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实证(1)

合集下载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完整版)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完整版)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一、引言201X年至201X年,中共中央连续十一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农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始终未变。

因此,研究农业经济增长,分析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是很有必要,对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农业经济问题成为了国内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国内的许多学者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的研究分析,希望从理论方面研究对农业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从目前国内对农业经济增长因素研究分析状况来看,影响因素有:信息化、农村金融、科学技术、人力资本、国内政策、农业进出口等。

李向阳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信息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认为信息化对农业具有正向的影响,应该加强农业信息化普及教育,并建立农业信息化金融平台,促进农业装备制造业发展,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董鸿鹏则一辽宁省为例,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对信息化的贡献进行量化,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得出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辽宁省农业经济增长的新型动力资源。

而曾祯、杨帆等人通过构建层级模型和结构等价模型对我国的涉农信息进行研究,认为我国的农业信息化整体围绕信息权利和行政权利较高节点呈中性化,而较低的节点信息化程度较低。

而万众、朱哲翼通过投入产出函数和拓模型展分析了我国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南、西北、东北七个地区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性影响,但有地区差异。

田杰、陶建平采取了我国1883个县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研究,得出农村金融密度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处于倒U型左边,可以通过增加农村的金融贷款数量和贷款配置效率提高农村经济增长。

禹越军、王菁华运用RAV模型,用1978-201X年的数据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于农村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增长实证分析:1978~2005

中国经济增长实证分析:1978~2005

在世界 经济 普遍增 长乏力 的情 况下实 现这种 罕 见 的高 速增 长显 然是 一个奇 迹 ,从 2 纪 9 0世 O年代 开始 就 已 经引起 广泛 重视 。 主要 的解 释有 ,依 靠 制 度 变 革 和 创新 作 用 的 制 度 动 因论 ( 毅 夫 ] 林 ,栗 树 和 ] h ,T e Wol ak ,金 玉 国 ,王 文 博 等 ,张 明 海 ) r B n d ,来 源 于要 素 投 入 的 要 素 动 因论 ( 沈 坤 荣 lJ 如 78 l 等) ,国际 贸易带来 高 速增长 的国际 贸易动 因论 ( 李坤 望 、李 平 ) 等 。 中国的经 济增 长 确实 有粗 放 型增 长 的特 征 ,制度 变革 的推动 作用 不容 忽视 ,对外 贸易 的贡献 率很 大 ,因此 上述观 点都 有很 强 的根据 。但 是
二 、渐进 式 改革 、经 济 内能和 经济 增长
从 17 安徽 凤 阳县小 岗村农 民的 自发经 济改革 开 始 ,中国经济 改革 走 的是次 第渐 进式 发展 的 道路 。 98年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改革 ,使农 民获得 了生产经营主动权和剩余产品收益权 ,激励了 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 民收人 。改革效果的显现进一步推动农产品流通 和价格体制等的改革。这种改革促使经济发展和农 民生活得到改善 ,促 使农 民进一步提高经济努 力的意 愿 ,进而推动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要求城市在农产品销售 、生产资料供应和剩余 劳 动力转 移等 方面 提供条 件 ,因此 也是 推 动城 市经济 改革 和发 展 的重要 力 量 。在改 革开 放 以前 的计 划 经济
证分 析 。结论是 , 中国改革 开放 以来经 济快速 增长 的主要 原 因是 , 中国的次 第渐进 式改 革使得 由人 们 经济 努 力的主 观意 愿组 成的 经济 内能始 终 维持 在较 高的水平上 ,未来一段 时间 中国仍 然能够 维持较 高的经 济 内

经济增长质量的实证分析——以衢州为例

经济增长质量的实证分析——以衢州为例
(07 以全 要 素 生 产 率 为 基 础 衡 量 某 地 区 的 经 济 20 ) 增长 质量 ; 部分 学者 建 立 了分 析指 标 体 系 用 以 评 价
是 77 1 资料来源 :金华统计年鉴 2 1) 《 4 6 元( 《 00 、 杭 州统计年鉴 2 1) 。对衢州地区经济增长的质量 00 ) 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与建议 , 于其他欠发 达 对 地区具有一定 的借鉴意义。
收 稿 日期 :0 1 0 0 2 1 — 5— 3
延, 也影响了经济增长质量 的评价。
基金项 目: 州职业技 术学院科研 项 目“ 州地 区经济增长质量 的实证分析 ” Q K 9 6 衢 衢 ( Y 00 )
作者简介 : 蓝晓宁(90 )女 ( 18一 , 畲族 )浙 江龙游人 , 士, 州职业技 术学院经济管理 学院讲师 , 事经济发展 问题研 究。 , 硕 衢 从
摘 要 : 济增 长的质量是 目前 学术界较 为关注的问题 , 经 经济增长质量 的高低直接 关 系到 国家或 地 区发展 战略
目标的 实现。考虑到数据 资料 的可得性与分析的可行性 , 用综合 生产率测算 经济增长质量 指数 , 利 对浙江省衢 州地 区的经济增长质量进 行 了分析 , 出了相应 的政 策建议 。 提 关键 词 : 济增 长; 经 质量 ; 综合 生产 率 中图分类号  ̄4 3 2 F 0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7 5 2 1 )5— 0 4—0 10 3 1 (0 10 0 1 3

