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烙画艺术
南阳市烙画厂简介
南阳市烙画厂简介南阳市烙画厂始建于一九五四年三月,由当时的十多家烙花互助组和合作社组织集中整合后成立的“南阳市烙花工艺厂”,一九九六年三月更名为“南阳市烙画厂”,隶属南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企业位于南阳市卧龙路217号,占地21600平方米。
现有职工292人,拥有烙画高级工艺师6人,工艺美术师32人,助理工艺美术师63人,国家授予的烙画工艺美术大师2人,南阳市政府授予的工艺美术大师16人。
南阳市烙画厂是以生产烙画筷子,木板烙画和丝绢烙画为主兼营玉雕的工艺品企业,下属企业有:南阳市玉雕厂、南阳市三宝工艺品有限公司、南阳市玉雕大世界市场。
南阳市烙画厂生产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其中生产的“艺粹牌”烙画,位于“南阳三宝”之首,被誉为“世界艺林一绝”。
南阳市烙画厂是南阳市涉外旅游“窗口”企业,一九九五年八月被国家旅游局授予“旅游产品定点生产企业”,是全国旅游产品生产基地、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烙画工艺品生产企业、是南阳市首批获得国家优质产品奖的企业,也是南阳市守信用企业,被列入南阳市文化产业发展重点保护单位。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烙画已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手工行业,烙画工艺也成为南阳颇有名气的民间艺术而享誉国内。
新中国成立后,它不仅成为文人雅士的收藏、馈赠佳品,而且烙画筷子又被人民大会堂选定为国宴专用筷,并广泛地走进了普通百姓家。
改革开放后,南阳烙画不断走出国门,成为南阳市主要出口创汇产品,也成为国际友人竞相追捧的艺术珍品。
2008年9月10日,正在河南南阳考察的胡锦涛总书记,走进烙画工艺制作室,拿起烙笔烙下“教师节快乐”几个字,作为礼物送给教师们,表达对教师们的尊敬和祝福。
2009年12月,原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率团访问宝岛台湾,专选南阳精品烙画《一帆风顺》赠给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南阳烙画充当了巩固两岸骨肉同胞感情纽带的重要角色。
南阳烙画走出了国门,走向世界,其在国内国际的影响有目共睹,举世共认。
烙画巧妙自然地把中西绘画的各种表现手法和烙画艺术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独特的东方艺术风格,精美典雅,颇具欣赏和收藏价值,而南阳烙画素以南阳三大宝之首而蜚声海内外,她以其精湛的艺术、古朴典雅的风格,独特的艺术魅力,多次荣获河南省、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1984年获国家银质奖、全国旅游工艺品一等奖,1990年获全国轻工产品博览会银牌奖,1991年荣获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银奖,1992年获中国旅游购物节旅游商品“天马杯”银奖。
南阳烙画美文
南阳烙画美文
南阳烙画:古朴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南阳烙画,又称南阳烙花,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一朵奇葩。
它以铁质烙针在竹木、丝绢等材料上勾勒出精美的图案,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使其在中国工艺美术中独树一帜。
南阳烙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其技艺越来越精湛,题材也越来越广泛。
从山水风景到人物肖像,从花鸟鱼虫到民间故事,南阳烙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描绘出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南阳烙画的制作过程十分讲究。
首先,艺术家们会选择质地细腻、纹理清晰的竹木、丝绢等材料作为画板。
然后,他们运用丰富的烙铁技巧,在材料上勾勒出各种图案。
烙铁的温度和力度要控制得恰到好处,才能使画面呈现出深浅不一、层次丰富的效果。
南阳烙画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融合了南阳地区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民间故事,是研究南阳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同时,南阳烙画也承载着世代匠人的智慧和心血,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的瑰宝。
在现代社会,南阳烙画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许多年轻的艺术家和工艺师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传统技艺,他们不断创新,将现代审美元素融入传统工艺中,使南阳烙画焕发出新的光彩。
南阳烙画的美,在于它古朴典雅、精致细腻的艺术风格,更在于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匠人们的无限创意。
它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的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意在笔先,落笔成形
意在笔先,落笔成形作者:小宛来源:《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2013年第06期烙画,也叫烫画,一种中国民间传统装饰工艺品,系用烧热的铁扦(现在也有用电烙铁的),在扇骨、梳篦、葵扇、木制家具、木片及胶合板上烫出各种人物、山水花卉、飞禽走兽等纹样。
历史上以河南南阳出产的较为著名。
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即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
