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15 说屏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4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15 说“屏”(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2014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15 说“屏”(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说“屏”》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了解中国古代的屏风,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3、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写法,实际运用,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4、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堂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我国有一种名叫屏风的家具吗?”学生回答后,展示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屏风的图片,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

(多媒体展示)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回顾学习说明文的基本方法(步骤),师生先朗读,再根据这个方法自学课文。

遇到困难可小组讨论或者询问老师。

出示问题提示有困难的同学(将问题填写在自己的小屏风上):①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哪几方面说明其特点?②本文运用的是哪一种说明顺序?③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具体说明作者运用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

写说明文时,依据什么来选择说明方法?④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评点时侧重①③)2、谈谈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明确: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候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为我国有如此巧妙的屏风而自豪。

三、练一练,说一说。

1、找出有关“屏”的古诗词。

例:南朝《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

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李贺《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2、学生将今天自己做屏风的过程用文字作一段说明。

四、小结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说屏》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说屏》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说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1.2学习课文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1.3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主题。

2.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尊重他人观点的品质。

3.2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创作灵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1.2学习课文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难点:1.1理解课文主题,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1.2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屏风的历史与作用。

1.2学生分享自己对屏风的了解。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学生梳理课文结构,概括各部分内容。

3.合作探究3.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主题。

4.课堂讲解4.1教师讲解课文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4.2教师分析课文表达技巧,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5.拓展延伸5.1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5.2教师展示屏风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描述其美感。

6.写作训练6.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6.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7.课堂小结7.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传统文化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讲解等方式,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把握了课文结构。

在课堂讲解环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在写作训练环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整体教学效果较好,但仍需在课堂讲解和写作训练环节进一步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说“屏”》教学设计 (新版)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说“屏”》教学设计 (新版)新

《说“屏”》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作用、种类及布置。

2、体会重点词句含义。

3、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屏”的作用、种类及布置,体会词句含义进而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古代建筑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成就辉煌,苏州园林、故宫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古人为了追求室内的审美效果,还创造了一种叫“屏”的器具,古朴典雅的屏风往往会给人无限的遐想,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各种优美的身影。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陈从周先生的《说“屏”》。

二、整体感知1、明确说明对象。

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简单的谈谈对屏的认识。

(由于初次参加市里的这种大赛,很是紧张上课时此环节丢了。

)3、请同学结合文章看看哪些语句体现了“屏”的“巧”。

(师生合作)明确:作用之巧、种类之巧、布置之巧( 板书)【通过“巧”字帮助学生系统的梳理文章,全面的认识“屏”】(自我感觉此环节的设置确实动了脑筋,但梳理、评价学生的结果时做的不够细致,评价学生用语有待提升。

)三、语言赏析1、学生自读,指名学生诵读文段,教师给予适当评价和指导。

2、以第一段为例,指导学生朗读中去训练他们的语言评析能力。

3、学生合作,寻找其它语段中的美点。

教师明确:词语美:典雅、含蓄、形象、简洁等诗句美: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意识到语言品味的重要性,但在引领学生品味语言时方法不多,评析不够到位,问题的设置也不够具体。

)四、悟“情”小小的屏风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载体,一个符号。

透过它可以洞察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透过它可以诠释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

而屏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在古代家家都司空见惯的精美的器具,而今却渐渐地淡出我们的视线,作为一个研究中华文化的泰斗——陈从周先生对此作何感想呢?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呢?明确:从第四段可以看出,“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

八年级语文上册15《说“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15《说“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5* 说“屏”出色开篇词“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是唐朝诗人杜牧《秋夕》里的诗句, “画屏”说的就是屏风。

后汉李尤的《屏 风铭》有这样一段: “舍则潜避,用则设张。

立必 端直,处必廉方。

”道出了屏风的特色和功用。

因为屏风常摆设在室内显然的地点上,人们在屏风自己的美化和装饰上下过好多功夫, 所以它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传统的拥有适用价值的有名手工艺品之一。

今日,同学们随我一道走近“屏风” 。

学习目标1. 掌握说明对象及特色,认识“屏”的有关知识。

2. 掌握本文说明方法的运用,领会其作用。

3. 品尝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4.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味。

教课过程一、新课导入屏风,一个富裕诗意的名词,它集适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

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常见,但它特有的魅力还能牵动我们的情思。

今日,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道去《说“屏” 》。

二、自学指导(一) ——预习与交流 1. 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帷幕 (w éi) .2. 理解课文的要点词语。

伧俗:俗气鄙陋。

得体:合适,恰到好处。

3. 作者链接韶光 (sh áo) 忒( tu ī) . .陈从周 (1918 — 2000) ,浙江杭州人, 古建筑园林专家, 并善于文、 史,兼工诗词、 绘画。

