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十五 种群与群落

合集下载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盘点核心知识 理清主干考点三(精)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盘点核心知识 理清主干考点三(精)

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微生物培养技术和无土栽培技术的比较
植物组织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 植物体器官或组织接种在 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最终发育成完整植物体 水、矿质元素、蔗糖、维 生素、有机添加剂和植物 激素等 严格控制无菌操作,在培 养过程中要更换培养基, 调节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 的比例 微生物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 在适宜的营养和 环境条件下对微 生物的培养 无土栽培
②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
(二)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1.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制作过程中所用菌种及控制条件的比较
2.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制作过程比较及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
二、酶的应用 (一)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1.果胶酶的作用:分解细胞壁及胞间层的主要成分——果胶,使其变成可 溶性的半乳糖醛酸,易于榨取果汁。 2.酶的活性与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酶的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酶反应速度用单位时间内、 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表示。 (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温度、pH和酶的抑制剂等。 (二)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1.加酶洗衣粉中含有的常用酶制剂: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 酶等。 2.实验过程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同时 还要考虑到酶的专一性和洗涤成本等问题。 (三)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1.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 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 2.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要用酒精灯加热,加热时要用小火间断加热,反 复几次,直到海藻酸钠溶化为止。
生物技术实践(选修1) 一、微生物的利用 (一)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培养基 ①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 殖的营养基质。 ②制备: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③分类和应用

2012届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十二 植物后命活动的调节

2012届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十二 植物后命活动的调节

做考题 [例1]
(2010·重庆高考)将一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支
架固定在温、湿度适宜且底部有一透光孔的暗室内。从如图
所示状态开始,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几天后停止
于起始位置。此时,幼苗的生长情况是 ( )
A.根水平生长,茎向上弯曲
B.根水平生长,茎向下弯曲 C.根向下弯曲,茎向上弯曲 D.根向下弯曲,茎向下弯曲
(2)在生长方面,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增殖,而生长素则是
促进增殖的子细胞继续增大。 (3)脱落酸是在短日照下形成的,而赤霉素是在长日照下形 成的,因此,夏季日照长,产生赤霉素使植物继续生长, 而冬季来临前日照短,产生脱落酸,使芽进入休眠状态。
(4)脱落酸强烈地抑制生长,并使衰老过程加速,但这些作
用又会被细胞分裂素解除。
霉素均会影响侧芽的生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答案]
(1)顶芽
生长素 分生
细胞分裂素
对抗生长素
(2)侧芽的伸长 (3)植物激素
悟技巧
解答此类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极性运输、两重性仅是生长素的特点,其他激素的运输方 式和作用特点教材没有提及; (2)植物激素一定是植物自身合成的微量、高效的调节物质;
(3)植物激素间存在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的 效果不同,一般表现为低浓度促进生 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同一浓度的生
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的效果也不同,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小是 根>芽>茎(如图所示)。
植物激素间的联系 不同种类的植物激素,大都存在于同一植物体内,植物 体的生长发育,不是受单一激素的控制,而是受多种激素协 调作用。 (1)顶端优势是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果用 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就能解除顶端优势。

2012届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_专题十五_种群与群落.

2012届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_专题十五_种群与群落.

物为食物,数量上两
捕食 种生物呈现出“先增 加者先减少,后增加 者后减少”的不同步 性变化
2.群落演替 (1)群落演替的原因:
①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
②种群内部环境变化。 ③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 ④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⑤人类的活动能够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2)群落演替类型:
[答案]
AB
悟技巧 解答此类问题应明确以下几点:
(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注意事项。样方法常用于植物和活
动范围小的动物,标志重捕法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J”型曲线和“S”型曲线产生的条件、特点及数学模型 的构建。 (3)种群的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及环境因素均通过出生率与死
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
的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 配置关系有利于生物群落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3)群落内的种间关系:
关系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特征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 起,彼此有利,若分开 互利 共生
名称
则双方或至少一方不能
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 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
少,呈现出“同生共死”
的同步性变化
率直接影响种群数量。
明考向 与群落有关的试题具有应用性强、灵活度高的特点, 命题角度有群落结构的分析及产生原因,群落演替类 型判断和结果分析等。
做考题 [例2] 确的是 (2011·安徽高考)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 ( ) 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
产生 充裕②气候适宜③没有敌害、
条件 疾病等
和空间有限②各种
生态因素综合作用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ppt课件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ppt课件

