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第二十三章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一、A11、关于Ⅳ型超敏反应错误的是()。
A、无明显个体差异B、发生慢C、与抗体、补体有关D、与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性介质有关E、在抗感染免疫清除抗原的同时损伤组织2、花粉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属于()。
A、Ⅰ型变态反应B、Ⅱ型变态反应C、Ⅲ型变态反应D、Ⅳ型变态反应E、非变态反应3、无需补体组分参与的效应是()。
A、免疫黏附B、溶解细菌C、抗B抗体与B型红细胞的溶解D、ADCCE、调理作用4、不属于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是()。
A、Arthus反应B、肾小球肾炎C、系统性红斑狼疮D、类风湿关节炎E、传染性变态反应5、迟发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中最重要的细胞是()。
A、B细胞B、MΦC、Th1D、Th2E、嗜碱性粒细胞6、下列不属于Ⅰ型变态反应的是()。
A、过敏性哮喘B、过敏性鼻炎C、接触性皮炎D、过敏性胃肠炎E、荨麻疹7、为了更准确的估计患者皮试反应性,皮试时设阳性和阴性对照,阳性对照液常用()。
A、变应原的稀释保存液B、变应原提取液C、生理盐水D、二硝基氟苯E、盐酸组胺8、一种破伤风类毒素抗体(抗体1)能与发生二硫键全部断裂而变性的破伤风类毒素发生反应;另一种破伤风类毒素抗体(抗体2)不能与因同种原因变性的破伤风类毒素发生反应。
对于这一实验结果,最可能的解释是()。
A、抗体1对破伤风类毒素无特异性B、抗体2对破伤风类毒素上的构象决定簇有特异性C、抗体1对破伤风类毒素的氨基酸序列有特异性D、抗体2对二硫键有特异性E、B和C正确9、寄生虫学免疫诊断皮内试验,24小时后局部出现阳性反应属于()。
A、Ⅰ型变态反应B、Ⅱ型变态反应C、Ⅲ型变态反应D、Ⅳ型变态反应E、以上都不是10、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肾小球肾炎B、风湿病C、过敏性休克D、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接触性皮炎11、对金属镍的皮肤变态反应()。
A、是由IgE介导的B、由嗜碱性粒细胞的浸润C、可用P-K试验诊断D、是由对镍和蛋白复合物致敏的T细胞引起E、可用组胺拮抗药进行有效治疗12、Ⅱ型超敏反应又称()A、速发型超敏反应B、迟发型超敏反应C、细胞毒型超敏反应D、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E、Arthus反应13、可直接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是()。
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应该做哪些检查[1]
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引言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是一类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疾病,其特点是由于机体过敏反应产生的免疫复合物在体内聚集,引起组织和器官的炎症反应。
这些炎症反应可以影响多个系统和器官,包括关节、肾脏、皮肤等。
为了明确诊断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本文将讨论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常见的检查项目及其意义。
一、临床症状评估在确定是否进行进一步检查之前,医生首先会进行详细的临床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以下症状和体征:•关节炎: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
•肾脏病变:尿蛋白、血尿、水肿、高血压。
•皮肤病变:紫癜、皮疹、斑丘疹等。
如果患者有以上症状或体征,医生会进一步安排以下检查。
二、实验室检查1. 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可帮助医生评估炎症程度和免疫系统功能。
具体内容包括:•白细胞计数:增多提示有炎症反应。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贫血可能是由于肾脏病变导致的。
•血小板计数:异常增高或减少可能与炎症和凝血异常有关。
2. 血生化检查血生化检查有助于评估肾脏功能、免疫系统状态和炎症程度。
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肾功能相关指标:血尿素氮(BUN)、肌酐等。
•免疫球蛋白检测:IgG、IgA、IgM等。
•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血沉等。
3. 尿液分析尿液分析是筛查肾脏损伤的重要方法。
医生会关注以下指标:•尿蛋白定量:标志着肾小球滤过膜的受损程度。
•尿红细胞计数:提示肾脏出血。
4. 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旨在评估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和免疫复合物水平。
常见的免疫学检查项目包括:•免疫球蛋白电泳:帮助判断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和类型。
•补体检测:C3、C4等。
三、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关键步骤之一。
医生通常会采取以下方法:•皮肤活检:对于皮肤病变明显的患者,医生可采集皮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肾脏活检:对于肾脏受损的患者,肾脏活检有助于评估病变类型和程度。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检验
III型超敏反应是指由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 局部或全身多处毛细血管基底膜,通过激活补体,并 在血小板、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的参与下, 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 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一、Ⅲ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参与反应主物质
可溶性抗原
抗体:IgG、IgM
补体:C3a、C5a、C3b 参与细胞:中性粒细胞、碱性粒细胞、肥大细 胞、血小板
0.01~0.03ml/针 迟发型 48~72h内观察
速发型 15~30min内观察
(2)点刺试验
将试验抗原与对照液分别 滴于试验部位的皮肤上 用针尖透过液滴轻挑一下 以刺破皮肤而不出血为度
1min后拭(吸)去试验抗原液
比皮内试验敏感性稍低,但假阳性较少; 皮试液浓度要比皮内试验高10~100倍。
和性,影响检测敏感性;
②待检血清中如有抗淋巴细胞的抗体,能和Raji细
