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疾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医学免疫学全套完整版PPT课件
医学免疫学全套完整版PPT 课件
2024/1/30
1
目录
2024/1/30
• 免疫学概述 • 抗原与抗体 • 固有免疫系统 • 适应性免疫系统 • 免疫应答调节与异常 • 免疫学应用与展望
2
01
免疫学概述
2024/1/30
3
免疫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2024/1/30
免疫学定义
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的识别、应答 及排除的科学。
细胞因子在适应性免疫中作用
03
参与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及效应功能的调节,对固有免
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均有重要作用。
19
05
免疫应答调节与异常
2024/1/30
20
免疫应答调节机制
2024/1/30
固有免疫应答的调节
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启动固有免疫应答,并 通过正反馈机制放大应答。
旁路途径
又称替代途径,由微生物或外援异物直接激活, 不依赖于抗体。
凝集素途径
通过识别病原体表面的甘露糖等糖类分子而激活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早期阶段。
2024/1/30
14
补体系统激活途径和效应
溶解作用
直接溶解某些细菌和病毒感染的 细胞。
免疫调节作用
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调节和激 活。
01
02
调理作用
促进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和 清除。
03
04
炎症介质作用
参与炎症反应,吸引和激活炎症 细胞。
2024/1/30
15
04
适应性免疫系统
2024/1/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6
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
2024/1/30
1
目录
2024/1/30
• 免疫学概述 • 抗原与抗体 • 固有免疫系统 • 适应性免疫系统 • 免疫应答调节与异常 • 免疫学应用与展望
2
01
免疫学概述
2024/1/30
3
免疫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2024/1/30
免疫学定义
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的识别、应答 及排除的科学。
细胞因子在适应性免疫中作用
03
参与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及效应功能的调节,对固有免
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均有重要作用。
19
05
免疫应答调节与异常
2024/1/30
20
免疫应答调节机制
2024/1/30
固有免疫应答的调节
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启动固有免疫应答,并 通过正反馈机制放大应答。
旁路途径
又称替代途径,由微生物或外援异物直接激活, 不依赖于抗体。
凝集素途径
通过识别病原体表面的甘露糖等糖类分子而激活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早期阶段。
2024/1/30
14
补体系统激活途径和效应
溶解作用
直接溶解某些细菌和病毒感染的 细胞。
免疫调节作用
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调节和激 活。
01
02
调理作用
促进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和 清除。
03
04
炎症介质作用
参与炎症反应,吸引和激活炎症 细胞。
2024/1/30
15
04
适应性免疫系统
2024/1/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6
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
免疫系统ppt课件
溶菌酶降低导致粘膜的防御功能降低 致
27
28
功能食品与免疫
• 松果菊 富含菊苣酸、类黄酮、多糖、 糖蛋白
• 500年应用历史 • 短时间内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 • 提高自然杀伤细胞功能 • 刺激T淋巴、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 提升免疫分子浓度 • 加强防卫,打击敌人.改善症状三效合一
29
薄荷香蒜片
• 致畸、致癌、致突变 • 二重感染 • 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家少、血小板减少 • 心肌损害、循环衰竭
20
癌症的死亡率及病因
• 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220万,因癌死 亡160万,占城乡居民总死亡率的24%
• 中国肺癌1970年居世界第4,现居世界 第1
• 癌症的病因: 外因:化学致癌物 如黄曲霉素、亚硝 胺等上千种物质
戒除烟酒,讲究卫生 • 均衡的营养
25
营养与免疫
• 优质蛋白质:修复免疫组织,制造免 疫细胞和分子的原料
• 多种维生素:V-C、V-A、V-D、B族、 叶酸
• 多种矿物质:钙和钙依赖性粘附因子、 镁、锌、硒、铁、锰
• 抗氧化物:类胡萝卜素、V-C V-E
• 纤维素
26
构建免疫:蛋白质
缺 胸腺、淋巴结等免疫器官功能退化受损 乏 蛋 淋巴细胞的生成障碍,数量减少 白 质 抗体的生成和功能障碍 会 导
自稳 11
1、免疫防御功能
功能
防御功能
作用对象 正常的表现
外来的物质 抗感染
异常的表现
反复感染 过敏反应
吞噬细胞吞噬细菌
12
2、免疫监视功能
功能
作用对象 正常的表现 异常的表现
监视功能
体内突变 的异常细胞
抑制肿瘤
可能发生 肿瘤
27
28
功能食品与免疫
• 松果菊 富含菊苣酸、类黄酮、多糖、 糖蛋白
• 500年应用历史 • 短时间内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 • 提高自然杀伤细胞功能 • 刺激T淋巴、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 提升免疫分子浓度 • 加强防卫,打击敌人.改善症状三效合一
29
薄荷香蒜片