指标体系。显然 , 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
将 除 经济增 长数 量 以外 的诸 多 因素都 纳入 到经 济增 长质 量范 围 内 , 无疑 扩 大 了经济 增 长 质 量 内涵 和外

经济增长理论(一)

经济增长理论(一)
K L Y min , v u

( 二 ) 哈 罗 德 -多 马 模 型 的 基 本 公 式
一个经济社会的资本存量 K 和总产出 Y 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即: K=V Y 从而 Y= V
其中,V 被称为资本-产出比。 定义经济的储蓄率为 s =I=S= sY= Y/V 则 G=Y/Y=s/V
(四) 均衡增长率、实际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
1. 均 衡 增 长 率 。 均 衡 增 长 率 (warranted rate of growth) , 也 称 为 合 意 的 ( 满 意 的 、有 保 证 的 ) 增 长 率 ,是 指 保 证 总 需 求 与 总 供 给 相 等 的 增 长 率 。 其 公 式 为 Gw=s d /v r 。 其 中 ,Gw 表 示 均 衡 增 长 率 ; s d 表 示 意 愿 的 (desired) 储 蓄 率 , 即 人 们 当 前 意 愿 储 蓄 的 金 额 占 其 收 入 的 比 例 ;v r 表 示 意 愿 的 资 本 - 产 量 比 率 ,即 理 性 的 企 业 家 认 为 理 想 的 资 本 产量率。 哈 罗 德 指 出 , 假 设 sd 和 vr 既 定 , 则 在 经 济 增 长 过 程 中 , 要 实 现 每一年的总需求与总供给均相等或平衡的均衡增长, 必须有足够的有 效 需 求 , 保 证 由 需 求 带 动 的 国 民 收 入 ( 产 量 ) 增 长 率 Gw 所 引 致 的 投 资 I(=Gw·v r ) 恰 好 能 够 完 全 吸 纳 既 定 的 储 蓄 。
f (k ) F (
K K ,1) ( ) k AL AL
思考:试证明 C-D 生产函数满足 3 个特性假设。
6
3.生产投入品的变动 假设时间 t 是连续的(非离散的) (1)劳动力的增长: L(t ) / L(t ) [dL(t ) / dt ] / L(t ) n (2)知识的增长: A(t ) / A(t ) [dA(t ) / dt ] / A(t ) g 其中 n 为人口增长率,g 为技术进步率,均为外生参数,表示不 变增长速度 思考:L,A 为何种形式的增长方式?(指数形式增长,证明) (3)资本的增长: K (t ) [dK (t ) / dt] sY (t ) K (t ) 其中 s 为储蓄率, 为资本折旧率,均为外生变量 (三)平衡增长路径 1.k 的动态学 (1)k(t)的动态方程 已知 k (t )

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20—2 1 【 简介 】 作者 刘碌( 4 )男 , 17 一 , 湖南湘潭人 , 东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 究生, 究方 向: 9 广 研 经济发展 理论 与政策; 吴二娇( 93 )女 , 17一 , 广
东南雄人 , 广东培正学院管理学 系讲 师, 究方向: 研 工业经济管理 、 区域创新。

财 政 与 金 融

金 融 与经 济增 长 的 实证研 究
— —
以 广 东省 为例
璨 吴二 娇 ,

( . 东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 学院 , 东 广州 50 9 ;. 1 广 广 100 2广东培 正学院, 东 广州 50 3 ) 广 180
【 摘 要 】 文章在对广 东省 1 8 9 5年 ~2 0 时间序列数据单位根检验 的基础上 , 证金融机构存 贷款余额 、 0 7年 验 固 定投资 、 出 口总额与经济增 长 四者之间的 G ag r因果 关系并尝试 建立它们 之间的计量模 型。 究表 明, 进 rn e 研 金融是经济 增 长 的 Ga g r 因 , 两 者 之 间 不 相 协 调 , 没有 产 生 协 同 效 应 。 究进 一 步发 现 , 东 经 济 增 长 没 能 有 效 地 带 动 金 融 rne 成 但 也 研 广 发展, 融发展 滞后于经 济增 长。就 此探 讨其现有金融发展模 式的缺陷 , 金 并提 出相应 的政策建议 。 【 键 词 】 广 东 ; 融发 展 ; 济 增 长 ; 整 理 论 ;rn e 关 金 经 协 Gag r因果 检 验
18 9 5年 ~ 07年 的广 东 省 FR数据 来 源于 《 东统 计年 鉴 》 18— 0 8 。 20 I 广 (9 6 20 )
二、 实证 分 析

浙江省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浙江省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浙江省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卢小乃(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摘要:根据1994~2004年间浙江省经济的统计数据,利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Solow余值法对浙江省的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

分析结果表明,资本投入仍然是拉动浙江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表明了浙江省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性模式向集约型模式转变。

关键词:浙江;生产函数;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率1引言随着对外开放,经济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我国经济飞速发展,G D P年增长率居高不下。

浙江省在全国名列前茅,为拉动我同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为此,在前人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浙江省经济增长要素的贡献率情况作了深入的实证分析,从而进一步认识各要素对浙江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以此来取长补短,同时也供其他城市参考借鉴。

2数据与模型2.1模型的建立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一围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是其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不同比例组合的函数。

