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胺
• 使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 刺激支气管、胃肠道、子宫等处平滑肌收缩 • 促进黏膜腺体分泌
18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预先合成的储备介质
➢组胺 ➢中性蛋白酶:类胰蛋白酶
类胰 蛋白酶
刺激 肥大 细胞
释放 介质
放大 炎性 效应
支气管 哮喘
19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预先合成的储备介质
➢晚期相(迟发相)
• 6-12小时,持续数天或更长 • LTs、PAF、嗜酸性粒细胞
24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再次来自百度文库
变应原
FcεRI 交联
初次
特应性 个体
组胺
蛋白
类胰
聚糖
蛋白酶
LTs
PGD2
PAF
特异性 IgE
致敏 靶细胞
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腺体分泌增多
全身性
过敏性 休克
过敏性 鼻炎
新合成介质:细胞膜磷脂代谢产物
花生 四烯酸
脂氧合酶 途径
环氧合酶 途径
白三烯
前列 腺素 D2
羟基化 磷脂
磷脂酶 A2
乙酰 转移酶
PAF
凝聚 活化 血小板
组胺
5羟色胺
黏膜腺 体分泌
支气管 平滑肌
收缩
血管扩 张通透 性增加
23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二)发生过程 效应阶段
➢早期相(速发相)
• 数秒或数分钟,持续数小时 • 组胺、前列腺素
➢组胺 ➢蛋白聚糖:肝素、硫酸软骨素 ➢中性蛋白酶:类胰蛋白酶
20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预先合成的储备介质
➢组胺 ➢蛋白聚糖:肝素、硫酸软骨素 ➢中性蛋白酶:类胰蛋白酶
运送
21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预先合成的储备介质
➢组胺 ➢蛋白聚糖:肝素、硫酸软骨素
➢中性蛋白酶:运类送胰蛋白酶
维持稳定性
22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意义
➢寻找变应原 ➢预防药物或疫苗过敏
28
挑刺/点刺试验: 针尖 前臂内侧 15分钟后 阳性结果红晕为主
皮内试验: 注射器 前臂内侧 15-25分钟 阳性结果风团为主
29
皮肤试验结果判定标准
30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方法
➢免疫比浊法 ➢化学发光免疫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血清总IgE检测
各种抗原特异性IgE总和
12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参与成分
➢抗体:特异性IgE抗体→变应素
13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抗体
➢IgE
• 含量最低,半衰期最短,分解率最高,对热最不稳定 • 鼻咽、扁桃体、气管和胃肠道黏膜下固有层淋巴组织中的B细胞产生 • 亲细胞抗体
14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参与成分
➢细胞
•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IgE Fc受体 嗜碱性颗粒、生物活性介质
5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特征
➢发生快,消退快 ➢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较少发生严重组织细胞损伤 ➢特异性IgE介导,无补体参与 ➢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6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一、发生机制
(一)参与成分
➢ 变应原 / 抗体 / 细胞
(二)发生过程
➢ 致敏阶段 → 激发阶段 → 效应阶段
7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 花粉颗粒、尘螨排泄物、真菌丝及孢子、动物皮屑
10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变应原
➢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 ➢吸入性变应原 ➢食物变应原
• 奶、蛋、鱼虾、蟹贝等食物蛋白质或部分肽类物质
11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变应原
➢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 ➢吸入性变应原 ➢食物变应原 ➢接触性变应原
• 植物叶、植物提取成分、工业产品/合成物、金属等
• 嗜酸性粒细胞 双重性作用
15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的双重作用
负反馈 调节
吞噬 嗜碱性
颗粒
灭活 组胺
灭活 白三烯
灭活 PAF
白三烯
PAF
颗粒 蛋白
酶类 物质
晚期相 形成 维持
16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二)发生过程 致敏阶段 激发阶段 效应阶段
17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预先合成的储备介质
第二十一章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1
主要内容
Ⅰ型超敏反应 Ⅱ型超敏反应 Ⅲ型超敏反应 Ⅳ型超敏反应
发生机制 常见疾病 免疫检测
2
超敏反应概念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是指机体接触到某 种抗原并且致敏后,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表现 出的增高的敏感性或增强的反应性,此类免疫应答 导致的机体功能紊乱称为超敏反应。
特异性IgE检测
某种抗原特异结合的IgE
意义