胞反应; ③SLE血清中的抗DNA也能和Raji细胞反应,使测定 结果偏高。
4.抗球蛋白技术—
单克隆RF(mRF)凝胶扩散试验 基本原理 IgG或IgM类自身抗体具有与IC中IgG的Fc
段结合而不与游离IgG结合的特性,mRF与CIC亲和力 较强。
2. ELISA法
1.基本原理 ELISA法测定的CIC,是能够结合C1q的 IgG类抗体与其特异性抗原形成的CIC。 2.技术要点 将聚苯乙烯包被上C1q,加入受检血清,
CIC中IgG的Fc段与C1q结合,再加抗人IgG· HRP, 形成C1q-CIC-抗人IgG· HRP复合物,加底物显色。
方法评价
防治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预防药物或疫苗等过敏
检测Ⅳ型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题库2-1-8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题库2-1-8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灶().A.依赖于红细胞和补体B.致尿量增多C.需要补体和中性粒细胞D.依赖于巨噬细胞E.需要抗体和补体的全部九种组分免疫复合物通过激活补体、中性粒细胞浸润造成组织损伤。
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高亲和性的可结合到肥大细胞上的IgE分子部位是()A.Fab段B.CH2功能区C.H链恒定区D.HVR区E.Fc段IgE通过Fc段结合到肥大细胞上。
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防止对某种食物再次过敏的最好方法是()A.脱敏B.食用后,服用抗过敏药C.进行过敏反应试验D.避免吃这种食物E.食用烹调好的这种食物避免接触过敏原。
出处:安徽11选5 https://;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由花生四烯酸衍生的血管活性介质包括()A.组胺B.激肽原酶C.5-羟色胺D.LTsE.磷脂酰肌醇白三烯(LTs)是花生四烯酸的衍生物,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和毛细血管。
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引起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的物质是()A.组胺B.白三烯C.5-羟色胺D.前列腺素E.激肽原酶白三烯(LTs)是花生四烯酸的衍生物,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和毛细血管。
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不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荨麻疹B.支气管哮喘C.血清过敏性休克D.过敏性鼻炎E.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属于Ⅲ型超敏反应。
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中引起组织损伤作用最强的细胞是()A.T细胞B.中性粒细胞C.血小板D.淋巴细胞E.单核细胞Ⅲ型超敏反应引起的损害是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医学类试卷]中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模拟试卷1.doc
[医学类试卷]中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模拟试卷11 不能引起Ⅰ型超敏反应的抗原是(A)花粉(B)螨(C)同种异型抗原(D)青霉素(E)真菌2 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Arthus反应(B)格雷夫斯病(Graves病)(C)花粉症(D)接触性皮炎(E)血清病3 无需抗体参与的超敏反应是(A)重症肌无力(B)Goodpasture综合征(C)皮肤荨麻疹(D)类Arthus反应(E)传染性超敏反应4 与Ⅱ型超敏反应无关的成分是(A)补体(B)抗体(C)巨噬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NK细胞5 下列疾病中与Ⅱ型超敏反应相关的是(A)荨麻疹(B)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C)输血反应(D)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E)肺出血肾炎综合征6 引发Ⅲ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机制是(A)组胺等生物活性介质的释放(B)补体介导的细胞破坏(C)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D)以单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E)CD4+Th1细胞的激活7 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过敏性溶血性贫血(B)SLE(C)枯草热(D)结核(E)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8 Ⅳ型超敏反应的特点不包括(A)发生慢,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B)有抗体和补体参与(C)有效应T细胞及单核细胞参与(D)与IL-2等细胞因子及颗粒酶等细胞毒性介质有关(E)局部损害是以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9 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灶(A)依赖于红细胞和补体(B)致尿量增多(C)需要补体和中性粒细胞(D)依赖于巨噬细胞(E)需要抗体和补体的全部九种组分10 引起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的物质是(A)组胺(B)白三烯(C)5-羟色胺(D)前列腺素(E)激肽原酶11 关于免疫球蛋白IgE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A)是血清中含量最低的免疫球蛋白(B)半衰期较其他免疫球蛋白短(C)分解率高(D)对热最稳定(E)Ⅰ型超敏反应患者显著增高12 Ⅱ型超敏反应靶细胞表面抗原不包括以下哪项(A)同种异型抗原(B)共同抗原(C)变性自身抗原(D)外来抗原(E)可溶性抗原13 目前临床常用的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方法是(A)凝集抑制试验(B)PEG比浊试验(C)抗球蛋白检测(D)斑贴试验(E)以上均不是14 以下变应原为半抗原的是(A)异种动物血清(B)微生物(C)青霉素(D)寄生虫代谢产物(E)以上均不是15 不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B)B淋巴细胞(C)肥大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16 Ⅲ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主要是(A)变应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E并介导过敏反应(B)中等大小的免疫循环复合物沉积导致的组织损伤(C)由效应T细胞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导致的组织损伤(D)由靶细胞表面抗原与相应的IgG或IgM抗体结合后引起的组织或细胞损伤(E)以上均不是17 患者,女,56岁。