3.(2011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体外受精是指获能的精子和成熟的卵子在相应溶液中受精 B.受精卵发育到原肠胚阶段才能进行胚胎移植 C.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通常都需加入血清 D.试管婴儿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 技术
解析:体外受精是指获能的精子与成熟的卵子在获能溶液或专用 的受精溶液中完成受精的过程,A项正确;胚胎移植应在早期胚胎培 养至桑椹胚或囊胚期进行,B项错误;早期胚胎培养液中含有一些无 机盐和有机盐类,含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以及激素、 血清等物质,动物细胞培养液的成分为糖类、氨基酸、促生长因子、 无机盐、微量元素,还有血清等成分,故C项正确;试管婴儿技术与 试管动物技术类似,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等, D项正确。
答案:(1)精子获能 胚胎移植 (2)DNA 限制性核酸内切 (3) 正常
[核心强化] 1.受精及胚胎发育的过程 (1)精子和卵子的发生 ①精子的发生:精原细胞先通过有丝分裂增殖,部分精原细胞发 育成初级精母细胞后进行减数分裂。变形过程中,细胞核为精子头的 主要部分,高尔基体发育为顶体,中心体演变为精子的尾,线粒体在 尾基部形成线粒体鞘膜,为精子运动提供能量,其他物质浓缩为原生 质滴直至脱落。
答案:B
4.(2011年高考广东卷)华南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采用试管 动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该技术包括的环节有( )
①转基因 ②核移植 ③体外受精 ④体细胞克隆 ⑤胚胎移植A.①③Fra bibliotekB.①④
C.②⑤
D.③⑤
解析:试管动物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 下成熟和受精,再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经过移植产生后代的 技术,所以该技术包括的环节有③体外受精和⑤胚胎移植。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创新方案复习课件10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创新方案复习课件10

(2)根据基因型推断:
在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读音相 同的大小写字母)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如 上图乙中,若生物体的基因型为AaaaBBbb,任意一种 基因中均有四个,则该生物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3)根据染色体的数目和染色体的形态数推断: 染色体组的数目=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如果蝇体细 胞中有 8 条染色体,分为 4 种形态,则染色体组的数目 为 2。
生于真核生物有 性生殖过程中, 为核遗传 有性生殖
真核生物细 胞增殖过程
均可发生
无性生殖、
中均可发生
无性生殖、
生殖
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
类型 项目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 异
交叉互换、
类型 自然突变、诱 发突变 自由组合、 人工DNA拼
染色体结
构变异、 染色体数
接技术
DNA复制时(有 减数分裂四 丝分裂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 裂前的间期) 分体时期及 减数第一次 分裂过程中
目变异
细胞分裂 期
发生时期
类型
项目
产生 结果
基因突变 产生新的 基因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只产生新的基 不产生新的基因, 因型,不产生 但可引起基因数目
新的基因
或顺序的变化
光镜下可检出
光镜下均无法检出,可 镜检 育种 应用 根据是否有新性状或新
性状组合确定
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基因 单倍体育种多倍体 工程育种 育种
育种
人工诱
变育种
单倍
体育种
多倍
体育种 三倍体 无子西 瓜、八
基因工
程育种 产生人 胰岛素 的大肠
矮秆抗 举例 锈病小
青霉素 单倍体育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创新方案复习课件29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创新方案复习课件29

项目 染色体 不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裸露DNA分子, DNA与蛋白质结合形 不形成染色体 成染色体 无丝、有丝、减数分裂 转录在细胞核内进行, 翻译在细胞质内进行;