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
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此烙画既能保持中国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
使其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烙画的发展历程烙画相传起源于秦朝,但并无可考证据和史料。
据民间传说记载,始见于西汉末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民间传说传说那时南阳城里有一姓李名文的烙花工匠,是远近闻名的烙花高手,无论是尺子、筷子,还是手杖、扇坠,经他一烙烫,各式各样的人物、花鸟、山水、走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精美绝伦,巧夺天工,人称烙花王。
他为人忠厚,心地善良,在城内开了个门面,方圆百里人皆知之,知名度颇高。
传说当年“王莽撵刘秀”(南阳民间传说),李文曾救过刘秀并送一只烙花葫芦给他作盘缠,刘秀不盛感激,此后历经千辛万苦,也不曾将那只烙花葫芦卖掉。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后,仍不忘烙花王的救命之恩,查访到他后即宣进京,赐银千两,加封“烙画王”,并把南阳烙花列为贡品,供宫廷御用。
从此,南阳烙花便蓬勃发展,名扬四海。
“烙花王”的故事也流传至今。
形成工艺据志书记载,清光绪三年(公元一八七七年),擅长绘画的南阳人赵星三在一次吸食鸦片时,烟瘾过后,顿生画兴,以烧红的烟扦代笔在烟杆上信手烙烫作画,得一小品,喜出望外,继而又在其它木玩上施艺,均获成功,于是潜心研究,久而久之,就琢磨出一整套烙画工艺。
他的烙画作品也逐渐成为达官贵族之间礼尚往来馈赠之佳品,以至作为南阳的贡品进入清宫,一些烙画上品颇受皇亲国戚的青睐。
南阳烙画工艺特色与发展现状探究
天工|2022年第33期[摘 要]南阳烙画历史悠久,工艺精美,是“南阳三宝”之一。
从南阳烙画的材料、工具、温度、运笔方式等方面对其工艺进行了介绍,从烙痕、色彩、题材等方面分析了南阳烙画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并对其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南阳烙画;工艺特色;发展现状[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2)33-0056-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李贤,张珂,蔡士泽.南阳烙画工艺特色与发展现状探究[J].天工,2022(33):56-58.李 贤 张 珂 蔡士泽南阳市科学院南阳烙画工艺特色与发展现状探究注释: ①艾秀琪:《中国烙画技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李贤(1988—),女,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助理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传统工艺品。
张珂(1989—),女,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传统工艺品。
蔡士泽(1968—),男,汉族,河南南阳人,大专,高级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工艺美术。
民间传说烙画始于秦汉,兴于东汉,盛于明清。
1975年考古工作者在汉墓出土的漆匝等器物上发现烙印戳记,为传说汉代曾出现烙画工艺品提供了证据①。
《中国艺术家征略》与《新修南阳县志》两本著作也记录了在唐代与清代烙画的发展状态。
南阳烙画在清光绪三年(1877年)由南阳民间艺人赵星三发掘整理,后经继承发扬至今,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可见,随着火与铁的出现,烙画艺术的产生酝酿了上千年,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过漫长的探索与演变而逐渐形成的产物,展示了古人的精巧技艺和聪明才智。
一、烙画的工艺介绍烙画又叫“烙花”“烫画”“火笔画”,通过控温技巧在不同材料上勾画烘烫而形成,与其他绘画有着相通的造型方法,但烙笔工具的使用使其形成了自己的特有风格,经过多年的发展,烙制工具和载体已有了很大变化,只有充分掌握烙制工具在不同绘画载体上产生的肌理效果,才能塑造出理想的画面。
论南阳烙画的传承——由工艺品向实用产品的转变
艺术探讨论南阳烙画的传承——由工艺品向实用产品的转变卢合语(南阳市烙画厂,河南,南阳 473000 )摘 要:南阳烙画厂自建成至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在三代烙画艺人的不懈努力下,南阳烙画在2010年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标志着烙画艺术逐渐受到业界的认可,影响力逐渐辐射全省。
如何进一步提升其影响力,将烙画产业打造为南阳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力量,成为了摆在南阳烙画艺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换而言之,即用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模式来打造南阳烙画产业,这个思维模式的核心要点即为传承。
关键词:南阳烙画;烙画工艺;实用产品一、南阳烙画在传承中的困境1.烙画产业中专业人才欠缺南阳烙画于清末初具规模,民国期间商铺已达数十家。
解放后成立了烙花互助组、合作社,1954年3月,整合成立“南阳市烙花工艺厂”,1996年3月更名为“南阳市烙画厂”。
现阶段南阳烙画厂工艺生产车间仅有艺人22名,其中业务娴熟可带徒弟者3至5人。
一个烙画学徒从事烙画工艺前要经过2-3年绘画基本工训练;一个有基础的烙画学徒在师傅传授下三月可学会基本笔法,可临摹简单图画;有3年以上经验的烙画学徒方可进行烙画原创作品绘制。
现阶段,大学艺术专业内烙画课程的开设较少,专业艺术院校中热爱烙画艺术创作的学生毕业后无法找到对口的工作,以上诸多原因导致烙画人才的稀缺。
2.审美价值难以支撑产业脊柱自烙画工艺诞生之日起,烙画艺人便以一个独特的艺术门类来评价这项艺术。
