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法概述
第五章 观察法
第三节 观察代码系统的制定
一、观察代码系统的含义与功能
含义:是研究者将行为或事件分为有意义的、
可以观察和处理的类别,将大的行为单位分为 小的行为单位,从而制定出的一整套符号系 统。
功能:
1、搜集丰富资料;
2、简化资料; 3、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4、由代码所产生的数据可消除大量主观误 差,是对所发生事件更客观、更准确的描述; 5、适于计算机处理。
结构式观察能获得大量确定和详实的观察资料,其 结果通常可以进行定量处理和分析。但缺乏弹性, 比较费时。 非结构观察比较灵活,适应性强,而且简便易行。 但观察所获资料较零散,其结果往往只能从定性角 度来描述。
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是对那些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着的行为 的观察。 间接观察的对象通常不是正在活动着的人们,不是 人们当时的行为和表现,也不是正在发生的事件和 活动,而主要是人们行为以后、事件发生以后所留 下的各种痕迹。
2、观察法大多数是在自然的发生的条件下,对观察 对象不加任何干预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 3、观察法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观察仪器。
三、观察法的优缺点:
优点:适用范围广,使用简便,被观察者处于自 然状态,因而获得的材料比较真实。 缺点:观察者缺乏主动性,而且观察所获得的资 料可能有偶然性。
四、观察法的要求: 1、明确目的,了解意义 2、情境自然,客观进行 比如,幼儿分玩具的公平性 3、善于记录,便于整理 1)正确无误、如实记录,不凭主观臆断; 2)周密完整、全盘记录,不能有随意性; 3)详细有序、有条不紊,不要随便颠倒。
二、观察代码系统设计的原则
1、要符合研究目的。
需要首先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具体的观察目标、项
目,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代码系统。
市场调查观察法
02
观察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过程 ,了解产品的功能、使用方法 、操作便利性等方面是否符合 消费者需求。
03
观察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和情 感反应,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 评价和满意度。
在消费者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观察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决策过 程,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
和影响因素。
观察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和偏好, 了解消费者的使用偏好和习惯,
要点一
总结词
评估广告投放效果和营销效果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广告投放效果观察法常用于评估广告投放效果和营销 效果。例如,观察广告投放后的受众反应、广告点击 率、转化率等指标,可以评估广告投放效果和营销效 果,从而为优化广告策略和提高营销效果提供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市场调查观察法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观察法概述 • 观察法实施步骤 • 观察法的技巧与工具 • 市场调查中观察法的应用 • 观察法的优缺点及改进建议 • 案例分析
01
观察法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观察法是一种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被调查对象的行为、态度和环境等来收集数据的方法。
特点
直接性、客观性、细节性和实时性。
观察法的分类
公开观察
观察者以普通身份进入现场,对被观察者进行公开的观察和记录。
隐蔽观察
观察者以特殊身份进入现场,对被观察者进行隐蔽的观察和记录。
观察法的作用与限制
作用
了解消费者的行为和态度、了解市场状 况和发展趋势、验证其他调查方法的结 果。
VS
限制
观察法的结果可能受到观察者主观因素的 影响、观察范围和样本量的限制、观察时 间可能较长导致成本增加。
数据分析
第九章观察法
第九章观察法通过学习本章,主要了解观察法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其优点和局限,了解影响观察的信度与效度的因素,提高观察的信度与效度的方法;熟悉观察实施的主要阶段和每个阶段的工作要点。
第一节观察法概述一、观察法的概念和特征1.观察法的概念观察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如此。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观察法就是研究者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和其他辅肋观察设备,有目的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以取得研究所需要的第一手资料的一种方法。
2.观察法的特征观察具有二重性,它既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感知周围世界、认识客观事物的最基本的途径,也是科学研究者探究研究对象,从研究对象那里获取研究所需原始资料的重要手段,为了区别,将前者称为日常观察,将后者称为科学观察。
社会研究中的观察法就是一种科学的观察,将后者称为科学观察。
(简述科学观察的一般特征)与日常观察相比,科学观察一般具有如下特征:(1)在观察之前先具有一定的研究目的或假设,然后根据研究需要有目的地通过观察获取资料;(2)需要有系统的观察设计;(3)有系统完整的记录;(4)观察过程应避免主观和偏见;(5)观察的过程和获得的资料可以重复查证。
许多社会科学家经常对观察法有一种不正确的看法,认为观察研究的结果不适于量化,这其实是一种历史的偏见。
二、观察法的优缺点(试述观察法的优缺点)1.观察法的优点具有三大优点:第一,观察法可以实时地观察到社会现象或行为的发生。
第二,能够得到不能直接进行访问调查或不便于进行访问调查的对象的资料。
