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德治与法治模式的思考

合集下载

大学生思想教育应坚持“德治”、“法治”思想

大学生思想教育应坚持“德治”、“法治”思想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新的历史时期我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而高校大学生做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 是我国未来建设 的主力军,他们的道德观念、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 兴衰成败。

因此,在高校教育与管理中,应树立“德治”与“法 治”教育并重的的思想, 同时坚持以“德治”为主导, 紧密结合 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 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他们渴 望成才,准备献身事业,报效祖国,积极思考国家的命运和自己 的社会角色,其危机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

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 一些大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 观念上、 道德 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 使得青年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 主要 表现为:1. 思想道德心态逆转, 理想追求淡化; 2. 自我意识膨胀, 生活行为失范; 3. 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

二、实施“德治”与“法治” 思想的必要性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 21 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关系到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能否实现。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 度,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以德治国” 思想的提出, 大学生思想教育应坚持“德治” 法治”思想为更好的开展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并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在学生工作领域,我们应按照“以德治国” 的思想开展“以德治校、以德治学”,应确立德治在高校教育中的主导地位,正确处理学生教育中“德治”与“法治”的关系,认真调查分析大学生现状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

三、实施“德治”与“法治”思想的主要途径1、贯穿主线,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江泽民同志曾指出: “要说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新的历史时期, 爱国主义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坚定不移地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的需要。

在德育工作中, 应始终贯穿爱国主义主线教育:一是有计划安排全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二是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每年都应确定一个鲜明的主题;三是通过班、团、会、升旗仪式、影视、大型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种渠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四是从“小、近、实”处入手, 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与爱家乡、爱学校的情感有机结合起来。

关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的思考.doc

关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的思考.doc

关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的思考关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的思考论文关键词高校管理法治化学生权利论文摘要针对近年来高校学生管理中出现的法律问题,提出在加强管理工作法治化进程中,树立依法管理、维护学生权利的理念是关键,完善学生管理法律法规是重点,提高高校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是保证。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雄伟大略在十五大上得到确立。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和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在十六大被明确提出。

作为依法治国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依法治校愈来愈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教育管理者的重视。

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保障。

本文拟就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相关问题提出拙见。

一、树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理念传统的高校管理在政治、行政意味很浓的权力至上观念的指导下,重专业知识轻法制宣传,重伦理道德轻法制教育,重人治轻法治,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利益,其显见的后果是以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为开端的一系列涉及到学籍管理、学位授予、日常生活管理等方面的诉讼风起云涌。

川这些诉讼给高校带来了更多负面的东西诉讼前来自社会各阶层和媒体的压力,诉讼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以及诉讼后所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

这一切都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作翔教授认为因为权力客观上存在着易腐性、扩张性以及对权利的侵犯性,因此要对权力进行限制和约束。

有些权力主体并不具有公权力属性,但在客观上却充当着公权力的角色,对公民合法的、宪法所赋予的神圣的受教育权、劳动权、人身自由权、结社权、行为自由权等造成侵害。

由于权力存在上述诸种特性,因此必须对权力进行限制和约束。

lz’而限制权力的惟一工具便是法律。

高校学生管理权力必须受到法律制约,减少高校学生管理中人治成份,增加法治因素,提高学生管理合法化和规范性程度。

目前高校正处于改革的关键阶段,各项事务头绪繁多,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其组织目的难以实现。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的若干思考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的若干思考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的若干思考【摘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是当前高校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文章从制定明确的管理规定和流程、加强学生管理部门的专业化建设、建立健全的学生管理信息化系统、加强与法律部门的合作、提升学生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等五个方面展开讨论。

文章指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高校应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依法管理意识。

通过落实法制化管理,可以更好地维护学校秩序,保障学生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管理部门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与法律部门密切合作,共同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管理规定、专业化建设、信息化系统、法律部门、法制意识、法律素养、教育质量、校园文化、制度建设、法制宣传、依法管理意识1. 引言1.1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的若干思考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在当下社会法制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需要不断强化法制意识,加强依法管理,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治化进程。

为了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首先应该制定明确的管理规定和流程。

规范管理制度能够为学生管理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标准,减少管理漏洞和纠纷。

加强学生管理部门的专业化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

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服务。

建立健全的学生管理信息化系统是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信息化系统能够提升管理效率、加强信息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加强与法律部门的合作,建立高校与法律部门的联系机制,共同维护校园法治环境。