本文引用经济增长理论中最为著名的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

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由阿默斯特学院的数学柯布(c.W.C0bbS))和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道格拉斯口.H.D ougl as)于20世纪20年代共同研究提出的,以下简称c—D生产函数模型。

我们用C—D生产函数估计蹬比较符合实际的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然后通过调整来确定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并且在此基础上运用Sol ow余值法进行全要素生产率和贡献率分析,进而分析浙江省经济的增长质量。

2.1.1C obb—D ougl as(C—D1生产函数由中性生产函数Y=A。

V(K,L)经过变化得到幂形式的(c—D)生产函数形式如下:Y=A t K“L0…(a,>0,p o)r ay其中:O r.=兰竺为资金的产出弹性系数;B=吉≥为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Y代表总产出;K代表资本投入;L代表劳动投入;A t代表综合效率参数或包括管理水平在内的技术进步参数;A t的大小在L、K固定的条件下直接影响Y。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复习过程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复习过程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

本文采用经济增长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993~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物质资本、劳动力、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建立计量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中国国民产出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

关键词:消费、投资、经济增长、劳动力一、文献综述(一)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

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GDP)的增长来计算。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因素的分析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

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这里我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

中国拥有全世界近1/4 的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因此本文用总就业人数(万人)来衡量劳动力。

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1978—2008年的31中,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

因此,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二、数据收集与模型的建立(一)数据收集表1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模型时间序列表资料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二)模型设计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大小,我们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y )作为对经济发展的衡量,代表经济发展;用总就业人员数(x2)衡量劳动力;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3)衡量资本投入:用价格指数(x4)去代表消费需求。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分析——一个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角度的研究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分析——一个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角度的研究
三、 建立 模 型 依据 柯 布一 道 格 拉 斯 生 产 函 数建 立 模 型 :
y = AKn e I ” 8
模 型检验 : 从系数的 T统计量来看 , 资本和劳动的投入对经济增长 的 影响是显著的, 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对我 国 GD P影响是显著 的。但技 术投 入对 我 国经 济 的 影 响 不 是很 显 著 。从 R 和 F统 计 量 来 看 , 型设 计 模 中数据的拟合度较好 , 模型整体的回归效果显著。从 D W值来看 , 模型不 存在 自相关 。对 残 差 进 行 分 析 也 没有 发 现 异 方 差 , 型 拟合 程 度 较 好 。 模 四 、结 论 和 政 策 建 议 经过 了柯布 一道格拉斯模 型的分析和检验之后, 出以下结论 : 得 1 、d= .74 7, 0 3 18 D=1 70 5 , .5 3 7 d+p=2 1 14 . 2 84>1我 国 经 济 的 增 长表 现 为 规 模 报 酬 递增 。是 符 合 我 国的 现 实 情 况 的 。 目前 许 多 西 方 发 达 国家经济处 于成熟稳定期 , 它们 的经济呈现出近似于规模不变式增长 , 但 由 于 中 国正 尚 处 于经 济 高速 发 展 时 期 , 济 增 长呈 现 出 明 显 的 规 模 递 增 经
论 支持 和政 策 建 议 。 文 献 综 述

2 2 00
6 69 5 2 2 5
2l 1 8 12 6
5 3l 9 4. 6
7. 7 3
7 37

213 ( 0
2 4 00
6 3 2 5 9 1 .7
75 2. 9 01 0
2 5 6 3 4 5 .6
—— —飞
全全 壁
一 一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大 不 了” 。