超敏反应及检测
后应严密观察,一旦发生严重反应,应及时抢救。
Ⅰ型超敏反应皮内试验风团和红晕大小的分级法
级别
红晕(cm)
风团(cm)
<0.5
无反应或小于对照
+
1.1~2.0
0.3~0.5
++
2.1~3.0
0.6~0.9
2.排除结核菌感染,了解机体细胞免疫 功能状态
3.用于传染病的诊断
思考题:
1.Ⅰ、Ⅳ型超敏反应皮试的原理
2. 比较Ⅰ、Ⅳ型超敏反应皮试(抗原、时间、 结果、意义)
该试验设计是基于人群中96%的人均感染 过结核菌(被结核抗原致敏),致敏淋巴细 胞再次接触抗原(如OT)后,释放细胞因子, 使局部产生以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 的炎症反应(表面为红肿硬结)。
阳性(直径>0.5cm):表明曾感染过结核菌,细胞免疫功 能好
阴性(直径< 0.5cm) :表明细胞免疫功能差或从未感染过 结核菌
反应结果
皮内
斑贴
无反应() 无反应或小于对照 无反应或小于对照
弱阳性(+)
仅有红肿
轻度红肿、搔痒
阳性(++) 红肿伴硬结(0.5-1cm) 明显红肿,时有红斑
强阳 红肿伴豆疹、水疱
强阳性(+++) 大疱或/和溃疡
红肿、水疱、溃疡
Ⅳ型超敏反应皮肤试验临床意义
1.寻找变应原
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是防治两类疾病 再次发生的重要手段。
皮肤试验
• 当变应原再次进入致敏者皮肤,与吸附在肥 大细胞或/和嗜碱性粒细胞上的特异IgE高变 区结合,导致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脱颗 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如组胺、白三烯、 激肽等。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三)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1.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自身免疫病B.超敏反应C.肿瘤D.免疫缺陷病E.移植排斥反应答案C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偶尔产生的有癌变倾向的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监视功能,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肿瘤。
2. 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
A.病毒持续感染B.肿瘤C.超敏反应D.自身免疫病E.免疫缺陷病答案D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衰老的组织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自稳功能,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自身免疫病。
3. 既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又具有杀菌作用的细胞是()。
A.树突状细胞B.巨噬细胞C.中性粒细胞D. B细胞E. T细胞答案B解析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都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但只有巨噬细胞兼有吞噬杀菌作用。
4. 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
A. 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B. 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C.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D. 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答案A解析免疫应答过程指免疫系统针对抗原的反应过程,不包括免疫细胞的发育过程。
5. 关于外周免疫器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发生发育的时间晚于中枢免疫器官C.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D.是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E.是所有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答案D解析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在中枢免疫器官,故D项不正确。
5. 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
A. C1B. C3C. C4D. C5E. C4Bp答案B解析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C3。
7. 细胞因子不包括()。
A.单核因子B.淋巴因子C.生长因子D.抗体E.集落刺激因子答案D解析细胞因子是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抗体不是。
8. 体内抗病毒、抗毒素、抗细菌最重要的抗体为()。
A. IgMB. IgAC. IgGD. IgEE. IgD答案C解析IgG是体内抗感染的最主要的抗体。
第25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习题
32.血清病通常发生在一次大量注射抗生素(马血清)后几周 A. 0~1 周 B. 1~2 周 C. 2~3 周 D. 3~4 周 E. 4~5 周
(二)A1 型题(否定型)
1.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Ⅰ型变态反应 A.过敏性休克 B.皮肤过敏反应 C. 过敏性皮炎 D.消化道过敏反应 E.呼吸道过敏反应
5. 不属于Ⅰ型变态反应的特点的是 A.由抗体 IgE 引起 B.发生快,消失也快 C.引起效应器官的功能紊乱,无实质性病理损害 D.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趋向 E.由抗体 IgM 引起
6.下列哪项不属于全身性免疫复合物病 A.血清病 B.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C. 静脉炎 D.类风湿性关节炎 E. 系统性红斑狼疮
1.嗜碱性粒细胞计数,目前多采用__________。 2 ___________试验可用于检测抗红细胞抗原的不完全抗体。 3.在 Rh 血型不合所致的新生儿溶血症中,母亲为 Rh____血型,但体内产生了抗 Rh 抗体。
三、判断题
1.临床上青霉素皮试是Ⅳ型超敏反应皮试的最好的实例。 2.接触性皮炎是Ⅰ型超敏反应。
A.