第三,通过一些特殊的设备或特殊的方式,观察者可以在不干扰被观察者的情况下,获取最真实的资料,这是其他方法都不能做到的。
2.观察法的缺点观察法也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缺点。
这些缺点常常是和他的优点相对应的。
第一,观察法可获取最生动真实的资料,但真正碰到要观察的事件有时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第二,人类社会中有许多现象是不适宜或不可能直接观察的,特别是涉及人的隐私行为,如夫妻间的吵架或亲密行动第三,研究事物或现象在长时间内发展变化的历程或趋势,观察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之观察法
尤其适用儿童行为研究
儿童的认知行为 儿童的社会性行为
儿童情感表现
三、观察法的特点
(一)观察法对幼儿发展的特殊意义
01 幼儿语言发展不成熟,
观察法能弥补幼儿理解 能力和反应方面的局限。
幼儿注意力及行为目 的性差,观察法可直 接真实记录其行为。
02
幼儿受观察者的影响 较小,保证观察结果 真实性。
03
三、观察法的特点
依据:按观察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A 结构式观察
B 非结构式观察
特点:明确目标、问题和 范围,有观察提纲。 适用:详细了解研究对象。
特点:无明确规划,无观 察提纲。 适用:探索性观察,或对 观察对象不了解情况。
五、观察法的类型(四)
自然观察法
含义:在自然情境下,对观察 对象不加控制和干预。
特点:真实反映,但效率低。
思维的知觉
观察法:是指研究这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自己的感官或辅助工具, 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的现象或行为进行感知、记录、分析,从而 获得事实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观察法的适用范围
范围广:任何自然状态下的 无法对研究对象加以控制 控制条件下,可能会有所影响 社会道德要求,无法加以控制 为获取第一手资料或跟踪研究
控制观察法
含义:在人为控制和干预的条件下 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构性观察) 特点:主动控制,效率高。有失真 实性。
五、观察法的类型(五)
依据:按观察连续性及记录方式
叙述性观察法
1.含义:详细记录与描述 2.分为:日记描述法、轶 事纪录法、实况详录法 3.适合儿童发展与教育
观察评定法
1.含义:在观察的基础上 评定。 2.分为:等级评定量表法 和频率计数法。
01 03
生物学研究的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文献法
生物学研究的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文献法摘要:一、引言二、观察法1.定义与特点2.应用实例三、调查法1.定义与特点2.应用实例四、比较法1.定义与特点2.应用实例五、文献法1.定义与特点2.应用实例六、结论正文:一、引言在现代生物学研究领域,研究者们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和文献法等。
这些方法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研究成果。
本文将对这四种方法进行简要概述,以期为大家提供生物学研究的基本认识。
二、观察法1.定义与特点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直接观察生物现象、记录生物特征和行为,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的方法。
观察法要求研究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耐心和细致,确保观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应用实例生物学家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物种及其生态环境,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演化过程。
例如,达尔文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实地调查,提出了物种起源和自然选择的理论。
三、调查法1.定义与特点调查法是指研究者针对某一具体问题,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以揭示生物现象规律和原因的方法。
调查法要求研究者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应用实例生物学家可以通过调查法研究人口普查、生态环境恶化、疾病传播等问题。
例如,我国科学家通过对大熊猫栖息地的调查,了解了其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为保护大熊猫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比较法1.定义与特点比较法是指通过对不同生物种类、不同环境条件或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物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以找出其共性和差异,进而揭示生物现象背后的规律和机制。
比较法要求研究者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2.应用实例生物学家通过比较法研究生物的进化、生态学和发育生物学等领域。
例如,通过对不同物种的基因组进行比较,科学家们发现了基因演化的规律,为基因治疗和遗传病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五、文献法1.定义与特点文献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查阅、分析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生物学的已知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为生物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第七章 观察法
Part 2 主要观察策略
二、时间取样观察
(二)适用条件:短时间内被试的代表性行为
1.只适用于经常发生或出现的行为(至少15min出现一次)
