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师书法代表作《华严集联三百》(下)
对联相关书录
对联相关书录1.《分类字锦》,清·康熙玄烨审定2.《文章游戏·杭州俗语对·杂类集对》,清·缪艮著3.《天和阁联语》,佚名,北平《晨报》1932年4月30日起连载4.《中国春联集解》,日本·下永宽次编著,日本昭和八年东京小林又七发行5.《古今楹联汇刻》,清·吴石潜编,光绪庚子八月石印本6.《古今楹联汇刻小传》,清·吴隐辑,光绪三十二年丙午西冷印社刊本7.《古今楹联类纂》,云后编著,上海会文堂书局1921年2月版8.《古今巧对大观》,王有珩编,上海大东书局1926年版9.《古今集联》,清·双鱼罂斋辑,光绪四年北京刻本10.《(增补)古今集联》,清·莫友芝辑,光绪二十九年宏道堂刻本11.《古今滑稽联话大观》,丁楚孙编,上海文明书局1921年版12.《(精选)古今巧对汇钞》清·张竹泉辑,道光癸已年炳蔚堂刻本13.《古今联语汇选初辑》,胡君复辑,上海商务印书馆1920年版14.《古今联语汇选二辑》,胡君复辑,上海商务印书馆1920年版15.《古今联语汇选三辑》,胡君复辑,上海商务印书馆1920年版16.《古今联语汇选四辑》,胡君复辑,上海商务印书馆1920年版17.《古今联语汇选补编》,胡君复辑,上海商务印书馆1920年版18.《古今联语汇选再补》,(即《楹联别话》,附载于《荩箧集》),彭作桢辑,北京撷华印书局1933年4月版19.《古今名人楹联汇编》,谢华编,山东临清枣花村书画社1980年春影印20. 《古今巧对》,明·崔大★qi辑21.《四书对话》,清·吴梅村等辑22.《四书对语》,清·缪逢仙(艮)辑23.《四书对语》,清·汤春生辑24.《巧对录》,清·梁章钜辑,道光已酉瓯城文华堂刻本25.《巧对续录》,清·梁恭辰,上海会文堂石印本26.《对联汇海》,清·邱同★(此字为左右结构,左边“音”,右边“工”)编,同治六年福德堂刊本27.《对偶佳句》,清·董儒龙辑,清·残抄本28.《(新纂)对联集锦》(又名《对联集成》),佚名,天津善文魁1918年刊本29.《对联大观》,邹汝忠辑,上海广益书局1921年石印本30.《对联话》,吴恭亨编,1921年铅印本31.《对联选集》,魏忠秀编,1964年油印本32.《正草隶篆名人楹联大观》,上海扫叶山房1962年影印33.《北海各殿宇联额汇录》(附载于《北海公园景物略》),北海公园事务所编,1935年自印本34.《玉堂巧对》(附载于《解人颐》),明·钱德苍著35.《对联集锦》,贵州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36.《对联大全》,陈永钧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50年版37.《红楼梦对语》(附载于《红楼梦本义约编》),拜石主人辑,光绪四年刊本38.《华严集联三百》,弘一法师辑,上海开明书店1930年版39.《竹窗楹语》,水竹村人著,,石印本40.《孙中山哀挽联》,佚名41.《西湖联话》,杨祚昌辑,杭州文元堂1928年版42.《宋代楹联辑要》,曲滢生编,北平我辈语丛刊社1933年铅印本43.《吴下谚联》,清·王有光辑,嘉庆四年刊本44.《声律启蒙》,明·朱铣著45.《京师地名对》,清人著46.《姝联》(又名《姬侍类偶》,附载于《快书》第八册),宋·周守忠撰,明·天启年间刻本47.《眉绿楼词联》,清·顾文彬辑,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1942年校印本48.《说文凝锦录》,佚名49.《俗语集对》(附载于《覆瓿集》),情·张文虎辑50.《类联集古》,清·刘庆观辑51.《秋海棠馆联话》,金涛著,长兴金氏花近楼1931年自印本52.《倚云楼联话》,佚名,北平《晨报》1933年6月28日起连载53.《卧雪堂联话》,袁嘉谷著,1943年铅印本54.《春秋经传类对赋》,宋·徐晋卿著,清·高视奇注55.《春联大观》,佚名56.《续梁启超“苦痛中的小玩意儿”——兼论对联和集句》,美国·周策纵著,香港求自出版社1964年版57.《娱萱室小品》(二十种),佚名58.《编珠》(已佚),隋·杜公瞻著59.《商业新楹联》,江荫香编,上海新民书局1935年版60.《谢华启秀》,明·杨升庵著61.《联语丛录》(附载于许同莘辑《张文襄公全集》,张之洞62.《椀★(此字为左右结构,左边“木”,右边“菊”)椀录》,西冷印社辑63.《读史集联》,清·吕调元著,家刻本64.《滑稽幽默巧对精华》,郭伯良编,上海经纬书局1945年版65.《集联汇选初编》,胡君复编,上海商务印书馆66.《集联汇选二编》,胡君复编,上海商务印书馆67.《颐和园联话》,古直愚人编,北平1916年铅印本68.《联语》,清·荣汝棻撰,荣善留、荣棣辉辑,锡山荣氏绳武楼刊本69.《联拓大观》,古监堂藏本,上海艺苑赏社影印70.《对联作法》,蔡郕著71.《联经》,清·李学礼著,乾隆五十五年补过堂刻本72.《联语》(附载于《朱子全集》卷后),宋·朱熹著73.《楹联丛话》,清·梁章钜著,上海会文堂石印本74.《楹联续话》,清·梁章钜著上海会文堂石印本75.《楹联三话》,清·梁章钜著上海会文堂石印本76.《楹联四话》,清·梁恭辰著上海会文堂石印本77.《楹联集锦》,清·佚名,光绪五年刊本78.《楹联述录》,清·林庆铨辑,光绪七年广州刊本79.《楹联续录》,清·林庆铨辑,光绪七年广州刊本80.《楹联录存》,清·俞樾著,光绪二十年刊本81.《楹联集锦》(又名《争坐位集字锦》),清·胡凤丹辑,同治甲戌年宏道堂刻本82.《楹联汇编》,王荣商编,上海锦章图书馆1919年石印本83.《(分类)楹联宝库》,梦花馆主江忍庵编著,上海广益书局1927年版84.《楹联墨迹大观》,高野候辑,上海中华书局1928年影印85.《楹联新辑》,陈琳编,成都大文书局1946年版86.《楹联新话》,陈方镛著,上海中华书局版87.《(详注分类)楹联集成》,★阳山人辑,上海会文堂1933年版88.《楹书采新》,会文堂编辑所编,上海会文堂1916年石印本89.《楹联新话》,清·朱应镐辑,光绪壬辰年刻本90.《楹联偶录》,清·杨绍和辑,光绪二十年甲午聊城杨氏海源阁刊本91.《楹联偶录续编》,清·杨绍和辑,光绪二十年甲午聊城杨氏海源阁刊本92.《楹联名迹》(共三辑),中华书局辑,1917-1918年影印本93.《楹书偶录》,佚名94.《楹联游戏》,佚名95.《楹帖偶存》(附载于《在趣园初集五种》第十册),清·陈锺祥著,咸丰十年刊本96.《楹书集》,(附载于《朱氏家集》第四册),清·朱涛著,道光金陵刊本97.《楹联聚宝》,佚名98.《楹联拾存》,佚名99.《楹联集帖》,清·何绍莹、吴云辑,同治二年归安吴氏重刻本100.《(最新)楹联丛话》(又名《楹联新话》),雷瑨,上海扫叶山房1928年石印本101.《楹联精华初编》,吴金山编,上海广雅书局1921年石印本102.《楹联精华二编》,吴金山编,上海广雅书局1921年石印本103.《新春联》,北京出版社编辑出版104.《瓮珠室集联》,张开模辑,上海蟫隐庐石印本105.《绵桐馆集联汇刻》,杨和父辑摘录自《对联欣赏》一书,顾平旦、曾保泉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82年5月北京第一版。
