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免疫学检测

合集下载

绪论思考题

绪论思考题

思考题绪论1. 免疫应答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2.中枢免疫器官对免疫细胞的发育起什么作用?3.外周免疫器官主要由哪些组织与器官组成?在免疫应答中发挥什么作用?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与NK细胞的主要功能分别是什么?5.补体系统的主要激活途径有何不同6.免疫辅助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发挥什么作用?7.7.临床免疫学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什么?8.8.免疫学检验可分为几个部分?9.9.临床免疫学及免疫检验在移植免疫、肿瘤免疫中的意义。

10.10.现代免疫学技术包括了哪些方法?第二章抗原抗体反应1.什么是抗原抗体反应?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是什么?2.抗原抗体的结合力有哪些?3.抗原抗体反应有哪些特点?4.如何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交叉反应?5.什么是抗原抗体反应的可逆性?有何应用?6.如何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亲和力和亲合力?7.抗原抗体反应体系中为何要确定抗原、抗体的最适比例?8.抗原抗体反应有哪些影响因素?9.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免疫学检测技术有哪些?10.什么是标记免疫技术?标记免疫技术有哪些类型?第三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1.什么是免疫原?2.如何制备可溶性抗原?3.常用的细胞破碎方法有哪些?4.连接半抗原的载体有哪些?制备半抗原性免疫原的方法有哪些?5.纯化抗原的鉴定包括有哪些内容?6.什么是免疫佐剂?免疫佐剂有哪些种类?免疫佐剂的作用机制有哪些?7.什么是抗血清?什么是多克隆抗体?8.如何制备抗血清?9.动物采血有哪些方法?10.抗血清的鉴定包括哪些内容?第四章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1.杂交瘤技术是如何问世的?其基本原理是什么?2.什么是单克隆抗体?其特性和局限性如何?与多克隆抗体有何异同?3.杂交瘤细胞的克隆方法有哪些?4.细胞株冻融的原则是什么?5.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有哪些,各有哪些优缺点?6.单克隆抗体的性质鉴定的方法有哪些?7.叙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和应用。

8.叙述基因工程抗体的概念和优点。

2017年主管检验技师考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练习题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2017年主管检验技师考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练习题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2017 第二十四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一、A11、可检出RF免疫球蛋白类别的方法是A、胶乳凝集B、速率散射比浊法C、ELISA法D、电泳法E、TRUST2、RF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类别是A、IgGB、IgAC、IgMD、IgEE、IgD3、关于RF描述错误的是A、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B、抗人或动物IgGFab片段的抗体C、与人或动物变性IgG结合D、不与正常IgG发生凝集E、多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自身抗体的特征不包括A、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标志B、高效价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C、自身抗体是临床确诊的重要依据D、自身抗体是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E、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不伴有特征性自身抗体谱5、产生TNF-β的细胞是()。

A、T细胞B、B细胞C、NK细胞D、单核巨噬细胞E、血管内皮细胞6、下列对自身抗体的论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正常个体中不可能检出自身抗体B、检出自身抗体即意味着发生了自身免疫病C、非自身免疫病患者体内也可检出自身抗体D、正常人到老年期,自身抗体的检出率明显降低E、自身抗体可通过Ⅰ型免疫损伤机理而致病7、下列哪一种自身免疫病患者最可能检出抗自身IgG抗体A、恶性贫血B、重症肌无力C、自身免疫性溶血D、类风湿性关节炎E、肺肾出血性综合征8、对重症肌无力的论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主要致病抗体是抗乙酰胆碱受体(AcR)抗体B、抗AcR抗体的主要作用是在补体参与下损伤骨骼肌细胞C、它的发病与胸腺病变有一定关系D、在病人血清中尚可检出其他自身抗体(如抗胸腺上皮细胞DNA、抗胃壁细胞抗体等)E、该病有遗传倾向性9、下列哪种疾病是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A、重症肌无力B、慢性甲状腺炎C、慢性溃疡性结肠炎D、系统性红斑狼疮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由自身变性IgG引起的自身免疫病为A、恶性贫血B、干燥综合征C、类风湿性关节炎D、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萎缩E、青少年型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11、可作为SLE特异性标志的自身抗体是()。

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及其检验

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及其检验

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及其检验第一部分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一、目的要求掌握四型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常见疾病,血清IgE免疫复合物的检测,熟悉皮肤试验,激发试验,了解相关白细胞其它因素的测定。

二、教学内容1、I型变态反应:参与成分和细胞,发生机制,常见疾病,防治原则。

Ⅱ型变态反应:发生机制,常见疾病,检验原则。

Ⅲ型变态反应:发生机制,常见疾病,检验原则。

Ⅳ型变态反应:发生机制,常见疾病,检验原则。

2、皮肤试验的准备,类型,方法,应用和评价。

3、激发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及其它。

4、血清IgE的检测:总IgE的检测,非特异性IgE的检测。

5、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物理技术、补体技术、抗球蛋白技术、细胞技术、免疫复合物成分测定),组织固定免疫复合物的检测、检测的意义与应用。