现实却并非如此,随着烙画工艺的演进,其表现形式出现了中国画与西洋画技法两级分化的局面。
烙画艺人们极力从审美向度来提高其艺术的表现价值,却未从本质上思考烙画艺术的独特性。
烙画工艺的原理是由控温技术,实现烙痕的深浅来表现层次,这在原理上与西洋素描绘画的原理相一致。
但从线条的描摹上,中国传统的工笔画也可提供优秀的参考价值。
那么烙画工艺的产业优势,究竟是其产品色泽韵味的古朴,还是其表现技法的娴熟。
客观分析,这其中诸要素皆有,无法细分。
南阳的民间艺术
南阳的明间艺术介绍我的家乡是在河南南阳。
南阳是诸葛亮的故乡,这里出产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独山玉、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烙画,以及民族英雄岳飞手书的《出师表》碑刻。
它们是南阳人引以为自豪的特产和文化遗产,所以将它们称为“南阳三大宝”。
南阳三大宝即:南阳烙画、独山玉、<<出师表>>。
在这里,我主要介绍一下我们南阳的三个明间艺术:南阳烙画、独山玉和方城县的石猴。
一、南阳烙画烙画亦称烫画、火笔画,被誉为“南阳三大宝”之一。
它是用温度在摄氏三百至八百的铁扦代笔,利用碳化原理,在竹木、丝娟、宣纸等材料上作画,巧妙自然一把绘画艺术的各种表现技法与烙画艺术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烙画王”的传说西汉末年,南阳城里有一姓李名文的烙花工匠,是远近闻名的烙能手。
无论是尺子、筷子、还是手杖、扇坠、经他一烙烫,各式各样人物、花鸟、山水,走兽等栩栩如生,跃然其上,精美绝伦,巧夺天工,人称“李烙花”为人忠厚,心地善良,老两口以烙花为营生在城里开了个门面。
此外,方圆百十里若有集镇起会,他总要带些烙花品去凑热闹。
有一天,“李烙花”在紫山边的一棵大树下小憩,(紫山今距南阳城西北约三十里)忽然有一慌不择路的男孩气喘吁吁地朝他跑来,“噗通”一声跪在他面前,说有坏人追杀。
求他相助,这小孩不是别人,正是年仅十二岁的刘秀,被王莽追杀。
“李烙花”急中生智, 把刘秀扮作逃饭的哑巴,引到一块隐蔽的大石板面前,让他睡在上面,躲过了莽兵的追杀。
临分手时,“李烙画”看他可怜,送给他一只精美的烙画葫芦作为盘缠,并嘱咐他一路多加小心。
刘秀和“李烙花”分手后,风餐露宿,历经了千辛万苦。
后来,刘秀起兵南阳,于公元二十五年建立东汉王朝,定都洛阳,号称光武帝。
此时身为帝王的刘秀并没有忘记昔日“李烙花“的救命之恩,差遣心腹携带葫芦暗中查访,找到“李烙花“后,即宣进京赐银千两,加封“烙花王”。
并把南阳烙画列为贡品,供宫廷御用。
从此,南阳烙花便蓬勃发展,名扬四海。
(现代文阅读题)诸葛玉儿《民艺一绝—南阳烙画》阅读训练答案
诸葛玉儿《民艺一绝—南阳烙画》阅读训练答案现代文阅读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小题(14分)民艺一绝南阳烙画文/诸葛玉儿河南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
南阳有三宝烙画、玉雕、《出师表》,烙画位居其首,蜚声海内外。
我最初接触烙画,缘于一只葫芦。
那是童年时期,三月三上独山赶庙会时,母亲买给我的。
在小巧精致的葫芦上,画着两个胖乎乎的燃放爆竹的福娃娃,眉开眼笑,憨态可掬,一看便爱不释手。
当年特地种了葫芦,想要在上面画画,才知一般笔是画不上去的。
母亲告诉我那是南阳一绝烙画。
小时候就听过一个民间传说:西汉末年,南阳城里有个叫李文的工匠,为人忠厚,心地善良,是远近闻名的烙花能手。
无论是尺子、筷子,还是手杖、扇坠,经他一烙烫,各式各样的人物、山水、花鸟等便活色生香,精美绝伦,巧夺天工,人称李烙花。
方圆百里人皆尽知,知名度颇高。
王莽撵刘秀时,李文曾救过刘秀,并送他一只烙花葫芦作盘缠。
刘秀不胜感激,此后历经千辛万苦,都不曾将那只烙花葫芦卖掉。
刘秀称帝后,不忘烙花王的救命之恩,查访后即宣进京,赐银千两,加封烙画王,并把南阳烙画列为贡品,供宫廷御用。
从此,南阳烙画便蓬勃发展起来,名扬四海。
但随着时光流逝,朝代更迭,战乱灾荒,烙画艺术曾几度受到摧残,但烙画王的故事却流传至今。
我家一直使用冬青木烙花筷子。
冬青树是一种四季常青的灌木,亦称女贞。
木质细腻,颜色纯正,清香味甜,有滋阴补肾,乌发明目之功效。
筷子上方是手工烙绘出的图案:有万象百态的人物、形形色色的花鸟、峰峦叠嶂的山水画面可谓精美之至,令人爱不释手。
真正对烙画开始产生浓厚兴趣,则是成年后,我接触到一个烙画师傅,观赏了他众多的作品后,又去参观了他们的烙画厂,在一声声惊叹中好奇地追根溯源,才走进了这个奇妙的烙画世界。
烙画,亦称烙花、烫花、火笔画、火针刺绣。
它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用温度在摄氏三百至八百度之间的铁笔烙烫。
百闻不如一见。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亲自观看了烙画师们制作的过程。
南阳烙画艺术
南阳烙画艺术刘冰 200902010008 周口师范学院0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466000摘要烙画又称烫画,火笔画,即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
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
烙画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此烙画既能保持中国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
使其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关键词南阳烙画起源基本技法艺术成就前言烙画,亦称烙花、烫花、火笔画、“火针刺绣”,它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不施任何颜料以烙为主套彩为辅的表现手法,在竹木、宣纸、丝绢等材料上勾划烘烫作画,巧妙自然地把绘画艺术的各种表现技术与烙画艺术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1、南阳烙画的起源南阳,古称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远在五千多年前,先民们已在此创造了远古文明。
春秋设宛邑,宛已成冶铁中心、全国五大都会之一。
秦置南阳郡。
因汉光武帝刘秀发迹于南阳,成为洛阳陪都,史有“南都”“帝乡”之誉。