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4R L . 8D资本因素 R D资本( eem n ee p n) R.a hadD vl met是由研究与开发活 s o
1资本 因素 .
早在 1 8世纪 , 以斯密理论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就曾 指出, 资本积累量的 大小是经 济增长 率高低 的关键 。在 哈罗 德一多马模型中, 资本积累的作用更是被提高到了十分突出的 地位——是经济增长 中唯一的决定性 因素。对于 发展 中国家 而言 , 麦迪逊在《 发展中国家 的经济进步和政策 》 一书中也有结 论 : 5-- 6 年间, 10 15 9 -9 在诸多影 响因素中, 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 献 占 5 。由此可见 , 5 资本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容
20 年第 3 第 8 06 期( 卷
总第 2 期) 9
多元化、 经济运行市场化 、 利益分配格局的演变和对外开放。其 中, 产权制度多元化、 市场 化、 对外开放是三个紧密相联 的宏观 制度变迁的内容, 它们不但为我国宏观经济 总量 的增长提供 了
+本年资本形成额+存货增加。 () 3本文用就业人数代替劳动投入量。 () 4本文采用平均年限法对人力资本进行测量。首先, 将就 业人 数按学历层次分为不识字、 小学文化程度、 初中文化程度、 高 中文化程度、 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五类, 并计算出比例。其次, 确 定E 述五种学历层次的受教育年限为 0 6 、 年、2 年、 年 9 1 年和 1 6 年。再次 , 进行加权平均 , 即得到平均受教育的年限。 () 5由于统计数据的局限, 我国 R 时间序列仅有 19一 8 9D 20 年的统计数据, 03 而长期以来政府 R )支出是我国研发投入 的主要形式 , 因此本文采用国家财 政用 于科学研究的支出作为 R 投入的代替变量, ) 并通过 G P指数计算为 1 8年价的值 , D 7 9 再减去每年 1 折旧后的累积值来测算 R D资本。 O & () 6本文采用第—产业就业 人 占总就业 人 数 数的比重变化来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六)建立一支专业化、 国际化的监管队伍 监管当局要创造良 好的人材机制,以适应风险监管对高
素质、 专业化人材的需求。 一是要合理配置监管人员的专业结 构;二是制定全面系统持续的培训计划和资格考核标准, 对监 管人员进行分层次的培训和考核,使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能 及时跟上银行业的发展;三是要建立恰当的激励机制, 吸引人 才, 留住人才。 总之, 我国银行面临外资银行的竞争, 要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加强对银行的监管, 只有这样 , 我国银行才能稳定、 健
到不同的通货膨胀类型,加之对通货膨胀的不同阶段所考察 的侧重点有所区别, 于是很自 然地便出现了分歧。 主要存在两 种观点, 习惯上分别冠之以“ 促进论” 促退论” “ 和“ 。 促进论” 派 以美国凯恩斯主义为代表, 认为通货膨胀能促进经济增长。 即 认为一个国家的财力不足, 需要发展国民经济时, 可以采取扩 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即采取通货膨胀政策,多发货 币, 搞赤字预算, 以筹集资金, 多搞基本建设, 从而扩张总需 求, 刺激经济增长。由于投资乘数作用, 出现了在通货膨胀发 生的同时实际产出也随之增加的经济现象。“ 促退论” 学派认 为通货膨胀不仅不会促进经济增长, 还会降低居民的储蓄意 愿, 鼓励眼前消费, 助长投机倒把, 破坏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只有全世界所有国家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存在微弱的负相 关性。这个结论基本符合现代西方经济学家们的一般观点。 关键词: 通货膨胀 价格指数 GDP 国民产出 经济
增长
一、 引言
人们对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的考察,由于涉及 监管者要承担经营风险, 另一方面也容易产生过度的监管, 压 制了银行创新和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二、 完善银行业监管体系的对策
(二 善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 )完

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一以贵州省为例

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一以贵州省为例
角度 寻找 资源 产业 促进 经 济增 长 的有效途 径 。 本 文 以贵 州 省 为 例 ,在 验 证 贵 州 省 矿 产 资 源 与 经 济 增 长关 系 的基 础 上 .探 讨 “ 源 诅 咒 ” 可能 的 资 产 生 机 制及 其 在 贵 州 省 的发 生 例 证 ,探 索 通 过优 化 投 资 结构 等 途 径 促 成 资源 开 发 与 经 济增 长 的 良性 结
出资 源 陷阱 , 以实现贵 州省 经济 的可持续 健康 发展 。
关 键 字 : 资 源 经 济 ;资 源 陷 阱 ;投 资 结 构 ; 可 持 续 发 展
中图分 类 号 :F 3 80
文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7 — 4 7 (0 1 1 0 2 — 5 6 4 5 7 2 1 )0 - 0 9 0 总 的来 说 。国 内该 类 研 究 主 要 是 通 过 不 同层 面
尼 日利 亚 、墨西 哥 、秘 鲁 等 同都 经 历 了较 低 的经 济
增 长率 , 自然 资源 对 经济 增 长 的抑 制作 用 明显 P — a
p rks G r g (0 4 ya i 和 el h 2 0 )使 用美 国 18 — 0 1年 问 a 96 20
4 9个 州 的 数 据 进 行 分 析 , 发 现 美 国 州 际 层 面 存 在 资
合点 ,为经 济 的可持 续发 展提 供政 策建 议 。
二 、 源 与 经 济 增 长 关 系 验 证 资
( )模 型建 立 一 为 了研 究 贵 州 省 资 源 开发 对 经 济 增 长 和 收入 分 配 等 方 面 的影 响 ,以 贵 州省 县 级 层 面 的 面板 数 据 为 基 础 建 立 模 型 。根 据 S c s Wan r( 9 5 ah 和 re 19 )研 究 跨 围资源 与 经 济 增 长关 系 的模 型 ,建 立 如下 回归 方

我国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摘要】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都是经济学家与政策制定者非常关注的问题。

在不同的货币统计口径下(M0,M1,M2),研究二者的关系能够更加全面的反映中国宏观经济运行。

通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发现,M0,M1,M2分别与GDP之间存在均衡关系。

宏观上来说,广义货币供给量比狭义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加密切,但是也不能忽略狭义货币供给量与GDP之间的关系,它们也能反映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因此制定货币政策时要全面综合考量不同货币层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货币供给量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一、引言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和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都以货币政策作为本国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纷纷采用积极的货币政策,特别是美国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世界经济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中国在这段时期也采用了不同的货币政策,由积极的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

那么,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关于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非常多,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课题进行研究。

Friedman和Schwartz(1963)以及Tobin(1965)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短期产出的波动会产生影响。

Kormendi 和Meguire(1984)对50个国家的研究以及Boschen和Mills(1995)对美国的研究得出,在长期中货币供给量对产出没有影响。

McCandless和Webber(1995)考察了不同货币口径下的110个国家近30年的数据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得出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变动引起通货膨胀率的相同变化,而货币供给量与实际产出的增长率之间没有相关性。

Andreas Schabert(2009)通过一个无摩擦的金融市场和价格粘性的标准宏观模型分析利率目标和货币供应量的关系,证实了平稳序列的货币供给量满足利率的期望目标,从而影响经济的增长。