6、相关白细胞及其它因素的测定: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碱性粒细胞计数。

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其它检测方法。

第二部分测试题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1.超敏反应的本质是:()A.特殊的免疫应答B.异常的免疫应答C.正常的免疫应答D.初次应答E.再次应答2.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是:()A.IgM、IgG3B.IgA、IgG4C.IgE、IgG4D.IgE、IgAE.IgM、IgE3.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炎症细胞主要是:()A.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B.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D.中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E.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4.青霉素是常见的引起超敏反应的:()A.完全抗原C.TD-AgB.半抗原D.免疫原E.TI-Ag5.下列哪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属于Ⅰ型超敏反应()A.肺-肾综合症B.类风湿性关节炎C.新生儿溶血症D.接触性皮炎E.青霉素过敏性休克6.ECF-A对以下哪种细胞具有趋化作用()A.嗜碱性粒细胞B.嗜中性粒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大颗粒淋巴细胞E.CTL细胞7.下列哪一种活性介质或细胞因子与过敏反应无关()A.组胺B.白三烯C.激肽原酶D.TNF-βE.ECF-A8.下列哪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属于Ⅰ型超敏反应()A.Arthur反应B.接触性皮炎C.再次注射后引起的血清病D.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E.新生儿溶血症9.有抗体参与但无补体参与的超敏反应是:()A.I型超敏反应B.II型超敏反应C.III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迟发型超敏反应10.介导I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主要为:()A.IgM和IgEB.IgG和IgEC.IgG和IgMD.IgA和IgGE.IgA和IgM11.下列哪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属于Ⅱ型超敏反应:()A.荨麻疹B.类风湿性关节炎C.新生儿溶血症D.接触性皮炎E.再次注射血清病12.因ABO血型不合造成的溶血反应属于:()A.过敏反应型超敏反应B.细胞毒型超敏反应C.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D.迟发型超敏反应E.细胞介导型超敏反应13.免疫性血细胞溶血症属于:()14.因多次吸入含动植物蛋白的粉尘而引起的变应性肺泡炎属于:13-14题备选项A.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B.细胞免疫型超敏反应C.速发型超敏反应D.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15.由于Rh抗原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常见于:A.Rh+孕妇第一次妊娠Rh-胎儿时B.Rh+孕妇第二次妊娠Rh-胎儿时C.Rh-孕妇第一次妊娠Rh+胎儿时D.Rh-孕妇第二次妊娠Rh+胎儿时E.以上均可出现16.下列哪种Ag-Ab的比例易发生Ш型超敏反应:()A.Ag>>AbB.Ag略>AbC.Ag略D.Ag<17.下列哪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属于III型超敏反应:()A.急性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B.传染性迟发性超敏反应C.输血反应D.支气管哮喘E.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18.因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属于()A.I型超敏反应B.II型或III型超敏反应C.II型超敏反应D.III型超敏反应E.I型或III型超敏反应19.因使用外用药物或化妆品发生的接触性皮炎属于()A.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B.细胞免疫型超敏反应C.速发型超敏反应D.迟发型超敏反应E.过敏反应型超敏反应20.参与Ⅳ型超敏反应的淋巴细胞主要为:()A.CD4+TH1细胞和CD8+CTLB.CD4+TH2细胞和CD8+CTLC.CD4+TH2细胞和CD8+CTLD.CD4+T细胞E.CD8+CTL21.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病主要是由于:()A.CD4+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B.CD8+CTL释放的颗粒物质的作用C.CD4+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和CD8+CTL释放的颗粒物质的共同作用D.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炎性侵润作用E.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炎性侵润作用22.皮肤试验常用于检测:()A.I型和Ш型超敏反应B.I型和Ⅳ型超敏反应C.II型和Ш型超敏反应D.Ⅱ型和Ⅳ型超敏反应E.I型和II型超敏反应23.Ⅳ型超敏反应中应用最广泛的皮肤试验是:()A.白色念珠菌皮肤试验B.毛发菌素皮肤试验C.结核菌素皮肤试验D.SK-SD皮肤试验E.DNCB皮肤试验24.预防超敏反应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A.皮肤试验B.脱敏疗法C.应用抗毒素D.应用抗生素E.避免接触变应原25.检测特异性IgE常用于诊断:()A.I型超敏反应B.II型超敏反应C.III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I型和Ⅳ型超敏反应26.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最易推广的方法是:()A.C1q结合试验B.PEG沉淀法C.Raji细胞法D.胶固素结合试验E.RF凝胶沉淀试验27.新生儿溶血症属于()A.typeⅠAllergyB.typeⅡAllergyC.typeⅢAllergyD.typeⅣAll ergyE.RF凝胶沉淀试验28.下列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输血反应B.过敏性休克C.血清病D.接触性皮炎29.血型不合输血后反应是属于()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30.青霉素过敏是属于()A.typeIAllergyB.typeIIAllergyC.typeIIIAllergyD.typeIVAllergy(二)配伍型问题1~5A.无反应(-)B.弱阳性(+)C.阳性(++)D.强阳性(+++)E.强阳性(++++)1.迟发型皮内试验无反应或小于对照为2.迟发型皮内试验仅出现红肿为3.迟发型皮内试验出现红肿伴硬结为4.迟发型皮内试验出现红肿、硬结、水疱为5.迟发型皮内试验出现大疱或(和)溃疡为问题6~10A.变应原浸液浓度为1:10W/VB.变应原浸液浓度为1:100W/VC.变应原浸液浓度为1:10000~1:1000W/VD.变应原浸液浓度为0.001mg总氮量E.变应原浸液浓度为0.1mg总氮量6.羽毛做变应原试验时7.牛奶、蛋类、肉类、鱼虾、蟹等变应原试验时8.蒿草、花粉、豚草花粉等变应原试验时。