从而为烙画艺术的产生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
烙画相传起源于秦朝,但并无可考证据和史料。
据民间传说记载,始见于西汉末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烙画起源于西汉,兴盛于东汉。
后由于连年灾荒战乱,曾一度失传。
到了光绪三年,才被南阳的民间艺人赵星三重新发现整理,并延续至今。
关于南阳烙画的起源和发展,在民间还留下了许多优美动听的故事。
2、烙画基本技法2.1 构图烙画在其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建立了许多符合自身审美要求的构图法则,在构图上有“五字法”的形象性的概括描述“之”字是左推右让、“甲”字是上重下轻、“由”字是上轻下重、“则”字是左实右虚、“须”字是左虚右实。
种种法则,使我们在研究、学习烙画构图时有了较为明晰的思考方向。
2.2 布势烙画是很讲究布势,即所谓“远观其势,近观其质”。
南阳烙画的肌理探析
南阳烙画的肌理探析【摘要】:为了解南阳烙画的肌理,简要对南阳烙画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南阳烙画的历史,报告了南阳烙画肌理与中国画笔墨肌理的表现。
通过对两者的对比,阐述了两者在肌理方面存在的异同,强调了南阳烙画的历史价值及文艺价值。
基于此,对南阳烙画的继承与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指明了南阳烙画未来的发展前景。
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南阳烙画属于我国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国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艺术。
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该艺术的研究,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目的,拓展南阳烙画的影响范围,以为其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南阳烙画;肌理;中国画;笔墨;触觉南阳烙画具有着悠久的历史,烙画起源于河南省南阳市,因此称为南阳烙画。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世界各国文化的融合度逐渐提高,我国的传统文化逐渐被掩埋。
为发扬民族文化、体现民族特色,国家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及艺术问题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
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南阳烙画不仅属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泱泱大国悠久丰富的艺术历史的物质承载体。
但就目前的情况看,与南阳烙画有关的手工艺者,及烙画的影响范围正在逐渐缩小。
对南阳烙画的肌理加以研究,可有效拓展该艺术的影响范围,使之特殊性得以体现,使之在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得以提升。
这对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以及发扬,能够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研究意义较大。
一、南阳烙画的概述(一)南阳烙画是什么烙画亦称烫画、火笔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工艺美术品。
创作时,创作者需采用竹木、丝绢及宣纸等作为材料,以铁代笔,将其置于300℃--800℃的温度中,采用“烫烙”的方式,创作出作品[1]。
传统的中国画创作方式,以笔墨作画为主。
与传统作画方式相比,南阳烙画的创作难度更高,对手工艺者艺术品位及个人技巧,都具有很高的要求。
在市场经济以及工业发展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中国画的创作,已与工业之间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加之南阳烙画关于“肌理”的创作过程较为困难,目前,以创作烙画为生存依托的手工艺者已寥寥无几。
烙画工艺和技法的演变与发展
赏
文艺生 活 L I T ER AT UR E L I F E
2 0 1 5 O3
一
烙 画工艺和技法 的演变与发展
罗 娟
( 南 阳 市烙 画厂 , 河南 南 阳 4 7 3 0 0 0 )
摘 要: 南阳烙画相传起 源于西汉 , 盛于明清, 最早的 史书记载见 于晚清《 中 国艺术 家征略》 , 现 已成为带有地域特 色
画, 再 现 了西 方 绘 画 的 艺术 风格 。
能 产 生 和传 导 温 度 、 在某 些 材 料 上 留下 印记 的工 具 有 多 种 ,
如烙铁 、 喷灯 、 玻璃等 。相传最早 的烙笔是在炭火上加热后的铁 钎, 用其在材料上熨烫产生痕迹 的方法作画 。 有 志书记载清代光 绪i年时 ,南 阳擅长绘 画的艺人用吸食大烟的烟扦在灯上加热 后, 信手在一些材料上勾勒花鸟鱼虫 , 得意之作 以馈赠好友 。故 而, 早期烙 画时承袭前人吸大烟的姿势——“ 卧烙 ” 。 这种烙法沿 用 了大约 6 0多年 , 在4 O 、 5 0年代才改为“ 坐烙 ” 。这种工具 只能 烙制一些小件工艺品 , 不仅耗时而且 温度 低不易恒 温控制 , 在一
是 可 以用 温度 较低 的
特魅力 。随后 , 创作 出的《 偶 遇》 、 《 踪迹》 等作 品中又加入了另一 种技法 。用水线画在纸上 ,打湿 的一 面向下通 过燃 烧蜡烛的上 方 ,被烟雾和热气熏染 出轮廓区域 ,留下 被烟雾袅袅笼罩的印
丝绢烙画 的出现使 烙画品种变得 多样 , 卷轴 的大中堂 、 四条屏 、
长 卷 等便 于携 带 和 收藏 , 顺 应 了南 阳旅 游 业 的快 速 发 展 , 满 足 了
旅游纪念及代 表地域性工艺美术特色的需求 。2 0 1 2 年 9月第七 届农 运会 , 由南 阳作家二月河题 字的烙 画为指定专用纪念品。
烙花工艺是中国民间传统工艺,历史上哪个地方的烙花工艺最为有名?
烙花工艺是中国民间传统工艺,历史上哪个地方的烙花工艺最
为有名?