分裂方式 主要是二分裂 在同一地点、同 一时间内进行
转录和翻译
转录在前,翻译在后

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基本相
③核仁:与某种RNA合成以及核糖体形成有关。 ④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易被碱性染料染 成深色,DNA上贮存着遗传信息。
(2)细胞核的功能: ①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DNA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②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三、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细胞器名称 线粒体、叶绿体 核糖体、线粒体、叶 绿体
成分
含色素的细胞器
叶绿体、液泡(有的液
泡中无色素)
细胞器名称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能产生水的细胞器 高尔基体 能产生ATP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 核糖体、叶绿体、内质网、 能合成有机物的细胞器 功 高尔基体 能 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 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 高尔基体 与分泌蛋白合成、运输、分泌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 有关的细胞器 体、线粒体 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2.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1)原理: 发生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具有半透膜。 ②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相同点 同、都有细胞膜和细胞质、都有核糖体、都 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既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
于真核生物。 ②真核细胞在细胞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但有 染色体。 ③真核生物细胞中可能没有线粒体(如蛔虫),也可能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备考复习课件5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备考复习课件5

原生质体的 第一步 制备(酶解法)
正常小鼠免 疫处理 动物细胞融 合(物、化、 生物法) 杂交瘤细胞 筛选与培养
原生质体融 第二步 合(物、化法)
过 程 杂种细胞的 第三步 筛选与培养 杂种植株诱 导与鉴定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合的障碍 ,大大扩展杂交的亲本组合 范围
第四系,系统复习。结合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结构 、生态系统等内容,全面系统 地复习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及 生态工程等内容。 (2)运用比较法,避免认识误区 。选修3中易混的基本概念较多 ,建议用比较法区分两种有关 联或具有某方面的相似特征以 及容易混淆的概念和原理,这 样有助于使基本概念、原理清 晰化;突出专有名词和术语的 合理使用,避免张冠李戴,生 搬硬套。
理论基础 植物细胞全能性 细胞增殖 液体培养基 类型 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 培 葡萄糖、氨基酸、 1.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 水、矿质元素、维生 养 基 无机盐、维生素、 成分 素、蔗糖、氨基酸、 促生长因子、动物 琼脂 血清等
取材
植物幼嫩部位或花药等
动物胚胎或出生不久的 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
作用 特点 (条件)
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 ) 技术扩增目 的基因; ③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工程的核心) ①构建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 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 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③构建方法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转化
②受体种类不同,所用的受体细胞种类也不 相同。
植物——一般为体细胞(可经组织培养成为完整 个体)。 动物——受精卵 (因为体细胞的全能性受到严格 转基因生物染色体 DNA分子杂交技术(DNA 第一步 的DNA上是否插 和DNA之间) 限制)。 入了目的基因 ③转化实质: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 目的基因是否翻译 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抗 第三步 体基因组中。 成蛋白质 原和抗体之间)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备考复习课件25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备考复习课件25

只传男不传女,限雄 遗传
人类中的毛耳

【典例3】(2010江苏)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 个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 回答(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2)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 伴X显性遗传 。 (3)如果Ⅱ-4、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按照甲、乙两种遗传病最可 能的遗传方式。请计算: ①双胞胎(Ⅳ-1与Ⅳ-2)同时患有甲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1/1296 。 ②双胞胎中男孩(Ⅳ-Ⅰ)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 是 1/36 ,女孩(Ⅳ-2)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0 。
规律方法
伴性遗传与遗传基本规律的关系
(1)与基因分离定律的关系 伴性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伴性遗传是由性 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遗传,若就一对相对性状而言, 则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但伴 性遗传有其特殊性。 (2)与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关系 在分析既有性染色体又有常染体上的基因控制的两 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遗传时,由位于性染色体上 基因控制的性状按伴性遗传处理,由位于常染色体上 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基因的分离规律处理,整个则按 自由组合定律处理。