➢对I型超敏反应疾病诊断有重要价值 ➢RAST与变应原皮试和支气管激发试验
符合率80%
评价
➢RAST费用较高、有放射性核素污染、 需特殊设备
➢免疫印迹法一次确定多种变应原
32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Ⅱ型超敏反应又称细胞毒型(cytotoxic type) 或细胞溶解型(cytolytic type)超敏反应,指当 抗体与特异的细胞或组织表面的抗原结合,通过活 化补体系统或其他机制引起靶细胞的损伤。
哮喘
过敏性 胃肠炎
皮肤 荨麻疹
25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二、常见疾病
26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三、免疫检测
皮内 试验
挑刺 试验
皮肤 试验
免疫 检测
IgE 检测
总IgE
特异 IgE
27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三、免疫检测
皮肤 试验
原理 方法
通过皮肤挑刺、划痕、 皮内注射等使变应原进 入皮肤
➢皮内试验 ➢挑刺/点刺试验
3
超敏反应分型
Ⅰ型超敏反应
--速发型
Ⅱ型超敏反应
--细胞毒型/溶解型
Ⅲ型超敏反应
--免疫复合物型
Ⅳ型超敏反应
--迟发型
1963年Coombs和Gell
➢发生速度 ➢发生机制 ➢临床特征
4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主要由特异性IgE抗体介导产生, 其发生速度最快,常在第二次接触相同抗原后数分 钟内即出现临床反应,其反应可发生于局部,亦可 发生于全身,故又称为速发型超敏反应、变态反应 或过敏反应。
意义
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 药物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曲菌病、 寄生虫感染、急慢性肝炎、湿疹、 IgE型多发性骨髓瘤、特发性皮炎
评价
➢受多种因素影响,须建立当地人群 参考区间
➢免疫比浊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较常用 ➢酶联免疫吸附法适用于中小实验室
31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方法
➢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RAST) ➢免疫印迹法
参与成分
➢变应原:引起速发型超敏反应的抗原
• 引起IgE抗体产生 • 通常是环境中常见的蛋白质和化学物质 • 大多数有抗原性但无免疫原性
8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变应原
➢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
• 青霉素、磺胺、普鲁卡因、有机碘化合物、
昆虫毒液、疫苗等
9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变应原
➢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 ➢吸入性变应原
• 使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 刺激支气管、胃肠道、子宫等处平滑肌收缩 • 促进黏膜腺体分泌
18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预先合成的储备介质
➢组胺 ➢中性蛋白酶:类胰蛋白酶
类胰 蛋白酶
刺激 肥大 细胞
释放 介质
放大 炎性 效应
支气管 哮喘
19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预先合成的储备介质
➢晚期相(迟发相)
• 6-12小时,持续数天或更长 • LTs、PAF、嗜酸性粒细胞
24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再次来自百度文库
变应原
FcεRI 交联
初次
特应性 个体
组胺
蛋白
类胰
聚糖
蛋白酶
LTs
PGD2
PAF
特异性 IgE
致敏 靶细胞
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腺体分泌增多
全身性
过敏性 休克
过敏性 鼻炎
新合成介质:细胞膜磷脂代谢产物
花生 四烯酸
脂氧合酶 途径
环氧合酶 途径
白三烯
前列 腺素 D2
羟基化 磷脂
磷脂酶 A2
乙酰 转移酶
PAF
凝聚 活化 血小板
组胺
5羟色胺
黏膜腺 体分泌
支气管 平滑肌
收缩
血管扩 张通透 性增加
23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二)发生过程 效应阶段
➢早期相(速发相)
• 数秒或数分钟,持续数小时 • 组胺、前列腺素
➢组胺 ➢蛋白聚糖:肝素、硫酸软骨素 ➢中性蛋白酶:类胰蛋白酶
20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预先合成的储备介质
➢组胺 ➢蛋白聚糖:肝素、硫酸软骨素 ➢中性蛋白酶:类胰蛋白酶
运送
21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预先合成的储备介质
➢组胺 ➢蛋白聚糖:肝素、硫酸软骨素
➢中性蛋白酶:运类送胰蛋白酶
维持稳定性
22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意义
➢寻找变应原 ➢预防药物或疫苗过敏
28
挑刺/点刺试验: 针尖 前臂内侧 15分钟后 阳性结果红晕为主
皮内试验: 注射器 前臂内侧 15-25分钟 阳性结果风团为主
29
皮肤试验结果判定标准
30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方法
➢免疫比浊法 ➢化学发光免疫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血清总IgE检测
各种抗原特异性IgE总和
12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参与成分
➢抗体:特异性IgE抗体→变应素
13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抗体
➢IgE
• 含量最低,半衰期最短,分解率最高,对热最不稳定 • 鼻咽、扁桃体、气管和胃肠道黏膜下固有层淋巴组织中的B细胞产生 • 亲细胞抗体