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学题库答案

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学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第1章概论1.免疫学:2.免疫分子:3.补体:4.临床免疫学:第2章抗原抗体反应5.抗原抗体反应:6.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7.可逆性8.比例性9.抗原抗体反应的等价带zoneofequivalence10.最适比optimalratio11.带现象zonephenomenon第3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12.免疫原immunogen13.半抗原14.免疫佐剂15.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pcAb第5章凝集反应16.凝集反应17.直接凝集反应18.间接凝集反应19.明胶凝集试验第6章沉淀反应20.沉淀反应21.絮状沉淀试验22.免疫浊度测定23.凝胶内沉淀试验24.单项扩散试验25.双向扩散试验26.免疫电泳技术27.对流免疫电泳28.火箭免疫电泳29.免疫电泳30.免疫固定电泳第19章补体检测及应用31.补体32.免疫溶血法33.补体结合试验第22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34.感染第23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35.超敏反应36.Ⅰ型超敏反应37.Ⅱ型超敏反应38.Ⅲ型超敏反应39.Ⅳ型超敏反应第24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40.自身耐受41.自身免疫42.自身免疫病43.自身抗体44.抗核抗体第25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45.免疫增殖性疾病46.免疫球蛋白增殖病47.本周蛋白48.血清区带电泳49.免疫电泳50.免疫固定电泳第26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51.免疫缺陷病52.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第27章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53.肿瘤免疫学54.肿瘤抗原55.肿瘤标志物第28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56.移植57.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58.移植排斥反应59.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60.血清学分型法二、填空题;第1章概论1.推动现代生命科学前进的三架战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2.免疫学的发展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经验时期、免疫学科形成时期、现代免疫学时期;3.为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免疫系统的三大生理功能分别是: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4.免疫应答的过程主要分为:识别阶段、活化阶段、效应阶段5.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三部分,分别是: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6.补体的三条激活途径分别是:经典途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旁路途径;第2章抗原抗体反应7.在抗原抗体反应中,主要的结合力有:静电引力、范德华力、氢键、疏水作用力;8.在抗原抗体反应中,主要的特点有: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阶段性;第3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9.组织细胞或培养细胞可溶性抗原的制备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反复冻融法、超声破碎法、自溶法、酶处理法、表面活性剂处理法任写出二种均可得分;10.在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过程中,可溶性抗原的纯化方法:超速离心法、选择性沉淀法、凝胶过滤法、离子交换层析法、亲和层析法等任写出二种均可得分;11.在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过程中,纯化抗原的鉴定的内容主要有:蛋白含量测定、分子量测定、纯度鉴定、免疫活性鉴定;12.在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过程中,抗血清的鉴定内容有:抗体特异性的鉴定、抗体效价的鉴定、抗体纯度的鉴定、抗体亲合力的鉴定;第5章凝集反应13.在凝集反应中,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主要有:正向间接凝集反应、反向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抑制反应、协同凝集反应;14.抗球蛋白试验,又称Coombs试验,是检测抗红细胞不完全抗体的一种方法;第6章沉淀反应15.免疫电泳技术类型主要包括:对流免疫电泳、火箭免疫电泳、免疫电泳、免疫固定电泳;第14章免疫细胞的分离及其表面标志检测技术16.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实验中,对分离介质的基本要求有:对细胞无毒、基本等渗、不溶于血浆或分离物质、有一定密度;17.在淋巴细胞分离过程中,其中的单核细胞去除方法有:贴壁黏附法、吸附柱过滤法、磁铁吸引法、Percoll分层液法; 第15章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18.在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方面,针对T细胞功能检测方法有:T细胞增殖试验、 T细胞分泌功能测定、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体内试验;第19章补体检测及应用第22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19.目前公认的肝炎病毒至少有5种: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20.在乙肝病毒检测的过程中,主要检测的五项指标有: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21.在先天性感染中,临床上将以上4种病原菌称为“TORCH”,为产前检查的重点项目,分别是:弓形体、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第23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22.根据免疫反应的速度和组织损伤的机制不同,将超敏反应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第 I 型速发型超敏反应、第II 型细胞毒或溶细胞型超敏反应、第III型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第IV 型延缓型或迟发型超敏反应;第24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23.在抗核抗体ANA检测方法中,常见的ANA荧光图形有:周边型核膜性、均质性、斑点性、核仁型、着丝点型;第25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24.在免疫增殖性疾病中,常见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有: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轻链病、良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25.在免疫增殖性疾病中,免疫球蛋白异常增生常用的免疫检测方法有:血清区带电泳、免疫电泳、免疫固定电泳、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本周蛋白的检测;第26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26.在免疫缺陷性疾病中,常见的免疫缺陷病一般特征包括:反复感染、恶性肿瘤、伴发自身免疫病、遗传倾向、多系统病变;27.在免疫缺陷性疾病中,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主要有:原发性B细胞缺陷病、原发性T细胞缺陷病、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原发性吞噬细胞缺陷病、原发性补体系统缺陷病;28.在免疫缺陷性疾病中,继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主要有:继发性T细胞功能缺陷、继发性低丙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吞噬细胞功能缺陷、继发性补体缺陷;第27章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29.在常见肿瘤标志物中,胚胎抗原类肿瘤标志物主要有:甲胎蛋白、癌胚抗原;30.在常见肿瘤标志物中,酶类肿瘤标志物主要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α-L-岩藻糖苷酶测定AFU;31.在常见肿瘤标志物中,激素类肿瘤标志物主要有: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降钙素calcitonin, CT;32.在常见肿瘤标志物中,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主要有:β2-微球蛋白β2M 、铁蛋白;第28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33.在移植免疫实验中,排斥反应类型主要包括四种,分别是: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34.常见的组织或器官移植有:肾脏移植、肝脏移植、心脏移植与心肺联合移植、骨髓与其他来源的干细胞移植;三、单项选择题1.免疫应答是一个复杂的连续过程,依次分为哪几个阶段AA. 识别阶段、活化阶段、效应阶段B. 效应阶段、识别阶段、活化阶段C. 活化阶段、效应阶段、识别阶段D. 活化阶段、识别阶段、效应阶段2.抗原抗体反应形成明显沉淀物的最佳条件为CA. 抗体略多于抗原B. 抗原略多于抗体C. 抗原抗体比例合适D. 抗体显着多于抗原3.