I II III 3 7 8 4
b X Y
1
B b X X
2 5 6
9
10 XbY
色盲遗传系谱图
象山三中 邵丹玮
男性 女性 人类染色体组型图

性染色体
染 色 体
雌雄个体的体细胞中相同, 常染色体: 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
雌雄个体的体细胞中不同, 性染色体: 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
正常蚕 油性蚕
子代 雄
正常蚕 正常蚕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创新方案复习课件36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创新方案复习课件36

7.微生物的纯化与计数 (1)菌种的纯化:利用不同菌体的菌落特征不同分离菌种, 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两种。 (2)微生物计数: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有稀释涂布 平板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8.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植物体内已分化的细胞,在离体状态和一定的条件下,
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植株,其过程如下:
15.几种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1)蒸馏法流程:
鲜玫瑰花+清水→水蒸气蒸馏→油水混合物→加入 NaCl→分离油层→加入无水Na2SO4→除水→过滤→玫瑰 精油。 (2)压榨法流程: 石灰水浸泡橘皮→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 →橘皮油→提纯→橘皮精油。 (3)萃取法流程: 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
2012届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二轮复习 课件:第一部分 晨背十八 生物技 术实践
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醋酸菌发酵产醋的条件:醋酸菌为好氧性细菌,当缺
少糖源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
最佳温度是在30~35℃。 (2)酵母菌发酵制酒的条件: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 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 殖,再隔绝空气进行发酵。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
剂,如果菌落呈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则为大肠
杆菌。

6.关于无菌操作
(1)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
灭菌;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巴氏消毒、化学药剂
消毒。对不同对象需采用不同的方法。
(2)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入侵。无菌技术围 绕着如何避免杂菌的污染展开。 (3)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方法步骤:计算、称量、 溶化、灭菌、倒平板。
(1)腌制条件的控制:①无氧条件;②发酵时间受温度的 影响:18~20℃,腌制15天左右。温度高,时间短一些。 (2)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配制的亚硝酸盐标准使用液与样 品液显色后,目测是否与标准液的浓度相吻合。

高考生物第二轮备考复习课件 (3)

高考生物第二轮备考复习课件 (3)