• 致畸、致癌、致突变 • 二重感染 • 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家少、血小板减少 • 心肌损害、循环衰竭
20
癌症的死亡率及病因
• 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220万,因癌死 亡160万,占城乡居民总死亡率的24%
• 中国肺癌1970年居世界第4,现居世界 第1
• 癌症的病因: 外因:化学致癌物 如黄曲霉素、亚硝 胺等上千种物质
戒除烟酒,讲究卫生 • 均衡的营养
25
营养与免疫
• 优质蛋白质:修复免疫组织,制造免 疫细胞和分子的原料
• 多种维生素:V-C、V-A、V-D、B族、 叶酸
• 多种矿物质:钙和钙依赖性粘附因子、 镁、锌、硒、铁、锰
• 抗氧化物:类胡萝卜素、V-C V-E
• 纤维素
26
构建免疫:蛋白质
缺 胸腺、淋巴结等免疫器官功能退化受损 乏 蛋 淋巴细胞的生成障碍,数量减少 白 质 抗体的生成和功能障碍 会 导
自稳 11
1、免疫防御功能
功能
防御功能
作用对象 正常的表现
外来的物质 抗感染
异常的表现
反复感染 过敏反应
吞噬细胞吞噬细菌
12
2、免疫监视功能
功能
作用对象 正常的表现 异常的表现
监视功能
体内突变 的异常细胞
抑制肿瘤
可能发生 肿瘤
儿科 免疫系统疾病PPT课件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临床表现
反复感染-是最常见的表现 特点: 反复 严重 持久 感染的部位: 呼吸道、胃肠道、皮肤、全身 以呼吸道最常见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诊断
病史
感染史 发病年龄 过去史:疫苗病 脐带脱落延迟 GVH 其他临床特征 家族史:家谱调查
体检和X线
皮肤 淋巴结、扁桃体、肝脾 毛细血管扩张 先天畸形
X线:胸腺
初筛
B细胞缺陷 血清Ig测定 血型抗体 ASO T细胞缺陷 外周血淋巴细胞计 数 X线:胸腺影 迟发型皮肤超敏反 应 吞噬细胞缺陷 WBC计数:PMN NBT
再筛
B细胞计数 IgG亚类测定 血清特异性抗体 测定(百白破) T细胞及亚群计 数 T细胞功能测定: 增殖反应
特殊检查
B细胞标记检测 淋巴结活检 体外Ig合成 基因分析 T细胞标记测定 及细胞活性测 定,IL及受体 活检
干细胞移植
继发性免疫缺陷(secondaryID,SID)
定义:由于后天因素导致的免疫系统暂时性功能障碍 最常见的免疫缺陷病 由于环境因素所致(感染、药物、营养不良、 外科、年龄等) 免疫系统广泛受累 (T, B,NK, PMN,M) , 但明显 不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严重 最常见临床表现:反复呼吸道感染 治疗原则: 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因
继发性免疫缺陷(secondaryID,SID)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诱因
■ 营养不良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 遗传代谢性疾病 染色体异常 (21-三体综合征),尿毒症,糖尿病, 蛋白质丧失性肠病,肾病综合征,张力性肌萎缩, 镰状细胞贫血 ■ 肿瘤和血液病 ■感染 ■早产儿和未成熟儿
原 发 性 免 疫 缺 陷 病 的 筛 查
HLA定型、染色 基因突变分析 体分析 功能测定:移动 或趋化;吞噬或 杀菌 功能:粘附分子、 酶活性测定基因 突变分析
人体免疫系统与病毒PPT课件
通过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达到免疫系统的稳定
可编辑课件PPT
3
金伯泉主编.医学免疫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
人体免疫系统组成
人体免疫系统( immune system )由三部分组成: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中枢免疫器官:胸腺 骨髓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皮肤相关淋巴组织
可编辑课件PPT
淋巴细胞
8
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呼吸道纤毛的阻挡作用
第二道防线:机体的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又称先 天性免疫,与生俱来,可以吞噬、溶解、清除病原体。 特点:反应迅速、非特异性、无记忆性
第三道防线:机体的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包括细胞免
人体免疫系统
可编辑课件PPT
1
什么是“免疫”?
拉丁文“immunitas”
免除个人劳役或 对国家的义务
免疫“immunity”
机体对抗原性异 物的反应
免于疾患,保护机体
金伯泉主编.医学免疫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p1
可编辑课件PPT
2
刁连东主编.实用疫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p51
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Phagocytes ):能够吞噬、溶解和清除
病原菌,如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并可以作为抗原提 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加工、处 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细胞。
淋巴细胞: B细胞(B lymphocyte ):产生抗体;介导体液免疫应答;提 呈抗原
可编辑课件PPT
13
自身免疫性疾病PPT课件
教学内容
概述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及典型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原则
1
教学要求
掌握 自身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 了解 自身免疫病的典型疾病
自身免疫病的防治原则
2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自身免疫(Autoimmunity) 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11
二、自身反应性T细胞引起的自身免疫病
•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
多发性硬化症
(Multiple Sclerosis,MS)
12
第三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 的相关因素
一、抗原方面的因素 1.免疫隔离部位抗原的释放