2.只适用于易被观察到的一些外显行为
Part 2 主要观察策略
二、时间取样观察
一、参与观察
(二)实施步骤 3.记录资料:丰富的知识经验,隐蔽而有效的记录技 能和应变能力。 4.分析资料:揭示出行为的深层意义。 5.呈现结果:撰写观察报告,分析归纳研究结果和结 论。
Part 2 主要观察策略
一、参与观察
(三)评价 优点:1.没有假设,可能有意外而重要的发现; 2.能深入真实的了解研究对象; 3.始终参与活动,能够收集动态资料。 缺点:1.费时、费力; 2.资料琐碎且不易系统化; 3.信度不太高; 4.结论推论的范围有限。
量的分析:次数、程度等 质的分析:原因、过程
Part 2 主要观察策略
三、事件取样观察
(二)实施步骤
1.确定观察的特定事件或行为,并下操作定义; 2.确定观察的时间和地点; 3.确定所要记录的信息; 4.在设计、使用记录表和代码系统时,应遵循其使 用原则和方法。
Part 2 主要观察策略
三、事件取样观察 (三)评价
Part 2 主要观察策略
二、时间取样观察 时间取样观察:观察者事先确定所要观察的 维度,然后据此有选择地在某些时间段内观 察某一特定行为或发生的事情,并把所观察 到的结果记录到事先拟定的记录表上。
结构性观察
Part 2 主要观察策略
二、时间取样观察
(一)主要收集内容: 1.某一行为或事件是否出现或发生; 2.该行为或事件出现或发生的频率如何; 3.该行为或事件出现或发生的持续时间有多长。
第五章 观察法
第四章 观察法教学目标:了解观察法的步骤和类型;掌握观察记录表的设计;理解观察法的特征和优缺点。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重点、难点:观察表的设计第一节 观察法概述“科学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
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条件。
”(马克思《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6页)与其他方法一样,观察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成果当然是以观察为基础的。
观察是人类科学认识中的重要实践活动。
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其手段和功能都是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
观察法在教育技术研究中占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因此,深刻认识观察的意义、特点、类型和方法,对于提高教育技术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观察法的特点与类型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教育现象中人的各种活动和行为表现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基本、最普遍、最古老的方法之一,“科学研究的第一等方法”。
(一)观察法的特点1、与其它方法的区别观察法具有以下突出特点:①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搜集资料的活动;②观察是在客观条件下进行的,具有真实性;③观察的对象是当前正在发生的事实现象,具有直接性;④观察是在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对结果的解释也是以有关理论为前提的;⑤观察总是借助于一定的观察工具,包括人的感官和仪器、设备。
2、与日常观察的区别科学观察日常生活观察有预定计划、有目的自发性、无目的有选择对象、有重点偶然性、无重点要作严格详细可量化的记录不要求严格记录(二)观察法的主要类型1。
自然观察与实验观察以观察对象是否受控制为标准来划分。
自然观察主张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即在对观察对象不加干预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观察;而实验观察则通过人为地改变和控制一定的条件,有目的地引起被研究对象的某些心理行为反应,进而在最有利的条件下进行观察。
自然观察能搜集到研究对象在日带生活中的真实、典型的行为表现,但研究者处于被动,难以揭示那些较少在自然状态下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实验观察能使研究者获得更全面、更精确、更深入的事实和资料,但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第三章论文写作观察法
第三章观察法一、观察法概述(一)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1.基本概念所谓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通过感觉器官和辅助设备,对处在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得信息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其中“有目的”是指对观察对象、观察方法、观察范围等有明确的规定,并不是毫无目的地观察任何事物。
“自然状态”是指研究者不控制或干扰观察对象,使其保持常态。
这里所说的观察并不等同于我们平常所说的观察。
日常观察法常常是自发进行,不要求做严格详细的观察记录,仅凭研究者根据亲身体验获得感性材料。
而科学观察则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并要详细记录特定的对象,按照一定的研究步骤进行。
2.主要特征(1)目的性观察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为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的,具有明确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
漫无目的的观察很难获取有效的信息,无助于问题解决。
(2)客观性观察不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控制或干预,尽量保持自然状态,不改变事件发生的自然条件和发展过程,只是客观、详细记录观察的全过程。
并且,观察者不应把自己的主观推测或推想加入观察中,只有这样才能收集到真实有效的行为。
(3)能动性开展观察之前,制定提纲和程序,规定观察的时间、空间、对象和记录方法。
在观察中,如果遇到未曾预料的情况就要做出必要修改。