我国证券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我国证券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59 4 0 7 .9 63 5 8 76 21
12 3 8 9 . 2 8 .2 41 5
9 4 5 4 . 6 313O O .8 12 2 3 5 .4
7 6. 44 26 78 3 5 2 4.
8 6 . 2O 7 5 8 6 . 94 8 1 9 1. 734 8
是空买 空卖 的投 机者 和冒险家 的乐 园 ;有 人认 为搞 市场 经济 就得大 力发展 证券 市场 ,似乎有 了庞 大的 证券市 场 ,尤其 是有 了大规模 的股票 市场 ,就认 为 建 起 了现 代市 场经 济 。那 么 ,证券 市场 ,尤 其是股 票 市场对 一 国经济 发展是 否具 有决 定性作 用 呢?下 面就此 问题进 行实 证分析 。
67 1 1. 5 12 9 3 9 .
9. 9 4 0
3 5. 7 7 4 3 6. 8 2 7
2 3 . 66 8 1
3 3 , 46 4 4 4 5 . 67 9 4
在l 纪3 9世 0年代初 .美 国经济学家 道格拉 斯 ( . D ul ) 和经 济 数 学 家 柯 布 ( . Cb ) F H. oga s C W. ob 分 析研究 了美 国 19 89到 12 资本 与劳动两 大生 92年 产 要素 的投入 与产 出 的关 系 ,得 到柯布一 道格拉斯 生产 函数 ,其表达 式 为 :Q=A kL () 1
1 5. 22 9 6
9 17 6 .5 13 7 7 5 .5
151 . 4 09
1512 3 O 7 . 173o 2 1 9 .
1 6 8 5. 3 7 9
模型 的理 由一是该 生产 函数是指 数 函数形 式 ,在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 《 国际金融统 计> 《 、 中国证券期货统 计 年鉴) ( 05 20 )整理得出。

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1)

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1)

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王玮玉经济统计10-1 201005002634【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而教育是影响人力资本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其中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对教育的投资也将影响经济的发展。

所以,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模型,应用Eveiews软件,研究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作出相关的实证分析。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教育投入固定资产投入社会就业人数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教育法的发展在其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育通过生产人力资本,对经济的增长具有三个方面的影响:一、作为投入品影响经济的增长。

就是教育的生产率效应。

二、教育的配置效应,是由教育对人力资本的分配状况来考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三、科技创新效应,教育和科技互相影响,这是人力资本在运用新观念和产生新观念两个方面至关重要。

由此可见,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由此来调整影响中国经济的因素,无意识一项重要的任务。

纵观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的发展中国家,都深刻的体会到经济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成功。

而我国在改革开放不久就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潜力在教育。

一方面产品与产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另一方面教育水平决定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必须跟上甚至超过产业进化的速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投资虽然有所增加,教育虽有很大的发展,但面对庞大的人口仍显不足。

“科教兴国”,首先要国兴利教,利教必先投资于利教。

但是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究竟有多大?本文将借生产函数理论以及相关模型对此进行讨论。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教育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大量研究成果表明,教育投入对于人力资本的形成具有基础性意义。

高素质的人力资本通过与土地、资本和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和合理配置,使得对经济增长产生推动作用。

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关于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摘要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界研究和争论的一个焦点。

本文采用采用从1999至2007年的包括40个国家的各自平均出口额增长率与gdp平均增长率的跨国横截面数据进行简单回归分析进行实证检验,结论支持gle假说。

关键词 elggleols一、理论说明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界研究和争论的一个焦点。

对其关系的观点,大致有三:一是认为出口导致了经济增长(elg),二是经济增长导致了出口增长(gle),三是两者互为促进。

出口导致经济增长(elg)假说,认为出口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出口扩张是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

毫无疑问,作为社会总需求的构成部分,出口能直接带来需求增加,而且与有限的国内需求相比,国际市场需求几乎是无限的。

因此,出口扩张是经济增长的催化剂。

除此之外,出口还通过多种间接方式促进经济增长:(1)出口为资本品的进口提供外汇,进口资本品可以加快本国的资本形成,而且附加的知识与技术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2)出口扩张能够创造更大的产能,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

(3)出口扩张可以提高专业化水平,带动国内相关产业和部门的发展, 并吸引生产要素从非效率部门向出口部门转移, 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水平。

关于此的实证研究结果也是非常丰富,观点各不相同。

许多实证研究运用回归分析法,采用截面数据进行跨国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在绝大多数国家样本的不同历史阶段,出口与经济增长间存在无可争辩的正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被视为支持elg假说。

二、本文关于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的实证检验1. 跨国数据说明该数据来源于中国2003至2007历年的统计年鉴,分别计算40个国家的五年的gdp的增长率和出口额的增长率,再取其平均值,由此得到一个关于40个国家的横截面的数据。

2.散点图分析y=gdp增长率 x=出口增长率图1 40国gdp增长率与出口增长率的散点图由散点图可以看出gdp增长率与出口增长率之间确实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之一。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增长以惊人的速度展现在全球面前。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一、政策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国政府一贯重视经济增长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政策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尤为明显。

首先,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高铁、机场和港口,这些设施的建设加快了货物和人员的流通速度,有效地提高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