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检测相应的抗体或抗原,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AA. 特异性B. 比例性C. 可逆性D. 阶段性4.弗氏不完全佐剂的组成包括 BA. 液状石蜡、羊毛脂、卡介苗B. 液状石蜡、羊毛脂C. 液状石蜡、卡介苗D. 羊毛脂、卡介苗5.沉淀反应中的钩状效应是因为BA. 抗体过量B. 抗原过量C. pH浓度过高D. pH浓度过低6.细胞活力测定常用的简便方法是BA. 伊红染色B. 台盼蓝染色C. HE染色D. 美蓝染色7.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为CA. <40%B. 40%~50%C. 60%~80%D. 80%8.在CH50试验中,溶血程度和补体含量之间的关系为 BA. 直线B. S形曲线C. 抛物线D. 正态分布曲线9.正常血清中,补体含量最高的是CA. C1B. C2C. C3D. C410.发生I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始动环节是 BA. 大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B. 中等大小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C. 小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D. 补体激活11.用免疫荧光法检测ANA有多种核型,不正确的是DA. 周边型B. 均质型C. 斑点型或颗粒型D. 原生质型12.血清中检测到M蛋白不提示下列疾病DA. 多发性骨髓瘤B. 巨球蛋白血症C. 重链病或轻链病D. 肾病13.本-周蛋白的本质是BA. 尿中微球蛋白B. 尿中游离的免疫球蛋白轻链C. 尿中游离的白蛋白D. 尿中游离的管型物14.多发性骨髓瘤属于哪种细胞异常CA. T细胞B. B细胞C. 浆细胞D. 单核细胞15.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缺乏,一般应考虑何种病 CA. 轻链病B. 重链病C. 免疫缺陷病D. 免疫增殖病16.切除胸腺的新生动物的淋巴结中缺乏何种细胞 BA. B淋巴细胞B. T淋巴细胞C. 粒细胞D. 巨噬细胞17.沉淀反应中抗体过量的现象称为AA. 前带B. 后带C. 等价带D. 带现象18.弗氏完全佐剂的组成包括AA. 液状石蜡、羊毛脂、卡介苗B. 液状石蜡、羊毛脂C. 液状石蜡、卡介苗D. 羊毛脂、卡介苗19.直接Coombs试验检测的抗体是AA. 结合在红细胞表面的IgGB. 游离的IgGC. 结合在红细胞表面的IgMD. 游离的IgM20.单项扩散试验出现双环的沉淀线是因为DA. 两种抗原B. 两种抗体C. 抗体为多克隆抗体D. 抗原为性质相同的两个组分扩散率不同21.Ficoll液单次密度梯度离心后外周血细胞分布由上至下依次为CA. 单个核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粒细胞、红细胞B. 血小板和血浆、粒细胞、单个核细胞、红细胞C. 血小板和血浆、单个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D. 血小板和血浆、单个核细胞、红细胞、粒细胞22.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后,其形态学特征为BA. 细胞大小由大变小B. 出现核仁1~4个C. 胞浆内空泡逐渐消失D. 细胞伪足消失23.溶血空斑试验用于检测下列何种细胞的功能BA. T细胞B. B细胞C. NK细胞D. 吞噬细胞24.Boyden小室常用于测定 BA. 白细胞吞噬功能B. 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C. 白细胞杀伤功能D. 淋巴细胞抑制功能25.在溶血反应中检测试剂中,加入少量钙、镁离子的目的是CA. 使反应液保持等渗B. 抑制补体的活性C. 有助于补体激活D. 维持反应液的pH值26.乙型肝炎感染后最早出现的病毒标志物是AA. HBsAgB. HBeAgC. HBcAgD. 抗-HBs27.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的条件是CA. 母亲Rh+、胎儿Rh+B. 母亲Rh+、胎儿Rh-C. 母亲Rh-、胎儿Rh+D. 母亲Rh-、胎儿Rh-28.造成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免疫损伤的主要机制是 CA. I超敏反应B. II超敏反应C. III超敏反应D. IV超敏反应29.人类MHC位于第几对染色体上 CA. 第12对染色体短臂B. 第12对染色体长臂C. 第6对染色体短臂D. 第6对染色体长臂30.HLA交叉配型的目的是 BA. 检测供者血清有无抗受者HLA抗体B. 检测受者血清有无抗供者HLA抗体C. 检测供者淋巴细胞表面的HLA抗原D. 检测受者淋巴细胞表面的HLA抗原四、简答题第1章概论1.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主要功能分别是什么2.在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检验中,现代免疫学检验技术包括哪些方法第2章抗原抗体反应3.抗原抗体反应有哪些影响因素4.什么是标记免疫技术标记免疫技术按检测现象可分为哪些类型第3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5.常用的细胞破碎方法有哪些6.连接半抗原的载体有哪些制备半抗原性免疫原的方法有哪些7.免疫佐剂有哪些种类其作用机制是什么8.动物采血有哪些方法9.抗血清的鉴定包括哪些内容第5章凝集反应10.什么叫直接凝集反应什么叫间接凝集反应它们之间有何不同11.叙述抗球蛋白试验的类型、特点以及临床应用第6章沉淀反应12.单向扩散试验的概念和应用13.平板法双向免疫扩散试验的概念和应用14.免疫固定电泳的概念及临床应用15.抗原性质分析出现哪三种结果现象结果解释第14章免疫细胞的分离及其表面标志检测技术16.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其分离介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7.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悬液富含淋巴细胞,但又混杂有单核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请问去除单核细胞的方法有哪些第15章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技术18.T细胞功能检测内容有哪些19.B细胞功能检测内容有哪些20.NK细胞活性测定方法有哪些21.在检测T细胞的功能时,可选择T细胞增殖试验,请回答其基本原理第19章补体检测及应用22.在补体总活性测定中,一般采用CH50测定法,请说明其基本原理;23.在单个补体成分的测定中,一般采用免疫溶血法,请简述其概念及原理;24.请简述补体结合试验的概念、实验原理及结果解释第22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25.请列出目前公认的肝炎病毒种类26.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志物主要检测指标有哪些27.在临床中,乙肝病毒检测常见的指标俗称:两对半有哪些28.什么叫先天性感染常见的病原菌“TORCH”只要只的是哪些病毒第23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29.试比较Ⅰ~Ⅳ型超敏反应特点30.使用青霉素可能引起哪些类型超敏反应简述其发病机制; 答:青霉素临床应用时有可能引起的超敏反应类型有:I、II、III、IV型;1I 型超敏反应:指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其发病机制是青霉素本身并无免疫原性,其降解产物为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而产生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机体再次使用青霉素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2II 型超敏反应:指青霉素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其发病机制是青霉素降解产物能与血细胞膜蛋白或血浆蛋白结合获得免疫原性,从而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这种抗体与和药物结合的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作用,引起药物性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III型超敏反应:指使用大剂量青霉素等药物可引起类似血清病样的反应,其发病机制是因为患者体内已产生特异性抗体,而大剂量药物尚未完全排除,两者结合形成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所致;4IV型超敏反应:指青霉素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其发病机制是青霉素小分子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成完全抗原,使T细胞致敏;当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时,可发生接触性皮炎;31.血清病与血清过敏性休克分属哪型超敏反应比较发病机制;第24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32.自身免疫病都具有哪些共同特性33.什么叫自身抗体,其主要特点有哪些第25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34.在免疫增殖性疾病中,常见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有哪些35.在免疫增殖性疾病中,免疫球蛋白异常增生常用的免疫检测方法有哪些第26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36.请列出免疫缺陷病的一般特征37.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有哪些38.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有哪些39.什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临床特点及典型特征是什么第27章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40.什么叫肿瘤抗原,其产生的可能机制有哪些41.什么叫肿瘤标志物,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具有哪些特性第28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42.什么叫移植排斥反应,根据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免疫损伤机制和组织病理改变,如何进行分类43.常见的组织或器官移植有哪些44.排斥反应的免疫监测包括哪些方面。