B.c~d 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加倍
C.e 点后细胞内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相同 D.f~g 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
解析:由题图DNA的变化特征可推出a~b为有丝分裂过程,
该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
程中,A正确;c~d为有丝分裂的分裂期,且之前已经用 秋水仙素处理,故在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加倍,B正确; 玉米是二倍体,其单倍体中的基因经复制形成的基因和原 来的基因完全一样,e 点后的细胞为纯合体,各染色体组 的基因组成完全相同,C 正确;f~g 为有丝分裂末期, 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分离,D 错误。
D.细胞癌变导致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
解析: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细胞的种类增 加;衰老的细胞中大多数酶的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
(4)细胞癌变与癌细胞的特征: ①癌变的机理: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②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
a.原癌基因: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b.抑癌基因: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 a.无限增殖 癌细胞 b.形态结构发生改变 ③ 的特征 c.糖蛋白减少,易于扩散和转移
2.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关系
[难点]
(1)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是细胞的正常生命 历程,而癌变则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 (2)生物的个体发育从细胞角度分析是细胞分裂、分化的结 果;从分子水平分析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有丝分裂、细胞分化不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而减数分 裂发生基因重组,癌变是基因突变,都会导致遗传物质 发生改变。
答案:D
2.(2009·福建高考)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
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 变异是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2)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生物的垂直 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结构与水平结构都与环境中的生态因素有关, 结构与水平结构都与环境中的生态因素有关,垂直结构 和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 的对环境的适应。 的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 配置关系有利于生物群落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配置关系有利于生物群落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能力点是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知识理解能力。群落的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活动( 知识理解能力。群落的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活动(如 旅游)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旅游)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火山喷发后进行的演替 属于初生演替, 属于初生演替,故B项错误。 项错误。 [答案] 答案] B
2012届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二轮复 届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二轮复 习课件: 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十五 种群 与群落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分析 种群的数量变动内容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 种群的数量变动内容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波动” 波动” 与“下降”,其中“增长”可包括“J”型增长与“S”型增 下降” 其中“增长”可包括“J”型增长与“S”型增 型增长与 长。现比较如下: 现比较如下: “J”型曲线 型曲线 理想状态: 理想状态:①食物和空间条件 充裕②气候适宜③没有敌害、 产生 充裕②气候适宜③没有敌害、 条件 疾病等 “S”型曲线 型曲线 现实状态: 现实状态:①食物 和空间有限② 和空间有限②各种 生态因素综合作用
类型 基质与环
初(原)生演替 原 生演替 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
次生演替 有大量有机质和 生命胚种
境条件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 地衣阶段
杂草阶段→灌木 杂草阶段 灌木 过程 苔藓阶段→草本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阶段→ 草本阶段 阶段→森林阶段 阶段 森林阶段 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
(3)群落内的种间关系: (3)群落内的种间关系: 群落内的种间关系
关系 数量坐标图 名称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 起,彼此有利,若分开 彼此有利, 则双方或至少一方不能 互利 独立生存, 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 共生 生物同时增加, 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 少,呈现出“同生共死” 呈现出“同生共死” 的同步性变化 能量关系图 特征
关系 数量坐标图 名称 一种生物寄居在 另一种生物体表 寄生 无 或体内, 或体内,从那里 吸取营养来维持 生活 能量关系图 特征
关系 数量坐标图 名称 两种生物生活在 一起, 一起,由于争夺 资源、空间等而 资源、 竞争 发生斗争, 发生斗争,数量 上两种生物呈现 出“你死我活” 你死我活” 的同步性变化 能量关系图 特征
悟技巧
解答此类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解答此类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理解与群落有关的生物学术语,如丰富度、 (1)正确理解与群落有关的生物学术语,如丰富度、种间关 正确理解与群落有关的生物学术语 系、垂直结构、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等。 垂直结构、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等。 (2)区分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层次关系。 (2)区分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层次关系。 区分种群 (3)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不只是干扰和破坏。 (3)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不只是干扰和破坏。 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不只是干扰和破坏
明考向 与群落有关的试题具有应用性强、灵活度高的特点, 与群落有关的试题具有应用性强、灵活度高的特点, 命题角度有群落结构的分析及产生原因, 命题角度有群落结构的分析及产生原因,群落演替类 型判断和结果分析等。 型判断和结果分析等。