主要著述有《苏州园林》 《扬州园林》 《园林谈丛》《说园》《绍兴石桥》《春苔集》《书带集》《帘青集》《山湖到处》等。

三、自学指导(二) ——合作与研究(一)整体感知1. 赏识各种屏风图片,谈谈你对屏风的印象。

【交流点拨】 屏风是中国古代居室内重要的家具、装饰品,其形制、图案及文字均包括有大批的文化信息, 既能表现文人雅士的高雅情味, 也包括了人们祈福迎祥的深刻内涵。

各式各样的屏风,还凝集着手工艺人富于创意的智慧和鬼斧神工的技术。

2. 用文中的原话 给“屏”下一个定义。

【交流点拨】 屏者 , 障也 , 可以缓冲一下视野。

八年级语文上册 15《说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5《说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说“屏”》
析说明文的语言
来说说“屏”
)展示屏的图片(我们
锦屏,比较华丽;石屏,比较典雅、庄重。

这叫挂屏,它已经
(屏风:室内外用来隔断视线或挡风的用具。


一个用具,师:“遮挡”,强调“遮挡”。

然后把它再引申一下。

山,作
自由诵读课文,说说你积累的词语。

你们看作者就是这样有层次的为我们介绍了屏,
(在我们办公室里有这么一格一格的蓝色东西隔开了各个老你觉得教室办公室的屏的设置巧妙吗?
并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中应起到的作用。

们说了几个
欣赏能力。

最后我们能够学以致用,一起根据课文内容探讨了。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说“屏”》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说“屏”》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说“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说“屏”》;掌握词语“屏”“障”“间隔”等的基本含义;学会通过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通过合作探究,理解作者对屏风的审美观点及其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学会通过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屏风的审美观点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屏风的历史与发展,引导学生了解屏风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古代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让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要以“说‘屏’”为题?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陈从周及其作品。

3.课堂讨论课文中的“屏”具有哪些特点?作者为什么说“屏”是“间隔的艺术”?你如何看待作者对屏风的审美观点?4.精讲课文(1)教师精讲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理解屏风的作用及审美价值。

(2)学生齐读课文第二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作者对屏风的喜爱之情。

(3)教师讲解课文第三段,引导学生理解屏风的实用价值。

5.课堂小结6.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说“屏”》。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教学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1.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提高课堂参与度。

3.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师应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屏风?谁知道屏风是什么?生1:我见过,家里客厅有个小屏风,很漂亮。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说屏》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说屏》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说屏》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积累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屏”的有关知识,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3、了解本文的说明方法,体味本文生动且富有诗意的说明语言。

4、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学习重、难点】1、学习“屏”的有关知识,2、了解本文的说明方法,体味本文生动且富有诗意的说明语言。

【教学用具】多媒体、学习提纲【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同学们,上课前我们看衣服图画,大家想一想这是我们学过的哪一篇课文?(《口技》)《口技》中有两句话: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视之。

“屏障”或“屏”指的是什么?它在口技表演中起什么作用?(遮挡视线)屏风历来是我国室内的主要器具之一,你在生活中见过屏吗?(医院、办公室、饭店、酒店以至现代家居生活中)我们再看几幅屏的图片,这些古代屏风有什么特点?(美)我们不难看出,屏风是一种既实用又有艺术特色的家具。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陈从周先生的《说屏》,了解更多关于“屏”的知识。

二、明确学习目标1、积累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屏”的有关知识,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3、了解本文的说明方法,体味本文生动且富有诗意的说明语言。

4、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三、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陈从周,古建筑园林专家。

著有《说园》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屏.风()纳.凉()帷.幕()伧.俗()韶.光()休憩.()书斋.()闺.房()闲倚.画屏()忒.()3、解释下列词语伧俗:粗俗、鄙陋。

韶光:美丽的春光。

比喻美好的青年时代。

休憩:休息。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什么是“屏”?(请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2)屏风的特点是什么?①“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②“功能与美感相结合”3、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1)屏风的作用(2)屏风的种类(3)屏风在设置上应该注意的问题五、再读课文,问题探究(1)屏风有哪些作用?(提示:室外屏风、室内屏风)室外屏风的作用:起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