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优秀课件

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优秀课件

方法
迟发型 48~72h内观察
速发型 15~30min内观察
结果
一、皮肤试验---点刺试验
将试验抗原与对照液分别 滴于试验部位的皮肤上
用针尖透过液滴轻挑一下 以刺破皮肤而不出血为度
1min后拭(吸)去试验抗原液
比皮内试验敏感性稍低,但假阳性较少; 皮试液浓度要比皮内试验高10~100倍。
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优秀 课件
超敏反应:已经致敏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 抗原刺激后,所引起的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 损伤为主的异常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第一节 激发试验
激发试验(provocation test) 是模拟自
然发病条件,用少量超敏原引起一次较轻的超敏 反应发作,达到确定超敏原的一种体内试验。
基础 观察症状 症状好转
饮食
或减轻
1周后
症状未减轻
1周后 吃可疑的 导致 症状
过敏食物
加重
过敏原,重复3次
疑似
排除 食物所致过敏
确定 某食物为过敏原
四、其他方法
将超敏原直接与口腔黏膜接触,当口腔 口腔激发试验 黏膜出现肿胀和充血时,可判断为阳性
反应。
将超敏原滴于一眼,阳性反应为结膜充 结膜激发试验 血、水肿、分泌增加、搔痒,甚至眼睑
二、支气管激发试验(bronchial provocative test,BPT)
口吸入 测基础肺功能
激发物稀释液:
低浓度/小剂量→双倍浓度/剂量递增
1~1分半钟
阳性伴明显气促、喘息 吸入
测定肺功能 直至
支气管 舒张剂
激发物达到最高浓度 阴性反应
阳性标准/ 明显不适/ 临床症状
二、支气管激发试验(bronchial provocative test,BPT皮肤试验的特异性高

临床检验技师考试辅导-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临床检验技师考试辅导-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一、A11、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表明发生了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非超敏反应2、花粉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属于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非超敏反应3、导致慢性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是A、局部缺血B、再灌注损伤C、微生物感染D、迟发型超敏反应E、抑制剂的应用4、与Ⅲ型超敏反应相关的检测项目是A、过敏原B、血清IgMC、抗血细胞抗体D、循环免疫复合物E、皮试5、接触性皮炎属于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非超敏反应6、能够感染机体激发免疫应答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是A、EB病毒B、柯萨奇病毒C、军团菌D、A型溶血性链球菌E、肺炎支原体7、由于使用化妆品引起面部水肿,渗出,痒痛,此类炎症反应应属于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以上都不是8、诊断支气管哮喘时做皮肤试验的目的是A、预防药物或疫苗过敏B、寻找变应原C、评价宿主细胞免疫状态D、诊断传染病E、以上都不是9、无抗体参与的超敏反应是A、重症肌无力B、溶血性贫血C、皮肤荨麻疹D、类Athus反应E、接触性皮炎10、迟发型超敏反应(DTH)中最重要细胞是A、B细胞B、MΦC、Th1D、Th2E、嗜碱性粒细胞11、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组织损伤最重要的因素是A、可溶性的免疫复合物B、CIC与组织结合的能力C、补体的激活D、局部血管的动力学E、Ag在体内长期存在12、检测外周血致敏T细胞和下列哪型超敏反应有关A、Ⅰ型B、Ⅱ型C、Ⅲ型D、Ⅳ型E、Ⅰ型、Ⅱ型13、关于皮内试验的叙述,以下不正确的是A、将试验抗原与对照液各0.02~0.03ml用皮试针分别注入皮下B、使局部产生一个圆形小丘C、同时试验多种抗原时,相互间至少间隔2.5~5cmD、抗原应适当稀释E、可疑性抗原出现阴性结果时,应逐渐加大抗原浓度进行重复试验14、迟发型超敏反应所致的疾病可为A、肿瘤B、新生儿溶血C、急性肾小球肾炎D、接触性皮炎E、过敏性鼻炎15、检测淋巴因子与诊断哪型超敏反应关系密切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Ⅰ型、Ⅱ型超敏反应16、结核菌素试验属于A、I型超敏反应B、II型超敏反应C、III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以上均不是17、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有助于诊断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非超敏反应18、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致病机制属于A、Ⅰ、Ⅳ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免疫缺陷病19、发生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始动环节是A、大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B、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C、小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D、补体激活E、中性粒细胞浸润20、与血管炎型超敏反应有关的细胞主要是A、肥大细胞B、中性粒细胞C、RBCD、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21、介导Ⅱ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物质A、IgAB、IgG和IgMC、IgDD、IgME、IgE22、与Ⅱ型超敏反应无关的成分是A、补体B、抗体C、巨噬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NK细胞23、新生儿溶血症是因母子间Rh血型不符引起的何种超敏反应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血管炎型超敏反应24、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新生儿溶血症B、血清病C、SLED、过敏性鼻炎E、溃疡性结肠炎25、溶细胞型超敏反应属于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速发型超敏反应26、下列疾病中与Ⅰ型超敏反应相关的是A、荨麻疹B、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C、输血反应D、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E、肺出血肾炎综合征27、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过敏性休克样反应B、新生儿溶血症C、系统性红斑狼疮D、过敏性休克E、传染性变态反应28、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型超敏反应致敏阶段的作用是A、清除杀伤变应原B、合成组胺C、吸附IgED、释放IL-4E、以上都不是29、Ⅰ型超敏反应的非特异诊断试验是A、皮肤试验B、人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C、嗜碱性粒细胞计数D、人白细胞组胺释放试验E、以上都对30、使肥大细胞脱颗粒A、膜辅助蛋白B、促衰变因子C、同源限制因子D、C3b、C4bE、C3a、C5a31、参与Ⅰ型超敏反应最重要的Ig是A、IgGB、IgMC、sIgAD、IgEE、IgD32、关于超敏反应的理解正确的是A、初次接触抗原即可能发生B、机体反应性处于低状态C、没有特异性D、属于正常免疫应答E、属于异常免疫应答33、关于挑刺试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试验抗原与对照液分别滴于试验部位皮肤上B、用针夹透过液滴在皮肤上轻轻挑刺一下,以刺破皮肤但以不出血为度C、1分钟后吸去抗原溶液D、同时试验多种抗原,不要将不同的抗原液交叉混合E、主要用于Ⅰ型超敏反应,比皮内试验法敏感度高34、挑刺试验主要用于检测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以上都不是35、下列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成分是A、C1qB、C2bC、C3bD、C5aE、C4b二、B1、A.引起Ⅰ型超敏反应B.引起Ⅱ型超敏反应C.引起Ⅲ型超敏反应D.引起Ⅳ型超敏反应E.是Ⅰ型超敏反应的介质<1> 、ABO抗原A B C D E<2> 、花粉A B C D E<3> 、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A B C D E<4> 、海产品A B C D E<5> 、结核杆菌A B C D E2、A.自身变性的IgGB.IgEC.ABO血型抗体D.抗甲状腺刺激素受体的抗体E.DNA-抗DNA复合物<1> 、与过敏性休克相关的是A B C D E<2> 、与格雷夫斯病(Graves病)有关A B C D E<3> 、主要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关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结核菌素皮试是检测Ⅳ型超敏反应典型的例子。