弘一法师法书赏析
弘一法师法书赏析弘一法师法书赏析弘一法师(1880-1942年),俗姓李,名息,学名文涛,又名成蹊、广侯,字叔同、息霜,号漱筒、演音等,别署甚多。
祖籍浙江平湖,清光绪六年(1880年)九月二十日生于天津河东地藏庵(今河北区粮店街陆家胡同)一官宦富商之家。
1942年10月13日圆寂于泉州。
幼名成蹊,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意。
学名文涛,字叔同。
法号弘一,世称弘一大师。
李叔同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近代史上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
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他一生在音乐、戏剧、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等诸多文化领域中都有较高的建树,并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
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
其父李筱楼,曾任吏部主事,后辞官经营盐业与钱庄,为津门巨富。
文涛5岁失父。
13岁知篆书,15岁能诗,17岁善治印,18岁与茶商女俞氏成婚。
戊戌变法失败时,有人说他是“康梁同党”,他遂携眷奉母南下,避居沪上城南草堂,加入城南文社。
22岁入南洋公学,从蔡元培受业。
课余参加京剧演出,还为沪学会补习科作《祖国歌》,并编有《国学唱歌集》。
光绪三十二年,为求救国之道,东渡日本留学。
到日本后,肄业于东京美术专科学校,主修油画,兼攻钢琴。
在日期间李叔同在由留日学生出版的《醒狮》杂志上发表文章,加入“随鸥吟社”并与本田种竹、森槐南、日下部鸣鹤等交流。
课余热心于话剧艺术活动,联合留东同学组织“春柳剧社”。
在校期间还参加“白马会”第12回展(1909年春)、第三回展(1910年春)。
在东京,他创办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发表所创作的歌曲多首。
1906年10月4日的日本的“国民新闻”报曾刊登关于李叔同的访问记以及肖像照片。
在写生课时,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藩篱,被誉为我国新文化运动启蒙时期的急先锋。
宣统三年(1911年),文涛学成归国,先执教于天津高等工业学堂,任图案教员,后转到上海城东女学,讲授国文和音乐。
清凉堪益世 翰墨竟飘香——弘一法师在闽南禅院书作列举
TO CULTURAL RELICS弘一法师(1880—1942),中国近代佛教史上一位杰出的高僧,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是中国20世纪初一位才气横溢的艺术家、思想家、革新家和教育家。
他擅长书画篆刻,工于诗词。
弘一法师的书法造诣很高,自成一格。
1928年来闽南,1942年圆寂于泉州。
在闽南十余年间,弘一法师常往来于晋江草庵、福林寺等禅寺,在晋江留下不少珍贵的墨宝。
1 草庵悯世嵌碑联1933年冬至1934年2月,弘一法师应晋江草庵寺主持广空法师之邀,到草庵度岁,为草庵撰写两幅楹联。
其一是“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现影;史乘记载,于此有名贤读书”(图1);上款书“后二十二年岁次癸酉仲冬草庵题句以志遗念”,下款为“晋水无尽藏院沙门演音时年五十又四”。
对联书于1933年冬,为两方木质条屏,尺寸为177厘米×17厘米,系弘一法师亲自镌刻,悬挂于摩崖石刻摩尼造像两侧。
弘一法师借草庵和龙泉书院十八士子拜师成名的典故入联,对草庵历史内涵给予深刻演绎。
其二是:“草积不除,便觉眼前生意满;庵门常掩,勿忘世上苦人多”(图2);下款书“岁次甲戌正月,沙门一音撰并书”。
联文借典白居易《晚登大云寺南楼赠常禅师》诗句“岁时春日少,世界苦人多”,作品充分表达大师仁人善心、救苦济世的情怀,凸显作品新意。
联书于1934年正月镌刻于草庵入门门柱上。
在草庵东壁,嵌有弘一法师撰并书《重兴草庵碑》黑页岩碑一方(图3),碑规格73厘米×26厘米。
文曰:“草庵肇兴,盖在宋代,逮及明初,轮奂尽美。
有龙泉岩,其地幽胜。
尔时十八硕儒,读书其间,后悉登进,位跻贵显。
殿供石佛,昔为岩壁,常现金容。
因依其形,凿造石像。
余题句云:‘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现影;史乘记载,于此有名贤读书。
’盖其事也。
胜清御宇,寝以零落。
昔日金刹,鞠为茂草。
中华建业十二载,瑞意、广空上人,伤其废圮,发意重兴。
绵历岁时,营治堂宇。
壬申十月,复建意空楼三楹。
虽未循复旧观,亦可粗具规范。
李叔同《弘一法师》
李叔同《弘一法师》李叔同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圆寂于泉州。
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
他在音乐、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
1880年10月23日生于天津,1942年10月13日卒于福建省泉州市。
原籍浙江平湖,从祖辈起移居天津。
父李筱楼(字小楼),道光甲辰(1884)进士,官吏部尚书,曾经业盐商,后从事银行业。
母亲姓王,为李筱楼侧室,能诗文。
李叔同5岁丧父,在母亲的扶养下成长。
1901年入南洋公学,受业于蔡元培。
1905年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美术学校攻油画,同时学习音乐,并与留日的曾孝谷、欧阳予倩、谢杭白等创办《春柳剧社》,演出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新蝶梦》等,是中国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
1910年李叔同回国,任天津北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图案科主任教员。
翌年任上海城东女学音乐教员。
1912年任《太平洋报》文艺编辑,兼管副刊及广告,并同柳亚子发起组织文美会,主编《文美杂志》。
同年10月《太平洋报》停刊,应聘任浙江两级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