B. IgM
C. IgE
D. IgD E. IgA
8. 临床上最多见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哪一型变态反应 A. Ⅰ型 B. Ⅱ型 C. Ⅲ型 D. Ⅳ型 E. Ⅵ型
9.IgE 吸附于什么细胞和什么细胞表面 A. 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B. 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C. 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 D.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E. 嗜碱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26.下列哪种属于皮肤过敏反应的表现 A.恶心呕吐 B.腹痛腹泻 C. 休克 D.头晕 E. 血管神经性水肿
临床检验技师考试辅导-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第二十三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一、A11、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表明发生了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非超敏反应2、花粉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属于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非超敏反应3、导致慢性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是A、局部缺血B、再灌注损伤C、微生物感染D、迟发型超敏反应E、抑制剂的应用4、与Ⅲ型超敏反应相关的检测项目是A、过敏原B、血清IgMC、抗血细胞抗体D、循环免疫复合物E、皮试5、接触性皮炎属于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非超敏反应6、能够感染机体激发免疫应答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是A、EB病毒B、柯萨奇病毒C、军团菌D、A型溶血性链球菌E、肺炎支原体7、由于使用化妆品引起面部水肿,渗出,痒痛,此类炎症反应应属于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以上都不是8、诊断支气管哮喘时做皮肤试验的目的是A、预防药物或疫苗过敏B、寻找变应原C、评价宿主细胞免疫状态D、诊断传染病E、以上都不是9、无抗体参与的超敏反应是A、重症肌无力B、溶血性贫血C、皮肤荨麻疹D、类Athus反应E、接触性皮炎10、迟发型超敏反应(DTH)中最重要细胞是A、B细胞B、MΦC、Th1D、Th2E、嗜碱性粒细胞11、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组织损伤最重要的因素是A、可溶性的免疫复合物B、CIC与组织结合的能力C、补体的激活D、局部血管的动力学E、Ag在体内长期存在12、检测外周血致敏T细胞和下列哪型超敏反应有关A、Ⅰ型B、Ⅱ型C、Ⅲ型D、Ⅳ型E、Ⅰ型、Ⅱ型13、关于皮内试验的叙述,以下不正确的是A、将试验抗原与对照液各0.02~0.03ml用皮试针分别注入皮下B、使局部产生一个圆形小丘C、同时试验多种抗原时,相互间至少间隔2.5~5cmD、抗原应适当稀释E、可疑性抗原出现阴性结果时,应逐渐加大抗原浓度进行重复试验14、迟发型超敏反应所致的疾病可为A、肿瘤B、新生儿溶血C、急性肾小球肾炎D、接触性皮炎E、过敏性鼻炎15、检测淋巴因子与诊断哪型超敏反应关系密切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Ⅰ型、Ⅱ型超敏反应16、结核菌素试验属于A、I型超敏反应B、II型超敏反应C、III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以上均不是17、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有助于诊断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非超敏反应18、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致病机制属于A、Ⅰ、Ⅳ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免疫缺陷病19、发生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始动环节是A、大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B、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C、小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D、补体激活E、中性粒细胞浸润20、与血管炎型超敏反应有关的细胞主要是A、肥大细胞B、中性粒细胞C、RBCD、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21、介导Ⅱ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物质A、IgAB、IgG和IgMC、IgDD、IgME、IgE22、与Ⅱ型超敏反应无关的成分是A、补体B、抗体C、巨噬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NK细胞23、新生儿溶血症是因母子间Rh血型不符引起的何种超敏反应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血管炎型超敏反应24、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新生儿溶血症B、血清病C、SLED、过敏性鼻炎E、溃疡性结肠炎25、溶细胞型超敏反应属于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速发型超敏反应26、下列疾病中与Ⅰ型超敏反应相关的是A、荨麻疹B、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C、输血反应D、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E、肺出血肾炎综合征27、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过敏性休克样反应B、新生儿溶血症C、系统性红斑狼疮D、过敏性休克E、传染性变态反应28、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型超敏反应致敏阶段的作用是A、清除杀伤变应原B、合成组胺C、吸附IgED、释放IL-4E、以上都不是29、Ⅰ型超敏反应的非特异诊断试验是A、皮肤试验B、人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C、嗜碱性粒细胞计数D、人白细胞组胺释放试验E、以上都对30、使肥大细胞脱颗粒A、膜辅助蛋白B、促衰变因子C、同源限制因子D、C3b、C4bE、C3a、C5a31、参与Ⅰ型超敏反应最重要的Ig是A、IgGB、IgMC、sIgAD、IgEE、IgD32、关于超敏反应的理解正确的是A、初次接触抗原即可能发生B、机体反应性处于低状态C、没有特异性D、属于正常免疫应答E、属于异常免疫应答33、关于挑刺试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试验抗原与对照液分别滴于试验部位皮肤上B、用针夹透过液滴在皮肤上轻轻挑刺一下,以刺破皮肤但以不出血为度C、1分钟后吸去抗原溶液D、同时试验多种抗原,不要将不同的抗原液交叉混合E、主要用于Ⅰ型超敏反应,比皮内试验法敏感度高34、挑刺试验主要用于检测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以上都不是35、下列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成分是A、C1qB、C2bC、C3bD、C5aE、C4b二、B1、A.