(二)意义作用与局限性1.意义和作用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观察法是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
它贯穿于教育科学研究的始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观察法是收集原始资料的最基本方法,是其他科学研究的基础。
例如,苏霍姆林斯基正是在观察记录3700名儿童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开展有关教育与儿童发展关系的研究。
第二,观察法是检验教育理论或教育经验正确与否的重要手段。
当一些理论观点一时难以通过测验或实验等手段加以验证时,可以通过观察法初步判断其正确性。
例如要确定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模式是否有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自修课的表现加以检验。
第三,观察法是选择课题的主要来源。
第六章 观察法
通过选择不同的时间间隔来寻找代表性样本。
方法:
系统时间抽样 随机时间抽样
思考:如何使用时间抽样来观察儿童的课堂行 为?
(一)时间抽样与事件抽样
当感兴趣的时间发生频率较低时,还能够使用 时间抽样吗? 事件抽样:观察者记录符合预先定义的每个事 件。
例:儿童对学校特殊时间的反应 自然或人为灾难等
观察法为行为假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因 此观察也是研究者探索人类行为方式及其成因 的第一步。
一、概述
观察法的适用条件
当研究对象的言语表达能力不佳或有言语障碍 时,使用观察法更为适宜;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保持研究对象在自然状态 下的行为表现,采用观察法比较适宜。
二、行为样本
当不能获得所有的行为记录时,研究者会寻求 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样本。
提出“观察的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回答“研究 的问题”,前者是完成后者之使命的一个工具。
2、制定观察计划
一般来说,观察计划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观察的内容、对象、范围 地点 观察的时刻、时间长度、次数 方式、手段 效度 伦理道德问题
3、设计观察提纲
观察提纲应该遵循可观察原则和相关性原则,针对哪 些可以观察得到的、对回答观察问题具有实质意义的 事情进行观察。 通常观察提纲至少应该回答如下问题:
注意:尽管事件抽样是观察非预期事件的有效 方法,但是使用时容易把倾向性带入行为记录 中。
(一)时间抽样与事件抽样
时间抽样:要求观察者事先确定所要观察的维 度,然后据此有选择地在某些时间段内观察某 一特定行为或发生的事情,并把观察到的结果 记录到事先拟定的记录表上。 可以帮助研究者收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观察法学习提纲后
研究性学习常用方法——观察法一、观察法概述。
(一)观察法的概念观察法是指在自然存在的条件下,人们通过自身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进行观察,收集和分析感性资料的一种方法。
自然存在的条件是指对观察对象不加控制、不加干预、不影响其常态。
有目的有计划是指根据科学研究的任务,对于观察对象、观察范围、观察条件和观察方法作了明确的选择,而不是盲目地观察。
(二)观察法的特点1、能动性科学的观察是具有能动性的感性认识活动,它与一般所说的观察不同,即不是简单反射式的感觉,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与研究。
2、选择性科学的观察并不是一般地认识现象和事实,而是从大量客观事实中,选择观察的典型对象,选择典型条件、时间、地点,获得典型事物的现象和过程。
3、客观性即要使观察所获得的现象和过程能正确反映客观事实。
二、观察法的作用及优缺点。
(一)、观察法的作用。
1、观察法是收集第一手材料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2、有助于课题的选择与形成。
3、有助于教育科学理论的提出与验证。
(二)、观察法的优点1.通过观察可以直接获得资料,方便、易行。
2、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获得的资料生动、真实。
3、观察具有及时性的优点,它能捕捉到正在发生的现象。
(三)、观察法的缺点1、受时间的限制。
某些事件的发生是有时间段的,过了时间就不会发生。
2、受观察对象的限制。
有些内容不容易观察到。
3、受观察者本身的限制。
人的感官有生理限制,观察结果也会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
4、有些现象、行为不能直接观察。
三、观察法的分类及具体方法。
(一)观察法的分类观察法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划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如:1、按照观察的情境条件分为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
2、根据研究者观察时是否借助于仪器,可分为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3、根据观察时观察者是否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观察法可分为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参与性观察:观察者作为一个参与者参与到现场的活动之中。
观察法概述
图5-1所示为某农村中学分流学生的结构型观察卡片。
图5-1 结构型观察卡片
2. 半结构型观察
半结构型观察介于结构型 观察和无结构观察之间。观察者 既要对事前规定好的具体内容进 行观察记录,同时还要对部分结 构性不强的内容进行观察记录。 图5-2是一个半结构型观察表的 示例。
图5-2 半结构型观察表示例
(三) 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分类
1. 直接观察
直接观察是对那些正在发生 的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进行观察。
2. 间接观察
间接观察是对人们行动以后、事件 发生以后所遗留下的痕迹这一中介物进 行观察。间接观察包括痕迹观察和行为 标志观察两种类型。
(1)痕迹观察。
(2)行为标志观察。
经典案例
(二) 根据观察内容是否有统一设计的结构型观察项目和要求分类