提升学生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的重点。

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和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依法意识和法治观念,使他们自觉遵纪守法、文明礼貌。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的若干思考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的若干思考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的若干思考1. 引言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视。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法制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如何将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是每个高校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的必要性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2.1 加强法律意识高校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发展力量,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问题也越来越多,所以高校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法律意识才能避免违法犯罪等问题的发生。

2.2 保证学生权益法制化管理能够保护学生的权益,预防权益受到侵害。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法制化的管理可以保证教育权益、人身安全、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权益。

2.3 增强学生自我约束意识法制化管理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增强自我约束意识,培养良好品德等好习惯和道德观念。

3.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具体做法3.1 增加法制教育内容学校可以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将法律知识和法律常识融入到学生教育中,全面普及法律基本知识,以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3.2 加强中央和部门的法制教育学校应当主动积极地压缩网站导航栏中的非法有害信息,开展网站内容监督和抵制非法网站活动,维护互联网的法律秩序,防止宣扬暴力、淫秽、邪教等内容的网站信息影响学生的思想言论。

3.3 建立健全制度高校应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

例如,制定宿舍管理规定、学术诚信条例、考试纪律等。

3.4 完善机制和执法手段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机制和执法手段,确保对于违反法律法规和学校制度的行为及时的处理,吸取教训并进行警示教育,从而促进行为规范。

4. 总结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的必要性和具体做法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只有在加强法制教育、建立健全制度和完善机制和执法手段的支持下,才能全面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

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思考

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思考

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思考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各级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

为了有效解决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现状分析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管理手段单一很多高校的学生管理仍然以行政手段为主,这种管理方式往往是单向的,也就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统一的规定和控制,缺乏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主动性。

法治意识淡薄许多大学生对法律意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法规知晓程度缺乏一定的认知和行动。

在此前提下,大学生对法治的建设和深化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缺少了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的重要支撑。

缺乏有效的信赖机制高校学生管理缺乏有效的信赖机制,在学生抱怨管理权利被侵害时,往往难以及时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护。

此外,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互相不信任的情况,导致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

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思路为有效解决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思路:多元化管理模式提倡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管理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多样的环境,鼓励他们带有积极的意识去管理自身行为,增加学生自律意识。

另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建设学生发展辅导员团队、积极开展课程、开展志愿者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管理手段。

深化法治意识高校应该重视立法宣传和法制教育的工作,不断在校内宣传法律法规,让学生重视法治意识。

另一方面,学校学生管理应该围绕着法律法规,完善制度和实践,以制定规范化的行为准则和相应的更加严谨的 punishment机制,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也明确了违反纪律的法律责任。

推进保护机制高校应该加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了解学校管理决策的方向和计划。

另一方面,应该建立健全有利于学生制度的机制,例如: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学生提供更安全的环境,为学生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心理辅导等服务,同时也需要建立官方网站或APP 等渠道,增强学生信任和依赖感。

最新-学生管理法治化问题探讨4篇 精品

最新-学生管理法治化问题探讨4篇 精品

学生管理法治化问题探讨4篇第一篇一、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高校规章制度不够健全高校在制定的规章制度中普遍存在权利性规范与义务性规范严重失衡的现象,重视学校权力而轻视学生权利。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当中,认为学生是受教育者,学校是管理者,这样在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上,学生只有绝对服从学校管束的义务,高校占绝对优势。

大学生的选择权、监督权、知情权等合法权利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法律上的救济。

与高校管理者相比,大学生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是依法治国的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

二制度的执行不够严格一些学校为了盲目的追求从严治校的管理效果,在制定学生管理的制度方面,没有完全考虑到学校的管理制度。

比如有些规定,禁止学生在校内有一些亲密行为,这是法律上不允许的,因此将这种本应当依靠学生自律的行为纳入规章制度的范畴,容易造成高校管理制度与法律规定相冲突。

并且在当前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关系户,这样就会容易使得同样因为违反校纪校规同学,最终因为有没有特殊关系而遭受到不同的处罚。

这种不严格按照学校规章制度执法的情况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而且也会纵容一些学生无视学校的管理规定。

三管理者法制化理念缺乏当前在高校管理的过程当中,学校的管理人员,慢慢地形成了一种以管理为主导的管理做法,过分的强调统一的管理和对学生绝对的领导形式。

这种管理形式没有完全考虑到对学生的合法权益,目前的高校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的法律管理理念,他们认为学生应当无条件服从学校的领导,没有给予学生开通多渠道法律途径,让学生来管理或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