1915年任南京高等师范美术主任教习。
在教学中他提倡写生,开始使用人体模特,并在学生中组织洋画研究会、乐石社、宁社,倡导美育。
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剃度为僧,云游温州、新城贝山、普陀、厦门、泉州、漳州等地讲律,并从事佛学南山律的撰著。
抗日战争爆发后,多次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的口号,说"吾人所吃的是中华之粟,所饮的是温陵之水,身为佛子,于此之时不能共纾困难于万一"等语,表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
李叔同(弘一法师)书法作品赏析
李叔同(弘一法师)书法作品鉴赏摘要:弘一法师李叔同是一位中国近代成就卓著、德艺双馨的高僧,同时也是杰出的艺术大师。
他倾注毕生心血于书法创作,留下了很多不朽的精品。
他的书法集合了各种艺术精华,尤其深受佛教影响,给人一种空灵、素净,超然物外的享受。
本文就以下三个方面对他的书法作品作以简单鉴赏。
关键字:技法;意象;文化背景弘一法师,(1880—1942),俗姓李,名侯,字叔同,别号漱筒;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
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
他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多才多艺的高僧。
被誉为“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
斯人已去,馨德永存!岁月带走了一位天之骄子的艺术家,却带不走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带不走他流芳万世的不朽作品。
尽管,作为凡夫俗子,我无法达到大师的高度与之对话、共鸣,但我仍愿意追逐他的踪迹,寻找那超凡的人格与亘古长存的传奇……弘一法师自幼研习书法,并在其他艺术领域也颇有建树,因此,他的书法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集合了各种艺术之所长,为己所用,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书法风格。
而在遁入佛门之后“诸艺俱废,唯有书法不曾放弃”,他晚年在书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基于这种事实,本文只对大师晚年的作品作以简单的赏析。
弘一法师的书法风格有别于他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他独特的技法,这与他深厚的书法功底是分不开的,加之他在其他艺术领域的造诣,是他对书法有自己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尤其晚年遁入空门,在接受了佛法的洗礼和对佛理的研究之后,更是奠定了大师的最终书法风格,有人称之为“弘一体”。
陈祥耀先生认为弘一法师“其初由碑学脱化而来,体势较矮,肉较多,其后肉渐减,气渐收,力渐凝,变为较方较楷的一派,数年后乃由方楷而变为修长,骨肉由饱满而变得瘦硬,气韵由沉雄而变为清拔。
其不可及处,乃在笔笔气舒、锋藏、神敛。
写这种字,必先把全部精神集于心中,然后运之于腕,贯之于笔,传之于纸。
心正笔正,此之谓欤。
弘一大师经书书法
弘一大师经书书法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
那么他的书法到底是怎么样的书法世界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弘一大师经书书法,希望对你有用!弘一大师主要贡献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
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
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话剧李叔同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
他是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的主要成员。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春节演出的那扯《茶花女》,是国人上演的第一部话剧,李叔同在剧中扮演女主角玛格丽特。
后来,他还曾主演独幕剧《生相怜》、《画家与其妹》和改编自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的话剧《黑奴吁天录》。
李叔同的演出在社会上反响极大。
李叔同的戏剧活动虽如星光一闪,却照亮了中国话剧发展的道路,开启了中国话剧的帷幕。
特别是在话剧的布景设计、化妆、服装、道具、灯光等许多艺术方面,更是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启蒙作用。
在音乐方面,李叔同是作词、作曲的大家,也是国内最早从事乐歌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并有深远影响的人。
他主编了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
国内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也是他。
他在国内最早推广西方“音乐之王”钢琴。
他在浙江一师讲解和声、对位,是西方乐理传入中国的第一人,还是“学堂乐歌”的最早推动者之一。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编辑出版的《国学唱歌集》,被当时的中小学取为教材,他创作的歌曲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主要分三类。
佛教对联 第3页