交感性眼炎(sympathetic opthalmia)
13
2.自身抗原的改变 3.分子模拟
14
二、免疫系统方面的因素
1.MHC II 类分子的异常表达 2.免疫忽视的打破 3.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失常 4.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发生障碍 5.淋巴细胞的多克隆激活 6.表位扩展
4
三、分 类
1、器官特异性AID
由于针对器官特异性抗原产生免疫应答, 患者的病变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器官。
2、器官非特异性AID(全身性)
患者的病变见于多种器官和组织。
5
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及典型疾病
一、自身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病 1、自身抗体引起的细胞破坏性自身免疫病
典型疾病: 自身免疫性溶 血性贫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概述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及典型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原则
1
教学要求
掌握 自身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 了解 自身免疫病的典型疾病
自身免疫病的防治原则
2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自身免疫(Autoimmunity) 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11
二、自身反应性T细胞引起的自身免疫病
•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
多发性硬化症
(Multiple Sclerosis,MS)
12
第三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 的相关因素
一、抗原方面的因素 1.免疫隔离部位抗原的释放
交感性眼炎(sympathetic opthalmia)
13
2.自身抗原的改变 3.分子模拟
14
二、免疫系统方面的因素
1.MHC II 类分子的异常表达 2.免疫忽视的打破 3.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失常 4.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发生障碍 5.淋巴细胞的多克隆激活 6.表位扩展
4
三、分 类
1、器官特异性AID
由于针对器官特异性抗原产生免疫应答, 患者的病变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器官。
2、器官非特异性AID(全身性)
患者的病变见于多种器官和组织。
5
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及典型疾病
一、自身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病 1、自身抗体引起的细胞破坏性自身免疫病
典型疾病: 自身免疫性溶 血性贫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ppt课件
急性感染期
HIV大量复制,CD4+ T细胞数量 急剧下降,出现病毒血症和免疫
系统急性损伤。
无症状感染期
病毒复制趋于稳定,CD4+ T细胞 数量缓慢下降,免疫系统逐步受损 。
艾滋病期
CD4+ T细胞数量降至临界值以下, 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出现各种机会 性感染和恶性肿瘤。
04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表现
Hale Waihona Puke 01急性期通常在感染HIV后的2-4周内出现,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
腹泻、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02
无症状期
急性期过后,患者进入无症状期,此阶段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不等。期间
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但病毒仍在体内复制,逐渐破坏免疫系统。
03
艾滋病期
随着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患者进入艾滋病期,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
通过检测血液中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来评估免疫系统受损程度。正常情况下,CD4+T 淋巴细胞数量应该在一定范围内,而HIV感染会导致其数量显著下降。
05
治疗策略与药物选择
抗逆转录酶药物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
通过阻止病毒RNA逆转录为DNA来抑制病毒复制,常用药物有齐多夫定、拉米 夫定等。
02
HIV结构与生命周期
HIV病毒结构组成
01
02
03
核心结构
包括病毒的RNA基因组以 及与之紧密结合的逆转录 酶等酶类。
衣壳蛋白
包裹核心结构,维持病毒 颗粒的完整性。
脂质包膜
来源于宿主细胞,包含病 毒特有的糖蛋白,如 gp120和gp41。
复制过程及生命周期
HIV大量复制,CD4+ T细胞数量 急剧下降,出现病毒血症和免疫
系统急性损伤。
无症状感染期
病毒复制趋于稳定,CD4+ T细胞 数量缓慢下降,免疫系统逐步受损 。
艾滋病期
CD4+ T细胞数量降至临界值以下, 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出现各种机会 性感染和恶性肿瘤。
04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表现
Hale Waihona Puke 01急性期通常在感染HIV后的2-4周内出现,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
腹泻、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02
无症状期
急性期过后,患者进入无症状期,此阶段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不等。期间
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但病毒仍在体内复制,逐渐破坏免疫系统。