此外,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也相对较弱,不能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建设的必要性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不断落实,各行各业也都渐渐步入法制轨道,高校是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依法治校、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思考

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思考
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 思考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内涵与
特点 •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必要性 •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现状与
问题
目录
• 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路 径与措施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背景
随着社会法治化进程的推进,高校学生管理也需要适应这一 趋势,实现法治化。
完善评估机制
建立科学的学生管理评估机制,定期 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及时总结 经验教训,推动管理工作不断改进和 提高。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
1 2 3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是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法治化进程的推进,高校学生管理法治 化已成为必然趋势,以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提 高管理效率。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重要性
推进法律法规进校园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 工的法律意识和素养,营造良好的法 治氛围。
完善管理制度体系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学籍管理、奖惩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确 保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推进制度落实
加强制度执行力度,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04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现状与 问题
现状
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我国针对高校学生管理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普通 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等 ,为高校学生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法治化管理意识增强
高校管理者越来越重视法治化管理,将法治理念贯穿于学 生管理的全过程,尊重学生权利,保障学生合法权益。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意义

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思考

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思考

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思考随着高校教育的发展,校园管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近年来,各种校园内事件不断发生,为高校的长远发展带来很大的隐患。

为了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方针,促进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必须认真思考和探讨如何加强和规范高校学生管理,打造法治校园。

一、强化校园法制文化教育校园是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深入推进校园内学生的法制观念,是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关键。

首先,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和实践教育中注重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责任感和法律素养。

其次,学校可以加强法治校园的建设,包括制定和实施各类规章制度,让学生了解校规校纪,形成校园法制文化氛围,增强学生对法律法规的底线意识。

二、严格学生管理制度很多校园事件的发生源于学生管理不到位,甚至管理混乱,这时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管理制度的建设,加强各类管理制度的落地执行,提高学生的管理水平和法治观念。

此外,学校可以建立多元化的学生管理服务机制,包括成立学生维权和法律援助服务岗,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权益支持和法律援助服务。

三、重视法律监督和监管机制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监督和监管机制,加强对校园管理和学生行为的监管和控制,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和日常生活秩序,有效保障校园安全和稳定。

同时,高校还应当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健全违规行为查处、处罚,修复和调解机制,打造以法律为基础和以学生为本的校园安全法制化平台。

四、加强高校法治体系建设高校法治体系建设是高校管理法治化的关键环节,加强校园法治体系建设,建立法律专业教师、法律咨询、司法实践等学科专业体系,引导学生围绕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增强学生对法制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法律教育资源和实践平台,积极推进法律人才培养和专业人才造就,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促进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

总之,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法律法规、学校机制、学生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综合入手,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成长为具有高素质和良好品德的法治公民。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其他论文文档]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思考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其他论文文档]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思考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思考”论文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学生的权利论文摘要: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学校-5-学#-~-N的关系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在某些方面出现了过去未有的矛盾和问题如何运用法律的观点分析、认识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使学生管理工作走上科学、规范的“法治”轨道,促进育人工作的健康发展,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

学校作为教育事业单位,不同于国家行政管理机关那样的执法主体。

其对学生的管理有其特殊性。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主要是按照国家法律调整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用法治的原则,处理学校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各种矛盾,在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上规范化、合法化。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

是一个似乎新鲜,但又非常现实的课题。

学校的教育职能和司法的公正性及公平性在本身受到挑战的同时给我们提出了现实的课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该依法进行。

学生管理的法治化,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实际问题。

法院对学生的司法救济,不是干预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而是匡正了学校在学生管理问题上的错误观念,其意义超出i一个学校、个另i1事件本身。

它迫使我们深思,以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势和习惯做法。

随着高校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学生自费就学、自主择业,对高校传统的管理观念、管理模式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但是,由于传统思维和习惯,我们较少从法律角度认真思考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在对学生的管理上,对法治原}}l与精神重视遵从不足。

因此,主观随意性较大,特别是在从严管理的思想指导下,在制定或执行一些规章制度时,片面强调学校的权力,对学生的权利重视不够。

以从严管理就有助于学生成才的简单推理,代替对规章制度、一些做法合理性、甚至合法性的冷静思考。

往往愿望是好的,但是超越了法律的界限。

探讨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问题,必须全面、准确分析认识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