佛教对联第3页当为世依救普放智光明《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当修功德海永离贪著心《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当知法无我应以戒为师圆瑛大师当知心是佛惟爱道为师圆瑛大师当知心是佛常以戒为师浙江临海台州佛教文化馆——当代·茗山到佛功德岸为世大明灯《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到佛功德岸照世圆满灯《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处默题圣果寺,位于凤凰山上,原名胜果,创于唐代,宋南渡后徙色得授菩提记安住广大心《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登菩提之道入解脱之门三门高枧三宝讲寺山门定光澄月相慧海涌潮音北京雍和宫钱陈群题大殿,雍正接见文武官员的场所度脱众生海满足大愿云《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而无众生想常行大慈心《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二边皆舍离一念得菩提《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发心求正觉忘己济群生《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法法何曾法林林不是林香港离岛东涌法林法界无分别佛智同虚空《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法身千嶂月闻性一声钟圆瑛大师法云雨甘露净戒为涂香《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方便行于世寂静调其心《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风来花拜佛云去树参天谛印题苍南广福寺客厅风云观世态水月证禅心圆瑛大师逢人觅佳句对境话禅机圆瑛大师佛从何处觅道在此中求圆瑛大师佛法谈三世人生梦一场圆瑛大师佛缘只可遇真如岂能求高峰停落日流水和疏钟杭州昭庆寺,位于西湖区宝石山附近,初创于吴越国天福元年,名菩个中无前路当下有全提[明]担当根深即果茂源远而流长山西五台山(僧舍)供佛令欢喜知身如虚空《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谷静风声细门空鸟语稀山西五台山秘密寺观察真实义建立智慧幢《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观佛无厌足闻法悉受持《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观色如聚沫持戒为妙香《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观身本无我念佛乃是谁圆瑛大师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山西五台山山门合掌存禅悦洗心仗智泉张舜泉题乐清观音洞。
弘一法师(李叔同)生平简介
弘一法师(李叔同)生平简介展开全文弘一法师简介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是著名音乐、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
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
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
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就是由他谱曲的。
弘一法师杰出贡献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
中国僧俗两界闻名于世弘一法师, 在近代文艺领域里无不涉足,诗词歌赋音律、金石篆刻书艺、丹青文学戏剧皆早具才名。
而他在皈依佛门之后,一洗铅华,笃志苦行,成为世人景仰的一代佛教宗师。
他被佛教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他传奇的一生为我国近代文化、艺术、教育、宗教领域里贡献了十三个第一,堪称卓越的文艺先驱,他爱国的抱负和义举更贯穿于一生。
大师的懿行在当代清晰可寻,天津、上海、嘉兴平湖、泉州、厦门、成都、温州、漳州、惠安、安海、青岛、台北等全国许多市区、寺庙建有李叔同弘一法师纪念馆堂、设立大师塑像,成为城市名片、旅游景点,供人们祭奠瞻仰、参观学习。
1918年,弘一法师38岁出家,1942年62岁圆寂于福建泉州开元寺。
依据有关他的大量史料和传记,吾认真地进行了有据可考的总结,弘一法师可成就中国近代历史第一的则有十三个之巨。
谨敬列如下:一、1906年考入日本东京最高美术学府学习西洋绘画,主持创办中国第一个话剧社团“春柳社”。
二、1906年主编中国第一本音乐刊物即《音乐小杂志》介绍西洋音乐和自己创作的歌曲到国内发行。
三、1907年组织中国第一部话剧《茶花女》在日本东京为国内赈灾义演,主演茶花女传为佳话,开中国话剧先河。
弘一大师书法代表作《华严集联三百》(中)
弘一大师书法代表作《华严集联三百》(中)弘一大师书法代表作《华严集联三百》(中)所行无碍,以法自娱具足惭愧,究竟清凉至法彼岸,长佛善根究竟清净,具足威仪履净法界,获胜善很说甚深法,升无上堂获最胜法,升无上堂证菩提道,得坚固身具头陀行,得坚固身入真实慧,得坚固身永持梵行,勤修善根恒守正念,常行大悲入深法界,获胜善根绝世贪爱,趣佛菩提深入佛智,得预法流入一切智,升无上堂舍离众恼,成就佛身见一切佛,升无上堂端正严好,清净调柔众德悉具,大悲所熏安住真如地,普照智慧灯善入音声海,坚住菩提心远离于众相,愿度诸群生则悟甚深法,而兴大悲心未曾有苦恼,决定成菩提心生大欢喜,佛放净光明体相无所有,光明靡不周二边皆舍离,一念得菩提常护诸佛法,恒涂净戒香我性未曾有,智眼靡不周入于真实境,照以智慧光具一切功德,得无上菩提如梦不真实,舍我而修行无有一切相,而兴大悲心离一切分别,得无上菩提欲为诸法本,心如工画师一心求佛智,平等行世间其心得安隐,有苦皆灭除供佛令欢喜,知身如虚空其心无染著,如法而了知方便行于世,寂静调其心处世而不住,见心无所生了世皆如梦,见心无所生于法得自在,知身如虚空心识犹如幻,色相无有边舍慢持净界,以法化众生勤行精进无厌怠,善了境界起慈悲法身示现无真实,慈心普遍等虚空无量法门皆自在,一切智性如虚空光明照耀靡不及,智慧增长无有边如来为说广大法,汝等应生欢喜心放大光明令觉悟,离诸热恼恒清凉众生有苦皆令灭,如来处世无所依供养一切诸佛海,得成无上照世灯悉使众生离诸苦,普于十方演妙音显示一切如来境,发生无量欢喜心愿门广大不思议,慈心普遍等虚空见佛自在生欢喜,发心回向趣菩提普灭众生烦恼热,恒演如来寂妙音而于诸有无行著,为度众生普现身能学如来之妙慧,而于众生起大悲为利众生而出现,不染世法如虚空广大寂静三摩地,清净光明遍照尊令生深信入佛智,普现明灯照世间悉能悟入如来智,未曾暂起分别心信解真实无分别,光明遍净如虚空随众生心而化诱,示甘露道使清凉雨不思议最妙法,发胜菩提大愿心一切如来同赞喜,十方众生悉慰安诸如来所悉亲近,为众生故求菩提常乐慈悲性欢喜,其心善软恒清凉愍念一切众生海,兴起无量大悲心则以智慧为