烙画工艺是中国民间的传统工艺,历史上南阳的烙画工艺可是备受赞誉,并且成为地标性的手工艺呢,跟随空空一起了解一下吧。
烙画工艺介绍
“烙画”亦称烫画、火笔画,被誉为“南阳三大宝”之一,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烙画用温度在摄氏三百至八百的铁扦代笔,利用碳化原理,在竹木、丝绢、宣纸等材料上作画,巧妙自然地把绘画艺术的各种表现技法与烙画艺术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传统烙画工艺价值
以南阳市烙画为代表的烙画艺术,经过艺人们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了人才集中,特色鲜明,领域宽阔,文化含量丰沛,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的崭新局面,烙画艺术再上一个新的高度。
它不仅可不施任何颜料用白描技法,以中国画墨分五色的要求,并以烙为主保持传统烙画本色,还将色彩巧妙地运用到烙画艺术,又形成了套彩为辅,烙套结合,拓展了新的艺术表现力,施艺材料拓展到竹木、宣纸、丝绢等材料上,巧妙自然地把绘画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与烙画艺术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体裁涵盖人物、花鸟、山水、博古、虫鱼等多个领域,小至佛珠、葫芦、尺子、打子把、筷子、大至堂厅屏风、挂匾、中堂、长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古朴典雅,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烙画工艺赏析
丝绢烙画《瑞雪兆丰年》
套彩丝绢烙画《有余图》
套彩丝绢烙画《神仙富贵》
套彩丝绢烙画烙画《富贵长春》
套彩丝绢烙画四季平安
怎么样?有没有震惊大家的眼球呢烙画工艺的确是中国手工艺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啊。
烙画
开始,烙画艺人以铁针为工具,在油灯上炙烤进行烙绘,主要作为筷子、尺子、木梳等小件日用品上的装饰。后来,制作工艺和工具不断改革,由“油灯烙”换代为“电烙”,将单一的烙针或烙铁换代为专用电烙笔,比较先进的电烙笔可以随意调温,从而使这一古老的创作方式具备了前所未有的表现能力。
烙制材料
以前仅限于在木板、树皮、葫芦等材质上烙绘,画面上自然产生凸凹不平的肌理变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色彩呈深、浅褐色乃至黑色。现在大胆采用宣纸、丝绢等材质,从而丰富了烙画这门艺术形式。早期的葫芦、竹木材质较硬且厚实,所以烙制较易控制。宣纸和丝绢较薄,但却不失烙画本身利用碳化程度的不同形成的深浅、浓淡、虚实的变化。温度过高,手法过重,纸、绢会变焦;温度过低又烙不上痕迹。况且还要根据画面内容进行艺术再创作,从而使丝绢烙画、宣纸烙画成为南阳烙画中的精品。
烙制技法
表现形式
烙画题材
艺术成就
基本技法 构图
布势
主宾
取舍
疏密
虚实
开合
空白
对比
均衡
色彩
背景
装饰性
题款及钤印
选料
拓稿
临摹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起源
烙画古称“火针刺绣”,近名“火笔画”、“烫画”等,是古中国一种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据史料记载,烙画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后由于连年灾荒战乱,曾一度失传,直到清光绪三年,才被河南南阳的一名叫“赵星”的民间艺人重新发现整理,后经辗传,逐渐形成以河南、河北等地为代表地几大派系。 烙画以前仅限于在木质材料上烙绘,如:木板、树皮、葫芦等。画面上自然产生不平地肌理变化,具有一定地浮雕效果,色彩呈深、浅褐色乃至黑色。烙画用一种特制的铁笔,在扇骨、梳篦、木制家具以及纸绢等上面烙制成的工艺画。现代大胆采用宣纸、丝绢等材质,从而丰富了烙画这一门艺术形式。河南、广东、浙江、江苏和安徽等地都有生产。
南阳烙画的诗词
南阳烙画的诗词(实用版)目录1.南阳烙画的概述2.南阳烙画的历史渊源3.南阳烙画中的诗词作品4.南阳烙画诗词的艺术特点5.南阳烙画诗词的文化价值正文南阳烙画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源于河南省南阳市。
这种艺术形式通过烙铁在各种材质上烙制出各种图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南阳烙画中,诗词作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类别,它们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民间智慧。
南阳烙画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早期的南阳烙画主要以烙制器皿、家具等实用物品为主,后来逐渐发展为一种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形式。
在唐宋时期,南阳烙画达到了一个高峰,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开始被烙制在器物上,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南阳烙画中的诗词作品丰富多样,既有古典诗词名篇,也有当地民间诗词。
这些作品通过南阳烙画的艺术形式得到了广泛传播,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文化现象。
在南阳烙画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等。
这些诗词作品在烙画中得到了独特的艺术呈现,使得南阳烙画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南阳烙画诗词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南阳烙画诗词在形式上具有很强的观赏性,通过精美的烙制技艺使得诗词作品在器物上呈现出优美的线条和构图;其次,南阳烙画诗词在内容上体现了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许多作品描绘了南阳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传说等,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最后,南阳烙画诗词在传承上具有民间性,这种艺术形式长期以来一直在民间传承,成为了一种活态的文化现象。
南阳烙画诗词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一方面,它为研究古代文学和民间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另一方面,它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如今,南阳烙画诗词已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南阳的烙画艺术
次吸食鸦片时,烟瘾过后,顿生画意,以 烧红的烟扦代笔存烟杆上信手烙烫作画, 得-d'品,喜出望外,继而又在其它木玩 上施艺,得意之作,馈赠好友,久『i口久之, 烙画品逐渐成为达官贵族之|日J馈赠之佳 品,以至作为贡品进入清廷,颇受皇亲圆 戚的青睐。以后,赵又收了4个徒弟,大 徒弟李番之能写会画,精通各种花色,技 艺焖熟,专攻人物t二徒弟邱义亭擅长博 古;三徒弟杨殿奎专攻花鸟;四徒弟西凡 则独领山水之风骚。