目前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法律意义上包含着两重内容。

i、具有行政法律关系的性质。

高校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代表国家,或者说受国家的委托,对学生教育的有关事项进行管理。

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思考

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思考

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思考【摘要】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是当前高校管理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从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建立健全法治制度体系、加强监督与评估机制、加强师生互动沟通、加强学生自治组织建设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思考。

通过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建立完善的法治体系与机制,加强监督与评估,促进师生互动和学生自治组织建设,可以更好地促进高校学生管理的规范化和法治化。

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对于提高高校管理效率、维护校园秩序、培养学生法治观念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不断优化法治化机制和加强教育培训,以及面对挑战及时调整策略,从而推动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取得更好的成效。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法律意识教育、法治制度体系、监督与评估机制、师生互动沟通、学生自治组织建设、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挑战的策略。

1. 引言1.1 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思考在当今社会,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随着高校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和管理难度的提高,如何在法治的框架下有效地管理高校学生,成为了摆在各大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不仅可以有效维护校园秩序和学生权益,也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效率。

加强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将围绕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建立健全法治制度体系、加强监督与评估机制、加强师生互动沟通以及加强学生自治组织建设等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探讨,希望可以为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本文还将分析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应对挑战的策略,为高校学生管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加强法律意识教育是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高校学生中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治观念。

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思考

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思考

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思考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高校的学生自然而然也成为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群体。

而管理学生这一群体,需要更加注重法治化,除了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外,还需要从制度和实践层面来推进高校学生的法治化。

一、从法制思想教育入手,注重法治观念的培养在高校学生管理方面,不仅仅是要管理好学生的行为,更要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只有拥有了正确的法制思想教育,才能更好地使大学生更加注重法律法规的遵循,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同时,也要通过法制宣传、法制课程建设等多种方式,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学生不要突破底线,让他们知道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从而特别是重视校园安全等方面。

二、加强法规制定,加大对学生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在法治化的基础上,制定更加明确的法规法规范,加强法规的执行力度。

特别是在学生违法行为上,要严格惩处。

例如,对于违规拥有和使用假证件、盗窃、入室盗窃、强奸等恶劣违法行为的学生,应该及时解除其学籍,提高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打击整治违法行为,用法律手段来保障校园的安全。

同时,为了更加严格地惩治违规学生,相关部门还可以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处分管理,加强对学生处分决定的法制化、透明度,同时也可以通过严格的惩罚,来形成规范高校学生行为的标准和规范。

三、加强法制意识形态建设,构建更加完整的法规制度虽然学生法制意识的建设和法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法治化建设还需要在各方面加强落实。

特别是加强各校内部法规的制定,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推进,为高校的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法制保障。

此外,还应该加强校内的法律监督,以确保学生在校内的行为,不仅符合全国范围内的法规和要求,还要符合学校制定的行为规范,从而构建更为完整的法规制度。

只有这样,高校教学研究、管理服务才能更加安全有序,为更加健康、快速的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四、加强法制建设,让学生的法律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不同于其它社会人群。

“德治” “法治”并行促进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

“德治” “法治”并行促进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

“德治” “法治”并行促进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一方面,不少大学生面临着道德观念淡薄、法治意识淡漠等问题;大学校园内部也存在着一些腐败现象。

为了加强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倡导“德治”、“法治”并行的理念已成为社会共识。

本文将就“德治”、“法治”并行促进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展开探讨。

首先要明确的是,“德治”与“法治”并行并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要求在实践中落地。

关于“德治”,我们要求大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才,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这意味着大学生要具有高尚的品行、良好的心灵和自律的意识。

而关于“法治”,则要求大学生具备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合法合规,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德治”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栋梁。

在校园内,他们应该自觉维护校园的廉洁风气,不做违背常理的事情,不谋取不义之财,不谋求不正当的利益。

大学生要注重自身道德修养,要有良好的品行、高尚的情操和道德情操。

在生活中,要认真做好学习和生活,不要想方设法逃避学习和工作。

只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才能促进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

“法治”是让大学生具备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合法合规,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在校园内,大学生要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搞违法乱纪的行为。

大学生要注重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不得从事危害社会和国家的行为。

只有具备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合法合规,才能让大学校园成为廉洁文化的堡垒。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大学生“德治”和“法治”的教育培训。

学校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

学校还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

在课堂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引导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素养。