八年级语文上册 15 说屏(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5 说屏(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3、作者对“屏”的感情怎样?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
明确: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明确: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 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4、文章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教师小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很多关于“屏”的知识,比如屏的作用、种类和屏风在设置上应该注意的问题等等,感受了全文浓浓的诗意和韵味,相信大家一定和我一样深深爱上了这种传统文化的承载——屏风,希望大家能把中国的这些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新课导入:
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不过,它留在古诗文中的各种身影,总是能牵动我们的情思,相信屏风有一天会在我们的生活中重新大放异彩
说屏
学习内容
第 三单元 第15课:说屏 第1_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把握本文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其作用。
3、品味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重难点:
1、把握本文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其作用。
2、品味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时间分配
导课3分、自学15分、交流展示15分、小结2分、巩固5分
2、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
明确: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作用:遮挡视线;起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种类: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 竹屏等。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的屏的图片,让学生获得直观印象,加深对屏的了解。)

八年级语文上册 15《说“屏”》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5《说“屏”》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5.说“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生字、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课文过程与方法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2、体会本文生动富有文采的说明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2、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有一种名叫屏风的家具吗?”学生作出肯定的回答之后,展示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屏风的图片,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

(多媒体展示)师:“那这种家具有什么作用呢?”(联系同学学过的课文《口技》引导学生回答出两点,美观和起遮挡视线的作用)师:大家刚才说的都很好,屏风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逐渐由单纯的家具演变成为了一种工艺品,古朴典雅的屏风往往会给人无限的遐想,难怪屏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各种优美的身影,琢磨一下,屏为什么总能牵动人们悠悠的情思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陈同洲先生的《说“屏”》。

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

”导入课文。

二、走进作者:陈从周(1918—2000),原名郁文,晚年别号梓翁。

浙江杭州人。

古建筑、古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他揉中国文史哲艺与古建园林于一炉,出版了第一本研究苏州园林的专著,其《说园》五篇,总结了中国园林的理论。

三、预习检测: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①我们的先人,shàn()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

②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wéi()幕起着同一作用。

③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cāng()俗,绘画尚少诗意。

④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⑤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2、选词填空。

诗意、微妙、销魂、向往;神秘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那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唐人诗句,真够令人()的了。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说“屏”》教学设计1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说“屏”》教学设计1 (新版)新人教版

《说“屏”》【教学目标】1.了解屏风的特点和作用。

理解作者对屏风的感情。

2.学习本文引用古诗词在说明中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1.了解屏风的特点和作用。

2.学习本文引用古诗词在说明中的好处。

【教学流程】一、总结文体知识导入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4篇说明文,请你回顾一下我们在这4篇说明文学习时都重点学习了说明文的哪些知识?(学生思考回答。

了解说明对象特征,学习说明顺序,辨析说明方法以及分析作用,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通过一个单元的说明文学习,我们基本了解了说明文这种文体的基本知识,今天我们就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来独立完成本文的学习。

二、确定自主学习目标请根据说明文的文体特点,通读全文思考确定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说“屏”》的学习目标。

(学生自读全文后明确本文学习目标:1.学习了解屏风的特点和作用。

2.学习本文引用古诗词在说明中的好处。

3.理解作者对屏风的感情。

)三、自主学习“屏”的知识1.概括说“屏”知识。

速读全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介绍了有关屏风的哪些知识?学生速读课文,概括屏风知识。

本文说明了屏风的特点、作用、分类、设置上应注意问题、作者对屏风的感情等。

2.自学屏风知识。

请你根据以上屏风知识,再读课文,在文中圈点批画,画出具体介绍。

学生细读文章,圈点批画,自主学习。

3.交流屏风知识。

请自选一个内容给大家解说有关屏风的知识。

学生自选内容解说。

要求:(1)明确解说内容,突出重点,条理清楚。

(2)结合课文解说具体。

学生解说屏风内容可能有。

屏风特点:“似隔非隔、在空间上起着神秘作用”“功能与美感相结合”。

屏风种类:按空间分类为,室内屏和室外屏;按屏的建筑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屏风作用:室外屏作用,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的种种好处:避免从门外直接望到厅室;屏风上面有书有画,是一种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仍然是流动的。

室内屏作用,“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从前女子的房中,有了屏风,“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说“屏”》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说“屏”》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1)

《说“屏”》【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重点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相关知识;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注重学法指导;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了解屏的相关知识;3、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及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的运用。

4、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屏”画配文的设计说明。

【教学方法】1、教法:导读法―――创设情景,指导,点拨。

2、学法: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方法,在自学中实践提高,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方法,在自学中实践提高;听、读、查、划、思、说、议、总、记、画、写、练、测多种学习形式相结合,力求敏捷高效。