引起Ⅰ型超敏反应B.引起Ⅱ型超敏反应C.引起Ⅲ型超敏反应D.引起Ⅳ型超敏反应E.是Ⅰ型超敏反应的介质<1> 、ABO抗原A B C D E<2> 、花粉A B C D E<3> 、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A B C D E<4> 、海产品A B C D E<5> 、结核杆菌A B C D E2、A.自身变性的IgGB.IgEC.ABO血型抗体D.抗甲状腺刺激素受体的抗体E.DNA-抗DNA复合物<1> 、与过敏性休克相关的是A B C D E<2> 、与格雷夫斯病(Graves病)有关A B C D E<3> 、主要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关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结核菌素皮试是检测Ⅳ型超敏反应典型的例子。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对变应原初次应答致敏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出现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免疫应答。
分为四型:Ⅰ型、Ⅱ型、Ⅲ型、Ⅳ型超敏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Ⅰ型超敏反应主要由特异性IgE抗体介导产生,其发生速度最快,常在第二次接触相同抗原后数分钟内即出现临床反应,其反应可发生于局部,亦可发生于全身,故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习惯上又称过敏反应。
主要特征①超敏反应发生快,消退快;②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较少发生严重的组织细胞损伤;③由特异性IgE型抗体介导,无补体参与;④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参与成分变应原:①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②吸入性变应原③食物变应原④有些酶类物质抗体—IgE:含量最低,半衰期最短,分解率最高,对热最不稳定。
主要由黏膜下固有层淋巴组织中的B细胞产生。
亲细胞抗体。
IL-4诱导产生特异性IgE。
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发生过程常见疾病全身超敏反应:药物过敏性休克血清过敏性休克局部超敏反应:呼吸道过敏反应消化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免疫学检测皮内试验:皮肤消毒后,用注射器将变应原提取液(如青霉素、花粉、尘螨、动物皮屑、血清、食物等)注入皮内。
注入量一般为0.01~0.02ml,使皮肤形成直径约2~3mm的皮丘。
阳性结果以风团为主。
皮内试验:假阳性的常见原因:①变应原稀释液偏酸或偏碱;②患者有皮肤划痕症;③抗原不纯或被污染;④抗原量注射过多。
假阴性的常见原因:①变应原抗原性丧失或浓度过低;②患者皮肤反应较低;③受试者正使用抗组胺类药或激素类药;④注射部位过深或注射量太少。
挑刺试验:将抗原和对照液滴于受试者前臂内侧皮肤上,然后在该处用针尖透过抗原液滴,与皮肤呈45°进针点刺,以不出血为度,1分钟后拭去抗原液,15分钟后观察结果。
阳性结果以红晕为主。
皮肤试验临床意义:(1)寻找变应原:避免接触变应原是防治超敏反应的重要手段。
超敏反应
(三)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正常值为(0.050.5)×109/L 当机体患过敏性疾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可增 加,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 作为病情检测的一个指标。如,过敏性皮肤炎。 可作为Ⅰ型超敏反应诊断的参考,如过敏 性鼻炎。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Ⅲ型超敏反应是由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 积于局部或全身多处毛细血管基底膜后 ,通过激活补体,并在中性粒细胞、血 小板、嗜碱性粒细胞等效应细胞参与下 ,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 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 织损伤。
特点
1.抗体:主要是IgG、IgM; 2.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在致病上起 主要作用;
原理:变应原通过皮肤挑刺、划痕、皮内注射等进入 致敏者皮内,与吸附在肥大细胞或 / 和嗜碱性粒细胞 上的特异 IgE 高变区结合,导致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 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 目的:寻找变应原,预防药物或疫苗过敏 表现:在20-30分钟内局部皮肤出现红晕、红斑、风 团以及搔痒感
结果:出现此现象者判断为皮试阳性,即对该变应原 过敏;未出现红晕、红斑、风团者为阴性,即对该变 应原不过敏。
(二)血清IgE检测
血清中IgE分总IgE和特异性IgE
1.血清总IgE的检测 总IgE是针对各种抗原的IgE的总和 正常情况下血清IgE含量很低,仅在 ng/ml水平 一般选用敏感性较高的免疫比浊法、 酶联免疫测定法或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
2.特异性IgE测定
特异性 IgE 是指能与某种过敏原特异结合 的IgE。 检测时是用纯化的特异变应原替代抗 IgE进 行检测。
临床上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题库1-1-8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题库1-1-8问题:[单选]不属于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是()A.Arthus反应B.肾小球肾炎C.系统性红斑狼疮D.类风湿关节炎E.传染性变态反应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有:(1)局部免疫复合物病:如Arthus反应及类Arthus反应。