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辅导《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第二十三章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练习题

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辅导《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第二十三章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练习题

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一、A11、关于Ⅳ型超敏反应错误的是()。

A、无明显个体差异B、发生慢C、与抗体、补体有关D、与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性介质有关E、在抗感染免疫清除抗原的同时损伤组织2、花粉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属于()。

A、Ⅰ型变态反应B、Ⅱ型变态反应C、Ⅲ型变态反应D、Ⅳ型变态反应E、非变态反应3、无需补体组分参与的效应是()。

A、免疫黏附B、溶解细菌C、抗B抗体与B型红细胞的溶解D、ADCCE、调理作用4、不属于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是()。

A、Arthus反应B、肾小球肾炎C、系统性红斑狼疮D、类风湿关节炎E、传染性变态反应5、迟发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中最重要的细胞是()。

A、B细胞B、MΦC、Th1D、Th2E、嗜碱性粒细胞6、下列不属于Ⅰ型变态反应的是()。

A、过敏性哮喘B、过敏性鼻炎C、接触性皮炎D、过敏性胃肠炎E、荨麻疹7、为了更准确的估计患者皮试反应性,皮试时设阳性和阴性对照,阳性对照液常用()。

A、变应原的稀释保存液B、变应原提取液C、生理盐水D、二硝基氟苯E、盐酸组胺8、一种破伤风类毒素抗体(抗体1)能与发生二硫键全部断裂而变性的破伤风类毒素发生反应;另一种破伤风类毒素抗体(抗体2)不能与因同种原因变性的破伤风类毒素发生反应。

对于这一实验结果,最可能的解释是()。

A、抗体1对破伤风类毒素无特异性B、抗体2对破伤风类毒素上的构象决定簇有特异性C、抗体1对破伤风类毒素的氨基酸序列有特异性D、抗体2对二硫键有特异性E、B和C正确9、寄生虫学免疫诊断皮内试验,24小时后局部出现阳性反应属于()。

A、Ⅰ型变态反应B、Ⅱ型变态反应C、Ⅲ型变态反应D、Ⅳ型变态反应E、以上都不是10、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肾小球肾炎B、风湿病C、过敏性休克D、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接触性皮炎11、对金属镍的皮肤变态反应()。

A、是由IgE介导的B、由嗜碱性粒细胞的浸润C、可用P-K试验诊断D、是由对镍和蛋白复合物致敏的T细胞引起E、可用组胺拮抗药进行有效治疗12、Ⅱ型超敏反应又称()A、速发型超敏反应B、迟发型超敏反应C、细胞毒型超敏反应D、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E、Arthus反应13、可直接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是()。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课件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课件