【教学用具】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展示中国古文化的元素让学生欣赏导入: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有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葩----“长城”、“故宫”;有字正腔圆、讲究唱念做打的中国戏曲;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中国书法;有清新淡雅、神似写意的中国水墨画;有姿势舒展、矫捷刚健的中国武术……仅仅通过只言片语老师难以穷尽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现在请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挖掘中华文化精髓,看看下面系列图片体现了中国哪方面的文化?(家具装饰、屏风)在哪些场所,你发现它仍然在发挥作用?(医院、酒店、宾馆、图书馆、家居客厅、各单位办公室等)大家回忆一下在哪一篇学过的课文中提到了“屏”?(《口技》:“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视之”)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它有着神秘的作用,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说“屏”》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说“屏”》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说“屏”》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屏风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说明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屏风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说明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掌握课文中的说明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图片展示:展示屏风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屏风的特点。

2.问题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屏风吗?它在古代有什么作用?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讲解课文生字词,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3.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屏风的喜爱之情。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如: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等。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中的说明方法。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屏风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写作训练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以《说“屏”》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2.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写作思路和结构。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完成作文,下节课分享。

第三课时一、作文分享1.学生分享作文,互相学习借鉴。

2.教师点评作文,指出优点和不足。

二、课堂讨论1.学生讨论作文中的说明方法和表达技巧。

三、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修改作文,准备参加班级作文比赛。

四、拓展延伸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屏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说明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环节,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15课《说“屏”》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5doc

第15课《说“屏”》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5doc

十五、说“屏”学习目标:知识:积累词语,了解古代屏风,了解古代文化。

能力:1、把握本文说明对象及特征。

2、说明方法及语言特点。

情感: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点缀今天美好的生活。

重点:说明对象及特征。

难点:理解作者对屏的感情。

准备:生课前自读课文。

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流程设计:一、情境导入由学过的《口技》一文导入。

引入“屏”。

师多媒体展示一组“屏”的画面,让生谈谈认识。

由此导入课文学习。

二、导学自制学习目标。

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最后师归纳明确(多媒体展示目标)。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解决问题。

1、自读课文,处理字词。

⑴音⑵义(形似)因地制宜、雅俗只分、伧俗、纳凉2、再读课文,感知内容(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

⑴提问: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介绍了哪些知识呢?何顺序?生看课文;先自己解决;不行再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师点评归纳(多媒体显示归纳):四、研读赏析继续生自制的目标学习(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组)。

a 、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b 、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试举例品位。

1、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每人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说明方法,并能说出其作用。

a 、先自主学习;b 、再小组交流讨论;c 、全班交流,师可适当点评。

2、解决第二个问题。

每生在文中各找一例,试细心品位,后全班交流,师适当点拨、点评。

五、小结六、作业布置课后练习二。

课后反思:屏 逻辑顺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说屏
●教学目标
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屏的图片,或上网查找。

如果学生家中有屏的小艺术品,也可借来一用,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人新课。

学生拿着自己找的图片或小屏风,向同学作介绍,语言可能不生动,教师可以就此导人,看做者是怎样介绍的。

也可以用古诗词中有描写屏风的诗句导人。

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教师正音。

教师配古筝乐曲朗读课文。

学生听读并思考:
a.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b.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听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b.作者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
◆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研读与赏析。

过渡: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也喜欢上屏风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全班讨论明确:
a.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牡丹亭》中“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b.“…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

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

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换上“放”字,则无此表达效果;“点缀”是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的作用。

(学生还可以再举出一些。

)
小结: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

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焕发出青春,重新大放异彩。

拓展延伸
在古诗词中,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说到屏,你还找到了哪些图画描绘了屏,全班交流,请你引诗配画作解说。

比如:李商隐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宋代词人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

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想像一下,屏风将会有怎样的用途?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作业
把课堂上所说的“想像屏风的用途’’整理好,写在作业本上,学着用上古诗词佳句,要用得得体。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回答问题。

自主回答: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明确:“屏者,障也。

”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

解释紧扣屏的用途。

(2)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明确: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

作用:遮挡视线;起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

种类: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的屏的图片,让学生获得直观印象,加深对屏的了解。


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合作讨论回答
(3)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明确: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

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二、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

1、理解诗意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

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

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

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

“锦屏人”指闺中女郎。

“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

“忒”读“tuī”“太”的意思。

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

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三、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七)研读赏析
1、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举例子、分类别、引用等
2、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

明确:本文是一篇轻松、随意的小品式的说明文。

(1)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相关知识,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了解屏风,不觉文章枯燥。

(2)多处引用古诗词,文白相杂,不仅很好地为说明对象服务,且使说明语言更生动。

三、总结拓展
(一)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

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二)拓展延伸
查找积累与屏风有关的诗句。

例:南朝《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

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李贺《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板书设计:
避免直视
屏的作用:艺术点缀
可以挡风
说屏屏的分类:按屏风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巧
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
教学后记:学生对屏的知识把握,审美情趣的培养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作者的情感体会得不是很深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