14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参与成分
➢细胞
•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IgE Fc受体 嗜碱性颗粒、生物活性介质
5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特征
➢发生快,消退快 ➢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较少发生严重组织细胞损伤 ➢特异性IgE介导,无补体参与 ➢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6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一、发生机制
(一)参与成分
➢ 变应原 / 抗体 / 细胞
(二)发生过程
➢ 致敏阶段 → 激发阶段 → 效应阶段
7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 花粉颗粒、尘螨排泄物、真菌丝及孢子、动物皮屑
10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变应原
➢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 ➢吸入性变应原 ➢食物变应原
• 奶、蛋、鱼虾、蟹贝等食物蛋白质或部分肽类物质
11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变应原
➢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 ➢吸入性变应原 ➢食物变应原 ➢接触性变应原
• 植物叶、植物提取成分、工业产品/合成物、金属等
• 嗜酸性粒细胞 双重性作用
15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的双重作用
负反馈 调节
吞噬 嗜碱性
颗粒
灭活 组胺
灭活 白三烯
灭活 PAF
白三烯
PAF
颗粒 蛋白
酶类 物质
晚期相 形成 维持
16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二)发生过程 致敏阶段 激发阶段 效应阶段
17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预先合成的储备介质
第二十一章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1
主要内容
Ⅰ型超敏反应 Ⅱ型超敏反应 Ⅲ型超敏反应 Ⅳ型超敏反应
发生机制 常见疾病 免疫检测
2
超敏反应概念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是指机体接触到某 种抗原并且致敏后,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表现 出的增高的敏感性或增强的反应性,此类免疫应答 导致的机体功能紊乱称为超敏反应。
特异性IgE检测
某种抗原特异结合的IgE
意义
➢对I型超敏反应疾病诊断有重要价值 ➢RAST与变应原皮试和支气管激发试验
符合率80%
评价
➢RAST费用较高、有放射性核素污染、 需特殊设备
➢免疫印迹法一次确定多种变应原
32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Ⅱ型超敏反应又称细胞毒型(cytotoxic type) 或细胞溶解型(cytolytic type)超敏反应,指当 抗体与特异的细胞或组织表面的抗原结合,通过活 化补体系统或其他机制引起靶细胞的损伤。
哮喘
过敏性 胃肠炎
皮肤 荨麻疹
25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二、常见疾病
26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三、免疫检测
皮内 试验
挑刺 试验
皮肤 试验
免疫 检测
IgE 检测
总IgE
特异 IgE
27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三、免疫检测
皮肤 试验
原理 方法
通过皮肤挑刺、划痕、 皮内注射等使变应原进 入皮肤
➢皮内试验 ➢挑刺/点刺试验
3
超敏反应分型
Ⅰ型超敏反应
--速发型
Ⅱ型超敏反应
--细胞毒型/溶解型
Ⅲ型超敏反应
--免疫复合物型
Ⅳ型超敏反应
--迟发型
1963年Coombs和Gell
➢发生速度 ➢发生机制 ➢临床特征
4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主要由特异性IgE抗体介导产生, 其发生速度最快,常在第二次接触相同抗原后数分 钟内即出现临床反应,其反应可发生于局部,亦可 发生于全身,故又称为速发型超敏反应、变态反应 或过敏反应。
意义
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 药物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曲菌病、 寄生虫感染、急慢性肝炎、湿疹、 IgE型多发性骨髓瘤、特发性皮炎
评价
➢受多种因素影响,须建立当地人群 参考区间
➢免疫比浊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较常用 ➢酶联免疫吸附法适用于中小实验室
31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方法
➢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RAST) ➢免疫印迹法
参与成分
➢变应原:引起速发型超敏反应的抗原
• 引起IgE抗体产生 • 通常是环境中常见的蛋白质和化学物质 • 大多数有抗原性但无免疫原性
8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变应原
➢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
• 青霉素、磺胺、普鲁卡因、有机碘化合物、
昆虫毒液、疫苗等
9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变应原
➢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 ➢吸入性变应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