根据观察内容是否有统一设计的结 构型观察项目和要求,观察可分为结构 型观察、半结构型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1. 结构型观察
结构型观察也可称为有控制观察,它是指观察者根据观察 目的制定出研究的理论框架,按照详细的规定和计划,采用标 准的观察程序和手段进行的观察。这种观察一般依据结构型观 察项目清单或观察卡片对观察对象进行一定的控制。结构型观 察是观察者在对所要观察的对象有相当的了解之后,根据研究 的目的和任务,对观察的对象和项目、观察的过程和步骤做出 详细的规定和计划,并按规定和计划进行的观察。结构型观察 可获得比较翔实的观察材料,并可对观察材料进行定量分析和 对比研究,但它缺乏弹性,比较呆板。
观察法概述
一、 观察法的含义与特点
(一) 观察法的含义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 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 计划地考察和描述客观对象,并收集研 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七、观 察 法
(1)完全参与 观察者隐匿自己身分与目的参与到被观察者中 (2)不完全参与 开放自己的身分与目的 2、非参与式观察 与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而是以旁观者的身分观察。
•
• 注:也可以称作依据被观察者是否知道自己被观察(从被
观察者的角度),分为: (1)隐蔽性 (2)公开性
(四)按照观察的情境条件
观察法
一、观察法概述
• (一)观察法的概念
1、心理学上的观察 观察,是指人们对周围存在事物的现象和过程 的认识,这种认识是基于研究者对事物的现象和 过程的理解。 2、作为教育研究的一种方法的观察 但是,科学的观察,并不是指人们对观察的一 般理解,即不仅仅是“仔细察看” 般理解,即不仅仅是“仔细察看”,而是在自然 存在的条件下,对自然的、社会的现象和过程, 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 计划地进行的。这种科学的观察,就是教育科学 研究中的观察法。
• 指某些行为发生时计数其发生的频率,再用图示
• 例:记录游戏中儿童的攻击行为
定义哪些行为是攻击行为,如:手推、脚 踢、牙咬、骂人等
行为 频率 手推 脚踢 牙咬 骂人
7、评定记录法
• 根据一定的标准,由观察者为儿童的某些行为表
现加以评定,称为评定记录。评定的方式可以用 等级(优、良、中、差),或字母和数字(A、 B、C、D;1,2,3,4),还可用词语描 述(基本达到、不合格;无反应、反应一般、反 应极快)等。可以当场评定,也可在观察之后根 据综合印象评定,比较客观的评定方法应是事先 规定各种等级的具体标准指标,并由各个观察者 当场评定之后,考查其一致同意的程度。
它与一般所说的观察不同,即不是简单反 射式的感觉,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 与研究。
观察法讲稿——精选推荐
观察法讲稿教育研究⽅法之观察法第⼀部分观察法概述⼀、观察法的定义1、研究者在⽐较⾃然地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定的科学仪器,在⼀定时间、⼀定空间内进⾏有⽬的、有计划地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法。
(《学校教育科研》孙菊如)2、教育观察可以分为科学观察和⽇常观察两⼤类。
狭义教育观察单指科学观察,⼴义的教育观察既包括科学观察,也包括⽇常观察。
(1)科学观察:指⼈们在⾃然状态通过感官或借助仪器,有⽬的、有计划地系统考察客观对象的⼀种认识活动。
这种认识活动从观察准备到获取观察结果,都是严格按照⼀定的程序⽅式或规则要求进⾏,它的做法已经成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种基本⽅法。
(2)⽇常观察:指⼈们对某些教育事实或现象留⼼观察,获取信息,收集资料并运⽤亲⾝感受或体验形式感性认识的活动。
(《教育研究⽅法》华国栋)3、教育观察法指研究者凭借⾃⾝的感觉器官和辅助⼯具,有⽬的、有计划地对在教育活动⾃然状态下的研究对象或教育现象,获取第⼀⼿资料的⼀种研究⽅法。
(《教育科学研究⽅法》李丽芳)4、教育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凭借⾃⾝的感觉器官和辅助⼯具,有⽬的、有计划地对在教育活动⾃然状态下的研究对象进⾏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及时作出准确、具体、详尽的记录,并进⾏深⼊的理性分析研究的⼀种科学研究⽅法。
(《教育科学研究⽅法》王守恒)5、观察法是在研究者在⽐较⾃然地条件下,通过感官和辅助⼯具,在⼀定时间和⼀定空间内进⾏有⽬的的、有计划地进⾏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法。
(《教师科研有问必答》徐建敏管锡基)⼆、观察法的类型(⼀)⽤两分法分类1、根据是否有中介物把观察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直接观察是指通过⼈的感官在事发现场直接观察课题的⽅法。
间接观察是指⼈的感官通过仪器或媒体来观察客体的⽅法。
2、根据情景设置是否是⼈为因素可把观察分为⾃然观察和条件观察⾃然观察是指在完全⾃然的情况下进⾏的观察。
它对现场环境不作预先设计和布置,对因素不做任何⼈为控制。
观察法
局限
1. 受观察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2. 观察到的行为不可预知 3.影响被观察者正常行为 4.费时,费力 5.信效度难以保证
客观、全面、 准确
获取观察资料 呈现观察结果
第二节主要观察策略
一、参与观察策略 二、时间取样观察策略 三、事件取样观察策略 四、行为核查表策略
一、参与观察策略
(一)适用条件
搜集较完整且具有深度的资料,常用于进行 探索性研究。
1、观察者自身的条件 2、观察者的研究目的 3、被观察者的条件
一、参与观察策略
(二)实施步骤:
一、含义与功能
功能:1.能收集丰富的资料,简化资料
2.可提高针对性、有效性,省时省力 3.对事件客观、准确的描述 4.可行性高,记录更有意义 5.收集的数据适于用计算机处理
二、设计的原则
设计高质量、行之有效的观察代码系 统,需遵循以下原则:
1.要符合研究的目的 2.有较高的可信度和效度,有助于客观实施 3.全面,注重行为的相互作用 4.具有普遍性,行为项目适用于所有成员 5.保证观察者能详细、如实的记录资料信息 6.简单明了,易于记忆、书写,易于处理
三、类型
4.按观察内容是否有统一要求可分为 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5.按内容连续性和记录方式不同可分为 叙述观察、取样观察和评价观察