先导,犹如影像现世间念念示现成佛道,种种方便化众生普使受持清净戒,应当速发菩提心十善业道悉清净,百福相好所庄严大悲哀愍救一切,妙音演说遍十方能于众生施无畏,普使世间得大明如幻如梦离分别,无垢无碍同虚空众行具足犹满月,发心广大等虚空于一切法无妄想,尽未来际救众生欲灭众生诸苦恼,为现法炬大光明但愿普与众生乐,未曾暂起戏论心智慧无边不可说,光明照世为所归善能安住无碍藏,未曾暂起戏论心能以妙慧善安住,为度众生普现身恒以大音宣正法,当念本愿度众生护持众戒到彼岸,成就无畏为世雄勤修三昧无二相,调伏众生遍十方深入广大智慧海,普作清凉功德池解了诸法犹如响,化导众生无有边众生幻化无有实,诸佛护念恒不忘以法长养诸功德,发心趣向大菩提譬如法界无分别,恒以智慧悉了知如月清凉被众物,以法滋味益群生法性真常离心念,佛眼广大如虚空知一切法不可说,脱众生苦无有余演一言音充法界,起大慈悲现世间入真实慧永无病恼,得清净命不矫威仪皆得妙法究竟清净,广度一切犹如桥梁得清净手受持佛法,具惭耻行藏护诸根得善意欲洗除惑垢,证无上法究竟清凉附集句二十五联已证如来智,勤行广大慈思议莫能及,光明无有边随应演妙法,平等施众生速入如来地,普演广大音能灭众生苦,为兴大法云住于清凉慧,永离烦恼身永绝诸戏论,念报于佛恩破诸烦恼障,照以智慧光自性无所有,智眼靡不周灭诸烦恼患,放大清净光能成平等智,恒起大愿心除灭世间想,了达诸法空令除烦恼热,悉发菩提心令人难思清净法,发生无量欢喜心诸佛境界不思议,普贤身相如虚空普净福海除众苦,广说佛道悟群生世间烦恼皆令尽,菩萨功德无有边福德如空无有尽,佛境甚深难可思福德如空无有尽,大悲念物靡不周此乃能入如来智,而不生于取著心广大智慧无所碍,自然觉悟不由他具足修习诸功德,朗然开悟大菩提常为诸佛所护念,当净其意如虚空普作群生功德藏,恒演如来寂妙音智眼清净无与等,言音善巧靡不充附八联(经文连续,非是集句)立志如大山,种德若深海得授菩提记,安住广大心妙智清净日,大悲圆满轮广辟离尘清净道,永耀众生智慧灯神通应现如光影,法轮真实同虚空一即是多多即一,文随于义义随文绍隆佛种不断绝,摧灭魔宫无有余善知一切真实相,深入无边法界门。
佛教对联 第5页
佛教对联第5页如风游虚空所行无障碍《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如梦不真实舍我而修行《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入一切智藏度无量众生《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入于真实境照以智慧光《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三思过有限一笑益无垠四川峨眉山报国寺(弥勒殿)——当代·吴恒泰僧心共佛老人情随财浓陈雪松(锦衣居士)山高流水远寺古白云深江苏泰州白云寺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江苏南通天宁寺(寺门)——唐·王维诗句山行天地气水藏日月光安徽九华山聚龙庵山中藏古寺门外尽劳人广东南雄挂角寺善入音声海坚住菩提心《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舍慢持净界以法化众生《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身自持净戒我常修大慈《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深入智慧海普游解脱门《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甚深智境界无碍妙光明《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诗意窗前月禅心雨后山圆瑛大师石上留天语钟声洗佛心杭州净慈寺佛亭时时能修行处处可成佛陈雪松(锦衣居士)是不响山谷非有相道场[明]担当是僧皆佛印无客不东坡安徽潜山三祖禅寺(后三祖僧灿建)客堂是一原非一无为便有为[明]担当树色浮空翠花香入阁清圆瑛大师水净月孤圆山空云自在浙江天台国清寺鱼乐园水清鱼可数恬静色皆空绍兴石佛寺,位于市西北下方桥镇,一名灵鹫禅院。
石像为弥勒像水绕禅窗静花开佛国香圆瑛大师思议莫能及光明无有边《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寺古烟常锁僧老语多奇陈雪松(锦衣居士)寺空叶落紧云深客来稀陈雪松(锦衣居士)寺临三佛地门拥七浮图宁波七塔禅寺寺小藏宋额松古忆唐僧安徽九华山福渡寺寺小通幽处山矮得旷观安徽九华山净信寺速入如来地普游解脱门《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速入如来地普演广大音《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随应演妙法平等施众生《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谈经见佛理对月证禅心圆瑛大师体相无所有光明弥不周《华严集联》弘一法师(李叔同)辑天童第一座日本画圣僧鄞县天童寺玉佛阁雪舟像。
李叔同作品(弘一法师)
咏菊
姹紫嫣红不耐霜,繁华一霎过韶光。生来未藉东风力,老去能添晚节香 风里柔条频损绿,花中正色自含黄。莫言冷淡无知已,曾有渊明为举觞。
题xx绘xx葬花图二绝 收拾残红意自勤,携锄替筑百花坟。玉钩斜畔隋家冢,一样千秋冷夕曛 飘零何事怨春归,九十韶光花自飞。寄语芳魂莫惆怅,美人香草好相依
(五)
题梦仙花卉横幅
晚风拂xx残,
xx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 今宵xx。
xx外,古道边, 芳草xx连天。 晚风拂xx残,
xx山外山。
春游 春风吹面薄于纱, 春人妆束淡于画,xx人在画中行, 万花飞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xx,xx地芥xx,莺啼陌上人归去, 花外疏钟送xx。
悲秋xx乍起xx飘, 日夕疏林杪。 花事匆匆,梦影迢迢, 零落凭谁吊。
梦仙大妹,幼学于王园先辈,能文章诗词。又就灵鹣京卿学,画宗七芗家 法,而能得其神韵,时人以出蓝誉之。是画作于庚子九月,时余方奉母城南草 堂。花晨月夕,母辄招大妹说诗评画,引以为乐。大妹多病,母为治药饵,视 之如已出。壬寅荷花生日大妹逝越三年乙已,母亦弃养。余乃亡命海外,放浪 无赖。回忆曩日,家庭之乐,唱和之雅,恍惚殆若隔世矣。今岁幻园姻兄示此 幅,索为题辞。余恫逝者之不作,悲生者之多艰。聊赋短什,以志哀思。人生 如梦耳,哀乐到心头。洒剩两行泪,吟成一夕秋。慈云渺天末,明月下南楼 (今春过城南草堂旧址,楼台杨柳,大半荒芜矣)。寿世无长物,丹青看片羽 留。
xxxx仰望!
惟愿xxxx万方,
荡涤垢滓扬芬芳,
虚渺xx,圣洁神秘,xxxx仰望!
清凉歌
清凉月,
月到天心,光明殊皎洁。
今唱清凉歌,心地光明一笑呵!