其次,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宽松导致了资金的迅速增长,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多的流动性支持。

同时,货币政策的紧缩能够防止通货膨胀并提高人民币对外汇的竞争力,进而促进出口。

最后,贸易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系列政策促进了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各种制度和政策的调整极大地增加了出口的丰富性和数量。

二、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人力资本增加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人力支持,更多的人开始参与到社会经济发展中。

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力是机械设备难以替代的,人力资源的优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的影响不单是在个体上的,而是对整个社会经济都有影响。

人力资本的增长不仅有利于劳动力就业和创新活动,还有利于科技创新、创新培训的发展等,进而推动国家的经济增长。

三、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技术进步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率的提高,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在新的技术进步中,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对经济增长影响巨大。

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为各行业带来了极大的改善,进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同时,技术进步也为自主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使中国的实体经济更为活跃,非常有利于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

四、资源环境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资源环境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二元性,既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同时又是抑制经济发展的潜在因素。

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过程,是国家繁荣和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增长不仅相互影响,而且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在这个背景下,研究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能够帮助政府和决策者更好地制定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稳定和增长。

通过分析不同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增长的机制,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人口因素、投资因素、技术创新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都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因素的作用,可以为提高国家经济增长水平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各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从而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参考,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和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经济增长的要素,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探讨各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程度,并为制定更加有效的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通过研究,可以揭示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促进经济增长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人口因素、投资因素、技术创新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经济增长的动态变化过程,为预测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探讨经济增长背后的机制,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文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对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为了确保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本文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 数据收集:我们收集了大量关于经济增长和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数量、投资情况、技术创新指标等多个方面的数据。

这些数据来自于政府部门、国际组织以及权威研究机构,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 模型构建:接下来,我们运用了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构建了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模型。

国民素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

国民素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
农业
劳动力素质影响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 品质量,现代农业对高素质农业人才 需求迫切。
06
结论与政策建议
研究结论总结
国民素质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
01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国民素质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经
济增长,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教育水平是国民素质的关键因素
02 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
数据来源
采用某国家(或地区)近十年的面板数据,包括经济增长、国民素质、教育水平 、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变量说明
经济增长用GDP增长率表示;国民素质用平均受教育年限、文盲率、科技人员占 比等指标衡量;控制变量包括政府支出、投资、贸易等。
实证结果分析
描述性统计 相关性分析 回归结果分析 稳健性检验
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推进,我国社会道德风尚、公 共秩序和环保意识等方面得到
显著提升。
03
经济增长理论及影响因素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强调资本积累、土地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引入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等因素,解释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
内生增长理论
强调知识、创新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鼓励创新创业,建立创新生 态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 率,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优化劳动力市场
推进区域均衡发展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 动力素质,促进劳动力市场 的供求匹配,降低结构性失
业风险。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 区的教育投入,提高这些地 区的人力资源质量,促进区
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THANKS
东北地区
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转型 升级压力大,但具备较高素 质的产业工人和科研人才。

实证经济学的命题

实证经济学的命题

实证经济学的命题
实证经济学是一种基于实证研究方法的经济学方法论,其命题基于对现实世界进行观察和实证研究的结果。

以下是一些实证经济学的典型命题:
1. 经济增长:实证经济学研究经济增长的原因和驱动因素,包括技术进步、资本积累、教育水平等,以及这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

2. 就业与失业:实证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和失业现象,包括失业率的波动原因、教育水平与就业机会的关系等。

3.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实证经济学研究货币供应量变化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之间的关系,以及利率、货币政策等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4. 资本市场与金融行为:实证经济学研究资本市场和金融行为,包括股票、债券价格的波动、投资者行为与市场效率等。

5.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实证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的效应和原因,包括国际贸易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贸易壁垒对经济的影响等。

6. 环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研究环境问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包括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环境政策的效果等。

实证经济学的命题基于对大量实证数据的分析和统计,通过试
验、调查和观察来验证经济理论的假设,从而为经济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建议。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研究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研究
是 一种 极不稳 定 的“ 锋式 ” 均衡增 长 。 刃 的 随 后 出现 的新 古 典 增 长 模 型 则 从 不 同 角 度 解 释
能 充 分有 效地 利 用 资源 . 且 给环 境 等一些 经 济发 并
展 所 需 的 外 部 发 展 条 件 带 来 很 大 的 破 坏 性 , 法 实 无 现 经 济 的 可 持 续 性 发 展 。在 莪 国 具 体 表 现 为 重 复 建
In 2 0 a.02
我 国经 济增 长 方 式 的实 证 研 究
祝 孔 海
苏 卅 大 学 财 经 学 院 盒 融 系 . 苏 苏 州 2 5 2 ) 【 江 10 1