PPT学习交流
20
结果分析
通过显色区带确定血清中含有哪种sIgE,进而判断 待检者对哪种过敏原过敏。
临床意义
slgE测定是体外检测变应原的重要手段,主要用于Ⅰ 型超敏反应的诊断。该检测条包被有多种特异性过敏原,通 过检测血浆(血清)中过敏原slgE,筛查待检者对何种过敏 原过敏,为临床进行脱敏治疗奠定基础。
抗体:IgG和IgM类抗体 参与细胞损伤的物质:补体 、吞噬细胞、NK细胞
PPT学习交流
24
PPT学习交流
25
变应原
PPT学习交流
26
Type II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s: Examples of Diseases
输血反应(transfusion reaction) 新生儿溶血(hemolytic of the newborn)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 甲状腺机能亢进(Graves disease)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超敏反应/变态反应 Hypersensitivity/Allergy
定义:机体接触到某种抗原并且致敏后,再次受到 相同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 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
变应原(Allergen):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
PPT学习交流
1
超敏反应分为四型
(依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
• Ⅰ型超敏反应 (速发型超敏反应) • Ⅱ型超敏反应 (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 • Ⅲ型超敏反应 (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 • Ⅳ型超敏反应 (迟发型超敏反应)
真菌的孢子等
• ★ 食物变应原 --- 鱼、虾、肉、蛋、牛奶等 • ★ 接触性变应原---工业产品及合成物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PPT课件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PPT课件
(二)局部性超敏反应 ★1. 呼吸道过敏反应:由花粉、尘螨、真菌、动物 毛屑等吸入性变应原引起的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
29
2.消化道过敏反应:由食物、药物引起过敏性胃肠 炎,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 ★ 3.皮肤过敏反应:由食物、 药物、花粉、漆类等 引起,主要表现为荨麻疹、湿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接触抗原机会:如对某些花粉过敏的人,在乔迁异 地后无抗原刺激机会,故不产生该 抗原 特异的 IgE
13
◆ 细胞因子: Th2细胞分泌的IL-4可促进IgE产生; Th1细胞分泌的IFN-r可抑制IL-4分泌; 因此提高Th1细胞活性,可抑制Th2分泌IL-4, 从而降低IgE产生,阻断IgE 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
第二十一章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1
思考题:
1.有关超敏反应的基本概念 2.超敏反应的分型、各类型的特点、发生机制 3.各类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发生机制的相互比较 4.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的主要方法、原理和评价
2
基基本本概概念念
★ 1.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 是指机体接触到某些抗原并且致敏后,再
10
2.抗体
引起Ⅰ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主要是IgE
IgE特点: (1) IgE产生的部位:为变应原入侵引起过敏
反应的好发部位,如呼吸道和肠道粘膜
11
(2)IgE重要的生物学特征: 能与自身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
面相应的IgE Fc受体结合,使机体处于 致敏状态
12
(3)IgE合成的影响因素:
◆遗传: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对变态反应性疾病易感, 该种人血清IgE水平显著升高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促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课件

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课件
放射免疫分析(RIA)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抗原或抗体,通过测量放射性信号,定量检测样本中抗原或抗体的 技术。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利用荧光标记抗体或荧光染料标记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表面抗原或细胞内分子进 行定量检测的技术。
免疫学检验在超敏反应性疾病中的应用
01
02
03
诊断
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深入了解发病机制
对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进 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发现新的治
疗靶点和方法。
新型免疫疗法探索
针对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免疫疗法 研究不断涌现,如免疫调节剂、
细胞免疫疗法等。
个体化治疗策略
基于基因组学和免疫学的研究, 为超敏反应性疾病的个体化治疗
提供了可能。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过敏原检测
01
过敏原检测是超敏反应性疾病诊 断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患者体 内对特定过敏原的抗体,确定过 敏原类型。
02
过敏原检测的方法包括皮肤点刺 试验、皮内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 检测等。这些方法能够检测出过 敏原,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血清免疫学检测
血清免疫学检测是超敏反应性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 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等指标,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
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免疫学检 验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超敏反应性疾病概述 • 免疫学检未来研究方向
01
超敏反应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超敏反应性疾病是指机体受同一 抗原再次刺激后发生的一种表现 为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的异 常免疫反应。
THANKS
跨学科合作
免疫学与临床医学、生物学、化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将为超敏反 应性疾病的研究提供更多思路和方法。

超敏反应疾病

超敏反应疾病
参与反应主物质
可溶性抗原
抗体:IgG、IgM
补体:C3a、C5a、C3b 参与细胞:中性粒细胞、碱性粒细胞、肥大细 胞、血小板
不同大小免疫复合物(IC)的特性
免疫复合物沉积条件
1.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首要条件 ①IC与血小板表面受体结合,活化后释放 组胺等活性物质; ②激活补体产生的过敏毒素(C3a、C5a) 和C3b,能使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活化, 释放组胺等介质。
重点
掌握超敏反应发生发生机制和检测方法 了解四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免疫复合物沉积条件
2.局部血液动力学改变 ①血流缓慢,易产生湍流; ②血流量大。
Ⅲ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二、常见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Arthus反应、类Arthus反应 全身免疫复合物病 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马血清多次给家兔皮下注射 产生
同一种抗原物质,如青霉素可引起Ⅰ、Ⅱ、Ⅲ、 和Ⅳ型超敏反应。同一种疾病,如链球菌感染后 肾小球肾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均可通过Ⅱ、Ⅲ型 超敏反应引起。因此,在临床上遇到具体病例时, 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在超敏反应的免疫学检测项目选择中,本着准确、 特异、灵敏、快速的原则,选择一种或多种项目 测定。
A rt h u s 反 应
兔抗马血清的抗体
4-6次注射后 马血清—抗体 形成 IC沉积局部 注射局部出现剧烈的炎症反 应,皮肤红肿、出血、坏死
初次接受大剂量异种动物免疫血清 7-14天后
血 清 病
抗异种动物免疫血清抗体 结合 残余的动物免疫血清 形成
IC
局部红肿、皮疹、关节肿痛、 淋巴结肿胀、发热、蛋白尿
一、IV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22.超敏反应性疾病检测

22.超敏反应性疾病检测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概念
★超敏反应是指机体接触到某种抗原并且致敏后,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是表现出的增高的敏感性或增强的反应性。

此类免疫应答导致的机体功能紊乱称为超敏反应,具体表现为一组临床表现各异的疾病。

超敏反应分类
★Ⅰ型
★Ⅱ型
★Ⅲ型
★Ⅳ型
Ⅰ型超敏反应
常见Ⅰ型超敏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检测方法
★体内实验
①皮内实验
②点刺试验
★体外实验
①血清IgE的检测
②血清特异性IgE的检测
Ⅱ型超敏反应
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输血反应
★新生儿溶血病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
★肺肾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亢进
Ⅱ型超敏反应免疫检测
Ⅲ型超敏反应
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全身免疫复合物病
SLE
RA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血清病
Ⅲ型超敏反应检测
IV型超敏反应
IV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感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
★接触性皮炎
★移植排斥反应
IV型超敏反应检测
结核菌素皮试
★48~72小时观察结果
★红肿和硬结
斑贴试验
★测试物直接与皮肤接触,
以观察其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临床意义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Ⅳ型超敏反应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是效应T细胞 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后,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浸 润和组织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
特点:
反应发生慢(24~72h),消退慢;
抗体和补体不参与,由T细胞介导; 发病无明显个体差异; 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 炎症细胞因子参与