清凉风,
凉风解愠,暑气已无踪。
以书识人:弘一法师书法艺术欣赏
以书识人:弘一法师书法艺术欣赏弘一法师是佛教界的一个传奇人物,他对佛法的理解和传播,以及对书法艺术的追求,都达到了极为高妙的境界。
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仅是书法艺术中的经典之作,更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佛教智慧。
弘一法师的书法作品以行、草、隶、楷四种字体为主,篆书和隶书也有所涉猎。
他的书法风格清秀俊逸,平稳自然,笔画流畅而且有力。
无论是字形造型还是布局、章法都是精益求精,严格把控,昭示着他对佛法和艺术的认真态度。
其中,行书是弘一法师的代表作之一。
行书又叫草书,是指笔画圆滑,形如草木般生长的一种书体。
弘一法师的行书带有独特的气质和韵味,匀称而不刻意,威严而不生硬。
字体刚柔相济,自然舒展,平和而不失庄重,让人感觉到佛法的神妙。
弘一法师的草书继承了王羲之、怀素等前人的传统,打破了传统草书的刻板印象,形成了自己的特有的的风格。
他的草书充满了生机和灵动,让人感觉到道法自然的境界。
例如他的《生机图碑》、《梦想草书》等草书作品,给人以奇妙的视觉观感,仿佛看到了法相自然的景象。
除了行、草书外,弘一法师的隶书和楷书也别有一番味道。
他的隶书刚毅有力,笔画整齐划一,端庄沉稳,给人以严穆庄重之感。
楷书则更注重字体的规矩和秩序,字体端正流畅,气势恢宏,彰显了佛法中的道理和宏大的气象。
弘一法师的书法作品不仅体现了佛法思想,也反映了他本人对佛法的领悟和修行;同时也反映了他在书法艺术上的追求和创新。
弘一法师的书法是佛教和文化交流中的一个难得的艺术品,为我们提供了颇具价值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他的作品散发着淳朴、内敛、自由和精神力量,是书法艺术中的杰出代表,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弘一 华严经七言联
弘一法师的华严经七言联,是他的书法作品之一,通常以集联的方式呈现。
题识通常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贞元译偈颂集句,体现了弘一法师深厚的佛学造诣和书法艺术。
这幅作品用墨均匀温润,笔力丰满,章法恬静,充满了超凡的宁静和云鹤般的气质。
此外,弘一法师的另一幅华严经七言联,释文为“无上慧坚固,功德华庄严”,款识为“岁次鹑火春仲,晚晴老人”,钤印为“弘一、佛像”。
此幅书法冲淡朴野,温婉清拔,是李叔同出家后的作品。
如需了解更多弘一法师的华严经七言联,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专业的文物鉴定机构。
以书识人:弘一法师书法艺术欣赏
以书识人:弘一法师书法艺术欣赏
弘一法师,全名玄瑾,是中国现代佛教宗师和书法大家,法名“弘一”源于他的佛教名号“法鼓山百丈弘一禅师”。
弘一法师不仅是一位佛教领袖,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书法家。
弘一法师的书法融汇了古今中外,形式多样,书风独特,自成一格。
其书法艺术风格以大气磅礴、开阔深邃、苍劲有力、秀逸灵动为主要特色。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幅弘一法师的代表作品:
1.《自心要诀》
这幅作品为一条长卷,共计四十米,全文书写于八千八百八十八方格之内。
全文采用了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充满了书法家的艺术魅力。
整幅长卷稿笔雄劲、线条简练,字体瑰奇峻秀,体现了弘一法师独具特色的豪放刚劲之美。
2.《楞严咒》
弘一法师的楞严咒书法,以隶书为主,笔画沉稳,笔力雄浑,挥洒自如。
作品的每个字都有着坚定的力度,龙飞凤舞的笔画让整个作品显得独具灵动之美,使观者倍感震撼。
这幅作品体现了书法家弘一法师对律味的把握和对特定文化内涵的挖掘与表现。
3.《朱熹经典》
这幅作品是弘一法师对宋代大文化家朱熹的经典著作《四书集注》所作的法帖。
整幅作品书法苍劲有力,直筆崭拔,整洁有序。
每个字都恰到好处,具有一定的气质和文化内涵。
作品的流畅感和平衡感都非常出色,使整个作品呈现出一种高雅的美感。
总的来说,弘一法师的书法艺术风格独具特色,笔墨精湛,艺术性和表现力都非常出色,使人们能够深入地感受到佛教艺术的内涵和精神。
弘一法师的书法作品,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也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推广作出了巨大贡献。
对联的集句
对联的集句李岫春就对联的创作手法而言,大体可分为两种。
一种为自撰联,另一种就是集句联。
一、集句联集句联是一种特殊的创作手法。
“集”在这里做“聚集”、“集合”解。
它是从古今文人的诗词、赋文、碑帖、经典中分别选取两个有关联的句子。
按照对联中的声律、对仗、平仄等要求组成联句。
既保留原文的词句,又要语言浑成,另出新意,给人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艺术感染力。
同时,集联还可使人自然地联想到所集的原作,无形中给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艺术空间,这对陶冶情操,交流心灵,大有裨益。
集句联可集同一作者的不同诗文,也可以集不同作者的诗文,既可以集同代作者的诗文,也可以集异代作者的诗文。
也有对集句范围加以限制的。
如必须是唐诗之间相对,赋文之间相对之类。
不管集句的范围如何,当以集成的作品工巧为重,切不可让集句的规定束缚了手脚而影响作品的成色。
集句联的起源大约同摘句诗互为先后。
何文焕在其《历代诗话考》中说:“荆公(王安石)始为集句诗,多者至百韵,皆合前人之句,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
王安石可为集联之集大成者,然而集联并非自王安石始,据《蓼花洲闲录》所载,早在宋朝初年就已有集句联的出现。
集句联的范围很广,可以集诗、集词、集骈文、集碑、集帖、集宗教经典,甚至连成语、白话、俗语,也可集。
但比较普遍的是诗词集联,如清代瑞方集李商隐、苏东坡诗词题镇江焦山夕阳楼联: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南京莫愁湖联则是集韩愈、李白诗句而成联:水如碧玉山如黛人想衣裳花想容有人集白居易、王维诗句题于武则天庙:六宫粉黛无颜色万国衣冠拜冕旒以上联句原来都是著名的诗句,文人们集诗句以成联,不但不会失去它诗的灵感,还能在所集之联中产生新的意境。
有人干脆把诗中的对偶句原封不动地拿来,作为对联处理,这种联叫摘句联,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便是摘自李商隐《无题》诗中的对偶句,而集联和摘句则是连接诗歌和对联的一座桥梁。
我们说对联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主要在于:一是它有比诗歌还要精练的语言,而且用字灵活自如,不受字数的限制,随意性强。
少儿书法学习:弘一法师书法
少儿书法学习:弘一法师书法在近现代中国艺术,李叔同(弘一)先生可谓是无法绕过的一位大师。