(2)全身免疫复合物病:①血清病;②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③慢性免疫复合物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④过敏性休克样反应:见于临床上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病时出现的与过敏性休克相同的临床表现。
考点: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问题:[单选]无需补体组分参与的效应是()A.免疫黏附B.溶解细菌C.抗B抗体与B型红细胞的溶解D.ADCCE.调理作用ADCC效应:对固定的组织细胞,在抗体IgG和IgM介导下,与具有IgGFc受体和补体C3b受体的巨噬细胞、NK细胞等结合,释放蛋白水解酶、溶酶体酶等,使固定组织溶解破坏。
不需要补体组分参与。
考点: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问题:[单选]花粉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属于()A.Ⅰ型变态反应B.Ⅱ型变态反应C.Ⅲ型变态反应D.Ⅳ型变态反应E.非变态反应Ⅰ型超敏反应的致敏阶段是由变应原进入机体引起,凡经吸入或食入等途径进入体内后能引起IgE类抗体产生并导致变态反应的抗原性物质称为变应原。
常见的变应原有:鱼虾、蟹贝、牛奶、鸡蛋,花粉、尘螨及其排泄物。
考点:Ⅰ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 NBA新闻问题:[单选]关于Ⅳ型超敏反应错误的是()A.无明显个体差异B.发生慢C.与抗体、补体有关D.与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性介质有关E.在抗感染免疫清除抗原的同时损伤组织Ⅳ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特点是:①发生慢,接触变应原后24~72h发生,故称迟发型超敏反应;②与抗体、补体无关,而与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性介质有关;③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和过程基本同细胞免疫应答,无明显个体差异,在抗感染免疫清除抗原的同时损伤组织。
超敏反应及检验
• 在我国,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已由前几年的30%迅增到现在的
50%,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二 十一世纪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对该病已提出预防 性治疗的主导思想。建立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已成为新的热点 之一。来自精选ppt19
精选ppt
20
精选ppt
21
Ⅰ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 过敏性休克
1.药物过敏性休克 药物:青霉素(最常见)、普鲁卡因、利多卡因、 链霉素、磺胺、有机碘等。 机制:青霉素 机体 青霉噻唑醛酸和青霉 烯酸 与人体组织蛋白结合(完全抗 原) 产生特异性IgE 过敏性休克。
2.血清过敏性休克 动物血清:抗毒素血清,如破伤抗毒素血清和白 喉抗毒素血清
※ 变应原(allergens) • 指能选择性地激活CD4+Th2细胞及B细胞,诱导产生
特异性IgE抗体应答,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性物质
• 天然变应原——分子量较小的可溶性蛋白质抗原 • 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本身只具抗原表位而无免疫
原性,进入人体后需和组织蛋白结合而获得免疫原性, 成为变应原
精选ppt
4
I型超敏可涉及多种器官,组织
鼻息肉
扁桃体
精选ppt
5
荨麻疹
湿疹
精选ppt
6
结膜炎
哮喘病
精选ppt
7
超敏反应可能是致命的
精选ppt
8
I 型超敏反应的特点
– 发生快、消失快
– 主要由IgE介导 – 表现为生理功能紊乱,一般无组织损伤 – 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精选ppt
9
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成分和细胞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PPT课件
29
2.消化道过敏反应:由食物、药物引起过敏性胃肠 炎,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 ★ 3.皮肤过敏反应:由食物、 药物、花粉、漆类等 引起,主要表现为荨麻疹、湿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接触抗原机会:如对某些花粉过敏的人,在乔迁异 地后无抗原刺激机会,故不产生该 抗原 特异的 IgE
13
◆ 细胞因子: Th2细胞分泌的IL-4可促进IgE产生; Th1细胞分泌的IFN-r可抑制IL-4分泌; 因此提高Th1细胞活性,可抑制Th2分泌IL-4, 从而降低IgE产生,阻断IgE 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
第二十一章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1
思考题:
1.有关超敏反应的基本概念 2.超敏反应的分型、各类型的特点、发生机制 3.各类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发生机制的相互比较 4.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的主要方法、原理和评价
2
基基本本概概念念
★ 1.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 是指机体接触到某些抗原并且致敏后,再
10
2.抗体
引起Ⅰ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主要是IgE
IgE特点: (1) IgE产生的部位:为变应原入侵引起过敏
反应的好发部位,如呼吸道和肠道粘膜
11
(2)IgE重要的生物学特征: 能与自身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
面相应的IgE Fc受体结合,使机体处于 致敏状态
12
(3)IgE合成的影响因素:
◆遗传: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对变态反应性疾病易感, 该种人血清IgE水平显著升高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促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题库1-0-8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题库1-0-8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Arthus反应B.格雷夫斯病(Graves病)C.花粉症D.接触性皮炎E.血清病弥漫性甲状腺肿,又称Graves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其确切机制尚不明确。
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特别是针对TSH受体的甲状腺刺激抗体。