03
艾滋病期
随着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患者进入艾滋病期,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
通过检测血液中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来评估免疫系统受损程度。正常情况下,CD4+T 淋巴细胞数量应该在一定范围内,而HIV感染会导致其数量显著下降。
05
治疗策略与药物选择
抗逆转录酶药物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
通过阻止病毒RNA逆转录为DNA来抑制病毒复制,常用药物有齐多夫定、拉米 夫定等。
02
HIV结构与生命周期
HIV病毒结构组成
01
02
03
核心结构
包括病毒的RNA基因组以 及与之紧密结合的逆转录 酶等酶类。
衣壳蛋白
包裹核心结构,维持病毒 颗粒的完整性。
脂质包膜
来源于宿主细胞,包含病 毒特有的糖蛋白,如 gp120和gp41。
复制过程及生命周期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ppt课件
SLE、RA、PSS、慢性肝病
斑点型
核内颗粒状荧光
抗ENA
MCTD、SLE、PSS、SS、PM
核仁型
核仁有荧光
抗核仁抗体
PSS、雷诺现象、SLE
着丝点型
核浆细小相同颗粒荧光
抗着丝点
PSS、CREST综合征
34
均质型
抗核抗体核型
着丝点型
核仁型
斑点型
35
例: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法) 测定抗dsDNA抗体
36
用ELISA间接法检测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和抗核小体抗体。
2. ELISA法
37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待检血清
按分子大小分开不同区带
分离
转印
NC膜上
抗ENA与膜上相应抗原带结合
抗人IgG·HRP
NC—ENA—抗ENA—抗人IgG·HRP—显色
3. IBT法
38
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 是抗变性IgG的 自身抗体,为19S的IgM,也可见7S的IgG和IgA。 与人变性IgG结合,不与正常IgG发生凝集反应。 RF出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约70%~ 90%的血清中和约60%的滑膜液中可检出IgG类RF;
对SLE有高特异性;SLSLE活动期增高
药物疗效
抗dsDNA抗体
抗DNA抗体
26
抗组蛋白抗体(anti-histonic antibody,AHA): 由H1、H2A、H2B、H3和H4五个亚单位,各自都 有特异性抗体;
AHA
检出百分率
抗dsDNA
50
70
90
100
药物诱导性狼疮只能检出此
斑点型
核内颗粒状荧光
抗ENA
MCTD、SLE、PSS、SS、PM
核仁型
核仁有荧光
抗核仁抗体
PSS、雷诺现象、SLE
着丝点型
核浆细小相同颗粒荧光
抗着丝点
PSS、CREST综合征
34
均质型
抗核抗体核型
着丝点型
核仁型
斑点型
35
例: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法) 测定抗dsDNA抗体
36
用ELISA间接法检测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和抗核小体抗体。
2. ELISA法
37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待检血清
按分子大小分开不同区带
分离
转印
NC膜上
抗ENA与膜上相应抗原带结合
抗人IgG·HRP
NC—ENA—抗ENA—抗人IgG·HRP—显色
3. IBT法
38
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 是抗变性IgG的 自身抗体,为19S的IgM,也可见7S的IgG和IgA。 与人变性IgG结合,不与正常IgG发生凝集反应。 RF出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约70%~ 90%的血清中和约60%的滑膜液中可检出IgG类RF;
对SLE有高特异性;SLSLE活动期增高
药物疗效
抗dsDNA抗体
抗DNA抗体
26
抗组蛋白抗体(anti-histonic antibody,AHA): 由H1、H2A、H2B、H3和H4五个亚单位,各自都 有特异性抗体;
AHA
检出百分率
抗dsDNA
50
70
90
100
药物诱导性狼疮只能检出此
第五章免疫系统ppt课件
能对付相应抗原的记忆细胞,增强抵抗力。 3.效应阶段 是免疫活性细胞发挥其免疫功能的阶段(细胞作用 和释放产物)。此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细胞毒作用并产生淋巴因子, 消灭抗原,执行细胞免疫作用;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杀灭或
破坏抗原物质,完成体液免疫作用。
(二)细胞免疫 效应T细胞与相应抗原接触后直接杀死带抗原的细胞(如各种 靶细胞)并分泌淋巴因子以扩大免疫反应的过程,称细胞免 疫(或细胞介导免疫)。其效应机理包括两个方面: 1.细胞毒作用(直接杀伤靶细胞) 效应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 地结合,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通透性改变, 渗透压发生变化,最后导致靶细胞肿胀和崩解。效应T细胞杀 伤一个靶细胞后还可攻击另一靶细胞。 2. 产生淋巴因子扩大免疫反应 淋巴因子是T细胞被抗原(刺 激)或促分裂素刺激后而产生释放的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 (肽类)的总称。已知20余种,现已发现有多种类型的效应T 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B细胞也能产生少量淋巴因子。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由淋巴器官(胸腺、骨髓、淋 巴结、牌和扁桃体)、淋巴组织以及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浆细胞和巨噬细胞)借助血液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而组成的 功能系统。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是防御功能,包括两个方面:
1.清除人侵的抗原,如微生物及其产物,异体细胞等。
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3抗微生物物质 指正常体液,特别是血清中含有的各种抗微 生物物质,如补体、溶菌酶,干拢素等。