他是中国新文艺的先驱者,在绘画、戏剧、音乐、书法等诸项艺术领域中,不但均有着极高的造诣,甚至还都有着里程碑式的贡献。
比如,他是我国最先采用人体模特实行美术教学的人;在东京留学时又是他发起成立了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并尝试编演了轰动一时的《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从此揭开了中国话剧艺术实践的第一幕;其后他又独立创办了中国第一份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一个艺术家对一个时代能有如此多的开创性事业,李叔同可真称得上是一位不世出的了不起人物。
而且在他所涉足的任何一门学科或艺事中,基本上达到了名家大师的水准。
当年他被经亨颐校长聘至浙江两级师范学校(第二年更名为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图画音乐教员时,同事夏丐尊先生就曾说:“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于图画、音乐,吞得比国文、数学还重。
这是有人格做背景的缘故。
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但是图i断音乐。
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
’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夏先生说这段话时,其实距李叔同出家尚有五六年时间,但他似乎已经感受到了李先生的“佛光”。
说来也巧,李叔同后来的出家实际上和夏丐尊有很大的关系,先是读了他推荐的日本杂志上介绍断食的文章,后又受了他“索性做了和尚.倒爽快,一语之激,从此,认认真真地真做起和尚了。
此事弘一大师曾当着朋友以及夏先生的面说起:“我的出家,大半因为这位夏居士的助缘,此恩永不能忘!’但夏丐尊在场听了不禁“而红耳赤,惭慷而无以自容’。
后来回忆起他的这次“助缘’,也非常后悔。
李叔同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做人、做事都卜分纯梓的人,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也正因为此,所以他能学什么像什么,并且成就什么。
而且,他把每一件事都做得非常彻底。
少年时的他就曾风流调悦.“二十文章惊海内’,结社吟诗.琴棋书画.演戏剧、编报刊,无所不能。
弘一法师故事
弘一法师(大师李叔同)弘一法师,一个文化贵族,一个精神贵族。
在他身上。
博雅的知识教养,淡泊的人生态度,纯粹的精神追求,严谨的生活仪轨,浓烈的社会情怀,独立的精神取向,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对个体价值和精神自由的尊重,也体现出传统知识精英注重道德修养、注重社会责任的文化性格。
大师的一生。
展示了一个精神贵族对理想与信念执著的守望,也从一个角度诠释了人生最根本的价值和意义,实则成为那个时代一个特定的文化符号,永久地定格在后人的记忆中。
大师已去,留下的只是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
他以生命谱写的中国传统贵族精神的挽歌,已经成为旷世绝唱。
然而,时间长河的流逝,非但不能拉开今人与大师的距离,反而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他的存在。
弘一大师的前世今生,演绎了一个真正的贵族故事。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
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
同时,他在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
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就是由他谱曲的,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
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
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
赵朴初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林语堂:“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弘一法师对联集锦
弘一法师对联集锦
?【1】云何修习佛功德,犹如莲华不著水;为利世间发大心,其心普遍于十方。
【2】愿尽未来,普代法界一切众生,备受大苦;誓舍身命,宏护南山四分律教,久住神州。
?【3】应当发愿,愿往生客路溪山,切莫回头再眷恋;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直须全体总亲承。
?【4】南山律教已八百年湮没无传,何幸遗稿犹存东土;晋水僧园有十余众承习不绝,能令正法再住世间。
【5】开示众生见正道;
犹如净眼观明珠。
【6】
心到虔时佛有眼;
运至亨通石能言。
?【7】
石江澄静浮清气;
佛海妙湛总法流。
?【8】
寒岩枯木原无想;
野馆梅花别有春。
【9】
于一切法灭妄想;
尽未来际救众生。
?【10】
远离一切放逸行;
当发无上菩提心。
【11】见佛自在生欢喜;
发心回向趣菩提。
?【12】
演说甚深清净法;
今生无量欢喜心。
【13】开发众生智慧海;
召见如来清净身。
?【14】
万古是非浑短梦;
一句弥陀作大舟。
【15】有无量佛在;
入不二法门。
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诗词全集
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诗词全集李叔同(1880—1942),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
祖籍浙江平湖。
清光绪六年(1880)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
1901年入南洋公学,受业于蔡元培。
1905年东渡日本留学,与曾孝谷、欧阳予倩创办春柳剧社。
1910年回国。
1918年8月19日,于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
1942年圆寂于泉州。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
他的书法“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争以得大师一字为无上荣耀。
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皆出其教。
他精研律学,弘扬佛法,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李叔同的诗词在近代中国文学史上同样占有一席之地。
客居上海时,他将以往所作诗词手录为《诗钟汇编初集》,在“城南文社”社友中传阅,后又结集《李庐诗钟》。
