一些人天生是来统治的。
卢梭不同意这个观点,卢梭认为:人人生而自由,死而平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没有从人真正的自然状态出发。
因此,这一段引子,实际上是为批判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作伏笔。
二、献辞(共22小节)
在这篇献辞里,卢梭试图回答的问题是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说人类社会存在着这么多不平等的现象,而我们又不能返回到自然状态当中去,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第一层次:第1小节
第二层次:第2—11小节
第三层次:第12—16小节
第四层次:第17—19小节
第五层次:第20小节
第六层次:第21、22小节
三、序言(共12小节)
第一层次:第1—5小节人与人之间生来是平等的,人类的不平等,是后天产生的。
第二层次:第6—10小节自然法的含义和自然法对不平等的规定
第三层次:第11小节研究方法,即正文的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叙述的是原始人的真正需要和活动;第二部分叙述的是精神上的不平等的起因。
第四层次:第12小节人类社会的基础和根基,不是由偶然因素构成的外在关系,而是对自由的最求。
四、关于注释的说明
五、第戎科学院的征文题目
“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是什么;这种现象是否为自然法所容许?”
六、小引
第一层次:第1小节阐述论述的主题——人。
第二层次:第2—4小节人类存在着两种不平等——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精神上的或政治上的不平等。
第三层次:第5、6小节批判其他人的观点。
第5小节批判的是格劳秀斯、普芬道夫、
洛克和霍布斯的观点;第6小节批判的是宗教的观点。
第四层次:第7小节叙述自己的做法:按照人们得自上天的资质老描写人类。
七、第一部分(共51小节)
这一部分侧重描写的是原始人类的状态,即自然状态。
在这一部分中,卢梭要完成他写这篇论文的第一个目的:论证“这一切(不平等)不是人类的原始状态。
”
第一层次:第1小节
第二层次:第2—12小节
第三层次:第13—43小节
第四层次:第44小节
第五层次:第45—48小节自然的不平等与社会的不平等之间的关系。
自然的不平等是自然存在的,而社会的不平等则使人们意识到了不平等的存在,并且加剧了不平等。
第六层次:第49—50小节结论:造成人的不平等的,是人的本质与各种动因相结合的产物。
第七层次:第51小节启示下文
八、第二部分(共58小节)
这一部分侧重描写的是造成人类不平等的动因。
在这一部分中,卢梭要完成他写这篇论文的第二个目的:论证“使我们所有的自然倾向发生变化和遭到败坏的,是社会的风气和他所产生的不平等现象。
”
第一层次:第1—27小节造成人类不平等的四个动因和他们引发的四种不平等。
第一个动因:私有制——造成财富上的不平等
第二个动因:结群——造成权势上的不平等
第四个动因:技术——造成个人才能上的不平等
第四个动因:荣誉——造成身份地位上的不平等
第二层次:第28—35小节政治和法律产生的原因
第三层次:第36—48小节专制的原因和政治的本性
第四层次:第49小节对三个阶段的总结。
第一阶段:法律和个人财产权的建立,这一阶段,穷人和富人的地位得到认可。
第二阶段:行政官的设置,这一阶段,强者和弱者的地位得到认可。
第三阶段:把合法的权利变为专制的权利,这一阶段,主人和奴隶的地位得到认可。
第五层次:第50—57小节
第六层次:第58小节总结(不平等现象在自然状态中几乎是不存在的;它之所以得以产生和继续发展,是得助于我们的能力的发展和人类知识的进步,并最终是由私有制的出现和法律的实施而变得十分牢固和合法的。
——《论人和人之间的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P120);以及自然法和实在法对不平等的态度(仅仅被实在法所认可的精神上的不平等,每当它与生理上的不平等不成比例时,它就是和自然法相违背的。
——《论人和人的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P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