所以Graves病属于Ⅱ型超敏反应。
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不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类风湿性关节炎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血清病D.全身性红斑狼疮E.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反应产生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迅速减少。
所以,该疾病属于Ⅱ型超敏反应。
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不直接参与Ⅲ型超敏反应的物质是()A.CD4+Thl细胞B.免疫复合物C.补体D.中性粒细胞E.IgG、IgMⅢ型超敏反应是抗原与相应的IgG、IgM类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基底膜,并通过激活补体、吸引中性粒细胞聚集、活化血小板等作用引起炎症,与CD4+Th1细胞无直接关系。
(天津11选5 )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过敏性溶血性贫血B.SLEC.枯草热D.结核E.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Ⅲ型超敏反应是抗原抗体结合形成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上,激活补体引起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如Arthus、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性肾炎、SLE、RF等。
过敏性溶血性贫血属于Ⅱ型超敏反应,枯草热和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结核属于Ⅳ型超敏反应。
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Ⅳ型超敏反应中最重要的细胞是()A.B细胞B.肥大细胞C.CD4+T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迟发性超敏反应的致敏淋巴细胞包括CD4+和CD8+,并通过识别APC或靶细胞表面抗原肽MHC分子而活化,并发生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ypersensitivity/Allergy
定义:机体接触到某种抗原并且致敏后,再次受到 相同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 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 变应原(Allergen):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
超敏反应分为四型
(依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
• Ⅰ型超敏反应 (速发型超敏反应)
PEG比浊法实验原理
本试验是检测抗原非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的一种方
法。PEG是环氧乙烷和水的多聚物,为一种不带电荷的直
链大分子多糖。终浓度为3%~4%的PEG能相对选择性地
沉淀CIC。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浊度,反应沉淀物含量。
临床意义
循环免疫复合物(Circulationimmunecomplex,CIC)又称可溶 性免疫复合物,分子量为50万~100万,沉降系数8.8~19S,它不易被 吞噬细胞吞噬,又不能经肾小球排出,可较长时间在血液中循环,一 旦大量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组织中,则引起组织损伤及相关的免疫 复合物病。 CIC阳性常见于: 1. 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类风湿关节炎等; 2. 膜增殖性肾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3. 传染病,如慢性乙型肝炎,疟疾,麻风等; 4. 恶性肿瘤。
II 型超敏反应
靶细胞:正常组织细胞、改变的自身组织细 胞、修饰的自身组织细胞 抗原:同种异型抗原、共同抗原、变性自身 抗原、外来抗原 抗体:IgG和IgM类抗体 参与细胞损伤的物质:补体 、吞噬细胞、NK 细胞
变应原
Type II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s: Examples of Diseases
思考题
• 1、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 2、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的机制是什么?Leabharlann GRAVES DISEASE
•
BEFORE AND AFTER RX
5
II型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项目
直接Coombs试验
+
患者红细胞 Coombs试剂
检测红细胞上不完全抗体
试管法操作步骤
用生理盐水配5%红细胞悬液
取洁净小试管2支,1管加1滴5%红细胞悬液,另一管加生理盐 水作对照
在生理盐水和5%红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诊断试剂一滴,使其 混匀,室温稍待片刻 1000r离心1 min或3000r离心15s。 取出试管先以肉眼观察有无溶血,再轻轻摇动试管,如有凝集, 则为阳性结果;如无凝集,应在室温延长15~30 min的反应时 间,再离心看结果。
皮内注射
20-30m局部皮肤出 现红晕、红斑、风团
释放生物活性介质
阳性
皮肤试验
皮内试验方法
皮肤消毒→变应原提取液注入前臂内侧皮内(0.010.02ml)→2-3mm的皮丘→两种间距2.2-5.0cm →15-25分钟观察结果 阴性对照--生理盐水 阳性对照--盐酸组胺
皮肤试验
假阳性原因
• • • • • • • • 变应原稀释液偏酸或偏碱 患者有皮肤划痕症 抗原不纯和被污染 抗原量注射过多 变应原抗原性丧失或浓度过低 患者皮肤反应较低 受试者正使用抗组胺类药或激素类药 注射部位过深或注射量太少
接触性皮炎
Ⅳ型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
过敏原皮肤试验
1.斑贴试验--寻找变应原 2.结核菌素试验
Ⅳ型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
临床应用
1)寻找变应原:斑贴试验主要用于寻找接触性 皮炎变应原。 2)结核菌素皮试目的:①了解机体是否对结核 杆菌有免疫力;②接种卡介苗后的免疫效果观察; ③排除结核杆菌感染;④了解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状况。 3)传染病的诊断
IV 型超敏反应
• 主要以T细胞介导-- CD4+Th1(主要)和 CD8+CTL细胞 • 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 • 迟发,常在再次接触抗原后24-72小时发 生
IV 型超敏反应
临床常见迟发型超敏反应疾病