(二)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是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指专门对某一种病菌有 识别和杀灭作用的免疫。其特点是:①有特异性;②是后天 获得的,故又称获得性免疫,医学上预防注射疫苗就是此原 理。人体感染过某种病菌或者预防注射过某种菌亩以后,可 获得对某种病菌持有的防御功能,如患过伤寒病的人对伤寒 杆菌有终生免疫力。特异性免疫按其作用机理不同,可分为 体液免疫和细用免疫两种(见本章第二节)。
破坏抗原物质,完成体液免疫作用。
(二)细胞免疫 效应T细胞与相应抗原接触后直接杀死带抗原的细胞(如各种 靶细胞)并分泌淋巴因子以扩大免疫反应的过程,称细胞免 疫(或细胞介导免疫)。其效应机理包括两个方面: 1.细胞毒作用(直接杀伤靶细胞) 效应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 地结合,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通透性改变, 渗透压发生变化,最后导致靶细胞肿胀和崩解。效应T细胞杀 伤一个靶细胞后还可攻击另一靶细胞。 2. 产生淋巴因子扩大免疫反应 淋巴因子是T细胞被抗原(刺 激)或促分裂素刺激后而产生释放的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 (肽类)的总称。已知20余种,现已发现有多种类型的效应T 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B细胞也能产生少量淋巴因子。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由淋巴器官(胸腺、骨髓、淋 巴结、牌和扁桃体)、淋巴组织以及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浆细胞和巨噬细胞)借助血液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而组成的 功能系统。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是防御功能,包括两个方面:
1.清除人侵的抗原,如微生物及其产物,异体细胞等。
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3抗微生物物质 指正常体液,特别是血清中含有的各种抗微 生物物质,如补体、溶菌酶,干拢素等。
(二)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是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指专门对某一种病菌有 识别和杀灭作用的免疫。其特点是:①有特异性;②是后天 获得的,故又称获得性免疫,医学上预防注射疫苗就是此原 理。人体感染过某种病菌或者预防注射过某种菌亩以后,可 获得对某种病菌持有的防御功能,如患过伤寒病的人对伤寒 杆菌有终生免疫力。特异性免疫按其作用机理不同,可分为 体液免疫和细用免疫两种(见本章第二节)。
风湿免疫系统疾病 ppt课件
病理 尚未完全明确。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个与环境、细胞、 病毒、遗传、性激素及神经精神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 (一)细菌因素 实验研究表明A组链球菌及菌壁有肽聚糖 (peptidoglycan)可能为RA发病的一个持续的刺激原,A组 链球菌长期存在于体内成为持续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发生免疫病理损伤而致病。支原体所制造的关节炎动物模型 与人的RA相似,但不产生人的RA所特有的类风湿因子 (RF)。在RA病人的关节液和滑膜组织中从未发现过细菌 或菌体抗原物质,提示细菌可能与RA的起病有关,但缺乏直 接证据。
⑶丙酸衍生物:是一类可以代替阿斯匹林的 药物,包括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 (naoproxen)和芬布芬(fenbufne)作用与阿斯 匹林相类似,疗效相仿,消化道副作用小。 常用剂量:布洛芬每天1.2~2.4g,分3~4次 服,萘普生每次250mg,每日2次。副作用有 恶心、呕吐、腹泻、消化性溃疡、胃肠道出 血、头痛及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如易激惹等。
肺受累
肺受累
1. 肺间质纤维化,最常见 2. 胸膜炎 3. 肺渐进性坏死性结节 4. 类风湿尘肺:患有RA的煤矿工人出现的 肺部阴影。也可见于纺织女工等易出现尘 肺等行业的工人。
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至今尚无特效疗法,仍 停留于对炎症及后遗症的治疗,采取综合治 疗,多数患者均能得到一定的疗效。现行治 疗的目的在于:①控制关节及其它组织的炎 症,缓解症状;②保持关节功能和防止畸形; ③修复受损关节以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目前通常采用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的诊断标准: (1)晨僵持续至1小时(每天),病程至少6周; (2)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至少6周; (3)腕、掌指、近指关节肿,至少6周; (4)对称性关节肿,至少6周; (5)有皮下结节; (6)手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 类风湿典型症状 (7)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20)。 凡符合上述7项者为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符合上述4项者为肯定 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符合上述3项者为可能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符合上述 标准不足2项而具备下列标准2项以上者(a.晨僵;b.持续的或反复的关 节压痛或活动时疼痛至少6周;c.现在或过去曾发生关节肿大;d.皮下结 节;e.血沉增快或C反应蛋白阳性;f.虹膜炎)为可疑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医学免疫学ppt课件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细 胞,包括淋巴细胞、粒细胞、单
核细胞等。
T细胞是细胞免疫的主要效应细 胞,能够识别并结合抗原,通过 产生细胞因子和杀伤性T细胞来
清除抗原。
B细胞是体液免疫的主要效应细 胞,能够产生抗体来中和抗原。
免疫应答的调节和机制