要 : 济 发展 的 低 级 阶段 . 经 土地 、 本 、 资 劳动 等 生 产要 素 对 经 济 增 长 的推 动 作 用 比较 明 显 : 当经 济 恩 量 增 长到 而
经 济 学 的 角 度 分 两 个 阶段 考 察我 国 改革 开放 二 十年 来经 济 发 展 的 轨 迹 . 讨 我 国经 济 增 长方 式 时 实际 状 况 探
关 键 词 : 放 型 生产 方 式 ; 约 型 生 产 方 式 : 市 道 格 缸 斯 生产 函 数 粗 集 柯
中 图 分 类 号 : 14 6 F 2 .
几 十 年 来 . 国 经 济 增 长 方 式 一 苴是 沿 粗 放 刑 我 生 产 方 式 的 道 路 发 展 的 . 种 经 济 发 展 模 式 在 经 济 这
基 础 比较 薄弱 的情 况 下 . 以较 快地 推 动经 济 的发 可 展 但经 济发展 到一定 规模 后 . 再依靠 加大 投入 量来 推 动经济 发展 . 其作 用会越 来 越小 . 负作 用就 更加 其
文 献标 识 码 :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增长实证一、出口贸易与新疆经济增长的关系现状当前,新疆与世界上的14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17个,二类口岸11个。

拥有国家级开发区3个。

口岸过货水平明显增强,边境贸易得到长足发展,是继黑龙江省之后我国第二大边境贸易区,出口贸易长足发展为新疆地区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新疆出口贸易额从1993年的28.53亿元人民币,上升到2007年的578.34亿元人民币,是1993年的20.27倍,年均增长33%(几何平均)。

新疆的GDP总额从1993年的506亿元人民币上升到2007年3063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0.9%(几何平均)。

新疆的出口贸易年均增长超过新疆GDP的年均增长,是新疆GDP增长的2.8倍。

出口依存度从1993年的5.6%上升到2007年的18.88%,是1996年的3.36倍。

出口贡献率由1993年的3.4%到2007年的36.29%。

出口增长速度加快,从1993年的14%到2006年的41.7%,出口拉动新疆GDP增长百分点从1996年的0.35个百分点,上升到2006的3.24个百分点。

1993—2007年出口贸易的显著增加为新疆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税收收入,拉动GDP 增长,带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二、出口贸易对新疆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一)从相关指标看出口贸易对新疆经济增长的影响及贡献1994年以来,新疆外贸长足发展,进出口总额一年上一个台阶。

1994年出口依存度、出口贡献率、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分别为5.6%,3.4%和0.35%,近年来,在积极推动西部国际商贸中心建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努力拓展周边市场方针的引导下,新疆外贸市场多元化取得了新进展,2007年上述三个指标分别为18.88%,36.29%和3.24%。

虽然和全国水平比较,各项指标仍然比较落后,但进步还是比较大的。

1.出口依存度分析出口依存度表明一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参与国际分工的水准,是反映出口对经济总量的影响水准的指标,即用出口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出口贸易对一国经济的依赖水准。

该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出口对经济总量的影响越大。

1994年以来,新疆的出口贸易稳步上升,出口额由1994的28.53亿元人民币升至2007年的578.34亿元人民币,13年间年均增长达到17%。

因为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大于GDP的增长速度。

所以,出口依存度总体呈递增趋势,新疆经济对出口依赖水准加并且出口对经济的影响在持续扩大。

但是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新疆出口依存度较低,1994年全国为15.3%,而新疆5.6%,两者相差百分点9.7%;2007年全国为37.95%,而新疆18.88%,两者相差19.07百分点,两者之间差别呈扩大趋势,这说明新疆的出口依存度远不及全国平均水平,新疆出口贸易潜力没有充分发挥。

所以,新疆必须充分挖掘出口贸易的潜力,积极利用西部大开发有利的政策,有效地提升出口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2.出口贡献率分析与出口依存度不同,出口贡献率能够反映出口增长对GDP增长的影响水准。

该指标越大,说明出口增长额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越大。

通过计算新疆1994—2007各年的出口贡献率能够发现新疆外贸出口贡献率总体大于零,1994—2007年出口贡献率平均值18.48%。

特别是2001年以后,周边国家经济恢复,工业生产和市场消费需求增加。

在这期间,新疆的边境贸易国也采取了政府投入,扩大内需等宏观调控政策,使工业生产和市场消费所需物资大量进口,从而使新疆的出口贸易又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2002年外贸出口的贡献率又回升到了47%。

2005年至今。

受国家宏观调控及地方政府的影响,2005年新疆对外贸易保持大幅度增长,相当于“十五”初期的2001年贸易规模的4.4倍,比上年增长41%。

外贸进出口总值位居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首位,增速位居全国之首。

新疆利用外经贸发展扶持资金;增大对地产品出口、出口加工基地建设、自主出口品牌建设;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扶持力度,政策效应十分明显。

出口增长额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大。

3.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分析与出口依存度、出口贡献率相比,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是在计算出口贡献率和GDP增长率的基础上经运算得出的,这项指标侧重于反映出口增长相对于经济总量增长的变化关系,说明出口增长额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出口拉动新疆经济增长百分点在年度间波动幅度较大,波动的频率快于全国的水平。

1994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为1.37,1996年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降为-1.36,而2001年为因为受到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影响也出现了负值为-2.97。

总体看来,新疆的这个曲线位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之下,并且近几年两者的差别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12年间新疆这个指标的平均数为1.48%,而全国的平均数却为5.03%,是新疆的3.4倍之多,这说明新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远远不够。

这也跟新疆的工业基础薄,未完全实现产业升级相关。

所以,为了更好的拉动经济增长的百分点,新疆应利用自己的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出口贸易,增强出口贸易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使出口贸易成为新疆地区经济发展的又一亮点。