四、观察法的设计与实施
(一)观察法的设计内容 1、明确观察的目的 2、确定观察内容 3、选择观察策略 4、制定观察记录表 5、训练观察人员
四、观察法的设计与实施
(二)观察法的实施
1、界定问题 2、进入情境 3、记录资料 4、分析资料 5、呈现结果
一、参与观察策略
优点:在研究过程中不受假设约束; 效果好;能收集全面的资料等。
[小学]观察法概述
观察法概述第一节观察法概述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实践活动。
作为一种科学方法,普遍应用于各个学科的研究中,在学前教育领域,特别是学前儿童的研究中是最重要的方法。
一、观察法的意义和特征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
观察法是人们为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条件下出现的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作为研究方法的观察法主要指科学观察,科学观察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科学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感知活动。
第二,科学观察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人们对现象发生的情景不加控制,不加干扰。
第三,科学观察包括从观察准备到获得观察结果,是一个积极的思维过程。
二、观察法的类型当我们把广泛意义上的观察法纳入考察范围,对观察法进行分类时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观察的分类分类标准类型特点实例观察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随机观察偶然地无目的无计划地发现与记录一些有意义的事实。
观察资料不全面、不完整,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不强。
轶事记录法系统观察有目的有计划有规律地观察与记录一定时间内观察对象的行为。
时间取样观察法对无关变量的控制程度自然观察在完全的自然情境下,对观察对象及其影响因素不加以控制的观察。
自然观察实验观察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无关变量加以控制,采用标准化手段进行的观察。
实验室观察观察者的参与程度参与观察观察者参与被观察者的群体和组织中,共同生活与工作,不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从内部观察并记录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与活动过程。
实地研究非参与观察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不干预其发展变化,以局外人身份从为奥布观察并记录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与活动过程。
实况详录法观察工具直接观察通过观察者的感官(眼、耳、鼻、舌、身)在事发现场感知并记录观察者行为表现和活动过程。
叙述性观察间接观察借助于一定仪器来观察和记录被观察对象行为表现与活动过程。
或对被观察者遗留痕迹(照片、作品)进行观察并记录。
第三章观察法
第三章观察法人们最初把眼晴与头脑结合起来,观察、体察周围世界,所以观察法是人类认识事物使用最早的一种古老的方法。
然而,观察法并不因为其古老而失去光彩。
尽管现代科技及研究方法极速发展,但观察法依然是最基本的常用的方法。
第一节观察法概述一、观察的界定1.概念人们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研仪器,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考察教育现象并对其进行分析的一种科研活动。
观是指看听等感知行为,察即分析研究,属于人的心理活动。
科学的观察法源于日常观察法,却又高于日常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感知对象是科学观察与自然观察在方法应用上共同之处。
但科学观察法与日观察法存在以上几点不同之处。
科学观察法日常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没目的、自发进行选择特定观察对象不选择观察对象要作严格详细的观察纪录不要求作严格详细的观察纪录2.要素与特点⑴要素:观察者、观察对象、观察手段。
⑵特征:①客观性。
指观察所获得的现象和过程能如实地反映客观事实,正所谓眼见为实。
②能动性。
观察是研究者根据需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一种活动,因而是自觉的,不是盲目的,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
在观察中,既要按原计划进行,又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对计划作适当的调整,充分发挥观察者的主观能动性。
③选择性。
科学观察要求观察者善于把自己注意力有选择地集中在某一观察对象上,尽量排除外界无关刺激的影响。
因此,观察只有在典型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从大量客观事实中选择典型的观察对象进行观察,才能获得预期的观察效果。
3.观察法作用⑴观察是课题选择的重要来源。
研究者不少研究课题是来源于对教育现象、事实的观察后的启发和思考,如有的教师通过对入学新生的观察,发现不少学生存在学习不适应现象,于是就选择了幼、小衔接或小、中衔接的研究课题。
⑵观察法是获取原始材料的最基本的方法。
教育科研中,观察法是其他一切方法的基础。
任何科研方法都有观察的因素。
而且任何科研资料的收集,也都少不了观察。
如苏霍姆林斯基有关教育与儿童全面发展关系的研究,是他在中学任教时听了许多节课,并观察记录了3700名儿童发展情况下进行的。
《体育科研方法》第五章 观察法
第五章 观察法
一、观察法概述 二、观察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三、观察法的应用
第五章 观察法
是认识的开端 科学研究始于观察
感觉 知觉
观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行为,但科学的观察却需要 在精确界定的条件下,以系统的、客观的方式进行。
一、观察法概述