1、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如结 核、麻风及某些原虫感染等。 2、接触性皮炎
结果分析
通过显色区带确定血清中含有哪种sIgE,进而判断 待检者对哪种过敏原过敏。
临床意义
slgE测定是体外检测变应原的重要手段,主要用于Ⅰ 型超敏反应的诊断。该检测条包被有多种特异性过敏原,通 过检测血浆(血清)中过敏原slgE,筛查待检者对何种过敏
原过敏,为临床进行脱敏治疗奠定基础。
II 型超敏反应
• • • •
III 型超敏反应
免疫复合物易于形成与沉积的因素
1.抗原成分在体内长期滞留
2.血管通透性增强 3.组织的解剖学及血流动力学
免疫复合物易沉积于静脉压较高及形成涡流的毛细血管迂回处, 如肾小球基底膜及关节滑膜、肝、脾、血管等部位。
4.免疫复合物的性质
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 组织内沉积。
I 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
组织胺(histamine) 预先存在的介质 (脱颗粒)
趋化因子
激肽原酶 蛋白水解酶 白三烯(Leucotrienes,LTs)
即 刻 早 期 \ 晚 期
新合成的介质
前列腺素(PGD2) 血小板活化因子 (Platelet activity factor,PAF)
Ⅰ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结果分析
生理盐水对照不应发生凝集,为均匀浑浊的乳状液。 在红细胞悬液中,如红细胞凝集成片状,边缘皱褶如花 边状或边缘松散为阳性。如与对照相同,为阴性。
临床意义
直接Coombs试验用于检测患者红细胞上不完全抗体, Coombs试验阳性可见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冷凝集素 综合征、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同种免疫性 溶血病、某些高球蛋白血症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 湿、恶性肿瘤等。
临床意义
间接Coombs试验用于检测患者游离血清中的不完 全抗体。此实验多用于检测母体Rh(D)抗体,以便及 早发现和避免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亦可对红细胞不相 容的输血所产生的血型抗体进行检测。
III 型超敏反应
定义:
III型超敏反应是指由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 局部或全身多处毛细血管基底膜,通过激活补体, 并在血小板、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的参 与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 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假阴性原因
Ⅰ型超敏反应
临床意义
• 寻找变应原 • 预防药物或疫苗过敏
应用评价
• 过敏原有限 • 食物过敏与皮肤试验相关性较差 • 选择过敏原应结合实际情况
Ⅰ型超敏反应
• 血清总IgE检测
常用方法:免疫比浊法 临床实验室常用 化学发光免疫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适用于中小实验室 临床意义:升高见于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寄生虫感染, IgE型多发性骨髓瘤 应用评价:应建立当地人群IgE水平的参考区间
(一)过敏性休克 药物过敏性休克 血清过敏性休克 (二)呼吸道过敏反应 过敏性鼻炎(枯草热)、支气管哮喘 (三)消化道过敏反应 (四)皮肤过敏反应 荨麻疹、湿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荨麻疹
湿
疹
结膜炎
哮喘病
I型超敏反应免疫学检测项目
皮肤试验
实验原理:
变应原
皮肤挑刺、划痕
致敏者皮肤
Ag+IgE (M、B)
操作步骤
稀释好的洗液将检测条要充分浸透,放在摇床上摇10分钟
倒掉洗液,加入稀释好的测试者血清,放于摇床室温反应1.5小时 倒掉小槽中的血清,依次加入洗液,震荡10分钟,重复三次
每槽加入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人IgE,放于摇床上室温反应30分钟
将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人IgE倒掉,用洗液洗三次,每次10分钟 加入碱性磷酸酶底物,放于摇床,避光反应约10分钟 去掉底物溶液,用纯水洗三次,每次5分钟 将检测条放在干燥纸上,等检测条完全干燥后判定检测结果
输血反应(transfusion reaction) 新生儿溶血(hemolytic of the newborn)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 甲状腺机能亢进(Graves disease)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甲状腺机能亢进(Grave’s病)
• Ⅱ型超敏反应 (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
• Ⅲ型超敏反应 (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
• Ⅳ型超敏反应 (迟发型超敏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
特点:
1.发生快,恢复快; 2.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一般无组织损伤; 3.由IgE介导,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参与 4.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Ⅰ型超敏反应
• 一.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成分
Ⅰ型超敏反应
• 特异性IgE检测(sIgE)
• 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 • 免疫印迹测定法
斑点酶免疫印迹法实验原理
用 NC 膜作为固相支持物,检测区的不同区域包被有特 异性的过敏原。检测时将稀释的病人血清加入反应槽内, 血清中的 sIgE 与 NC 膜上的相应过敏原结合,再加入酶标记 的抗人IgE抗体,此抗体会与检测区NC膜上的sIgE结合,然 后加入底物显色。通过显色区带确定血清中含有哪种 sIgE ,进而判断待检者对哪种过敏原过敏。
间接Coombs试验
患者血清
靶红细胞 致敏红细胞
Coombs试剂
检测血清中的抗红细胞抗体
微柱法操作步骤
撕开微柱凝胶卡密封纸,标记
加1%筛选红细胞50μl及受检者血清25μl 37℃孵育15min 离心机离心10min,1000r/min 观察结果,如红细胞悬浮在反应管顶部或凝胶中,则为阳 性结果;反之,如红细胞沉于凝胶底部(管底尖部),则为 阴性结果。
III 型超敏反应
临床常见的I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Arthus反应及类Arthus反应 (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血清病(serum sickness)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