免疫应答的调节包括正调节和负调节 ,正调节促进免疫应答的发生,负调 节抑制免疫应答或防止过度免疫。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这类疾病通常是由于后天因素(如感染、营养不良、药物等)导致的免疫系统受损或功能下降。例如艾滋病( AIDS)就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患者通常会出现严重的免疫系统崩 溃和感染风险增加。
免疫相关疾病的种类和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性疾病
超敏反应性疾病
肿瘤免疫学
CHAPTER 03
抗感染免疫
抗细菌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包括皮肤、黏膜等屏障,以及巨 噬细胞、NK细胞等对细菌的直接 杀伤作用。
特异性免疫
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激活T细胞 和B细胞等免疫细胞,产生针对细 菌的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
抗病毒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包括呼吸道、胃肠道等黏膜免疫系统 ,以及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抗病毒作 用。
医学免疫学
汇报人:
2023-11-29
CONTENTS 目录
• 免疫系统概述 • 免疫应答机制 • 抗感染免疫 • 自身免疫性疾病 • 免疫缺陷病与免疫相关疾病 • 肿瘤免疫学
CHAPTER 01
免疫系统概述
免疫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免疫系统定义
免疫系统是生物体内一套防御和保护机制 ,能够识别和清除外来物质、感染和体内 突变细胞,维持内环境稳定。
免疫系统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PPT教学课件
❖ 影响抑制性T细胞。
2021/01/21
9
与SLE相关的环境因子
❖ 肯定有关的:
– 紫外线 – 染发剂(含芳香族胺)
❖ 很可能有关的:
– 化学物质:肼类、酒石酸、食物染料、其他芳香族 胺
– 食物
含补骨脂素(芹菜、无花果、欧芹,欧洲防风) 含联胺基团(蘑菇、烟熏食物 含L-刀豆素(苜蓿类种子、新芽,其他豆荚类)
原受体(TCR)
TCRα多态性 TCRβ多态性
2021/01/21
6
病因
二、性激素
雌激素对SLE的发病起重要作用。
❖ 育龄妇女多见。
❖ SLE患者妊娠、口服含雌激素的避孕药可加 重 病情。
❖ SLE患者体内雌激素代谢产物羟化雌酮增加。
❖ 睾酮治疗女性SLE,可降低疾病活动性。
❖ 在狼疮鼠雄鼠阉割后其SLE发病率增高,发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 Nhomakorabeatosus)
第一课件网网站
2021/01/21
1
概论
❖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病因不明的 自身免疫性疾病,血中有多种自身抗体,临 床表现为多系统受累。
❖ 病因不明. 一般认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 性激素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患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严重紊乱,产生多 种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组织损伤。
鼠用雌激素可加重病情,雄激素可减少发病。
2021/01/21
7
病因
三、 环境
❖ 感染 狼疮鼠组织中分离出C型RNA病毒,病 毒可能是一种多克隆B细胞刺激因素。
✓ 诱导或改变宿主抗原 ✓ 分子模拟 ✓ 超抗原
❖ 药物
第三节免疫系统功能异常PPT课件
特点:通过体液传播
传播方式: 1.性接触 2.母婴垂直传播 3.注射途径 ⑴输血 ⑵血制品 ⑶共用污染有HIV针 头和注射器
HIV攻击淋巴组织
HIV侵入与机体免疫能力
我国宋朝真宗时期(998-1022)接种人 痘:通过穿患者的衣服、用痘痂研细吹入鼻 孔的方法预防天花,这在防治传染病方面是 一大创举。 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于1796年接种牛 痘:用针尖沾上感染了牛痘的女工手上的痘 浆,然后划到一个男孩左臂的皮肤上;六个 星期后,又在他的右臂接种了天花痘浆,但 男孩并没有感染天花。开创了免疫疗法的先 河。 接种了牛痘的人可预防天花,
3、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致敏原。
如花粉、青霉素、药物、食物、肠道寄生虫、冷热刺激等。
6.过敏的防治
• 其一,确诊及查明过敏源 后,避开过敏源及采用脱 敏药物治疗。 其二,脱敏治疗:运用过敏源制 成抗体让人体的免疫系统不断接 受刺激而适应过敏源。
(二)自身免疫病
1、概念: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 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导致自身组织和器官 的损伤并出现症状。目前已知有40余种。
阴性
皮丘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 红晕、自觉症状
阳性
局部皮丘隆起,并出现红晕硬 块,直径大于1cm,或红晕周围 有伪足,痒感;严重时可有头 晕、心慌、恶心,甚至出现过 敏性休克
C 1、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 ( ) A、靶细胞 B、抗原 A C、抗体 D、巨噬细胞 2、效应T细胞作用最完整的一组是( ) ①分泌淋巴因子②呈递抗原③识别抗原④与 靶细胞结合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 3 、下列结构中不属于抗原的是( ) A、牛痘病毒 B、 细菌 B C、癌细胞 D、 自身正常细胞 4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由T4转换 )
2. 血清反T3(rT3)增高
3.促甲状腺激素(TSH)降低:是反映垂体轴
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 试验阴 性。
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抑制试验阴性:用于 鉴别单纯性甲状腺肿和甲亢。
6.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阳性:是早期诊断 GD的重要指标之一,可判断病情活动、复发, 还可作为治疗停药的重要指标。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目前对本病有遗传因素的认识