做考题 [例2] (2011·安徽高考)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 (2011·安徽高考)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 安徽高考
关系 数量坐标图 名称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 物为食物,数量上两 物为食物, 种生物呈现出“ 种生物呈现出“先增 捕食 加者先减少, 加者先减少,后增加 者后减少” 者后减少”的不同步 性变化 能量关系图 特征
2.群落演替 (1)群落演替的原因: (1)群落演替的原因: 群落演替的原因 ①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 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 ②种群内部环境变化。 种群内部环境变化。 ③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 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 ④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⑤人类的活动能够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人类的活动能够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解析] 本题考查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判断能力。由曲线可知:初 解析] 本题考查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判断能力。由曲线可知: 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的先达到峰值也先衰退, 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的先达到峰值也先衰退,而开放 条件与封闭条件相比是开放条件下存在迁入和迁出的现象, 条件与封闭条件相比是开放条件下存在迁入和迁出的现象,A、B 正确;因各组棉叶的规格数量相同, 值应相同, 正确;因各组棉叶的规格数量相同,则理论上K值应相同,但由 图示可知,只有开放条件下初始密度较大的种群在达到K值时开 图示可知, 始衰退, 值时就开始衰退, 项错误; 始衰退,其余都是在未达到K值时就开始衰退,C项错误;种内斗 争是指某一区域的同种个体为争夺有限的资源和空间而发生斗争 的现象,在种群衰退时虽然种群个体数量减少,但因棉叶被食用, 的现象,在种群衰退时虽然种群个体数量减少,但因棉叶被食用, 其量也在减少,故种内斗争不一定减弱, 项错误。 其量也在减少,故种内斗争不一定减弱,D项错误。 [答案] 答案]
AB
悟技巧 解答此类问题应明确以下几点: 解答此类问题应明确以下几点: (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注意事项。样方法常用于植物和活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动范围小的动物,标志重捕法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动范围小的动物,标志重捕法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J”型曲线和“S”型曲线产生的条件、特点及数学模型 (2)“J”型曲线和“S”型曲线产生的条件、 型曲线和 型曲线产生的条件 的构建。 的构建。 (3)种群的年龄组成、 (3)种群的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及环境因素均通过出生率与死 种群的年龄组成 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出生率和死亡率、 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 率直接影响种群数量。 率直接影响种群数量。
“S”型曲线 型曲线
模型
“J”型曲线 型曲线
“S”型曲线 型曲线
综合分析
①种群增长“J”型数学模型Nt=N0·λt中“λ”为“增长 种群增长“J”型数学模型 倍数”而非“增长率” 倍数”而非“增长率”。 值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允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②K值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允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值是不同的; 不同种群在同一环境条件下K值是不同的;同一种群在不 值也是不同的。这主要取决于食物、 同环境条件下K值也是不同的。这主要取决于食物、空间 和其他生活条件的限制和由此引发的种内斗争以及捕食 者的数量等。 者的数量等。 图中“J”型曲线无 且种群增长率始终不变; ③图中“J”型曲线无K值,且种群增长率始终不变;“S” 型曲线有K值,种群增长速率在各个阶段是不相同的,在 种群增长速率在各个阶段是不相同的, K/2时,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也增长最快。 /2时 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也增长最快。
1.群落的结构特征 群落的结构特征 (1)群落的特征: 群落的特征: 群落的特征 物种丰(富 度 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物种数目的多少 物种丰 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这是群落的首 要特征。 要特征。 优势种:群落中优势度大的物种, 决定着群落结构和群 优势种:群落中优势度大的物种,它决定着群落结构和群 优势度大的物种 落环境的主要特征。 落环境的主要特征。
(2)群落演替类型: (2)群落演替类型: 群落演替类型 类型 初(原)生演替 原 生演替 从来没有被植物 原来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 覆盖的地面,或 覆盖的地面, 条件基本保留, 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 原来存在过植被, 起点 原来存在过植被, 了植物和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但被彻底消灭了 的地方 的地方 次生演替
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 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 确的是 ( )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 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 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பைடு நூலகம்程
“J”型曲线 型曲线
“S”型曲线 型曲线
种群数量以一定的倍数连 种群数量以一定的 倍数连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 特点 值后, 续 增 长 ( 第 二 年 数 量 总 为 纳量 K 值后,将在 K 第一年的 λ 倍) 环境容纳 值量(K 无 K 值量 值) 值上下保持相对稳定 有 K 值曲线
“J”型曲线 型曲线
类型 时间 速度 影响因素
初(原)生演替 原 生演替 经历的时间长 缓慢 自然因素 裸岩、 裸岩、沙丘和湖底的
次生演替 经历的时间短 较快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弃耕农田上和火灾
实例 演替
后的草原上发生的 演替
(3)群落演替的特征: (3)群落演替的特征: 群落演替的特征 ①方向:一定的方向性;②能量:总生产量增加,净生 方向:一定的方向性; 能量:总生产量增加, 产量逐渐降低,群落总量增加; 结构:营养结构复杂, 产量逐渐降低,群落总量增加;③结构:营养结构复杂, 物种多样性增加,稳定性增强;④生活史:生物个体增 物种多样性增加,稳定性增强; 生活史: 大,生活周期变长,生态位变窄;⑤物质循环:由开放 生活周期变长,生态位变窄; 物质循环: 转为封闭,交换速度变慢。 转为封闭,交换速度变慢。
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 和20 头/叶)的棉蚜种 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 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 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 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