1.斑贴试验 2.结核菌素试验
(二)、临床意义
1.寻找变应原 2.结核菌素皮试目的 3.传染病的诊断
思考题:
1.何为超敏反应? 何为变应原?
2.试比较Ⅰ~Ⅳ型超敏反应特点?
3.使用青霉素可能引起哪些类型超敏反应?简述其发病机制。 4.荨麻疹与接触皮炎分属哪型超敏反应?比较其发病机制。 5.简述Ⅰ型超敏反应免疫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 6.血清病与血清过敏性休克分属哪型超敏反应?比较发病机制。 7.吸入花粉引起支气管哮喘属于哪型超敏反应?发病机制如何? 8.比较Ⅱ型超敏反应与Ⅲ型超敏反应引起的肾小球肾炎。 9.在Ⅱ型和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发生过程中,其参与因素有何异同? 10.请以结核杆菌感染为例,试述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与其它三型超敏反应有何 不同?
第二十三章 超敏反应性疾 病及免疫学检测
第一节 I型超敏反应 一、I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二、常见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三、I型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 第二节 II型超敏反应 一、II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二、常见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三、II型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
第三节 III型超敏反应 一、III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二、常见I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三、III型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 第四节 IV型超敏反应 一、IV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二、常见IV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三、IV型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
抗原抗体结合
激活补体
ADCC
调理作用
细胞溶解
二、常见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输血反应 新生儿溶血症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甲状腺功能亢进 重症肌无力 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新生儿溶血(Rh血型不符)
产 生
Rh+父亲
+
Rh-母亲
抗Rh抗体IgG
胎盘损伤RBC进入母体
子1 Rh+
新生儿溶血(Rh血型不符)
Rh+父亲
+
Rh-母亲
产 生
抗Rh抗体IgG
IgG通过胎盘 进入胎儿体内
Ⅱ型超敏反应
子2 Rh+
RBC溶解
三、Ⅱ型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
(一)抗血细胞抗体的检测
1.Rh抗体的检测 2.抗球蛋白检测(Coombs试验) (1)直接Coombs试验
(2)间接Coombs试验
(二)临床意义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作用主要有:
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 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
(二)发生过程和发生机制
致敏阶段 激发阶段 效应阶段
I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二、常见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全身性超敏反应 药物过敏性休克、血清过敏性休克
局部性超敏反应 呼吸道过敏反应、消化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 反应
结膜炎
哮喘病
荨麻疹
湿
一、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1.参与反应主要物质
抗原:同种异型抗原、共同抗原、变性自身抗原、 外来抗原 抗体:IgG和IgM类抗体
参与细胞损伤的物质:补体 、吞噬细胞、NK细胞
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细胞溶解
吞噬作用
ADCC作用 刺激或抑制靶细胞
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刺激
抗原
机体
产生
抗 体
IgG、IgM
一、IV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参与IV型超敏反应的效应T细胞主要有 CD4+Th1(TDTH)细胞和CD8+Tc(CTL)细胞。IV型 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与细胞免疫反应基本一致
Ⅳ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二、常见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感染性超敏反应 接触性皮炎
移植排斥反应
三、 Ⅳ型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
(一)、过敏原皮肤试验
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二、常见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Arthus反应、类Arthus反应 全身免疫复合物病 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三、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
(一)免疫复合物的检测
1.物理法-PEG法
2.补体法-C1q结合试验
3.抗球蛋白法-mRF固相抑制试验 4.细胞法- Raji细胞试验
特点:
发生快,消退快 一般无组织损伤
IgE抗体介导,无补体参与
发病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一、Ⅰ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一)参与反应主要成分 1.变应原 药物或化学物质 吸入性变应原 食物变应原
酶类物质等
2.细胞
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3.生物活性介质
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
小结:


根据发生机制将超敏反应分为四种类型,但临 床实际情况是复杂的,有些超敏反应性疾病可 由多种免疫损伤机制引起。同一抗原在不同条 件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超敏反应。 Ⅰ型、Ⅱ型和Ⅲ型超敏反应主要由抗体介导。 Ⅳ型超敏反应是由T细胞介导。

同一种抗原物质,如青霉素可引起Ⅰ、Ⅱ、Ⅲ、 和Ⅳ型超敏反应。同一种疾病,如链球菌感染后 肾小球肾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均可通过Ⅱ、Ⅲ型 超敏反应引起。因此,在临床上遇到具体病例时, 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在超敏反应的免疫学检测项目选择中,本着准确、 特异、灵敏、快速的原则,选择一种或多种项目 测定。
III型超敏反应是指由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 或全身多处毛细血管基底膜,通过激活补体,并在血 小板、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的参与下,引 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要特征的炎症物质
可溶性抗原
抗体:IgG、IgM
补体:C3a、C5a、C3b 参与细胞:中性粒细胞、碱性粒细胞、肥大细 胞、血小板
思考题 小结
基本概念
超敏反应: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
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
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变应原: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物质
超敏反应的分型
Ⅰ型 Ⅱ型 速发型 细胞溶解型
Ⅲ型
Ⅳ型
免疫复合物型
迟发型
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主要由特异性IgE抗体介导产生, 其发生速度最快,常在第二次接触相同抗原后 数分钟内即出现临床反应,其反应可发生于局 部,亦可发生于全身,故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 (immediate hypersensitivity)。习惯上又 称过敏反应(anaphylaxis)。

三、 I型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
测定方法
1.过敏原皮肤试验
2.血清总IgE的测定
3.特异性IgE的测定 4.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5.嗜碱性粒细胞计数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II型超敏反应又称细胞毒型(cytotoxic type)或 细胞溶解型(cytolytic type)超敏反应,它是由 靶细胞表面的抗原与相应IgG或IgM类抗体结合后, 在补体、巨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下,引起的以细胞 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