1.明确了本病其有遗传背景。
研究显示 1) 父母一方有“异位性”(atopy)表现,50%以上子女在2岁时有过敏症状; 2) 双亲均有“异位性”这种百分比上升至79%。母亲“异位性”对子女影响大于父亲。 3) 成人期中等至严重程度的异位性皮炎的父母遗传给子女的比例均等,大约50%。
杂音,甲状腺震颤和杂音为本病较特异的 体征。
四、临床表现: 3.突眼
▲单纯性突眼(良性突眼 ) 突眼度<18mm,瞬目减少; 向下看,上眼睑不能随眼球下落; 向上看,前额皮肤不能皱起; 看近物,眼球辐凑不良。
* 浸润性突眼(恶性突眼) 突眼度>19mm,不对称; 眼部不适症状明显; 其余同良性突眼。
四、临床表现: 5.甲亢性心脏病
主要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心律失 常(以心房颤动最为常见)。
6.甲亢的特殊类型 * 淡漠型甲亢(老年甲亢) * 妊娠期甲亢 * T3型甲亢 * T4 型甲亢 * 亚临床型甲亢
五、临床检查
1.血清甲状腺激素升高 TT3、TT4、FT3、FT4升高 TT3、TT4诊断价值低于FT3、FT4 T4 意义大于T3 (T4全部由甲状腺产生,T3
4
二、病因
1.遗传因素:
GD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主要由HLA,TPO,TSH受体基因
2. 免疫因素:
GD病人的血清中存在TSH受体抗体(TRAb)。是器官特异性自身免 疫性疾病。
3. 应激因素:
应激因素对本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如碘过量、细菌感染、分 娩、创伤、精神刺激等因素破坏机体免疫稳定性,使有免疫监护和调 节功能缺陷者发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目前对本病皮肤病病理初步的认识
AD皮损病理检查显示
在急性期形成海绵状皮炎,即表现为海绵形成(表皮细胞间隙水肿),在慢性期变成银屑病样的皮炎。
AD发病机制的核心—免疫功能异常 • ↑T淋巴细胞的活化,TH1/TH2失衡 • ↑皮损中IL-2,IL-4,IL-5,IL-10,IL-13 • ↑树枝状细胞(LC,IDEC),↑LC,IDEC上FCε RI的表 达 • ↑嗜酸性粒细胞 • ↑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及炎性介质 • ↑慢性巨噬细胞活化 • ↓INF-γ 水平 • ↑血清IgE水平
免疫系统疾病
主要内容
•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 特应性皮炎 • 过敏性鼻炎 • 败血症 • 牙周炎 • 侵袭性牙周炎
目录
2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3
一、疾病介绍
定义: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累及包括甲状腺在内的多系统 综合症群,包括:高代谢症群、弥漫性甲 状腺肿、眼突征、特征性皮损和甲状腺肢 端病,患者可有其中一种以上的临床变现 。
2.明确了遗传所占的地位。
多种致敏基因的综合作用,不同的基因决定是否有皮损的表现,发病年龄及IgE的高低。而且是环境因素的共同参与。
3. AD基因的认识刚起步,致敏基因未全部证实。
AD患者高亲和力IgE受体的突变,来自母亲,并非父亲,造成子女的“异位性”。 60%异位性家庭因基因突变发生在染色体11q。
眠时心率
仍快。
* 消化系统:多食消瘦,腹泻等。
* 运动系统:肌无力、肌萎缩等。
* 生殖系统:女月经量少,男阳痿等。
* 造血系统:三系减少等。(白C低,淋C、
四、临床表现: 2.甲状腺肿大
甲状腺肿大呈弥漫、质软、无压痛。 肿大程度与甲亢程度关系不大。 在甲状腺上下极可触及震颤,可闻及血管
六、预防指导
眼睛保护
白天药水,晚上湿膏,出门墨镜,防止溃疡,睡觉抬头,饮食低盐
日常护理 。 环境:凉爽、安静,减少探视,避免各种不良的情绪刺激
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矿物质、低纤维素的饮 食。避免刺激性食物、饮料。禁食含碘食物。
心理:对病人和蔼、耐心,尽量避免引起病人情绪激动。
四、临床表现: 4.甲状腺危象★
*发病机理: 交感神经兴奋 但
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应激反应减弱 使
大量 T3、T 4 释放入血
*诱因:
*表现感:染、精神刺激、创伤等应激状态。
(1)原有甲亢症状加重。 (2)高热(390C以上)、 心率快(140-240次/分)、呼吸急促、烦躁、 大汗、呕吐、腹泻。 (3)休克、昏迷、死亡。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AD免疫学异常发病机理
1.T淋巴细胞与AD 人类TH1细胞及TH2细胞能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其对细胞因子作出不同的反应 TH1细胞产生大量的-INF及IL-2与迟发型过敏反应有关
2.IgE抗体与AD
3.AD患者皮肤的血管白细胞的粘附功能的加强 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并且使炎症细胞游戈出血管外及周围组织,浸润于局部组织,导致皮炎的发生, 并且进一步活化皮损内其它的T细胞,加重皮损的炎症反应
健康教育:
指导病人合理休息、饮食、用药。定期复查血象、甲状腺功能、肝功 能等。指导妊娠期甲亢病人避免对自己及胎儿造成影响的因素。
特应性皮炎
(Atapic Dermatitis)
16
特应性皮炎(AD)-定义
• 又名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湿疹 • 以剧烈瘙痒、皮肤干燥和皮疹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 有特定的湿疹临床表现外,本人或家族中可见明显的“Atopic”特点: 1.有容易患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的家族性的倾向 2.对异种蛋白过敏 3.血清中IgE值高
三、发病机制
负反馈
下丘脑
垂体
TRH
TSH
靶腺(甲状腺) T3、T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SH受体抗体(TRAb)与TSH受体结合,模拟TSH作用,使T3、T4增多, 不受负反馈抑制。
四、临床表现:1.甲状腺毒症表现
* 高代谢征候群:低热、多汗、乏力等。
* 精神神经系统:多言、易怒、细颤等。
* 心血管系统:心率90-120次/分。休息、睡
2. 血清反T3(rT3)增高
3.促甲状腺激素(TSH)降低:是反映垂体轴
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 试验阴 性。
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抑制试验阴性:用于 鉴别单纯性甲状腺肿和甲亢。