万方数据
善与一: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张燕 南阳第一师范学校
美与时代(下半月) BEAUTY & TIMES 2003(11) 2次
引证文献(2条)
1.耿俊杰 中国传统表现手法在现代壁饰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8(26) 2.牛晓霆.王逢瑚 木家具烙画艺术探究[期刊论文]-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07(12)
从183l午起,肖爿j在巴黎开始了新的生活。巴黎的上流社会 对这位天生具有优雅仪态的年轻人,表现m极大的兴趣,用热情的 态度欢迎他的到来。他吼他钢琴演奏家的精湛技巧和才气横溢的作 曲家风度,赢得r成功,并很快成为巴黎当时最受崇尚的时髦人物 之一。他的钢琴教学与演奏不断地受到邀请。他经常在致J丁干新浪 漫主义的画家、音乐家和文学家聚会的巴黎沙龙中演奏。他的友人 当巾包括阿果、巴尔扎克、大仲乌、李斯特、柏辽兹、舒曼等。舒
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这一传统 民问艺术的挖掘整理和发展工作,将分散 流落于南阳各地的烙花艺人组织起来,先 后成立了互助组.合作社。1954年又成立 丁专业生产烙花J:艺品的南阳市烙花工艺 厂。烙画艺术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继承发扬前人的优秀传统,不断推陈m 新,改新工艺、改进工具,使原来只能在 小油灯上烙制,发展到用特制的电烙笔. 即使用电Ii进行焊接作业的工具,将紫铜 焊*磨成各种形状,以适应烫烙币同的线 条。由原来的“卧烙”改变为“坐烙”,它 不仅提高了牛产效率,同时也改善了烙圆 质量,从而结束了烙而工人长期受烟熏火 燎的历史,完成了烙画工具政革的第‘次 飞跃。
南阳烙画介绍作文
南阳烙画介绍作文
南阳烙画是南阳传统手工艺品,它的主要特点是用火烧板烙出的烙画,不仅可以用来观赏,还可以作为装饰品,颇有艺术价值。
烙画是用火将木材、竹料或金属烧成炭黑色,然后用软笔蘸水或墨汁烫成画面。
画面颜色由烙痕的深浅来决定,所以叫“烙画”。
它既是一种工艺美术,又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品。
南阳烙画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
清朝末年,南阳烙画艺术才逐渐形成。
因为烙画用火烙出画面后不褪色、不变形、不易脱落等特点,因此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受人们的喜爱。
南阳烙画用火烙出画面后不褪色、不变形、不易脱落等特点是因为用火烙出的画面受热均匀,色彩鲜艳;由于烙痕的深浅决定了画面颜色的深浅,所以画面颜色由烙痕的深浅来决定。
在不同厚度的铁板上烙画时,画面上所显示出不同的层次效果。
因此它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艺术表现力。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术成为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
—— 1 —1 —。
南阳烙画的诗词
南阳烙画的诗词
南阳烙画,起源于中国河南省南阳市,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艺术魅力的民间艺术。
它将绘画与烙铁技艺相结合,以烙铁在木板、纸张等材质上创作出丰富多彩的画面。
而在南阳烙画中,诗词与绘画的结合更是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韵味。
南阳烙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历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传承与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明清时期,南阳烙画进入了鼎盛时期,烙画作品层出不穷,其中尤以烙画诗词为甚。
这些诗词既展现了南阳烙画的艺术特色,又彰显了烙画家的文化底蕴。
南阳烙画的特色在于它将诗词与绘画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在烙画作品中,诗人通过描绘自然风光、人物形象、历史故事等题材,表达了美好的情感和寓意。
烙画家则以烙铁为笔,将诗词的意境与画面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
在当代,南阳烙画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认可。
烙画艺术家们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南阳烙画融入到现代生活。
如今,南阳烙画作品已经成为了收藏家们喜爱的艺术品,也在国内外展览中屡获殊荣。
同时,南阳烙画还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为了家居装饰、礼品赠送等场合的佳品。
为了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南阳烙画,我们需要在烙画创作中不断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特别是诗词方面的艺术价值。
同时,我们还要培养更多的烙画人才,加强南阳烙画与其他艺术门类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南阳烙画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总之,南阳烙画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艺术魅力的民间艺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南阳烙画介绍作文
南阳烙画介绍作文
嘿,咱今天来说说南阳烙画这玩意儿。
你们知道吗,我有一次去逛一个民俗展览,就在那里面,我瞧见了南阳烙画,哎呀妈呀,可把我给惊艳到了!
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我正溜达着呢,突然就被一幅画给吸引住了。
凑近一看,哇塞,那可不是一般的画呀!那上面的线条,那细腻的程度,就跟真的一样!我就站在那儿,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仔细地瞅着。
那画里的山水呀,树木呀,还有那房子啥的,简直太逼真了。
我当时就在想,这到底是咋画出来的呀?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这是南阳烙画。
原来呀,这南阳烙画是用一种特殊的工具,就像个小烙铁似的,在木板呀、葫芦呀这些东西上面慢慢地烫出来的。
你说神奇不神奇?人家那些师傅呀,就拿着那个小烙铁,一点点地勾勒,一点点地描绘,就能画出那么美的画来。
我当时就在那看了好久,越看越觉得厉害。
从那次之后呀,我就对南阳烙画印象特别深刻。
每次想到它,我就觉得这民间的艺术真是了不起呀!南阳烙画,真的是一种独特又神奇的艺术,希望它能一直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看到它的魅力呀!