学校还要建立健全廉洁文化建设体系,加强大学生的日常管理监督。

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德治与法治模式的思考

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德治与法治模式的思考

被理 解 为 是依 f 德治 国或 者 说道 德 的 统治 ( l o oat)即 以) r e fm rly, u i 人们 借 助或 主要 借助 道 德 的作 用 对 社 会进 行 调 节 和控 制 而 求 理
想 的实 现 。究 其 根源 , 法律 和 道德 都 是 一 种社 会 规 范 , 都 起 源 也
难 的 。如 学 生 有 了违 背 道德 的行 为 , 校 只能 教 育说 服 , 学 而不 能 通 过 法律 没 有 赋 予 的权 利进 行 惩 戒 。这 时道 德 的作 用 显 得 比较
弱势。 32道 德 观念 的非 定性 化 -
于原 始 社会 中的 社会 习惯 , 们 有共 同 的价 值 目标 , 它 即通 过 解 决 和预 防 冲 突 的方 式在 一 个 社会 内部 形 成秩 序 、 高 效 率 。 价 值 提 在
中图分类号 :G6 7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6 2 1 7 (0 00 - 0 8 0 1 7 — 5 8 2 1 )6 0 9 - 2
及 对 不 遵循 的主 体 的处 罚 , 促 使 主体 遵 循 法规 , 而 达 到 其预 而 从 定 的 目标 。但 是 法 规不 能 调 整所 有 的 社会 关 系 , 另是 在 高 校 , 特 I J 学生 应 该是 是 被 视 为接 受 高 等教 育 的 主体 ,而 不是 可 能 的 犯罪 主体 , 因此 不 能 以惩 罚 为 目的 。大 学生 作 为一 个 高 素质 群 体 , 对 于其 也 应有 更 高 的 要求 , 律 作 为道 德 的 低线 , 不 应 该 成 为其 法 也
和 法 治相 比而 言 , 治 的强 制性 低 很 多 。 只能 通过 自律性 德 它 的形 式 来 控制 . 而不 能 通 过外 部 手段 来 调 控 , 样道 德 自身 常 常 这

依法治校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制意识

依法治校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制意识

依法治校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制意识依法治校,是指学校在教育管理中依照法律规定进行行为规范和决策,培养学生具备法制意识和法治思维的能力。

这一理念旨在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够遵纪守法,健康成长,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本文将从如何培养学生法治思维和法制意识的重要性、培养方法以及学校依法治校的必要条件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培养学生法治思维和法制意识的重要性法治思维和法制意识是学生在法制社会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培养学生法治思维和法制意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

法治思维和法制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明确法律的作用和价值,从而塑造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负责任和积极向上的品质。

2. 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

通过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制意识,可以使他们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对法律、法规的认知,增加法律素养,以便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正确应对各类法律问题。

3.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学生依法治校的意识将逐渐转化为对社会法律的尊重和遵守,进而对整个社会治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维护。

二、培养学生法治思维和法制意识的方法1. 制定合理的法制教育课程。

学校可以结合学科内容,开设法制课程,让学生了解国家法律体系、法律原则和法律规范等,培养他们熟悉法律的能力。

2. 打造生动的法制教育活动。

学校可以举办模拟法庭、法治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互动的方式了解法律应用情景,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建设学校法治文化。

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法治主题活动、法律知识宣传和教育活动,营造法治氛围,使学生在浸润中形成法治思维和法制意识。

4. 规范学校管理,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按照规定行事,树立自觉守法的意识。

三、学校依法治校的必要条件要实现依法治校,学校应满足以下条件:1. 管理人员的法律素养。

学校的管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职责范围,确保校园管理行为符合法律规定。

论文: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思考

论文: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思考

76894 高等教育论文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思考1 引言所谓的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是以国家法律法规为根据和基础,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将法律法规精神融入到规章制度体制中去,从而完善学生管理体系,使得权利结构形式及制约机制能够合理的建立,并要在高校学生中严格执行。

这样便可以做到对学生管理权力一定程度上的限制,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运用该权利。

高校在管理行为上也更为科学和规范,这样会使得管理结果更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真正实现有效管理。

学生的民主法治化管理,会让学生更早的拥有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更促进了高校为社会提供更多规范化复合型的储备人才。

2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必然性2.1 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方略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方略,并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

在新时期党和国家也将其作为治党治军的根本,各项工作的开展都秉承着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