观察法的概念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及借助仪器, 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或社会现象进行感知并进行系统 的考察和描述,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当研究需要获得研究对象或事态变化过程的第一手资料时,或需要了解某一 事态产生、变化过程的原因时,或研究者对于研究对象所知有限时,或研究 现象并不是日常生活中的寻常现象时
运动员赛前训练及赛前准备活动的情况观察;民间体育组织行为的观察
一、观察法概述
观察法的适用范围
当通过操纵一个或几个自变量来检验它们对行为的影响,并进行比较时,或 通过系统地改变刺激事件来研究有机体的反应限度时,或设置条件,对先前 发生的重要事件进行控制,观察随后出现的行为时
观察法的基本程序
制定观察设计方案
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
取得有关单位的支持配合 了解观察对象的一般情况 统一观察记录方法 观察时使用工具的校对工作
观察实施
观察记录
整理观察材料
尽量严格按照计划进行;选择最适宜的观察位置 要善于辨别重要的和无关紧要的因素; 要善于分清引起各种现象的原因; 要注意在观察范围内各种活动引起的原因; 借助仪器使观察更精确;较复杂的观察任务分组进行 要保持观察对象的常态
二、观察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观察设计方案的制订
✓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选择观察对象 ✓确定观察内容 ✓选择观察指标(或规格) 客观性(可重复性)、合理性、观察指标的灵敏 性和技术实现的可能性 ✓确定观察方法及其具体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观察法概述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实践活动。
作为一种科学方法,普遍应用于各个学科的研究中,在学前教育领域,特别是学前儿童的研究中是最重要的方法。
一、观察法的意义和特征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
观察法是人们为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条件下出现的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作为研究方法的观察法主要指科学观察,科学观察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科学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感知活动。
第二,科学观察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人们对现象发生的情景不加控制,不加干扰。
第三,科学观察包括从观察准备到获得观察结果,是一个积极的思维过程。
二、观察法的类型当我们把广泛意义上的观察法纳入考察范围,对观察法进行分类时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观察的分类分类标准类型特点实例观察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随机观察偶然地无目的无计划地发现与记录一些有意义的事实。
观察资料不全面、不完整,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不强。
轶事记录法系统观察有目的有计划有规律地观察与记录一定时间内观察对象的行为。
时间取样观察法对无关变量的控制程度自然观察在完全的自然情境下,对观察对象及其影响因素不加以控制的观察。
自然观察实验观察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无关变量加以控制,采用标准化手段进行的观察。
实验室观察观察者的参与程度参与观察观察者参与被观察者的群体和组织中,共同生活与工作,不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从内部观察并记录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与活动过程。
实地研究非参与观察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不干预其发展变化,以局外人身份从为奥布观察并记录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与活动过程。
实况详录法观察工具直接观察通过观察者的感官(眼、耳、鼻、舌、身)在事发现场感知并记录观察者行为表现和活动过程。
叙述性观察间接观察借助于一定仪器来观察和记录被观察对象行为表现与活动过程。
或对被观察者遗留痕迹(照片、作品)进行观察并记录。
评定观察法观察的设计程度结构观察对观察对象与内容事先进行抽样、变量定义,设计观察记录表格,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的观察。
时间取样观察法非结构观察只有观察的总目的和主要内容,没有周密的观察设计,在观察现场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进行的观察。
实况详录法在学前教育领域的科学研究中主要是自然情境下的非参与式系统的直接观察,学前教育托幼机构的教师为了了解、理解儿童,确定其最近发展区为引导儿童的学习和制订教育计划而进行观察则主要是自然情境下的参与式非结构化的直接观察。
学前教育研究中根据观察内容是否连续完整以及观察记录方式的不同,一般将观察法分为叙述性观察、取样观察和评定观察。
三、观察法的特点各种观察法有其独特的特性,根据研究的需要和观察者的条件可以按照各观察法的特点来进行具体方法的选择。
(一)观察法的特性1.开放性与封闭性二者的区别在于能否将原始资料保存至后来再加以分析。
例如将两个幼儿搭积木的全部情况记录下来是开放性的,而用表格记录某行为是否发生则是封闭性的。
开放性方法在观察之后仍能通过记录重现所观察的行为,例如谁打了谁,在何种情况下发生,后果如何等,封闭性方法只能记录“打人10次,依赖行为7次”等,事后无法使原事件过程的详情与过程重现。
2.选择性与非选择性二者的区别在于研究者是否选定某行为作为观察记录的目标,观察内容是事先选定的还是当场选定的。
非选择性方法事先毫无选择,在观察现场出现什么便记录什么;选型方法则相反,只记录事先选定的行为,而对其它行为忽略不记。
3.推断性观察中的推断,是在某些信息、前提或者证据的基础上所作的主观结论。
有些方法在观察之前不作任何推断,对将要观察的行为不作任何预先的规定,只是在观察中如实记录了某些行为后再作推断,在观察过程中也不需判断某行为应归于何种类型,是否应记下等。
有些方法则要求在观察之前就作出推断,决定哪些具体行为可说明所要研究的问题,或如何判断其性质。
在观察中也要求继续按照预订标准不断进行判断或推断,以决定行为是否符合定义,是否应记下来或归于哪一类。