哎呀,反正我就是觉得南阳烙画特别棒,你们要是有机会也去看看,保证也会被它吸引住的哟!哈哈!。
参观烙画作文500字
以火为墨的艺术
烙画,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称之为“火针刺绣”,是中国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又是一种极其珍贵而又源远流长的稀有画种,堪称中华一绝,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保护对象。
最近有幸参观了南阳的一家烙画艺术馆。
走进艺术馆的正门,在一块两米多宽,三米多高的原木板上,一副《关公舞大刀》映入眼帘,人物栩栩如生,面部轮廓刻画细腻,胡须飘逸,双目有神,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工作人员介绍说:据民间传说记载,烙画始见于西汉末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传说那时南阳城里有一姓李名文的烙花工匠,是远近闻名的烙花高手,无论是尺子、筷子,还是手杖、扇坠,经他一烙烫,各式各样的人物、花鸟、山水、走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精美绝伦,巧夺天工,人称烙花王。
传说李文曾救过刘秀,后来刘秀称帝后,为了报答李文,宣他进京,赐银千两,加封“烙画王”,并把南阳烙画列为贡品。
从此,南阳烙画文化开始蓬勃发展,名扬四海。
漫步在艺术馆中,一幅幅烙画细细品味,《清明上河图》、《红楼十二钗》、《大观园图卷》、《万里长城》、《山河万里图》等。
烙画的题材都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名字通俗易懂。
艺术馆内还有烙画艺术家现场展示烙画才艺,一块木板,一支烙笔,一缕青烟,在一双巧手的绘制下,一幅精致的烙画就此诞生。
让我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深地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愿艺术家们将这门火与木的艺术永远传承下去,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阳烙画艺术一、南阳烙画的历史沿革南阳,古称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远在五千多年前,先民们已在此创造了远古文明。
此后成为夏人之腹地,商之南土,周之申吕之国。
春秋设宛邑,宛已成冶铁中心、全国五大都会之一。
秦置南阳郡。
因汉光武帝刘秀发迹于南阳,成为洛阳陪都,史有“南都”“帝乡”之誉。
历史上,南阳历为郡府(县)治所,“南据荆襄,北屏汝洛”,“商遍天下,富冠海内”。
从而为烙画艺术的产生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
烙画,亦称烙花、烫花、火笔画、“火针刺绣”。
它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用温度在摄氏三百至八百度之间的铁笔烙烫。
它可以不施任何颜料用白描技法勾勒线条,西画素描黑、白、灰关系烘色,或以烙为主套彩为辅的表现手法,在竹木、宣纸、丝绢等材料上勾划烘烫作画,巧妙自然地把绘画艺术的各种表现技术与烙画艺术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被誉为“南阳三宝”之首。
烙画相传起源于秦朝,但并无可考证据和史料。
据民间传说记载,始见于西汉末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传说那时南阳城里有一姓李名文的烙花工匠,是远近闻名的烙花高手,无论是尺子、筷子,还是手杖、扇坠,经他一烙烫,各式各样的人物、花鸟、山水、走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精美绝伦,巧夺天工,人称烙花王。
他为人忠厚,心地善良,在城内开了个门面,方圆百里人皆知之,知名度颇高。
传说当年“王莽撵刘秀”(南阳民间传说),李文曾救过刘秀并送一只烙花葫芦给他作盘缠,刘秀不盛感激,此后历经千辛万苦,也不曾将那只烙花葫芦卖掉。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后,仍不忘烙花王的救命之恩,查访到他后即宣进京,赐银千两,加封“烙画王”,并把南阳烙花列为贡品,供宫廷御用。
从此,南阳烙花便蓬勃发展,名扬四海。
“烙花王”的故事也流传至今。
关于南阳烙花起源的故事民间传说很多,此处只举其一。
据志书记载,清光绪三年(公元一八七七年),擅长绘画的南阳人赵星三在一次吸食鸦片时,烟瘾过后,顿生画兴,以烧红的烟扦代笔在烟杆上信手烙烫作画,得一小品,喜出望外,继而又在其它木玩上施艺,均获成功,随潜心研究,久而久之,就逐磨出一整套烙画工艺。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烙画已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手工行业,烙画工艺也成为南阳颇有名气的民间艺术而享誉国内。
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挖掘、整理和发展工作,将分散流落于南阳各地的烙花艺人组织起来,先后于54年成立了“烙花互助组”、“南阳烙花合作社”、“南阳烙花工艺厂”,一九九六年三月更名为“南阳市烙画厂”。
解放初期南阳烙画是以烙花工艺筷子为主发展起来的。
筷子是东方人吃饭必备的工具,冬青药木烙花工艺筷子选用的冬青树是一种生长在悬崖峭壁之上的四季常青灌木,其木、皮、果均可入药,药典称为女贞,其木质细腻,性寒凉、呈象牙黄色、气味清香、色纯味甜,具有滋阴补肾,乌发明目之功效,长期使用对多种慢性病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其规格有300mm、264mm 等七个系列。
在筷面上工艺师们用手工烙绘出的花色有人物、花鸟、山木、博古等五大类一百多种,画面典雅精美,可供欣赏,所以又成为收藏者的所爱。
现在发展到在丝绢、宣纸和木板上烙画,形成类似于国画规格的艺术品。
题材都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加上现代烙画工具的介入,使画面增添了古朴典雅的气度。
从烙画起源的传说得知,它曾是宫廷的御用品。
时至今日,烙画已成为一种风格高雅的艺术欣赏品和国际友人的馈赠礼品,备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
二、烙画艺术的新发展早期的烙画作品,多数是采用中国画和民间画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后经历代艺人的不断探索实践,在吸收西画表现手法上进行大胆尝试,收到了理想效果。
制作烙画的姿势、工具、材料、技法和烙画内容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一)烙制工具开始,烙画艺人以铁针为工具,在油灯上炙烤进行烙绘,主要作为筷子、尺子、木梳等小件日用品上的装饰。
后来,制作工艺和工具不断改革,由“油灯烙”改为“电烙”、乃至“激光烙”,将单一的烙针或烙铁改为大、中、小型号的专用电烙笔,比较先进的电烙笔可以随意调温、配有多种特制笔头,从而使这一古老的创作方式具备了前所未有的表现能力。
(二)烙制材料以前仅限于在木板、树皮、葫芦等材质上烙绘,画面上自然产生凸凹不平的肌理变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色彩呈深、浅褐色乃至黑色。
早期的葫芦、竹木材质较硬且厚实,所以烙制较易控制。
现在大胆采用了宣纸、丝绢等材质,但宣纸和丝绢那样的薄,用烧红的铁笔在上面作书画,其难度是相当大的。