而对高校而言,管理法治化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更为具体化的实施。

这可以更有力的维护高校师生的切身利益,并在迈向现代化大学跨出了更为重要的一步。

法治精神可以让学生自身更具有个人权利尊重和保护意识,也使得高校更为适应社会法治化、现代化的发展。

2.2 法治化管理为以高校的以德治校提供保障在高校实行管理法治化,首先要建立制度化、规范化及程序化的保障体系。

该体系还要体现出人文关怀,并将人文与法治进行更好的结合,实现二者的构建和对接。

道德层面在社会中比强制的法律更有感召力及说服力,法律是以一种约束,而道德在其中是根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力。

在高校,传统的优良美德、大学的校训、大学的精神及教师的人格魅力等都是很好的道德教化。

构建和谐的高校环境,就需要将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融合。

才能够实现和谐校园的构建。

2.3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更有助于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其所针对的主要是大学生人群,为了使得大学生的民主权利得到依法保障,并学校要通过采取措施使得大学生能够树立法律意识,权利观念。

“德治” “法治”并行促进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

“德治” “法治”并行促进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

“德治” “法治”并行促进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在当前社会建设中,“德治”和“法治”是两种不同但又紧密联系的治理模式。

一方面,“德治”强调人们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水平,通过道德修养和自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法治”则是依据法律法规,通过立法、司法和行政手段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在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中,必须同时强调“德治”与“法治”的并行,以提升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的成效。

“德治”在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作为社会的后备力量和未来的领导者,大学生的道德品质至关重要。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素质,是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坚定的道德底线,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以廉洁自律的行为规范自己,做到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恪尽职守。

法治也是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

法律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它规定了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和约束,也为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大学生应当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法律也对违法行为实行严厉的制裁,对于大学生来说,违法行为将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发展前途,因此法治意识不可或缺。

要促进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必须同时强调“德治”与“法治”的并行。

学校应该加大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力度,引导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培养廉洁自律的行为习惯。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学校应该设置相关的法治课程,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使他们了解法律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法律规定。

除了“德治”和“法治”之外,在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中还需要注重其他方面的工作。

要强化“家风”建设,亲情教育,从家庭入手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品行。

学校要提供更多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机会,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明辨是非,培养廉洁自律的观念。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廉洁文化建设机制,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推进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德治与法治模式的思考
摘要:本文从德治与法治的概念在高等教育中的适用出发,通过对法治与德治的学生管理模式的局限性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德治与法治在高校学生管理领域中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生管理德治法治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高等院校发展也驶入了快车道。

而由此带来的高校在校生数量急剧扩张以及学生构成多元化,也给当今的高校学生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学者和教育管理机构在面对这个挑战时也提出了众多解决模式,如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德治模式,完全法治模式,以及现在比较主流的德治与法制相结合模式。

笔者认为,每种模式都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在高校管理的实务中,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模式更具操作性和前瞻性。

可如何使这种模式落实到具体的高校学生管理领域中则成了日益被关注的问题。

本文就拟从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具体领域,以及德治与法治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分析,提出德治与法治的优化对策。

1德治与法治概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适用分析
法治是什么,在当下中国法学界并没有统一的定义。

在西文中,与之相对应的常见词有“rule of law”, “rule by law”,
“government through law”等,这些词的含义分别可以译为“法的统治”、“依法统治”、“通过法律的治理”。

因此有学者提出,法治应是社会控制的一种模式,是指人们通过或主要通过法律进行治理而求达到理想状态的实现。

而德治则相对应于法治的定义,被理解为是依(以)德治国或者说道德的统治(rule of morality),即人们借助或主要借助道德的作用对社会进行调节和控制而求理想的实现。

究其根源,法律和道德都是一种社会规范,也都起源于原始社会中的社会习惯,它们有共同的价值目标,即通过解决和预防冲突的方式在一个社会内部形成秩序、提高效率。

在价值层面而上,法律和道德之间是相容的,它们都为了秩序和效率而发挥各自的功能。

正因如此,法律和道德自从产生之日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混杂在一起共同发挥其调节的功能。

法律被道德化,道德被法律化,法律之中有道德,道德之中有法律,法律依赖道德而被认同,道德依赖法律而被贯彻。

那么在具体的高校学生管理中,我们也可以简单的将之概括为“依法治校”或者“以德治校”。

相对于德治与法治的定义,这里的两个概念在内涵上有所扩大,外延上有所缩小。

一般来说,我们所说的“依法治校”,是指在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高校各级组织和教职员工依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活动,使高等学校真正成为而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