(二)从出口商品的构成出发看出口贸易对新疆经济增长的贡献出口商品的构成指不同类型的商品在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出口商品的构成不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亦有所不同。

1990—2005年间,新疆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持续升高,初级产品的比重明显下降。

工业制成品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由1993年的35.1%迅速上升到1995年的49.7%。

自1996年起,出口商品结构以初级产品为主发展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特别是2004年、2005年机械运输及运输设备的比重明显增加,进出口结构得到很大改善。

这与中亚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对机械运输,电器设备等需求增加,促动新疆出口相关。

但据统计,2007年新疆主要的出口产品为棉花(原棉)、棉纱、棉坯布、肠衣、食糖、番茄酱、电视机、地毯、药材、鞋类等,出口商品多是农副产品、轻工、食品等一般性产品,自主品牌、高附加值、品质优良的产品不多。

总体上,新疆出口商品结构已逐步由以初级产品为主发展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进出口商品结构已趋于合理。

从2000年以来出口商品的构成来看,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即使逐年攀升,但其质量不但未能提升,反而表现逐年下滑的趋势。

新疆进出口商品结构还处于较低层次的粗放式经营阶段,还没有完全达到出口商品结构从出口粗加工产品向出口精加工产品的转变,外贸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定水准上制约着新疆经济增长。

(三)从行业看不同行业出口增长对新疆经济增长的贡献1998—2007年,新疆各行业出口增长对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在0.1%以上的共四个,农业出口增长对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居第一位,远远高于其他行业。

经过计算,全行业合计出口增长对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5.045%。

但分析各年份的数值,其数值波动之大也居于各行业之首,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新疆各年份农业产品出口受到国际国内因素的影响,其出口量在有的年份大起大落,从而导致了该行业出口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有正有负,且波动极大。

值得注意的是纺织业,这个行业的出口增长对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0.441%,是所有出口行业中最低的,分析各年份的数值,该行业从2001年开始起出现负值,虽然这两年该行业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有所回升,但其数值仍然是负的。

这主要是因为新疆纺织业出口量的持续萎缩造成的。

说明纺织业出口增长对新疆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下降。

但是纺织业的出口增长对GDP的平均贡献仅次于农业,说明该行业出口增长对新疆经济增长的影响水准还是比较大的。

三、发展出口贸易,带动新疆经济增长的政策及建议(一)依托优势资源发展战略,调整并优化我区出口商品结构新疆自然资源丰富,待开发的宜农荒地有7300万亩,占全国可垦荒地的13.9%;矿产资源种类多,蕴藏量大,全国已发现的162种矿产中,新疆有122种,其中石油、煤炭资源储量相当可观。

所以,新疆应发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着力支持特色农矿产品出口。

当前,新疆林果业已具有一定规模,形成以环塔里木盆地为重点的特色林果基地。

为支持林果业发展,外经贸各项扶持资金将向农产品、林果产品出口及特色资源深加工项目倾斜,同时安排西部促动资金支持农产品、林果产品加工出口,利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和出口品牌发展资金鼓励农产品、林果产品出口企业到境外考察,参加国际知名展会、境外广告宣传和商标注册、认证等。

(二)改善传统产业,扶持优势产业,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新疆农业产品、食品制造、烟草工业、纺织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和化学工业的出口份额对新疆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比较高。

从整体来看,新疆产品出口主要是传统产业的产品,而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的出口比例小,拉动经济的作用不大。

所以,一方面,对于农轻纺产品等传统产业应该使用农轻纺产品贸易促动资金支持企业和中介组织建立为出口服务的行业公共技术平台和出口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大力支持企业在哈萨克斯坦东哈洲建立果蔬保鲜库,稳定和扩大对周边国家林果产品出口,支持塔城、阿勒泰、伊犁、喀什、阿克苏等地州拓展周边国家肉类产品市场,支持特色畜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家具、石化产品、矿产品、有色金属等的深加工,做好各类扶持资金的项目征集工作,支持一批利于技术改造、农业产业化的项目以及扩大地产品出口的项目。

展开有机农产品认证、质量体系认证培训工作,积极推动有实力、有潜力的生产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

另一方面,新疆应该增大力度生产具有高附加值、质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重视特变电工等新签的一批境外大型成套工程承包项目,发展移动通讯,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进一步发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三)引进大企业的名牌产品,提升自主品牌的知名度使用“出口品牌发展资金”,支持企业展开境外商标注册、质量认证,设立境外营销服务机构,在目标市场投放广告,在国内“广交会”、“乌洽会”等重点展会和国际知名展会上展示企业和品牌形象。

鼓励自主出口品牌企业增大创新投入,引进研发人才,配置必要资源,积极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品种,持续提升自主出口品牌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引进大企业的知名品牌,提升产品的档次和经营规模。

有步骤,有计划地展开营销活动,开发市场,做好售后服务,改善和提升产品的形象,改变当前中国产品在中亚、西亚国家无序竞争的现状。

(四)把握“新丝绸之路”历史机遇,增强东西交流,增强国际交往新疆企业能够通过在新疆承办和举办各种形式的年会、协会、论坛、文化艺术节,如全国科协年会、跨国集团公司高峰论坛、中西亚区域经济合作高层论坛等形式,将四方宾朋请进来亲自感受、实地考察,为新疆发展对外经济,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创造机会,牵线搭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