温度过高,手法过重,纸、绢会变焦烙透,温度过低又烙不上痕迹,还根据画面内容进行艺术再创作,从而丰富了烙画这门艺术形式。
现在的宣纸烙画已经成为南阳烙画中的精品。
(三)烙制技法烙绘技法现在也发展出润色、烫刻、细描和烘晕、渲染等多种。
烙画作品的色调一般呈深、浅褐色,古朴典雅,清晰秀丽,其特有的高低不平的肌理变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别具一格,经渲染、着色后,可产生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另外,还有“套色烙花”和“填彩烙花”使传统烙花艺术锦上添花。
所以,可以根据创作主题不同,采用不同的技法,加之色彩考虑,或者略施淡彩,形成清新淡雅的风格;或者重彩填色,形成强烈的装饰效果。
(四)表现形式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大到几米乃至几十米的长卷,以至大型厅堂壁画,如《清明上河图》、《大观园图卷》、《万里长城》等,小至直径不足一厘米的佛珠。
作品可以充分反映国画山水、工笔、写意,以及人物肖像,年画、书法、油画、抽象画等不同画种的风格。
(五)烙画题材作品内容在力求继承传统花色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创新,多为古典小说、神话故事、吉祥图案、以及山水风景等,图案清新,美观大方,永不褪色。
(六)烙制姿势以前烙画艺人是一种吸大烟的姿势,侧卧床上利用烟灯加热进行烙烫加工,此种方式称为“卧烙”。
但此法只能烙制一些小件工艺品,且不易掌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烙画艺术的发展。
到四十年代,烙笔有笔架支撑,就形成了“坐烙”技法,它具有灵活多变,简单易学等优点。
为研究和发展烙画艺术,开辟了新天地。
三、南阳烙画的艺术成就无论是中国画还是烙画艺术,它都需要艺术家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对美的感受和认知的能力。
我们再看当代的烙画作品,也不乏含有强烈感受美的艺术作品,只是烙画作品大部分不留艺术家的名字,只有作品的名字,如《富贵吉祥》、《国色天香》、《竹报平安》等,一些作品是临摹品或者根据文学故事创作的,如《清明上河图》、《红楼十二钗》、《大观园图卷》、《万里长城》、《山河万里图》等。
烙画的题材都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名字通俗易懂。
所有从事绘画的人都要对美的规律进行研究学习,对表达美的技巧进行严格持续的训练。
所以,烙画艺术与中国画艺术是一脉相承的。
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是毛笔、墨、宣纸或丝绢,以及国画颜料。
国画家要掌握各种工具、材料的特性,用笔蘸墨在宣纸或丝绢上勾、划、点、染、皴、擦等用笔,同时控制墨的浓淡、轻重、缓急的变化,作品或者施色或者不施色。
烙画的工具、材料则是烙笔(或铁扦、火笔)、竹木、宣纸或丝绢等,有的还用到国画颜料。
烙画艺术家也要掌握各种工具、材料的特性,利用控温技巧,在竹木、宣纸、丝绢等材料上勾划烘烫而成。
将二者进行比较发现,烙画用烙笔替换了中国画的毛笔,将施艺的材料由宣纸、丝绢扩大到竹、木、葫芦、贝壳等材质上。
因为有烙笔这一特殊的工具,使施艺的材料更为广泛,并形成特色。
在不同的材料上烙制,能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
《金陵十二钗》是南阳烙画的经典之作,反映的是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故事。
尽管人物相同,但在不同的材料上烙制,却有不同的韵味,竹木上烙制的“十二钗”少了一些妩媚,多了几分豪爽;丝绢上的“十二钗”,减少了豪气,却增添了许多贵族风韵;宣纸上烙制难度最大,却能兼具前二者之间。
因此烙画艺术也可以说又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
南阳烙画艺术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民间艺术。
南阳市烙画厂建厂以来,通过继承和完善前辈艺人的工艺技巧,不断改进工艺和工具,相继研发了18个系列、136个品种、上千个花色的烙画工艺品。
主要产品有丝绢烙画、木板烙画、冬青药木烙花筷子等。
曾多次荣获国家轻工部、河南省优质产品称号。
1984年获国家银质奖、全国旅游工艺品一等奖,1990年获全国轻工产品博览会银牌奖,1991年荣获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银奖,1992年获中国旅游购物节旅游商品“天马杯”银奖。
产品远销欧美、大洋洲、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很多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作为珍品收藏。
南阳烙画厂自诞生以来,受到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重视,多次莅临我厂参观,各家报纸也不断对烙画艺术进行报道:1956年12月,烙花厂派艺人王世英同志出席全国工艺美术老艺人座谈会,被轻工业部授予“国家三级艺人”称号,受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1958年6月,接受了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生产烙画装饰品的光荣任务和国庆献礼任务。
其中给毛泽东主席烙制了四件工艺品:笔筒、茶叶盒、烟盒、拂尘手柄。
中央为此来电:“东西收到,表示感谢”。
同年,副厂长牛金星同志出席在北京召开的群英会,并荣幸受到周恩来总理的宴请。
1958年9月,团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来我厂视察并亲手题词:“用你灵巧的双手,建设社会主义”。
1979年8月,我厂劳动模范李克明同志出席全国工艺美术代表会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华国锋、邓小平、李先念、邓颖超、胡耀邦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1984年8月10日南阳日报“南阳烙花显风彩——访宛市烙花工艺厂”。
1987年3月,在新加坡旅游品展销会上,被国际友人及集聚的当地媒体和绘画界同行们一致称赞:“以火笔在木板、宣纸、丝绢上作画,堪称世界艺林一绝”。
3月21日新加坡《新明日报》报道“河南艺术家挥毫作画”。
1987年4月2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烙笔生辉画入神”盛赞烙画工艺是“工艺美术上的一枝奇葩”。
1987年7月6日经济参考“南阳烙画刻意求新”。
1987年8月22日台州日报“艺苑奇葩——南阳烙花”。
1991年卧龙乡亲中秋团聚联谊会上,深受台港同胞青睐,被指定为必备礼品。
1991年12月19日南阳晚报刊登烙画檀香木挂历照片。
1991年5月南阳烙画走进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栏目,现场报道作画过程。
1992年8月南阳晚报、河南日报发表了“烙画光荣与梦想”,2001年10月12日南阳日报“南阳烙画惊欧洲”如今,南阳市烙画厂的事业蒸蒸日上,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烙画艺术的同时,正努力发展新品种,增加新花色,研发新的表现形式,努力把烙画这一民间美术推上更广阔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