6.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阳性:是早期诊断 GD的重要指标之一,可判断病情活动、复发, 还可作为治疗停药的重要指标。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目前对本病有遗传因素的认识
1.明确了本病其有遗传背景。
研究显示 1) 父母一方有“异位性”(atopy)表现,50%以上子女在2岁时有过敏症状; 2) 双亲均有“异位性”这种百分比上升至79%。母亲“异位性”对子女影响大于父亲。 3) 成人期中等至严重程度的异位性皮炎的父母遗传给子女的比例均等,大约50%。
杂音,甲状腺震颤和杂音为本病较特异的 体征。
四、临床表现: 3.突眼
▲单纯性突眼(良性突眼 ) 突眼度<18mm,瞬目减少; 向下看,上眼睑不能随眼球下落; 向上看,前额皮肤不能皱起; 看近物,眼球辐凑不良。
* 浸润性突眼(恶性突眼) 突眼度>19mm,不对称; 眼部不适症状明显; 其余同良性突眼。
四、临床表现: 5.甲亢性心脏病
主要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心律失 常(以心房颤动最为常见)。
6.甲亢的特殊类型 * 淡漠型甲亢(老年甲亢) * 妊娠期甲亢 * T3型甲亢 * T4 型甲亢 * 亚临床型甲亢
五、临床检查
1.血清甲状腺激素升高 TT3、TT4、FT3、FT4升高 TT3、TT4诊断价值低于FT3、FT4 T4 意义大于T3 (T4全部由甲状腺产生,T3
4
二、病因
1.遗传因素:
GD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主要由HLA,TPO,TSH受体基因
2. 免疫因素:
GD病人的血清中存在TSH受体抗体(TRAb)。是器官特异性自身免 疫性疾病。
3. 应激因素:
应激因素对本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如碘过量、细菌感染、分 娩、创伤、精神刺激等因素破坏机体免疫稳定性,使有免疫监护和调 节功能缺陷者发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目前对本病皮肤病病理初步的认识
AD皮损病理检查显示
在急性期形成海绵状皮炎,即表现为海绵形成(表皮细胞间隙水肿),在慢性期变成银屑病样的皮炎。
AD发病机制的核心—免疫功能异常 • ↑T淋巴细胞的活化,TH1/TH2失衡 • ↑皮损中IL-2,IL-4,IL-5,IL-10,IL-13 • ↑树枝状细胞(LC,IDEC),↑LC,IDEC上FCε RI的表 达 • ↑嗜酸性粒细胞 • ↑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及炎性介质 • ↑慢性巨噬细胞活化 • ↓INF-γ 水平 • ↑血清IgE水平
免疫系统疾病
主要内容
•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 特应性皮炎 • 过敏性鼻炎 • 败血症 • 牙周炎 • 侵袭性牙周炎
目录
2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3
一、疾病介绍
定义: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累及包括甲状腺在内的多系统 综合症群,包括:高代谢症群、弥漫性甲 状腺肿、眼突征、特征性皮损和甲状腺肢 端病,患者可有其中一种以上的临床变现 。
2.明确了遗传所占的地位。
多种致敏基因的综合作用,不同的基因决定是否有皮损的表现,发病年龄及IgE的高低。而且是环境因素的共同参与。
3. AD基因的认识刚起步,致敏基因未全部证实。
AD患者高亲和力IgE受体的突变,来自母亲,并非父亲,造成子女的“异位性”。 60%异位性家庭因基因突变发生在染色体11q。
眠时心率
仍快。
* 消化系统:多食消瘦,腹泻等。
* 运动系统:肌无力、肌萎缩等。
* 生殖系统:女月经量少,男阳痿等。
* 造血系统:三系减少等。(白C低,淋C、
四、临床表现: 2.甲状腺肿大
甲状腺肿大呈弥漫、质软、无压痛。 肿大程度与甲亢程度关系不大。 在甲状腺上下极可触及震颤,可闻及血管
六、预防指导
眼睛保护
白天药水,晚上湿膏,出门墨镜,防止溃疡,睡觉抬头,饮食低盐
日常护理 。 环境:凉爽、安静,减少探视,避免各种不良的情绪刺激
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矿物质、低纤维素的饮 食。避免刺激性食物、饮料。禁食含碘食物。
心理:对病人和蔼、耐心,尽量避免引起病人情绪激动。
四、临床表现: 4.甲状腺危象★
*发病机理: 交感神经兴奋 但
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应激反应减弱 使
大量 T3、T 4 释放入血
*诱因:
*表现感:染、精神刺激、创伤等应激状态。
(1)原有甲亢症状加重。 (2)高热(390C以上)、 心率快(140-240次/分)、呼吸急促、烦躁、 大汗、呕吐、腹泻。 (3)休克、昏迷、死亡。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AD免疫学异常发病机理
1.T淋巴细胞与AD 人类TH1细胞及TH2细胞能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其对细胞因子作出不同的反应 TH1细胞产生大量的-INF及IL-2与迟发型过敏反应有关
2.IgE抗体与AD
3.AD患者皮肤的血管白细胞的粘附功能的加强 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并且使炎症细胞游戈出血管外及周围组织,浸润于局部组织,导致皮炎的发生, 并且进一步活化皮损内其它的T细胞,加重皮损的炎症反应
健康教育:
指导病人合理休息、饮食、用药。定期复查血象、甲状腺功能、肝功 能等。指导妊娠期甲亢病人避免对自己及胎儿造成影响的因素。
特应性皮炎
(Atapic Dermatitis)
16
特应性皮炎(AD)-定义
• 又名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湿疹 • 以剧烈瘙痒、皮肤干燥和皮疹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 有特定的湿疹临床表现外,本人或家族中可见明显的“Atopic”特点: 1.有容易患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的家族性的倾向 2.对异种蛋白过敏 3.血清中IgE值高
三、发病机制
负反馈
下丘脑
垂体
TRH
TSH
靶腺(甲状腺) T3、T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SH受体抗体(TRAb)与TSH受体结合,模拟TSH作用,使T3、T4增多, 不受负反馈抑制。
四、临床表现:1.甲状腺毒症表现
* 高代谢征候群:低热、多汗、乏力等。
* 精神神经系统:多言、易怒、细颤等。
* 心血管系统:心率90-120次/分。休息、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