4.理论性各类观察活动的理论参照程度也有区别,有的严格建立在某种理论之上,运用这一特定的理论见解确定所要观察的行为,以及需经观察研究要解答的问题与假设。
有的观察不从任何理论出发,只是了解自然发生的行为事实。
5.生态意义:观察中的儿童行为能与儿童的日常自然生活环境条件联系起来,不是脱离生活实际地观察儿童表现。
6.独特意义:观察目的集中于对个体儿童行为的描述与诊断、评量或测试,而不是针对某个群体儿童特性的观察研究。
7.常模意义:观察研究旨在建立某个群体(如不同年龄或地区、性别)儿童某种行为的集中趋势,以便用作参照指标对相应类型的儿童进行某种测查。
8.系统意义:可以考察行为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作出某种推论。
(二)各种观察法的特性上述八点特性在各种观察法中表现不同,因此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来选择观察法,然后观察收集资料,对资料加以处理获得结果,推断结论。
四、观察法的实施步骤在研究方案的基础上,一当选定以观察法为主要收集资料的方法,就要根据研究内容制订观察计划并实施。
(一)观察计划完整的观察计划包括以下内容。
观察目的,根据研究目标确定观察的目的,以明确观察收集资料的性质。
观察对象,根据研究目标确定观察对象的选择方法和具体的被观察者。
观察方法,在各种观察法中根据其特性选择适合于研究需要的具体观察方法。
观察工具与记录方法,各种观察法的操作中所需要的观察工具和记录方法不同,因此要根据观察方法和具体观察条件明确观察的工具和记录方法。
观察资料的处理方法,由于各种观察法所获得的资料性质不同,对资料的处理方法就不一样,需在观察前就明确资料处理方法,以便观察中收集资料能全面各类观察法的特性有效,否则等处理资料时往往因资料不全而使某些观察记录内容失去意义。
(二)观察计划的实施首先要制作并印制好观察记录表格,以便进入观察现场能快速有效地记录。
观察记录表格设计要简明、科学、结构化,易于操作。
设计的关键,就是要根据研究目的,对估计可能出现的结果内容条理化、结构化,形成一个层次不同的纲目,制成表格。
其次,为了观察更加顺利,弥补计划的不足,在正式观察前要进行预观察,根据预观察发现的问题修改和完善计划与工具。
第三步就是进行观察并作记录。
第四,整理观察结果。
最后,分析资料并撰写观察报告。
五、观察记录方法日常生活观察往往是非结构式观察,其记录比较简单,要么当场随观察随记录,要么事后回忆记录。
托幼机构的教师为设计教育活动和引导幼儿的学习过程而进行的观察属于此类观察,记录没有什么格式要求,在此不予以阐述。
科学研究中的观察即科学观察,往往具有一定的结构性。
观察法特性不同,所要求的记录方式和要求也不同。
对科学观察的记录方式加以归纳,一般有如下几种。
(一)连续记录法叙述性观察一般都采用连续记录的方法。
它表现为在观察时段内对被观察者的所有行为甚至行为发生的背景全部连续不断地记录下来。
要求记录越详尽越好。
如果有条件可以用录摄像机跟踪拍摄然后转录成文字格式。
观察者在观察时往往会产生各种想法,对观察到的行为不自觉地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以后会怎样”的问题,这些主观解释与评价甚至预测不能与客观事实混合在一起记录,因此连续记录法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叙述与主观解释区分。
同时在记录时必须要记录一定的背景资料如被观察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观察时间、观察地点和行为发生的背景等。
常见格式参看如下实例。
观察对象:丽丽儿童年龄:4岁观察地点:幼儿园教室 时间:早上9:10—9:30 活动:自由游戏[资料来源:(美)本曾(Bentzen):《观察幼儿指南》,德尔马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97—98。
]转引自:张宝臣、李志军主编《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第71页。
行为的客观描述解释与说明9:10一—9:12丽丽比规定时间迟到了35分钟。
她挂 好外衣,就站在走廊上四处张望;在半分钟 内一动不动,只转动眼珠;很快地瞟几眼正 玩得高兴的其他幼儿。
丽丽看起来胆怯羞涩,几乎有些退缩。
从她到达的那一刻起,就显得很勉强,大概她本来就不想上幼儿园。
9:22—9:24终于,丽丽向远远的教室角落里的图书角走去。
她走得很慢,每走一步都要用右脚尖在地上刮一下,这样走了约两米远。
她经过一张桌子,有两个小朋友在拼图片,她没有跟他们答腔。
现在,她加快脚步向放有几本图书的桌子走去。
玲玲、乐乐和冬冬正坐在桌边,乐乐与冬冬一起在看一本书,玲玲望着他们“念书”。
丽丽没有对他们说一句话便坐下了。
丽丽仍然显得不定心,甚至连动作也显得十分拘谨。
她走得很慢,似乎犹豫不决,不能肯定自己与别的小朋友及环境的关系。
她好像很难作出决定究竟干什么。
没有任何交往行为,对已经在场的幼儿无“开场白”。
9:24—9:29乐乐和冬冬倒也都没与丽丽打招呼,只有玲玲说:“咳!丽丽,你和我一起来念书好吗?’’丽丽抬起头,轻轻说:“我不知道怎么念书。
”玲玲答道:“我们可以光看图画嘛。
”丽丽的眼睛望着积木区,看也不看玲玲,说:“好吧。
”玲玲笑容可掬地和丽丽一起走到书架前,丽丽拿起一本书,慢慢地翻着。
玲玲取回一本书,说:“我喜欢这本,我们来看这本吧。
”丽丽只是点点头。
玲玲靠近丽丽坐下,但丽丽却往边上移了移,使她们之间隔开了一点距离。
玲玲性情开朗,在丽丽到来时显得十分友好。
丽丽仍然心神不定,不愿交往和羞怯,她说话轻声轻气,好像怕被人听见似的。
虽然丽丽缺乏热情,玲玲还是坚持要与她交往。
丽丽显得心不在焉,不太愿意与玲玲靠近,玲玲走起来,动作比丽丽迅速得多。
9:29—9:30乐乐抬起头来说: “嘿!你们俩在于 吗广玲玲把头抬了抬,说:“不用管,我们 忙着呢。
”丽丽却一语不发,站起身来,慢 吞吞地向积木区走去。
冬冬仍然在看书。
玲玲比丽丽更开朗与自信,她没有与乐乐和冬冬有很多交往,可能是感到自己是多余的。
见到了丽丽.她显然很高兴,对丽丽的不愿交往也不介意。
玲玲对乐乐的反应显得自信但友好,好像把丽丽看作玩伴,或是对那两个男孩先前对她不加注意的报复。
丽丽仍显得毫无兴趣,甚至找不到事情可做。
(二)频率记录法频率记录法主要用于时间取样观察,目的在于记录行为发生的数量,适合于定量研究。
由于时间取样观察是结构严谨的观察,记录前必须要对观察的行为定义清楚并编码,编制适宜的记录表格。
观察时只将观察到的行为代号填入相应时段空格即可。
观察结束后进行各类行为的频率统计。
频率记录的表格格式一般如下所示。
频率记录法的具体操作格式参看如下实例。
4岁幼儿早晨入园后的反应时间:8:30—9:00活动:自由游戏行为类型:(一)对环境的一般反应1—乐意进入环境(标出具体游戏活动区)。
2—勉强进入环境。
3—绝进入环境。
(二)对设备、材料的一般反应4—自由运用设备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