出家前夕,他将清光绪二十六至三十三年(1900—1907)间20多首诗词自成书卷,其中《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哀国民之心死》等佳作,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
出家前五六年间,还有30余首歌词问世,这些作品曾经风靡一时,有的成为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今天共收录45首,一起与大家共享。
弘一大师李叔同篆刻集全套6册弘一法师书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37 京东购买一、《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边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如欢,今宵别梦寒。
二《金缕曲》披发佯狂走。
莾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
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更惹得离人消瘦。
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
愁暗暗,浓干酒,漾情不断淞波溜。
悢来年絮漂荡萍泊,遮难回首。
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
繁花似锦:民国名流的经历-第九章
第九章李叔同李叔同,于一八八0年旧历九月二十日出生在天津一个富裕的家庭,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
后人开玩笑说,李叔同出生时,父亲六十八岁,母亲十九岁;孔子出生时,父亲七十岁,母亲十七岁;欧阳修出生时,父亲四十九岁,母亲二十岁;胡适出生时,父亲四十九岁,母亲十九岁。
这就是诀窍。
老夫与少妻的搭配,天高与地厚的结合,往往产得麟儿,纵然不成圣人,也会成为颖秀的才子。
其父李筱楼是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科的进士,与直隶总督李鸿章同年会试,是挚友,且官任吏部主事。
后辞官经商,先后创办了“桐达”等几家钱铺,挣得偌大一份家业,被人称为“桐达李家”。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李叔同的父亲乐善好施,设立义塾提供免费教育,创立“备济社”,专事赈恤贫寒孤寡之人,施舍衣食棺木,有“李善人”的口碑。
李筱楼晚年喜好佛经,尤其耽爱禅。
很显然,他的言传身教对儿辈尤其是李叔同影响极大。
童年时,李叔同常见僧人来家中诵经和拜忏,即与年纪相仿的侄儿李圣章以床罩做袈裟,扮成和尚,口诵佛号。
天津深厚的文化底蕴给李叔同的幼年影响很大。
李叔同幼年和当时一般文人一样,攻读《四书》、《五经》。
而他儿时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位姓刘的乳母,她常教李叔同背诵《名贤集》中的格言诗,如“高头白马万两金,不是亲来强求亲。
一朝马死黄金尽,亲者如同陌路人”。
虽只有八九岁光景,他居然能理解荣华尽头是悲哀的意思,悟性已赶上了二十岁的贾宝玉。
对于书法、金石,他十三、四岁时,篆字已经写得很好,十六、七岁时从天津名士赵幼梅(元礼)学填词,又从唐静岩(育厚)学书法。
李叔同五岁时父亲去世,十八岁时遵奉母命与俞氏(津门茶商之女)结婚。
百日维新时,他赞同康、梁“老大中华非变法无以图存”的主张,曾私刻一印:“南海康君是吾师”。
因此在当局者眼中李叔同乃是不折不扣的逆党中人,他被迫携眷奉母,避祸于上海。
辛丑年(1901年),李叔同二十二岁,考入上海南洋公学特班,与黄炎培、邵力子等人同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一大师书法代表作《华严集联三百》(下)弘一大师书法代表作《华严集联三百》(下)
甚深智境界,无碍妙光明法界无分别,佛智同虚空悉离有无相,普游解脱门能消诸渴爱,当作世光明微妙难思议,清净如虚空众德皆圆满,八表同欢康远离于身相,安乐诸世间普入于法界,开悟诸群生智身无所著,世间唯假名发心求正觉,忘己济群生深入智慧海,普游解脱门其心无厌倦,于世起慈悲饮诸佛法海,放大智慧光速入如来地,普游解脱门与世为依估,如日处虚空能随诸佛教,普顺众生心欲满诸佛智,普顺众生心当令诸佛喜,普随众生心当到功德岸,普出爱欲泥当为世依救,普放智光明往生佛国土,普放智光明消竭烦恼海,增长福智芽到佛功德岸,照世圆满灯应生大喜跃,专向佛菩提其心大欢喜,于世起慈悲亲近善知识,回向大菩提当修功德海,永离贪著心当令众生喜,能报大师恩增长诸功德,成就大菩提诸佛所称叹,八表同欢康欲解众生缚,当成三界师疾入大智海,当听妙法云当示于正道,普摄诸群生诸佛等慈父,人命如电光则能入佛境,不著于世间到佛功德岸,为世大明灯
兴云霔甘泽,忘己济群生为发大悲意,能建正法幢
遍知一切法,为世大明灯欲满诸佛智,能发大悲心
方便随宜而化度,利乐平等无怨亲誓修普贤清净行,即发菩提广大心
汝常护持清净戒,我为演说大悲门常行清净菩提道,而兴广大悲愍心
获得无忧安隐乐,示我真乘解脱门调伏众生无懈倦,觉悟法性如虚空
普事一切善知识,志求无上佛菩提一切诸苦皆消灭,百福妙相俱庄严
愿得普贤真妙行,能救法界苦众生愿得普贤真妙行,常乐利益诸众生
香气普熏于一切,大悲广济诸群生常行清净菩提道,愿得端严相好身
得入普贤深行愿,常放智日大光明护诸苦厄如父母,决定利益无怨亲
住大慈悲恒自在,涤除炎热使清凉勇猛精勤无退转,光明相好以庄严
是故精勤持净戒,不著尘垢如莲华我身离著无诸垢,智眼常明如日光
觉悟一切诸放逸,圆满无上大菩提随众生心说妙法,以普贤行悟菩提
起大愿云周法界,以普贤行悟菩提成就甚深平等忍,增长如空大智心
亦闻演说甚深法,即发广大希有心悉灭众生烦恼暗,恒涂净戒真实香
光明晃耀如星月,智慧境界等虚空开示甚深微妙法,发起广大菩提心
解了世间犹若梦,灭除障垢无有余速疾增长无碍智,普遍发起大悲心
发心愿得无师道,为众能开甘露门证入甚深诸法性,度脱一切苦众生
普化众生令解脱,不著一切如虚空证入难思真法性,普见无量诸如来
誓愿勤求一切智,普遍发起大悲心普离一切诸烦恼,专求最胜佛菩提
本性真常离分别,智慧广大如虚空得佛究竟诸安乐,起深清净大慈悲
安住诸佛菩提道,不起凡夫染污心最胜寂静真实法,清静福德智慧身
开示净妙人天路,常起广大慈悲心勤修利益众生道,安住增长净戒中
愿证法身成正觉,常于苦海救众生了知法界皆无碍,于诸梵行悉坚持
广大自在神通力,最上无垢深净心增长无量深福海,利益一切苦众生
增长无量深福海,修行如幻妙法门雨大法雨令开悟,行菩提行利众生
相好庄严甚微妙,智慧广大如虚空誓救众生无退怯,不著一切如虚空
谛观诸法真实性,不起凡夫染污心必成寂静菩提果,具修广大清净慈
勇猛护持于佛法,愿常利益诸世间身心安乐无诸苦,智力广大遍十方
皆悉勤修普贤行,恒不忘失菩提心常得出家修净戒,恒以正法御群生
常得出家修净戒,普为众生作世灯圆满普贤诸行力,速获如来无上身
为汝演说菩提法,至心忆念大悲尊愿度无量群生众,速离一切优怖心
生我智慧辩才力,不受三涂八难身一切胜福皆成就,三毒翳障尽销除
附二联(经文连续,非是集句)
如风游虚空,所行无障碍
远离诸妄想,随顺于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