而“以德治校“则是以我国传统道德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标准为指导,使高
校师生员工养成一种道德需要的意识,并以此为基础,使高校各级干部在领导、管理中,以德正已,以德正人;使教职员工爱岗敬业,治学严谨,教书育人;使学生在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在他律和自律的共同作用下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形成一种既有公平竞争,又能和谐合作的积极向上的治学和育人环境。

2高校法治化学生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分析
2.1管理领域的有限性
法规是一种外在性的规范,它通过权利与义务的合理配置及对不遵循的主体的处罚,而促使主体遵循法规,从而达到其预定的目标。

但是法规不能调整所有的社会关系,特别是在高校,学生应该是是被视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主体,而不是可能的犯罪主体,因此不能以惩罚为目的。

大学生作为一个高素质群体,对于其也应有更高的要求,法律作为道德的低线,也不应该成为其道德准则。

这违背了高校培育精英的功能。

2.2管理资源使用的非效率性
法治功能的实现有赖于良好规则的制定及该规则被有效遵循和实施,这必然要耗费资源。

高校的资源主要来源于国家,也就意味着是使用了国家的税收来进行管理成本的支出。

如果一味的通过制定法规来进行学生管理,这必然会导致非生产性的支出无限的扩张,这不符合管理的效率性原则。

所以,实现法治校园的管理支出应该有合理的限度,使尽可能少的生产性资源被用作非生产性目的。

3高校德治化学生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分析
3.1低强制性
和法治相比而言,德治的强制性低很多。

它只能通过自律性的形式来控制,而不能通过外部手段来调控,这样道德自身常常对违反道德者本身无能为力。

一个和谐的校园建设,需要所有的人都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而且无条件的去这样做,这是比较困难的。

如学生有了违背道德的行为,学校只能教育说服,而不能通过法律没有赋予的权利进行惩戒。

这时道德的作用显得比较弱势。

3.2道德观念的非定性化
法律是一种刚性的存在,但是道德因为主体性的的差异,具有非定性化的特点。

高校是一个由多元主体构成的群体,学生组成也比较庞杂,不同的年龄、地域、民族、家庭背景都有可能造成不同的道德价值观。

这就使高校在运行学生德治化管理模式时产生一定难度。

但是高校是作为教育组织,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具有传播普适道德价值观念的义务和能力。

这就使得道德的分歧非绝对化。

4基于法治和德治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优化
法治是高校学生管理的基本层面,也是维持校园和谐稳定的基础要素。

在这个意义上,如何实现完善细致的高校立法以及人性化的执法监督,就成为了高校法治模式优化的核心问题。

笔者认为在法治的层面上,高校管理要达到优化,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首先,以学生为本。

党中央在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时,曾着重提到了以人为本,这种以人为本的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就是以学生为本。

学生是高校的基本主体,只有以学生为本,才能最大程度和最大范围的实现高校管理法治化的公平和正义;其次,以教育为本。

高校的基本职能是教育,学校的管理也是为了更好的为教育学生服务,因此在制订校内规章或者实行行政行为时,应以达到教育目的为主;最后,遵循效率原则。

高校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国家财政,是国家纳税人所交纳的税收。

因此其在管理中应该尽量最大化的提高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缩减管理层级,使更多的资源用于教育和科研,保证国家高等教育资金投入的产出最大化。

“法律是道德的最低要求”是法学界的基本通识。

基于这种通识,我们可以看出,对于高校这样一个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主要目的教育机构,仅仅有法律的约束或者说仅仅通过法治来实现学生管理,完全无法达到高校的管理需要,也不符合高校的教育背景。

因此,在一定的范畴上,德治是一种有效而且必须的弥补手段。

国外的一些著名的教育学家如涂尔干、杜威、科尔伯格、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表明:人的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从他律向自律发展的过程。

科尔伯格进而指出,道德从他律向自律转化,需要有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就是道德内化。

但是道德内化并不是强制性的“我说你服”过程,而是要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的各种需要,尤其是道德需要。

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实施德治的基本要素就是建立整体校园氛围上的道德需要,使得学生的自我管理从他律转向自律。

而在这方面,高校具有天然的优势,如优渥的教育氛围,较高的人员素质,多样化的培养手段,完整的培养机制等等。

因此,通过对上述资源的合理整合,必将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德治模式形成积极影响,同时对和谐校园的构建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